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19-05-15 15:2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争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争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争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这两个词说明 了()。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5、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第二篇: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教学难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板书课题)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探究解疑

l.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 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归纳总结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检测)

五、当堂训练

说说你对爸爸行为的理解,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六、课后作业

写写你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

七、板书 15 争吵

我----------------克莱蒂 吵架原因 后悔吵架 重归于好 受到教育

(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第三篇:《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02班 卢小鸿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以致用。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团结友爱。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心理变化。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之间、朋友之间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一)议一议: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蒂有什么表现?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二)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

1.学生自由读5—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争吵后我和克莱蒂各有什么表现?(1)争吵后我的表现。

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指导朗读,体会“我”的后悔与矛盾心理)(2)克莱谛的表现。

“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克莱谛为什么而悲哀?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9-13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1.汇报交流。2.赏析重点句子

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3.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4.假如你就是作者,你听到克莱蒂这样跟你说,你会怎样想?

5.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惊讶和高兴之情。

6.学到这里,你觉得克莱蒂是个怎样的人? 三.小结 投影显示: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所以,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主动要求和“我”重归于好。四.谈感受

1.老师想请同学来说一说,文中的人物你喜欢谁?喜欢他什么?

2.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扩展延伸: 小练笔:

写一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板书设计:

争吵

“我” 重归于好 克莱谛

本子

相互谅解 相互宽容

第四篇:《争吵》第二课时

《争吵》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我”和克莱谛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后悔、难过、得意的语调读我对争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兴,用不是滋味的语气读我陷入沉思的段落,在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首先判断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是合理的吗?

2、再结合父亲前2句话的理解,感悟父亲话的内涵。

六、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既展现了文章内容,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同时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课题。通过词语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这既是儿童的发现,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三年级语文《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我”和克莱谛在吵架时不同的做法,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真诚相待。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我”的内心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纸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写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了“我”的内心活动;然后写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批评。)

2、引入:太棒了!同学们掌握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品读课文。(板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1---4自然段。思考:“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是什么?(克莱谛把“我”的本子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那么克莱谛弄脏“我”的本子是故意的吗?(不是)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因为克莱谛说:“我不是故意的。”)可是“我”弄脏他的本子是不是故意的呢?(是故意的)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想报复他)“我”为什么要报复克莱谛呢?(“我”嫉妒克莱谛得了奖。)可是课文开头却说:“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别人做错了事,道了歉,就应该原谅别人。而“我”并不是这样做的,想到的却是克莱谛“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因此,事实上,“我”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

2、讨论交流: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我”嫉妒心很强,而克莱谛是待人宽容。)

3、默读课文5---8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小纸条出示):描写“我”心情的词句。(个别读、齐读)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再次指导有感情读)

(2)、讨论交流: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A、“我”的心里很矛盾,“我”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脸,道歉的话说不出口。B、“我”的心里很后悔。)为什么“我”后悔?(因为“我”知道克莱谛不是故意的,而“我”是故意的,也是在嫉妒他。)“我”心里怎么还是“不安”的呢?(听到克莱谛说要在外面等自己时,是怕克莱谛在放学后找自己打架。)那“我”怎么又想到“只是防御,决不还手”呢?(因为父亲教育过“我”,我也知道了自己做错了,又没有勇气主动承认,很对不起他。所以只能是“防御、决不还手”。)

(3)、再讨论:从争吵之后“我”的心里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克莱谛是个好孩子。)这么说,争吵起来主要是怨谁呢?(“我”)是的,如果他没有先骂了克莱谛,心又想报复克莱谛,后来自己知道做错了事又没勇气承认和道歉。(4)、有感情朗读课文这部分。

4、分角色读9---13自然段。(1)、学生分角色读书。

(2)、找出描写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微笑、温和)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再一次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找出相关句子,学生读)看到克莱谛要和“我”和好了,“我”是怎么说的呢?(齐读句子)从这里说明了“我”是什么心情的呢?(激动,感动)

三、体会父亲的话。

1、学生自由读第14自然段,画出父亲说的话。

2、指名读父亲说的话。

3、理解父亲说的话的意思。

4、父亲把“我”手里的戒尺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友好待人。

5、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内容,升华情感。

1、学习到这里,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克莱谛,他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喜欢文中的“我”,“我”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能及时的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2、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3、指名读书,升华感情。

五、谈学习收获。

同学们,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板书设计:

弄脏本子(直接原因)

吵架原因 嫉妒他得奖(真正原因)

15、争吵 “我”---克莱谛

后悔吵架,心里不安(他是个好人)

重归于好(重新做好朋友)

父亲对“我”的批评

第五篇:《争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争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下载争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争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争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争吵》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承、缘、愤”等生字。2.通顺而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并根据答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

    《争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争吵》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重庆市石柱县三星小学 教师:朱万秀教学目标: 1.会认“嫉妒”等13个生字。会写“匠、替”等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石匠、抄写......

    《争吵》第二课时教案

    《争吵》第二课时教案 许超烨一、教学目标 1、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感受人物心理活动状况和性格特点。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相互理解,相互......

    争吵 教案 第二课时

    14.《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峡滩小学:王明珍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的经过,体会人物心理、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懂......

    争吵教案第二课时

    争吵(第二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争吵是难免的。同学们你们和身边的人发生争吵的时候你都是怎么解决的啊?” “同学们真棒,你们能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巧妙地化解......

    争吵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争吵》教案 普集镇焦家小学 郭坤 《争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

    《争吵》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争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 【重点难点】 理......

    《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 一、预习前置 自主学习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争吵(板书,齐读) 2、你和别人争吵过吗?谁来说说。3、自主学习单,组内交流。 二、小组交流 合作共享 1.小组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