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致富小故事精选
如今社会资本很多,钱是挣不完的,但偏偏没钱的人越穷越见鬼,为什么很多社会财富都进了别人的口袋,而自己怎么也赚不到钱?做生意、创业,是财富的最佳途径,除非你的财富来自继承。很多人说没有赚钱的项目,其实,创业并非无门,相反处处是商机。下面是创业致富故事,欢迎参考阅读!
创业致富故事
1、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商机
高晓华是名高校体育生,家境清贫却思路活泛。当身边的同学,每个月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时,他已经开始用自己赚的钱补贴家用,先看看他在大学里做了些什么。
室友夜晚喊饿,他将小零食部搬到学生宿舍,很快拥有一批固定客户。后来又突发奇想,学校周边小区小孩子那么多,很多父母想让孩子加强锻炼,但又不想早起。假如他能将这批孩子组织,每人每月收取200元的费用,将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结果网上发帖、小区传单,一下子吸收近50名家长申请,一下子赚了10000+元。
不难发现,钱并不难赚!关键你要了解他人的需求,只要能做到满足他们的需求,你就可以凭借自己劳动获得财富。
创业致富故事
2、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价值
有句话叫近水楼台先得月,你的人脉资源、技能优势,是否发挥应有的能量?
有一个很胖的朋友,暂且称之为小胖。一直喜欢网游,甚至连女朋友也找不到,终有一天下定决心减肥、洗心革面。他发现出去就业计无所长,于是就想着能不能创业、赚点钱,回想大学四年时光全花费在游戏上面,最大的成就就是游戏等级高,然后拥有一批游戏中的网友。
脑经急转弯他寻出新想法,迅速联系到开印刷厂的自己堂哥,将游戏中的一些经典人物、游戏打斗画面、道具进行精心设计,制作成精美台历,还可以接受专人定制,利用自己游戏圈积累的名声,一经宣传众网友纷纷预定,并自发的给予了免费宣传,不到俩月的时间就净赚了50多万。
不要一开始就否定自己,先确定你的方向,然后审视自己手中的资源,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具备创业的条件,而是你还没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创业致富故事
3、紧跟大趋势,才能获取大财富
李嘉诚涉足房地产、马云开启电商购物时代、程维滴滴打车等,他们都是大趋势的开创者,最先跟随他们创业者如今也是亿万身家。
了解周边人的需求,你获得的是“小财富”,认清大潮流、大趋势,了解社会的需求,你将会拥有“大财富”。
总结
创业并不需要你有足够多的启动资金,最重要的在于你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镜。获得“大财富”,需要了解社会的潮流和趋势,抓住最好的时机。大处着眼,小处落实,哪里有需求,假如你能够有办法解决,那就是你最好的机会了。
第二篇:农村女孩创业致富故事
创业者,并非需要很高的学历,在农村的她,依然能够成功创业。是金子,终究是会发光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女孩创业致富故事,欢迎阅读。
农村女孩创业致富故事
1申雨鑫,湖南邵东人,小学文化,14岁出外打工,做过保姆,干过工地活,开过理发店,打工路上屡次不顺。05年她以6000元起家,创办了申鑫振动棒加工厂,创业历尽磨难,但她并没有气馁,咬牙坚持。
不到三年的时间,销售业绩由当初的80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600多万元。她的传奇创业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上百个代理商主动找上她要做她的产品代理,2008年第五届全球网商大会上她获得了内贸30强。她的成功无疑是她努力的结果,她常说:“我以前的经历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下面一起关注申雨鑫的讲述。
苦命的童年从小我就出身在一个很苦的家庭,父亲是个残疾人,他只有三根手指头,大姐大我八岁,二姐大我两岁,弟弟比我小六岁,从小我家就受到村里人的欺负。那时家里穷,每天经常为了吃饭的问题而发愁。想想那些日子当时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听到父亲和母亲正在商量说要把我送给远房的舅舅收养。第二天我哭着喊着被舅舅抱走了,就在我抱走的那一瞬间,父亲老泪纵横,不敢看我,转头就进了房。
可三个月后,父亲来接我了,看到我抱着我痛哭涕零的诉说自己:自从你走后,我天天做梦都梦到你,我怎么就那么狠心,把你送给别人啊,这到底是我造的那门子孽啊,我被接回家了,那一年我5岁。
