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CI论文审稿流程专题
SCI论文是被SCI索引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前我国科技界对SCI论文概念模式,小部分研究者误认为SCI是一本期刊,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审稿流程,欢迎查看!.一篇论文投到国际SCI期刊,编辑会对稿件由一个初步的意见或结论。首先看论文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定位或scope,比如一篇有关临床的case report论文投到了JBC,其下场是可以想象的,像这种情况,编辑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不用外审了,直接退稿,当然退稿信会简单解释原因,但都应该是通用格式,像这这种情况,作者不用太不爽,因为editor并不是拒绝你的数据和/或结论,下一步很简单:就是再找一个合适的期刊,再投。
2.如果论文是适合在该期刊发表的,接下来编辑就会看下面两个问题:1)论文手稿是否完整,有没有缺少某些部分,图和表有无遗漏?;2)手稿的格式是否符合期刊的格式?最起码要符合基本格式。上面两个问题如果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NO”,论文也会立马退回,绝大多数期刊的编辑都不会让审稿人去浪费时间去审阅明显有上述问题的稿件,这也是对繁忙的审稿人的起码尊重。
3.上面1、2条通过后(当然有些稿源丰富的期刊还会由作为大同行的编辑对稿件的内容本身,尤其是创新性进行评估),下面编辑要干的活的就是找合适的审稿人(一般是两个)进行外审,下面审稿过程就是包括我在内的不少作者比较熟悉的,略去不提。
4.两位同行的评审意见收到后,往下编辑要干的活,有时候很容易,比如两位审稿人都建议接受(accept),并且都有很强的理由,论文只需小修甚至无需修改,这种情况下,编辑要做的决定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简单,不然是个人都可以干这活了,很多情况下,两个审稿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其对稿件的推荐意见并没有很强的证据说明,这种情况下,编辑有两种选择:或做最后决定,或再找一个或更多地审稿人继续审,看是否能有一致的评审意见。如果编辑对文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大同行,此时他/她就可以作为第三个审稿人做出自己的判断,编辑很可能会如此做,尤其是当其中一个审稿人的意见比另外一个明显更有说服力的时候。当然,第二个选择,即再外审显然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比较弱的编辑往往会如此选择。但是这第二个选择,任何编辑都一定要如此行的,尤其是对论文的内容自己不熟悉的时候。
5.外审结束,编辑也做出决定后,此时作者就会收到通知(现在几乎都用email了),注意:这是编辑的最后决定,审稿人或者editorial Board members只对文章是否录用做出推荐意见,最后的决定是而且一定是由编辑做出的,尤其是对于采取匿名审稿方式的期刊,更是如此。
6.一般而言,编辑的决定由三中类型:”accept’, “reject”, “modify”。上述决定一般在文章投稿后4-6周内都能搞定。如果您在投稿8周后,还没有收到编辑的最后决定(或者解释稿件耽搁的理由),此时,就不要再犹豫,赶快和编辑联系。作为作者,我们有权利在合理的时间内(4-6周)知道稿件的命运,或者至少知道论文的进展情况。
重要性
1.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
2.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
3.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是招聘、提升、考核、评奖的重要指标。
4.就基础研究而言,在什么样档次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便具有什么样档次的水平,一目了然,一般不再需要鉴定。成果不是在国际知名的SCI刊物上发表,便很难被认为是国际水平的。
5.发表SCI或SSCI论文是地理与资源所基础研究领域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联系出国深造时使国外导师了解自己的最好方式。
基本要求
·Clear: 思路清晰、概念清楚、层次清楚、表达清楚
·Complete:内容完整、结构完整匀称,切忌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Correct:科学内容正确(不出错)、资料数据正确(数据可靠、可信)、语言正确(无语法错)
·Concise:论述深刻、充分揭示其科学内涵、使用定量方法
只有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熟悉SCI文章的思维方式及语言风格,勇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第二篇:论文投稿 审稿
我的论文投稿与审稿经历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0-02-11字体: [大 中 小]
