第一篇:奥妙的近义词
奥妙是指深奥微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奥妙的近义词,欢迎参考阅读!
奥妙的近义词:
秘密、玄妙、奇奥、微妙、机密、奥妙、奇妙、神秘
奥妙造句
这本书我觉得奥妙之至。
不难明白其中的奥妙。
她知道其中的奥妙。
我们面临着宇宙最大的奥妙之一。
这其中大有奥妙。
其中定有奥妙。
不过其中的奥妙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如果伯金能够探到其中奥妙,那就随他去罢。
他看到斯莱姆把花纸撕毁了,猜出其中的奥妙。
他脑门上布满皱裥,一块块隆起的肉颇有些奥妙。
候恩默默地思考着对策,很快就沉浸在奥妙无穷的棋局里。
想发现布蕾谷的奥妙,最好是站在它四周的山上往下眺览。
使国际金融具有其奥妙曲折的特点的原因是由于存在着各国货币。
他得等着瞧瞧,在这个奥妙无穷的洞天福地里,他究竟能得到多大的好处。
我恐怕这里头有些奥妙,柏蒂姑娘,我怀疑你得了不治之症,那就是相思病。
那淡淡的光线缥缈不定,袅袅似烟,象是透过大教堂结构奥妙的圆顶折射下来的一般。
她很注意自己的外表,而且愈来愈懂得其中的奥妙,尤其是在电视上出现时,外表尤为重要。
亚当斯先生眉飞色舞地向斯宾塞先生解释其中奥妙;斯宾塞洗耳恭听,却显然只是出于礼貌。
挑战是我们美国人之所以兴旺的奥妙。
详细解释
1.深奥微妙。
汉 傅毅《琴赋》:“尽声变之奥妙,抒心志之郁滞。” 唐 贾岛 《寄武功姚主簿》诗:“静棋功奥妙,闲作韵清凄。” 宋 王禹偁《送柴侍御赴阙序》:“观其议一事,出一言,必能达今古之变通,极天人之奥妙。” 冰心《寄小读者》六:“大人的思想,竟是极高深奥妙的,不是我们所能测度的。”
2.秘密;秘诀。
《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这是我的行乐图,其中自有奥妙。你可悄悄地收藏,休露人目。”《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他是曾经发达过的人,晓得其中奥妙。” 老舍《四世同堂》四四:“他将要去定多少桌喜酒,怎样把菜码略微一调动便可以省一元钱,而教一般的客人看不出其中的奥妙。”
3.深奥的道理。
佛教用语,表示佛经所讲的道理奥妙而不可言说,要用心去体会。详见《多宝塔》:“奥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
第二篇:学习的奥妙
学习的奥妙
江玉兰
学校:玉环县大麦屿福山新居民小学
指导老师:邵仁华
听别人说:“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我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奥妙,学习也一样。
学习的奥妙是:每天不断地刻苦钻研。上课时认真听讲,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课下要多看一些作文书,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但要看作文书,还要多看一些课外的书,如我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认真阅读都能提高课外知识的积累。
学习的奥妙是:每天不断地积累。不但要读书,还要多摘抄名人名言、好词好句。这样,天长日久了,不知不觉知识就丰富了,再加上自己不断地阅读,相信你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种境界的。读书不但能够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够拓展你的视野。不要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的奥妙是: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情。同学之间本是兄弟姐妹,理应情同手足,然而有些同学,因为学习不好或者生活中的小事而大打出手
第三篇:草书用笔之奥妙
第三讲:《光景无限,境界无边》
——草书用笔之奥妙
可禺
从大量出土的汉简中可以找到很多草书字体,但汉简中的草书字体大都带有隶书的用笔特征。如收笔处带出燕尾的波磔,只是书写省简,快速,而字与字之间仍不相连属,写法和结体上无一规范。其实,草书的产生,应该最早萌芽于篆书草写的草篆之中,随着草篆嬗变为草隶,又继续在草隶的快速书写中发展,经许多书家的整理完善而形成了章草。唐张怀瓘《书断》所载为“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在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今草,这种草书体自东汉起流行至今。今草删繁就简,去掉章草的笔画波磔及捺笔中隶意的挑势,加强了笔画间的连带和萦绕,使之上下连绵不断,进一步提高了书写的便捷度。今草的出现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它使汉字书写的艺术,尤其是草书表现的空间更加宽泛。至于今草的形成相传为东汉书法家张芝集众家之长,改进了章草写法。它将隶书、楷书本来不相连的笔画连接起来,纵横奔逸,回环纠接,左顾右盼,笔断意连,把书法线条的美感推向极致。张怀瓘《书断》中说“张学崔、杜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又说“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成今草,加其流速”。可见张芝所创造今草,笔画省简,字势连绵,笔意畅达奔放,人称“一笔书”。今草经东
