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瓜大果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瓜”“大”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竖提,能说出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音节:ɡuā、huā、ɡuǒ、huǒ。
2、指名认读汉字:
一、五、木、禾、竹、子、土、玉、米。
基本笔画:一丨丿乀¬乛亅
二、看图说话。
图的内容是:水果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香蕉、苹果和梨。瓜儿大,果子多。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得更具体、形象些,如:“又大又圆的西瓜”、“黄澄澄的梨”等。
三、拼拼读读。
指导学生看看图,拼拼音节认认字,指名试读,正音。
四、学会“瓜”、“大”。
1、学习新笔画竖提,生书空。
2、字形分析。
瓜:可形象记忆。教师边说边画,这是一个瓜棚,下面的一点就是结了个大西瓜。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笔顺,自己书空。
大:谁会用“大”说个词?(大家、大人、大苹果……)谁会写“大”字?
五、书写指导。
六、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和新笔画。
2、作业指导。课堂作业第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果”“多”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横撇,能说出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瓜”、“大”。
二、拼拼读读。
出示:果(ɡuǒ)、多(duō)。拼音节认认字,指名试读、正音。难点是三拼音节ɡuǒ、duō。
三、学习生字“果”“多”。
1、学习新笔画横撇,学生书空。
2、字形分析。
果:重点指导。
①指名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并上来试写,师生共同纠正。
②指导看作业本上的水果图,说说有哪些水果。
③用“果”扩词。(水果、苹果、果子、果园、果树、结果……)
多:“指名边说笔画笔顺边书空。还可以说什么“多”?(“果园里果树真多”、“饲养场了鸡多”等。)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多”字,两个“夕”字上下要对齐。
五、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
2、做“对号”游戏。
把生字标号码,如:
……边拍手边回答,速度可逐步加快,如:
师:3号是什么?
生:3号是“瓜”,“西瓜”的“瓜”。
师:1号是什么?
生:1号是“大”,“大小”的“大”。
六、作业指导。
七、读课文。
第二篇:《瓜大 果 多》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会“瓜”“大”“果”“多”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竖提、横撇2种基本笔画,能说出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瓜”“大”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竖提,能说出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音节:ɡuā、huā、ɡuǒ、huǒ。
2、指名认读汉字:
一、五、木、禾、竹、子、土、玉、米。
基本笔画:一丨丿乀¬乛亅
二、看图说话。
图的内容是:水果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西瓜、桃子、菠萝、香蕉、苹果和梨。瓜儿大,果子多。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说得更具体、形象些,如:“又大又圆的西瓜”、“黄澄澄的梨”等。
三、拼拼读读。
指导学生看看图,拼拼音节认认字,指名试读,正音。
四、学会“瓜”、“大”。
1、学习新笔画竖提,生书空。
2、字形分析。
瓜:可形象记忆。教师边说边画,这是一个瓜棚,下面的一点就是结了个大西瓜。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笔顺,自己书空。
大:谁会用“大”说个词?(大家、大人、大苹果„„)谁会写“大”字?
五、书写指导。
六、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和新笔画。
2、作业指导。课堂作业第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果”“多”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横撇,能说出它们的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瓜”、“大”。
二、拼拼读读。
出示:果(ɡuǒ)、多(duō)。拼音节认认字,指名试读、正音。难点是三拼音节ɡuǒ、duō。
三、学习生字“果”“多”。
1、学习新笔画横撇,学生书空。
2、字形分析。
果:重点指导。
①指名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并上来试写,师生共同纠正。
②指导看作业本上的水果图,说说有哪些水果。
③用“果”扩词。(水果、苹果、果子、果园、果树、结果„„)
多:“指名边说笔画笔顺边书空。还可以说什么“多”?(“果园里果树真多”、“饲养场了鸡多”等。)
四、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多”字,两个“夕”字上下要对齐。
五、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生字。
2、做“对号”游戏。
把生字标号码,如: „„边拍手边回答,速度可逐步加快,如:
师:3号是什么?
生:3号是“瓜”,“西瓜”的“瓜”。
师:1号是什么?
生:1号是“大”,“大小”的“大”。
六、作业指导。
七、读课文。
《瓜大 果 多》教学设计
第三篇:《灯笼果》教学设计
《灯笼果》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灯笼果》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灯笼果的外形特点,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很好范例。本文描写了灯笼果的外形特点,以及剥开纱衣后的样子及灯笼果的味道,表达了作者对灯笼果的喜爱之情。
◆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灯笼果的样子。体会作者用句的优美,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事物。在读中能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3.激发学生对灯笼果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
◆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好。
◆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田字格本、铅笔。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出示图片猜谜:“一个南瓜两头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高高挂,照的面前一片红。”(打一生活物)生:灯笼。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种长得像灯笼的水果,我们把它叫做——灯笼果
2、指名读《灯笼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灯笼果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灯笼果的什么?请同学们自己大声读。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灯笼果的什么?(3)交流:
课文写了灯笼果的什么? 课文写了灯笼果的样子。课文写了灯笼果的颜色。课文写了灯笼果的味道。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1)出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a.指个别生读。b.男女生比赛读。c.齐读。(2)出示词语。a.指名读。b.开火车读。
(3)生字娃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再读读课文,看是不是比刚才读的更熟练。边读边想: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三、朗读感悟,精读课文
1、学生边听边思考: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
2、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成熟灯笼果的纱衣是谁给的?夏姑姑是什么季节?(夏天)
想一想:金黄色的灯笼果穿着夏姑姑给的纱衣来到了哪一个季节? 生:秋天。
所以我们也说,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丰收的季节(师引导学生思考)(2)同学们想一想灯笼果是怎样来到“我”的手心里的?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字(跳)
这是什么句?(拟人句)这样写好不好?