我的论文投稿与审稿经历前两天一篇文章刚刚被synth met接收了,历时八个月,这个倒也无关紧要了,总比之前提的另一篇(也是这个杂志),历时九个月,催了好几次,终于回复一下,说是图不清楚,于是给拒了.那时抓狂的心都有了.算到现在,也投了无数次的稿子了,心得倒也有了一点.首先,投稿当然要好好的看清杂志的投搞要求,是什么样的格式,需要什么样的材料,是一个个的传图还是放到文章里面,需要图表摘要否?图的尺寸与分辨率是不是达到要求?就是这个分辨率的事,我在投JAPS的时候来来回回改动了六七次,最终才终于达到了要求,我觉得可能也是因为格式不太对,所以审的时候也就很长(大约七八个月),后来有了这次教训,又投了一回稿了,格式完全正确,在一个月之后就接收了.其次,要反反复复的多改几次文章,很多人一开始写完了一篇英文文章(尤其是第一次写的),总是觉得很完美了,因为这应该说是一次挑战.但很多情况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里面的毛病可能是一堆一堆的,如果自己不来回推敲上三四次的话,拿出来可能会让人笑话,因为里面说不定就有一个诸如a,an,单数复数等非常简单的语法问题.这时建议把稿子隔两天看一遍,改得差不多了,再找同组的师兄弟姐妹们看一下,差不多 了还应该找一个外语比较牛的(当然如果自己的外语很牛也当然OK)过一遍,最后如果导师负责任的话他再帮你修改,也会有导师不太看的时候,那你就自己拿定主意投吧.再次,COVER LETTER一定要好好的检查,一定不要犯下以桃代李的错误.有人会在某杂志退稿之后,再改投别的期刊,但匆匆之中就忘了把Cover letter里面的杂志名称换了,于是这让编辑会比较郁闷,比较开明的编辑可能会跟你开玩笑,但有时也会有编辑说你既然是投这个杂志,那你发错地方了,干脆就给拒掉.所以,万事小心.还有,推荐审稿人,这个有时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有的人可能会不屑于此,不过这真得不是一个应该忽视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习惯于推荐自己熟悉的人,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不能总是这样来选,我觉得在你的参考文献里引用的较多的人,应该尽量推荐一下.另外,也可以选择你引过他的一篇文献,但却有点重点引用的意思.这样,这个审稿人看到你的引用,会心情稍好.呵.另外,作为审稿人,也曾经审过了近二十篇的文章,当然里面有大部分是帮导师审稿.从审稿人的角度,我觉得第一点你的英语表达一定不要出现一些太明显的小错误,否则会让审稿人觉得你不重视这次投稿;其实,你的投稿过程一定要谨慎,可能你投完了之后没有检查一下,结果会落了某个图也不一定(我刚刚就碰到这样的稿子),这也会使人觉得你不细心;还有就是一定要突出你的重点,如果在摘要里看不到你的亮点,会让人很难有兴趣抱着一颗要接收的心来看,那时有可能就是在尽量挑你的毛病.暂时想到这么多了,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第三篇:论文评审稿稿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评审稿
摘要: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因此,不论从新《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任务,即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还是从幼儿一日活动内容时间安排中,都将体育活动放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位置。
关键词:体育活动 锻炼身体平衡
前言: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与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我们西塘镇中心幼儿园积极贯彻落实《规程》精神,在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 1 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游戏的玩法;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搜集废旧物品和自然物制作各种户外体育器械,并且就开展户外分区体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一)注重对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研究
《纲要》中明确地把“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促进幼儿发展,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在户外区域活动上作了一些探索,我们幼儿园是20世纪90年代初新建的园所,办学规模不大,没有多余的辅助用房,对开展区域活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上,并进行了一年多的课题跟踪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与2002年进行全园性推广、普及。
1、积极创设适宜、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环境
首先我们充分挖掘并利用幼儿园现有的户外活动场地和锻炼器械的最大功效,巧妙地利用与开发环境,按一定方式进行区域划分,按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将全园的场地、器械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幼儿年龄层次、能力差异的不同分成了各种活动区,如:钻爬区、触跳区、投掷区、平衡区、拍球区、综合区等,保证幼儿户外锻炼的时间,将体育课与户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因地置宜,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合理规范地设置场地。这种区域式活动使得孩子们锻炼的目的性强、层次性、差异性得到了保证。其次,教师们自己动手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大量简易而牢固、美观而实用的晨间体育 2 器械。如用易拉罐制作了练习近平衡能力及训练幼儿胆量的“梅花桩”,用可乐瓶做成套圈的“靶子”、用铁丝制作了会滚动的铁环等。