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情超市的纪实故事
我承认,我和大多数男人一样,在窃取到革命果实之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女朋友身边鞍前马后的杂役,变成老婆面前哼哼哈哈的官僚。对那些婚前婚后一个样,对女朋友和对老婆表里如一的男人,我一向表示敬佩,也很同情。他们可以在星期五晚上9点接老婆下班,在星期天早上8点出门去买大饼油条,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和栋梁,但他们也常常过劳死得很活该。这么说,并不表示我对老婆的合理要求一概置之不理。比如每个星期六下午,洛洛提出要去超市的时候,我总是很爽快地答应。
那个星期六就是如此,洛洛揪住头发把春眠不觉晓的我从被窝里拉出来,说:“我们去家乐福吧!”我笑眯眯地点头说好,趁她化妆和挑选衣服的时候,又睡了个回笼觉。
然后,我陪着盛装的洛洛,出发去大卖场。我虽然笑得很灿烂一副鞍前马后甘心效劳的模样,但是从内心来说,是很痛惜在超市消磨掉的几个小时和错过5点半那场球赛的。
但是自从和洛洛讨论过爱情超市这个话题以后,我主动放弃了球赛。
那次,洛洛问我:“你知道哪里是捕获黄金单身汉的最佳地点?”
我想了想,说:“金吉姆健身中心、乡村高尔夫俱乐部、ERMENEGILDOZEGNA的专柜、茂名路的夜店。”
洛洛一脸不屑地摇头:“第一,在这些地方你根本分不出已婚男性和单身汉。第二,去这些地方认识男人是不自然的,司马昭之心过于昭彰,被人当成夜店女郎更划不来。”我气短:“那你说哪里?”洛洛坏笑半天,才说:“超市大卖场手推车里堆满速冻饺子的男人,必定是单身汉无疑,然后再根据他买不买一大堆死贵的进口罐头和饮料,来确定黄金的成色。”
“话虽如此,你又如何上前搭识?”
“这还不容易?先偷偷从他推车里拿走一包饺子,然后赶上去说,先生你的饺子掉了,其实这种饺子味道不怎么样,我推荐给你一种更好的牌子吧……”洛洛叹口气,又说:“可惜我想到这个法子的时间太迟,没有机会实践。”于是我想,还是亲自陪洛洛去家乐福为好。
在超市里的流程是固定不变的,先把所有特价品看一遍,然后在不同品牌和包装之间作比较。洛洛的犹豫每次都是一样,作出的决定也都一样,可是犹豫的过程依然不可省略。譬如是买200克6.8元,牌子好一点的贡丸呢,还是买230克6.6元,但是牌子差一点的贡丸?她把两包贡丸都摸到潮红发软,才把6.8元的放进推车——其实她从来就没买过6.6元的那种。女人都是这么被宠出来的,一旦她们有了选择的权力,她们就会把这种权力用到极致——无论是选贡丸还是选老公。如果在渣滓洞和陪老婆逛超市之间选一样,我没准会选死得更痛快的那个。
终于结束在第一层的煎熬,顺着自动传输带上二层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了小雅。她一个人,在另一侧的传输带往下走——她和两年前一模一样。在以后的几分钟里,我暂时忽略了洛洛的存在,我在想自己的心事。直到洛洛问我:“你说是杜蕾丝好还是杰士邦好?这种杜蕾丝买大送小,可以多用几次呢……”往常这个时候,我一定会说:“住嘴,你信不信我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揍你?”据说她很喜欢我那种气昏头的神情。但是这次,我平静地说:“那就买杜蕾丝好了。我下去拿个灯泡,刚才忘了,壁橱里那只灯泡要换了。”洛洛说:“我昨天还开过,没坏呀。”我说:“快坏了,你自己先买别的。”然后我很快回到一层。
远远就看见了小雅,我顺手抓过一个购物篮,往里面扔了两袋原珠笔,然后从货架的另一边绕过去。我们面对面地遇见了。
“真巧,怎么是你?”我的声音听起来很自然。小雅愣了一下,然后微笑起来:“真的很巧呢。”“我们有两年没见了吧,你来……买东西?”说完这句话,我很想抽自己一个耳光。一个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说出这种没创意的话,是不可原谅的——除了一种情况,他遇见以前喜欢的女孩子。总算小雅体谅,笑了笑,没说什么。
她真的没有一点变化,干净、温和、狡黠、善解人意。
她背了一个小小的肩包,手里拿着一盒夜光拼图。
我又问:“你买拼图啊?”等我发现这句话比前一句还要糟糕的时候,差点想跟张国荣一起死掉。
“哦,是的,送给我侄子,他后天生日。”
“你好吗?”我这才想起应该问候她一下。
“还不错,我结婚了。”她笑,“你一个人?”
