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考前模拟题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单选 运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选好示范的榜样
D.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第2题单选 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出版了()。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3题单选 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培养各种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实习作业法
C.练习法
D.实践活动法
第4题单选 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融合性
B.情感化
C.理智性
D.全面性
第5题单选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
A.次要作用
B.协调作用
C.重要作用
D.主导作用
第6题单选 《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第7题单选 中国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元朝末年
B.明朝末年
C.清朝末年
D.民国初期
第8题单选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第9题单选 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是()。
A.家庭环境和各种校外机构
B.家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
C.社区、各种校外机构和大众媒介
D.家庭、学校和社会
第10题单选 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熏陶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指导自我教育法
第11题单选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计划性、自愿性、实践性
B.组织性、灵活性、自愿性
C.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D.目的性、灵活性、实践性
第12题单选 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
B.讲授课和复习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单一课和综合课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简答 课外校外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14题简答 学制是学生学习的制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简答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第16题简答 简述教师的作用。
第17题简答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简答 试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9题单选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
A.瞬时、短时、长时记忆
B.识记、保持、再认记忆
C.形象、逻辑、情绪记忆
D.意义、机械、联想记忆
第20题单选 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
A.认知活动
B.情绪反应
C.价值观念
D.心理倾向
第21题单选 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
A.卡特尔
B.塔佩斯
C.霍兰德
D.奥尔波特
第22题单选 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A.思维能力
B.观察、记忆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第23题单选 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愤怒
B.激情
C.应激
D.心境
第24题单选 智力的二因素论,将智力分为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首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
A.吉尔福特
B.斯皮尔曼
C.加德纳
D.斯坦伯格
第25题单选 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
B.艾森克
C.荣格
D.阿德勒
第26题单选 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是贮存在哪一种记忆中的两种记忆方式()。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第27题单选 当人们认识物体时,物体所处的条件可能发生改变,但人们仍然能把它认出来,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恒常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第28题单选 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变式
B.定势
C.原型
D.内化
第29题单选 把个性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是()。
A.荣格
B.阿德勒
C.罗杰斯
D.弗洛伊德
第30题单选 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是指()。
A.表象
B.联想
C.感觉
D.知觉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简答 复习知识要“趁热打铁”。
第32题简答 二般说,知识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4题简答 简述认知与情绪的关系。
第35题简答 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第36题简答 结合思维品质的特性,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二篇: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模拟训练题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单选 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2题单选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道德的活动
B、品德的活动
C、政治素质的活动
D、法纪观念的活动
第3题单选 掌握学习教学法的首先提出者是()。
A、卡罗尔
B、皮亚杰
C、布鲁姆
D、根舍因
第4题单选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计划
B、学科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参
第5题单选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体地位
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
D、执行作用
第6题单选 在全部教育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育目的B、教育制度
C、教育机构
D、教育功能
第7题单选 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个人
B、小组
C、班级
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第8题单选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
A、生理前提
B、制约作用
C、主导作用
D、动力因素
第9题单选 因势利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原则中的()。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第10题单选 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校长
第11题单选 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运动竞赛
B、运动队训练
C、早操、课间操
D、体育课
第12题单选 《教学与发展》的作者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加里宁
D、马卡连科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简答 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第14题简答 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简答 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第16题简答 班主任如何做好针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第17题简答 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简答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9题单选 人脑中提炼出各种对象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是下列思维的哪一个环节()。
A、综合B、分析
C、抽象
D、概括
第20题单选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
A、主观认识
B、内化过程
C、态度体验
D、外显状态
第21题单选 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嫉妒
第22题单选 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为()。
A、智力维度
B、智力类型
C、智力技能
D、智力结构
第23题单选 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称为()。
A、操作能力
B、操作技能
C、操作模式
D、操作程序
第24题单选 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是智力技能形成哪一阶段的特点()。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启发
第25题单选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
A、再认
B、联想
C、回忆
D、表象
第26题单选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圈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第27题单选 通过实验提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的心理学家是()。
A、斯皮尔曼
B、艾宾浩斯
C、斯腾伯格
D、麦克里兰
第28题单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哪一种需要看做最高层次的需要()。
A、尊重
B、爱和归属
C、自我实现
D、安全
第29题单选 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是()。
A、动机
B、需要
C、目标
D、理念
第30题单选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因为注意可以分配,所以人可以任意地同时进行任何活动。
第32题 “激情”与“应激”是同一种情绪状态,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简答 动机的分类有哪些?
第34题简答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第35题简答 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第36题简答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第三篇: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试题
2018年成考专升本《教育学理论》试题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单选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2题单选 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
D、成绩评定
第3题单选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与其他教师处好关系
C、认真执行校长指令
D、教好课
第4题单选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而颁布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第5题单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学制改革在()。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第6题单选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第7题单选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A、1951年
B、1958年
C、1985年
D、1993年
第8题单选 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体育
第9题单选 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是()。
A、《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第10题单选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第11题单选 第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第12题单选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A、学校教育制度
B、儿童教育机关
C、成人 文化教育机关
D、国家教育领导体制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13题简答 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第14题简答 教材就是指教科书。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15题简答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6题简答 简述美育的任务。
第17题简答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第18题简答 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9题单选 根据新的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指向另一种活动或对象,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选择
D、注意的转移
第20题单选 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爱与隶属需要
D、成就与交往需要
第21题单选 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的事物归到一定的类别中去,是思维过程的哪个环节()。
A、具体化
B、抽象
C、分析与综合 D、系统化
第22题单选 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意志
第23题单选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人本主义理论
B、精神分析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理性情绪理论
第24题单选 人们对所感知的对象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周围其他的事物只是当作陪衬和背景,这是知觉的哪一种特性()。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第26题单选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
A、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C、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D、再造思维、创造思维
第27题单选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称之为()。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第28题单选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少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选择
D、注意的分配
第29题单选 某人在面对问题时,善于把握事物方方面面的关系,全面地分析问题,这体现了他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
B、广阔性
C、逻辑性
D、严谨性
第30题单选 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应变能力
B、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C、想象力
D、直觉思维能力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简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试卷或其他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第32题简答 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双趋冲突。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第33题简答 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第34题简答 智力技能的培养有哪些要求?