另外在户外活动场地的创设上我们不仅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 的创设,而且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刚开始我们各区域没有标志,幼儿活动时较盲目,发现问题后我们马上在各个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如在活动区里:我们设置了“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以及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开展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的保证。充分体现了《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
2、积极开展晨间分区体育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既能愉快的玩,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既规定幼儿每天可以在两个不同主题的区域中锻炼,在每个区域中又鼓励幼儿自己选择不同的游戏器械进行锻炼,从周一到周五轮流交换不同的主题活动区,由于一周中每天没有重复锻炼的内容,幼儿始终能保持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发展各项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体验到了参与的快乐,身心愉悦,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科学指导并建立常规 在活动区中,教师的指导不仅指指导幼儿的活动,还包括活动计划的制定和活动区常规的建立。1)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的制定是实现科学指导的切入点。它能增强教师指导的目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总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其次,我们充分体现了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在月、周的游戏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
a)在设置区域面积大小时,我们根据本园场地大小恰当安排,每个区域我们安排一位教师负责该区域的活动,以便较容易地实施管理和指导。
b)各区域有明显的标志和确定的活动范围,而且各区域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这样有利于幼儿选择区域,也有利于幼儿在换区域活动时作适当的身体调整。
c)活动环境创设与活动材料的投放因考虑幼儿的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如钻爬区,摆放的障碍物有高有低,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有助与幼儿体能不断发展。
2)建立良好的常规
建立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由于活动区打破了年龄班的界限,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活动区教师之间都不熟悉,这便给各区 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研究与讨论,决定以佩带胸卡的方法来进行组织,每个班佩带一种动物胸卡,并写上姓名及身体情况。同时还制定了活动区常规,主要包括:1)每个活动区的标志。2)活动区的人数。3)玩具材料合理利用,有序摆放。4)设计活动登记表,登记幼儿参加活动情况等。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帮助幼儿建立了取放玩具的常规,换区活动的常规。进区时要求幼儿向指导教师问好,出区时主动道别。指导老师看了幼儿的胸卡并作活动记录,活动结束后,各班教师统计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并建议和提醒部分幼儿多玩几个区域活动。
(三)开展混龄区户外活动,增加合作机会
开展大带小分区混龄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能扩大幼儿的合作面,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在开展混龄幼儿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指定范围内的分区混龄体育活动,为幼儿创设一个主动合作的群体环境,能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尝试中我们发现有组织的大带小,大带中的混龄体育活动,幼儿之间的交往从一对一交往,过渡到组对组的交往,在活动中孩子们既享受到了游戏的快乐,又体验到了交往合作的乐趣。
(四)教师在活动区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区域性自由活动是放开幼儿的手脚,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活动前,教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指导要放在活 动前的组织上。其次在活动中观察每个幼儿的一举一动,以便引导帮助。
