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5篇

时间:2019-05-15 14:5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13.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14.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B)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5.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16.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B)

A.信息传播 B.人际沟通 C.人际吸引 D.人际关系

17.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B)

A.否认 B.文饰 C.投射 D.幻想

18.某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级干部,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B)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19.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20.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注意的功能有(ABD)

A.调节功能 B.维持功能 C.抑制功能 D.选择功能 E.启动功能

2.知觉的特性包括(ABCE)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间接性 E.理解性

3.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ABCD)

A.字词 B.人名 C.时间 D.观念 E.怎样骑车

4.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量表的(.BCD)

A.难度 B.效度 C.信度 D.标准化 E.知名度

5.性向测验用以测量(AB)

A.潜在才能 B.能力倾向 C.性别倾向 D.性别态度 E.成就

6.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E.集中功能

7.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ABCDE)

A.情境性 B.激动性 C.暂时性 D.表浅性 E.外显性

8.人格的本质特征有(ABCDE)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综合性 D.复杂性 E.功能性

9.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ACD)

A.一般常态心理 B.人格障碍心理 C.轻度失调心理 D.严重病态心理 E.精神病

10.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ACE)

A.横断研究法 B.封闭式研究法 C.纵向研究法 D.开放式研究法

E.群体序列研究法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3.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4.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5.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优点:能收集到被观察者客观、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不足:(1)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2)观察结果难于重复。(3)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2)智力的结构差异,即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1)有正常的智力水平。(2)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3)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4)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1.试述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答案要点:

(1)马斯洛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匮乏动机是……;成长动机是……。在成长动机的驱使下,人们愿意承受不确定性、紧张乃至痛苦,以使自身的潜能得以实现。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①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②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 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

2.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要点:

一、遗忘的原因的两种解释:

(1)消退说: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最后消退的结果。

(2)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学习和回忆时受到了其它刺激的干扰。

二、影响因素:不能回忆主要是缺少提取信息的线索。一个线索对提取的有效性主要依赖于以下因素(条件):

(1)与编码信息联系的紧密程度。

(2)情境和状态的依存性。

(3)情绪的作用。

第二篇: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a)

A.望梅止渴B.学说话C.学走路D.学穿衣 2.“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音色B.声调C.音频D.音量 3.(C)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A.共情B.同情C.尊重D.真成 4.(A)中最典型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与社会交换论。

A.认知学派B.精神分析学派C.符号相互作用学派D.行为主义学派

5.初中生可以利用(D)作为学习的工具。A.语言B.动作C.文字D.抽象符号 6.以下对心理健康辅导的描述正确的是(A)。A.心理健康素质和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心理健康辅导一般都是通过说服教育来实现

C.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具体的事件解说来提高认识 D.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一两个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认识

7.(C)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A.催眠B.睡眠C.白日梦D.记忆 8.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

A.自我意识的高涨B.兴奋性过强C.独立意识D.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9.(B)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前注意D.有意后注意 10.“你对此感到伤心”是(D)会谈技术。A.倾听B.开放性C.封闭性D.情感反应 11.下列属于特殊能力的是(D)

A.观察力B.记忆力C.抽象概括力D.色彩识别力 12.下列不属于认知风格的是(C)

A.独立性和场依存性B.冲动和沉思C.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D.同时性和继时性 13.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14.以人为中心的辅导法是由(a)提出的。A.罗杰斯B.艾利斯C.巴普洛夫D.弗洛伊德

15.在出生后5-6周,婴儿表现出对人的特别的兴趣和微笑,即(b)A.自主性微笑B.社会性微笑C.无意识微笑D.潜意识微笑

16.遗忘的规律是(a)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匀速D.没有规律

17.态度具有一定的(a)和持久性。A.稳定性B.渐进性C.永恒性D.可变性 18.婴儿的早期同伴交往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B:①“简单交往”时期②“以客体为中心”时期③“互补性交往”时期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19.“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具有(B)效果。A.指导B.解释C.忠告和提供信息D.自我暴露

20.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为(c)。

A.伤害行为B.破坏行为C.攻击性行为D.抢劫行为

二、多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V 成年人的认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 2.下列属于操作法的是(ABCD)。A.游戏B.作业法C.体育活动D.测验法 3.以下对封闭性问题的解释(ABCD)A.封闭性问题的特征是以“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词语发问,让辅导对象对有关问题作“是”,“错”的简短回答 B.辅导员使用这种封闭性的提问,可以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适当中止叙述 C.封闭式问题一般仅在必要时使用,过多使用封闭式提问,会使辅导对象处于被动的地位

