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智慧就在我怕们手中教学设计
智慧就在我们手中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观察、思考、探究的习惯,学会采用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2、教给学生在动手、探究、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研究问题
3、教给学生“学”、“做”、“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学”指导“做”、在“做”中“学”。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教学教程:
1、各小组按照探究方案,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列出制作材料表。
同学们在进行专题研究活动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按照探究方案把所需材料绘制成表,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一上简单的“材料超市”,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帮助。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制作。
专题研究活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强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教师要尽量注意将能力不同的学生搭配分组、合作分工。
此项活动是“一般”到“典型”、由“领”到“放”相结合的活动。发明与制作活动最好放在兴趣课或课外进行,课堂上以讨论和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为主。以此来实现课堂
教学向课外延伸的目的。
这个学习过程是动手又动脑的过程,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各小组的探究情况来把握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何时需要提供资料背景资料,有关信息、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查阅资料,或向成人求助。总之,不能让学生过久处于无助状态,但是,教师也不能过早介入,以致阻碍学生发现或解决本可以自主发现或解决问题。
3、在制作过程中,正确地选择非常重要。在引导学生选择材料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材料的适当用途和可获得性,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体验到合理使用资源的重要性。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例如反光漆、荧光粉、塑料、玻璃等都是人造材料,木条、竹竿等都是天然材料。它们有些可以再造,有些不可以再造,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浪费。不要轻易破坏雨伞或雨衣,可以先在碎布或者废报纸上尝试制作。
4、在制作过程中,把遇到的困难及时记录下来,小组共同讨论,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查找资料、向人求助;也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以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总之,教师要引导各小组同学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点评意见等及时记录、整理、分类,列出问题一览表。
另外,在制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剪刀、锤子、电烙铁等工具时,一定要安全使用。
第二篇:《科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科学就在我身边 第一课 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浅显的自然现象和简单的科学常识。
2、知道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3、增强身边的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激发勤于钻研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探索兴趣并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提升。
2、激发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了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
2、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科学家,和他们所做的贡献事迹 教师准备:
1、课件:科学家的故事
2、有关小学生制作、发明的图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听过科学家的故事吗?你认识哪些科学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2、你都知道有哪些科学家?他们为什么了不起?他们做了哪些对人们非常有帮助的事情?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二、说一说。
1、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
2、教师讲故事,学生思考:从些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让学生谈谈感受。(1)鲁班
鲁班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工匠和发明家。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土木匠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鲁班特别善于开动脑筋,解决所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有一次,鲁班带领工匠建造一座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那时没有锯,砍树全靠斧子。木料供应不上,鲁班心里十分着急。一天,鲁班从一种野草的叶子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据说刨子也是鲁班发明的。有了这种工具,就可以把不平的木料刨平,把毛糙的木料刨光滑。
鲁班还发明了钻(穿孔工具)、铲、墨斗(画线用)和曲尺等多种有用的木工工具。曲尺是用来求直角的,后人把曲尺叫成“鲁班尺”。这些工具,直到今天,木工们还在使用。(2)华罗庚 这是华罗庚爷爷1979年在法国南锡大学获名誉博士的情景,他从小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这一幅是华罗庚逝世前13分钟在讲台上做报告的情景,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他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3、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三、做一做。
1、学生做一个小调查,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的科学家,和他们所做的贡献事迹,填写好记录卡。
2、交流记录卡。
四、总结本课内容,布置拓展作业。
我们今天了解了那么多科学家的故事,知道了只有善于观察、肯于思考、积极实践的人才能成为造福人类的科学家。那么,请你也回家试着用心观察思考,积极动一动手,做一做自己的小小发明作品。
课后小记:
第二课 我们来试一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勇气,培养从小勇于探索的精神。
2、在动手动脑活动中让学生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渗透珍惜物品、节约环保的意识。
3、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与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乐观、进取的个性品质。重点难点:
1、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探索兴趣并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提升。
2、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与分享,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乐观、进取的个性品质。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准备小制作的材料、工具。
2、准备自己的小制作或小发明。教师准备:
1、有关小学生制作、发明的图片、视频资料。
2、科学家故事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师:(出示小棒和游戏环)谁能不动两边的游戏环取出中间这个红游戏环呢?
