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创业双创论文
关于创新创业的论文应该怎么去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创新创业双创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创新创业双创论文
1“双创”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李克强说。
我认为大学生是“双创”的主体,因为他们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创业的激情,但是在身边却很少能看到热衷于创新创业的同学。
我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播过的一个案例,主角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山里,做起了养鹿的活,一开始养了几十头死了一半,因为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大学,为的就是他能走出农村,他一回家父母哭了好几天,但他不屈不挠就是要创业,最后利用他的知识加上母校的支持成功了。他所养的鹿的鹿茸的价值要比市面上高出很多,因为是放养的所以质量好。记者采访他一年赚多少,小伙子说我做这个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为了实现我的创业价值。这一点恰恰是现代大学生所缺乏的素质。
美国的两名主修计算机的大学生因为发现周边的同学在课堂上总是盯着自己的手机发短信,就是没人听讲,他们想如果技术能导致手机上瘾,那应该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弄了个名为Pocket Points的App——只要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就能获得奖励。采用“地理围栏”技术(圈定了校园的GPS“围栏”),该App能感知到学生何时进入了校园范围并自动锁定他身上的手机。当学生身处校园,只要手机上该应用开启/手机锁定,就能获得积分。而一旦离开校园范围,手机自动解锁,又可以欢乐地各种圈人了。
积分很有用,可以在当地商店兑换披萨、咖啡、酸奶等奖励。
奇科大学是他们的App首发的地方,几周之后,全校1/3的学生都在用它。
惊异于Pocket Points的反响,他们在大得多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也进行了推广。同样地,几周时间内,大约1/3的学生投入了该App的怀抱。
地方报纸为此写了篇报道。事情就是那么巧,奇科大学另一初创公司成功传奇——克里斯·弗里德兰(Chris Friedland),Build.com的CEO,看到了这篇文章。他同意约见两位初出茅庐的学生,而且非常喜欢他们和他们的App,不仅对此投资,还成为了他们的导师和一大助力。
有了弗里德兰的投资,两位小伙伴的事业开始腾飞。该App如今已入驻100所学校,且采用率接近50%。而两位创始人最近也刚筹到新一轮的150万美元资金。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创新对于创业的成功是多么重要,这种类型的APP在它们创立之前根本闻所未闻,而促使他们创造它的灵感是源于思考与生活,要想创业非常成功得学会创新,要想创新得学会从生活中发掘素材,一般的创新都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因此想到一些更美好的改变,但具体怎么改变,这就需要思考与知识了。
我们大学生如何才能成才?这个问题绝对离不开“双创”,但“双创”绝不是凭空能来的,首先创新要基于广大人民的需求,用眼睛仔细观察生活,看到大家都在渴望什么,需求什么,缺少什么,然后去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去造福群众,这样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同时得到了民心也是得到了收益,然后创业也应该融合创新的观念,虽说行业多,每个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残酷激烈,如果只靠陈旧的技术与观念,是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而且创业最离不开的有专业知识与行业远见,还有吃苦精神与永不言弃不屈不挠的心态,要敢想敢做,大胆细心。
总之,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模式,与其他就业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通过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
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双创”指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创业创新之中,催生了新供给、释放了新需求,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力量。”李克强说。
总之,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模式,与其他就业模式相比,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通过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创业双创论文
2一大背景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2015年1月13日,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高校共青团积极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立足于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创业实践锻炼等工作内容,建立健全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工作体系,推动大学生勇于创新创业,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2015年5月、6月,国务院连续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意义、思路到具体促进办法,循序渐进地为“双创”工作指明了道路。
2015年12月14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并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2016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59次提到了“创新”、22次提到了“创业”,并明确指出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和发展创业、产业等投资”。
两届大赛
虽然有政策的支撑,但是大学生创业并非易事。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大学生创业人数接近48万,而成功的比例却不足2%。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逐年攀升:2013年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2015年达750万人,2016年765万人。
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多方参与的综合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2014年3月,在经济日报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的指导下,《经济》杂志“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活动启动,并相继成立“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委会,举办“因为有你”中国首届“点亮民族精英品牌”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
首届大赛期间,“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活动共走进近20所大学,信息覆盖全国千余所高校,共搜集学生报名信息及创意作品百余个,收集有效问卷两万余份,并据此撰写了《民族品牌认知度与大学生创新意识》校园调查报告;相继举办了“启动仪式”、“创意总部基地(天津)见证交流会”、“民族品牌形象代言人征募新闻说明会”、“爱心助真情、共圆学子梦――大赛泉州说明会”、“大赛年度盛典暨大学生创业就业平台上线仪式”等大中型活动,受到众多民族品牌的关注,并与24家企业、社会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014年8月,“因为有你”在经济网开设活动官网,并搭建官方微信“因为有你创意大赛”,截至目前已拥有近万名大学生粉丝。
2015年4月,“因为有你”第二届“凝聚民族力量”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在北京启动,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
三种分享
分享一:创业指导实训公开课。第二届大赛期间,项目组委会定期邀请专家导师团队走进校园,为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答疑解惑。截至目前,该创业指导实训公开课已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成功举办,获得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分享二:高校创业就业调研。项目组委会联合经济日报社参编部、创周刊共同组建“全国高校创业就业调研组”,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百所知名高校中举办走校园活动,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调研创业就业现状。
分享三:两岸青年“双创”座谈。项目组委会不定期地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两岸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座谈会。截至目前,该座谈会已经在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良乡园)和《经济》杂志社成功举办两次,参与活动的台湾青年学生大多都有来大陆创业的意愿。今后,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海峡两岸交流中心的指导下,在中外专家导师团队的帮助下,交流座谈会将继续进行下去。