第35题简答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第36题简答 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考试注意事项
一、考前要求
⑴ 考前复习要注重查缺补漏,着眼与自己水平相近知识的复习,减少大量(难度过大)的训练。
⑵ 中午和晚上要注意多休息,保证睡眠充足。
⑶ 注意饮食安全,不要吃的过饱,也不能空腹考试,更不能乱吃乱饮。
⑷ 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的物品(如:钢笔、圆珠笔、铅笔、橡皮、尺子、圆规、小刀等)。
⑸ 要按时到指定考场考试,不能迟到,提前10分钟到考场(第一场提前20分钟)。
⑹ 进入考场,不要说笑,做到心情平静、神情放松,默默回忆老师讲过的知识,尽快进入考试状态。
二、考试要求
⑴ 试卷发下后,先把姓名、考号写好。
⑵ 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做题。先易后难,由前到后,先把会做的做好,不会的,在全部完成后再思考。
⑶ 注意卷面要整洁,书写要工整,步骤要规范、齐全、清晰,不要乱涂乱划,确保不丢印象分、情感分。
⑷ 做完后要好好检查试卷,保证不出错、不漏题(不抄错题)、不空卷、答案不写进密封线。
⑸ 合理安排考试时间,由时间决定答题速度,严禁提前出考场。
三、考后要求 ⑴不要相互之间对答案,以免因不良情绪影响下场考试。⑵考后不要在考场附近逗留、吵闹,作好休息,调整好状态,适度复习,做好下一场考试的准备。
态度决定一切,付出总有回报,爱拼才会赢,优异的成绩在向你招手,祝你成功!
第四篇:成考专升本政治
成考专升本政治.txt你站在那不要动!等我飞奔过去!
雨停了 天晴了 女人你慢慢扫屋 我为你去扫天下了
你是我的听说现在结婚很便宜,民政局9块钱搞定,我请你吧你个笨蛋啊遇到这种事要站在我后面!
跟我走总有一天你的名字会出现在我家的户口本上。
成考专升本政治马哲简答题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五、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六、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七、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八、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
九、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十、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十一、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十二、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答:(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十三、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答:(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十四、简述人的价值?
答:(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
(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十五、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
答: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十六、简要说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三点路线内容
2.2点革命性质
3.2种错误倾向(左/右)
4.3个革命对象(三座大山)
5.3项革命任务
6.4个革命动力(4大阶级)
7.一个革命领导(工人阶级)
十七、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答:毛泽东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这时中国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了。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组建了自己的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毛泽东认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就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获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几次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十八、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在这二者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简要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三大法宝的含义
2.统一战线的2条必要性、4条可能性、4条历史经验
3.武装斗争的3条必要性、4条人民军队建设思想
4.党的建设的1个形成、3条思想建设、5条执政党建设
5.三大法宝之间的2层关系
十九、简要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与武装斗争的开展密切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党的一切,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型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
(2)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而统一战线问题主要也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则相反。
(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4)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地理解这三者及其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1.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5个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工农武装割据的3条内容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3条必然性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
(3)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初选“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
4.道路理论的4条意义
(1)农村包围城、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冲破教务、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上,开辟了革命道路多元化的进程,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树立了榜样。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正如邓小平所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是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二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第五,共产党正确领导。
二十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答: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第三,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二十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题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第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
二十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答:(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取得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4条内容
(1)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4)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和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转变,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伟大目标。
2.三个特点
(1)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
(2)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3)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十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地位;第三,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第四,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二十五、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答: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十六、完成民主革命建设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答:确定“不要四面出击”的策略方针,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1.两项内容(一化三改造)
2.4条必然
二十七、简述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正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具有伟大的意义:第一,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的强烈愿望。第二,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经过建国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新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课题。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历史必然性。第三,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二十八、中国社会注意建设道路的提出及指导方针?
答:正确认识社会注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以苏联为借鉴,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理解邓小平理论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性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题)
1.历史地位
2.3个形成条件
3.2个基础与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2条实质
二十九、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三
十、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2条含义
2.基本路线的3条内容提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且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要知道)
3.基本路线的2层关系
三
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转变经济(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1.增长方式
2.中心
3.基础
4.结构
三
十二、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答:(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2)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社会保障制度(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内容)
1.含义
2.四项内容
3.一个核心
4.四个功能
三
十三、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内容?
