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初级统计师考试真题精选练习题
(一)混选题
1.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将产品分为()。
A.中间产品
B.最终产品
C.最初投入
D.中间投入
2.最终产品是指用于()的产品。
A.最终消费
B.积累
C.出口
D.生产中直接消耗
3.工业企业总产出包括()。
A.工业成品价值
B.工业自制半成品变动价值
C.工业性作业
D.工业成品库存价值
4.投入产出表宾栏包括的项目是()。
A.中间使用
B.最终使用
C.中间投入
D.增加值
5.以下属于中间消耗价值的是生产经营中消耗()
A.机器设备
B.原材料
C.仓储
D.广告、保险
6.生产税包括()。
A.产品税
B.销售税
C.营业税
D.以收入为基础的税金
7.关于国内生产总值,下述概念正确的有()。
A.一定时期内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生产的增加值总和;
B.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
C.一定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D.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全部货物价值总和
8.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
A.各部门总产出的总和
B.总产出-中间消耗
C.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D.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服务净出口
(二)判断题
1.生产就是由投入到产出的过程。
2.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当期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
3.国内总产出是一国当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增加值不仅包括生产单位自身生产活动的成果,还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5.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
6.生产补贴是国家针对货物或服务的生产或出口对生产单位所作的补贴。
7.生产税净额代表政府参与生产单位生产所获得的收入。
8.营业盈余等于会计损益表中的利润总额。
9.政府消费即为政府财政支出。
10.资本形成总额是指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所花费的投资支出。
11.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设计原则是:行的方向表示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投入及其来源,列的方向表示各部门生产活动的产出及其使用。
12.完全消耗系数仅反映产业间的直接联系。
13.列昂惕夫逆矩阵度量了最终使用和总产出之间的联系的强度。
答案
(一)混选题
1.答案:A、B2.答案:A、B、C3.答案:A、B、C4.答案:A、B
5.答案:B、C、D6.答案:A、B、C7.答案:A、C8.答案:B、C、D
(二)判断题
1.答案:正确。2.答案:错误。3.答案:错误。4.答案:错误。
5.答案:正确。6.答案:错误。7.答案:正确。8.答案:错误。
9.答案:错误。10.答案:错误。11.答案:错误。12.答案:错误。
13.答案::正确。
第二篇:2017年初级统计师考试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A.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
B.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C.来中国访问的外国专家
D.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
2.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的关系是()。
A.完全一致
B.没有关系
C.隶属关系
D.前者是后者的基本分类单位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A.生产
B.分配
C.消费
D.交换E.积累
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是()。
A.具有一定生产场所
B.具有独立会计核算职能
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D.能够独立承担负债E.能够独立拥有和使用资产
3.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机构部门包括()。
A.非金融企业
B.金融机构
C.政府
D.住户
E.国外
4.国民经济基层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是()。
A.独立地组织生产
B.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C.具有法人资格
D.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E.具有会计独立核算职能
(三)混合选择题
1.一国国民经济的空间范围是()。
A.该国的经济领土范围
B.该国的地理领土范围
C.与该国的经济领土范围没有关系
D.与其地理领土范围不完全吻合,需做某些调整
2.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经济活动应该在()中得到核算。
A.生产和使用统计
B.收入分配统计
C.贸易活动统计
D.对外经济统计
(四)判断题
1.海南的一架飞机在荷兰飞行作业,不应作为中国的国民经济活动范围。
2.国民经济的运动形式包括价值运动和实物运动。
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与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包含关系,即一个机构单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层单位,一个基层单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机构单位。
4.我国对外投资建立的企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常住单位。
5.国民经济统计就是国民经济核算。
6.以机构单位为基础确定的部门是机构部门,以基层单位为基础确定的部门是产业部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E 2.答案:A、B、C、D、E 3.答案:A、B、C、D 4.答案:A、B、C