四个版块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和“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活动的基础上,“因为有你”大学生创新创业精准帮扶工程(以下简称“帮扶工程”)将推出“青年创业家养成计划”。这一计划将为每名青年创业者提供价值50万元的服务,其中包括专业导师的创业培训、投资人对接、孵化基地入驻和专业媒体的宣传推广等,通过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帮助青年创业者少走弯路,顺利发展。
第二届大赛还开展了“因为有你”人才储备计划,目前该计划已与5000余家企业携手募集了上万个就业岗位,在线上,通过“蜂巢网”和移动端平台“Aschool”发布招聘信息,让庞大的岗位资源与学生受众精准化对接;线下,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人才交流会、知名企业校园宣讲会,以及举办见习训练营等活动,搭建企业与学生双向对接的渠道。
在财政部的支持下,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经济》杂志社共同开展了“2015年度全国城镇及农村住户生活和保障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委会组建了一支涵盖26个省(市)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对全国569个居委会(村委会)的12000户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作为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这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将根据需要,在2016年继续推进调查实践工作。
除以上3个板块的活动之外,帮扶工程还将联合电商机构推出“2016百万大学生回乡创业计划”。该计划将为乡镇创业青年提供专业的电子商务创业培训服务,以及实际物理办公空间,打破区域经济的局限性和城镇、乡村间创新创业资源严重不平衡的怪圈,推动农村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
五处基地
2014年,“因为有你”首届大赛期间,“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委会联合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科技创新社区、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校创意总部,分别成立“因为有你”大学生创业总部基地,将此作为“因为有你”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场地,并帮助青年创业团队入驻创业总部基地。
除上述两大创业总部基地外,第二届大赛还联手北京舟游国际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建立了“因为有你??水上拓展训练基地”,为创业者提供素质拓展培训和团队建设服务。
此外,第二届大赛还与北京大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因为有你??大学生创客空间”。该场地集产品展示和创业沙龙功能于一身,可满足创业团队的多种需求。
位于北京市海淀大街的“因为有你??智能硬件孵化基地”则可为初创公司提供孵化加速的服务,Alphawolf中关村智能硬件企业加速器可以为创业者提供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服务,并有专业团队帮助初创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通路,实现项目孵化、产业对接。
十分关注
2015年9月20日,《经济》杂志社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该联盟是由职业教育关联的高等院校、高职院校、中职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组织。
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成立以来,长期高度关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问题,力求为职业教育搭建创新研讨平台,助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2016年3月19日,中国职业教育联盟第三届中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在深圳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等有关领导和职业教育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探讨未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打造产学研多位一体的职业教育服务平台。
百人导师
目前,两届大赛已组建起一支多达150人的中外专家导师团队。这些专家导师的专业领域涉及各行各业,既有政府领导,也有高校教授;既有商业巨鳄,也有青年才俊;既有国内领军人物,也有国外专家。
中外专家导师团将参与到帮扶工程的各项活动中,一方面深入各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带来深入浅出的创业指导实训公开课;另一方面,规划“青年创业家养成计划”,为青年创业家提供一对一的精准帮扶咨询。
千所高校
“因为有你”大赛一直致力于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与中国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包头医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全国30余所高校签署协议,合作建立“因为有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帮扶工程将继续推进高校基地建设,并计划于2016年上半年签约完成100个创业实践基地,2016年底全部投入运营,并在基地内投资建设大学生“学创空间”,为在校大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实习的平台。至2018年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1000个基地建设。
十亿基金
“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公益活动启动之初,便收到中经宏熙(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授信的10亿元大学生创业基金。
2015年7月,《经济》杂志与九鼎投资共同成立“因为有你??九鼎投资晨星成长基金”,为大学生提供5000万元的创业成长基金,解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难的问题。
与此同时,为积极响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创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全面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帮扶工程还将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券商、投资机构等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企业股权交易平台,一改“创业板”的空白,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双创”,发挥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创新创业事业提供更多支持。
创新创业双创论文
3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凸显。因此,抓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机遇,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多种融合模式,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创新驱动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新管理,培育创业人才就特别具有创新和实践价值。
方案设想
笔者根据目前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认为其平台的构建需要环境平台和运行平台两方面。
环境平台即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创造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和相关支持。该平台拟由创意创新咖啡屋、创意漏斗工作室、投融资工作室、创业孵化工作室4个区域构成,重点强调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创新作为创业的先导,以创业孵化促进创新成果落地,涵盖创新创业的全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创意创新咖啡屋,其面向所有学生开放,为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自由联想的氛围,在此互相结识、互相交流。创意创新咖啡屋鼓励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之间充分交流思想,通过“头脑风暴”等开放式思维方法产生丰富多彩的创意,有利于隐形知识的外化、融合,促进创意和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在此基础上形成志同道合的创业团队。
本区域将成为学生交流新思想、建立新友谊、达成新协议、促成新事业的重要场所,促进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与协同创新,实现跨学科、跨专业的资源共享。同时也可用于实践教学,例如“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商业模式”等课程的实训可以在此区域开展。此外,也可用于开展创新创业社团活动,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公开课、主题沙龙,以及创业导师咨询指导等,将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第二,创意漏斗工作室,其由方案呈现区、专家评审区、软件评价区构成。学生在创意创新咖啡屋中产生的创意,可形成文案,投入“创意漏斗”,定期组织创意者进行方案呈现,陈述自己的创意,由专家通过德尔菲法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方案,可进入投融资工作室进行融资,对评审未通过的方案提出调整、修改的建议。