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进一步变古求新,将技法和书写水平推向了完美的地步。狂草又在今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又称“大草”、“醉草”。狂草在唐中晚期形成时,据说张旭往往酒醉后走笔疾书,故人以张颠呼之而得名。张旭草书笔法狂放不羁,满纸云烟,技压四座。后由释怀素推波助澜,使狂草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人称“颠张醉素”。其实草书是由原为简易,急速的写法,逐渐约定俗成,而形成有法度的。草书不是马虎潦草,随意涂改而得名。实际上草书是最讲究法度,其点画的增减,长短曲直,都必须一丝不苟,否则就成另外一个字,甚至根本不成字了。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的区别。章草约在汉隶(指八分)成熟的西汉中晚期形成。渐趋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它的用笔是沿着隶书的笔法发展的,在解散结构严整的隶体的同时,却仍旧在每字结束时采用波挑法,并且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正如唐张怀瓘所说:“章草即隶书之捷”。意思是说章草解散隶体,却使用隶书的波、磔笔法,只简略书之。到魏晋时期,随楷书、行书已经基本成熟,章草自然而然地蕴育出抛弃波、磔笔画的狂放今草。较之章草的今草打破了字字独立的形式,而变可断可连,一气呵成,使艺术的内涵,亦越加丰富。从二王的今草发展出最为狂放恣肆的狂草,又称“大草”。狂草一笔数字,大开大阖,大小错落,纵横腾挪,有飞瀑长河,一泻千里之势。唐张旭、怀素,宋黄庭坚,明徐渭等都是狂草大家。
草书用笔之奥妙,王羲之《用笔赋》曰:“详其真体正作,高强劲实,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质。没没汩汩,若蒙祀之落银钩,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挂朝阳。或有飘摇骋巧,其若自然。包罗羽客,总括神仙。季氏韬光,类隐龙而怡情;王乔脱履,歘飞凫而上征。或改变驻笔,破真成草;养德俨如,威而不猛。游戏丝断而还续,龙鸾群而不争;发批冠军而眦裂,据纯钩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复交结而成疾;若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佤暂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长蛇兮尽力。草草眇眇,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蹶,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非越。”右军所说的意思是,正确的用笔方法,确实高强劲实,方圆尽金石之丽,粗细尽凝脂之绵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质。无声无息,急速流淌,就像是遥远的天际落下弯弯的银钩。彩云鲜艳,犹如东方天水相接处悬挂的朝阳。有的笔画飘摇灵巧,自然而然,状如道人出没,神仙显现。类似春秋鲁国季氏隐藏才能,不欲让人看见。类似隐藏自身的神龙,悠然自得;也类似于汉代神术高强的王芥拖着鞋子,象飞鸟一样腾空而来。或者把驻笔加以改变,解散真书,变为草书;或者修身养性,高尚庄重,威而不猛,笔画与笔画之间的游丝,好象断了,但还连在一起。龙凤集群飞腾,可是成群而不争。写到情感奔放之时,怒发冲冠,双眼圆睁,紧执巨形似剑而曲的吴钩,耿耿于怀。可是忽然犹如切瓜,立刻裂为数块,却又交结而族居。像是空阔的空中飞来滚滚阵云,又像是一棵古松倒卧在山谷。也像滔滔流水向东方奔腾,突然遇到一座高山而不得不暂时聚集成潭。书法创作要有高超的持巧,就像猎手打鸟,一枪就射中麻雀的眼睛;又像一位勇猛的壮士,一下子就把一条长蛇从草丛中拖出。密密麻麻的字,丰富多样,一望无际,或连或断,如花乱飞,如漫天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倒,飞快前进,爬过嵩山华山并不怕高,跳过悬崖陡壁如履平地。明王铎临草持古渗已,加大夸张的力度,使得每根线条都有变化,不失动势,而又力送腕底。尤其在转折处加大了线条的原度,强化了力量的掌控。并通过上下字之间的连缀,增强笔势,保证整篇气势流宕,潇洒多姿;同时又拓展了线的表现力,丰富了草书的表现空间和手法。运锋抑扬顿挫,有些字落笔时稍用顿笔“藏头”,往往留下一团墨渍。收尾处又陡然起笔,轻细的点画引带至下一个字的开首,使之气脉相通,有“连绵草”的特点。王铎用笔还注重墨色浓淡多变,往往蘸上浓墨下笔,一直写到淡墨干枯,这种由浑厚变为枯涩,别有独特之处。