答:(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它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第二,社会保险居于社会保障的核心地位,指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得到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第三,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第四,社会优抚是对特定阶层比如对军人或军烈属的优待和安置,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
1.领导者(共产党)
2.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组织形式
4.基本方针
5.活动准则
三
十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鲜明特点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各民主党派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亡的平等地位。
依法治国(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主体
2.客体
3.依据
三
十五、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指导思想与总的要求(原文的一大段话)
2.3项意义
3.两项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技文化建设)
4.一项原则(重在建设)
三
十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什么?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1.四项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高度)
2.四项意义
三
十七、“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三
十八、“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民族问题(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及政策是什么)
1.一个实质
2.三项原则
3.一个政策
三
十九、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差别。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时期统一战线(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1.内容
2.任务
3.基础与性质
四
十、新时期爱国统一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和性质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政治联盟。它包括大陆范围内的联盟和大陆范围外的联盟。
(2)新时期爱国统-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闭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统一战线。
一、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内容及其意义?
答:(1)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即何者为本原,何者为派生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两个哲学重要派别。上述两个方面同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不可分割,但其中的第一方面,即何者第一性的问题,是更为根本的内容,规定着有无同一性的问题以及所有其他哲学问题的解决原则和方向。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其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首先明确回答的问题。其二,一种哲学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规定着它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本方向和立场,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其三,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其四,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3)正确认识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一,理论上,它是我们正确识别哲学基本派别,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思想武器。其二,实践中,它指导我们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其三,现实中,它是我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思想路线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党正确领导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思想保证。
二、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关系?
答:(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即强调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有相互关联、依次递进的三层含义:第一,世界的统一性。所谓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构成世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现象之间有无一致性、共性,或说世界有无一个共同的本原。凡承认世界有统一性,即承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的哲学属于一元论。绝大多数哲学,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哲学上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凡否认世界有统一性,即否认世界有一个共同本原,而将精神与物质并列为世界本原的哲学属于二元论。只有少数不彻底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二元论。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世界统一性的物质性。所有的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其中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某种精神或说将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或说将物质作为世界本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即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世界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性。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都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旧唯物主义往往将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从而使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变为单一性。辩证唯物主义正确解决了哲学物质观与具体科学物质结构理论、具体物质实物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唯物论与辨证法的高度统一,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即在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一元论。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已经被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所证明:第一,天体科学的发展证明,各种天体与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第二,生命科学的发展证明,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一样都是物质现象。第三,社会科学的发展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界统一的基础也是物质。第四,哲学发展的成果,提供了科学的物质概念和以个别证明一般的辩证逻辑,使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得以被彻底的证明。
(3)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从事一切实际工作的立足点,是我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既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的唯一现实世界,那么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也无论身居何位、从事何种工作、遇到何种情况,都必须毫无例外地、坚定不移地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严格按照运动变化着的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遵循世界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而不能有任何的主观附加和主观随意性。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既是我们从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得出的根本经验,也是我们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根本结论。
质量万变规律(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1.质、量、度的概念
2.质变与量变及其关系
三、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式或状态。量变是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在原有质的基础上,在事物原有度的范围内,发生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表现为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静止等等。质变是事物性质的变化,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对原有度的突破,是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的中断,表现为统一物的分解以及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的破坏。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2)事物的量变与质变是相互联系的,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是指,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量变的这种准备既包括对质变发生所必须的数量基础的准备,也包括对质变发生的方向和性质的准备。所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是指,单纯的量变不会无限地持续下去,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当旧事物的度已成为量变继续下去的桎梏时,质变就会发生并突破旧事物的度,从而使量变的成果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并保持下去。同时质变使旧事物转变为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度的范围内,量变又有了新的展开空间,新的形式、广度和深度。简言之,事物的量变超出了事物的度,就会导致质变,出现新事物-,在新事物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量变,如此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3)质量互变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理论上,我们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只讲量变,否定质变作用与意义的庸俗进化论和右倾机会主义,又要反对只讲质变,否定量变作用与意义的激变论和左倾冒险主义。在现实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将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方面,要懂得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大国实现现代化,决不能急于求成,而必须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进行长期的积累。另一方面,当现代化建设经过足够的积累,面临质的飞跃时,又要敢于抓住机遇,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跃上新台阶。只有这两方面辩证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早日将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1.肯定、否定的概念
2.辨证否定观的两条含义
四、试述辨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答:(1)辩证否定观即唯物辩证法关于否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对现实世界中肯定与否定辩证关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来自外力的否定,而是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矛盾推动下实现的合乎规律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第二,辩证否定是扬弃。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环节。由于辩证的否定实现了矛盾的转化,实现了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所以它既标志着旧事物的灭亡,又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是新旧事物相区别的界限,体现了发展中的非连续性。另一方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一事物被否定不是旧事物变成了空无,也不是新事物凭空出现,而是旧事物通过否定转化为新事物,是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的母腹之中,成长于旧事物的基础之上,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以改造过的形式存在于新事物之中。因此,辩证的否定既。能说明旧事物到哪里去,也能说明新事物从哪里来,是新旧事物相联系的环节,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总之,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作为二者的统一,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辩证否定观是唯一科学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要求我们对任何事物,包括对本民族的和外来的文化,对我们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等等,都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既不能只讲肯定,也不能只讲否定,反对任何不加分析地绝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全盘西化”之类的形而上学片面性和绝对性。
试述矛盾普遍性及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1.普遍性及特殊性的概念及表现
2.三条关系
五、试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答:(1)矛盾普遍性即矛盾普遍存在与共同具有的性质,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普遍存在的性质,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之中和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第二,矛盾的普遍性指同类事物矛盾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指矛盾的差别性和个性,有三种具体表现: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其二,矛盾及矛盾方面地位、作用的特殊性。其三,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它们是相互区别、相对绝对的关系。个性与共性不同,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第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相互包含,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总是一定共性的个性,没有无共性的个性。第三,它们是相互过渡、相互转化的关系。随着时空条件的变化,个性可以转化为共性,共性也可以转化为个性。,(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唯物辩证法中占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在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一,就人类认识过程而言,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共性的认识,再用一般、共性的认识指导对其他个别、特殊事物的认识,这正是人类获得正确认识的正常秩序,不如此,人类认识就不能得到丰富和接近真理。第二,就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而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理早毛主席同志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理论的哲学基础,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
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原理
2.唯一性(2条)
3.辩证性(2条)
六、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指,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即是否为真理的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
