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精选)

时间:2019-05-15 14:2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精选)》。

第一篇: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精选)

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景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作者谪居荒原之地的孤寂、凄苦忧伤的感情。小编为你整理了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原文

小石潭记

唐代: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初中文言文,二、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三、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 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第二篇: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

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欢迎来参考!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珮 通:佩)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然后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然后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然后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然后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然后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然后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然后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 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第三篇:《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作品原文

小石潭记

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20、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2、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24、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25、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28、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9、龚古:作者的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 通: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 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白话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作品鉴赏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 “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 “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艺术手法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第四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又名《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作品原文

小石潭记

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见,看见。下,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尤,格外,特别。冽,凉。清冽,清凉。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以,把。为,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近,靠近。岸,岸边。卷,弯曲。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14、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

15、翠蔓:翠绿的藤蔓。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文中指小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皆:全,都。

19、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穿透,一作“彻”。

20、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22、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24、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

25、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以,因为。其,那。清,凄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就离开了。居,待、停留。乃,于是……就。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去,离开。

28、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9、龚古:作者的朋友。

30、宗玄:作者的堂弟。

31、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作为随从,动词。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小生,年轻人。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通: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白话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作品鉴赏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的出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堪称犹抱琵琶半遮面。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潭。真乃是曲径通幽,景象确实不凡。这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艺术手法

构思新巧,结构严谨。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的手法组织材料。写小石潭,先写“声”(水声),后写“形”(潭中景物),写潭中景物又先写“近观”(水、石、树、鱼),后写“远望”(水源),最后概写环境,引发感触。这种构思既新颖,又自然,真是匠心独具。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再写小潭源流(溪身、溪岸)及潭中气氛,最后记录了同游者,使全篇游记结构完整。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此文的语言极为精美。如“皆若空游无所依”,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语言极为精练。“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而“斗折蛇行”四个字,却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静态和动态,含义丰富而并不深奥。“明灭可见”,用光线的明暗来说明视线和溪身的交错,说明水面的光亮。“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更把游鱼的那种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神态写得维妙维肖,语言简洁而又丰富,细致而又生动,用短句产生节奏感,读起来悦耳动听,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第五篇:小石潭记对照翻译

小石潭记对照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

今义:允许。

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

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8、而(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9、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岳阳楼记对照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1044)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阳做太守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旧的规模,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咐我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八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噬着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 ❤朝晖夕阳,气象万千。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虽然如此,那么(此地)北方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向那连绵的雨繁密不断,连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愤怒吼着,浑浊的浪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状;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特别是)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长啸和猿猴的哀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着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望去都是)萧条的景色,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天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岸芷汀蓝,郁郁青青。

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绿。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有时候(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呢!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耻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简直是高兴到了极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什么原因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样(看来),进朝廷做官的也担忧,隐退江湖也担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即使)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啊!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2)夫环而攻之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十分

去:

1)去国怀乡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3)委而去之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空:

1。浊浪排空天空

2.长烟一空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北通巫峡通向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醉翁亭记》关键词解释及全文翻译

1.环滁(chú)皆山也。

【环】环绕。【皆】副词,都。【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hâ)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其】代词,指滁州城。【诸】各个。【壑】山谷。【尤】特别。【之】舒缓语气,无实义。【蔚然】茂盛的样子。

城西南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山】名词做状语,在山上。【潺潺】流水声。【于】从。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本义是从高处往低处看,这里是坐落在高处的意思。【于】在。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5.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自谓】自称,这里是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意思。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6.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ã)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辄】就。【年又最高】年纪最大。【故】所以。【号】取别号。【曰】叫做。太守同客人来到这里饮酒,稍微喝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意】情趣、意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别有用心。【乎】于,介词。【寓】寄托。【之】代指乐趣。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8.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ã)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用来表示提出另一事。【而】就,表示顺承的连词。【霏】雾气。【开】散。【归】回,这里指散开的云又回聚到山上来。【暝】昏暗。【晦】阴暗。

又如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云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芳】香花。【发】开放。【佳木】好看的树木。【秀】草木茂盛。【繁阴】浓阴。【风霜高洁】是一种并提式结构(“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要理解为“风高霜洁”。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

10.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里,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至于】连词,用在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事。【负者】背东西的人。【伛偻】驼背,人老则背微驼,故指老人。【提携】被人搀领着走,指小孩。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游览。

1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临】靠近,这里是“在�6�7�6�7旁”的意思。【渔】捕鱼。【酿】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洌】(水、酒)清。【蔌】菜蔬。【杂然】交错的样子。【前陈】在面前摆着。陈,摆放,陈列。

在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面前摆着。这是太守举行酒宴。

13.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弈】下棋。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尽情的欢乐。

14.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的。

1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已而】不久。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在后边。

16.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翳】遮盖。【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去】离开。

树林渐渐昏暗了,鸟雀到处鸣叫。游人离去,鸟雀就欢乐起来。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然而】转折连词,但是。

但是禽鸟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懂得人的乐趣;

1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其乐】前一个“乐”是形容词用做意动词,以�6�7�6�7为乐;后一个 “乐”是名词,乐趣。

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欢乐,却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乐趣。

1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够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20.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是庐陵人的欧阳修。

满井游记

1.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译: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以后,冬天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

2.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译:冷风不时地刮起来,一刮起来时就飞沙走石。

3.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译:我躲在一间屋子里面,想出去却不能。

4.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译:每次顶着寒风快步走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返回来。

5.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

6.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好像是从笼子冲出去的天鹅。

7.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译: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从镜匣中取出刚制成的镜子,清冷的光突然闪射出来一样。

8.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译:山峦被溶化的雪水洗过后,美好的样子像擦洗过一样,鲜明美好而又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髻鬟一样。

9.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译: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的麦苗像短短的鬣毛,只有一寸左右。

10.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游人虽然不多,(但是)喝用泉水煮的茶的,举起酒杯唱歌的,穿着盛装骑驴的女子,也经常有。

1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译: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汗水就湿透了背部。

12.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译: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吸水的鱼,都悠闲自在,(连)鸟的羽毛和鱼鳞鱼鳍之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我才知道城郊田野外面未必没有春天,可是住在城里 的人却不知道它啊。

14.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译: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误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 中间,只有这种官职。

15.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译: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哪能没有记录的文章?乙亥年二月。

一词多义

1、乍:

波色乍(zhà)明(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突然,忽然)

2、鳞

鳞浪层层名词作状语,波浪像鱼鳞似的一层一层的 呷浪之鳞(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3、然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的样子)然徒步则汗出浃背(然而)

4、虽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虽然)游人虽未盛(即使)

5、得

欲出不得(能,能够)悠然自得:(得意)

6、时

冻风时作(时常)亦时时有(常常)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7、之

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镜之新开冷光之乍出髻(jì)鬟(huán)之始掠余之游 表限定关系,可译成“以” 一室之内郊田之外 代词

城居者未之知 的

9、于 己亥之二月

于时冰皮始解(在)

8、始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从)于时冰皮始解(开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才)

下载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宗元小石潭记文言文翻译(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石潭记》文言文[精选五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15篇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

    《小石潭记》文言文[5篇材料]

    《小石潭记》文言文(15篇)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文言文......

    《小石潭记》文言文[精选5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汇编15篇)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许多人都对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以下是小编......

    《小石潭记》文言文(含五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文言文,希......

    《小石潭记》文言文(大全五篇)

    《小石潭记》文言文汇编15篇在我们上学期间,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

    小石潭记的文言文翻译(写写帮整理)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的文言文翻译,欢迎来参考!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导语:《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历来都是被传诵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小石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