傅山诗云:“笔如风雨气如虹,积健为雄见此翁!”他用笔劲敛,圆中含筋力,柔中则刚。寓方于圆,骨力内含,纳颜笔意,沉雄宽阔,连绵萦带的线条往往有形如大圈,小圈
环绕在一起,构成一种奔放情绪下笔画的自由结合,抑或一种无意识的即兴表达。青主用笔很讲究起讫分明,反刻意缭绕和故作狂怪。其灵活用笔,书写一气呵成,使得整幅书作给人一种浑然一体或者“一笔书”的感觉。
草书筑锋下笔,如同古人筑土捶打,直起直落的动作。笔锋直撞入纸,入纸后即将笔毛铺散的一种起笔方法。在一般人的头脑里,起笔动作应是横画直落,直画横落,而凭空下笔,直撞入纸则少见。包世臣说;“盖笔向左迤后稍偃,是笔尖着纸即逆,而毫不得不平铺于纸上矣。”如作横画时,须将笔杆向左向内微微倾倒,直撞入纸,入纸后随即用腕力反压,成铺毫中锋,尔后行笔。简化了横画直落,直画横落,动作细致,灵巧而含蓄,犹如蜻蜓点水。同时取势远,着纸重,如高峰坠石,效果极佳。草书用笔起讫之妙,正如张怀瓘曰:“起笔蹙衄,如峰峦之状,杀笔亦须存结。”下笔藏锋是把尖锐处折入笔画之内,成弧线的圆笔。写出的笔画含蓄,得融。露锋则直线下笔,成三角形的方笔。从而,藏以包其气,露以纵其神。
草书行笔取势的动作势大力猛,写出的笔画如羲之《草势十二章》中曰:“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逸虬之翔云,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其勇也。”草书用中锋行笔历有“锥画沙,印印泥”之妙语。所谓“锥画沙”就是指锥锋画入沙里,沙粒向两边凸起,中间凹成一线。也
就是说中锋用笔可使笔锋有力地走在中间,墨迹象沙一样浮在两边(笔画的表面呈涩状)。“印印泥”,意思是印章印在泥上不会走失模样。也是说笔锋沉着有力,布置均正。像这样垂直向下的用笔动作,不偏不倚地纵横牵制,钩环盘纡,形成草书的点画。正如怀素所说:“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之奥妙。张旭还说他曾亲自在江边用锥子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力透纸背,此功成之极美。”古人强调中锋用笔,始终保持笔锋(尖)在点画的中间。不但使笔画圆润可观,而且符合儒家所谓中和之美的要求。当代“草圣”林散之常用中锋长毫,其巧在用笔,精在用墨,写出的点画犹如古人所喻“兽趾鸟蹲,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凌邃惴栗,若居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
此外,明朝王世贞说:“正以主骨,偏以取态”。意指侧锋(也叫偏锋)用笔,锋芒偏在点画的一侧,形成点画一边光滑,一边毛糙,有奇趣天成的味道。明张瑞图就是运用偏锋。其不仅仅在起笔和收笔时,表现于运笔的全过程中,以轻捷的露锋落笔,随即迅速辅毫。转折处不是暗藏带过,而是翻折笔锋形成一个锐角,造成一种险态。他的笔画几乎是无横不折,无拂不曲。这种以折代转,以方代圆的笔法,使得张书的左右张力陡然增强,上下之间猛然有了诸多起伏之势,形成一种节奏韵律感自然溢于其书而喷发出夺目的光
彩。右军不废偏锋,旭、素亦时有一、二,黄庭坚全用侧锋而正是“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不仅独自面目的成熟还得益于书外功的参悟,除“于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浆,群丁拔掉,乃觉少进,喜之所得,辄得用笔”外,并自白因缘:“余寓居开元寺夕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人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意指张旭、怀素作草皆以醉酒进入非理性忘我迷狂状态,纵笼挥洒,往往变幻莫测,出神入化。自己不饮酒,作草全在心悟,以意使笔。黄参禅妙悟,虽多理性使笔,也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而黄用笔相形之下更显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黄开创中国草书新境界来,使近代许多书家也专用侧锋。
历代草书大家用笔圆方各异。(1)、方笔圆转。方笔筑锋,中锋行笔,转折以圆转为主。如王羲之。(2)、方笔方折。方笔筑锋,多用尖笔,尽险。行笔多波折,转折处则方折。如张瑞图。(3)、圆笔圆转。藏锋起笔,逆笔收。如怀素、徐渭、董其昌。(4)、圆笔方折。转折方圆兼备。如傅山。(5)、方圆并举。用中锋,方笔筑锋,圆笔运行,圆中带方,方中寓圆。如王铎。
草书宜用圆笔,间以方笔。因圆笔以篆意,提按转笔便于起倒。尤其是用圆笔大草,更形其飞动游走。但若不善掌
握或用之过多,则易入肥软俗媚,用圆笔必要之以方笔。因方笔含隶意,显现笔力弹坚,形态峻挺。