1)学生开动小脑筋思考。2)学生说方法并上台试一试。
2、师:在游戏中,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不仅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还有一双乐于尝试的小手,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尝试着做过什么呢?
学生说尝试的事情。
3、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尝试的事情还很多很多,勇敢的孩子们,请大胆的说一声“我们来试一试”。屏幕出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来试一试”。
二、动脑动手,勇闯三关。
师:小朋友们,如果梦想可以成真,你们愿意试一试吗?欢迎走进尝试乐园来闯关。
1、第一关:小气球,大、大、大。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吹气球。
2)吹大气球的同学帮助没有吹大气球的同学。
师:你们相互帮助着都吹大了气球,老师祝贺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们顺利过关。
2、第二关:手中纸,长、长、长。
1)师提问:有什么办法把一张纸剪得很长呢? 2)学生动脑筋思考,并小组交流。
3)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剪纸比赛,其他小朋友倒计时。4)比一比,哪组小朋友剪的更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剪得长的原因。
5)老师拿出自己剪的纸条比一比,猜猜老师是怎么剪的? 6)谁还有比老师剪的更长的办法? 7)学生动脑筋思考并交流自己的办法。
8)师:看来要想把一张纸剪的更长,还得小朋友们多动脑筋,其实,生活中要想干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得动脑筋。(板书:动脑)
9)师:小朋友们,虽然你们没有老师剪的纸长,但却想出了比老师剪的更长的办法,祝贺会动脑筋的小朋友顺利过关。
过渡:看到小朋友们表现这么积极,老师送你们一些精美礼品(屏幕出示学生作品),欣赏。
3、第三关:小制作,大比拼。
1)引导学生自读屏幕上的要求,说说明白了什么?
2)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动手来做一做吧。(板书:动手)3)学生进行小制作,教师巡视指导。4)老师扮演记者采访,学生代表展示作品。师:能干的小朋友们,你们已经顺利过关。5)师:刚才用的材料是哪儿来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品可以利用。)
6)看看书上68页、69页的内容,说说,这些小制作是什么?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7)送小称号,屏幕出示并板书“小小科学家”。
三、拓展延伸。
1、小科学家们,老师带你们去拜访几位伟大的科学家。看,认识吗?(屏幕出示几位科学家图片)说说都是谁?
2、科学家们在发明创造时有许多故事呢,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爱迪生的一个故事。(课件朗读故事。)
课后小记:
第三篇:《儿子们》教学设计
《儿子们》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读16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2、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1、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最好与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务必给自己的孩子表现爱心的机会。
2、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妈妈。爱是相互的。特别通过后半部分理解三个儿子的表现都给妈妈带来了快乐,但他们的行为却是有区别的,翻跟头与唱歌也许是表演给妈妈,也许是得到妈妈的称赞;帮妈妈提水桶却是出于关心妈妈、体谅妈妈和帮助妈妈,所以从母子情的'角度看,只有第三个儿子才称得上真正的好儿子。
3、在处理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象只看见一个儿子?要引导学生不要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另外两个,着重引导学生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4、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反复朗读有关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拓展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提( ) 像( ) 累( )
是( ) 象( ) 田( )
二、选字填空。
1、像 象
我怎么好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我很喜欢大()。
2、呢 吧
喏,看见了()!
有啥可说的()?
三、照样子写句子。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向黄莺一样,真好听!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教案:《儿子们》教学设计一
教学准备:
字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位爱我们、疼我们的妈妈。他们为了我们含辛茹苦,奉献着无私的爱。作为儿女的我们,能为我们伟大的妈妈做些什么呢?