(三)混合选择题
1.答案:A、D 2.答案:D
(四)判断题
1.答案:错误。2.答案:正确。3.答案:错误。
4.答案:错误。5.答案:错误。6.答案:正确。
第三篇:2017年初级统计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以下项目中不属于收入再分配的是()。
A.生产税
B.社会保险付款
C.社会补助
D.所得税
2.描述居民住户在收入分配上的差异,需要计算()。
A.恩格尔系数
B.列昂惕夫逆系数
C.基尼系数
D.直接消耗系数
3.最具有流动性、最为活跃的货币供应量为()。
A.M
3B.M
2C.M
1D.M0
4.如何理解国民总收入在收入分配统计中的性质()。
A.是反映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总量指标
B.是反映收入再分配结果的总量指标
C.是反映政府收入分配结果的总量指标
D.是反映收入使用状况的总量指标
5.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除计算的比值,被称为()。
A.国家财力集中程度
B.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C.财政收入边际倾向
D.以上都不对
(二)多选题
1.以下收支流量中属于财产收入的项目是()。
A.利息
B.工资
C.红利
D.出售资产收入
E.提取的存款
2.以下关系式中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
B.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储蓄+国民消费
C.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再分配收入
D.国民可支配收入=国内各部门可支配收入合计
E.国民总收入=国内各部门初次分配收入合计
3.下列哪些项目属于收入再分配活动()。
A.劳动者报酬
B.生产税
C.财产收入
D.所得税
E.社会保险付款
4.下列哪几项属于居民总收入()。
A.工薪收入
B.经营净收入
C.财产性收入
D.转移性收入
E.借贷性收入
5.金融市场可以分为()。
A.债券市场
B.股票市场
C.外汇市场
D.保险市场
E.资本市场
6.已知流通中的现金、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居民、企事业单位及财政的各种储蓄和定期存款,据此可以计算的货币供应指标是()。
A.M0
B.M
1C.M
2D.M
3E.以上都可以
(三)混选题
1.在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具体收入流量包括()
A.劳动报酬
B.生产税净额
C.财产收入
D.以上都不对
2.经常性转移通常包括()。
A.所得税
B.社会保险付款
C.社会补助
D.其他经常转移
3.从使用去向看,可支配收入包括()。
A.最终消费支出
B.总储蓄
C.进口
D.出口
4.在货币供应统计中,所谓“准货币”是是以下项目的差()。
A.M3-M2
B.M2-M1
C.M1-M0
D.M3-M0
(四)判断题
1.收入初次分配是与生产相关的收入分配。
2.产生于资产的财产收入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入均属于初次收入分配。
3.收入分配的起点是该国当期的总产出。
4.收入再分配与生产的价值创造没有关系,主要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5.一部门实际发生的消费支出一定等于其可支配收入。
6.M1是指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A
(二)多选题
1.答案:A、C 2.答案:A、B、D、E 3.答案:D、E
4.答案:A、B、C、D 5.答案:A、B、C、D 6.答案:A
(三)混选题
1.答案:A、B、C 2.答案:A、B、C、D 3.答案:A、B 4.答案:B
(四)判断题
1.答案:正确。2.答案:错误。3.答案:错误。
4.答案:正确。5.答案:错误。6.答案:正确。
第四篇:2016年初级统计师考试真题精选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近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帐户上出现较大的顺差,这主要是由于()顺差造成的。
A.货物贸易
B.服务贸易
C.资本往来
D.金融往来答案:A
2.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总差额”等于()
A.储备资产增减额的相反数
B.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帐户差额
C.经常帐户差额加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
D.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合计数减借方合计数
答案:A
3.某城镇从业人员11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3万人,则该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A. 2.5%
B.大于2.5%
C.小于2.5%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释:失业率=失业人口数/经济活动人口数=3/(117+3)×100%=2.5%,故选A
4.张生户口登记地为安徽W县,今年春节后到北京市打工半年以上,后又转到上海市继续打工,到年末进行人口登记时,张生应统计为()。
A.安徽W县的常住人口
B.北京市常住人口
C.上海市常住人口
D.上海市暂住人口
答案:C
解释:常住人口是指以该地区为经常居留的人口,或者说是长期(通常是半年以上)居留于该地区的人口。
5.标准化处理是将变量值转化为数学期望为O,方差为1的标准化数值,其变量服从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指数分布
D.任何分布
答案:A
解释:只有在正态分布下,才能进行标准化处理。
6.在一元回归中,对回归系数的检验使用的检验方法是()。
A.t检验
B. F检验
C. z检验
D.x2检验
答案:A
7.国民经济统计中属于经济存量统计的是()。
A.生产与使用统计
B.收入分配统计
C.对外经济与国际收支统计
D.国民资产负债统计
答案:D
解释:经济存量是指截止到某一时点对经济资源的持有量或称拥有量。
8.在计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诸指标时,其分母数应该是()。
A.年初人口总数
B.年末人口总数
C.年内调查时点人口总数
D.年平均人口总数
答案:D
9.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取得系统完善的有关资料
B.掌握统计年鉴和各种普查资料
C.把握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D.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答案:A