从我懂事起,我经常看到父亲眼里流露出太多的无奈,那时,真想替他分担所有的一切。我大姐读书很用功,也很懂事,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要抢着活干,我5岁就跟着父亲一起上山下田,到我11岁时,我就收割打稻谷了,家里4亩地,一到秋收季节,都是我一个人踩打谷机,我爸在旁边帮我递禾,然后两人一起把谷子搬回家。
大姐也很争气,高中两年就考上了师范大学。大姐考上大学后,父亲觉得好日子要到了,我为了供大姐上大学,更是把大人们要做的活也揽了下来,父亲看到我做事情来还真的象大人那么一回事,虽然心疼,但还是很开心,常说我这个女儿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喜欢读书,其实我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看到家里那么苦,只想早点帮父亲分担一点,父亲的双手不方便,我也就成了父亲左手右手的依靠了,他不能做的活我都会尽力去替他完成。
也许上天有意弄人,就在家里的日子渐有起色的时候,父亲却病了,是精神上的问题,很多人说是父亲想事情想得太多了,压力太大,他有苦没处诉,有气没处发,憋在心里憋坏了。有一天,我上山砍柴去了,等我回来后,发现父亲不见了。两天后在下游的一只大船底下发现了父亲的尸体,当时那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父亲一身肿胀,全身发紫,大家把他捞上河来,抬回家中。
此时家里穷的连买口棺材的钱都没有,有人说火化吧,可我说父亲这一辈子已是够惨的了,我不想让他走后还尸骨无存,于是亲戚们凑了1000块钱,把父亲安葬在了家屋背后的小山上,那年我13岁,父亲55岁。
14岁开始外出打工
在我14岁那年,亲戚带我出去外面打工,在工地挑过灰浆,那种活太苦了,肩膀经常肿起来,一个月下来才几十块钱,这样的工作不适合女孩子。15岁去桂林打工,开始给人家做小保姆。那个主人家里开了一家发廊,所以有空的时候就会学着洗头发,慢慢老板看我做得很好就让我做洗头工,我不怎么喜欢剪头发这行,但我清楚知道,这个社会没有手艺想生存很困难,我逼着自己学,看师傅怎样操作,我有时候跑到老乡工地上给他们剪头发。几个月下来,我成了店里的得力助手。
16岁就在一个店里当师傅,我经常看高档师傅剪头发的技巧,很快在那一条街,我的手艺算是上等的了。这样打工2年,在我18岁时,我和大姐借3000块在桂林开了一间小发廊,想开始的时候,18岁的我看起来太小,有些人很怀疑我的手艺,但剪完他们说比一般的好很多。后来我开始带徒弟,剪头发3块5块的,一天忙到晚,生意越来越好,一个月纯挣2000左右,那个时期能挣这么多钱,已经超过普通工人十倍工资。
农村女孩创业致富故事
21990年夏,17岁的江菲初中毕业了。因为姐姐江菊和妹妹江萍分别还在上高中和小学,家里经济本来就很拮据。江菲不忍父母的辛劳,放弃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回家帮父母种田。
1994年底,江菲到本地一家“家庭工厂”打工。这家老板是个小伙子,其父母一眼就相中聪明能干的江菲。一天下午,剩余的工人都走光了,江菲一个人正在屋里抓紧抢做没有做完的活时,那家的小伙子走进来,将全没有提防的江菲一把抱在怀里。江菲顿时吓得大喊大叫,边喊边拼命地挣脱开来。不料小伙子不仅不让她走,还盛气凌人地站在江菲面前,厚颜无耻地说:“我看上了你是你的福份,多少女孩求我我还不愿意呢!”江菲一把拉开房门,生气地对他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光你愿意我不愿意怎么行呢?”没想到的是小伙子的父母却冲过来,恼怒地指责她:“一个农家丫头!还有什么愿意不愿意的?不是长得漂亮一点,你就是白送给我们,我们还不要呢!”
第二天,她怀揣着这两年父母为她积攒的两百多块钱,泪眼汪汪地辞别父母外出打工。从家里到乡汽车小站十几多里山路,母亲帮她背着一个破布包,一路哭泣。江菲的心都快碎了:都说农家女孩子命苦,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在古城安庆,江菲擒着破布包,一个人在涛涛长江边徘徊。昨天想了一晚上也没想好干什么。但是满街的水果、布匹、毛线、小商品、蔬菜、禽畜、饮食生意却吸引了她的目光:我为什么不能也学他们一样自己做生意呢。但是面对这些生意,她又一窍不通。看着天色渐渐暗淡,肚子也实在饿得撑不住了,江菲才买了两个冷馒头,一边啃一边找便宜的旅店。这样忍饥挨饿了好几天,江菲刚刚开始来的一点激情差不多已经被无情的现实磨光了。一天傍晚,已经形如乞丐的她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一位骑自行车的人擦着她的身子过去时,江菲看见了自行车后面的一袋大米。顿时眼睛一亮,心里有了主意:我何不就在这里卖大米?大米人人都要,市场永不饱和,在家里我是插田能手,又经常打米烧饭,水稻大米的特性我了如指掌,它的好坏我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卖大米我肯定能赚钱!
为了节约最有限的资金,当天晚上她就在江边候船室里蜷缩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她就急着打听粮油批发市场,好不容易找到了,面对着一家家粮油商行堆积如山的大米,江菲心里又犯愁了:该怎么卖这一袋袋大米呢?总不能背着它一家一家去推销吧!
