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下一条坚实的路美文摘抄
今年初春,我在朋友的画室里看到一幅他刚刚创作的油画:一条狭窄的石径,穿过山坡上的荒草,蜿蜒地伸向半山腰。一位修路的老人,肩扛着一块石板,吃力地走在山路上。
我好奇地问朋友:“你为什么会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呢?一定是受到了‘愚公移山’故事的启发吧。”
朋友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很认真地告诉我,这是一件完全写实的作品。随后,朋友拉着我走到窗户前,指着前面一座小山对我说:“画上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座小山上。”
原来,那座小山距朋友所居住的小区不足1000米。小区里的居民,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喜欢到那座小山上晨练。最初,小山上野草茂盛,没有路。后来,因为上山晨练的人多了,野草被踩平了,便出现了一条羊肠小道。尽管小道的坡势不是很陡,但终归是山径,还是不太好走。尤其是在浓雾或小雨的天气里,在这条小道上曾发生过多起老人不慎滑倒的事情。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到小山上晨练,因为那里空气清新。
后来,有一位刚退休不久的老人在晨练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还发现小山附近有几大堆修建小区时遗留下来的建筑废料,里面夹杂着许多石板和水泥块。只要将它们稍加整理,便可以用来修路。于是,老人便产生了在小山上修条石径的想法。
第二天,老人便带着工具来到山下开始修路。一开始,人们都感到很奇怪,只凭一个人的力量修这条山路那该有多难啊!于是,人们就在背后猜测,老人干不了几天就会放弃的。可是,老人这一修就修了将近两年,风雨无阻。在朋友动笔画这幅画的时候,老人已经修了500多米长的山路。
听朋友说到这里,我忽然产生了强烈的想见一下那位老人的念头。朋友笑着说:“那位老人确实不简单。自从认识那位老人之后,我也经常到那座小山上散步。除了想看一下老人修路的进程之外,就是想跟他打一个招呼。”
我和朋友走下楼,朝那座小山走去。远远地望去,那条石径在两旁荒草的映衬下,就像一条从半山腰流淌下来的小溪。我已经看到,有一个身影在石径尽头忙碌着。
当我们踏上石径走近那位修路的老人时,老人正蹲在地上专心地摆弄着一块石条。朋友抢先开口跟他打招呼。他听到朋友的声音,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站起身来十分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显然,他跟我的朋友已经十分熟识了。
天气乍暖还寒,我们出门时都穿着厚厚的外衣。可是,老人却只穿一件薄薄的毛衫。即使这样,他额头上仍沁着细细密密的汗水。
我对老人赞叹道:“这条路是您一个人修的吗?您真不简单啊!”
老人憨厚地笑了笑,眼神里透出一种孩童般的羞涩,说:“这么丁点儿事情算啥呢?”
我继续问道:“这么繁重的活儿,您有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老人坦然地笑道:“这活儿确实不轻快,不过我觉得挺值得的。自从我动手修这条路之后,不但筋骨不疼了,就连感冒也很少发生。这效果,不知比晨练要见效多少倍。再说,那些到这里晨练的人都跟我成了朋友,好多人经常帮我打一打下手。要不,这条路也不会修得这么快。”
我跟老人开玩笑说:“等这条路竣工了,您就用自己的名字来为它命名吧。”
听了我的话,老人连连摇头说:“这就俗了。能让别人知道这里有一条好走的小路,来这里晨练方便就行了。我呢,人老了,还能给大伙儿留下一条小路,心里挺高兴的。”
当我和朋友提出帮他打一打下手时,老人执意不肯。他告诉我们,中午他们家里有一位亲戚要来串门,他忙完眼前这点儿活儿就准备收工了。或许,是老人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故意找出这样一个借口。
辞别老人,当我和朋友踩着略显粗陋但却坚实的石径走下山坡时,我的耳畔一直回响着老人刚才说过的那句话:“人老了,还能给大伙儿留下一条小路,心里挺高兴的。”
老人用他善良的胸怀和勤劳的双手,在世间留下了一条坚实的小路。路虽小,老人的人生情怀却很大。
第二篇:路福进城美文摘抄
听说,路福吃罢早饭就又进城了。
进城干啥?
又去国土资源局了呗。
他咋能这样?吃上国土局了。这些年,只从国土局扶贫包咱村以来,没少为咱村着想。又是帮咱村修路,又是帮咱村建小学;又是组织咱村的年轻人参加技术培训,又是组织咱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每逢过年过节,还带着大米白面食用油和慰问金来看望咱村的咱这样的老年人。他才三十郎当岁,刘局长过年过节也没忘过他。他,咋能老这样?
