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法新编论文
在应用型高等院校中,中外合作办学的商科专业比较受欢迎,商法作为一门必修课,有着独特的地位。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商法新编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过程中,商法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立法部门加强了商事立法工作,先后颁布了包括公司法在内的一批单行商事法律及相关的配套法规。《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设立、组织及其对内外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确立公司基本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商事公司、商法、历史沿革
一、商法的概念和特征及中国商事立法概况
(一)商法的概念和特征
商法亦称商事法,是调整商人在从事商事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分为形式意义上的商法和实质意义上的商法。我国不存在形式意义上的商法,但已有大量的实质意义的商法存在,如《公司法》。
(二)商法的特征
商法与其他法律相比有以下特征:(1)法的盈利性(2)商法的技术性(3)商法的兼容性(4)商法的国际性。
(三)中国商事立法概述
奴隶法制和封建法制下,国家立法采取的是刑民不分,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形式。因此,这一阶段,中国没有独立的上市法律制度。在清朝末期,中外商事交易逐渐增多,商事交易活动规模、形式有一定的发展。同时西方国家的立法模式影响中国,先后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民间政府成立后,对清末制定的商律草案进行修正并颁布了《中华民国商律》。现如今,我国的商事立法不断完善发展。
二、公司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公司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成立的,由股东投资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公司的特征是公司的内在属性,是公司与其他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志。从组织依据上看,公司是依据公司法规定成立的,具有法定性。从组织基础上看,公司是由股东投资组组成的,具有股东性。从组织目的上看,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具有营利性。从组织地位上看,公司是法人,具有独立性。
三、公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公司法是指调整公司在设立、管理、活动、变更和解散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总称。从适用对象的角度看,它是以公司为适用对象的法律。从基本内容的角度看,它是规定规定组织和行为的法律。从形式和实质的角度看,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司法即实质意义上公司法是指一切规范公司法律和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公司法即形式意义上的公司法,是指专门规定公司制度的公司法典,也就是体系化的制定了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公司法。
公司法的调整对象是公司在设立、管理、活动、变更和解散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简称为公司的组织和行为关系。
公司法的调整对象主要有以下方面。从内容上看,它主要有公司的全部组织关系,公司的部分行为关系和国家对公司的组织和行为的管理关系。从范围上看,它可分为公司的内部关系和公司的外部关系。从性质上看,它可分为分为财产关系和管理关系。
四、公司立法的历史沿革
(一)、西方国家公司立法的历史沿革
西欧中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近代公司的雏形已经出现,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公司立法滞后。167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的“商事令”是最早的公司立法。19世纪,西方公司法的形成其中,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制定了商法典或民商法典。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是西方公司法的发展变革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公司法的表现形式看,出现了单行公司法的立法趋势:公司的法定形式趋于集中,即越来越集中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出现了授权资本制和折中资本制;出现公司重整制;公司的权利重心下移。而公司股票、债券的发行,转让和上市的规定更加严格。
(二)我国公司立法的历史沿革
旧中国的公司立法主要包括1903年《大清公司律》、1910年《大清商律(草案)》、1914年《中华民国公司条例》、1929年《中华民国公司法》。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只,没有商法的需求,也不可能有商法的地位,中国现代商法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在90年代确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后逐渐兴起。商法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公司法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中“问题高管”的表现有三类:一是经营者损害股东利益;二是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三是大股东代表损害大股东利益。有些行为甚至构成了犯罪,如啤酒花集团的违规担保。《公司法》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都大大加强了,各个企业的高管,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必须遵循《公司法》的规章约定。
另外,民营经济要实现大发展,也是要依靠于公司法的,民营企业家不仅自身必须加倍努力,全社会也要支持、帮助、关心民营经济的发展,努力造就一个有利于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环境。《公司法》的不断修改完善为塑造健康的民营企业的法律环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制度基础,但是能不能真正培养起来还是靠执行。经济的全球化导致公司竞争成为新一轮经济浪潮的显著特征,营造公司良性发展的法治环境,吸引外资到国内来创办公司,造就一个有利于优秀民营企业家脱颖而出的环境,为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培育有竞争力的公司群体,需要充分运用好新《公司法》这一助推器。
以公司法为例研讨商法的问题,是为了准确把握公司法与商法的密切联系和存在的不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特权逐渐被取消,传统的商法典无法证明其能够成为一种严谨完善的法律理论体系,这就需要不断的发展民法,努力实现民商统一,在此补过多讨论。法基本原则的开放性和基础性确立了民法的统帅作用,商法与公司法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世界各国立法的发展趋势看,“民商合一”已成为现代民法的发展主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公司发的发展。现代公司法之所以得以总则的简约化、行为规定的具体化,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无疑是得益于民商合一的立法体系的。
第二篇:新编国际商法期末考试练习题
《新编国际商法》第一套单项选择练习题(1-4章)
1、根据英国法,下列各项中会使合同无效的是
(D)A、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错误 B、一方当事人判断上的错误 C、一方当事人对自己履约能力的估计错误
D、在认定当事人上发生错误
2、根据美国法,法院通常会作出实际履行的判决的合同是
(B)A、提供个人劳务的合同 B、土地买卖合同
C、当事人一方为未成年人的合同 D、建筑合同
1、根据英国法,一方违约,对方既可以解除合同,又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的,是指违反了
(A)A、条件条款 B、担保条款
C、条件条款和担保条款 D、条件条款或担保条款
4、如果胁迫是由第三者所为,即使合同的相对人不知情,受胁迫的一方也有权撤销合同。对此持否定观点的国家为
(D)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英国
5、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企业债务
(D)A、以出资比例分担责任 B、承担有限责任
C、一般不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6、下列关于禁令的表述,错误的是
(A)
A、禁令是英美普通法所采用的方法
B、禁令是英美衡平法所采用的方法
C、禁令必须符合公平合理原则
D、禁令在涉及提供劳务的案件中也可以采用
7、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在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毁损灭失的风险原则上应由
(A)A、买方承担 B、卖方承担
C、买方或卖方承担 D、买方和卖方共同承担
8、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在合同已有效成立而又没有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或规定确定价格的方法时,确定货物价格的依据是
(D)A、交货时卖方所在地的合理价格 B、交货时买方所在地的合理价格
C、交货时合同履行地的合理价格 D、订立合同时的通常价格
9、《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形式(D)A、加以严格的限制
B、只有采取书面形式方为有效
C、只有采取口头形式方为有效 D、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都不影响合同的有效性,也不影响证据力
10、世界主要国家的合伙法通常规定,一个合伙人退出合伙以后,对其作为合伙人期间合伙所负的债务
(B)A、不承担清偿责任 B、承担清偿责任
C、视不同情况决定是否承担清偿责任 D、须征得本人同意才承担清偿责任
11、在1990年新修订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新增的贸易术语为(A)A、未完税交货DDU B、敞车交货FOT
C、船边交货FAS
D、完税后交货DDP
12、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C)A、董事会
B、工会
C、股东大会
D、监察人会
13、英国判例认为,允诺以支付妻子的生活费用作为她同意离婚的交换条件的合同
(C)A、是有效的,是双方合意的结果
B、法院可以判决离婚
C、是不道德的,因而也是非法的 D、是合法的,具有强制执行力 14.下列各国公司法中,要求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法定资本制的是
(C)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荷兰
15、作为履行合同的一项基本原则,德国法采用
(C)A、实际履行的原则
B、恪守合同规定的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全面履行的原则
16、根据英美法的规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提供”是指,合同当事人旨在履行其合同义务的一种表示。(B)A、无论何种提供,被对方拒绝后,均可免除债务人的债务
B、在提供应支付款项时,与提供货物有所不同,被债权人拒绝的,并不能解除债务人的债务
C、提供可以是有条件的 D、提供可以与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和履约方式不一致
