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积累词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自习、预读课文以后,议论到工程师在树旁100米的地方,打了一个桩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在橡树和公路旁,画一画桩的位置。竟然有许多种,讨论出正确的位置以后,再让学生画好公路在树旁边的走向及完整的样子,很好的解决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了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良苦用心。
第二篇: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摘抄好词好句到阅读笔记本上
三、完成《一课一练》
第三篇:课文《路旁的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人物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中人物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命是多彩的!哪儿有了阳光的照耀,哪儿就有花儿朵朵,绿意盈盈。请看──(点击画面)
师:如果你心有所动,请你说一句动情的话。(生说)
2、师:一朵花绽放是美丽的,一株草生长是幸福的,而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橡树伫立在田野,在路旁,在眼前,那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8课《路旁的橡树》。
3、揭题:指导读题。
二、读文学习
1、师:这棵橡树将带给我们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读课文吧!故事读完了,谁来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说(提示说话点击)。
2、说得好,能读好这些词吗(点击)愿读哪段就读哪段。
3、同学们,你们觉得路旁的橡树美吗(美)课文怎么写橡树美的呢谁能快速找出文中写橡树美的句子(点击品读句子)(齐读。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读着这个句子心里什么感觉齐读。)
4、师:橡树美,人更美!你觉得文中的那些人是美的5、(有的认为工人们,有的认为工程师。板书:工人们、工程师)。
6、师:工人们怎么美,请拿起笔划出写工人们的句子。
工程师怎么美,也请拿起笔划出工程师的句子。
7、同桌互相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他们保护橡树时的心情吗
8、(点击)展示读,同学评。(如:谁听出来了,他想读出什么了。他读出了什么)
9、看课文,分角色读3~6段。
10、师:是的,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当看到路旁的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的橡树,人们自然就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生读)
11、师:工人们和工程师都保护了橡树,如果要颁发一枚奖章,我们理所当然要把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颁给他们,但我们觉得更应该颁发给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具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人,是你、是我、是他。那就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高尚的人。好吗
三、质疑拓展
师:读着感人的课文,也许意犹未尽,也许你还有许多的小问号,那下面就用采访的形式作个交流分享吧!
四、主题升华
1、师:同学们,《路旁的橡树》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沉思、遐想、感慨,甚至震撼。与其说这篇文章是一曲保护环境的赞歌,不如说她更是一首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的诗篇阿!(点击)
2、让我们伴着优美的琴声,和着生命的节拍,一起吟诵这首小诗,师领读。(可随机一边自由读诗一边给诗加题目)
3、小结:
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深情的呼唤(齐读诗的最后句)。
五、作业
推荐读物:《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命是多彩的!哪儿有了阳光的照耀,哪儿就有花儿朵朵,绿意盈盈。请看──(点击画面)
师:如果你心有所动,请你说一句动情的话。(生说)
2、师:一朵花绽放是美丽的,一株草生长是幸福的,而一棵树,一棵高大的橡树伫立在田野,在路旁,在眼前,那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第8课《路旁的橡树》。
3、揭题:指导读题。
二、读文学习
1、师:这棵橡树将带给我们怎样感人的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捧起课本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读课文吧!故事读完了,谁来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说(提示说话点击)。
2、说得好,能读好这些词吗(点击)愿读哪段就读哪段。
3、同学们,你们觉得路旁的橡树美吗(美)课文怎么写橡树美的呢谁能快速找出文中写橡树美的句子(点击品读句子)(齐读。怎么读好这个句子读着这个句子心里什么感觉齐读。)
4、师:橡树美,人更美!你觉得文中的那些人是美的5、(有的认为工人们,有的认为工程师。板书:工人们、工程师)。
6、师:工人们怎么美,请拿起笔划出写工人们的句子。
工程师怎么美,也请拿起笔划出工程师的句子。
7、同桌互相读读,看看你能读出他们保护橡树时的心情吗
8、(点击)展示读,同学评。(如:谁听出来了,他想读出什么了。他读出了什么)
9、看课文,分角色读3~6段。
10、师:是的,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当看到路旁的充满生命力的美丽的橡树,人们自然就会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生读)
11、师:工人们和工程师都保护了橡树,如果要颁发一枚奖章,我们理所当然要把这枚熠熠生辉的奖章颁给他们,但我们觉得更应该颁发给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具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人,是你、是我、是他。那就让我们都来做一个高尚的人。好吗
三、质疑拓展
师:读着感人的课文,也许意犹未尽,也许你还有许多的小问号,那下面就用采访的形式作个交流分享吧!
四、主题升华
1、师:同学们,《路旁的橡树》留给了我们许多的沉思、遐想、感慨,甚至震撼。与其说这篇文章是一曲保护环境的赞歌,不如说她更是一首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的诗篇阿!(点击)
2、让我们伴着优美的琴声,和着生命的节拍,一起吟诵这首小诗,师领读。(可随机一边自由读诗一边给诗加题目)
3、小结:
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深情的呼唤(齐读诗的最后句)。
五、作业
推荐读物:《大瀑布的葬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第四篇: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李玲玲
今天,我上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的课文,是着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四年级的孩子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辛苦的过程里,我们会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课题、上课都是一样。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吧!在过程里,我们感受着快乐!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第五篇: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
本文讲述的是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在南北的两座大城市之间,准备修建一条公路。在公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工人们遇到一棵高高挺立着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欢迎来参考!
《路旁的橡树》课文原文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hu4]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课文《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这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的课文,是着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写的。考虑到在一节课里要基本完成教学内容,我为四年级的孩子选择了这篇比较短小浅显的课文。尽管评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但我想起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保留自己的判断!老师们为了鼓励我才尽量说优点,我自己知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遗憾。这只能说明,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不够强,现场调控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思考和实践是走向成熟的捷径。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课的过程全部摄下来,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的话,一定会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顺学而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预料的不一样的。每个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异的。这就决定教师必须敏锐地察觉他们的思维过程,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提炼最值得探究的教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揣摩、感悟、体验、想象去解决心中的问题,把学和教、预设和生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风筝”飞得多远,“线”永远在老师的手中。在教学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让学生说感受的环节,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从学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上来看,学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在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和及时调整策略上,我显然缺乏教学机智。我想在探究“工人们和工程师为什么叹气”这个问题前,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解决“马蹄形”是什么形状,从而对课文意思有一个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让树,还是把树砍了吧?”这个问题,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争辩思维,更有兴趣地去读书。
因此,教学是要充分预设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到不同的班级去教,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教师最要紧的是现场灵活的调控能力。在细节上,还有很多毛病,比如一开始自己也有些紧张,说明缺少实践锻炼的经验;对多媒体课件的操作不够灵活,导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张幻灯片提前放了出来;对时间的控制不够完美,导致教学出现了几十秒的多余时间,又让学生提问,使教学又终点回到了起点;对板书的设计虽然比较有新意,但是当时考虑到时间,漏了“和谐画卷”这几个词,我想如果加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总之,在辛苦的过程里,我们会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课题、上课都是一样。我想起一个朋友的话: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吧!在过程里,我们感受着快乐!同时我也要感谢我们这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