(2)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实质上就是判定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如何。真理的这一本性要求能够作为真理检验标准的必须是能够将主观与客观相联系、相沟通、相比较的环节,因此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都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唯有社会实践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连结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同人,的主观认识相联系,是一定认识指导下的活动,另一方面又同客观对象相联系,是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一方面通过实践人们认识了客观对象,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人的认识又转化为客观现实。简单地说,认识指导实践,如果实践成功,得到了预想的结果,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
(3)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或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可知论,否则就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或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局限性,即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有些认识由于实践本身的局限性当前还无法检验,还要有待于实践的发展才能检验,有些认识虽然当前实践能够检验或实践已经进行了。检验,这种检验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发展,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承认这点就是承认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否则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和思想僵化。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之一。它告诉我们,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现代迷信和思想僵化。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试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结构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条)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5条)
七、论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答:(1)马克思主义首先肯定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第四,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懂得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第一,既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坚决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对社会发展的消极阻碍作用,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二,既然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完全同步、完全平衡的,那么我们就要有充分的信心创造高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第三,既然社会意识的发展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尊重精神生产的特殊规律,重视精神生产各领域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特别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人的价值(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1.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概念
2.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3.提偿奉献精神
八、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答:(1)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
(2)人的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这要求我们: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尽义务、担责任,尽可能地为社会多做贡献。我们主张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贡献与满足的统一。只讲对社会的贡献而不讲个人合理需要的满足,或只讲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不肯为社会做贡献,都是对人的价值的片面理解。
(3)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除了相统一、相一致的一面外,也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了旧社会所无可比拟的条件和可能,另一方面,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尚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能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奉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地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毛主席思想常识
(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
1.3条含义
2.6项内容
3.3个活的灵魂
4.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需知道a.名称b.时间c.代表作d.标志)
九、试论正确认识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
答:毛主席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主席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
(1)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它具体包括三项内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第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群众路线。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既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对党史的经验总结。它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一切依靠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贡献。
(3)独立自主。这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根本方针和基本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其基本点就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由本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找、创造和决定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同时,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原则,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党与党之间、以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和向外国学习之间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封建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试述半殖半封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1.3大形成阶段
2.6大社会特点
3.2对基本矛盾
4.2大历史任务
5.2个革命阶段
十、试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既有内部的阶级矛盾,又有外部的民族矛盾,既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又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的结果,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规定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则是最凶恶的敌人。
(2)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求得人民解放;二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改变生产关系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两项任务主题不同,内容不同,不可相互代替,但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这两大任务规定着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步是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主义革命。如果把这两步混为一谈,搞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就会犯“左”倾错误;如果将这两步割裂开来,搞所谓“二次革命论”,就会犯右倾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3条政治纲领
2.3条经济纲领
3.4条文化纲领
十一、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答:(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又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新民主主义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具有过渡性质。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四大家族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文化思想既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
总之,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终走向社会主义。
试述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与现实意义
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内容、作用
2.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内容、性质、方法、主题、方针
十二、试述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1957年2月,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系统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第一,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的新学说。毛主席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部发展过程的始终,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主义社会一切非对抗性矛盾的基础和总根源,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二,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两类,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由于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需要用强制性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即发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镇压国内外敌对分子的反抗和破坏;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的、普遍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第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主席提出并说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各民族关系上,既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等。
(2)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历史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论依据。
(3)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根据这一学说的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加以解决,这就是要通过改革来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另一方面,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阐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出发点、方针、政策,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有着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三、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命题?
答:(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命题指出了邓小平理论的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列主义和毛主席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还表现在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无不源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自然是这一理论中的应有之义。
(3)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1.2条内容
2.3条意义
十四、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意义?
答:(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摘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基本经济制度(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两条内容
2.3条原因
十五、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又包括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没有公有制经济或公有制经济不处于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就将丧失其自身的经济基础,就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其他所有制经济,就会脱离当代中国国情,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重蹈超越阶段的覆辙,同样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4)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用“制度”固定下来,更具有稳定性、可靠性。这对正确认识和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对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试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含义
2.3个基本特征(所有制、分配、宏观调控)
3.5个基本框架
十六、试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1)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第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而是配置社会资源的手段和方法。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三,计划和市场要结合。1985年lo月,邓小平指出: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它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第二,解除了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第三,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方面/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1.独立自主的含义及3点体现
2.对外开放的主体及3点原因
3.3条关系
十七、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切事物。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①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同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物的最高权力。同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②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物: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
(2)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①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于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和乎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形式;②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坚持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③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繁荣。
十八、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改革开放?
