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这些教育方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抑郁!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活泼开朗,但是经常有一些孩子,本来还挺乐观的,可是慢慢地,就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抑郁,甚至不爱与人交流了,其实这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父母教育孩子们的方式不对,会让孩子变抑郁的,下面毕老师来为大家介绍4种会让孩子变抑郁的教育方式,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都时候,都会将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从而来批评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两个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可比性,如果经常拿孩子们做比较的话,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变得不自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其实是会留下阴影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多多鼓励和认可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觉得他也是优秀的。
父母都认为孩子们“玩物丧志”,因而总是不同意孩子们“玩耍”,还强迫孩子们长时间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对的,这样做非但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还会让孩子失去乐趣,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经常感到不开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天性里就喜欢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玩耍,孩子可以从玩耍中得到很多乐趣、增强想象力和交际能力,这些是书本中所学不到的。建议家长们不要阻止孩子玩耍,让孩子快乐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孩子都会有小情绪的时候,但是很多父母都特别讨厌孩子哭闹,孩子眼眶里有眼泪打转的时候,父母就会马上呵斥“你不准哭,憋回去”,的确,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们会十分焦虑,但是在宝宝情绪低潮的时候,家长们不应严厉地指责孩子“不许哭”,这样时间一长,孩子的诸多情绪就会压抑住,有情绪不能吐露,逐渐变得消极不自信。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尽情哭出来,哭完孩子心情就会舒服多了。
很多父母忙着工作和事业,对于自己的孩子,总是缺乏陪伴,也有很多父母都把时间花在了手机上,对于孩子的陪伴越来越少。孩子们还小,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是最强的,这时候父母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注,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对孩子的一生都是受益的,不至于让孩子因为缺乏爱和安全感而消极抑郁。爱他就多陪陪他吧!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点小抑郁,那么该怎么办呢,下面毕老师为大家介绍2个方法。
1、多带孩子们去野外玩玩
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抑郁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会让孩子们形成人格的缺陷,治疗抑郁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一切,像花儿,小树,蓝天,都能让人心情愉悦,带孩子们去野外玩玩,孩子们内心的抑郁就会慢慢消散,而天真美好的笑容就能重新挂在脸上了。
2、满足孩子的小愿望
孩子们都是很单纯,你给他一颗糖,他就会开心地和你做朋友,同理,当孩子抑郁的时候,你只要满足他的小愿望,他很快就能开心起来。作为父母,应该要清楚孩子的心情和喜好,当发现你的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不妨给他买买他喜欢的礼物吧,这样就能让他的抑郁慢慢消散。
/写在最后/
孩子还小,千万不要让抑郁影响了他的一生,父母可千万不要让孩子患上抑郁。
第二篇:孩子越来越胆小,这些原因你中了几个?
小白是个很乖很懂事的孩子,可就是有些胆小。小白的妈妈一开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是她最近发现,小白变得越来越胆小害羞,妈妈和闺蜜一起吃饭,小白从来不说话,甚至连叫人都显得有些胆怯,妈妈很纳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由于小白的爸爸平日工作太忙,所以妈妈为了照顾小白,一直安心做家庭主妇,对小白也事事关心,自问没有疏忽对小白的管理。
孩子由于胆小内向,失去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造成孩子胆怯的原因。
一、对孩子保护过多
有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不许碰这个不许摸那个,比如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家长就嚷嚷:“别动,摔坏了杯子扎到你怎么办。”孩子想帮爸爸妈妈整理房间,刚拿起扫帚,家长就喊:“多脏啊,快放下。”长久的保护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心理,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经验,从而变得胆怯。
二、孩子与外界接触少
有些孩子除了跟父母长辈接触以外,很少跟同龄的小朋友交流玩耍,走亲访友的机会也不多,导致孩子到不熟悉的地方就会缺乏安全感,交往能力差,怕在众人面前说话。
三、父亲的陪伴时间少
如果孩子出现胆怯的现象,家长要思考是不是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因为父亲和母亲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父亲的格局和视野在潜移默化中会影响孩子。多与父亲相处,能学习到独立、勇敢、探索等品格。小白的家庭,就因为父亲工作太忙而缺乏陪孩子的时间,导致小白的性格变得安静胆小。如何教孩子告别胆怯,面对外人更放得开呢?
一、适当“放飞”
家长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适度的挫折和磨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财富,家长不要轻易将其剥夺。不要动不动就说:“你还小,这不是你该干的事儿。”让孩子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磨练孩子的独立精神。
二、引导并鼓励
孩子在众人面前胆怯害羞,多半是不自信的原因。家长可以通过正确的训练,让孩子变得胆大起来,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说话,家长可以先教孩子几句话,然后和孩子演练一下。等到了外人面前,鼓励孩子照着去说,当孩子迈出第一步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并一步步走向自信。
三、树立正面的榜样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一些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关于勇敢题材的绘本,让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来影响孩子,给孩子正能量的暗示。
四、父亲多陪伴孩子
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容易按照女性的标准去要求孩子顺从听话等。相对母亲来说,父亲更加外向、果敢。父亲应该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说笑玩耍,锻炼孩子的胆量,让父亲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更清晰。
第三篇:这些词语会让你的求职信丢分
以下有10句老掉牙的陈词滥调,千万不要让它们在你的信里面里出现:
1.我是很看重工作成果的专业人员。
2.我能胜任各种不同工作。
3.我有N年的丰富工作经验。
4.我有超强沟通能力。
5.我有极强的职业道德。
6.我能达到或超越预期目标。
7.事实证明我已有多次成功记录。
8.我与任何水平的团队都能配合良好。
9.我具有超强团队精神。
10.我总能完成保底任务。
第四篇:孩子犯错后,家长给出的这3个反应,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很直接,犯错了就打,其实这是不对的。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连我们受过这么多教育的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未经教化的孩子呢?