1)组织幼儿做好身体的准备与放松,由于进入活动区活动时,幼儿情绪高涨,活动量较大,而且各活动区的活动内容又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幼儿参加活动区活动之前,我们带幼儿进行一些身体的放松整理的活动,以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2)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首先让幼儿熟悉场地,熟悉各种活动器材的性能,还让幼儿熟悉各区指导老师。许多幼儿怕生人,特别是小班幼儿多依赖本班的老师,在陌生教师面前变得拘谨,容易使活动受局限。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以后,教师就引导幼儿到活动中去,鼓励他们多玩些地方,采用换位的方法,以教师的“动”来引导幼儿的“动”,开始时教师换位的次数稍多一些,随着活动的展开,幼儿不再依赖本班教师了,换位的时间逐步延长至定位。
3)在活动中,我们将与孩子平等相待,将教师是“传授者、维持者、调解者的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在活动中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一举一动,发现某个幼儿的创新动作,马上引导其他幼儿模仿,发现危险动作及时制止,对胆小能力弱的幼儿扶一把,帮一把;对运动量过度的幼儿及时提醒,使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
(五)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有的幼儿心中只有自我,毫无旁人。如玩玩具各自枪一大堆自管自玩。走楼梯时俩人拉手走得快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跟上,这种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对他们将来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提供机会,让幼儿尝试合作带来的乐趣。
在平衡区,我们因地制宜,利用围在草坪边上的轮胎(轮胎大半埋在地里)当做“独木桥”,供幼儿练习近平衡。轮胎踩上去有弹性,胆小的幼儿别提了,原来会走平衡木的幼儿有的也不敢走了。我们采用大帮小两人合作,一个幼儿在轮胎上走,一个幼儿当“拐杖”,两人轮流进行,他们相互支持帮助越走越快,渐渐地学会了独立走轮胎。平衡区虽小,却给幼儿带来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友好合作的良好品质。
但有些活动想让几个幼儿一起活动,就是效果不太好。那么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有意设计了小轿子、箩筐、滚筒等活动材料。使用这些活动材料,就要求幼儿与他人合作,幼儿为了玩到这些材料,力求去寻找伙伴,久而久之,幼儿学会了合作。
六、经验和体会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园不仅探索出一套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户外分区体育活动方法,而且对幼儿身体发育、心智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由于区域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富有自主性、启发性,幼儿都乐意参加。区域活动的开展,使我园晨间活动参与率达百分之九十六以上。其次在自由探索中诱发了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发展活动,独立快速和机智灵活地处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使观察和注意、思维和想象力得到较大发展。第三,培养了幼儿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在户外分区体育活动中,幼儿学会了与同伴相互交往,学会了关心年幼的弟妹,培养了规则意识、集体观念及交往能力,促使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今天,能充分让儿童自主探索、自由交往、独立学习的活动区活动形式是幼儿园教育模式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应认真总结,不断反思,以期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活动模式,更好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四篇:SCI文章书写流程
1.先查资料
2.做实验,制样品
3.金相+扫描+XRD、XPS、AES等,最好有一些奇怪的测试仪器
4.写作
5.到图书馆主页SCI下找期刊
附:
1.题目的选择要为以后找工作方便,避免过于专业,而要在一个大的有前途的领域下的一个具体应用,方便面试的时候,解释自己在此领域是专家!
2.摘要,5-6行
3.前言,6-8行(引入文献)
4.实验过程,8-10行,实验设备,测试仪器型号6-8行
5.实验分析,对比2种性能和参数的关系即可,图有4-6张即可,不要堆积过多。分析要合理,提出自己的观点!
6.结论,重复关键数据,和自己的分析原因,一般6行即可
期刊的选择:
如果你的文章是材料和交叉学科的话,千万不要投材料类SCI,因为因子低
而且对你的文章挑剔,经常会问怎么不做TEM之类的问题,要作了,就不投
到你这里了。要投到机械,生物,表面,.....因子高,主编宽容!
还有审稿尽量选择欧洲,非英国人审,美国人也宽容!
如果是其他的就不好了,他们总是要炫耀自己的英语好,对你就苛刻!
国内的英语期刊,投稿的必要性是极低的,除非你有关系,而且你毕业的文章数目不够!因为审稿人不是从你文章的新意,而是你的英语和循规蹈矩评的,因子低,老板还不以为然,中文的可以凑数!3大灌水期刊: 1.无机材料学报 2.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3.红外与毫米波
实在没有办法写出好文章的时候参加无机非金属(陶瓷)举办的SCI检索会议,出钱反正老板的,自己的温饱问题先解决,呵呵!