“不,我……我,不是一个人。”我的手在空中无力地比画了一下,“有,有人等我,在上面,是,是我的……”她很理解地冲我点点头,用手往楼上指指,笑着说:“那好吧,我先走了,不耽误你,你上去吧。有空再联络。”
我无限惆怅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电视墙的后面。
回到二层的时候,洛洛正在冷藏柜前,为买哪种牛奶发呆,我不由分说,抓起最贵的那种扔进推车。她愣了一下,竟然没有反对,只是问我:“灯泡呢?你拿那么多原珠笔做什么?”……
结账处照例排起了长队,我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猜想足球比赛的结果。洛洛把手推车里的东西翻来翻去,嘴里叽里咕噜地不知说些什么。“你怎么搞的!洗洁精为什么没拿!我走开的时候叫你拿的!”脑后忽然传来一个女声,不是很响,但是颇为严厉。
我回过头,看见了在另一个结账口的小雅,旁边是个高高大大的男生,赔着一脸笑。那男生两年前我也见过,现在应该是她老公。他们推车里的东西比我和洛洛的多一倍,堆得像座小山。直到那男生付完钱,小雅还在训他的没有头脑。后面一个中年男子同情地看着小雅的老公。结账的时候,洛洛掂起我放的牛奶,说:“这种牌子的口味应该不错,就是贵了点。”我想了想,笑起来:“总是这样的,千挑万选,结果也差不多。”
我忽然发现,超市似乎给了人们许多选择——其实,只是顾客自己以为的。
第二篇:十年因为爱情纪实故事
第一年他说,我暗恋的女生有了男朋友。她看着他笑嘻嘻的说,不一定,也许是男生朋友。第二年他说,我喜欢的女生说讨厌我。她拍拍他的肩膀说,讨厌是喜欢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第三年他说,我想离开这座城市了。她点点头没说话,那一年的高考志愿她悄悄填了和他一样的城市。第四年他说,他每天都会
遇见一个女孩子,不是很漂亮,但足够吸引人。她觉得他在成熟。
第五年他说,他每天都邂逅那个女孩子,在图书馆,在公共课上,那是他的小计谋。她点点头,眼泪咽下去,小心翼翼。
第六年他说,我恋爱了。这次她没有说话。
第七年他说,快毕业了,我不想失去她。她想了想说,只要坚持,就会在一起。
第八年他站在火车站,一个人失恋。她收拾好行李,借口跟他去一个城市工作。
第九年他没有再提起别的女孩子,下班的时候接她一起吃饭,周末的时候一起逛商场,工作卖力,业绩上升,越来越吸引人。只是他开始安稳,细心生活,她猜他还是受着伤,不肯痊愈。
第十年他说,我好像又有喜欢的女孩子了。她在厨房洗碗,转过身,开大了水龙头,眼泪一颗一颗滴下来。
那年后她回家乡了,相亲,结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十年,从17岁到27岁,最美好的年华给了他,终于等不起。那一年洗碗的流水声淹没了他口中的名字,他以为她从来都不喜欢他。
因为爱情,十年后他们没有在一起。
第三篇:我的爱情像骆驼纪实故事
一次,一位朋友问我:“你怎么形容自己的爱情?”我的答案也算幽默:“我的爱情像骆驼。”
我和妻子相识在北大,她是北大德语系有名的系花,我是北大一名刚刚留校任教的英语老师。虽然是堂堂名校的一名老师,但我骨子里还是自卑的:我是农村孩子,普通话不标准,其貌不扬。一天,我在图书馆邂逅了借阅书籍的妻子,茫茫人群中产生的那种磁场,就好比漫漫沙漠中一泓清泉对一头骆驼的吸引。
后来,我们相恋了。我问她最看中我什么,她的话倒是又与骆驼有关!她俏皮地说:“你的大脑里能储存8万个单词,就像骆驼能储备水一样,扔在哪里都不怕,可靠极了!”凭借对英语的独到见解,我在英语教学上也总结出一些应试经验,开始在校外带各种托福培训班,想多赚些钱凑齐到美国留学的费用。
但我在校外捞外快的事情被北大知道了。很快,严禁老师校外兼职的北京大学不仅严重警告我,还在校内的闭路电视台公告示众了一个月,以做效尤。我有些撑不住了,人前人后低头俯首。没想到妻子竟为我酝酿出更具“颠覆性”的主意,她说:“不然,我们自己创业?”于是,我和妻子离开了奋斗十年的北大校园。
1993年,培训学校在中关村一间1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里开办了。当时北京的英语培训班早已遍地开花,不起眼的新东方根本无人问津。我急得嘴角起疱,开始没日没夜地在大街小巷里贴招生广告。妻子买来一辆二手自行车,跟着我一起到摄氏零下十几度的户外贴广告,她边贴边憧憬:“等哪天有100人报名了,我就不来贴广告了。回前台专门接待去!”那时,我们夫妻俩特像吃苦耐劳的骆驼,忍辱负重地前行着……