本区域也可用于实践教学,例如“创业项目选择与实施”等课程,可以在此区域进行模拟实训。
第三,投融资工作室,由方案呈现区、财务分析区、洽谈区、签约区构成。在创意漏斗工作室通过评审的项目,由创意者编写创业计划书,进入投融资工作室寻求投资,在方案呈现区中陈述自己的创业计划,投资人在财务分析区进行评估,投融资双方在洽谈区进行洽谈,对达成投融资协议的项目,在签约区签署合同。
本区域可清晰模拟招投标流程,开展实践教学,例如“创业融资”、“创业投资与风险管理”等课程的模拟实训可以在此区域内进行。
第四,创业孵化工作室,其参照小微企业真实情况设计办公环境,大约可容纳3-5家企业,建立学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孵化机制,为通过创意漏斗筛选、融资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包括办公场所和设备、培训、业务指导、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由创业计划到开办企业的转化,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可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从社会各界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校友,以及投资人,建立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机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
同时可以用于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对大赛中的优秀商业计划,可直接在此区域进行评估、投融资洽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加强与其他院校、企业、政府部门的交流、合作。
运行平台包含创新创业虚拟仿真软件平台的设计、实训课程的设计,以及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的建设。
本平台的构建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创业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服务,使辽宁省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系统性的熏陶和磨练,强化创新精神,增强创业意识,端正创业心态,积累创业经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尽快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预期效果
丰富实践教学平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具有系统的实训功能,除开展相关课程之外,“创业综合模拟实训”、“中小企业创业经营实战”等综合性的集中实训课程,也可在本中心进行,真正实现以项目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提高辽宁省创新创业类大赛水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功能完整,工作流程清晰,是举办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大赛的良好平台,如有机会承办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则有利于形成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品牌辐射效应,提高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
提高辽宁省大学生实战能力。实训、大赛、实战“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的建设,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创业指导、创业实践、创业服务,有助于真正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也能够提高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端正创业心态,积累创业经验,有利于他们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尽快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研究与构建,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先导,强调体验和知识的内化,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篇:创新创业论文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和保障。(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2001年,我国有107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增至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8年、2009年分别为559万人和611万人。从以上数字我们看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其中本科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为34万,2005年达到79万,2007年为增至144万,2008年、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如果单从高校毕业生这一项来讲,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政府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减员增效,难以接收更多毕业生,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其他单位也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重组而难以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大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看法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想创业的大学生至少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第三篇:创新创业论文
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身优势的培养,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创新创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创新创业论文
(一)一、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
1、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理念较落后
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全国各高校迅速发展并普及起来。虽说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其目标和理念仍然存在着狭隘的认识,即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倾向于对其进行功利性的商业价值评判,把多培养几个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看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却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进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人才培养的计划。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功利性的价值判断也局限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没有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导致他们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能迅速带来经济效益的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挣钱养家糊口、创办新企业的肤浅层面上。殊不知,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一个“涉及远见、改变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在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就业能力。与商业创业相比,社会创业更能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社会创业作为一种创新社会价值的活动,更有助于解决市场和政府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社会创业不排斥市场的力量,即利用市场的规律去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推动社会价值的实现。由此可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存在的狭隘认识,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难以提高。
2、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