江菲又觉得卖大米不适合自己,不如推个车子卖水果。可资金、摊位这些又到哪里找?发愁的她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路上游荡。也不知走了多久,到了一个小巷时,只见一家女主人对着正在忙碌的丈夫叫:“家里米快完了,还不去买!”男人极不情愿意地说:“又要跑四五里的路,真烦人!”说着就出来推车。正在游荡的江菲心里一激灵,她马上跑上去,慌乱地说:“你们能等一下吗?我有个亲戚刚开了个粮油店,我帮他送一袋米来!不用你们跑路的!”男人和女人同时睁大了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她反问:“我凭什么相信你呀?”这时的江菲反而不慌了,将破布包重重地甩到肩上,平生第一次撒起谎来: “我是刚从乡下来帮他看店的。你等几十分钟,我保证送到。你们看好了才付钱给我。”望着她一脸的真诚,他们同意了。那一刻江菲欣喜若狂,转过身以后她的心还在砰砰乱跳。
江菲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口气跑到了批发市场,一头钻进一家粮行就和老板“谈判”。她终于和一个同是桐城的中年女老板达成了协议:没有底薪,女老板供她住宿,江菲用现金以批发价进货,每天推三轮车出去卖。当下她就掏出一百多块钱,连买带赊装了几袋大米就推着粮行里的那辆破旧的三轮车急急忙忙地出了门。
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摆弄着那怎么也不听话的三轮车,江菲汗如雨下。那家主人见江菲真的来了,二话没说就买了两袋大米,女主人高兴地端来一杯茶水让她歇歇,江菲灵机一动央求她说:“大姐,我这是第一次帮亲戚做生意,您能帮帮我的忙,问问附近人家还有缺米的吗?”女主人当即点头并领着江菲一家一家地叩开邻居的房门。
推着空车回到粮行,女老板喜出望外,不但卖出了不少大米,还不花分文顾了一个能干的业务员。当天女老板就为她安排了住处。
那天江菲赚了12元钱。晚上,她把那12元钱反反复复地从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拿出来放到床上,又捧到手上。这是江菲长这么大自己挣来的第一笔钱。她想,我终于挣到钱了,我终于能挣钱了!她把这12元钱数了又数,点了又点。一边数,眼泪就流了出来,她就用双手去擦,可是眼泪却越擦越多,一个劲地往外淌,那几张钞票都被她的眼泪浸湿了。江菲捧着那几张钞票就想起了妈妈,他就对妈妈说:“妈妈啊!您可知女儿在他乡也能挣到钱,养活我自己了!我还要挣钱来孝敬您,让您过上好日子,您老在家就放一百个心吧!
从此,江菲就在这里安顿下来,每天天一亮她就踩着车子送米送油,一个一个小区地送货上门,又通过老客户向周边辐射。第一个月,她就攒起了一千块钱。经过一年多的打拼,她除了不停地汇款回家,身边还积攒了五千多元钱。就是这五千元钱,成就了她以后一次又一次不断做大生意的梦想。
一天,江菲在给一个客户送大米时摔倒,双膝脚跪地,身子扑倒楼梯间,两袋几十公斤的大米压在身上,顿时脸上,手上,脚上多处受伤,血流不止。
那天晚上,江菲回到住处时就想:我这样不停地送下去,有什么出路啊。现在我还年青,有的是力气,要是我身体不好呢?不行,我得创业,自己当老板!
1997年开春,江菲终于在石化住宅区谈妥了一个门面房,准备独立做粮油生意。搬出那家粮行的时候,女老板拉着江菲的手泪眼婆娑。开张那天,乡下的父母和姐妹们也来祝贺,还噼噼叭叭地放了几挂鞭炮。江菲为批发店取了个极具意味的名字——“信用商行”。
一天一个文质彬彬的瘦青年架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来到她的店里,闲谈中江菲知道他叫杨锋,就住石化小区,父母都是石化工人,他本人正在考研,而他的老家竟也在桐城。同是老乡,两个人不由得侃侃而谈。
以后的日子里,小伙子来得勤了,常常为她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杨峰看上了她的勇气和魄力。江菲相中了小伙子的才气。一段时间下来,两人都觉得离不开对方。这期间,杨峰为她介绍来了不少新客户,江菲的生意也一步一个台阶地发展。
一段时间下来,江菲很快就摸索出一条自己发展的“商路”。他们已经开始从一级供货商那里进货了,有的还直接从厂家进货,与二、三级批发站的进货价相比,利润大了许多。在集累了不少资金的时候,江菲在石化小区一个黄金地段找到一个店面。这里居民密集,少有商店,很适应开一家大型超市。江菲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杨锋,杨锋颇感兴趣,他们当即就赶过去,分析可行性方案,最后二人一致拍板敲定。
不走寻常路辞官下海卖“红薯”第一桶金:来自无人问津的毛糠油
注册、登记、审批、办暂住手续、租仓库,有时候还免不了请请客,奉承一些人物;然后就是装饰门面、调拨货物,招聘营业小姐等等。几天下来两人累得腿脚发软。这时,他们出现了早先预计的资金空洞,新商场货物的填充迫在眉睫!
