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俭的山姆.沃尔顿纪实故事
我打算给他讲讲山姆·沃尔顿的故事。
“儿子,你还记不记得我们经常去买东西的那个大超市——沃尔玛?”
“记得记得,那里手推车坐着很舒服呀!”
我告诉儿子,沃尔玛的创始人叫山姆·沃尔顿,是一个美国人。他是和巴菲特一样的有钱人,曾经也是世界首富。但是,他却住在一座小镇上的普通房子里,平时开一辆旧车,穿着工作服像一名普通工人,还时不时亲自给自己的超市送一下货,生活不知道过得有多么的节俭。
我怕儿子不能直接地理解老沃尔顿的节俭,就给他讲起了沃尔玛名字的来历。我告诉他,按照美国人的习惯,他的这个大超市最开始应该叫沃尔顿玛特(Walton-Mart),后来一算账,发现名字太长了,浪费钱,所以干脆省事点,直接改成沃尔玛。这中间我给儿子省略了名词从英文到中文翻译的这个步骤。
最后,我给儿子总结道:“沃尔顿和他的家族现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他们的生活都过得非常简朴,包括巴菲特和你说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可以说生活都是很节俭的。你刚才说要成为巴菲特那样的人,那么平时是不是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节俭的好孩子呢?”
没钱的时候吃过一次世贸天阶,就想着有钱的时候天天来吃世贸天阶,这也许是小孩子最本真的逻辑。但是小孩本身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不具备消费的条件,心理上也尚未完全具备消费主体应有的辨别能力和承受能力。对他们而言,养成正当、合理、有品位的消费观才是重要的。如果能够让他早点明白,生活对他会有多种选择,他应该就不会这么轻易地下结论了。
沃尔玛公司的名称充分体现了沃尔顿的节俭习性。
美国人习惯上用创业者的姓氏为公司命名。沃尔玛本应叫“沃尔顿玛特”(WaltonMart),但沃尔顿在为公司定名时把制作霓虹灯、广告牌和电气照明的成本等全都计算了一遍,他认为省掉“ton”三个字母可以节约一笔钱,于是只保留了“WALMART”七个字母——它不仅是公司的名称,也是创业者节俭品德的象征。沃尔玛中国总店的管理者们对老沃尔顿的本意心领神会,他们没有把WALMART译成“沃尔玛特”,而是译成了“沃尔玛”。一字之省,足见精神。如果全世界4000多家沃尔玛连锁店全都节省一个字,那么整个沃尔玛公司在店名、广告、霓虹灯方面就会节约一笔不小的费用。
沃尔玛现任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麦道克搬入总裁办公室时,他惊奇地发现,他用的办公桌仍然是当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经使用的那张。在沃尔玛,随处可见打着补丁、贴着胶条的办公家具、桌椅,只要不散架,就会一直用下去。沃尔玛有一个规定,高级管理人员出差只许乘坐二等舱、住双人间,连沃尔顿本人也不例外。当公司总资产达到100亿美元时,他出差依然住中档饭店,与同行人员合住一个房间,只在廉价的家庭饭馆就餐,他还常常亲自驾驶货车把商品送往连锁店。
在沃尔玛,打印纸要求双面使用,做广告从来不请明星助阵,而是由员工或员工的孩子自己上阵。光是这两项,每年节省的资金就不下百万美元。
第二篇:节俭小故事
节俭小故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的带领下,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跟我们背诵了《悯农》这首诗,当然,我们还给孩子们讲了名人节俭故事。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中心点,也就造就了孩子们周围有吃不完的零食和美味的餐肴,浪费现象也就出现。所以要让孩子从小要养成节约意识。
诸葛亮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简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美德,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科学家们一边在努力研究如何解决粮食危机,我们却在另一边浪费粮食,照这样下去,这个危机不但解决不了,而且会更严重。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节俭是持家之本;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节俭能降低社会生产成本。节俭更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教养的体现,也是一个公民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
中国人多地少,粮食宝贵,而且粮食是辛苦劳动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并养成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凡事贵在坚持,节约粮食,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三篇:我们家的节俭故事
何我们家的节俭故事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不少家庭中都有体现。以我的家庭来说,母亲是这方面的榜样,也是我们的引路人。
民以食为天,每天家家都要吃饭。在我们家里,母亲负责做饭,她做饭时特别仔细,比如淘米,不让一粒米流失,即使有时米粒漏掉了,她都拾回来再洗一遍。有一次,我帮助做饭,洗米时漏了一些,母亲看了跑过来心疼地说:“多可惜啊,赶紧拾起来,重新再洗。”
吃饭时,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吃饭一定要盆光碗净,不能丢下一点食物。有次弟弟着急上学,吃饭时没吃干净,母亲看在眼里,等弟弟走后,她自己把剩余的饭吃了。晚上弟弟放学后,她对弟弟说:“中午你着急上学,我没说你,以后要注意把饭吃干净啊!”