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同样需要诸如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的大力支持和保障。然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其原因在于:一是没有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专项资金和工作场地,许多高校是在其原有的学生工作部门增设此内容,致使能够用于创业教育的财务资源时常捉襟见肘,甚至挪用;二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一般都应具有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背景,并且热爱创业教育,而各高校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师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3、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老套
创业课程的宗旨在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的创业教育需要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的“游泳知识”能够转而应用于课堂之外的商海或工作中,培养学生能够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的世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高校“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大课堂教学难以实现小组教学优化培养,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恰恰是要改变这种现状,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毫无疑问,想要取得有效的预期学习成果,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去感受创业者的生活状态和做事方式,使学生转换为知识的发掘者、学习的主导者“、创业者角色”的扮演者。可见,老套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会阻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提高。
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对策
1、科学定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其本质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因此,推进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育人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贯穿于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育人过程中,要拓展到全校每个学院,并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科研、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相结合。这是因为其融合了创新、创意、合作和敢于承担风险这几方面的能力,对各门学科人才培养与发展都很有价值。事实上,并非只有商学院的学生热衷于创业活动,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从高中就开始着手创业,其中也不乏大量成功的创业者。高校培养具备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并不需要他们都成为企业的创建者,只是因为受过创业精神“熏陶”的大学生在进入传统行业入职时会推动这些行业创新创业理念的更新。
2、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全校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落实的关键。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师除了理论知识丰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实践经验丰富,这就要求教师拥有“学者+企业家”的素质,自身要有从事创业的经历或经验,能在学生创业中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选聘具有生产、管理和技术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担任创业教师。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要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和案例的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之中;二是要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以积累实战经验;三是要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四是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3、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延伸到创业实践的服务平台,通过必要的实践环节帮助大学生磨练意志,积累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一是要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内实践平台。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以及素质拓展教育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建立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为他们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物资帮助,积极整合“高校—企业—创业学生”等各方面的优良资源,采用“大学生创业街”、“大学生创业小组”等形式进行管理,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开展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在创业基地的运行中,应当在场地、资金、实训、技术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持,对条件已经成熟的创业项目,创造机会促使其走向市场,成为真正的企业。同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网站,加强创业信息的交流,提供政策咨询,推介好的创业商机,做好创业跟踪服务和校友创业管理培训工作。二是要拓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实践基地。即主要通过拓宽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服务平台,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企业和感知企业家精神。要鼓励和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同学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和假期尝试与社会的对接,设立和参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需设计出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创业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参与者的激励兼容,把参与者的个人目标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予以“糅合”,从而促进并整合诸多资源“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只有科学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加大教育资源的供给,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
创新创业论文
(二)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关系,阐明活的灵魂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新的经济时代的形态。它为大学教育改革,为创新人才竞争的理念和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势在必行,那么我们如何开展,怎样践行呢?笔者认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动力源泉和有效途径,是其发展的内在要求,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指导作用。
一、实事求是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践行的原则和依据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是世界的政治主题,发展则为世界的经济主题。和平是阶段性的,而发展是永恒性的。我国作为第三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实事求是地讲,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有差距,迫切要求探索高速发展之路,一切有益的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都可借鉴为己所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随其而行,但仍落后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都显现出经济增长的停滞、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等问题,致使国外大学生择业就业的空间大为缩减,由此,人们必须“实事”而“求”,“求是”的目标如何锁定?经“求”的结果表明:问题出现在市场的供求关系上,也就是说求职单位的供给无法满足人才的需求,那么就锁定“求是”的目标,即造“企业”,如何制造企业呢?那就是创业,因此,创业应“求是”而生。随后20年期间,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显著,创业奇迹不断涌现,创业革命蓬勃发展。而我国高等教育由于追赶的步伐过快,改革的形式和方法不可避免地有些粗糙和简单,精英式的大学教育急速转为大众化教育后,教学质量没有跟进提高,反而呈现下滑态势,毕业生就业大军严重供过于求,专业知识与就业岗位严重脱钩,传统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僵化,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与国际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相差甚远,与国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鲜明对比。为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要“实事”而“求是”,大力开展和深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