D.采用封闭性提问要适度,并和开放性提问结合起来 4.常见的特殊自我表现策略包括(ABCD)。A.迎合B.恫吓C.自我抬高 D.恳求

5.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ABCD)A.把握好教学难度。B.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C.让学生感到学习有效、努力有效

D.教师应多激励、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人格测验包括(AB)。A.EPQ B.16PF C.WAIS D.SPM 7.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基本态度是(ABCD)。A.共情B.积极关注C.尊重D.真成

8.常见的思维形式有(ACD)A.概念形成B.演绎C.问题解决D.推理

9.以下有关幼儿园儿童有意注意描述正确的是(ABD)A.幼儿园小班的幼儿有意注意的水平很低,一般只能集中注意3-5分钟

B.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发展,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0分钟左右 C.中班幼儿不仅能够根据成人的要求组织自己的注意,有时也能自己确定任务,自觉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使之服从任务

D.大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15分钟左右

10.影响归因的因素有(AB)。

A.社会视角的影响B.自我价值保护C.社会环境的影响D.家庭环境的影响 11.不当教育方法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主要表现有(ABCD)A.批评不当,惩罚过严B.不顾实际,负担过重

C.过分关心或漠视学生D.评价随意、武断,以偏盖全

12.注意分为(ABD)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前注意D.有意后注意 13.下列哪些属于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ABCD)A.胎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成年初期 14.下面属于爱情特点的是(ABC)。A.爱情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B.爱情是生理满足和精神追求的统一 C.爱情是情感体验和理智认识的统一 D.爱情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统一

15.心理学家卡瓦那曾将沉默划分为(ABCD)

A.创造性沉默B.自发性沉默C.冲突性沉默D.无意义沉默

1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C)A.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体的认识 B.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C.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D.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17.学生出了问题,适度的批评、惩罚是必要的,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通常教师批评学生的不当做法有以下几种:(ABCD)A.时机不当B.不顾场合C.不问缘由D.适当体罚 18.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BCD)几方面。

A.行为问题B.亲子关系问题C.师生关系问题D.同伴关系问题 19.人格特点是(ABCD)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 20.小学生社会性交往包括哪些方面(ABC)?

A.父母-儿童关系B.同伴关系C.师生关系D.合作关系 21.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是(ABCD)

A.注意过程B.保持过程C.复制过程D.动机过程 22.初中生记忆的发展从(ABC)几方面来看。A.目的性B.方法C.内容D.结果 23.人际沟通具有(ABCD)的原则。

A.双向性原则B.情感性原则C.及时性原则D.适时性原则 24.从那几方面对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析?(ABC)A.本人评价B.他人评价C.社会功能状况D.生活环境 25.青少年适应于发展问题有(ACD)。

A.环境适应B.社会适应C.人际适应D.自我适应 26.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是(ABCD)

A.生理发展水平B.心理发展水平C.学习动机D.学习方法

27.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是(ABC)A.先天遗传影响和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C.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毁灭性与创造性并存

28.如何培养亲社会行为?(ABCD)A.增加责任明确性与人际相互作用 B.提供亲社会榜样C.运用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 D.通过行为实践培养利他行为

29.社会心理的主要特点是(ABC)。A.在社会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B.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和相对稳定性 C.形成的同时促进了个性化的发展 D.对环境没有特大的依赖性

30.青少年团体训练侧重于实现(A)和(B)两个高层次目标。A.形成B.促进C.维护D.保持 第二份试卷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V 1.下列不属于反抗心理原因的是(D)。A.自我意识的高涨B.兴奋性过强C.独立意识

2.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D)。A.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3.“锣鼓听声,听话听音”是指(B)。A.音色B.声调C.音频D.音量

4.(C)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A.回忆B.记忆C.思维D.想象 5.“对不对”、“是不是”属于(C)会谈技术。A.倾听B.开放性C.封闭性D.情感反应 6.成年期包括成年(C),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A.前期B.早期C.初期D.后期

7.社交距离一般为(B)A.1米B.1到4米C.2米D.2到4米 8.下列不属于自我调控系统的是(A)A.认知风格B.自我控制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 9.艾里克森提出(C)。

A.人生六个阶段”B.“人生七个阶段”C.“人生八个阶段”D.“人生九个阶段” 10.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A)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模仿能力D.创造能力

