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试题
单项选择题
1.财政是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以()为主体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活动。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国家
D.企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财政是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活动。参见教材P76
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一般称之为()。
A.效益型财政
B.生产建设财政
C.经营型财政
D.公共财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参见教材P76
3.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A.社会个人需要
B.社会公共需要
C.家庭需要
D.国有企业需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共财政的概念,公共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77
4.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这是()。
A.横向公平
B.纵向公平
C.起点公平
D.结果公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参见教材P78
5.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上,必须考虑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特征。
A.弥补市场失效
B.非营利性
C.法治性
D.提供公平服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上,必须考虑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这体现的是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服务的特征。参见教材P78
6.政府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
A.弥补市场失效
B.提供公平服务
C.非营利性
D.法治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政府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这体现了公共财政的非营利性。参见教材P78
7.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决定于()的大小。
A.政府职能范围
B.财政活动范围
C.市场失灵范围
D.社会公共需要范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决定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参见教材P79
8.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职能的范畴。
A.收入分配
B.经济稳定
C.经济发展
D.资源配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属于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范畴。参见教材P79
9.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重点是()。
A.对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B.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
C.稳定物价水平和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D.改善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行使重点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参见教材P80
第二篇: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职能复习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财政职能复习
一、初级经济师考试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的基本涵义
(1)财政的一般概念
① 财政是人类社会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无偿地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活动。
② 财政就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
(2)财政的特殊性
① 家计财政——自然经济
② 公共财政——市场经济
③ 计划财政(生产建设财政)——计划财政
2、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
(1)“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① 社会公共需要是就整个社会来讲,为维持社会经济生活、维持社会再生产正常运行、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而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共同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
② 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
③ 社会成员的享用所得与所付出代价不呈对称性;
④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责任。
(3)市场失灵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市场失灵”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宏观经济波动等。
(4)公共财政的定义、核心和本质
① 定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上取得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
② 核心: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③ 本质:由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
3、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弥补市场失效
一方面“市场能干的,政府不要去干”,另一方面“市场不能干的,政府就要去干”。市场不是万能的,为克服和弥补市场天然存在的失效问题,客观上要求采用非市场方式,即政府及公共财政来发挥作用。
(2)提供公平服务
财政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提供公平服务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和基本特征。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服务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 财政收入结构要体现公平性(横向公平、纵向公平);
② 财政支出结构要体现公平性;
③ 财政体制的选择要体现公平性。
(3)非营利性
公共财政追求的是非营利性即社会目标,从财政收入来看,政府主要是依靠非营利性的税收手段取得收入,从财政支出来看,政府主要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
(4)法制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规范地进行,要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约束政府财政行为。
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1、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2、资源配置职能
(1)涵义
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
① 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② 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支出;
③ 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
① 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
②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③ 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④ 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
⑤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效率。
3、收入分配职能
(1)涵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分配的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 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
② 加强税收调节;
③ 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
④ 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
4、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涵义
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①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② 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财政直接投资等;
③ 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
④ 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第三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
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对象是()。
A.产品和要素市场
B.经济总量
C.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D.中央政府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参见教材P70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间接方式为主。
3.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B.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C.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D.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参见教材P7
14.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调控的目的不同
B.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C.平衡社会总供求的效果
D.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参见教材P7
25.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手段为主。
A.计划
B.经济调控
C.法律调控
D.行政调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以经济调控手段为主。参见教材P72
6.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
A.刺激总供给
B.刺激总需求
C.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D.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参见教材P7
37.通过减税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是()。
A.中性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结余财政政策
D.紧缩收支财政政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减少财政收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支,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参见教材P73
8.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
A.紧缩政策
B.扩张政策
C.平衡政策
D.赤字政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当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政府预算应该实行的政策是紧缩政策。参见教材P73
9.在我国,货币政策是由()制定和执行的。
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中国人民银行
D.国务院直属政策性银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的。参见教材P7
4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A.保持货币币值稳定
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物价稳定
D.保持利率稳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参见教材P74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A.贴现率和再贴现率
B.利率、汇率和贴现率
C.利率、汇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D.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参见教材P74
12.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抑制社会总供给
B.缩小贸易顺差
C.抑制社会总需求
D.刺激社会总需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供给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其主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参见教材P74
第四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
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单项选择题
1、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D.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所以选项B错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所以选项C错误。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是为了获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选项D错误。参见教材P92、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
A.价值
B.剩余价值
C.使用价值
D.交换价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价值。参见教材P93、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所决定的。
A.劳动的差异性
B.劳动的二重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参见教材P94、凝结在商品中的(),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抽象劳动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具体劳动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9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决定的。
A.具体劳动时间
B.价值和使用价值
C.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参见教材P106、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延长就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参见教材P107、在价值形式的演变过程中,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这种商品的价值充分地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货币的价值形式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扩大的价值形式概念的理解。参见教材P108、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
B.使用价值
C.社会属性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参见教材P119、在货币具有的基本职能中,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称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110、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C.待流通商品数量成反比
D.物价水平成反比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待流通的商品数量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参见教材P1211、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周转速度
D.货币流通速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参见教材P1212、币在商品赊销,预付贷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价值储藏
C.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参见教材P1213、()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A.价值不同
B.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C.价格波动
D.价值变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商品供求关系的不平衡经常导致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参见教材P13
第五篇: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B.建立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见教材P24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A.统治性
B.决定性
C.辅助性
D.基础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参见教材P25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关于计划和市场这两种经济调节手段的表述,错误的是()。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B.计划不能起调节作用
C.计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D.二者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二者能够而且必须互相结合【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计划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选项B说法错误。参见教材P25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为主。
A.间接方式
B.直接方式
C.统一管理
D.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国家对企业的管理应以间接方式为主。参见教材P25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构成的。
A.各种消费品市场
B.各种生产资料市场
C.各种生产要素市场
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构成的。参见教材P266、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商品市场
B.要素市场
C.金融市场
D.信息市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参见教材P267、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规则。
A.市场进入
B.市场交易
C.市场竞争
D.市场公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市场进入规则是保证市场有序运行的前提条件。参见教材P268、政府根据市场规则对市场交易运作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其手段不包括()
A.法律手段
B.行业管理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市场管理的手段:①法律手段;②行政手段;③经济手段。参见教材P279、企业具有两重属性,它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
A.社会生产目的B.社会生产关系
C.经济发展水平
D.生产力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企业具有两重属性,它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参见教材P2810、在我国现阶段,()就是国有企业。
A.全民所有制企业
B.集体所有制企业
C.混合所有制企业
D.私营企业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在我国现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就是国有企业。参见教材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