估计学生会有下面的想法“
1、帮妈妈做饭。
2、帮妈妈打扫卫生。
……
教师小结:你们都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很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来学习《儿子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试着读课文,努力把字音读准,读通课文。最好把文中的生词画下来,多读几遍。
2、把生词读给读给同桌听一听,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中交流。
3、请几名同学当小老师,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方法由小老师自己选。也可以介绍自己的识字经验。
例如:”啥“,口字旁和”舍“合在一起就读”啥“
”提“提东西用手,所以用”扌“。
”痛“”桶“对比记忆。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件放插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见一个儿子帮妈妈提着水桶往家里走,有一个儿子在唱歌,还有一个儿子在翻跟头。
2、在课文里有三段话是写三个儿子的表现的,找一找,并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读,生生互评。
4、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用”像“说话。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旋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感情朗读有关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重点体会第三个儿子爱妈妈的情感。
5、提到自己的儿子,妈妈们会说些什么呢?再读课文读读有关句子,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有关妈妈说的话,理解前两位妈妈那种骄傲自豪的语气,并有感情地读出来。第三个妈妈为什么不夸奖自己的孩子呢?是因为她的孩子不好呢?还是她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
7、引导学生质疑。
例如: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孩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明白,只有关心妈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才是妈妈最喜欢的好孩子。
(课件播放歌《好妈妈》)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好妈妈》。师生随音乐边唱边跳。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表演课本剧。
小组内表演推荐全班表演随机评价
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想为妈妈做些什么?
《儿子们》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鼓励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从而更轻松地识字。
由“疑”引路,由“疑”引读。读书贵在有疑,因此教学要始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质疑的热情,这样的阅读收获才会大。
【教学目标】
⒈会识“既、嗓”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等5个生字及“胳膊、晃荡”等两个词。
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子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
3.分角色读课文,并演一演。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以疑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内容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书读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 23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设计意图]呈现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⒈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梗概。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明白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
[设计意图]两次初读,虽然都是初步感知大意,但是第二次“边读边想”,要学生弄清老爷爷“看法”产生的来龙去脉,两次初读的意图有不同,程度有区别。
三、读文识字,扫清阅读障碍
师:刚才的阅读,肯定有同学遇到了生字障碍,现在我们一起解决生字问题吧。
⒈教师呈现生字卡片,学生自读生字。
既 嗓 拎 桶 晃 甸
⒉学生自主识字,分析记忆,教师注意引导。
既,读jì,可以组成“既然”等词。
拎,读līn。注意:其它的带“令”的字大多是后鼻韵母,而“拎”例外,它不是后鼻韵母。“拎”还容易将右边写成“今”,比较“拎──令──今”,谁的读音与“拎”更近?当然是“拎──令”更近,因此,要记住“拎”右边是“令”不是“今”。
3.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教师注意倾听发音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多数形声字,学生识记并不难;对容易混淆出错的'字,需要教师未雨绸缪,及时引导提醒。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生字加粗或红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只)_______。一个(只)_______。另一个(只)_______”的句式。
一个孩子翻着跟斗,像车轮在转,真好看!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设计意图]读这些句子或段落,一是为了在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巩固汉字的识记效果,二是为了抓住重点句子来学习语言,发展语言,三是可以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的阅读打基础。
四、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师:(呈现会写的生字)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谁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
第四篇:儿子们教学设计
篇一:《儿子们》教案
儿子们
学科:语文 姓名:于秋兰
一、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性的小故事,整篇课文围绕三个儿子看到提水后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去爱自己的妈妈。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不复杂,却说明了比较深刻的道理:真正爱妈妈的孩子是心疼妈妈的,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爱是互助的。
二、学习者分析:
本篇课文并不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可以独立识字,读文。因此,应当给学生广阔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演自悟,再通过有趣的游戏去 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最孝顺的孩子。
2、认识并会用10个生字,以“沉甸甸”一词为例,能够了解一些abb式词语。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爱并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需要用实际行为体现。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难点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体会它的含义,让学生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关心妈妈,爱妈妈。
五、教学过程
1、导课
(课件: 播放儿歌《 好妈妈》)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来,我们上课。
刚才在大家的耳边,回响着一首好听的歌儿,有孩子知道歌曲的名字吗?
