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磁感应教学反思
课题: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虽然是本单元的重点,但并不是难点,如果依照教材顺序按部就班地由教师演示、归纳、概括,尽管学生也能接受,但他们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试图改变这种弊端,在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上以学生为探索者,教师做引路人。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作手段,问题为线索”的构想,采用引导探索式教法来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启发学生用逆向思维去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当探索多次失败时,启迪学生要持之以恒;当探索成功时,则简明扼要地概括研究问题的思路。把学生从纯知识的学习导向知识、能力、思想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以便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篇:电磁感应的教学反思
电磁感应的教学反思宋慧敏 的工作室电磁感应教学反思
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就要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科学的猜想,电磁感应的教学反思。但“怎样做才能使磁生电”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还需利用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方法启示,架起原知识与新问题间的桥梁。奥斯特研究的是电生磁,他在导线两端接上电源,使导线内的电荷定向运动起来形成电流,提供了生磁的前提条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他用小磁针进行检验;把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下,建立起电流与磁针的联系。现在,我们研究的是磁怎样生电,需要什么器材?该怎么办?大胆地猜一猜。有效的引导和启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许多猜想:有的猜拿一个磁铁,把导线直接放进去,用与导线串联的电流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的猜把导线缠绕在磁铁上才行;还有的猜让导线在磁场中运动起来,电流表指针才会偏转,教学反思《电磁感应的教学反思》。
学生们利用所给和自选的实验器材,按照自己和同学们的猜想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能发现许多产生电流和不能产生电流的具体做法并在班上展示交流。教师把各种做法中磁体的放法和导体的运动方向用课件展示出来。
教师在原课件中加上磁感线,再进行动画演示,并要求学生把导体运动的情况和磁场方向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争取能用一句话准确地表示出来。由于课件把本不存在的磁感线形象化了,降低了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学生易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从而认识了电磁感应现象。
教研活动电磁感应教学反思
第三篇:《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反思
一颗久悬的心终于放下了。全市公开课,对于我来说,这是第二次了。虽然在开课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现在终于过去了。而且对这节课的评价还不错。这颗绷紧的心终于平缓了许多,但是回头想想,还是有点后怕。开这样的公开课,二十多位同行坐在后面听课,确实令我紧张,我告诫自己,一点错都不能犯,因为我代表的不是我自己,而是盐阜中学。当然,开全市公开课,自己也有了多方面的进步。
首先:心里素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说句心里话吧,教师这个职业确实很苦,教师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呀,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同行的压力,来自学生的压力等等。难怪我们有的学生说:“我才不当才老师呢!太苦了。别人下班后就可以忘记上班的事情,让心彻底的放松下来,而我们教师却没有真正的下班时间。我连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个问题怎样表述,这道题目该怎样分析,才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心里全是工作的事。当然对这一节课的上法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我真的很感动,因为这堂物理公开课不是我个人去上的,而是我们整个物理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的心血,我真的感谢每一位对我悉心指导的教师,他们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和通达的智慧无私的奉献了,如果说这堂课是一部电影,那么我是演员,而他们是导演、编剧——————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之所以深爱着这项辛苦的职业,正是因为他们这样无私的奉献令我感动,所以我将无怨无悔的坚持着我们的职业——教书育人。
最后,这次公开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在理论上,我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已超出了其本身。在这里,我学到了教育的机智,为了说明一个问题不一定要从头到尾按科学的定义和步骤来交待,讲清一个问题更需要从一个新的高度来看问题,从外面看,旁观者清吗!可以利用形象的例子补充在知识讲解之后,将对学生的理解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育理论上我也明白了,在任何时刻与学生交流用具体的事例会比抽象的总结有用有效。
这次公开课让我知道,值得我学习的真是太多了,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要通过开公开课、听课等等各种途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教学设计-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2)了解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有关。(3)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如何转化。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探究“磁生电”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向学生介绍法拉第,培养学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难点: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教学用具:普通手电筒和手压式手电筒、多媒体电脑、磁铁(U型磁铁,)、线圈、导线、灵敏电流表、学生电源、四.教法与学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演示:手压式手电筒发光.设计意图: 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创设情境,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手压式手电筒没有电池,但能够发光,它的电是从哪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电磁感应。今天我们学习电磁感应、发电机。(二)新课
1.提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答:电流的周围产生了磁场)
教师追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由电流可以产生磁,那么能不能由磁场来获得电流呢?
2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 :(1)“电生磁”实验中各部分器材作用的分析:(图一)
图一
图二
①电源——产生电流; ②导线和开关——形成闭合电路; ③小磁针——检验磁场的产生。(2)运用“逆向思维”选择实验器材:(图二)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得出结论
①磁铁——产生磁场; ②导线和开关——形成闭合电路; ③电流表——检验电流的产生。探究活动一:磁如何生电?