到哪里去弄那么一大笔钱来进货呢?二人又顾不得满身疲惫皱着眉头想点子。杨锋刚刚考研结束,家里还欠了一大笔债务,江菲乡下姐姐刚成家不久,招了一位姑爷进门,父母捉襟见肘。生意场上,行动是最好的广告,“信用超市”要开业的信息风一样刮进了供货商的耳柪铩5诙天,一个小伙子推开还在装修的玻璃大门手拿名片,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他是一家供货商的推销员,专门来联系业务。顺着这条线索,江菲与这家供货商达成了一部分商品代销一部分商品延期付款的协议。这样他们又一鼓作气地联系了其他供货商,源源不断的商品摆放到了豪华气派的崭新柜台上。这样,崭新的“信用超市”终于开业了。
那段日子里,江菲和杨锋可谓吃尽了苦头。早上天没亮二人就爬起来,匆匆地上街买两根油条,一边吃一边赶路。中午热得像火球,二人却顾不得歇息片刻,风风火火地在外面奔忙。有一天下午江菲在一条小路上不幸中暑昏了过去,杨锋背起她就要往医院里跑,摇摇晃晃地把江菲震醒了,她赶紧挣脱着下来,强打精神重新上路。晚上他们就在超市的一角,撑起两张“床”,后来货物多了,二人不得不转移到昏暗的仓库里安“家”。
信用超市开业的头几天日营业额都在几万元以上,江菲和杨锋高兴极了,一鼓作气又配套了一系列的现代化装置,实行计算机管理。好的商品和信誉带来了众多顾客的青睐,当年他们就赢利十几万元。
而大姐江菊和小妹江萍也先后在江菲的扶持下开办起了自己的粮油店。父亲、母亲也由老家乡下来到安庆。
1999年春天,他们在刚刚规划的开发区附近觅得一块风水宝地,抓住机会买得了一快地皮,投资一百多万元,新建了一座星级酒店。以后他们陆续将业务拓展到其他行业和周边城市。
到了2002年底,他们名下已经拥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酒店超市和公司。
第三篇:农民创业致富成功故事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 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 价值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农民创业致富成功故事,欢迎阅读。
农民创业致富成功故事(一)
85后硕士农村创业 种养殖辐射面积12万亩
邝鼎,湖南洋利农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久,回到农村创业。该公司系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集珍稀植物优质品种种苗研发、生产、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农业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种苗企业。
当还是京城白领的邝鼎想回到家乡当“农民”时,身边的亲朋好友们觉得他疯了。不过,这个“85后”的全日制硕士,还真用自己所学在湖南省岳阳老家干出了一番事业。3年的时间里,邝鼎担任总经理的湖南洋利农贸科技有限公司已经申请了6个专利技术。
京城白领下乡“种地”
2010年,邝鼎从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当时在北京拿着令人艳羡的薪水。
“2012年回乡,看到家里土地大片闲置,荒草丛生,我觉得这对我是一个机会。”邝鼎立马将想回家创业的想法告知了母亲,并得到了大力支持。不过,当时身边的亲戚朋友们都觉得邝鼎太过草率。
最初,邝鼎用自己的所有积蓄承包了家乡近1万亩荒山,开始植树造林。“当时白天就跟着母亲走遍了家乡的田间地头,晚上拜访经验丰富的老农民。”邝鼎说创业之初的日子是最难熬的。
为了学习外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他还自费到山东、江西、浙江、台湾甚至大洋彼岸的美国学习考察。同时,围绕荒山改造,还专程到中国林科院请教专家教授。最后他编制了“改荒一三五计划”,即一年开荒,三年收获,五年成业。
到现在,邝鼎已经带领乡亲们开发荒山、荒滩近3万亩、植树400多万株,现有1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1080户,成立了黄栀子、龙牙百合、蓝莓种植基地,以及肉牛养殖基地。种养殖辐射面积12万亩,带动本地及周边近6万农民。
建农民书屋,让农民成白领
在邝鼎看来,回乡种地,那就必须种得不一样。对于他来说,最有利的砝码就是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技术,让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对接到农村的田间地头。
邝鼎说,2012年公司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湖南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达成产学研合作,建成了一个占地9980平方米的高科技组培实验室。到目前为止,实验室已具备年产5000万株组培苗的研发与生产能力。
为了让实验室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农民素质。于是,邝鼎自筹资金建成了农民书屋,购买了关于科学种植的书籍和光盘3000多册,开办了海泰博农农民培训学校免费培训。
可是,一开始农民兄弟并不接受,他只能一家家上门去说服,派车上门去接,请他们在食堂里吃饭等。经过几次培训以后,大部分农民真实感受到了培训对他们的种养殖有实际意义,慢慢地都开始主动要求培训了。
通过研发,公司还开发生产了龙牙百合脱毒组培苗。邵阳隆回是龙牙百合国家的主产区,但是一直没有攻克脱毒苗的技术难题,在隆回科技局多方寻找科技力量的时候,他们已成功培育出来了,种植的百合比普通的大一倍,可缩短6个月生长期,还可以不轮作。
“科研使我们不仅节约了土地、提升了农作物品质、增长了产量,还真正实现了让农民穿着皮鞋、坐在空调房里干农活。”邝鼎说,经湖南省发改委认定,他们已成为“洞庭湖区湿地林木良种创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这是全国唯一的金字招牌。
农民创业致富成功故事(二)
在校女大学生回农村创业做豆腐 成立公司做成品牌
卜睿,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2009年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现在是吉林省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她的创业过程曾引起过很多人的质疑,却激励过更多的人,作为标准的80后,创业之路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却不断奋斗,一往无前。
回农村做豆腐实现创业梦
2005年9月,卜睿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走进了大学校门,同时也成了全家唯一的大学生。在父母的规划中,卜睿应该在毕业后留在城市,找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告别农村。然而事与愿违,卜睿大学还没毕业就回到了农村,走上了创业之路。
在卜睿大三的时候,她在网上无意间看到这样一则关于“毒豆腐”的新闻:因为食用了含有违禁添加剂“吊白块”的“毒豆腐”,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身患尿毒症,给孩子的家庭和他本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看过这篇新闻,卜睿萌生了一个念头,要生产出真正安全、健康的食品,杜绝类似“吊白块”事件的再次发生。
2009年3月,卜睿不顾父母和亲人的强烈反对,走上了创业之路,选择的项目正是“豆腐”。创业初期的艰难,对于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一切事情卜睿都要亲力亲为。一板豆腐100多斤,男生抬着都有些吃力,卜睿每天都得抬上几十板。每天凌晨3点起床,然后去早市出摊,销售完以后又要去调研,跑市场、找场地。最初的日子,卜睿每天都是早上伴着月亮走,晚上带着月亮归。