在这个世界上,对我们最亲的人,是——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爱,就是——妈妈的爱。作为孩子,我们又应该怎样来爱妈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题目是——《儿子们》。
2、题目
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伸出右手的食指,在左手心写题目。(写好了吗?)读题目,不光要用嘴、用眼睛,还要用心。当你看到这三个字,特别是题目当中的“们”,知道了什么?
(1)说明有好几个儿子。
(2)大家看,“子”和“们”的声调都是轻声,要读的轻一点儿,短一点儿。
(3)读题目时,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就是用心。来,我们再次齐读题目。
3、初读
当大家走进课文的时候。老师有两个要求:1。好好读读这个故事,没读正确、没有读通顺别停下来。2。仔细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中出现了“儿子”这两个字,读完以后,把这样的句子都画出来。(自由朗读,开始。)
4、生字
课文读完了吗?句子画出来吗?不过这时候,课文中的字词宝宝也来到我们的教室,如果你认识它,就大声读出它的名字。
(课件:出现课本插图中的水桶,词语“水桶”覆在桶壁上)
生:水桶。
师:对,这就是过去的水桶。第二个生字宝宝很调皮,藏在水桶里了。
(课件:“提”自桶内缓缓上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师:来,咱们一起做一做“提”的动作。对,弯下腰去,使劲往上,这个动作就叫“提”,提东西离不开手,所以它的偏旁是——“提手旁”。
(课件:“沉甸甸”从水桶里溢出随后慢慢落下来。指导学生读好“甸”的变调,个别读,齐读)
师:难度加大了,一下子来了三个词语宝宝,你们还会读吗?
(课件:从桶里放射状迅速出现“嗓子”“胳膊”“跟头”,生读词语)
师:非常好,三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声调都是——轻声。它们都是轻声词,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中间这个词读——
生:胳膊。
师:拍拍你的胳膊。看看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月字旁。
师:月字旁在过去又叫肉月旁,也就是肉字旁。所以,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我们的——
生:身体有关。
师:对,比如,大脑的“脑”,洗脸的“脸”,肚子的“肚”等等,这些月字旁的字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
师:看来,大家已经和这些词语宝宝交上了朋友,我们再一起来读读它们吧。(课件出示所有词语:水桶 提 沉甸甸 嗓子 胳膊 跟头)师:大家真厉害!读对了所有的词语。现在我们把它们再送回课文当中去。
5、朗读指导
课文题目是《儿子们》,同学们说,课文中带有“儿子”这两个字的句子多不多?
1.谁来读读第一句?
(课件出示:“我那儿子灵巧,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a. 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b眼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你能用这句话中的两个词
来说说吗?
力气)
c妈妈对儿子的——夸奖。谁来当这位妈妈,来夸夸自己的
d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e自豪的来夸夸儿子?
f声音里都透着骄傲,这么棒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夸夸吧!
2子”的句子,谁来读?
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他嗓子好。”)
a是第二个孩子的——妈妈,这同样也是妈妈对儿子的一
b的眼里,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你能用这句话中的一
(板书: 嗓子好)
c好听,真不简单,咱们也来夸夸他吧。
3子”的句子,是谁说的?
a“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b. 在第一个妈妈(板书:灵巧 有. 这句话其实是儿子? . 有这样的儿子,. 谁能高兴的、. 听听,妈妈的(齐读).第二个带有“儿(课件出示:“我那. 说这句话的人,种——夸奖。. 在第二个妈妈个词来概括吗? . 歌声比黄莺还.第三个带有“儿. 我们一起来读:. 这句话当中的“你”指的是谁?也就是说,这句话是老爷爷对——第三
个妈妈说的。4.第三个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课件出示:“有啥可说的,他没什么出奇的地方。”)
a. 你能给“出奇”换一个词吗?