17、在下述国家,规定按合伙人出资比例分享合伙利润的是
(C)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8、关于催告的方式,德国法律的要求是
(D)A、必须以书面方式作成B、必须由法警送达债务人
C、必须以口头方式作成 D、书面方式或口头方式作成均可,并且必须把催告传达给债务人
19、明确规定受损方只能在解除权与损害赔偿请求权二者之间任择其一,不能同时享有的国家是
(C)
A、法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20、承诺是指按照要约所指定的方式,对其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它须由下列哪种人作出
(D)A、受要约人的近亲
B、受要约人的利害关系人
C、第三人
D、受要约人本人及其授权的代理人
21、根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的规定,在合同已经部分履行时,但没有采用书面形式的(D)A、该合同全部无效
B、已履行部分是否有强制力须依双方协商
C、已履行部分是否有强制力须依法院判决
D、已履行部分,仍具有强制力
22、根据英国的法律,下列合同中不要求以书面形式作为合同有效成立要件的是(A)A、海上保险合同
B、保证合同
C、金钱借贷合同
D、有关土地买卖合同
23、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如果受发价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价是不可撤销的,并已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信赖行事的,则
(C)
A、发价在原则上仍可以撤销
B、经双方协商是可以撤销发价的
C、此时,发价是不可以撤销的 D、受发价人的信赖行事不受法律保护
24、关于清偿费用的负担一般应由
(A)
A、债权人负担
B、债务人负担
C、债务人不负担
D、如果债权人的住所变更,使请偿费用增加时,则增加的费用应由债务人负担
25、根本违反合同的基本标准是
(A)A、违约方剥夺了对方根据合同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B、违约方剥夺了对方非依合同有权得到的利益
C、违约方并不预知而且同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处于相同情况下也没有理由预知会使对方因此失去有权期待得到的利益
D、违约方剥夺了对方根据合同无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新编国际商法》第二套单项选择练习题(1-4章)
1、抵消也是债消灭的根据之一,它要求
(B)
A、相抵消的债务的种类可以不相同
B、相抵消的债务必须是种类相同
C、相抵消的债务并非已届清偿期
D、相抵消的债务井非在等额范围内抵消
2、根据有些国家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设立登记后,即使股款没有缴清,也可以发行的股票是
(C)
A、普通股
B、优先股
C、记名股
D、无记名股
3、根据英美法的规定,董事与公司的关系是一种信赖关系,董事具有下列双重身份
(B,77—3)
A、公司监事和股东
B、公司受托人和代理人
C、公司总经理和总裁
D、公司股东和高级职员
4、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当卖方只交付部分货物而未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买方所不能采取的救济方法是
(D)A、退货 B、减价 C、损害赔偿 D、撤销整个合同
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规定,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买方的付款地是(A,265—2段(1))A、卖方营业地
B、买方营业地
C、合同订立地
D、标的物所在地
6、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成立的形式条件是
(B)A、符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 B、必须以书面形式订立 C、符合国际贸易惯例 D、双方就合同条款达成协议
7、作为国际贸易惯例之一的《华沙-牛律规则》的制定是针对
(A)A、成本加运费、保险费合同
B、货交承运人合同 C、装运港船上交货合同
D、装运港船边交货合同
8、根据英美法的规定,父母与子女订立的合同如果有不公正的地方,即可推定其为
(C,144—4-5行)
A、错误
B、欺诈
C、不正当影响
D、不正确说明
9、根据商法原理,无限责任公司与合伙企业相比,其共同点是
(C)
A、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B、设立有最低资本额的要求
C、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D、能对外募集资本
10、根据法国法的规定,如果订约对象的考虑是订立该合同的主要原因,而在订约时错认了订约对象,可以作为合同无效的原因。以下不符合该原则的合同为
(C)A、承包合同
B、借贷合同
C、买卖合同
D、雇佣合同
11、根据英国法,对于非故意且没有疏忽的不正确说明,蒙受欺骗的一方(D)A、可以主动要求损害赔偿
B、有权主动要求损害赔偿,法官或仲裁员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撤销合同
C、有权主动要求损害赔偿,法官或仲裁员无权决定损害赔偿
D、无权主动要求损害赔偿,只能由法官或仲裁员根据具体情况酌定是否可以用损害赔偿代替撤销合同
12、在分期交货的机器设备的买卖中,卖方所交的一批机器设备零件与合同不符,使整个机器不能使用时(D)A、买方可以要求退换货物
B、买方可以要求减价
C、买方可以要求损害赔偿 D、买方可以宣告撤销整个合同
13、根据德国法的规定,由于债务人的过失而引起部分给付不能的(D)A、债权人必须接受能够履行的部分给付
B、债权人可以拒绝部分履行 C、债务人可以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D、部分履行对债权人无利益时,债权人可以拒绝部分履行而请求全部债务不履行的损害赔偿
14、违反担保是指违反合同的次要条款或随附条款。那么违反担保的法律后果(D)
A、与违反条件的法律后果相同
B、蒙受损害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C、蒙受损害的一方不能请求损害赔偿
D、蒙受损害的一方不能解除合同,而只能请求损害赔偿
15、属于目的港交货的贸易术语是
(A)A、DEQ
B、CIP
C、CFR
D、CIF
16、美国法院对于所谓“需要合同”,如果卖方违约不根据买方的要求供货,即使这种原料和货物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法院仍然
(C)
A、允许买方提起违约之诉
B、不允许买方提起违约之诉
C、允许买方提起实际履行之诉
D、不允许买方提起实际履行之诉
17、根据法国法,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A)A、过失责任原则 B、无过失责任原则
C、结果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18、根据英国的法律和判例,下列情况中不可作为合同落空处理的有(D)A、标的物灭失 B、情况发生根本变化
C、违法
D、公司合并
19、在承诺生效问题上采用投邮和到达并用原则的国家是
(C)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20、要约撤销概括的一种行为是,(D)A、它是在要约发出之后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撤销其效力
B、它是在要约发出之后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收回要约,使其不生效 C、它是在要约已到达受要约人,尚未生效之前,撤回要约
D、它是在要约送达受要约人之后,即已生效之后,消灭要约的效力
21、法国民法典规定的违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A、不履行债务和延迟履行债务
B、不履行债务和部分履行债务 C、给付不能和给付延迟
D、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
22、超越公司经营范围的行为称为“越权行为”,英国和美国公司法规定,(B)
A、越权订立的合同有效 B、越权订立的合同无效C、越权订立的合同违法D、越权订立的合同非法
23、参与优先股与非参与优先股的主要区别是
(D)A、不按优先股规定的股利率分取股利B、无权与普通股股东一道以平等的比例参与分配其他的盈利C、非参与优先股股东享有双重分红权D、参与优先股股东享有双重分红权
24、根据英美法的规定,如果在交易中既有样品,又有说明,则卖方所交的货物必须
(C)A、与说明一致
B、与样品一致
C、与样品和说明都一致
D、法律对此无明确规定
25、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混同的原因
(C)A、民法上的继受
B、商法上的继受
C、约定继受
D、特定继受
《新编国际商法》第三套单项选择练习题(1-4章)
1、我国法律最重要的渊源是
(A)
A、制定法
B、立法解释
C、判例
D、司法解释
2、美国统一商法典对货物买卖合同的时效规定为
(A)
A、4年
B、3年
C、12年
D、10年
3、英国1939年时效法规定,简式合同的时效期间为
(B,191—
(二)倒数7-8行)
A、12年
B、6年
C、3年
D、1年
4、根据英国货物买卖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卖方对其所出售的货物应承担品质担保义务的是
(B)A、凭说明的交易,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必须与说明相符
B、营业中出售货物,即使有关货物的缺陷已在订约前提醒买方注意,卖方所提供的货物仍然应具有商销品质
C、凭样品成交的买卖,卖方所交的货物在品质上应与样品相符
D、在交易中既有样品,又有说明,则卖方所交的货物应与样品和说明都一致
5、在合同形式上,法律强调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严肃认真,并以是否遵守法定形式作为意思表示是否严肃认真的标志的国家是
(B)A、法国
B、德国
C、英国
D、中国 6.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如果未根本违反合同,则受损害一方只能请求
(C)
A、合同无效 B、撤销合同 C、损害赔偿 D、要求履行
※
7、根据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规定,接受通知在传递中可能发生的失误风险,应由谁
承担
(B)A、发价人
B、受发价人
C、传递人
D、主要由发价人承担,传递人有过失的,也应分担部分风险
8、在买卖合同中,如果买方不及时提货,卖方可能要对承运人支付滞期费及其他费用,对此应由
(B)
A、卖方承担
B、买方承担
C、买卖双方各承担一部分 D、上述AB全是正确答案
9、根据世界主要国家公司法的规定,一般认为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A)A、法人组织
B、非法人组织
C、财团法人 D、社会团体组织
10、欺诈是指以使他人发生错误为目的的故意行为。法国法与德国法对此的处理原则为
(B,142—1)
A、法国法认为欺诈将导致合同撤销,德国法认为欺诈导致合同无效 B、法国法认为欺诈将导致合同无效,德国法认为欺诈导致撤销合同 C、都认为欺诈导致合同无效
D、都认为欺诈将导致撤销合同
11、诉讼时效中断的原因有
(D)
A、起诉
B、第三人偿还债务
C、债权人死亡
D、债务人以书面形式承认所负的债务
12、下面哪一种不是大陆法所包括的制定法
(D)
A、宪法
B、法律
C、条例
D、法令
13、英国法律规定,合伙企业的注册手续必须在合伙企业开始营业后多少天内完成(D,94—2段)
A、7天
B、10天
C、20天
D、14天
14、对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德国和法国等大陆法国家采用
(B)
A、授权资本制
B、法定资本制
C、发行资本制
D、任意资本制
15、根据德国法,下列哪项才能使债务人承担迟延履行的责任(C)
A、明确规定履行期限
B、履行期限届满
C、经债权人催告而不给付
D、债权人不必向债务人提出催告
16、根据德国法,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条件为
(C,296—1段最后2行)
A、须以交付标的物为必要条件
B、可以通过交付物权凭证作为所有权的交付
C、须以向主管机关登记为条件
D、无须向以主管机关登记为条件
17、有三种合同是非法的,下面正确的是
(C)
A、有效期已过、受要约人拒绝和被要约人撤销
B、给付不能、违反条件和重大违约
C.违反公共政策、不道德和违法
D、错误、欺骗和胁迫
18、承诺是对要约的接受,这种接受原则上
(A)