答:(1)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
(2)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长期闭关自守,把我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历史的经验-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可以参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三个代表(论述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1.三项内容
2.6项要求
十九、试述“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答:总书记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第一,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三,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
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第五,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于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第六,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辨析:
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本质理论的内容是发展生产力)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十、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发展生产力。
答:错。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突出生产力,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目标。
(2)在生产关系上,”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做为社会主义的目标。
(3)把”共同富裕"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最终目的。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手段与目标的辩证统一。
成考专升本政治预测题一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这种观点是属于()
A.庸俗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
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B.物质是永恒的,运动是暂时的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是客观的,运动是主观的
3.《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4.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铁杵磨针 B.以砖磨镜 C.心想事成 D.水中捞月
5.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7.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A.历史是英雄创造的 B.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C.历史是英雄与群众共同创造的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10.最早在中国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蔡和森
11.毛泽东提出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
A.发动党的组织 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 D.开展军事斗争
1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A.三湾改编时 B.古田会议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4.1947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制定并公布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政策》
C.《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D.《中国土地法大纲》
15.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两头小是指()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B.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 D.无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16.1927年~l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
A.工农共和国 B.人民共和国 C.民主共和国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7.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政权组织形式的会议是()
A.第一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常委第一次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
18.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19.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是______的思考()
A.陈云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20.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
A.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 B.广大劳动者阶级
C.工人阶级 D.农民阶级
2l.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是中共()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2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理论创新
2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已经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A.实践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生产力标准
2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党的领导
26.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28.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9.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增强杜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
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
3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应该成为()
A.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经济法人实体 B.由国家直接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位
C.由国家统负盈亏的经济单位 D.拥有全部资产所有权的经济实体
32.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 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
3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指导思想 B.唯一方法 C.基本方略 D.基本政策
3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
35.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争端问题
(36~40题为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目的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毛泽东思想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完全中国的。
42.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说在任何地方、在任何产业中,公有制必须居主导地位。
三、筒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44.简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经验。
4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内容和辩证关系。
政治预测试题
(一)参考答案
一、l.B 2.C 3.B 4.A 5.C 6.D 7.B 8.C 9.A l0.B ll.D l2.B l3.C l4.D l5.B 16.A l7.C l8.B l9.D 2 0.D 21.D 22.C 23.D 24.D 25.D 26.C 27.B 28.B 29.C 30.B 31.A 32.B 33.C 34.C 35.B
二、41.正确。
毛泽东思想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又是完全中国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穿于这个学科的观点和方法。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阐述,使之具有中华民族的作风和气派。我们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割裂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二是固守马克思主义僵化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倾向。
42.错误。
(1)公有翩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可以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43.(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理实世界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4.第一,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的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这不仅是翩止农村两极分化,正确解决国家工业化与小农经济之间矛盾的唯一正确办法,而且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
第二,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弓l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这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能使农民愿意接受,从而顺利地完成r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
第三,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4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目标,其主要内容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目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怍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杜会主义文化。
四、46.(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起决定作用。社会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观念体系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
(2)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杜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意识或快或慢地发展。社会存在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内容的复杂多样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先进的社会意识会加速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它同社会政治、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反映社会存在的精确程度,以及群众对它掌握的深广程度。
(4)否认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或者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都是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割裂,都是错误的历史观。
成考专升本政治预测题二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古代朴素辩证法 D.英国古典哲学
2.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指()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4.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下列命题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观点的是()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B.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7.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B.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
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 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
9.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10.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国家政权 B.党派组织 C.社群组织 D.法律设施
1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
A.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促进或阻碍生产力发展 D.决定生产力的构成12.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 B.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C.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D.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13.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是在()
A.辛亥革命之后 B.新文化运动之后
C.五四运动之后 D.国民革命运动之后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1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指导地位的思想是()
A.民主主义的思想 B.共产主义的思想
C.民族主义的思想 D.封建主义的思想
16.1930年5月,毛泽东写的从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指明方向,并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文章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是()
A.无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D.人大常委会
19.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20.制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依据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B.土地改革的完成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B.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大干快上,赶英超美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2.党内斗争的目的是()
A.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 B.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打击敌人,团结同志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民主党派是国家政权的()
A.在野党 B.参政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2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A.党委制 B.四个服从
C.民主集中制 D.党内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25.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是()
A.《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6.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这说明()
A.我国实际上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B.我国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
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D.我国还严重地存在封建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27.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是在()
A.1980年 B.1982年 C.1987年 D.1992年
28.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自力更生不动摇
29.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B.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人民参与国家管理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C.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3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A.共产党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 D.新民主主义专政
33.十二届六中全会把革命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统一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D.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34.首次提出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是()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D.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5.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A.重视党的领导 B.服从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 D.改善党的领导
(36~40题为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的时事题,此处略)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43.简述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44.人民民主专政主体结构中包括那些联盟?
45.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什么是新的科学发展观?