b. 引导:在第一个妈妈眼里,儿子出奇的地方是——灵巧,有力气;在第
二个妈妈眼里,儿子出奇的地方是——嗓子好;这些优点是不是每一个
孩子都有?所以我们说,出奇就是指——很特别的,一般人都没有的。
c. 在第三个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又灵巧又有力气?有没有一副好
嗓子?就是
一个平平常常的孩子。用妈妈的话来说——他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板书: 没什么出奇的)
d. 想想看,还能用夸奖的语气读第三个妈妈的话吗?谁来读给大家听? e. 真好,我听到了妈妈的平静,大家一起来。(齐读)
5.虽然妈妈眼里的儿子各不相同,但一样都是她们心爱的宝贝。所以在课文的
第12自然段,妈妈们不约而同地对老爷爷说了同一句话——
(课件出示:“您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
a. 这个句子中也出现了“儿子”,请所有的女生一起读——
b. 这句话前边有一句提示语——三个妈妈 得意 地对老爷爷说,再来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妈妈们的“得意”。
6.文中第五次出现“儿子”这个词,是在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也找到了,看
看和你找的一样吗?——
(课件出示:“哦,有三个儿子?”老爷爷说,“我怎么好像只看到一个儿子呢!”)
这一次,我想请所有的男生来读——(板书 一个儿子)
6、点拨
1.课文中究竟写了几个儿子?
(1)我们来看课文中的插图:三个儿子分别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2)请你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这样的词语来介绍。
(板书 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提水)
(3)介绍三个不同的人或者事物,我们可以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来表达,这样就能把意思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
2.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到一个儿子,你认为他说的是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1).找出有关第三个儿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沉甸甸——
(3)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这桶水很沉很重,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句子也告诉我们,这桶水很沉很重?
(4)“一桶水可重啦!”(指导读出语气——好像不太重哟,你读得很轻松的嘛,能再读读吗?)
(5)还有吗?
(6)真会读书,现在大家就是提水的妈妈,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一会儿走,一会儿停呀?
(7)水桶很重,妈妈们提得手都——痛了,腰都——直不起来了,这说明妈妈们提水很——辛苦,很吃力。
(8)大家一起读读这几句话,让我们感受一下:提水的妈妈们有多累,有多辛苦!
(课件出示: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痛了,腰也累得直不起来。)
(9)就在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引读9——11自然段)
(课件出示:
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转,真好看!
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唱起歌来,像黄莺一样,真好听!
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10)我就请一个孩子上来,演一演第三个孩子。现在,我就是妈妈,这是水桶。(手提包)我打完水正往家走,就在这时,我的儿子来了—— 生:妈妈,您辛苦了,我来帮您提水吧!
师:水太重了,你提不动的。
生:不要紧,天天都是您提,现在我长大了,该我提了。
师:我都累得腰酸胳膊痛,会把你累坏的。
生:我不怕。
师:真是妈妈的好儿子。来,亲一个。
(师把水桶递给生,生艰难地提水行走)
你支持耀辉的做法,把掌声送给他好吗?这一切,老爷爷在旁边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现在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了吗?
生:只有第三个孩子去帮妈妈提水。
生:他很勤劳。
生:他很爱自己的妈妈。
(12)翻跟头,唱歌都能给妈妈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妈妈需要的时候,尽自
己的力量去帮助妈妈,这才是真正的爱妈妈,才是一个真正的儿子。说到这里,我想起前些日子我们一起阅读的《弟子规》上面的一句话:亲有疾——药先尝,《三字经》上也说:香九龄——能温席。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我很想知道,你认为怎样做是真正爱妈妈?或者说,你帮妈妈做过什么事?
(13)原来,爱妈妈就是心疼妈妈,就是帮妈妈做点事儿。不光是人,小乌鸦也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们一起来看:
(课件出示: 视频《小乌鸦爱妈妈》)
(14)你们喜欢这只小乌鸦吗?愿意做像小乌鸦一样的好孩子吗?