11.个人距离一般为(A)A.1米B.1到4米C.2米D.2到5米 12.情绪的构成不包括(D)

A.主观体验B.生理唤醒C.外在行为D.主观行为

13.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初中生记忆发展特点的是(A)。A.不存在具体形象记忆 B.有意记忆进一步发展C.意义识记的能力更加发展 D.对词的抽象实际能力有新的发展

14.精神分裂症再(B)岁以下儿童极少有。A.6 B.12 C.15 D.16 15.心理健康是一个(A)状态。A.连续B.断断续续C.时断时续弥散 16.(C)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A.知觉B.记忆C.感觉D.回忆 17.初中生在新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A)的发展都有了新的特点。A.能力B.语言C.行为D.思维 18.在社会认知中,对他人或事物外部特征的知觉被称之为(B)。A.认知B.印象C.归因D.判断

19.以下对新生儿记忆的描述正确的是(A)A.记忆主要是进行“再认” B.稳定条件反射的形成

C.记得快忘得也快。D.无意记忆效果较好。

20.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①他律道德阶段②自律道德阶段③前道德判断阶段(D)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二、多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V 1.在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团体训练时,在操作上应注意(ABCD)。A.确保每个青少年都被辅导员注意到了

B.关心每一个青少年的发言是错被大家听清了 C.辅导员不要讲得太多

D.要把青少年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好

2.以下哪些方面体现了高中生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ABCD)A.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B.自我意识的成分分化C.强烈的关心自己个性的成长 D.自我评价成熟及道德意识高度发展

3.成年人的认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abcd)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 4.青少年团体训练的组织模式是(ABC)。A.讲授式B.活动式C.诱导式D.参与式 5.初中生生理发状况有哪些变化(ABC)?

A.身体外形的改变B.内脏机能的增强C.性的发育和成熟D.感情的日益丰富 6.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哪些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ABCD)A.强度B.速度C.灵活性D.指向性

7.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ABCD)。A.机械记忆减退 B.记忆广度和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减退 C.再认能力较差D.回忆力显著下降 8.青少年适应于发展问题有(ACD)。A.环境适应B.社会适应C.人际适应D.自我适应 9.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有(ABCD)。

A.父母关系B.父母期望C.家庭教养方式D.家庭成员的榜样作用 10.常见的思维形式有(A C D)A.概念形成B.演绎C.问题解决D.推理 11.学习的基本类型包括(A BCD)A.经典型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观察学习D.替代学习

12.心理健康辅导具有(BCD)的功能。A.促进性B.调适性C.发展性D.预防性 13.心理健康标准的特点有哪些(ABC)。A.多维的B.相对的C.有层次的D.有重点的 14.小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总趋势是?(ABCD)A.从表面到内部B.从简单到复杂C.从呆板到灵活D.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15.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适用对象(CD)A.存在心理障碍的个体 B.存在精神疾病的个体 C.心理健康条件下有一时性困惑的个体 D.心理健康条件下有一般性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

16.就“发现问题”的过程而言,辅导员需要明确(ABC)的问题。A.青少年的问题是什么B.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C.问题改变的可能性在哪里D.如何去解决问题 17.以下属于认知风格的有(ABD)

A.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B.冲动与沉思C.思考与回忆D.同时性和继时性 18.辅导员的高尚职业道德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BCD)A.热爱辅导事业,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B.保护和尊重辅导对象的利益和人格 C.在辅导关系中不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 D.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指导辅导对象

19.下列属于讨论法的是(ABCD)。A.演讲B.辩论C.脑力激荡法D.专题讨论 20.青少年团体训练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具有独特地位,主要表现在(ABCD)A.团体训练以活动为本,强调主观体验,学生喜闻乐见。B.团体训练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设了互动的融融氛围 C.团体训练为传输丰富的心理健康辅导内涵开辟了专门渠道 D.专业设计和良好组织的团体训练,为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 21.心理学家卡瓦那曾将沉默划分为(ABC D)

A.创造性沉默B.自发性沉默C.冲突性沉默D.无意义沉默

22.小学阶段儿童思维的特点有(BC)。A.以抽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形象思维为主

B.小学阶段儿童的抽象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缺乏逻辑思辨的成分 C.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D.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具体思维技能的增长彼此之间已经达到平衡阶段。23.社会心理的主要特点是(ABC)。A.在社会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B.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和相对稳定性 C.形成的同时促进了个性化的发展 D.对环境没有特大的依赖性

24.小学生社会性交往包括哪些方面(ABC)?