成立了公司注册了品牌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卜睿的身影已经遍布长春市的大街小巷,而女大学生创业卖豆腐的新闻也传遍了长春市的大街小巷,最后卜睿的“豆腐项目”成了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2011年,卜睿投资150万元,建起了标准化豆制品厂,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2012年,成立了吉林省昌睿食品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卜家”这个品牌,同年获得了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得全国QS质量认证。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50余人,工人每人平均年收入4万元。
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现在卜睿的食品公司已经办得有声有色,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一次偶然的机会,卜睿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发现了30年前未经过改良的纯笨黑猪品种,这正好符合当时她要搞养生态殖业的想法。随后她买回了13头黑猪崽儿,开始摸索着做生态黑猪养殖。
长春市二道区畜牧局得知这个情况,对这个传统东北笨猪品种非常重视,多次到养殖场参观,提出建议,并嘱托一定要把这具有东北特色的纯笨黑猪品种保留下来。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卜家黑猪”在长春市已经小有名气。
现在卜睿又把眼光投向了“高光效、立体养殖”———在玉米地里养土鸡。现在该项目已经通过了论证,并进入了选种阶段,预计明年就可以大面积实施。届时她将带领乡亲增收,同时给顾客提供更多真正的安全食品。
希望更多人加入创业队伍中
卜睿相信,励志能照亮人生,创业能改变命运。经过这几年的拼搏和奋斗,卜睿先后被评为长春市二道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长春市“双学双比”女状元荣誉称号、“长春市百名创业人才”荣誉称号、“吉林省十佳大学生创业明星”荣誉称号、“吉林好青年”荣誉称号等。
现在卜睿头上的光环已经越来越多,但她没有忘记最初的目标。她说:“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我要努力的目标,我希望通过自己创业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创业。”她希望大家能在创业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开拓美好的明天,早日实现自我小梦,共筑中国大梦!
农民创业致富成功故事(三)
90后不做大学教师回乡养牛创业年赚百万
2月11日下午,贺根到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的“贺根牛肉”专柜来送货,售货的大姐告诉他,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卖了100多斤,700多元。
2月11日暮色时分,在一阵鞭炮声中,23岁的湖北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民生养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根,从团罗田县委书记胡晶手中,接过了中共罗田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人”获奖证书和500元奖金。
2011年6月,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破格留校任教的贺根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回乡养牛创业。2012年,他被推举参加“感动荆楚十大人物”评选,入选理由是:放下大学教鞭,回乡执起牛鞭,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一个多月前,在黄冈师范学院大礼堂举行黄冈青年“创天下”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本土的“大学生创业英雄”、“90后大学生牛倌”贺根第一个登台演讲。
现场互动环节,一个男生问他:“你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贺根的回答出人意料:“农村创业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不是项目、不是政府的政策资助,而是农村没有年轻人!”
这是他的切身感受。
罗田县白莲河乡覆钟地村1990年10月22日出生的“90后”大学生贺根,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毕业生。大二时,贺根在学校的数控铣床技能竞赛中夺得亚军。干过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刚刚入党的贺根,很快通过了学校的层层挑选,破格成为了该校的外聘教师。然而,在老师和同学的惊呼声中,他怀着对未来生活的遐想、辉煌事业的憧憬和灿烂人生的构想,贺根摆脱当地世俗观念的束缚,2011年在父母的百般阻扰下,他毅然的放弃了大学教师这份稳定的工作,果断选择回到农村,回到罗田白莲河乡覆钟地村的老家,在山沟里专门养起了黄牛。
2011年11月份贺根开始建造牛舍、购买土黄牛,添置养牛必备的车辆和用具。每天早晨5点半,贺根准时起床。伺候一百多头牛“过个早”,工作量有多大?2011年6月15日,武汉高校的大学生到贺根家中体验,5个同学喂完60多头牛,用时1小时26分。平时,贺根一个人完成这个工作,也就两个小时。
喂完牛,匆匆扒几口饭,贺根开着刚买回来的二手小货车出门,去26公里外的县城河道割草。一天下来,贺根和同伴两个人得割1500多公斤青草,还得一担担从河道里挑出来。50多公斤重的担子压在肩上,贺根体验到了钻心般的疼痛。
摸黑赶回家,还得给牛喂水,整理牛舍,准备第二天饲料……忙完这一切,深夜11点多,覆钟地村已看不到农户的灯光。
贺根的双手很快磨出了血泡、长满了老茧,双臂、双腿满是被草割伤的血印。最让他受不了的,还有来自四周的“负面舆论”和父母的不理解。
但这些都没能挡住贺根坚持做“大别山黄牛”养殖项目的决心。
每天各种繁重的体力活,贺根都独自承担。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了7公斤。
第一批黄牛出栏,销路成了问题。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牛肉好,贺根开着农用车沿街叫卖。牛肉很快卖完了,不过他回家算了账,一头牛除去成本,大概赚了两三千元。贺根意识到,必须扩大养殖规模,以降低成本。
在贺根带动下,村里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也回乡养牛。2012年4月,贺根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年出栏黄牛780头,产值600万元。经过发展,合作社社员从5名发展到如今的117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贺根还开门店销售自己的牛肉,他的牛肉品牌取名“傻根”。目前,他在黄冈开了5家门店,今年,他的黄牛肉还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养殖规模也由开始的14头土黄牛发展到个人存栏120头、农户存栏80头;合作社的社员从5户发展到63户,2013年的产值超过600万元。
从这时起,贺根原本一年赚个20万元小富即安的“小梦想”变成了投身现代养殖业的“大梦想”——创办农业合作社,建立“大别山黄牛”养殖基地,做与牛相关的系列深加工产品。
可是,事业做大做强要靠人才、靠团队,而覆钟地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去了;“跳出农门”的老同学,一听要合伙养牛,都没多大兴趣。虽然有几个从电视节目中看到贺根的故事后慕名而来的青年,可干了几天也都离开了。理由很简单,吃不了这份苦,也受不了这份寂寞。
今年春节,贺根一天也没有休息。从小年起到除夕,贺根根据订单先后宰杀了37头牛,因肉新鲜且品质好,拿到市场上很快就销售一空。节后在黄冈市黄州区七一商场新开张的“贺根牛肉”专柜,当日就卖出牛肉100多斤。
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忙碌使他寻找“创业合伙人”的想法愈加强烈。
2月10日深夜,又忙了一整天的贺根,将这样一条短信息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有没有愿意回农村创业的兄弟?”