可不是咋啦?自从刘局长与他家扶贫结对子后,他没手机,刘局长把人家的手机给了他,有事没事给他打电话,一打,他就厚着脸皮去了县城,又是吃又是喝又是拿。有时,人家没给他打电话,嗨,他给人家打电话,一打就去。
听说,刘局长给他的,都是人家拿自己的工资给他买的。嘿,他也好意思拿了又拿。他家那个穷窟窿,刘局长就是把自己家全填进去也填不平。
唉,路福那个家也实在太漏福了。娘,多少年病瘫在床上。姐姐是个瞎姐姐,啥也干不成。多少年,也真难为路福了。
要说也是。路福这孩子也算不错,为了他娘,他姐姐,媳妇都耽误了。换换谁,摊上这事,光景日月也过不好。咱村的,咱外村的,谁家的钱他没厚着脸去借过,谁指望他还了?
唉,要说这孩子也真是,借了谁家的钱,他就去给人家干活。不让干,还偏去。
听说,刘局长就是因为这,才常常帮他。大前年,刘局长的媳妇帮他找了个媳妇,又叫他在县城社会保障局参加啥子技术培训半年。后来就去了南方。去了南方就没了信儿。家里,要他那个媳妇照看着。刘局长,还时不时跟媳妇一起到他家转一圈,那次来也没见人家空插手,不是捎点这就是拿点那。
他,真是没治。去了两年,回来了,竟还是俩肩膀头抬了一张嘴,啥也没见他带回来。
别说了,别说了。你瞅,路福从县城回来了。
在哪?
刚拐过村口石崖子,到那棵大柿子树下了。
路福,你从县城回来了?
嗯。
又去找刘局长了?
嗯。
你这孩子咋老能这样?麻线穿豆腐,提不起来就提不起来吧,这么些年了,国土局没少帮咱村,刘局长没少帮你,你咋老不识足呢?你那家摊上谁也是石狮子屁股没门。别再去麻烦人家,啊!
就是,人得有志气,啊!
大伯,二叔,您二老误会我了。我路福这些年是遇住“路福”了。县国土局帮我,县扶贫办帮我,县社会保障局帮我。我到了南方,咱县早给人家打过招呼也帮我。两年来,我在南方发了大财。咱老辈人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俺说,致富不能忘党恩。你看,咱村由国土局帮着富了,咱邻村黑石崖还不富。听说,国土局又要去那里帮助致富,那里山好水好风景好。俺是想把俺的钱投到那里去,搞旅游开发。俺是去县城找刘局长商量商量。
第三篇:走投无路也是路的美文摘抄
表弟做装饰材料生意,这两年越做越红火,如今已经身家数百万,在小城商界算是佼佼者。
可是,13年前,表弟还是一家水泵厂的技术员。那时,他刚结婚,日子过得很拮据。夫妻两人住在租来的房子里,虽然省吃俭用,表弟那点工资仅刚刚够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买房子对他们来说是天方夜谭。生活上,他们也不讲究,表弟一件衣服能穿五六年。如果不遇到什么事,日子倒也能勉强过下去。
那年,表弟媳生孩子难产,很危险。医院让表弟交押金,表弟一点积蓄都没有,只好四处借钱。孩子总算平安生下来了。有了孩子,家里开销就大了。还好表弟的工资涨了一些,倒也能维持生活。
那时候,表弟就盼着工资一年年涨,日子可以过得轻松些。谁知,表弟所在的水泵厂倒闭了。工作丢了,表弟媳妇大哭了起来,说:“咱们真是走投无路了。”表弟愣了很久,突然一咬牙,一跺脚说:“走投无路也是路,豁出去了!”