A、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B、可以附加一定条件 C、可以变更一些条件 D、可以限制一些条件
19、美国各州公司法一般允许股东按应选董事的人数,把全部票数集中投于他所同意的董事名下,这在公司法原理上被称为
(C)A、简单多数原则 B、双重多数原则
C、累积投票制 D、绝对多数决原则 20、提存发生之后
(A)
A、债务人免除责任,债权人只能向提存所收取提存物
B、风险责任仍由债务人负担
C、提存物寄存于提存所期间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债务人负担
D、并不发生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解除
21、法国法原则上认为要约人在其要约被受要约人承诺以前可以撤销要约(B)
A、但是法院判例认为,如要约人指定了承诺期限的,则要约人不可在期限届满前将要约撤销
B、依法院判例,如规定了承诺期限的,在期限届满前可以撤销要约,但须负损害赔偿责任 C、如未规定承诺期限,依常理应在一定期限内等待承诺的,要约人如不适当地撤销要约的,可不负损害赔偿之责
D、但是法院判例认为,如要约人指定了承诺期限的,则要约人可以在期限届满前将要约撤销
22、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要约的条款作了扩充、限制和变更的,那么(B)A、其效果也视为对要约的承诺
B、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合同才能成立 C、其在法律上视为一项反要约,无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合同也能成立 D、其效果视为对原要约的部分接受,双方当事人均受此约束
23、英国法律对于欺骗性的不正确说明处理是严厉的,蒙受欺骗的一方(D)
A、只能要求赔偿损失
B、只能要求撤销合同
C、只能要求拒绝履行其合同义务
D、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并可撤销合同或拒绝履行其合同义务
24、根据英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结业有三种情况。以下正确的是(D)
A、强制性结业、自愿结业和清算结业
B、强制性结业、自愿结业和合并结业
C、强制性结业、自愿结业和新设结业
D、强制性结业、自愿结业和在法院监督下结业
25、公约规定,如果支付贷款的地点是在卖方的营业地,并且他有一个以上的营业地,那么此营业地应为
(C)
A、隶属卖方的任何一个营业地均可
B、隶属卖方的代理机构也可以 C、与该合同及合同履行关系最为密切的营业地
D、上述AB全对
《新编国际商法》第四套单项选择练习题(5-9章)
1、著作权的专有权利包括精神权利(人身权)和经济权利(财产权),其中精神权利包括:
(D)
A、出版权
B、发行权
C、表演权
D、签名权
2、根据大陆法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代理业务中,本人不应承担的义务是
(B)A、支付佣金
B、偿还代理人因正常业务支出而产生的费用
C、偿还代理人因执行本人指示的任务而支出的费用
D、允许代理人检查核对本人的帐册
3、目前,有关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最重要的国际公约是
(C)
A、1923年《日内瓦仲裁条款议定书》
B、1927年《关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 C、1958年《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
D、1932年《国际商会仲裁规则》
4、根据日内瓦统一法公约的规定,对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及特别约定提示承兑期限的汇
票
(C)
A、承兑人必须记载自己的名字
B、承兑人须在汇票正面横写“承兑”字样 C、承兑人必须注明承兑日期
D、承兑人不必注明承兑日期
5、根据日内瓦统一法公约的规定,承兑应当是无条件的。下列有效的承兑是
(A)
A、部分承兑即只承兑汇票金额的一部分
B、付款人在承兑时注明必须提交某种装运单据为付款条件的承兑
C、对付款的时间加以限制的承兑
D、对付款地点加以限制的承兑 6、1930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关于统一票据法会议上通过的公约是
(D)A、《关于统一支票法的日内瓦公约》B、《统一国际汇票法(草案)》C、《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草案)》D、《关于解决汇票与本票的若干法律冲突的公约》
7、在商订仲裁条款时,双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是
(A)A、仲裁地点 B、仲裁机构
C、仲裁程序
D、仲裁的效力
8、下列各项学说中,不属于美国产品责任法的法学理论依据的是
(C)A、疏忽说 B、违反担保说
C、违反条件说 D、严格责任说
9、根据德国民法典的规定,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第三人可以催告本人表示是否追认,(A)A、追认的表示应在收到催告后2周内作出 B、应在收到催告后3周内作出 C、应在收到催告后4周内作出 D、应在收到催告后6周内作出
10、中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每次续展的有效期为
(D)
A、5年
B、6年
C、8年
D、10年
11、属于允诺式的票据是
(A7)A、本票
B、汇票
C、支票
D、汇票与支票
12、汇票的“背书不可分割性”意味着,(C)A、可背书转让汇票金额的一部分
B、可将汇票金额背书转让给两人或两人以上
C、须将汇票上的全部金额同时转让给同一人
D.只能把汇票金额转让给与自己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人
13、法国法规定,对于代为招揽业务的代理人订立的代理合同,凡是合同中没有约定期限的,本人在终止合同以前,必须向代理人发出通知,通知的期限,在订约3年后为
(C)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4、票据法一般规定,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一经成立,票据的效力
(D)
A、受出票人和付款人关系的影响 B、受执票人和付款人关系的影响
C、受原因关系的影响 D、不受原因关系的影响
15、空白背书是指背书人在汇票背面签上
(B)A、被背书人的姓名
B、自己的名字
C、被背书人的商号名称
D、付款人的名称
16、没有严格地把委任和授权区别开来的国家法律是
(D,344—3段第1行)A、德国法
B、日本法
C、瑞士法
D、法国法
17、欧共体《指令》中所指的产品包括
(B)A、初级农产品
B、可以移动的物品 C、未经加工的农产品
D、赌博用品
18、关于无权代理人的责任,大陆法各国的法律从原则上规定,无权代理人对第三人是否承担责任,主要取决于
(D)A、第三人知道该代理人没有代理权B、第三人不知道该代理人没有代理权C、第三人不关心该代理人有没有代理权
D、第三人是否知道该代理人有或没有代理权
19、欧共体《指令》对产品缺陷的定义采用的标准是
(B)A、主观标准 B、客观标准C、主观为主,客观为辅的标准 D、客观为主,主观为辅的标准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代理人忠实义务内容的是,(D)A、代理人应及时将有关客户的资料披露给被代理人
B、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订立合同
C、代理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D、代理人应亲自履行代理义务,不得擅自转托他人
21、根据英国的票据法,如汇票上载明“付给持票人”,而未载明受款人的姓名,则该记载
是(A)
A、来人式抬头
B、指示式抬头
C、限制性抬头
D、无记名抬头
22、英美法对于第三人究竟是与代理人还是本人订立合同的问题,采用的判断标准是
(C)
A、代理人是以代表的身份还是以自己的身份与第三人订立合同
B、究竟是谁应当对该合同承担义务的身份标准
C、究竟是谁应当对该合同承担义务的义务标准 D、以上选项都对
23、本票的票据关系基本当事人是指
(B)
A、出票人与付款人 B、出票人与受款人
C、收款人与承兑人 D、收款人与保证人
24、欧共体的《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在其立法中规定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该诉讼时效为
(B)
A、10年
B、3年
C、2年
D、5年
《新编国际商法》第一套多项选择题(1-4章)
1、大陆法系的特征是
(ADE)A、以成文法为主
B、以判例法为主
C、受罗马法影响很小
D、受罗马法影响很大
E、民、商合一或民、商分立的编制方法
2、中国涉外经济合同法对违约的补救措施规定为
(ABCDE)
A、赔偿损失
B、中止履行合同
C、支付违约金
D、解除合同
E、其他合理的补救措施
3、股东大会的权限主要包括
(ABCDE)A、选任和解聘董事
B、决定红利的分派 C、变更公司的章程 D、增加或减少公司的资本
E、决定公司的合并或解散
4、英国先例约束力原则是指
(BCDE)A、所有法院的判决都具有约束力 B、高等法院每个庭的判决对所有低级法院有约束力
C、上议院的判决具有约束力 D、上诉法院的判决对下级法院具有约束力 E、60年代后,上议院可不受其所立先例的约束
5、中国合同法中,不适用于《涉外经济合同法》的是
(ABE)
A、国际联运合同
B、国际铁路运输合同
C、国际技术转让合同
D、国际租赁合同
E、国际航空运输合同
6、下列关于实行履行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E)A、中国法律包含了实际履行的主要补救方法
B、德国法认为,实际履行是对不履行合同的一种主要救济方法C、法国法认为,实际履行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救济方法D、在英美衡平法中,实际履只是作为一种例外的救济方法 E、英美普通法是没有实际履行这种救济方法的
7、根据英美法,非法的合同包括
(ADE)A、违反公共政策的合同 B、违反条件的合同 C、重大违约的合同 D、不道德合同
E、违法合同
8、关于风险移转中实行“物主承担风险”原则的国家有
(CE)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奥地利
E、法国
9、下列对解除合同的后果的正确叙述是
(ABCDE)A、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是消灭合同的效力 B、法国法认为,解除合同是使合同的效力溯及既往的消灭
C、德国法认为,解除合同时,各方当事人互负返还其受领的给付的义务D、英国法认为,在解除合同时,没有履行的债务不再履行
E、美国法认为,解除合同应产生回复原状的效果
10、公约规定关于支付贷款的地点是
(ACE)
A、双方在买卖合同中对付款地点已有明确的规定,买方应在合同规定的地点付款
B、在买方的所在地付款
C、买卖合同对付款地点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可在卖方的营业地付款
D、在合同签订时付款
E、如果是凭移交货物或单据支付货款,则买方应在移交货物或单据的地点支付贷款
11、下列关于货物所有权转移的说法,正确的有
(BCD)A、英国法中,无论是在特定物的买卖,或是在非特定物的买卖中,买方都可以保留对货物的处分权
B、法国民法典原则上是以买卖合同的成立决定货物所有权的转移
C、美国法 以卖方是否完成交货义务决定货物所有权的移转D、德国法中,动产所有权的转移须以交付标的物为必要条件
E、以上全对
12、关于要约的约束力,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BCDE))
A、英美普通法认为,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无约束力
B、德国法认为,要约原则上对要约人有约束力
C、法国法原则上认为,要约人在其要约被受要约人承诺以前,可以撤销要约 D、意大利民法典规定,凡是要约人在要约中规定有承诺期限的,在该期限届满以前,不得撤销要约
E、公约规定,要约在其被受要约人承诺之前,原则上是可以撤销的
13、关于解除权的行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E)A、法国法规定,只须向对方表示解除合同的意思即可
B、德国法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只须把解除合同的意思通知对方就可以,不必经过法院的判决
C、英国法规定,解除权可任意行使
D、英美法认为,解权合同无须经过法院的判决
E、日本法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应以书面通知对方,但不要经过法院判决
14、催告的主要作用是
(BCD)
A、提醒债务人必须履行合同义务 B、自催告之日起,不履约的风险完全由违约一方承担
C、债权人有权就不履行合同而请求法律上的救济
D、从送达催告之日起,开始计算损害赔偿及其利息E、用书面形式易于记忆
15、中国《民法通则》规定诉讼时效为1年的情况是
(BCDE)A、经济合同