A.父母-儿童关系B.同伴关系C.师生关系D.合作关系

25.、在工作中,辅导员接收的经常是负面的信息,如果这些负面信息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ABCD),A.辅导员应该具有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B.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或减少负面信息对于自身的不良影响 C.如有必要,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

D.可以通过与人聊天、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保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辅导对象。

26.心理健康辅导的目标(ABD)。A.维护B.形成C.了解D.促进 27.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原则有(ABCD)。

A.主体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预防性原则D.差异性原则

28.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BCD)A.直观图像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C.形象思维D.逻辑思维 29.人格特点是(ABCD)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 30.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有(ABCD)。

A.学习障碍B.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C.阅读障碍D.数学障碍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对遗忘的解释一般有两种:消退和干扰 A.错误B.正确

2.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需要的教育和引导方式不同 A.错误B.正确 3.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是不协调的 A.错误B.正确 4.青春期是自我的第二次飞跃。A.错误B.正确

5.行为矫正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激活水平,改善机体功能的方法。A.错误B.正确

6.辅导员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是争取信赖的方法之一。A.错误B.正确 7.阻止是指为了确保所有的意见都有公平的表达机会,辅导员要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A.错误B.正确

8.坚持民主性原则,依靠语言上的民主就够了。A.错误B.正确 9.共情就是同情。A.错误B.正确

10.行为矫正法是斯金纳再1954年提出来的。A.错误B.正确

11.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上逐渐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朋友关系在初中生生活中越来越重要。A.错误B.正确

12.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A.错误 B.正确

13.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为攻击性行为 A.错误B.正确

14.主题活动是每次团体训练的核心内容,它往往具有一个或多个明确的心理训练目标。A.错误B.正确

15.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具有相对稳定性。A.错误B.正确 16.个体的智力总体上说是随年老而有所衰退的 A.错误B.正确 17.“留面子效应”与“登门槛效应”是相对应的现象。A.错误B.正确 18.与“假象的观众”对应的是“独特的自我”。A.错误B.正确

19.而青年初期(高中生)的形象思维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A.错误B.20.学习经常和成熟一起个体的发展起作用 A.错误B.正确

正确

第三篇: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完整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 B、知觉过程 C、认识过程 D、注意过程 E、情感过程 F、行为过程 G、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 B、能力 C、气质 D、情感 E、性格

4、心理学可分为(A,D)

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 E、社会心理学

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

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

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

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

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

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E、机械唯物主义

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发展性原理 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

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 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 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 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 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

A、每次尽可能长 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A、自变量 B、因变量 C、人脑 D、客观世界

15、实验法可分为(A,D)

A、实验室实验法 B、情景实验法 C、参与实验法 D、自然实验法

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A、实验情境 B、控制被试 C、控制实验刺激 D、控制被试的反应

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 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 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 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 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

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

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 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 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

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

A、实验和研究设计 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 C、抽样法 D、逻辑思维法

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

A、孕育阶段 B、转折阶段 C、确立阶段 D、发展阶段

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 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 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 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

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 B、前意识 C、潜意识 D、后意识

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

A、潜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理想

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A、气质B、性格 C、兴趣 D、能力

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 D、班杜拉

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

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 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D)

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C、安静型 D、抑郁型

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A、l个月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能力 E、兴趣

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A、需要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E、兴趣

3、信念是(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 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 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 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 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

4、一般能力是指(A,B,C,D,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 E、注意力

5、气质类型包括(A,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

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

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

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 B、等值信度 C、分半信度 D、内容信度 E、效标关联信度

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A、强 B、弱 C、平衡 D、不平衡E、灵活

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 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 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第四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 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

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D、戴斯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二、多项选择题

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 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

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E、是无规律的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 E、波动性

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

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

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 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

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

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

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 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

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

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

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

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

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

第五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 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

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4、教学媒体包括(A、B,C,D,E)

A、投影 B、录象 C、计算机 D、黑板 E、图片

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 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 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A、产生 B、准备C、孕育 D、明朗 E、验证

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

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第六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 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 C、加涅D、金布尔

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

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

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

A、观察力 B、记忆力C、意志力 D、思维力

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 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二、多项选择题

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 B、加涅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 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

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 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