10.对企业产品质量下降问题的分析,运用的是()。
A.宏观经济分析
B.专题分析
C.综合分析
D.微观经济分析
答案:B
解释:专题分析是指对某一个专门问题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使某项重大问题、关键性或紧迫性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第五篇:统计师《初级专业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数列中属于时间数列的是()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答案]D
[解析]时间数列是指将同一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题中,A、B、C项均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故不属于时间数列,属于统计分组。
2.评比城市间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各城市每人分摊的绿化面积按年排列的时间数列是属于()。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时间数列D.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答案]C
[解析]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指将同一相对指标的数值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题中,平均每人分摊绿化面积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将其按年排列的时间数列属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解析]
1、3的每个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绝对数之和,故属于时期指标数列;2的每个数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间上所达到的绝对水平,故属于时点指标数列;4是把同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故属于相对指标数列。
3.下列对时点数列特征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时点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计算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C.时点数列中各指标数值的取得,是通过一次性调查登记而来的D.时点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答案]A
[解析]A项,时点数列中的指标数值不能相加,相加没有意义。
4.根据时期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法B.首末折半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
[答案]C
5.根据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
[答案]D
[解析]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首末折半法,其计算公式为:
6.设(甲)代表时期数列;(乙)代表时点数列;(丙)代表加权算术平均数;(丁)代表“首末折半法”序时平均数。现已知2005~2009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要求计算各年平均存款余额,则该数列属于______,应采用的计算方法是______。()
A.甲;丙B.乙;丙C.甲;乙D.乙;丁
[答案]D
[解析]当时间数列中所包含的总量指标都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瞬间上所达到的水平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就称为时点数列。2005-2009年某银行的年末存款余额是时点数列,可根据间隔时间相等的间断时点序列的计算方法计算各年平均存款余额,此方法为首末折半法(简单序时平均法)。
7.某银行1月1日至1月813平均存款余额为102万元,1月9日至1月2113平均存款余额为108万元,1月22日-1月31日平均存款余额为119万元,则1月份平均存款余额为()万元。
A.(102/2+108+119/2)÷2B.(102/2+108+119/2)÷
3C.(102×8+108×13+11.9×10)÷31D.(102+108+119)÷3
[答案]C
[解析]此题为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因此1月份平均存款余额为:=(102×8+108×13+119×10)÷31=110(万元)。
8.已知某企业2009年第三季度各月的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表5-2所示。
则该企业2009年第三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元/人。
[答案]B
9.已知某企业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人、295人、293人和301人,则该企业=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A.(290+295+293+301)/
4B.(290+295+293)/
3C.(290/2+295+293+301/2)/(4-1)
D.(290/2+295+293+301/2)/4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根据由时期相等的序时平均数所组成的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的序时平均数,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
10.已知某经济作物六年的产值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22万元、25万元、27万元、31万元,那么其平均增长量是()。
[答案]B
[解析]平均增长量是指时间数列中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它表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各个发展时期的一般增减量水平。题中,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15-20)+(2-15)+(25-22)+(27-25)+(31-27)]/(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