孩子犯错后,家长应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和观念,因为在这时,他们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铭心。
1发生了什么事
不管多大的孩子犯了错,家长们一定要先要问为什么。
要先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时候是不能约束自己的。
我们自己都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孩子当然也有。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不问原由地对孩子发脾气,更应该静下心来听孩子解释。
从孩子的解释中,分析过失的性质。
看看是由于孩子无心所犯的偶然性过失,还是由于故意或判断过失造成的主观性过失。
如果是偶然性过失,父母要原谅孩子,并帮着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
而主观性过失,父母就一定要严肃认真,给孩子讲清楚过失所在以及危害,并要督促孩子改正。
之后再发生同类事件,他就会尽量小心谨慎,不让自己犯错,孩子也会越来越优秀。
2准备怎么办呢
既然错误已经发生,除了给孩子反应的时间以外,还得让他们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一位在医学领域有过十分重要发现和突破的科学家,记者采访他:究竟是什么妙法能使你超乎“凡人”?
他的回答很意外:这和我幼儿时期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关。
记得又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我没抓牢,掉地上了,牛奶溅的满地都是。
母亲问询赶来,本来我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母亲走到我跟前并没有批评我。
她说:哇!你制造了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
哎!反正牛奶都已经洒完了,那么在我们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我听到母亲这样说,高兴极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了起来。
几分钟后,母亲对我说:今后无论什么时候,遇到这种事情,你都必须把它打扫干净,并把每件东西放到原位。
好了,我们开始打扫把,你打算怎么打扫呢?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拖把,你想用哪一种呢?
我选择了海绵,我和妈妈一起把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上面我们看到了,母亲问了一句“你打算怎么打扫?”这一句话有太多的内容了。
首先是“你”,就确定了这个错误是你犯下的。
其次是“打扫”也就是再告诉孩子犯下的错误要承担后果。
最后还有“打算怎么”,这个语气跟“你去打扫干净”完全不一样。
对于小孩子来讲打扫卫生这件事情可能还不会,所以要有父母带领着学习。
其次是给孩子一种暗示:你可以跟父母商量,虽然你不会,记住以后犯了错误,如果自己处理不了还有父母在你身后。
通过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孩子学会了面对错误,以及如何处理错误。
3别轻易骂孩子
随便打骂、训斥孩子的现象在中国很普遍。
不小心把玻璃被打碎了,在家里面上窜下跳,邻居上门告状说你家孩子又把他家孩子给揍了……
总之一被惹毛,家长立刻大声呵斥,甚至动手就要打孩子。
受训斥被打骂大的孩子,心智跟普通孩子差别极大。
在高压之下,他们做事更多是为了不犯错或者迎合大人,所以他们看待世界的出发点总是基于需求或者仇恨。
不容易对事物形成清晰的判断,看到客观实在的东西,而且记忆力也较弱,所以大脑相对而言会比较糊涂。
打骂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外界刺激,一些受打骂不厉害但是受过其他刺激的孩子也会时常糊涂,不当的刺激会让孩子思维混乱。
被打骂惯了的孩子要么会软弱无能,唯唯诺诺,失去自己的意志力。
要么越来越皮,成为“两面派”,当着家长的面一套,背地里一套。
无论孩子做错什么事情,家长先不要忙着打骂,大喊教育甚至动手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错误,父母一定保持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引导孩子将关注点集中到问题的解决上。
因为惩罚绝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勇敢担当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教育孩子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维来控制,学会走进孩子内心,与孩子内心交流。
第五篇:你生气的时候会教育孩子吗
你生气的时候会教育孩子吗
我们人在生气时,常表现得情绪激动,难以控制,还容易失去理智。这个时候你最好马上离开孩子做自己的事去,等自己情绪稳定后再说,或把教育的使命交给他人,或对孩子表示冷淡„„
因为这个时候实施教育容易发怒或迁怒,把怒气或自己在外面受到的气,撒到孩子身上。而且此时往往会夸大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惩罚大多是出于自己愤怒情绪的发泄,而不是真正为了教育孩子。往往也是这个气头上的时候,我们会听到家长口不择言的漫骂,使孩子受到不公平的评价和待遇:“又在玩,又在玩!你不会主动点去做作业吗?”“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王叔叔家的小刚,人家哪一样不比你强?没出息的东西!”“死孩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也不会。不是读书的料!”„„这些话多么伤人心啊,特别是这种话是从自己的母亲或父亲口里说出来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有的孩子可能过早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的则会产生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可能变成问题孩子,直至变得无可救药。
如果一旦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事情已经发生了,把孩子痛打了一顿或臭骂了一顿,然后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又后悔了。此时,你千万别马上就搂着孩子,嘴里“心肝宝贝、心肝宝贝”地喊着向孩子认错。如果这样做了,其结果是你白白发了一通脾气,孩子白白受了一顿打,还会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不良后果。而应该等自己和孩子都平静下来后,再搂着孩子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分析原因、讲道理,同时向孩子承认自己方法不当,不该那么冲动,保证以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这样做能使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错误,知道家长为什么会发脾气,加上家长的道歉,又使孩子增加了对家长的信任和亲情,此时孩子会下今后一定要改正的决心。
记住,正确地进行教育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项漫长和复杂的事业。粗暴轻率的家庭管理作风是最贫乏最无教育智慧的人都会做的。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须做一些教育的准备:要点钻研,要点机智,要点忍耐,还需要自我克制。
有时,家长的情感和评价也是孩子行为所应得到的后果之一。一方面要避免那种母亲常有的软弱冲动,还没有骂完就马上宽恕;另一方面,表示冷淡的情绪不要过长,免得孩子习惯于不需要你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