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

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

A、生理性要素 B、认知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志要素 E、社会性要素

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联结律

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A、习得反应 B,条件强化 C,泛化作用 D、消退作用

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新精神

第七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

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

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 B、相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A、服从B、从众 C、模仿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D)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B)A、过度学习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A)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 学与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 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18、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 态度五种。

19、班图拉认为,强化有外部强化、自我强化和 替代 强化三种。20、维纳发现人们常将成败活动的归因主要归之于: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六个方面。

21、人们对越熟悉的事物,越难灵活地想到可能的新用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功能固着。

22、在变式教学中,变换的应该是事物的 非本质 特征。

23、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由获得、转化 和评价三个过程组成。

24、心智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和原型内化三阶段。

25、已有研究指出,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为 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6、根据问题的清晰性分类,研究性学习中涉及的问题多属于 结构不良 问题。

27.研究显示,中学的初中二 年级是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8、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的重点是 预防。

29、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当学生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使其动机强度控制在中等偏低 水平。

30、态度通常由认知、情感和 行为倾向 构成。

31、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 调节 策略。

32、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 心理性 问题行为。

33、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 教学监控 能力是其教学能力的核心。

34、学校的期终考试通常是对全学期教学情况的测评。这种测评类型属于总结性评价。

35、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学生父母、长者、朋友和___管理员___的角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①教学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2分)

②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式(2分)

③教学手段应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1分)

37、教学中应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8、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

5、惩罚法;

6、自我控制法

39、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40、简述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①学习者的心向②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

4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阳光大学生网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第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43、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校的,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①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3分).

②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分)

③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4分)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3.()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4.60年代初,()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承

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

6.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A.测验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A.观察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 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A.描述和测量 B.解释和说明 C.预测和控制 D.探索和发现

三、填空题

1.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 ______、_______。

2.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_______环境两部分,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和社会文化背景等。

3.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_______、_______ 和社会文化研究。

4.__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5.教育心理学是_____心理学中的一种。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 2.学习过程 3.自然实验法 4.教学过程

五、简答题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六、论述题

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20世纪20年代以前。2.B。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可看出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3.D。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4.A。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5.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

6.A。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7.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8.B。解析:四方面有各自的研究范畴,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恩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

9.A。解析:测验法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2.ABC。解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及教学间的相互作用。3.ABC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方向。

4.AE。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5.ABC。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质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

三、填空题

1.教材 课程 2.社会 3.反思性研究 合作性研究 4.评价/反思过程 5.应用

四、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五、简答题 [答案要点]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这一时期特点: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B)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A.客观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学习观是(A)A.罗杰斯 B.布鲁纳 C.班杜拉 D.斯金纳

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C)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5.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C)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6.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A.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B.强调模仿的作用

C.强调强化的作用 D.强调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D)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性曲线关系 8.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9.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A)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班杜拉

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C)A.竞争目标结构 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 C.合作目标结构 D.友谊目标结构 1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A)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12.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D)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13.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在(B)A.需要、动机、世界观 B.理想、信念、世界观 C.兴趣、动机、世界观 D.兴趣、爱好、理想

14.“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B)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动机

15.应遵循形象化、组织化与联想化三条原则的学习策略是一种(C)A.复习策略 B.群集策略 C.形象联想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D)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17.提出问题的解决的五步模式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经典的解决问题过程的标志是(A)A.杜威 B.纽厄尔 C.华莱尔 D.巴甫洛夫

18.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B)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19.教师往往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主要是由于教师扮演了(B)A.知识传授者 B.学生楷模 C.学生家长代理人 D.严格管理者 20.教师注意力的特点集中表现在(D)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个体的发展具有的一般特点是(ABCD)A.连续性与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均衡性 E.关键性 2.概念的结构包括(ABDE)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应用 D.概念特征 E.概念实例

3.指导学生怎样集中注意力、设置学习目标、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等,都属于(ABCDE)A.元认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习策略 4.知识应用的过程一般通过下面几个环节来完成(ABCD)A.审题 B.联想 C.知识理解 D.课题类化 E.背诵记忆 5.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BCDE)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名词解释

1.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

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

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

4.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论述题

1.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

2、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

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 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五、论述题(略)

下载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一心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0分) 1、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B)。 A.6个月—1岁B.1岁—1.5岁C.1.5岁—2岁D.2岁—3岁 2、(A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测试题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A.《大学》 B.《中庸》“教学相长 C.《学记》”的著作是( DC .《春秋》) 2. 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 A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

    酒店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酒店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

    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

    心理学自考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C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