再如穿衣,母亲总是把我们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邻居见了都夸我们。其实,我们的衣服很少是新衣服,有的还都破了。正是母亲把这些衣服缝缝补补、整饰得跟新的一样。我有一件运动衣穿了好几年了,袖口磨破了。当时学校正要开运动会,我让母亲给我买件新的,母亲拿衣服看了看没说什么。谁知第二天她递给我运动衣时,竟跟新的一样。原来,母亲打听到在路口不远处有个修补衣服的小店,她跑去让人家把袖口给换成新的了。
过去住平房时,家家都要生个火炉子。有时煤球没烧尽,我们就都给倒掉了。母亲跟我们说,这些没烧尽的煤球还能用。只见她把这些煤球砸碎,把那些没烧尽的部分取出来,用水合匀打成煤糕,等干了之后继续烧火用。
母亲在这些吃、穿、住等方面的做法,处处体现出一种节俭的品德。她没有多少言语,但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榜样。现在我也成家了,天天也要面对这些事情,但母亲节俭的好品德时时影响着我、指导着我。记得去年家里的拖把坏了,儿子见了说;“买把新的!”我没同意,我把家里的旧线裤洗干净、剪成条一捆,成了一把新拖把,用了好长时间。
现在生活好了,家里也不缺钱花,但我总觉得,生活再好也不能忘记节俭。这不是省几个钱的事儿,而是一个品德养成的问题。我们当把节俭体现在生活中,这对下一代成长、对社会健康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为勤俭?勤俭是一种高尚的情操、精神。勤奋不息,克勤克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持家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传统美德。勤俭美德,薪火相传。倡导勤劳不怠,俭朴为生,以此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砥砺自力更生的意志,是中华精神的核心之一,是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古人云:“俭以养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言而喻,这就是要告诉后人要学会勤俭,学会静以修身,勤劳节省。节俭是人生享用不完的美筵。毛泽东主席在求学时就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从不与人谈论吃喝;在长征途中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在延安时,穿的军装补了又补,照相时没帽子戴就向别人借,为了改善生活倡导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邓小平同志在留学法国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轮流推磨豆腐,解决了勤工俭学问题。勤俭培养了人的品德,磨练了人的意志。革命领袖身体力行,成为勤劳俭朴的典范。生活节俭,不攀比,不奢侈,表面是如何对待物质生活,实际直接关系到人的内在思想和品德。“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一个学生,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衣着打扮,吃喝玩乐等生活享受上,那他怎么能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又怎么能够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那又何谈理想?何谈振兴中华? 事实上,不少人正是因为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而荒废学定,纪律松散,导致道德上的堕落,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而我们青少年要引以为戒,不攀比,不奢侈。当然,不同时期,对勤俭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我们既不能拿长征时期红军吃野菜、皮带来要求自己,也不能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来要求生活在21世纪的自己。我们要面对现实,因势利导。我们今天讲勤俭,绝不意味着否定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吃得好一点,住得舒适一点,穿得好一点。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还不发达,许多地方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这种国情决定了我们当前还必须提倡和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诚然,我国现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功绩:申奥成功,加入WYO,“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因此有些人则忽视实际,认为现已没有必要再勤俭。——这是十分错误的。勤俭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不仅过去讲,现在讲,就是将来生活更美好了也还要讲!“由俭入奢”这实在是容易,但“由奢入俭”就难于上青天了。节俭的生活既非对现代文明的排斥,也非对社会进步的阻碍。今天的富裕离不开昨日的勤俭;明天美好生活的延续仍需今天的勤俭。我们国家还不富裕,父母所得来不易,想到这些就应克勤克俭。同学们;让我们学会勤俭节约吧!