就这样,表弟开始跟着装修队干小工。他从小没干过体力活,吃苦受罪是难免的。干了几年,日子还是看不到一点亮光。
后来,表弟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决定做装饰材料生意。可是本钱不是小数目,从哪儿来呢?他的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拿出来,千叮咛万嘱咐:“这是我们养老的钱,如果你赔进去,咱一家就没法过了。”
表弟还想办法跑贷款,他来求我,让我帮他做担保。说实话,我对表弟也一点把握都没有,但是看到他那么用心,觉得年轻人创业应该支持。我对表弟说:“我也是指着工资过日子,贷款如果还不上,就得扣我的工资。你可别让哥为难。”表弟点点头说:“放心吧,哥!我现在走投无路了,必须得闯出一条路。”
表弟做装饰材料生意,不敢有丝毫马虎。他到各地去了解各种装饰材料的行情,还虚心向有经验的生意人学习。每次进货,都严格把关。他原来跟装修队干过,结识了不少人。表弟为人诚恳,别人也都愿意帮他。
一年后,表弟慢慢打开了市场。生意有了一些起色,表弟更加用心了。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生意中,一直到现在,从来不敢懈怠。
如今,表弟成功了。他经常说:“走投无路也是路,瀑布就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
走投无路时,拿出勇气和胆识,只有纵身一跃,才能成为壮阔的瀑布。
第四篇:鼻子底下就是路美文摘抄
走下地下铁,只见中环车站人潮汹涌,是名副其实的“潮”,一波复一波,一涛叠一涛。在世界各大城的地下铁里香港因为开始得晚,反而后来居上,做得非常壮观利落。但车站也的确大,搞不好明明要走出去的却偏偏会走回来。
我站住,盘算一番,要去找个人来问话。虽然满车站都是人,但我问路自有精挑细选的原则:
第一,此人必须慈眉善目,犯不上问路问上凶煞恶神。
第二,此人走路速度必须不徐不急,走得太快的人你一句话没说完,他已窜到十公尺外去了,问了等于白问。
第三,如果能碰到一对夫妇或情侣最好,一方面“一箭双雕”,两个人里面至少总有一个会知道你要问的路,另一方面大城市里的孤身女子甚至孤身男子都相当自危,陌生人上来搭话,难免让人害怕,一对人就自然而然地胆子大多了。
第四,偶然能向慧黠自信的女孩问上话也不错,她们偶或一时兴起,也会陪我走上一段路的。
第五,站在路边作等人状的年轻人千万别去问,他们的一颗心早因为对方的迟到急得沸腾起来,哪里有情绪理你,他和你说话之际,一分神说不定就和对方错过了,那怎么可以!
今天运气不错,那两个边说边笑的、衣着清爽的年轻女孩看起来就很理想,我于是赶上前去,问:
“母该垒,(不该你,即对不起之意)‘德铺道中’顶航(顶是“怎”的意思,航是“行走”的意思)?”我用的是新学的广东话。
“啊,果边航(这边行)就得了(就可以了)。”
两人还把我送到正确的出口处,指了方向,甚至还问我是不是台湾来的,才道了再见。
其实,我皮包里是有一份地图的,但我喜欢问路,地图太现代感了我不习惯,我仍然喜欢旧小说里的行路人,跨马走到三岔路口,跳下马唱声喏,对路边下棋的老者问道:
“老伯,此去柳家庄悦来客栈打哪里走?约莫还有多远脚程?”
老者抬头,骑者一脸英气逼人,老者为他指了路,无限可能的情节在读者面前展开……我爱的是这种问路,问路几乎是我的碰到机会就要发作的怪癖,原因很简单,我喜欢问路。
至于我为什么喜欢问路,则和外婆有很大的关系。外婆不识字,且又早逝,我对她的记忆多半是片段的,例如她喜欢自己捻棉成线,工具是一只筷子和一枚制线,但她令我最心折的一点却是从母亲听来的:
“小时候,你外婆常支使我们去跑腿,叫我们到XX路去办事,我从小胆小,就说:‘妈妈,那条路在哪里?我不会走啊!’你外婆脾气坏,立刻骂起来,‘不认路,不认路,你真没用,路——鼻子底下就是路。’我听不懂,说:‘妈妈,鼻子底下哪有路呀?’后来才明白,原来你外婆是说鼻子底下就是嘴,有嘴就能问路!”
我从那一刹立刻迷上我的外婆,包括她的漂亮,她的不识字的智慧,她把长工短工田产地产管得井井有条的精力以及她蛮横的坏脾气。
由于外婆的一句话,我总是告诉自己,何必去走冤枉路呢?宁可一路走一路问,宁可在别人的恩惠和善意中立身,宁可像赖皮的小幺儿去仰仗哥哥姐姐的威风。渐渐地才发现能去问路也是一种权利,是立志不做圣贤不做先知的人的最幸福的权利。
每次,我所问到的,岂只是一条路的方向,难道不也是冷漠都市人的一颗犹温的心吗?而另一方面,我不自量力,叩前贤以求大音,所要问的,不也是可渡的津口可行的阡陌吗?