用圆转以代方折,因圆转求其“欲速”。其法在字的转折处,易方为圆,既便于提按,又利于不断换笔(依靠腕力来转换毛笔的圆锥面),令心仍在笔画中运行。其关键在于圆转之中,必寓顿挫之机,使方笔之意隐然若现。方才可得圆劲秀折之势,有如“折钗股”之喻。
草书,当用笔内敛,成方笔之势,称“骨书”。方笔刚劲峻整,含而不露。当用笔外露,成圆笔之势,称“筋书”。圆笔圆润婉转,灵动开张。总之,用方笔,还是用圆笔,各自有巧妙。一般说方笔用顿,圆笔用提,提婉而通,顿精而密。圆笔萧散超逸,方笔凝整沉著;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笔则用抽,方笔则用絜;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絜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圆笔出之险则得劲,方笔出以顿则得骏;提笔如游丝袅空,顿如狮狻蹲地,妙处在于方圆并用。
吾人作草,左右手通,正反形通,但落笔,行笔,收笔仍搬古人之法。只不过汉晋以来,书家们作书都惯用右手执笔,而吾人左右手都能执笔书写,更独特的是用左手书写的汉字是反形体,给人一种“是字——不是字——是字”的神奇感觉。
右笔正书是基础功,左笔反书是熟练功。其实,左笔反
书与右笔正书执笔方法一样,写字的笔顺也一样,只是起笔的方位不同而已。就是说,我们习惯是从左前方起笔,而左笔反书是从右前方起笔。起笔,收笔全用逆笔藏锋,如蔡邕《九势》中所说:“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照米芾所说:“势欲下行,必先用意于上”,“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有起笔收笔全“侧逆”,“横画须直入笔锋,坚画须横入笔锋”。顺笔承势而入,顺笔尽而收,顺笔导势而送。顺笔而入,承接上一笔,上一字的笔势,顺之而起笔,即搭锋。起笔无论逆笔,还是顺笔,或明或暗,或有形或无形,或于纸面使笔,或空中作势,在笔画之力的生发中起作用。这种因势生力,借势生气,使得前后之笔,上下之字便力势相应。对横、竖的直线画的收笔不论露不露锋,都用提。或提笔出锋,或提笔回锋;点画是行笔直线画的浓缩化成极短的变形线段,写起来有按有提,也就是下笔按,止笔无论出锋与否都须提,只不过藏锋弧线下笔,笔锋回至点之中心提出;出锋直线下笔,笔锋亦回至点中心提出。转折画,到曲折处要按笔后略提(或不提),使笔锋转动一下,然后再提笔(或歇笔换气)前行。当转折处藏锋的行笔是作绞笔让笔毫束在一起,则转折处便不露棱角;露锋的行笔则翻笔绞笔毫铺开,便有棱角呈现。张瑞图就是以轻捷的露锋行笔,在转折处铺毫不是暗藏带过,而是翻折笔锋,形成一个锐角,造成一种险态。当转折时无论绞转,还是翻折,转锋时毛笔
不作提按,全靠腕力来转换毛笔的圆锥面。草书中的提按动作变化较大,大起大落十分明显。用笔的轻重,时间的长短,全以作者的内心感情与境界来产生形势的神采,表现出力感和节奏感。米芾说:“草书如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所谓“晋人格”,意指东晋书法艺术的格调和用笔特征,得晋人笔法,作品恪守法度,形态非常规范化,一丝不苟,表现出深厚的学识和功力。吾人学书玩味古法,从甲骨文、金文入手,先用右手初练,再改换左手反复练习。在临贴中以熟记笔画的形态特征和用笔的技巧技法,尤其是草书字符的准确运用和点画删繁就简韵味协调的使转笔法,然得右手挥洒自如,拙中见巧,点不一,横不平,坚不直,弧不圆。意趣自然,奥妙无穷,光景无限,境界无边,以无声之音乐沟通灵感,以无动之舞势泛起快慰和情感。
第四篇:《宇宙的奥妙》读后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读书笔记
宇宙的奥妙
这本书由史蒂芬·霍金所撰写,在此书中,作者用崭新的物理理论回答了有关宇宙的基本问题,将纷繁复杂的宇宙物理学首次用极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一般读者。而这本书更配以大量照片和电脑制作的三维和四维空间图呈现了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优美的文字、精美的插图、通俗易懂的著述带给我阅读科学、享受科学的乐趣。整本书共分为十一章,我对其中的空间与时间、膨胀的宇宙尤为感兴趣。虽说分了那么多章,其实就是阐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人们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习惯,那就是探索自己的由来,我想每个小孩都应该问过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也是如此,但他们的不同点在于他们探讨的是人类的起源。现在的人们几乎都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地球,地球存在的地方是太阳系,太阳又存在于银河系中,那么银河系又存在于哪里呢?答案是——宇宙。