设计意图: 通过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生磁”,接着提出“磁能否生电”的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艰难历程
(3)学生尝试利用手中的器材探究“磁怎样生电”
(4)学生动手实验,请几个小组汇报实验器材的组装及看到的现象,说明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①保持导体和磁场都不动,闭合开关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②换用强磁场试试看,仍然保持导体和磁场不动闭合开关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③拿走导体的过程,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5)进一步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否一定能产生电?
①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并且不切割磁感线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
②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并且不切割磁感线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
③保持电路闭合让导体在磁场中前后运动(切割磁感线)观察,检流表的指针偏转的情况。教师引导:若导体不动使磁体运动又会怎样?断开开关重复作上述实验又会怎样?学生实验,然后请几个小组进行汇报做法及现象。这些运动方向都与磁感线发生切割,因此我们这些运动叫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什么情况不切割磁感线?导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平行时,请同学们试一试这种运动有没有电流产生?
总结归纳:电磁感应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新知识又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6)探究活动
二、感应电流的方向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①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回答)②学生讨论探究方法 ③学生动手探究。
设计意图: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解决困难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总结归纳: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设计意图 :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7)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它的原理是什么?
①提问:感应电流是怎么产生的?(导体在磁场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运动的导体具有什么能量?(机械能)
由此可让学生推断: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能是由机械能转化而来,从而知道发电机的能量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②引导学生说出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③向同学们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凝聚了法拉第十年的心血,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探究过程,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有划时代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法拉第深入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为科学而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体,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沿图示的方向运动时,哪种情况下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
a
a
A
B
C
D
(四)小结: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
第七节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英国
法拉第)
①电磁感应: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②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有关
2.发电机
①原理:发电机就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②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作者:解春芸)
第五篇:电磁感应 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音乐:狼爱上羊 图片:鱼和猫
图片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司马光砸缸)展示图片回忆奥斯特实验,问: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请同学们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反过来,你有什么猜想? 磁场是不是也能产生电流呢?
介绍历史知识:十九世纪初,受康德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坚信不同自然现象之间是有着联系的。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在科学界引起极大反响,科学家想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也能生电”。可以说,想实现“磁生电”是当时许多科学家的愿望,例如,安培、科拉顿等人都曾为之努力过,但是都失败了。
(二)新授
【活动一】 观察“磁生电”现象 演示电风扇通电转动
观察微型电风扇的结构。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偏转。
如果用手捏紧插头的两极,旋转叶片,你有什么感觉?在微型电风扇的插头处接一个发光二极管,用手旋转叶片,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风扇叶片在旋转时产生了电流。
法拉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地证明了磁也能产生电。后世的人们,选择了法拉作为电容的国际单位,以纪念这位物理学大师。
一、电磁感应: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磁怎样才会产生了电,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刚才是用电风扇做的实验,那么在实验室里我们怎么样来模拟是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 【活动二】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讨论主要实验器材: 磁铁和闭合线圈
如果实验中产生了电流,我们又该如何检测呢?(先用电流表做)
要有电流表。但本实验产生的电流很小,用我们实验室常用的电流表是不容易观察的。我们需要更灵敏的电流表,这就是灵敏电流计。请阅读课本的“信息快递”了解灵敏电流计 组装器材
猜想:导体AB在磁场中要处于怎样状态,才能使回路中产生电流呢? 静止?运动?如何运动?
演示实验:(先用直导线做,然后再用线圈做)
讨论: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分析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事实,归纳概括出结论: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讨论:如果导线不动,怎样才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感应电流的方向
在实验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左右偏转,说明在刚才的切割磁感线
运动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具有方向性,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1.磁感线方向不变,导体分别向左、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2.导体运动方向不变,改变磁体的南北极。
【交流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改变磁场方向和改变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就会改变,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学生思考】在上述的活动中,闭合电路的哪一部分相当于电源?
课件展示)讲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意义,并且发明了第一台发电机。【活动三】观察手摇发电机发电
教师摇动发电机,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感知电路有电流,然后发电机再与电流计连接,慢慢摇动发电机手柄,指导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电流中为什么会产生电流,是怎样产生电流的?②电流计的指针为什么发生左右摆动?③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为什么是变化的?④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得出: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相垂直时不产生感应电流,这是因为此时线圈的边不切割磁感线。当线圈平面转到与磁感线相平行的位置时,这时线圈的二个边做垂直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有最大值。当线圈平面每转过与磁感线相垂直的位置时,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周而复始,就形成交流电。介绍交流电的知识 能量转化:
思考:刚才实验中没有电源但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了,电能是从何而来? 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发电的过程中,机械能除了转化为电能外,由于线圈中存在电阻,电流经过时会发热,因此还有部分能量转化为内能。课堂练习:
1、见课件
2、讨论:感应电流的大小能否改变?如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