每一次,我在陌生的城里问路,每一次我接受陌生人的指点和微笑,我都会想起外婆,谁也不是一出世就藏有一张地图的人,天涯的道路也无非边走边问,一路问出来的啊!
第五篇:走自己的路美文摘抄
她虽然出生在广州的音乐世家,可父母却觉得学音乐太辛苦,所以,并没有特意要栽培她。不过,在女儿的成长道路上,开明的父母从不把她当小孩看待,而始终像对待大人一样与之平等交流,并给予她足够的自由度。正是父母的这种尊重与爱,18年来,她所走的道路都是由自己选择,坚实而又平稳。
她就是李思琳,2012年1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高三的她顺利地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并提供全额奖学金。
李思琳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做选择是在4岁那年。有一次,她看见妈妈在家里教学生们弹钢琴,她觉得好玩又有趣,就稚嫩地说:“妈妈,我也想学钢琴。”这时,妈妈停下来,看了看女儿说:“妞妞,学钢琴很累的,你要真想学那就要保证坚持下去。”李思琳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妈妈,我会坚持的!”
其实,妈妈并没有把一个4岁孩子的“坚持”放在心上,可只要她肯学妈妈就愿意教。从最初的手形不稳到渐渐地静下心来,小思琳还真的一天天坚持了下来,而且在钢琴上展露出了少有的天赋,这让妈妈兴奋不已。
5岁的一天,小思琳在弹奏一首练习曲时突然问妈妈:“妈妈,这个作曲家还活着吗?”“早就去世了。”妈妈说。“为什么我们还要弹他的作品?”“因为他写得好啊。”“她好伟大哦!”小思琳歪着脑袋说。
那晚睡觉时,小思琳刚钻进被窝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很好啊,有这个想法那就要更加努力了。”在妈妈的鼓励下,小思琳还真拿了一张白纸,用五颜六色的彩笔开始画谱,没想到,她完成了平生第一张“作品”,还郑重地在瞎画的五线谱旁边歪歪扭扭地写上“妞妞作曲”。
在父母的细心教导以及思琳自身的努力下,到10岁时,她已经拿到了不少钢琴比赛的大奖,还出了第一张专辑,甚至还获得了与“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出的机会,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担任特约节目主持人。
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作曲系每届只招6个人,2007年,13岁的李思琳过关斩将,以第一名胜出。在参加面试时,考官们严肃地问她:“学作曲和当明星不一样,需要学大量的知识,非常忙,到时你就没有多少时间打扮自己了,怎么办?”
面对考官,李思琳昂着脑袋,振振有词地回答:“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实自己的脑袋!”事后,她告诉妈妈,这是《星球大战》的当红女主角放弃娱乐圈选择去哈佛求学时的一句话,自此也成了她的信念。
高中期间,李思琳曾有过两次去美国参加比赛的经历,她第一次有幸去了耶鲁大学,顿时就被这所学校多元的文化氛围所吸引。她说:“走进耶鲁校园,就像有种磁场相吸的感觉,有学术,有娱乐,有生活,是一个可以吸引各种各样的人的地方。”那天,李思琳在耶鲁买了一堆校服、钥匙扣、水杯、鼠标垫,还给自己寄了一张明信片,在上面写道:“思琳,这就是你的目标,你要努力啊!”
回国后,当妈妈得知女儿的想法后,就对她说:“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不会给你找中介,也不会给你报班,你要自己学英语,申请文书也要自己写,而且必须拿到全奖。”“没问题,看我的。”李思琳自信地回答。
接下来,李思琳开始自己准备SAT和托福考试。中国学生考SAT2,一般都选占优势的数学、物理、化学三科,而李思琳却另辟蹊径地选了数学、美国历史和日语。美国历史全靠自己读书,她不仅看了考试推荐的辅导书和大纲,还把厚厚两大本《美国人民》“啃”了好几遍;日语也是从去年暑假才开始自学的,结果也考得不错。
在参加耶鲁大学的面试时,原本规定好的半小时面试时间,结果李思琳和那位教授聊了两个小时。谈到面试的内容,李思琳至今仍记忆犹新:“我先和他们聊了父母,一对在中国做流行音乐的音乐人。然后,我们聊小说、电影,甚至是旅游,他们明显对于我的成长背景很有兴趣。”
面试不久,李思琳就收到了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今,她即将踏上征程,开始异国求学之旅。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她表示很希望从事关于电影音乐方面的工作:“我想我会学习双专业,具体的还得到美国看看再说。”
没错,这个一直有主见的耶鲁女孩仍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选择,走好以后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