做人要生活俭朴
生活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3000年前的《周易》中说到:“甘节,吉;不节,则嗟。”意思是说,甘于节俭,乐于俭朴,美好;不能节俭,结果必定招致祸患,落到愁眉苦脸,哀声叹气的地步。
俭朴是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俭”的名言佳句至今仍流传在广大劳动人民之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俭能养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似甘泉水,俭似聚宝盆”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先辈们非常重视俭朴问题,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以俭朴为美”的高尚品德,代代相传,典型迭出。据史书记载,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曾居相位,但在生活上从不奢华。他要求儿女们,平时要穿同平民一样的衣服,他的儿子结婚时,新媳妇提出用绮罗做一床蚊帐,范仲淹听后生气地说:“我家素来以节俭为征,不能乱我家风。如果带那蚊帐来,我就把它烧了。”范仲淹这么“倔”是为了让子孙们也像他那样,“以节俭为征”、“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历代劳动人民对劳动果实无比珍惜的真实写照。同时,历代人民对奢侈浪费行为痛加谴责,中华民族的勤俭传统主要体现在他们身上。在民间流传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临终时对俩儿子说:“ 我辛苦了一生,没什么留给你们,我只能给你兄弟俩留下一块匾。”这块匾分成两半,大儿子拿一块“勤”字,他呢起早贪黑,拚命劳动,确实收获不小。可他不知道节俭,平常大吃大喝,结果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日子过的很艰苦。小儿子拿了“俭”的一半,他只知道节省,吃饭穿衣都尽量节俭,却不知去劳动创造。没多久,家里东西用完了,日子过得同样很艰苦。后来,兄弟俩终于明白过来,把两块匾凑到一起,“勤俭”成为兄弟俩的致富法宝。
在近现代历史上,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了民富国强,革命前辈在节俭朴素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方志敏担任的是赣苏北苏区军政委员会主席职务,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元,但他却“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被捕时,国民党士兵以为抓住了一个大官,油水一定不小,但他们将方志敏浑身上下搜了一遍,连衣缝也拆开检查了,就是没找到一分钱,只有一块怀表和一只笔。抗日爱国将领读范亭初到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同志便不胜惊讶,他万万没想到战功赫赫、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衣着朴素,活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他写诗赞曰 :“敌后撑持不世功,金钢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还有敬爱的总理周恩来同志,也是我们勤劳俭朴的楷模,他生活俭朴的事迹不胜枚举、感人至深。前面说到的几位革命前辈,经他们手的财物数不清,但他们毫不动心,而十分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居高位而一贫如洗,理万金而分文不沾,”充分显示了革命者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美好的情怀。
俭能养志
古人云:“俭能养志”,意思是生活俭朴能培养和磨砺人们的志气。历史上许多有成就、有作为的人物,都用“俭”来磨练自己,以培养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而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实现了自己的志向。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勾践在吴国受尽了侮辱。他被释放回越后,勾践发誓灭吴雪耻,他要求臣民过简朴生活,他自己也一样。勾践睡草铺并挂一个猪苦胆,每天起床后舔一下,提醒自己勿忘报仇雪耻。“十年教训”“十年生聚”,终于勾践向吴国进攻并灭掉了吴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我国明初的宋濂,也是如此。他小时候,就勤奋好学,家里很穷,没钱买书,他就从藏书家那里借书来读,一边看,一边抄,到了期限就赶快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台里的水冻成了冰,手指伸不开,也毫不懈怠。他离家投师,背着箱子,行走在深山之中,寒冬烈风,皮肤冻裂了也没有止步。他的同学都是衣着华丽,而宋濂身着粗布衣服,却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他从学习中获得了最大的乐趣,苦难检朴的生活磨炼了宋濂,使他成为一代著名的文学家。