B、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
C、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而没有作出声明
D、延付或者拒付租金
E、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
16、公约规定买方通知货物与合同不符的时间是
(CE)A、10年
B、3年
C、合理时间内
D、相当时间内
E、2年内
17、公约规定支付货款的时间是
(BCD)
A、在合同签订时付款
B、买卖合同没有规定买方应当在什么时候付款,则买方应当在收到货物或代表货物所有权的装运单据时支付贷款
C、在合同涉及货物运输时,卖方可以在发货时订有条件,规定必须在买方支付货款时,方可交货或交付装运单据
D、买方在没有机会检验货物以前,没有义务支付货款 E、以上全对
18、提存的效力是
(ACE)A、债务人免除责任
B、债务人不免除责任
C、提存所产生的费用由债权人承担
D、提存所产生的费用由债务人承担
E、提存物的风险转移到债权人
19、根据英国法,下列错误都不能使合同无效
(ABE)A、一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错误
B、在凭说明的买卖中,对说明的含义理解发生错误 C、在合同性质上发生错误
D、在认定当事人上发生错误
E、一方在判断上发生错误 20、共同条件能否成为合同内容的一部分,各国的态度是
(ABCD)
A、德国法原则 上承认是合同内容的一部分
B、法国法规定,对方知道共同条件时,就可构成合同内容的一部分
C、英国法规定,共同条件只有写进合同中才能构成合同内容
D、美国法规定,共同条件只有用引人注目的文字写进合同中,才能构成合同内容的一部分
E、只有上述A、D是正确的表述
《新编国际商法》第二套多项选择题(1-4章)
1、美国联邦法院的构成是
(ACD)A、联邦地区法院 B、联邦民事法院 C、联邦最高法院D、联邦上诉法院 E、联邦刑事法院
2、要约消灭或失效的情况是
(ABE)A、期限已过
B、被受要约人拒绝
C、违反诚信原则
D、因为违法
E、被要约人撤回或撤销
3、对下列事项的添加或变更,被认为是实质上变更了发价的条件
(ABCDE)A、货物价格
B、付款
C、货物数量和质量
D、交货时间和地点
E、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
4、对于股份有限公司,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C)A、可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 B、股东对企业的债务负有限责任
C、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 D、经董事会决议可随时解散公司
E、股东人数一般有限制
5、根据大陆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绝对必须记载的事项包括
(ABCE)
A、公司名称
B、法定地址
C、营业范围
D、股份种类
E、资本总额
6、下列哪些国家采用以交货时间决定风险移转时间的原则
(CDE)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E、奥地利
7、《涉外经济合同法》关于合同终止的规定是
(ABD)A、合同已按约定条件得到履行
B、仲裁机构判决终止合同
C、法院判决终止合同 D、双方协商同意终止合同
E、因解除而终止合同
8、要约引诱又称为邀请要约,在商业活动中,包括(ABC)
A、报价单
B、价目表
C、商品目录
D、发票
E、订单
9、如果合同对货物的价格没作出约定,应采用什么定价方法
(AC)
A、英美法规定以交货时的合理价格确定
B、英美法规定以订立合同时的合理价格确定 C、公约规定以订立合同时出售的通常价格确定
D、公约规定以交货时的合理价格确定 E、上述选项全正确
10、德国民法典对卖方的品质担保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AD)
A、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出售的货物有瑕疵,卖方可不负瑕疵担保责任 B、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已经知道出售的货物有瑕疵,卖方仍须负瑕疵担保责任
C、如果买卖的标的是根据质权,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卖方对货物的瑕疵仍负担保责任 D、如果买卖的标的是根据质权,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出售,卖方对货物的瑕疵不负担保责任 E、上述选项全对
11、发价的终止或失效的情况是
(ABCD)A、因被拒绝
B、因被发价人撤销 C、因其规定的接受期限已到 D、因“合理期限”已满
E、因违法
12、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是
(BE)
A、实际履行
B、解除合同
C、损害赔偿
D、延迟履行合同
E、免除责任
13、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规定为四年的是
(DE)
A、中国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E、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14、公约原则上允许卖方在交货日期之后,自负费用对任何不履行义务之处加以补救,但卖方的这项权利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ABC)A、买方未按公约规定撤销合同
B、卖方应当承担作出补救的费用
C、卖方在作出补救时,不得给买方造成不合理的不便或迟延
D、卖方不能要求减价
E、卖方不能撤销合同
15、下列叙述风险转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A、在不涉及货物的运输问题时,卖方在其营业地把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时,风险即转移给买方承担B、在合同涉及货物的运输时,将货物清楚确定在合同项下之前,即在货物特定化以前,风险不能转移给买方 C、对于在运输途中出售的货物,原则上从订立买卖合同时起,风险就转移给买方承担
D、在合同涉及货物的运输时,情况有需要时,则从货物交付给第一承运人时起,风险就由买方承担
E、以上说法都对
16、发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ABC)
A、应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发出
B、内容必须非常确定
C、具有一旦被受发价人接受即受其约束之意
D、应当载明货物名称
E、应当明示或默示地规定货物的价格
17、大陆法的渊源是
(ABCD)
A、法律
B、习惯
C、判例
D、学理
E、成文法
18、一项有效的承诺应具备下列条件
(ACDE)A、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B、承诺必须与要约同时作出
C、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D、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进行
E、承诺的传递方式必须符合要约所提出的要求
19、根据公约规定,如果买卖合同对付款地点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则买方应向卖方支付货款的地点是
(A BCDE)A、在卖方的营业地付款
B、采用跟单托收的支付方式,卖方应通过托收银行在买方的营业地,向买方提交有关的装运单据,并凭单据付款
C、采用银行信用证付款,卖方通常是向设在卖方营业地的议付银行提交有关的装运单据,由议付银行凭单付款
D、由于卖方营业地在订立合同后的变动,而引起的在支付方面增加的开支,应由卖方承担
E、上述选项全对
20、证言规则的例外情况是
(ABCDE)
A、涉及书面合同的有效性问题
B、涉及书面合同生效前的前提条件
C、书面合同订立后,可以用口头协议加以更改
D、对书面合同文字含糊不清之处或遗漏,提出口头证据加以解释
E、以上全对
《新编国际商法》第三套多项选择练习题(5-9
章)
1、根据产品责任法的规定,产品的缺陷包括
(ABCDE)A、设计上的缺陷B、生产上的缺陷 C、不作真实的广告D、不考虑产品安全使用事项、E、产品说明书不标准或不准确
2、由背书人在汇票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不填写被背书人的姓名或商号的背书,称为
(ABC)A、空白背书 B、略式背书
C、无记名背书 D、无效背书
E、伪造背书
3、TRIPs第14条规定了若干相邻权的保护标准,其中包括
(ABCD)
A、在录制表演者表演的音像作品方面,未经其授权不得录制、复制或公开传播
B、音像作品制作者可以授权或禁止他人直接或间接地复制其作品
C、音像制作者享有出租权 D、表演者和音像作品制作者的相邻权保护期至少为首次表演或录制之日起的50年 E、广播组织的相邻权保护期为首次广播之日起50年
4、根据美国产品责任法的规定,以疏忽为理由提起诉讼时,原告可以举证
(BCDE)
A、被告没有做到“合理的注意”
B、产品的设计或制造有缺陷 C、上述缺陷保持到原告受害的时候 D、产品中的缺陷对原告来说是未知的 E、原告对产品的使用与该产品的用途是一致的
5、关于仲裁协议的作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BDE)A、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仲裁庭对其纠纷必须进行仲裁
B、仲裁协议具有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的作用
C、对根据仲裁协议所进行的裁决,法院必须无条件执行
D、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当事人必须将其争议提交仲裁进行解决
E、双方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当事人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
6、无权代理产生的原因是
(ABCD)A、不具备默示授权条件的代理
B、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
C、超越授权范围行事的代理
D、代理权取消后的代理
E、被代理人撤回授权
_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代理人忠实义务内容的是
(ABCD,356—357)A、代理人不得泄露在代理业务中获得的保密情报和资料
B、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订立合同
C、代理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D、代理人应亲自履行代理义务,不得擅自转托他人
E、代理人应及时将有关客户的资料披露给被代理人
8、欧共体《指令》对生产者所下的定义包括
(ABCDE)A、制成品的制造者 B、任何原材料的生产者 C、零部件的制造者
D、任何将其名称、商标或其他识别标志置于产品之上的人 E、任何进口某种产品在共同体内销售、出租、租赁或在共同体内以任何形式经营该产品的人
9、采取仲裁的方式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优点有
(CDE)A、仲裁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裁决
B、未经双方当事人同意,任何一方不能将争议提交仲裁
C、仲裁审理争议大多秘密进行
D、仲裁一般比司法诉讼更为迅速及时
E、仲裁一般比司法诉讼更具灵活性
10、汇票到期日的写法有(ABCD)
A、定日付款 B、见票即付 C、出票日后定期付款 D、见票后定期付款 E、远期付款
11、根据日内瓦统一法公约的规定,对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及特别约定提示承兑期限的汇票
(CE)
A、承兑人必须记载自己的名字 B、承兑人须在汇票正面横写“承兑”字样
C、承兑人必须注明承兑日期
D、承兑人不必注明承兑日期
E、如承兑时没有载明日期,执票人应 在适当时间内作成拒绝证书,用来证明漏注的承兑日期
12、根据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下列各项中,就仲裁员资格表述正确的是
(ACE)A、如果双方没有约定选任1名独任仲裁员,则应该指定3名仲裁员;
B、如果双方同意指定1名独任仲裁员,该仲裁员应该由不同于双方当事人国籍的人士担任 C、如果须指定3名仲裁员进行仲裁,则由双方当事人各指定1名仲裁员
D、如果须指定3名仲裁员进行仲裁,其中的首席仲裁员应该由被提起仲裁的一方有同一国籍的人士担任
E、如果须指定3名仲裁员进行仲裁,其中的首席仲裁员应该由不同于双方当事人国籍的人士担任
13、著作权的经济权利是一种财产权,这些权利包括
(ABCDE)
A、出版权
B、复制权
C、表演权和广播权 D、演绎权
E、发行权和展览权
14、日内瓦统一法公约对于提示期限的规定是
(ABCD)