《时间简史》里面提到宇宙论,宇宙论其实是一门即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作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类不会满足于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绵延,还一代代不懈地探索着存在和生命的意义。但是,人类理念的进化是极其缓慢和艰苦的。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说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时间。为什么会花了那么多时间呢?其实人们都是在不断的讨论中以及推翻前者的理论中,慢慢接近真实的。说实话,宇宙到底是什么呢?用宇宙论来说,越远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而去。从时间上倒溯到过去,估计在100亿到200亿年前曾经发生过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即宇宙从一个极其紧致、极热的状态中大爆炸而产生。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那么难不成在遥远的古时候,人们就已经了解到了宇宙的奥秘了么,这是一个永远的迷。但是我想到最近十分流行的一个名词“穿越”,其实到底什么是空间?时间又是什么?根据《时间简史》的说法,空间和时间就是一个整体。那么假如说我们进行时间的旅行,就像“哆啦A梦的时光机”一样,那我们不就可以在空间中旅行了嘛!只不过说实话,我无法想象我们过去的某一时刻的时间和空间仍然在某个地方以某种形式存在,那不就成平行世界了嘛,存在着太多的变数,无法估算。
《时间简史》这本书,我个人认为的它的好处就在于作者用通俗的语言从另一个角度解释宇宙的起因,在看完这本书后,我无法清晰的用语言来描述它,我只能说它是一本好书,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读书笔记
值得人们花时间与精力来思索其中的奥秘。而不仅仅是看过且过。
2011年12月8日
第五篇:《重复的奥妙》教案
《“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教学目标:
1.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括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规律,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规律。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相同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会按照规律读数、写数。那你会按照规律继续画图形吗? 生说答案并谈想法。
师:刚才我们发现这两组图形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就是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生活中重复现象的规律及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重复的奥妙。)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一个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它就是蒙古族。蒙古族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达慕节。“
(出示主题图)瞧,一年一度的节日又到了,小朋友们正载歌载舞!师:仔细看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师:谁能把你看到的说完整?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完整。他是怎么做到的? 生:他是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说的。
师(小结):对。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上往下或是从左往右来看,就能把图上的内容不重复不遗漏地说完整。
三、表示规律。
(一)语言描述规律
1.师:“再看看,除了图上这些内容,你还发现了什么?” 2.说一说。
生:我发现彩旗是按照两面红的,一面蓝的,两面红的一面蓝的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瞧这小眼睛多尖呀。他发现了彩旗的规律.师:下面请你根据老师出示的这三个问题,独立想一想彩旗排列的规律是什么?它是几面旗子重复一次的呢?按照什么样的顺序?重复出现了几组?如果你想好了,可以三人以小组,交流一下,比比看,谁的语言叙述不仅准确还完整。谁能试着说一说彩旗重复排列的规律呢?