(15)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附板书设计:
儿子们
一个儿子:翻着跟头
一个儿子:唱起歌来
一个儿子:帮妈妈提水 } 只有一个儿子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内容不深,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这种程度的课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能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适宜的,因此我决定放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困难,课堂上我通过学生自学生字词后,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二是儿子们是怎样做的?并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学习。学生很容易地理清课文的脉络将课文学懂了。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眼睛发光,小脸上充满了喜悦,我也显得异常激动。于是,我又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三个儿子里你最喜欢谁?”目的是为了达到教育学生懂得“孝顺是一种美德”这一学习目的。同时也为让学生理解课文里老爷爷说的话:“有三个儿子?我怎么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于是,我将这一问题彻底地交给了兴致勃勃的学生们,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谈.在进行汇报交流。
学习这篇课文,从识字、读通课文、质疑到讨论解疑,我只是扮演了一个共同学习者的角色。因为我相信他们能行。在课文的学习中我加入了“语文天地”中的金话筒“照样子说一说”这一内容。因为只有把“语文天地”中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与课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训练的目的,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天地”的作用。课后我仔细琢磨了这堂课,认为学生读的机会较少,特别是细读、精读环节。这是以后需要注意的。篇二: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儿子们-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儿子们》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
4.在阅读中渗透比喻句的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有三位儿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是好孩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师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己读。小声读给自己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1.认识生字。要求:
(1)标出自然段号。
(2)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用看拼音识字法,认识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字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2.检验识字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先自己练读,再指名带读。
指导难读的词,注意“沉甸甸”的“甸”变读为一声。
(2)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老师任意指词语,指名读。
(3)你认识这些生字吗?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他们的?为他们找个朋友、组个词。“桶” “甸”字.“桶”字是木字旁。“沉甸甸”,识记“甸”字。
形式多样有趣的读生词(齐读、个人读、开火车读、领读、男女生轮读、比赛)
4、同桌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齐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写字(二个)井、第、停。
四、出示语文同步阅读《儿子们》
板书:词语和生字。
第二课时
1.齐读思考: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个妈妈和()个儿子的故事。指名读1-6段和7-13段。
2.学习1-6自然段
过渡语,课文讲了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故事,那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孩子们(1)自由朗读1-6自然段,用直线划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抽生回答哪些话。对照黑板检查自己勾画对没有。ppt出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
(2)想一想妈妈平时是怎样夸奖你的,你能模仿妈妈的语气读一读,夸一夸。小组练读,指名读。a: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采访刚才朗读的同学: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儿子时,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预设:(1)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2)我想,我的孩子真能干!(3)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各位妈妈们都自豪地、骄傲地夸奖夸奖自己的儿子吧。(学生练读)
b: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第二个妈妈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仔细地听一听,评一评他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c :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
2.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
d:整体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1)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妈妈们感觉怎么样呢?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看懂的?读出你的感受。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最想什么?(真想有人来帮忙??)(2)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默读7-13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指名读,出示句子(渗透比喻句)
(3)第三个孩子是怎么想的?(他觉得妈妈提水桶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第三个孩子的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四、拓展延伸 1.面对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2.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呢? 3.我们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呢?
五、细心观察、认真写字。
1.观察生字,心里书空练习。
2.全班交流:哪个字难写,哪个笔画易错,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3.指导书写。
六、作业: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些简单的家务,做一个真正懂事的“好孩子”。
板书:
翻跟头
三个儿子 唱着歌
提水桶 篇三:赵静《儿子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儿子们》教学设计
千山区达道湾镇小学中心校 赵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了解爱并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需要用实际行动去体现。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生字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背诵《妈妈的爱》,引导感受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来读一篇以妈妈为主题的文章“儿子们”,伸出手指和
老师一起写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做三件事: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圈出不认识的字。(3)小组合作解决这些不
认识的字,并学会识字框里的字。
2、同学们课文读得真起劲,生字学习得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些词吧。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啊。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井边、歇着、灵巧、黄莺、嗓子、出奇、沉甸甸、喏。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宝宝吗?
你能用“灵巧”说一句话吗?
仿照“沉甸甸”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好吗?