二、群众路线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践行的动力源泉
群众路线就是要求一切工作都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利益,尊重和支持人民的首创精神,虚心向人民学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同样离不开人民,离不开群众。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人类活动最有力的刺激力量。当前,世界形势日新月异,风云变换,各个国家都在发展的道路上急速前行,唯恐落后于人。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醒,切记居安思危,铭记发展是硬道理。而发展的实质就是创新创业,就是创造出一片新天地,打造一批新兴产业,夺取发展的制控权,其动力根源就在于群众的首创精神。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只有践行群众的首创精神,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体系,配备激励创新创业的薪酬机制,同时设置明晰的运行和考核标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纳新除旧,最终必将破茧成蝶,争创出大学教育的新未来。
三、独立自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践行的内在要求
一个国家无论是进行革命,还是进行建设,都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这就是独立自主的原则。自党的十一届三种全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随着经济和科技体制的日益深化,现处于“深入突破”的第四发展阶段。从高等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开始,国家就致力于对高校进行逐渐松绑,逐渐扩大学校自主权,随后紧跟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逐步由统分管理向市场需求靠拢,由计划分配到双向选择,再由市场调节专业需求,使各高校逐渐“独立自主”起来。但这一改变仍然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就业成为高校困境。为此,创新创业教育应运而生,并要求进一步独立自主,充分利用现有办学条件,发挥高校自身办学特色,自主开发优势专业市场潜力,创设创新创业实验室,模拟专业创业项目,研发专业创新点,加强学科纵深联系,扩充学生知识储备,向社会输送优质创新创业人才。
作者:孙红丹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012-8-1.
第四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而未来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高素质人才应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广泛关怀的责任心;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文化的整合能力、为理想而奋斗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促进独立创业思想的培养。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创业精神
众所周知,在大学校园里,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让我们不断学习、锻练和展现自我、从而增加能力。学校里面的社团和学生会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诱惑了,所以我们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勤工助学是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想做的事情,一来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来也可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自立与成长,但是据我所知,校内能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是非常有限的。这就使得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开另外一种勤工助学的渠道,以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首先要说的是培养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突破200万大关,国家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蕙青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国家教育部的有关统计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始终只有70%左右,仅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就很多。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次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途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认为:“教育应该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青年学生通过大学教育能够形成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大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好奇心、求知欲,独立思考,抱有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要崇尚真知,追求真理;二,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自己对社会的了解并进而加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三,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有针对性地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总之,独立创业精神的培养既取决于客观条件的许可,更依赖于学生主观的努力,作为学校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业者精神,为培养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再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
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绝不仅是希望创业的同学所应考虑的事情,即使是在其它岗位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该失去创新之“心”。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所不同的是创业者不是被动地等待他人给自己“饭碗”(就业机会),而是主动地为自己或他人创造“饭碗”。目前,我们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税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第五篇: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新创业思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年年大幅度增长,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数量逐年上升。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转移和职业岗位的转换,而且还应该具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创业的大学生要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更接近成功。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对大中专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常有不少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学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创业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而仅仅安于现状和守成,那么中华民族最终将失去发展的不竭动力。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较高的回报。随着商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迅猛来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并取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大学生创业也因此成为热门的话题。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以便在以后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