A、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汇票,应在出票日起1年内作承兑提示 B、见票即付的汇票,应在出票日起1年内作付款提示
C、出票人可将该期限延长或缩短
D、背书人可将该期限缩短,但不能延长
E、背书人可将该期限缩短,但能延长
第三篇:商法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制度研究
摘要:高管薪酬激励问题的产生源于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由于所有者与公司高管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产生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因此,如何使给付的薪酬具有最大的激励效果是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富有激励性的薪酬策略不但能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管人员还能影响高管的责任感和他们为企业付出努力的程度。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脱胎于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和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导致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符合我国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以调动高管的积极性,从而使高管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同时使股东价值最大化最终达到共赢。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高管薪酬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
一、上市公司高管分类与薪酬需求特点
(一)上市公司高管分类
公司高管一般指掌握公司经营权并直接对公司经营绩效负责的经营管理人员。关于高管范围的界定目前并没有统一认识。本文中高管主要指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总经济师、总工程师及执行董事或者与这些职务相当的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价值性可以从斯奈尔教授的模型中体现出来。他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根据战略价值和独特性两个维度把企业员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通用员工。具有高战略价值、低独特性的特点。这意味着这类员工与企业战略的实施有很高相关度,通常是具备比较普通的知识和技能,在劳动力市场容易获得,是企业中数量众多的员工。
第二类是辅助员工。具有低战略价值、低独特性的特点。低价值体现为他们与企业的战略间接相关,往往为纯粹的操作性、程序性角色。低独特性体现在他们只具备普通知识和技能或者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容易被复制。这类员工在劳动力市场上供应比较多且稳定。
第三类是独特员工。具有低战略价值、高独特性的特点。他们与企业的战略
目标是间接相关的,战略价值较低,但他们却具备非常特殊的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的专有性常使这类员工在劳动力市场比较紧缺,但由于其专业性,这类员工往往也不容易被雇佣。
第四类是核心员工。具有高战略价值、高独特性的特征。高价值体现为他们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最直接的关系,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独特性则体现在具有某种特殊能力和专用技能,或拥有某些核心知识、关键知识,通常处于经营管理系统的重要或关键岗位上。这些被称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员工具有某种程度的专用性和不可替代性,他们给企业所带来的战略性利益远超出聘用和开发他们的成本。与其他类别员工相比,核心员工还具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和自我实现需求,再加上能力的优势,其拥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成为“猎头”公司及竞争对手“猎取”的对象,比一般员工的流动性更高。因此,对核心员工的挽留和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难题。高层管理人员无疑是企业核心员工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群体。对其价值的肯定和需求的了解是进行薪酬激励的重要前提。
(二)高管人员对薪酬的需求特点
1.高管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高管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2.高管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因而奖金与福利也应该根据高管人员的特殊性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
3.高管人员对于高层次的培训和新知识的获取要求比较高,高管人员对于培训和学习的渴望比一般员工更加强烈。
4.高管人员非常注重自我实现和生活的品质,尤其是关注合同期满后的生活。因此,高管人员非常注重特殊福利,如安全保障计划、商业保险、带薪休假和退休养老计划等。五是高管人员对自我价值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公司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
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数量不断增多,一批上市公司成为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的龙头。然而,上市公司股票即使下跌,公司高官的薪酬也基本不受影响,这使高管薪酬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中国证
监会的评估,中国上市公司在建立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方面是公司治理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制定一个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要求,同时又能激励管理层的薪酬制度,是摆在中国上市公司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绩效与高管薪酬没有关联或关联很弱
从理论上讲,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应该是正相关的,有许多研究试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这一理论。但结论证明,中国的上市公司这两者的关联普遍较弱。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利润下滑,但高管的薪酬不降反升。将431家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的数据对比发现,公司利润下降了262亿元,高管薪酬却增加了2亿元。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显示,高层薪酬合计超千万元的公司达50多家。由此可见,大多数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的决定因素并不是企业的业绩。一些企业所享有的政策优惠乃至垄断地位所产生的“效益”常常被当做高管们的“经营绩效”成为他们获取高薪的理由。
(二)高管薪酬内部差距和行业差距较大
收入差距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反应。收入差距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群体之间以及组织内部。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差距在企业内部差距和行业差距上表现最为突出。
2007年全国百强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为58.39万元,是全国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加上股权激励可能会达到30倍左右。其中18个金融企业的高管平均年薪为351.1万元,是金融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4.94万元的71倍,是全国平均工资的140.8倍。2009年,沪深两市A股公司ceo平均年薪是普通员工的6.5倍。这还没有包括无法统计的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和控制权进行的在职消费。相关统计表明,许多公司高管通过公费旅游、公款吃喝、寻租行为等获得的实际所得是普通员工收入的40倍以上。我国高管薪酬的行业差距也有越拉越大的趋势。统计显示,2009年前三名高管薪酬均值比较,金融保险业名列榜首,第二位的是房地产行业,第三位的是批发零售行业。排在后三位的为农业、制造业和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类。短期看,这种趋势不会有太大改变。韬睿惠悦咨询公司在针对2010年8月前披露薪酬信息的2000多家中国上市公司研究发现,金融行业首席执行官总现金薪酬在不同资本市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美国的上市公司)均有较大幅度上升,A股金融业公司ceo总现金薪酬仍有15%的涨幅,H股公司的涨幅达到112.3%。实践证明,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与绩效工资和奖金等激励性因素紧密结合的薪酬才具有较强的激励性。
(三)薪酬结构单一,股票期权比重过小
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制度安排决定了经理行为与股东利益的背离设计有效的高管薪酬结构以引导经理行为是上市公司激励性薪酬策略的核心问题。目前上市公司的薪酬结构设计不具有激励性体现为:
1.薪酬结构单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一般采取年薪制或“工资+奖金”形式,有些公司还实行股票奖励或股票期权。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其激励效应都是短期的,采用“工资+奖金”的形式,工资一般不考虑高管的业绩如何,奖金虽与高管的业绩挂钩,但它评价的是经营者过去一年的经营行为,计量指标基本上是会计利润或会计盈余,这个指标不仅受企业规模、行业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易被操纵,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绩效。而年薪制是以为单位确定经营者收入,它们都是以短期业绩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在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薪酬结构中,工资所占比例都比我国小。根据研究,2001年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基本工资占薪酬总量的比例为44%,日本为58%,德国为59%,我国在2008年时的比例是70.9%。
2.股票期权比重过小。股票期权是经过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多年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高管长期激励薪酬,是有效解决委托代理矛盾的重要手段。从世界各国薪酬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股票期权在高管薪酬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据统计,2005年新加坡公司高管的长期激励占总额的33%,而美国公司高管长期激励(期权)占总额比重高达5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前三位高管长期激励占据28.79%。最为典型的是收入连续多年处于前列的金融行业的高管薪酬,从薪酬构成上看,当期货币薪酬过高,持股市值低,长期股权激励严重不足。