(3)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感悟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灯笼果的纱衣是什么样的?(想)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女子身上的纱衣和灯笼果的纱衣作对比图片,引导学生说答案)灯笼果的纱衣是——(软的),真像是灯笼的——(外壳)什么是外壳?(外层包覆盖物)
纱衣还有几个——(棱角)指导学生读léng jiǎo 棱角的意思?(①棱与角②比喻器物的尖利部分,外露出来的才干③物体上两个平面相交而形成的尖角。)(引导学生学会选择)灯笼果藏在(棱角)后面,和我捉迷藏。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灯笼果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小组自由讨论交流)
把你想到的和感受到的,用朗读告诉大家,谁来读?(指导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小组比赛、齐读)
1、全班分男女生比赛读全文。
2、师生齐读。
五、指导书写
1、出示“件”
(1)观察“件”字的笔顺。
(2)看字在田字格中占得位置,怎样写才好看?(3)师范写,让生伸出手指一起写。
2、指导书写“姑、菊、晶、实、味、舌”,方法同上。
3、让学生齐读,指名读。
4、让学生描红,描完在练习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灯笼果》,和许多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今天,老师又把他们带到了课堂上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上节课我们认识《灯笼果》,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熟悉灯笼果,去尝一尝它的味道好不好?
二、精读深悟
1、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纱衣是什么样的呢?(一片又一片,它们斜斜地分开,像一朵野菊展开可爱的花瓣)问:这是一个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一片一片的花瓣美不美啊?(美)
3、灯笼果的纱衣是不是真的像作者写的那样像花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拿出灯笼果剥开)
4、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层纱衣还像什么呢?(同位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5、灯笼果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它是那么圆,那么亮。薄得透明的皮,包着细碎的籽儿)细碎的意思?(细小而零碎)⑴师 : 不光纱衣美,果实依然是那么美,又——圆,又——亮。(板书)⑵作者说像什么?(像一粒黄珍珠,更像一颗大玛瑙。)这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⑶作者为什么说像珍珠像玛瑙呢?(同位交流讨论)灯笼果美不美啊?(美)
看到这里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的、快乐的)从哪里看出来?(我笑了)6.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
7、同学们想不想尝一尝这又圆又亮的灯笼果?看一看作者口中品尝的灯笼果都是什么味儿的?
(一种苹果味儿,一种鸭梨味儿,还有一种葡萄味儿。)灯笼果好不好吃?(好吃极了)舌尖都是——美滋滋的。
8、男女生比赛读第四自然段。(老师指导朗读)
三、课文小结
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让我们了解了灯笼果穿着一件“纱衣”,果实滚圆滚圆、晶莹透亮,十分惹人喜爱。
四、布置作业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拿起笔来,写一写你爱吃的水果。1
第四篇:《独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在阅读中认识本课3个生字“延、益、脾”;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延年益寿”、“聪慧过人”、“叨念”、“飘溢”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一家人互相谦让“独果”的故事,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读出人物不同的说话语气。
3.继续学习提问。
3.感受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一家人互让“独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
2.感受一家人之间浓浓的互相关爱的真情。
教学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了解独果
1.(媒体出示果实累累的橙子树画面)这是一棵怎样的橙子树?(学习“果实累累”,强调
多音字“累”的读音。)
2.(媒体出示没有果实的橙子树画面)往年果实累累的橙子树,可去年竟一只橙子都没看
见,直到——(出示句子:一天,我爬上橙树玩,突然发现一个熟透了的大橙子。)指名朗读。
3.一棵树上只单独结一个果子,这就是(板书:独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6课——《独果》。
齐读课题。
4.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独果有什么神奇之处呢?独果被谁吃了?)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独果有什么神奇之处?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用铅笔划出描写独果神奇功效的词句。
2.交流板书: 聪慧过人 延年益寿(延,谁能提醒大家记准这个字?提醒关注第四笔;与“廷”辨析)能治百病
过渡:传说中的独果可真是个宝物啊!不过要让独果发挥这些神奇的作用,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什么呢?(只能独吃,不能分吃。)课文围绕独果给我们讲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
(3)请同学们再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独果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我()独果,然后我们一家人()独果,最后妈妈把独果(),让我们一家人()独果。
三 研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一)研读“发现独果”,感受惊喜
1.师:发现这个独果以后,我和奶奶的心情怎样?请同学们自读第2-4节,找到有关的句子。(出示第2-4小节)
2.师:谁来交流,你找到了哪一句?