信息发出后,在贺根的QQ空间,这几天不断有年轻人和他探讨如何一起创业。
贺根的两位高中同学——长江大学毕业的王河兵和张谦最近以股份参与的方式加入了贺根的团队,王河冰甚至为此放弃了县林业局的正式岗位。而用什么办法来寻找“创业合伙人”、留住“创业合伙人”,也成为贺根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新问题,“一般的劝说恐怕吸引力还不够,应该考虑通过市场的方式、利益共同体的机制把大家联为一体”。
贺根说自己命里注定就是属于农村的,在他眼里,除了有绿水青山,农村更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013年5月完成的《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综合发展项目可行性报告》中,他把理想写了进去:公司将形成大别山黄牛养殖、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业态上形成良性互补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大别山黄牛生态养殖产业化第一品牌”“国家级大别山土黄牛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生态绿色农业产业样板工程”“大别山农林观光休闲度假第一站”。
事实上,这些构想已经开始付诸行动。在他新承包的一片山地和水库旁,投资七八十万元建设的三间高标准的牛舍已经落成,分别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和肉牛育肥基地,以后还要在这里种树、养鱼。贺根还计划今年将“贺根牛肉”的品牌推到黄石、武汉去。
第四篇:成功创业故事_如何创业致富_成功案例
大学生成功创业故事_创业致富_成功案例[北京圆梦园]
大学生创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近年来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负着社会的种种期望,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学生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
创业是艰辛的,前途是光明的!
大学生创业主要有哪些优势和弊端优势(1)价值优越性(2)异质性(3)不可仿制性(4)不可交易性(5)难以替代性
今天要讲述的成功创业故事、创业致富的成功案例是来自:高燃
中文名: 高燃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湖南
出生日期: 1981年
职业: 中国娱乐网CEO
毕业院校: 清华大学新闻系本科
主要成就: 2004年创业 MySee创始人
曾任职务: MySee总裁
个人经历
2005年2月,高燃遇到了当年的清华同学邓迪,两个人合并了公司 12个月后融进了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实际只有30万)MySee创始人,2006年11月辞去MySee总裁职位。或者可以预见,高燃将是最成功的80后之一,他的P2P商业模式,被认为将来市盈率可能超过Google公司,公司的P2P流媒体技术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居于领先地位。
社会评价他的企业技术是最前沿的,但他本人却是最具传统价值观和特点的人。他像很多前辈的企业家那样,喜欢他的同乡伟人毛泽东,事实上,高燃也的确是个初步成功的谋略者,在他考上清华大学时,他的乡亲们曾激动的预测,说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中央委员”。最近的一年里,高燃在大学做了很多场演讲,除了北京的多所高校,高燃还将前往大连、成都、长沙、武汉、西安、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著名高校进行巡讲。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与日俱增,额外的收获是,目前他的演讲已经达到1万块一场。当茅侃侃评价高燃“内心张狂表面也张狂”时,他笑道“我表面是谦虚的”。高燃很执着,很幽默,很“霸蛮”——执着和勇气,大学生成功创业故事_创业致富_成功案例 1
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正是这种气势造就了高燃的成功。在从新闻学院毕业做了1年财经记者后,高燃开始了创业生涯。他曾经拿着电子商务的商业计划书在电梯“堵”过杨致远,无果之后以自己誓不罢休的争取,赢来并不看好他那个项目的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的100万投资,电子商务项目最终如蒋预料的失败,但这位企业家在当时说的话,让高燃一辈子铭记:“这个项目风险很大,但你这个人是没有风险的。” 今天,高燃和邓迪管理着100多人的团队。蒋锡培在这个过程中追加了100万,总共200万的投资在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在高燃参加的央视《对话》节目现场,一位嘉宾开玩笑的评价他“高燃是够狡猾的人”,另一个则评价他“具有政治智慧的潜力”。高燃当然不承认,他认为自己是个真诚的人,只是成熟较早,并且受到过政治训练和商业训练,“我在17岁的时候就管理了一个将近100人的团队,是在深圳的一家公司。在学校里面我一直是学生会干部和负责人,在管理方面问题不很大。至于和各方面人物打交道,用一家企业杂志社给我发表的文章话说,我一心崇尚的是伟人,如果我崇尚的是伟人的话,提前就会准备和了解他们的事情。在这之前我会了解对方的爱好,比如交流背景、生活背景和就业背景,这样的话就有话可谈,这方面我以前过充分的训练。” “每个人都要照顾到,很多事情都要平衡,又要做得不过分。”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村孩子高燃,在铺设人脉网时花了许多心思。如今,高燃仍然在每晚12点回家后,关掉手机看两个小时他最爱的是人物传记和历史。有人把高燃放入传统的中国式管理者中。这并不正确。彼得·德鲁克对中国式管理曾有评述,在他眼里,那些以保障自己地位为出发点的管理方式,都可以称为中国式管理,他称具有这种管理风格的美国报阀鲁斯“可说是个中国人”。高燃显然并非如此,当你看见他的笑容,他的幽默和直接,你仍会把他归为80代人中,他代表着技术时代自觉进行改变的中国企业家。