政治预测试题
(二)参考答案
一、l.A 2.C 3.C 4.C 5.D 6.D 7.D 8.B 9.A l0.A
11、C l2.A l3.C l4.A15.B l6.C l7.B l8.B l9.C 20.D 21.B 22.B 23.B 24 C 25.C 26.C 27.A 28.A 29.B 30.C 31.C 32.B 33.B 34.D 35.D
二、41.错误。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不能只说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客观的和不可动摇的,认识是不是真理,只有最终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宴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任何实践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局限性,都会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的限制和影响,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所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和确定的,又是相对的和不确定的。
42.正确。
中国的资本主义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官僚资本主义,二是民族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在国民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顶峰,其中以四大家族为代表,他们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的是官僚资本主义。而民族资本主义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翻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是革命的力量和动力;但是他们又未能在经济,E完全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脱离,因此,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并不彻底,这种两面性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既是革命的动力,但是同时也耍采取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三、43.唯心史观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
(1)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人们的思想动机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
(2)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人物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44.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存在着两个政治联盟。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一部分可以合作的非劳动阶级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仍然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一个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问的联盟。在上述两个联盟当中,第一个联盟是全体杜会主义劳动者的联盟,是建立在社会主义一致性基础的联盟,是整个联盟的主体和基础,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依靠力量,它决定着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第二个联盟不但包括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而且包括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就容纳了广大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的一切爱国人士,充分体现了政治联盟的广泛性,这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鲜明特色。
45.(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括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一目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是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括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三是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
四是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至少50年不变,50年以后更没有变的必要。
四、46.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根本观点,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发展。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之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社会走上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实质是要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统筹兼顾,以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成考专升本政治预测题三
一、选择题:l~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2.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
3.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唯意志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5.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
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沉舟侧胖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度是指()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B.事物保持自己数量的质的限度
C.事物内部各要素的总和 D.事物的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
7.客观真理是指()
A.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客观规律 B.认识的客体
C.人的认识中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容 D.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8.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了()
A.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中的经验论 D.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如何回答()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D.领袖和群众的关系问题
10.有人说:伟大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属于()
A.重视伟大人物的思想意识作用的正确观点
B.重视历史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C.片面夸大个人历史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偶然性在历史上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11.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随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
C.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随个性的变化而变化
12.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指人的()
A.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B.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c.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D.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13.毛泽东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著作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
15.毛泽东提出在人民军队中要实行的三大民主是()
A.政治民主、纪律民主、军事民主 B.思想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
C.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文化民主 D.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
16.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全国最高组织形式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政协常委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7.我国国家政权应采取的组织原则是()
A.党领导一切 B.民主集中制 C.少数服从多数 D.立法行政合二为一
1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和平赎买
19.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不要四面出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20.刘少奇指出,中国共产党内最主要的矛盾是无产阶级与()
A.农民、小资产阶级的矛盾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矛盾 D.机会主义思想的矛盾
21.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
C.已经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22.中共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坚持和改进党的建设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3.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
A.实践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D.生产力标准
24.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5.我们党正式确定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6.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建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改革
27.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我们的任务是()
A.建设总体小康社会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
28.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人的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2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把教育放在()
A.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B.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D.快速发展的战略地位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经济基础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D.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 B.控制力上
第五篇:成考专升本英语词汇汇总
成考专升本英语词汇汇总
1.enable ** to do sth使某人能做某事
eg.The computer enables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more conveniently./计算机使人们彼此间能更方便地交流。
2.be about to do sth… when 正要做某事……突然……
eg.I was about to go shopping when it suddenly began to rain./我刚要出去买东西,天就突然下雨了。
3.by accident/by chance/accidentally 偶然地
4.come across ** 偶然遇见
5.act on sth 依……行事
eg.Each student should act on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chool./每个学生都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6.add to/add up to 加上/总计达
eg.The number of the patients added up to three hundred last week./上星期,病人人数达到了三百人。
7.in advance/ahead of time 提前
8.after all 毕竟
9.agree to do sth/agree with **/agree to sth
10.aim at doing sth 下定目标做某事
eg.Aiming at winning the game,he practiced hard every day./为赢得比赛,他每天努力练习。
11.allow/permit/forbid doing sth 允许/允许/禁止做某事
12.allow/permit/forbid ** to do sth 允许/允许/禁止某人做某事
13.apologize to ** for sth 因某事向某人道歉
14.take sth in one’s arms 抱着……
15.arrive at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
16.put ** to shame 使某人相形见绌
eg.His courage put all the other students to shame./他的勇气令其他学生都感到惭愧不如。
17.be astonish at sth 因某事感到震惊
18.make the bed 铺床
19.blame ** for sth/it is me to blame 因某事责怪某人/该受责怪的人是我 20.break down/break up/break out/break into 坏了/驱散/爆发/破门而入
21.hold one’s breath/out of breath 摒住呼吸/上气不接下气
22.bring about/bring up 引起,使发生/抚养长大
23.burst into tears/laughters 突然大哭/大笑
24.burst out crying/laughing 突然大哭/大笑
25.call at sp/call on **/call up/call off/call out to/call for/call on ** to do 拜访某地/拜访某人/打电话/取消/大喊/叫来/号召某人做某事
26.carry out/work out/point out/find out 实现/做出/指出/查明
27.catch up with **/keep up with **/put up with ** 赶上某人/跟上某人/容忍某人
28.change sth into sth/exchange sth for sth 把……变成/交换
eg.Can you change this note into coins?/你能把这张纸币换成硬币吗?
eg.May I exchange this book for your new pen?/我能用这本书换你的新笔吗?