“喏”这是个语气词,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语气词。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这些字宝宝找到更多的好伙伴吗?你想帮助哪一个就帮助组词吧。
【设计思路:多种形式进行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使识字教学灵活化、综合化,把识字教学拓展出去了。】
3、美读课文,情感体验。
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4、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设计思路: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帮助学生体会妈妈夸儿子的自豪之情的同
时,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三个儿子。】
三、总结全文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儿子们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2、在阅读中初步渗透比喻句的学习。
3、练习书写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停、痛”的书写。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用贴图、写字板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激情谈话。
1、说一说回家后都帮妈妈做过什么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儿子们》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件放插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见一个儿子帮妈妈提着水桶往家里走,有一个儿子在唱歌,还有一个儿子在翻跟头。
2、在课文里有三段话是写三个儿子的表现的,找一找,并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读,生生互评。
4、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用“像”说话。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旋转,真好看!
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导想象:一桶水可重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时妈妈提着可重的水桶会想些什么?
现在你觉得前两个孩子翻跟头还那么好看吗?唱歌还那么好听吗?现在,你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重点体会第三个儿子爱妈妈的情感。感情朗读有关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
6、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既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又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启发、帮助学生感悟体验。】 7、课件播放歌《好妈妈》
8、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好妈妈》。拓展历史上爱母、孝母的故事。
【设计思路:关注学科间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富于情趣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表演课本剧。
小组内表演 推荐全班表演 随机评价
2、表演后的评价:
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再现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你想向他们中的哪一个学习?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出示需要书写的几个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
4、请同学评一评,及时反馈。
儿子们
妈妈 儿子们
一桶水可重啦 翻跟头
唱歌
提水 篇四: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儿子们-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第二单元 课题:
2、妈妈 课时:第 2 课 时
篇五:北师大语文二年级下册《儿子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儿子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
4.在阅读中渗透比喻句的学习。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爱妈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有三位儿子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是好孩子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子们》
板书课题:儿子们。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师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己读。小声读给自己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词语。1.认识生字。要求:
(1)标出自然段号。
(2)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3)用看拼音识字法,认识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字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2.检验识字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先自己练读,再指名带读。
指导难读的词,注意“沉甸甸”的“甸”变读为一声。
(2)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他们吗?老师任意指词语,指名读。
(3)你认识这些生字吗?你用什么办法记住他们的?为他们找个朋友、组个词。
“桶” “甸”字.“桶”字是木字旁。“沉甸甸”,识记“甸”字。
形式多样有趣的读生词(齐读、个人读、开火车读、领读、男女生轮读、比赛)
4、同桌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齐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写字(二个)井、第、停。
四、出示语文同步阅读《儿子们》
板书:词语和生字。
第二课时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思考: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个妈妈和()个儿子的故事。指名读1-6段和7-13段。
2.学习1-6自然段
过渡语,课文讲了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故事,那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孩子们(1)自由朗读1-6自然段,用直线划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抽生回答哪些话。对照黑板检查自己勾画对没有。ppt出示妈妈夸奖孩子的话。
(2)想一想妈妈平时是怎样夸奖你的,你能模仿妈妈的语气读一读,夸一夸。小组练读,指名读。a: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采访刚才朗读的同学: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儿子时,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预设:(1)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2)我想,我的孩子真能干!(3)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各位妈妈们都自豪地、骄傲地夸奖夸奖自己的儿子吧。(学生练读)
b: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1.第二个妈妈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仔细地听一听,评一评他的朗读。(指名学生朗读)
2.朗读、评价。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3.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c :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心里会怎样想?
2.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来朗读。
d:整体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3.学习7-13自然段。
(1)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妈妈们感觉怎么样呢?你从课文中哪些句子看懂的?读出你的感受。假如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最想什么?(真想有人来帮忙??)(2)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
默读7-13自然段,用直线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指名读,出示句子(渗透比喻句)
(3)第三个孩子是怎么想的?(他觉得妈妈提水桶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第三个孩子的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
四、拓展延伸 1.面对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为什么老爷爷说他好像只看见一个儿子呢?
2.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好儿子呢? 3.我们怎样做,才是妈妈真正的好孩子呢?