成功创业概述
热衷研究政治、历史,一向对IT及财经“狂讨厌”的高燃——毕业后曾“鬼使神差”地成为一名财经记者。他说财经、IT的东西,“在一些政治家的眼中,都是细枝末节的”,而他目前所从事的事业恰恰代表着IT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在高燃身上总能看到一些截然对立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他承认并会不经意地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缘于“还没上小学就为自己树立的人生目标”。“我觉得自己很多东西与常人不一样,包括目标,所以不一定要跟常人做一样的事情”。五月在央视经济频道的《对话》栏目中,高燃与李想、茅侃侃三位“80后”的IT创业者同时亮相,观众大概对高燃有些锋芒毕露的表现还记忆犹新。当时IT界女强人张树新对高燃的评价是: 具有可能发展为领袖人物的潜质,但如果能够再收敛一些,也许对他的未来会更好。“外表张扬,内心张扬”,“80后”的同伴如此形容高燃。而记者面前的高燃表现出的老练与沉稳,似乎与人们从屏幕上的感觉差别较大,无论从长相还是言谈、举止,高燃看上去都不大像一个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清华启迪科技大厦A座6层900平米的办公区内,紧靠着前台的一个约十平米的房间,是高燃的办公室。而据说,最初高燃是在最里间那个宽敞明亮、装修考究,目前已改成会客室的地方办公。“那是留给贵客的,我不喜欢那种四周都是玻璃、很透明的感觉,相对封闭些,感觉更舒服。” 不论高燃的个性如何,他已出名,这是不争的事实,见媒体、找投资商、会客户已成为高燃一天中三件很重要的事情。从央视到卫视,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高燃频频出镜。直到有一天在地铁里两次换乘都有人上前“怪怪地”问“你是高燃吗?”那种“明星”的感觉让他感到很不适,“从此很少再坐地铁”。高燃有点无奈地说: “现在对
大学生成功创业故事_创业致富_成功案例 2
媒体有些审美疲劳。” 高燃的桌上摆着一摞毛泽东的著作,从刚识字时就开始读毛泽东,并把毛泽东作为今生追随的偶像,高燃觉得可以把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理解为一种创业,而毛泽东的一些经验完全可以移植到自己的创业历程中去。“在战略上我可能比较擅长,战术上差一点”,高燃笑着说。办公室周围每开设一家新餐馆,高燃总是第一时间跑去品尝,他说喜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P2P流媒体领域的神奇创业经历,让他有足够的底气预测宽频时代将引发一场革命,同时流媒体技术在行业中的运用将日趋明显地成为主流业务,其中就包括远程教育。他期待着远程教育领域第一个尝鲜的人早日出现。2006年6月6日清华科技园“全聚德”烤鸭店开业第一天,记者有幸与高燃共进午餐。“今天是好日子”,高燃一边看着朋友们发来的祝福短信一边反复地说。在等菜的间隙,高燃一根一根地划着火柴,每擦亮一根,双手紧紧捧住火柴,鼻子凑过去拼命地闻,颇有些孩子气,“喜欢闻它的味道”,“这种味道让我想起了小时点煤油灯的日子”。
寻找远教“第一个吃螃蟹”者
因家境原因,高燃没有读大学,1998年中专毕业后,在东莞樟木头的一家厂里打工。半年后,他考上清华大学时,村里乡亲激动地评论: “高燃将来肯定能当中央委员!”在那个小山村里人们都以为读了清华就能像胡锦涛一样“当大官”。25岁的高燃,并没有如乡亲们期望的那样走上仕途,但他却开启了另一片天空。作为P2P(点对点)流媒体企业的典型代表,mysee成功地直播了连战、宋楚瑜大陆行和“发现号”发射及返回。在新浪、搜狐、网易这三家门户网站关于“神六”的新闻大战中,mysee稳坐一隅,为新浪和网易同时提供P2P流媒体直播服务。mysee开创了中国互联网大规模视频直播的先河,而北京高维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就是高燃,他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年轻最活跃的青年创业企业家”之一。为此,今天的媒体才拿他与柳传志级的人物相提并论。此次高燃自称推掉一些媒体的邀请,接受本刊专访,主要因为他看好远程教育的发展。三年前还是记者的高燃,在一次会议上知道了有《中国远程教育》这样一本杂志,即开始关注远程教育领域。最近一年,mysee开始派专人寻求与远程教育领域的合作机会。“我们需要培养对远程教育的理解”,高燃表示。软银总裁孙正义曾预言: 如果未来几年有一家网络公司能够超越google,那么这家公司必定出现在P2P的网络视频直播领域。目前,P2P技术被业界一致看好,认为其将改变互联网整体传输结构与传输模式,将激发出更加丰富、更具互动性的内容或信息形式,同时也将衍生出无穷的商业机会。而通过网络看视频节目,就是最典型的P2P模式。高燃在与一些网络教育机构接触后感觉到,尽管中国网络教育已发展了七年,但远程教学中多是文字、图片的形式,作为高科技手段的视频还少有补充进去,即使一些网院有视频内容也多体现在非实时的点播上。“传统的课堂可能是最好的课程,为什么我们不能做成像传统课堂一样?主要还是技术条件达不到。”高燃认为如果远教行业引入P2P技术后,很可能向实时教育转变,技术成本将至少降低到原来的1/10。“宽带将引发远程教育的革命”,“宽带与窄带的区别,就如同电视台与报纸的区别,我相信宽带的市场会以10倍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以前一定会有市值超过100亿的宽带互联网公司出现”。同时mysee也在商业模式的探讨中,逐渐意识到行业中更有可能出现主流的应用,以及可以做大的商业模式。而远程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块,尽管mysee的这一部分业务目前还不到为5%,“将来希望能达到20%”,高燃表示。谈起对教育行业的看法,高燃觉得主要是教育行业对新技术接受起来不如IT行业敏感,“如果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吃螃蟹‟,这个市场很快就会成长起来”。而mysee目前正在寻找步伐坚定的合作者。