29.come into being/come to oneself/形成/恢复意识
eg.The new system came into being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这种新体制在十九世纪后期开始形成。
30.have sth in common with ** 和某人有共同点
eg.The twins have a lot of things in common with each other./孪生姐妹间有很多相似点。
31.congratulate ** on sth/doing sth 祝贺某人某事
32.be regarded/thought of/considered as 被认为,被当成 33.be content/satisfied/pleased with 对……感到满意
34.encourage ** to do sth/encourage ** in sth 鼓励某人做某事
eg.He always encourages me to work hard./他总是鼓励我要努力工作。
eg.He always encourages me in my study./他总是在我的英语上给我鼓励。
35.be covered with 被……覆盖
36.deal with/do with/handle 处理,解决
37.be determined to do sth/make up one’s mind to do 下定决心做某事
38.to some degree/to some extent/in a way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39.put off… until/delay 推迟
eg.The sport meeting has been put off until next Friday./运动会已经被推迟到下周五。
40.take delight in sth/doing sth 取悦于做某事
eg.One should not take delight in making fun of others./人不能以取笑他人为乐。
41.depend on/rely on/feed on/live on 依靠/依靠/用……喂养/以……为生
42.in the distance/at a distance 在远处/隔一段距离
43.dress ** in sth/** be dressed in sth 打扮某人
44.be due to do sth 按期,按理该做某事,由于
eg.The train is due to arrive at 5 o’clock./火车应在五点到达。
eg.The failure is totally due to his carelessness./失败都是由他的粗心造成的。
45.be eager to do sth/be eager for sth 迫不及待做某事/对……很热衷
46.have an effect on sth 对……有影响
eg.Smoking has a bad effect on people’s health./吸烟有害健康。
47.make efforts to do sth 千方百计做某事
48.equip ** with sth/arm ** with sth 用……来武装某人
eg.The young people must arm themselves with knowledge./年轻人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49.expect ** to do sth/count on ** to do sth/want ** to do sth 期待某人做某事/指望某人做某事/想让某人做某事
50.make a face/be faced with sth 做鬼脸/面对……
eg.She wa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when doing the experiment./她在做实验时遇到很多困难。
51.have faith in sth/be faithful to sth 对……忠诚
52.fall asleep/fall ill/fall silent 入睡/生病/恢复寂静
53.** be familiar with sth/sth be familiar to ** 某人熟悉某物
54.find fault with **/** be at fault 挑某人的毛病/是某人的错
55.do ** a favor/give ** a hand 帮某人忙
56.feel like doing sth/would like to do sth 想要做某
57.be fit/suitable for sth 适合,胜任
eg.Mary believes that she is fit for the new job./玛丽相信她可以胜任新的工作。
58.be fond of doing sth 对做某事感兴趣
59.force ** to do sth/make ** do sth/have ** do sth/get ** to do sth/let ** do 迫使某人做某事,让某人做某事
60.give out/give away/give up/give in/give off /give back 分发/送人/放弃/屈服/释放气体/归还
eg.I saw a man giving out pamphlets on the street./我刚看见一个人在街道上正发传单。
eg.When I grow up,I give away all my toys to my brothers./我长大后,把所有的玩具都给了我弟弟。
eg.Cars give off much poisonous gas every day./汽车每天释放出很多有害气体
61.learn/know sth by heart 背诵,牢记在心
62.help oneself to sth/cannot help doing sth/cannot help to do sth 随便吃/禁不住做某事/不能帮忙做某事
63.hold on/hold up 坚持,稍等/阻塞
64.insist on/persist in/stick to 坚持
65.knock at the door/knock into the wall/knock out **/knock sth off/knock sth over 敲门/撞墙/打晕某人/把……打掉/把……撞倒
eg.Who has knocked the vase off the shelf?/谁把花瓶从架子上弄掉的?
66.let out the secret/keep sth a secret 泄密/保守秘密
67.before long/long before/it is not long before …很久之前/不久之后/不久之后便……
eg.It was not long before I realized that how foolish I was at that time./不久之后我便意识到我当时是多么的愚蠢。
68.be made up of/consist of/contain/include 由……构成/包含,包括
eg.The class is made up of fifty students./The class consists of fifty students./The class contains/includes fifty students./这个班由五十名学生组成。
69.mean to do sth/mean doing sth 打算做某事/意味着做某事
eg.I didn’t mean to hurt you by telling you the truth./我告诉你真相并不是打算要伤害你。
eg.It means killing me that you lie to me./对我撒谎就意味着要杀了我。
70.in badly need of/in lack of/in want of 急需,缺乏
71.have nothing to do with **/it is none of **’s business 和某人没关系/不管你的事
72.object to sth/doing sth 反对某事/反对做某事
73.an idea occur to ** 某人突然想到一个主意
eg.An idea occurred to Tom that he can hide himself under the bridge./汤姆突然想到他可以藏在桥底下。
74.owe sth to 把……归功于
eg.He owed all his success to the supports from his family./他把成功归功于家人的支持。
75.pay ** some money for sth
76.sth cost ** some money
77.** spend some money on sth/in doing sth
78.it takes ** some money to do sth
79.take place/take one’s place/take the place of **发生/取代某人/取代某人
80.practise doing sth 联系做某事
81.provide ** with sth/provide sth for ** 向某人提供某物
82.on purpose 故意
83.rather than/other than 而不是/除了,不同于