现在:2SCI+2EI,灌水还是必要的首先在上一年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是不可缺少的)
在你所研究的范围内,同时进行几个方向的思考和研究
并与在你的领域内的大牛们(或者其中一个)进行讨论,听听他们的意见大多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就是你的文章的主体结构,而且大牛们不会和你争文章的署名次序的问题,而一般的小小牛们就差得太多了。
在上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内,将你的最新的想法写成论文投稿到一个审稿相对较慢的刊物,然后在今年的开始的时候,将你的完整结果写好投稿到审稿较快的刊物,这样,你将在年底的时候,见到你的成果。另外,关于论文的新颖性,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新,提出的想法也要新,这样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最大。
在我的第一篇文章完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忙着J-1的事情,虽然其间也写了两篇文章,但一直没有投稿出去,因为不知最终他们将如何算在自己头上。如果是这边学校的,SCI论文的奖励是拿不到的(在我成功签证后),而且也不算是 到了那边的科研成果,岂不是两头都吃亏!那是在01年的暑假期间完成的,直到 我完全放弃了出国的念头,才在02年的开始将他们投稿出去。其中一篇在稍加修改后 很快就被接收了(JAP),另一篇直到现在才被接收(JAP),期中改了三稿,快烦死我了。这两篇文章的想法完全不同于别人的思路,我从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方面寻找响应速度更快的显示模式,别人是从传统的方式来
进行改造显示模式来达到快速响应的。因此,此两篇文章的被接收应该是意料之中的,只不
过第二篇的修改要累死人的,增加了很多内容,才使得审稿人的审稿。
当这两篇论文投出之后,在与导师的谈话中,他提到了一种新型要求的显示模式。至今
没有人能提出过,而这个消息是从生产厂家得到的,因此,该模式的研究必然是 全新的,也将是首创的。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思考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能实现这种要求的 一种模式,但是很初步,于是进行了简单的模拟,便将此结果投稿的JJAP的short note 上去了,很快
就被接收了。还是很简单的,关键是你的想法是否新颖!
第二点,你的想法的新颖性也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条件,也就是说,你的文章如何从众
多的投稿中脱颖而出,这就是一个法宝。也可以说成是想问题的角度不要墨守陈规!
最近替人看一篇准备投中文SCI的文章,有些感触:
1.文章超过8页,这不好,因为中文杂志页数有限制,不希望单篇文章太长
2.另外题目不醒目,缺乏对审稿人的吸引力
3.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缺乏对不同条件下不同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
4.在现象解释中图太小,另外引用太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独特看法大家要尽量避免呀!
EI文章的书写(1)
投稿前,先查期刊名是否在检索范围
实验过程不在重复前面SCI部分,但可以比SCI粗糙!
主要是选择期刊过程有所不同:
1.不要选择北京和上海的期刊,周期太长,主要高校多,评职称和毕业的人多
2.选择偏远地区的,他们需要清华的撑门面,稿件源不多
3.选择研究院主办的杂志,审稿人好好
4.选择边缘杂志,偶尔发的,他们的审稿人一般不太懂你的东东
就不会太挑你的错,而是不痛痒的修改后接受
5.你要电话催促,保证接受函快速到手
内容安排:
摘要50-150字前言6-8句实验方法:4-6行+设备+测试仪器
结果与讨论:1页,图的数据点不要少于5个,表用3线表!
是否分栏,取决于杂志要求,在审稿的阶段一般无所谓!
审稿时,图要大,表要清析,审稿的年纪都不小了,不要别人用放大镜!
结论:不要太多,4-5行
总共不要超过3页,只是EI
如果你的样品的测试:用了原子力显微镜用了超声显微镜用了X-Ray等,其他学校没
有的测试仪器,发表的问题就很小了!
主要是凭设备观察,就是新的!
第五篇:sci论文服务的三步流程
sci论文服务的三步流程
第一步,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递。在选择投稿期刊时,不能仅仅考虑影响因子,更要考虑你写的论文的主题是否符合投递期刊的征稿要求,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特色,有时候在影响因子低的期刊无法通过,在高的期刊反而能通过,这只能说明这个期刊更适合你的文章。SCI论文服务从对你的论文进行全面评审,帮助你找到适合投递的期刊。
第二步,论文翻译与润色。很多投稿人的文章被reviewer要求找native speaker重新修改,这是因为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不符合外国人的阅读习惯,SCI论文服务要求对稿件的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以使其符合外国人的表达习惯。SCI编辑将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对您的论文提出修意见,进行母语化润色,使您的文章表达方式更为合理,用词造句与逻辑结构方面无可挑剔。SCI编辑都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优秀的英语水平,在适当调整论文结构的同时也会突出重点和创新之处,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第三步,投稿信。SCI论文服务的关键一步就是投稿信,投稿成功不仅需要论文质量达标,好的投稿信是重要的敲门砖。SCI论文服务将根据您的论文主题与内容选择合适的投稿信,让审稿人发现您的论文的闪光之处,从而提高文章的采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