渐渐地,新东方的名气开始在北京叫响了,学校得以发展起来。灾难却忽然降临。1998年8月21日晚,我独自回家,走在楼梯上,我刚发觉感应灯不亮,身后已扑上来两个男子,把我夹在楼梯中间,其中一个朝我大腿上猛扎了一针,我当时就昏倒了。两小时后,我发现自己躺在屋里,忙挣扎起来给妻子打电话…… 事后,我发现家中的200余万元学费遭劫。医生告诉我,劫匪给我打的麻醉剂原本是给大型动物用的,剂量很大,我算是捡回一条性命。
最终,劫匪被绳之以法,但梦魇般的劫难却给我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让我对努力奋斗的终极目的与意义产生了反诘。一次,妻子陪我参加完一个同学聚会,意味深长地吐出心声:“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活得比对手长,这样一来,别人用5年做成的事,你可以用10年去做;别人用10年做成的事,你可以用20年去做。如果这样还不行,你就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到80岁把他们一个个送走以后再来做。”妻子的这番话让我决心携着她温暖的手,走出心头那片荒漠。
我重新投入到新东方的发展中。2004年,新东方成立董事会,开始以国际标准锻造企业。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新东方下属的学校和学习中心达到了181家。如今,我仍喜欢将自创的“骆驼定律”用来经营自己的爱情与事业。我告诉自己,爱情和生活不需要像骏马一样炫目与驰骋,而是要像骆驼,因为我尊重这样一个科学事实:马做什么都比骆驼快,但骆驼一生走过的路却是马的两倍!
第四篇: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纪实故事
1980年初夏,我接到电话,一听就是张瑞芳的声音。“打电话老找不到你,忙什么呐!有空来一下。”我知道她刚从北京回来,以为有什么新闻要说说,连忙赶到她家。只见瑞芳老师坐在饭桌旁边,她的丈夫严励窝在靠窗的单人沙发里。瑞芳老师笑嘻嘻地说.“也没有什么大事,把你作为朋友,随便聊聊。”
“随便”聊的,是一曲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初恋往事,虽然经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但还是那么清晰。
他叫郑曾祜,两人当年同在北平国立艺专读书,同在西洋画系。张瑞芳的画室在楼上,小郑的画室在楼下。他俩同进食堂用餐,放学一人一辆小单车肩并肩地骑着回家。他们的家不在同一方向,小郑总是绕上一大圈将她送到家再掉头骑回家。节假日的北海、颐和园、香山……无不留下他们的身影。划船、散步、绘画、吟诗、谈艺术、谈理想,但就是没有谈情说爱——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感情是那么的纯洁,那最多只是朦胧的爱情萌芽吧。
轻松、浪漫的日子是那么短暂。其时,日本对华北虎视眈眈,少年人平静的学习环境彻底被搅乱。张瑞芳受母亲、姐姐的影响,很快融入抗日的洪流,走上街头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参加了民族革命先锋队。后来,张瑞芳决心取道武汉,南下重庆,彻底地投入到革命的怀抱。她并没有忘记郑曾祜,也曾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南下……
聊到此,瑞芳老师叹息了一声:“我们道不同,各自的选择有了分歧,他受父亲的影响,坚持学生应该好好求学,或者到香港继续读书,还要说服我和他一起去……”
分离于是在所难免。离别的前夜,两人最后一次晚餐,他一口菜也没有吃,只是哭得泪人似的。瑞芳老师说她没怎么抹泪伤感,还以为很快赶走日本鬼子,就能重聚。但是,命运无常,这一分手,两个人再无续缘的机会。
一腔热血的瑞芳老师到了重庆,整日沐浴在革命文艺的激流中,全身心地献给了话剧艺术,《北京人》《棠棣之花》《大雷雨》《屈原》《安魂曲》……她在舞台上光彩夺目,被媒体和观众誉为“四大名旦”之一。风风火火的生活,也冲淡了她对郑曾祜的思念。
但是,痴情的郑曾祜一日也没有淡忘张瑞芳。数年苦熬之后,他辗转来到重庆。但是,再次相见时,心中的恋人已为他人之妻。等到张瑞芳的那段婚姻发生变故,恢复自由之身时,他却又已为人夫。