五、细心观察、认真写字。
1.观察生字,心里书空练习。
2.全班交流:哪个字难写,哪个笔画易错,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
3.指导书写。
六、作业: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多帮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些简单的家务,做一个真正懂事的“好孩子”。
第五篇:赵静《儿子们》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儿子们》教学设计
千山区达道湾镇小学中心校 赵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了解爱并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需要用实际行动去体现。【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生字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背诵《妈妈的爱》,引导感受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的呢?
2、今天我们继续来读一篇以妈妈为主题的文章“儿子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做三件事: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圈出不认识的字。(3)小组合作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并学会识字框里的字。
2、同学们课文读得真起劲,生字学习得也很认真,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中的这些词吧。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啊。
课件出示重点字词:井边、歇着、灵巧、黄莺、嗓子、出奇、沉甸甸、喏。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宝宝吗?
你能用“灵巧”说一句话吗?
仿照“沉甸甸”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好吗? “喏”这是个语气词,想想我们还学过哪些语气词。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这些字宝宝找到更多的好伙伴吗?你想帮助哪一个就帮助组词吧。
【设计思路:多种形式进行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使识字教学灵活化、综合化,把识字教学拓展出去了。】
3、美读课文,情感体验。
学习第1~6自然段:
感谢同学们为字宝宝找到了这么多好伙伴,生字都认识了,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谁能把1到6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三个孩子在妈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4、前两个妈妈夸了自己的儿子,你们的妈妈夸你们吗?是怎样夸的?还记得妈妈当时的心情吗?请大家用这种心情和语气读读妈妈夸儿子的话。
第三个妈妈没夸自己的儿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读她说的话?
如果只听三个妈妈说,你最喜欢三个儿子中的哪一个?
【设计思路: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帮助学生体会妈妈夸儿子的自豪之情的同
时,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三个儿子。】
三、总结全文
读了全文,你认为应该怎么爱自己的妈妈呢?
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知道为人子女,第一,应当积极上进,成为有出息的人,为妈妈争光;第二,要在接受妈妈爱的同时,懂得回报妈妈,并懂得回报妈妈并不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就够了,而是要在生活中通过点滴小事去体贴妈妈,心疼妈妈,把对妈妈的爱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我说得对吗?我们说到做到,今天的作业是每位同学回家后,都帮妈妈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写到日记里,明天课前我们集体交流。【板书设计】 儿子们
第一个儿子:灵巧,有力气
第二个儿子:唱歌好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出奇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能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体会到怎样做才是妈妈的好孩子。
2、在阅读中初步渗透比喻句的学习。
3、练习书写6个生字。【教学重难点】
“停、痛”的书写。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板书用贴图、写字板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激情谈话。
1、说一说回家后都帮妈妈做过什么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儿子们》这篇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课件放插图)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例如:我看见一个儿子帮妈妈提着水桶往家里走,有一个儿子在唱歌,还有一个儿子在翻跟头。
2、在课文里有三段话是写三个儿子的表现的,找一找,并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愿读,生生互评。
4、课件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用“像”说话。
第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翻着跟头,像车轮子在旋转,真好看!第二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引导想象:一桶水可重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时妈妈提着可重的水桶会想些什么?
现在你觉得前两个孩子翻跟头还那么好看吗?唱歌还那么好听吗?现在,你喜欢哪个儿子,为什么?重点体会第三个儿子爱妈妈的情感。感情朗读有关三个儿子表现的句子。
6、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设计思路: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既能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又帮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运用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启发、帮助学生感悟体验。】 7、课件播放歌《好妈妈》
8、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让我们一起唱这首儿歌——《好妈妈》。拓展历史上爱母、孝母的故事。
【设计思路:关注学科间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富于情趣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记住妈妈和儿子的动作语言,表演课本剧。
小组内表演
推荐全班表演
随机评价 2、表演后的评价:
如果你是三个儿子中的一个,你会怎样做?
再现课文最后一段:“哦,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呢?”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呢?你想向他们中的哪一个学习?
四、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出示需要书写的几个字,请同学仔细观察。
2、说一说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3、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
4、请同学评一评,及时反馈。
儿子们
妈妈
儿子们
一桶水可重啦
翻跟头
唱歌
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