(四)非货币薪酬激励因素没有考虑
全面薪酬理论认为,薪酬除包括金钱和物质外,还应包括员工的一些非经济性薪酬。货币薪酬可以满足高管经济方面的需求,但这对他们来说远远不够的,大多数高管具有较高的心理期望和自我实现需求,因此以其心理满足和心理收益形式表现出来的身份标志、工作的自主权、个人良好的职业发展、挑战性的工作、对突出工作成绩的承认和培训机会等具有更大的激励性。许多调查研究表明,员
工的忠诚最终是由非经济因素决定的。从理论上讲,薪酬激励的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管感知到的薪酬吸引力。当高管的个人财富较少时,高薪往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发挥较好的激励作用。而随着高管薪酬的增加,高薪的激励作用会开始下降。甚至随着薪酬的继续升高,薪酬的收入效应强度开始超过替代效应,高管会更多地选择闲暇,降低工作努力程度,这可能会损害企业业绩。根据前文对高管员工的价值与需求分析可以看出,非货币薪酬激励能够在高管和企业之间建立相应的心理契约,对高管的行为具有长期的约束。我国上市公司由于受到环境和自身发展的制约,在声誉激励、信任关系建立、归属感培养等方面有待提高。如高管人员对于高层次的培训和新知识的获取要求比较高。但多数上市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这点,仍以单纯的高薪来吸引和留住高管人员。上市公司应尽量多考虑与高管人员个人发展有关的福利项目及非现金奖励项目,对稀缺的高管人员除了提供一般意义的薪酬激励,还应该采取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设置“薪酬特区”满足高管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充分体现了我国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的时间较晚,资本市场初级阶段不成熟、不规范的特点并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有密切关系。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控制股东大会的现象较为普遍。董事会成员的产生过程也往往由大股东操纵,并由其提出的候选人担任,而监事会往往也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这就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实际上是一个利益群体,上市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严重。另外,我国上市公司缺乏独立的薪酬委员会,上市公司外部董事比例明显较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都是我国上市公司不能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
本文根据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报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现状的描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作为企业的核心员工,具有高战略价值性和高独特性的特点,其薪酬设计要在考虑其价值和需求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相关联。2.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人力资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无论是薪酬水平还是薪酬结构都没有体现出资本市场的优化功能。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不规范、不完善有关。
3.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现状反映了大部分上市公司目前的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尽合理,内部人控制严重,缺乏有效的内外部监督。
第四篇:商法论文选题
中世纪商法的启示意义
虚拟商人的工商登记问题研究 网络团购法律问题研究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的思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评析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执行问题研究
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公司法》第16条的司法适用之争;公司对外担保效力的裁判规则
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适用问题
公司高管薪酬问题的司法审查标准问题 企业之间资金借贷的法律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解散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公司高管人员注意义务的司法认定 股东会计账簿查阅权的行使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的思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评析 瑕疵股权转让问题--《公司法》司法解释相关条款之适用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强制执行问题研究 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与公司治理问题解读 我国公司董事会治理中的问题及纠正
公司对外担保问题--《公司法》第16条司法适用问题 股东代表诉讼规则问题研究(前置程序、联合行使诉权)上市公司关联担保法律适用问题
公司高管薪酬问题的司法审查标准问题 企业之间资金借贷的法律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司法解散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有限合伙企业对特定债权人保护研究 公司股东名册研究
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监管制度研究 表见普通合伙人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论股东司法解散请求权的行使 有限合伙企业权力配置机制研究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 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研究 论董事民事责任的免除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有限合伙企业的债权人风险控制研究 股东表决权信托的法律构建
法人格否认制度在一人公司中的应用 董事民事责任实现机制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分析—基于与公司比较的视角 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研究
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的冲突与协调 论关联企业的公司法调整
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与保护问题研究 论公司登记的法律效力
股份有限公司类别股东表决权制度研究 少数股东提案权制度研究 股东瑕疵出资民事责任研究 职业经理人法律制度研究 公司转投资研究
社会公众投资者的特殊保护问题 我国风险投资的若干法律问题 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研究 股东债权出资研究
因特网技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网络股东大会法律制度研究 国有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票据质押的司法适用问题;
证券交易中的协议转让法律问题研究。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问题--《票据法》第18条的适用及其完善; 保险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问题; 保险个人代理监管制度研究
投保人的如实告知义务司法适用问题; 保险人说明义务司法适用问题; 机动车责任保险中第三人范围的界定 保险法上因果关系的司法认定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研究;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研究;
保险市场行为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 保险行业诚信建设与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研究; 保险消费者维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保险消费者教育与保险知识普及的研究; 治理车险理赔难与消费者保护的研究; 治理寿险销售误导与消费者保护的研究; 保险产品与消费者保护的研究; 新保险业务的制度建设
保险产品的新型营销模式的创新与运用 电子保单适用中的法律问题
金融保险领域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中国保险市场发展中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保险资金运用途径的创新 保险资产的管理与运用
对保险市场上热门问题的新型解决方案 中国保险监管的创新与完善 信息差异性披露研究 电子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公司网络路演问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内幕交易问题研究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衍生业务法律风险控制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接管法律问题研究
消费者知情权与经营者商业秘密权的冲突与协调 资产证券化种特殊目的机构研究 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研究 公路特许经营法律问题研究
论我国破产管理人民事责任体系构建 破产重整制度风险控制研究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保险法道德风险风险法律问题研究 论破产撤销权
表决权信托制度研究
非正式金融的合法性及法律规制 证券基金托管人民事责任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保荐人担保责任研究 银行的环境责任
短线交易归入权制度研究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我国房地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研究 票据权利善意取得制度研究 票据行为的无权代理研究 我国信托公式制度研究
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回归
保险和证券行业反洗钱法律制度研究 金融控股公司防火墙制度研究 论商业银行的关联交易
保证保险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房地产按揭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分析与我国的现实选择 不正当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
证券网上讨论区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问题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监管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体制变革
金融法理论的变革与金融服务法理论的初步构建 对冲基基金的法律问题 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问题
金融稳定论坛机制及其重构的法律透视 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及对中国的启示