郑曾祜去了台湾,成了台湾大学的教授,后来也做生意。他虽为人夫,也明白此生再无和张瑞芳接续前缘的可能,但此情绵绵难割舍——在台湾的家里,有一个房间专门摆放着张瑞芳的各种照片,有剧照,也有生活照,都是他千方百计从香港报刊上或托朋友觅来的。
1987年,台湾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郑曾祜利用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转道来到离开了30多年的魂牵梦绕的北京。他迫不及待地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当年的同学,又通过他们找到了张瑞芳,大家在北京聚会。席间,老同学们为他俩的重逢笑着、闹着,硬是把他们推在一起照了一张合影。瑞芳老师动情地说:“这是我们一生中唯一的一张合影。”
我曾委婉地问她:“快半个世纪了,还能找到当年的感觉吗?”瑞芳老师的回答是.“人世间,有着太多太多的阴差阳错,但是生命有多长,爱情就有多长。”
后来,郑曾祜再次来大陆上门看望瑞芳和严励,细心而多情的他给瑞芳老师带来整整一大箱衣服,也给严励订制了两套西装。所有的衣服尺寸都挺合身、有品位。
1999年,严励因患胃癌去世了。只差两年就是他们夫妻的金婚纪念日。这对瑞芳老师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又过了一段时间,郑曾祜的夫人也在台湾病逝了。
每逢除夕之夜,张瑞芳第一个接到的,总是“小郑”从台湾打来的祝福电话。又一个除夕之夜,电话铃照例响了。但电话那头只有唔唔的声音,伴随嗯嗯的哭声。他中风了,再也不能对她问候,说一句“你好吗”。
再后来,他也走了。
沧海桑田,物是入非。瑞芳老师说,唯有心中的那份牵挂,始终没变过。
第五篇:别把爱情当救生圈纪实故事
溺水的时候,有人抛救生圈给你,你一定欣喜若狂,管他救生圈是新是旧,是美是丑,能救命就好,一股脑地扑上去,狠狠抓住。
生活里也难免有颓丧失望、觉得空虚混沌、毫无进展、快要过不下去的时候,例如考试落榜、工作找不到、失恋分手、重病缠身等等,这时,有一种人,习惯把爱情当作生活的救生圈,在日子过不下去或感到停滞的时候,就会将重心转向爱情,拼命地追求爱情,误以为抓住了爱情,抓到一个对象可以爱,就可以把自己拉出生命泥沼,就抓住了生命的希望。然而,抓住爱情,并不会让生命从此变好、变美,除非你有经营爱情的能力。
不是有人说,夜店里认识的人不能当真,只是玩玩而已!并不是去夜店的人都不好,去夜店玩,很多也只是平凡男女。问题是,上夜店玩就是想放松,想疯狂地玩乐,发泄生活压力,所以不会把夜店邂逅太当真。夜店不是邂逅另一半的好地方,因为那里的能量不对。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养不活、顾不好,例如分了手之后还在疗伤期,心情还没净空;刚失业生活一团混乱,还没找到人生方向;考试刚落榜,还不知道要重新来过还是选择另外一条路……生活一团乱麻,全身散发的能量乱七八糟,又怎么能吸引到好对象?
就算真的给你遇上了好对象,试问,你有能力把握住吗?这也是为何“不要追刚分手之人”的原因,虽然,很多男人女人都喜欢乘虚而入!
刚分手的人(特别是被抛弃的),感情生活顿时失去重心,甚至丧失了自我认同感,无法肯定自我,觉得自己又糟又差,一点自信也没有。此时,有人靠过来示好示爱献殷勤,注入爱的能量,绝大多数人都乐于接受,因为一来可以重新恢复自信心(又有人爱自己,证明自己没那么差),二来可以填满那些多出来的时间。这种分手后紧接而来的感情,比较像是一个人溺水后,碰上漂过来的救生圈,为了活命,下意识地伸手去抓取,而且抓得很紧,希望赶紧游回岸边。
等回到岸边,爬上陆地,重新感受生命活力和希望后,看看手上的救生圈,很感谢,但多半就放下了。因为回到陆地以后,不再需要救生圈了。比较需要的,是毛毯、热腾腾的食物、温暖的房子,还有舒服的床,好好睡一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不少趁对方感情空窗期介入的人,最后感情依然以失败收场的原因。
寂寞的时候,不要找恋爱谈,该找的是朋友、家人甚至信仰,把自己内在的空虚填起来,创造能自我反馈的自主独立个体。一个人也能过得开心自在的时候,再投入爱情,但可别傻傻地去当溺水者的救生圈,找个同样在陆地上寻找爱情的。感情有个健康的开始,才可能长长久久,甜甜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