(1)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师:从句子中,你知道了发现独果以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急切),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你能把我的心情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吗?(自己读读看。)
谁来读?
学着她的样子,我们一起读。
师:奶奶的心情又是怎样?
(2)奶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惊奇地说:“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么可能呢?独果可不易见到哇,你可别骗我!”
师:奶奶知道有独果以后心情又是怎样的?(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概括?——惊奇),从哪
里可以看出?
(二)研读“互让独果”,感悟谦让
1.师:那么这独果被谁吃了呢?请同学们默读5-11节,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概括地说说他们互让独果的过程。
(出示句式: 把独果让给,希望。)
(谁)(谁)(谁怎么样)
2.学生交流,在交流的时候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边梳理边板书:
让 让
我奶奶妈妈
3.师:嘿,不是说这独果是宝物嘛,怎么都让来让去的?请你快速自读5——8节,用直线划出我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用浪线划出奶奶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想想他们为什么让?
4.师: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交流、出示:我小心地摘下独果,放在奶奶手中。
“奶奶,您吃吧,您吃了能长生不老,多好!”
我执意不肯,尽管心里很想尝尝这“宝物”到底是个什么味儿。我咽
了咽口水就跑开了。
5.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小荣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孝顺、懂事、尊老)
师:从哪里可以感受到?
生:流口水也不吃。
生:执意不肯。
师:执意不肯,他当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你遇到过这种情形吗?用上“执意不肯”说一 句话。
6.师:谁来交流描写奶奶的句子?
交流,出示:奶奶抚摸着,嘴里不住地叨念:“独果,这是独果。这可是个宝物哇!....
猛地,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把橙子往我手里一塞:小荣,快吃了,快,吃了会聪慧过人!”(抚摸,做动作理解;叨念,联系生活实际理
解,即反复的,不停地说的意思)
师:奶奶喜欢这个独果吗?
师:现在你就是奶奶,你来叨念叨念看?
师:奶奶是个什么样的人?
7.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虽然很想吃,但是我还是把独果让给奶奶,奶奶虽然很珍惜独果,但却把它让给我,这真是尊老爱幼的祖孙俩。
板书:尊老爱幼
8.奶奶和妈妈又是怎样互让的呢?(分角色读)
9.师小结:奶奶和妈妈之间也互相推让独果,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代人之间的——关爱
板书:关爱
(三)研读“分享独果”,升华情感
1.谁都不肯吃,那么最后妈妈是怎么处理的呢?(媒体出示课文第12、13节课文。)齐读。
2.“飘溢”的意思是什么?(板书:飘溢)
3.这里的香气除了指飘溢着橙子的香气,还会飘溢着什么呢?
师:带着这种浓浓的情意一起来读12、13节。
四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这种互相谦让的事例?那么,如果你有一只独果,你会怎样?
2.今天回家,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个互让独果的故事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把这份关爱带回你的家。
板书:
独果 聪慧过人 延年益寿 能治百病
让 让
我奶奶 妈妈
尊老爱幼 关爱
第五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同学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同学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
3、了解诗人。
同学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同学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并适时提示同学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同学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解决前三个读音——理解第一句。
借助简笔画理解。
(2)解决第四个读音——理解第二句。
引导同学联系创作背景进行理解。(明月下,遥望家乡,自然想回家:“huán”)
(3)同学连起来说说诗意。
3、品读,深化理解。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发生?
引导同学发现问题:
A、、瓜洲隔着宽阔的长江,中山距离京口相当遥远,但在诗人笔下那家乡似乎离得很近,这是为什么?
B、为什么寄希望于明月将自身照着返回家乡?
(2)引导同学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之思乡心切。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师描述情境:皓月当空,微风拂面,远眺家乡,诗人的心儿早已飞回故乡。故乡的美景仿佛宛在眼前。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同学运用积累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进行描述。
2、引导同学将想象与实际作对比,体会诗人思乡且无奈的内心。
3、有感情朗读。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绿”字
1、王安石写诗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是王安石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入、满„„)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绿”字比一比,“绿”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绿”字,引发了我们同学多少联想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红杏枝头春意()。(旺、闹、浓)
2、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五、自主小结,自主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同学从多方面进行总结)
2、你认为这堂课应做什么作业。(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特出息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文或现代小诗等等)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能够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推敲用词的认真态度,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推敲诗句用词。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幻灯片)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幻灯)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看地图:了解瓜洲、京口(江苏镇江)、钟山(南京)的实际位置。诗中所说的“水”就是——(长江)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泊船瓜洲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泊船瓜洲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幻灯片)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幻灯)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
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看地图:了解瓜洲、京口(江苏镇江)、钟山(南京)的实际位置。诗中所说的“水”就是——(长江)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链接幻灯5)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诗人怎么说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就住在钟山附近,又正值春天,把我们所见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谁还能送首诗给诗人?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谁来读一读?
(2)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注意节奏,还要读出关键字。再读。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5.齐读
四、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