从平安投资富通的失败看商业保险资金的投资监管 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反思 我国融资租赁监管立法的若干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担任基金托管人的法律监管研究 台湾银行业赴大陆设立分支之监管及风险问题研究 我国信用卡发行问题与对策研究 金融商品的横向规制趋势
金融衍生品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统合立法 金融危机与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法律构建
金融法理论的变革与金融服务法理论的初步构建 论金融统合规制改革与金融服务法体系的建立 生态金融机制的类型及其法律问题研究 我国的对冲基金监管立法研究
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构建中的道德风险法律控制 虚拟经济中公司有限责任制度使用的探讨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研究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研究
纵向金融行业规制转向横向金融商品规制
金融商品的创新与风险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证券化、份额化交易、集合投资计划、投资性理财产品、股指期货、期权等金融商品)
金融组织的创新与风险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金融控股公司、交易所等金融组织)
金融市场的创新与风险控制(包括但不限于证券发行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并购市场、债券市场、金融期货交易市场)国际证券业监管新趋势 国际银行业监管新趋势
国际金融服务法、金融商品交易法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金融监管:理念重塑与体制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对放松管制、分业监管或统合监管、功能监管与目标监管的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改革与《证券法》修改
1.证券概念与种类的重新界定 2.发行审核和保荐制度改革 3.私募发行监管
4.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5.退市制度实施问题
6.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7.跨境证券监管中的法律问题 8.反欺诈制度立法的体系化
融资租赁法律制度
1.融资租赁法律制度的立法模式(包括与《合同法》的关系)2.融资租赁组织的法律调整 3.融资租赁的类型及其行为规范 4.融资租赁中的法律关系 5.融资租赁登记制度的完善
6.融资租赁风险的法律防范与控制 7.融资租赁业的税制设计 8.涉外融资租赁法律制度 9.融资租赁的监管机制
商事担保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1.商事担保理念的确立
2.具体制度设计中民商事担保的区别 3.企业担保能力及效力问题研究
4.担保公司及其行业发展的法律规范
资本市场诚信建设与法制法善
1.诚信原则与资本市场立法 随着资本市场立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诚信的法制环境得到优化,诚信原则在一系列重要的资本市场立法中得以确立。在此背景下,可就当前资本市场诚信立法的整体状况和具体方面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对诚信原则在资本市场立法理念、制度规范甚至政策制定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做全面的探讨。
2.上市公司诚信规范制度
随着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持续开展,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等投资者群体参与公司治理热情高涨,媒体舆论监督、市场做空机制、证券分析行业对上市公司行为监督的有效性逐步提高,退市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上市公司持续更为有效的监管,我国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稳步提高,上市公司逐步养成了“诚信”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范。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诚信规范、遏制虚假陈述行为的发生,如何有效保障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如何规范新兴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问题。
3.中介服务机构诚信规范制度
中介服务机构担当着资本市场“看门人”的重要角色,其归位尽责有助于市场诚信水平的提升。但我国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诚信意识较差,在证券发行、上市交易、金融创新等诸多环节,PE腐败等违背诚信的现象还较为严重,从制度上切实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诚信规范十分迫切。中介机构的诚信规范制度体系至少应包括中介机构诚信义务的确立、中介机构内部诚信监督控制制度、中介机构外部声誉评价制度、利益冲突隔离制度、诚信选择机制制度等方面。
3.投资者诚信规范制度
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炒小”、“炒新”、“炒差”“炒短”等投机现象严重,内幕交易、短线交易、操纵市场、“老鼠仓”等传统违法违规行为仍在蔓延;股东违规持股、控制权异常变动等损害市场“三公”的违规行为也较为常见,投资者行为的诚信程度还较低。在此背景下,如何建立对投资者行为的诚信规范,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5.资本市场诚信监管制度
行政监管是资本市场诚信监管体系的核心,多年来,监管机构一直将诚信监管与法治建设紧密结合,作为证券监管工作的重要方面。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的自律管理是资本市场诚信监管机制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在我国资本市场从新兴市场向成熟市场加速转轨的阶段,如何充分发挥诚信的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需要全面研究。资本市场的诚信监管制度包括了诚信档案在行政监管与自律管理中使用的法定性、市场主体诚信状况评估、诚信信息公开等重要制度。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诚信监管的效能、切实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6.证券诉讼与资本市场诚信
证券市场主体因欺诈失信行为而予以诉讼救济是资本市场诚信保证机制的重要构成之一。当前,我国证券诉讼的长期缺位,被认为是推进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的一大短板。在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形势和要求下,如何立足本土市场实际、更有针对性地研究证券诉讼以及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构建团体诉讼、完善股东代表诉讼、确立适应电子化交易的证券诉讼证据制度以及充分发挥诚信在证券诉讼中的补缺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第五篇:国际商法论文.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刑事责任
摘要:
恐怖主义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反人道与人性的刑事犯罪,而以涉外因素为特征,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世界性的关注与恐慌的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更具有远远超越于一般国内恐怖罪行的危害性。目前,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首要任务。尽管国际社会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关注程度在逐步提高,世界各国也在积极谋求共同防御、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合作,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基本内容的理解,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难以发挥其效力。随着国际恐怖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规模及破坏力日益扩大,其严重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本质使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开始共同寻求一致的解决之道。在这种情况下,要控制日益国际化、激烈化的恐怖主义事件,就必须从国际刑法的角度,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刑事责任,恐怖组织,责任承担方式。正文:
进入新千年以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反人性、人道主义的恐怖事件更加频繁,并且在其剧烈及残酷程度上,已达到相当高的峰值。仅以亚太地区为例,2000年至2001,就爆发过数十次恐怖主义劫持人质事件。例如缅甸武装分子扣留泰国医院人质;马来西亚海盗在马来西亚西部的西巴丹岛劫持20名游客作为人质,勒索巨额赎金;阿富汗客机上73名乘客被劫持到英国;菲律宾反政府武装扣留两批人质,以此向政府讨价还价;菲律宾反政府武装劫持中国大陆人质,勒索高额赎金,并造成两名人质死亡,等等。上述恐怖活动一次又一次在世界上掀起轩然大波,引起国际社会的频频关注。
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犯罪构成
(一)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对自己所实施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在国际刑法中,由于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将主体设定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内容,所以一般是在刑事责任之中考虑。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团体与国家,下面分别论述这三个方面。个人作为国际犯罪主体,一般而言不具有太大争议。“国际犯罪主体主要是个人,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主要是个人责任。这种观点,不仅源于现有国际刑法公约中规定的国际犯罪都是以个人的犯罪行为和个人的刑事责任为基础,而且因为这一点在一系列官方和非官方的国际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反复强调。”从国际恐怖主义犯罪角度看,即指个人能否认识其行为具有恐怖主义的性质,并判断其行为的危害性质。
除了个人而外,能承担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责任主体也包含团体与组织。所谓团体与组织,在《国际刑法典草案》中亦有规定:“团体是指由一个以上的一致行动以完成特定行为的人构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组织或团体的犯罪之中,一般实行双罚制,既不仅行为的个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且其相关的组织和个人都应承担其相应的责任。
国家能否成为国际犯罪的主体,这个问题至今尚存有争议。
(二)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观要件