大学生成功创业故事_创业致富_成功案例 3
希望比同龄人成长得更快
在上岛咖啡店,高燃对面的同学,兴奋地告诉他: “我的答辩过了。”高燃一时无语,“感觉真的是两个世界的人了”。高燃心气很高,但并不认为他比自己那些大学同学更成功。他的同学中有几十亿规模房地产公司的老总,也有每年利润几十个亿的创业者,高燃说: “他们其实比我更成功。如果说我现在还算有了一点点成功,就是因为我希望比同龄人成长得更快。我有一个大的理想,我自己知道该做哪些事情,会去做一些准备,知识上的准备,人脉的准备,包括财富上的准备。” 高燃谈及自己的个性时,喜欢用“霸蛮”一词,也许担心记者误以为是霸气、蛮横之意,立即解释说: “我们湖南人都明白这个词其中的含义,主要是一种执著和勇气。”也许正是这种精神让高燃总能得到上帝的垂青、命运的恩宠。毕业近四年,创业仅三年,已获得海外1000万美元以上的风险投资;在清华科技园拥有900平米的办公区、100多人的团队,与google、sohu等知名企业毗邻。这一切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总觉得有些不真实。然而发生在高燃身上就显得很是顺理成章,“高燃是个有心人”,一些前辈如此评价他。大学时代高燃就非常活跃,第一年加入的社团就达17个,并创办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协会;获得过清华大学皮划艇冠军、攀岩冠军的称号。组织过多次演讲、论坛;为积累人脉,他经常与一些邀请过的政府官员、专家、企业家保持联系,“大学四年每个节假日别人都出去玩儿了,我都会拿出名片、拿出电话本,给他们打电话,问候他们。也许一次两次他们没有印象,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就记住我了”。大学毕业后的记者职业,更为高燃近距离接触企业家提供了机会,当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多数记者都在想着如何做一篇漂亮的报道,怎样起一个炫目的标题,高燃却在电梯里将一份不是很成熟的商业计划书递给了杨致远。当得知远东集团蒋锡培在吉林长春出席团中央组织的会议时,高燃“不知天高地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又上来了,随即站了一夜火车,第二天凌晨到了长春,双手递上他的电子商务计划书。远东集团董事会经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在高燃软硬兼施的策略下,蒋锡培给了高燃100万。蒋锡培拍拍高燃的肩膀说: “我知道这个项目很有风险,但你这个人没有风险”,这句话让高燃终身难忘。而就在投资商资金到位那一天,高燃突然宣布,因电子商务计划的风险性,不做了,改做增值服务,因此他的公司从成立第一天起就没做过电子商务。在经过几个月彩信、博客业务的探索、折腾后,高燃最终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P2P流媒体技术。
高燃是否为80后,真实的出生年月是那一年: 根据青年文摘 2001年第9期的一篇文章[1],高燃的真实出生年月应该为1978年,1995年初中毕业,1998年中专毕业,然后去广东东莞长安镇松腾电子有限公司打工,1999年夏考入清华大学文科试验班。考入清华的时候,高燃正21周岁左右,因为打工耽误了一年,否则他应该是20周岁进入大学,和国内大学新生入学的年龄20岁周左右相吻合。高燃是否为亿万富翁: 依据网上公开的信息,[2]两次投资不超过2000万,并且公司的运营消耗大量资金,至高燃离开MySee的时候,公司濒临倒闭,至今MySee已经的关闭,试问下,一家投资额不超过2000w的公司,并且濒临倒闭,高燃从那里获取大量的金钱成为亿万富翁。高燃没有上过高中: 网络上大量的宣传资料都声称高燃没有上过高中,其实根据2001年青年文摘的那篇文章,和他的宣传资料都可以分析出,他是上过三年的中专的(中专是在初升高考试选拔的,一般为三年,里面的授课内容和高中大量的相似点,往年高考招生,有”小三门“一类,就是指中专高职的人考大学。),并且他在高考前去学校插班就读,也算不上”没有上过高中“,只不过高中上的时间短。
本文参考来源:www.1andy1.net 大学生成功创业故事_创业致富_成功案例 4
第五篇:创业小故事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 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 :“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了。
才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什么也没动。
日子真快,转眼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遇到了。
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五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待在公司 ?所以辞职,农业专家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
“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答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很多事,真的是一念之间啊,所以在决定什么事时,要多想想哦。抉择固然是重要的,可是抉择后的坚持更是重要的。无论你做什么样的选择,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你总有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