eg.He bought the red tie rather than the green one./他买了那条红领带而不是那条绿色的。
eg.He never speaks to me other than to ask for something./他除了向我要东西,从不和我说话。
eg.She seldom appears other than happy./她很少有不高兴的时候。
84.refer to 指的是,提及
85.play a role in 在……扮演一个角色,在某方面起作用
86.make room for 为……腾地方
87.see ** off/meet ** at the station 为某人送行/去车站接某人
88.send out/send for a doctor/send off/send up/派出/派人去请医生/发出气体/发射
89.make sense 有意义
eg.What you have said makes no sense./你刚才说的话都是废话。
90.sentence ** to death/stone ** to death/starve ** to death 判某人死刑/用石头把某人打死/饿死某人
91.be similar to 与……相似
92.sooner or later 迟早
93.stop ** from doing sth/keep ** from doing/prevent ** from doing 阻止某人做某事
94.suffer from sth 遭受……痛苦
95.be sure to do sth 有信心做某事
eg.She is sure to wi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mpetition./她有信心在比赛中获胜。
96.make sure 确保,确定
eg.When you leave the room,make sure that all the windows are shut.97.it is certain that 毫无疑问的是……
98.tear sth into pieces 把……撕成碎片
99.all the time/all the same/all the best/all the way 一直/同样/一切都好/千里迢迢
eg.He came all the way by air in order to watch the finals./他一路飞来,为的就是看最后的决赛。
100.be tired of doing/be tired from doing 厌倦做某事/因某事感到劳累
101.keep in touch with **/lose touch with ** 和某人保持联系/和某人失去联系
102.turn to ** for help 向某人寻求帮助
103.make oneself understood 使自己被别人理解
104.used to do sth/would 过去常常
105.be used to doing sth/be accustomed to doing sth习惯做某事
106.be used to do sth/get used to do sth/be used for sth 被用来做某事
107.by the way/in the way/in a way/on the way/in no way/in this way 顺便说说/碍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路上/绝不/就这样
108.be willing to do sth/be unwilling to do 愿意做某事/不愿意做某事
109.have a word with **/have words with ** 和某人谈话/和某人吵架
110.in a word/in short/to sum up 总之
111.in other words 换言之
112.Word came that …有消息称……
eg.Word came that there would be a new round of sale next week./有消息称下周还有新一轮的打折。
113.be worth doing/be worthy to do 值得做某事
eg.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The book is worthy to be read./这本书值得一读。
114.accuse ** of doing ** 指控某人做某事
eg.He was accused of murdering his boss./他被指控谋杀了他的老板。
115.assure ** of sth 向某人确保……
eg.The shop assistant kept assuring me of the quality,so I took it./售货员不断向我保证质量,所以我就买下了。
116.get rid of sth 去除,消除
117.suspect ** of doing sth 怀疑某人做某事
118.warn ** of sth 警告某人某事
eg.I have warned him of the danger many times,but he won’t listen to me./我警告过他很多次,但是他就是不听我的。
119.differ from 区别于
120.be dismissed from/be fired from 被……解雇
121.protect ** from sth/doing sth 保护某人免受,免于……
eg.The umbrella can protect people from the rain./雨伞可以保护人们不受雨淋。
122.** be engaged in doing sth 忙于做某事
123.fail in sth/fail to do sth 失败于某事
124.indulge oneself in sth/doing sth 沉溺于某事
eg.He indulged himself in traveling all over the world./他沉溺于他的环球旅行。
125.** be involved in sth 某人被牵涉进某事中
eg.I don’t want to be involved in their quarrel./我不想搅和进他们的争吵中。
126.concentrate on sth/doing sth 全神贯注做某事
127.decide on sth 决定
eg.They have decided on the date for their outing./他们已经决定了出游的日期。
128.economize on sth 节约
eg.We should economize on all kinds of energy./我们应该节约各种能源。
129.embark on sth 开始着手做某事
130.operate on ** 给某人动手术
131.vote on sth for **/against ** 就某事进行投票选择,赞成/反对
132.amount to 达到
133.appeal to ** 吸引某人
eg.The bright colors always appeal to the young girls./鲜艳的颜色总是很吸引年轻女孩。
134.attach to 依恋于,依附于
135.confine ** to 把某人限定在一个范围内
eg.The mother confined her naughty son to the room./妈妈把调皮的儿子关在房间里。
136.see to 负责准备
eg.Whose turn to see to the dinner today?/今天轮到谁做饭了?
137.surrender oneself to 屈服于,投降于
138.yield to 屈服
139.account for sth 解释……的原因
eg.The heavy traffic accounts for my late./我迟到的原因是拥挤的交通。
140.hope for sth 希望得到某物
141.begin with/end up with 从……开始/从……结束
142.cope with 应对,解决
143.reason with ** 规劝某人
eg.I have tried to reason with him,but he is too stubborn./我尽力说服他,但是他太固执了。
144.be responsible for sth 对……负责
145.be curious about sth 对……好奇
146.be keen on sth 对……热衷
147.be indifferent to sth 对……感到无所谓
148.be inferior to 低于……,劣等于
149.be new to sth 对……陌生
150.be sensitive to 对……感到敏感
eg.The little girl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sunshine./那个小女孩对阳光很敏感。
151.be obedient to 服从于
152.be harmful to 对……有害
153.be capable of doing sth 有能力做某事
154.be independent of sth/be dependent on sth 独立于/依赖于
155.be jealous of sth 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