国际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国际犯罪的行为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巴西奥尼在《国际刑法典草案》中规定了三种犯罪的主观心态,分别为:蓄意、明知、轻率。这三种主观心态的分类是按照英美法系中主观上的心理状态划分的,蓄意就是自觉希望实施某种特定行为或者自觉希望发生某种特定结果。明知,是指认识到行为的性质并且自觉去实施这种行为。轻率,就是已经认识到并且自觉地漠视法律禁止的结果可能发生的危险,虽然主观上对此结果持否定态度,但还是冒险地实施了产生此结果的行为。由于“蓄意和明知,相当于有些国家刑法中的希望故意与放任故意,因此可称作‘蓄意故意’和‘明知故意’,轻率和疏忽由于相当于有些国家刑法中的有认识过失和无认识过失,因而也可以称为‘轻率过失’和‘疏忽过失’。”
(三)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观要件
国际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国际刑法所规定的危害国际社会的行为,行为的危害结果等客观事实。一般而言,国际犯罪的客观要件包含有危害行为,行为的结果,行为的对象等。但是在各种不同的国际犯罪中,对客观要件的要求是不相雷同的。有的国际犯罪要求行为、行为的危害结果及对象都确定,有的国际犯罪则只须具备行为要素即为构成,而有的国际犯罪则以达到某种危险程度作为构成条件。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中,由于各种罪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对于行为的客观要求也不同,但一般认为主要是行为犯(包括危险犯)而不是结果犯,即以完成一定的行为,或达到一种行为样态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而无须特定结果的出现。
(四)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体要件
国际犯罪的客体是指受国际犯罪行为所侵害,而为国际公约所保护的国际利益。在客体要件中,应当注意的为三个问题。
1、客体的国际性。
2、客体的内容是利益。
3、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客体是由国际公约调整和保护的。
二、国际恐怖主义的分类
(一)海上恐怖主义犯罪
1、危害海上航行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暴力,暴力威胁或其他恐怖行动,危害国际民用船舶航行安全,破坏海上航行秩序的行为。其涉及的区域包括所有在海上发生的,完全在海上实施的空对海、陆对海、海对陆、海对空等全方位范围。目前此罪主要活动集中于马六甲海峡及东南亚海域,斯里兰卡沿海地区,波斯湾,亚丁湾,索马里沿海,里海及黑海地区。
2、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罪
1.危害大陆架固定平台罪是指故意以武力或武力威胁或其他手段,破坏海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破坏海上秩序的行为。
(二)航空恐怖主义犯罪
1、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航空器罪,一般是指藉暴力之威胁非法干涉、劫持或其他不正当控制飞行中的航空器的行为,或正准备犯此项行为。其中航空器一词,专指民用的运输航空器,不包括军事上的侦察机,轰炸机等作战用的航空器及海关,警察值勤用的航空器。
该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并且只能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及航空器的飞行安全而利用该危害性来劫持和控制航空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2、关于航空恐怖主义犯罪的三个公约
由于航空恐怖主义犯罪是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因此有关这方面的国际公约也最为详细。针对其中三个最有功效及代表性的国际公约:《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
(三)侵犯基本人权的恐怖主义犯罪
1、劫持人质罪。《国际刑法典草案》中将劫持人质罪定义为:任
何人违背另一人的意志故意和非法地劫持或扣押另一人,即构成扣押人 质罪。另外,劫持人质罪犯罪具有跨国性,既可以是劫持一国以上的公民,也可以是该行为全部或部分地发生在一个以上国家。
2、对受国际上保护人员使用暴力和暴力威胁罪。该罪在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应为直接故意,有些学者认为该行为可以由间接故意组成,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侵害受国际保护人员的人身或自由后果,却仍然放任该后果发生。我们认为此看法不妥。从该罪行为的方式及其直接性来看,实行该行为的主要方式为暴力,而一般人针对暴力行为后果都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行为的性质是积极的实行行为,实行了该行为,针对该事件而言,即应构成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四)信息恐怖主义犯罪
信息恐怖主义犯罪是伴随着今年来日益全球化的信息网络进行的恐怖主义行为,由于此类恐怖行为属于一种新兴的犯罪方式,在其手段与形式上似乎不具备传统恐怖罪行所具有的暴力或暴力威胁形式,因而被一些学者视为非恐怖犯罪,如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将所有实施了威胁他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其预期目的的行为都作为恐怖主义犯罪。恐怖的原意只是指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如果对恐怖活动的手段不予限制,则有将恐怖活动扩大化之虞。
三、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分析
一、制止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内措施 制止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国内措施,主要是指在一国领域内进行的针对本国境内发生的恐怖主义所采取的应对方法,但也可以包含针对国际上的恐怖主义,本国采取的措施。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1373号决议”,要求“各国有必要在其领土内通过一切方法手段,采取更多措施,防止和制止资助和筹备任何恐怖主义的行为”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国内措施制止恐怖主义也是国际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制止恐怖主义的国内措施的种类主要包括:制定国内立法与建立反恐怖主义特种部队,以及其他对抗恐怖主义的具体方法。
(一)制定国内反恐怖主义犯罪法律
(二)成立反恐怖主义特种部队
(三)制止恐怖主义犯罪的具体方法
四、恐怖主义产生原因
首先,从经济方面上分析,贫富分化的加剧是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经济根 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使国际经济关系的不平等性质更加突出,经济落后的弱势群体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世界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和贫富悬殊的扩大,极大地刺激了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为恐怖主义泛滥提供了某种社会基础。
第二,从科技方面上讲,随着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知识时代的来临,恐怖主义赢得了更加便利的条件。许多现代化的高技术手段在恐怖活动中得以运
用,其造成的破坏力也更加严重。
此外,极端民族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是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根源。两极格局解体后,许多地区的民族、宗教矛盾迅速得到释放。在尖锐的民族矛盾和宗教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得不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极端民族主义者和宗教极端势力便活跃起来,并且以实现民族独立或高度自治为目标,以复兴宗教原初教义为旗号,以恐怖主义的暴力手段开展活动。
恐怖主义虽然主要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对社会秩序与国家安全构成直接的现实危害,但恐怖主义也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进而危害社会的稳定。
总之,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旨在制造恐怖气氛的非法暴力活动,其对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是相当突出的。这种影响不但表现为它严重影响人们的心理安全和社会的安全感,而且表现在它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秩序和政治安全,甚至酿成**与战争;恐怖主义还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造成各种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挤压了国家用于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资金,增加了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
五、对策
反对恐怖主义必须治本。应在缓和地区及国际紧张局势、消除贫困和加强反恐合作三方面同时开展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面对恐怖主义的新挑战,世界各国显然予以了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求新的应对之策。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其反恐战略,并制定了“反恐B计划”,将“重点转向打击恐怖组织的中下层”。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这些年来,美国动用了浑身解数布下天罗地网,力图把拉登等恐怖头目捉拿归案。国际社会的反恐决心和勇气无疑给了恐怖主义沉重的打击和震撼,使得他们不敢抛头露面。从这一层面上说,反恐斗争还是颇有成效的。但从最近发生的恐怖活动,特别是这次伦敦爆炸事件来看,恐怖分子开始采取不同的破坏策略和方式。同时,参加自杀性袭击活动以及各种破坏的人已经不再是恐怖网络头目,而是“清一色的中下层人员”。美国出台的“反恐B计划”就是为了打击恐怖组织的生力军,破坏其后备力量。在国外的军事研究方面,有这样一句老话:外行研究战术,内行研究后勤。“反恐B计划”还将采取新举措破坏和打击恐怖组织赖以运转的后勤基地,摧毁其进行联络、获取经费、解决交通和供应等诸多能力。
应当说,“反恐B计划”无疑会给恐怖组织以更为沉重和精确的打击,但是,从恐怖主义的根源和发展历史来看,只靠简单的战术转变是不太可能彻底消除恐怖主义的。人所共知,贫困是恐怖主义得以滋生和赖以生存的温床,而恐怖活动又会造成更多的贫困和绝望。正如日前举行的八国峰会发表的声明所说,反恐斗争不仅需要遏止恐怖活动,同样重要的是防止更多极度贫困的人投入恐怖主义怀抱。
六、我的思考:
全球贫富差距大是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本性原因,但它的形成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和地理差异的,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全改变的,需要全球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分步骤。现在的时代给予了我们很多的资源和优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帮我们解决问题,比如互联网。
国际恐怖主义的确是我们全人类的肿瘤,为了不让那些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发生,我们每一个人都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它,为解决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