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社会《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教案设计
一、教材资源分析
《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七的内容。本课以巴西的风俗习惯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因此本课的教学引导要素设计为:
1、了解巴西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3、学会正确地看待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加强个人的辨证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指导学生在了解巴西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国际意识情感,形成并强化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意识。(体现主观性)
2、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资料的能力、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行为与习惯:引导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并能深入探讨现状,养成运用知识和发现问题的良好习惯。(体现生活性)[=www.xiexiebang.com=]
4、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走进巴西”的活动,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生用说、演、议等方式展现了解到的巴西资料,个人与小组活动交替,既拓展了知识也发展了创造力。(体现活动性)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开展“走进巴西”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巴西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物质准备:自制power-point课件,巴西国歌,地球仪,桑巴舞和足球音乐。
四、教师引导方案:
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
第二篇:《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__羊背上的国家》参考教案
足球和桑巴舞的热土
教学目标
1.了解巴西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巴西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教学过程
1.导入。“如果从中国的东海乘船出发,向东南航行,就到了位于太平洋另一端的南美洲,国土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巴西,对于这个国家,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巴西的位置和范围,教师帮助学生在地图上看清楚巴西在南美洲的具体位置,与哪些国家相邻,有哪些大城市等。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和其他文字,欣赏照片和说明,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思考:(1)巴西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巴西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
4.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熟悉的著名的巴西足球队和球员。(2)亚马孙是怎样的一条河流?(3)巴西的桑巴舞和狂欢节是怎样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48页豆博士的话,可以分别就南美洲其他国家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
6.教师总结本课,布置家庭作业。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巴西环境、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巴西和其他南美国家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一般社会状况、特点就可以了。
/ 3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澳大利亚的社会状况。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羊背上的国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澳大利亚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教学过程
1.导入。“在世界七大洲中,大洋洲基本处于南半球,谁知道在大洋洲有哪些国家?其中面积最到的又是哪个国家?对于这个国家,同学们又了解些什么那?”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澳大利亚的位置和范围,教师帮助学生在地图上看清楚澳大利亚在大洋洲的具体位置,与哪几个大洋连接,与哪些国家邻近,有哪些大城市等。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9页的课文和其他文字,欣赏照片及说明,教师将自己贮备的材料提供给学生。
思考:(1)澳大利亚有怎样的气候特点?(2)澳大利亚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
交流与讲解。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充分展开讨论:(1)我所熟悉的澳大利亚著名的野生动物。(2)为什么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独特的野生动物?(3)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羊背上的国家”?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自由讨论。可以分别就大洋洲的其他国家展开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 3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澳大利亚环境、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猤澳大利亚和其他大洋洲国家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只要侧中与比较简单的一般社会状况、特点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1.总结这一主题的学习内容。
2.搜集有关灭绝动植物的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 3
第三篇:品德与社会《我的小伙伴》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牐犓枷肫返率巧活的体现,它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因此,思品课的设计应该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展现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活动,从中受到引导和教育。
【目标预设】
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能体验到交往的快乐。知道朋友多,快乐多。
2、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初步体会与伙伴交往要互相尊重、友爱、公平,有了问题要协商解决。
3、激发学生团结同学的情怀,培养学生处理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认识人生,发展自我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尝试处理在与伙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捉学生课间活动的照片。、小计划表、小伙伴记录表。
【过程预设】
一、走近生活,激发道德情趣
1、导语:学们,喜欢玩吗?老师知道我们三(1)的同学玩得可尽情了,我忍不住偷偷拍下了你们玩的情景,今天我把照片也带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投影出示照片)
2、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对小伙伴玩得多开心,这节课我们一起聊聊我们身边的这些小伙伴(教师手指投影上的照片)。
二、走入生活,确立道德认知
1、介绍小伙伴的外貌,其他学生猜一猜他介绍的是谁?
2、深入介绍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的小故事。
3、小结:听了你们的故事,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很幸运,身边都有一群好伙伴,但小蜗牛可没那么幸运,看看小蜗牛和小伙伴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模拟生活,丰富道德情感
1、学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选择小伙伴表演。
3、邀请小组出来表演。
4、学生互相点评:你喜欢哪一个角色?为什么?
四、联系生活,深化道德意识
课件出示辨析题:
1、假如你是科代表,当你收作业是时,发现你的小伙伴没有完成,你会怎么做?
五、拓展生活,巩固道德行为
1、建立小伙伴档案卡。
班级
姓名
爱好
生日
联系电话
家庭住址
学习成绩
2、实行“爱心小档案”。
爱心小档案
姓名
班级
困难
原因
爱心小计划
第四篇: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测试题
一.填空题(5分)
1.法国作家法朗士曾经说过:好奇心造就和。
2.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
3.是世界上身材最小的民族。
4.古老的是人类早期辉煌和文明的见证。
5.伟大的文学家说,音乐是开启宝贵的一把钥匙。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在括号中打“╳”)(4分)
1.想象力是每个创造的人成功的重要条件。()
2.郁金香是英国的国花。()
3.美国的首都是巴黎。()
4.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鲁班发明了地动仪。()
5.《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6.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7.《蒙娜丽莎》是15世纪法国达?芬奇的作品。()
8.卢浮宫是世界最大的美术博物馆。()
三.选择题(5分)
1.上网时,要注意()
A不是所有的网站都是适合们B网友询问我的地址,电话时,我不告诉他 C我不会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D不浏览不良信息
2.使用通讯工具时,应该做到()
A接到电话使用礼貌用语B偷看别人的信件
C爱护公用电话D关闭网络不良信息
3.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
A 袁隆平B 邓小平C黄大年
4.每年的12月25日是()
A 感恩节B月圆节C 圣诞节
5.斗牛是()国的一种娱乐活动。
A西班牙B美国C荷兰D巴西
四.论述题(6分)
有人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你认为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观点。(任选一种)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
1.要学新的《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的目标,准确把握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把握新课程的精髓。例如:新课程设计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为横坐标,以成长中的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为纵坐标,作为内容整合的逻辑。
2.教师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在新课程目标下,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教师应通过自学或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知识。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学习后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构建课程目标。
3.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五大内涵: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回归到“立人”上。教师的角色转变到“促进人的发展”上,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的。
1.在课堂上,当学生在观察、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智力发育低下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激励每一位学生,面对学生的活动成果,教师应喜出望外、赞叹不已:“科学的发现总是属于孜孜不倦、顽强探索的人”;面对学生的创新想法,教师应不耻下问:“这么新奇的想法你是怎么想出来的?”面对学生的暂时失败,教师应热情引导:“换个角度想想,说不定会柳暗花明呢。”同时还特别应处理好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内容中的知识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这样,学生始终处于被激励的气氛中,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