生小结:彩旗的排列规律是:把3面旗子看成一组,每组都是按照2面红旗,1面蓝旗的排列顺序。这样重复了7组。(谁能再完整的说一说!)
师:“图上还有许多物品的摆放也是有规律的,你发现了吗?”在你的小组里和同伴说一说!注意你的语言要叙述完整。
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说的特别热烈,谁来把你发现的规律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灯笼的排列规律是:把2个灯笼看成一组,每组都是按照1个大1个小的排列顺序。这样重复了4组。
生2: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把2个小朋友看成一组,每组都是按照1个女生、1个男生的排列顺序。这样重复了4组。
生3:花盆的排列规律是:把4个花盆看成一组,每组都是按照2盆红花、2盆黄花的排列顺序。这样重复了3组半。
师:花盆的摆放是重复3组还多了2盆红花,如果想正好摆放4组,那需要再怎么摆? 生:再摆两盆黄花
师:你的推理能力真厉害!你还想说那些物品的排列规律? 生4:柱子上气球的排列规律是:把3圈气球看成一组,每组都是按照2圈黄色、1圈红色的排列顺序。这样重复了3组。
(二)多种方式表示规律 1.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
(1)师:“你们真能干,不仅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还会用语言完整的叙述出来,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图上的规律在纸上表示出来,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好吗?
师: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先来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先自己独立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把这些规律表示出来呢?(停顿给学生10秒钟的时间思考)如果想好了,就在你的练习本上写一写,画一画。(2)独立思考,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教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表示方式。(画实物图、文字、图形等)(3)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想出来这么多的表示方法真了不起!咱们比较一下,你觉得这些表示方式怎么样?”
师小结:大家通过画图、文字、图形这些方式表示,规律的呈现方式就更加简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用这些方式表示规律的时候,在最后要用上省略号,这样更完整准确。2.表示其他物品的排列规律。
师:图上还有很多物品的摆放也是有规律,现在请你选择其中一组,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它的排列规律好吗?开始吧!(1)自主表示其他物品的规律。
(2)教师巡查,并找出每种规律的表示方法。(3)展示交流表达方式
师:分享的时间又到了,请把你的数学书打开翻到84页,根据书上的情境图,来猜一猜他表示的是什么物品的规律?(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适时比较同一物品不同的表达方式)3.了解符号和数字的表示方式。(1)师:“在你们表示的时候,老师也表示了一些物品的规律。想猜猜吗?”
(2)出示两种表示方式
a.√√××√√××√√×ׄ„(花盆的颜色、花的颜色)
b.112 112 112 112„„(气球、彩旗)师: “猜猜我表示的是什么?”
师:这一个小符号不仅可以表示花盆的规律,还可以表示花的颜色的规律。那老师是采取什么方式表示的呢?引导学生说并板书“符号”“数字”(文字、图形、字母、符号,逗号句号,不同颜色的图形等等,孩子们的思维令人啧啧赞叹)
小结:通过文字、图形、数字、符号这些方式来表示规律的呈现形式更加简洁,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规律。
(三)找出规律重复的特点,并根据规律进行推理。
师:不同的图,表示方式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的。每个图中的规律都可以继续往下说,就像刚才我们说按照规律继续摆花盆,接下来摆的应该是两盆黄花。如果再摆一些花盆,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的花盆呢? 生:应该是两盆黄色的花。
师:说一下你的想法!(生说)你很善于观察,摆4组花盆,一共摆了多少盆花?
生:16盆,因为4×4=16(盆)师:有几盆红花,几盆黄花呢? 生:分别有8盆。
师:你的思维真敏捷!如果是26盆花,你知道第26盆是红花还是黄花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一下。
生:应该是红花,因为26÷4=6(组)„„2(盆),每组的第2个是红花,所以第26个也是红花。
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重复的现象是非常多的,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1)我们的属相都是按照鼠、牛、虎、兔„„这样12年重复一次的。(2)天上月亮的出现也有规律。
(3)我们每年都是按照春夏秋冬这样四季重复的。(4)地球每一年绕太阳转一圈。
(5)马路上红灯、绿灯、黄灯交替亮一遍,在重复一次。(6)钟表上分针每时重复转一周,秒针每分重复转一周。
五、课堂总结。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长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和其中隐藏的奥妙。现在回头来再看这幅图,和你刚上课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师:是呀,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规律,才会如此丰富多彩。让我们还用课前有规律的拍手来结束这节课,去开启你人生“重复奥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