与此想反的则是“玩物丧志”,一个人如果贪图享乐,醉心享受,成天去玩乐,必然会丧失积极进取的志气,以致一事无成,甚至成为终身遗憾。历史上陈后主叔宝,生活荒淫之极,常常与狎客互相赋诗赠答,并有美女十余人奏乐歌唱,通宵达旦。当隋军到来时,他还在那里“支使纵酒,作诗不辍”,终于国亡被俘,给后人留下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曾经俘虏陈后主的隋炀帝杨广吸取他的教训,杨广在未当皇帝时,曾故意让乐器断弦蒙尘,骗过了他的老子隋文帝。等他一当皇帝,其迷恋声色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他的奢侈生活和残酷统治迫使民众揭竿而起,使强大而富足的隋朝在第二代就覆灭了。
当今社会有不少人沉溺于“人生难得几回醉,不欢更待何时”。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侵入人的“神经中枢”,侵蚀着人的意志,瓦解着人的上进心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奉之为人生哲学,就不择手段地追求享乐,那就会“舒舒服服的滑入犯罪的泥潭”,这类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屡见不鲜的。某校学生王某初一入学成绩特别优异,可到初三年级时,他的各科成绩已经是红灯高挂了。且王某的身体状况也不佳,面黄肌瘦,两眼无光,上课经常打瞌睡。王某每月的生活费却高的惊人。后来,老师经过细心调查,了解王某常常深夜离校去网吧上网,早晨他再偷偷返回学校,把父母给的生活费几乎全扔给了网吧。此事发现之后,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王某虽经过多方努力,但成绩提高不太明显。最后,学生王某只考上了当地的一所中专类的技术学校。青少年缺少社会经验,思想免疫力不够,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习气所影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俭朴”教育尤为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许多人似乎淡忘了“俭朴”两字。据对某城市一小学抽样调查,该校小学生月平均零花钱是150元以上,最少的也有70多元,最高者达400多元,这么多零花钱用来干什么?用在吃、穿、玩最多,用来购买学习用具、书籍费用很少。学生当中攀比风盛行,你用派克笔,我用老板笔;我穿耐克鞋,他穿阿迪达斯。以前同学过生日,送送贺卡就行了,可现在贺年卡拿不出手了,大都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玩具、文具。某家长为给儿子过10岁生日,摆了八桌高档宴席,花销5000多,亲戚朋友给儿子的生日礼物都在百元以上,孩子的姥姥拿出600元做生日礼物。现在不少学生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随意浪费财物,甚至破坏财物,吃穿挑三拣四,稍不如意,就弃之一边。眼看着自来水哗哗地流,就是不愿去关;人离开房间,也不愿随手关灯…… 这一切表明,对我们青少年进行“俭朴”教育尤为重要,尤为迫切。
继续发扬 俭朴精神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担负着21世纪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未来。我们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教育还很落后,要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任重道远,不仅在科学技术上,而且在财力物力上都存在很多困难,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尤其是作为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陈毅给子女的诗中说:“汝是党之女,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这是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期望和嘱托,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些教导,把艰苦朴素这个传家宝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生活俭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我们也只有生活俭朴,才能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历史上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卧薪尝胆的佳话、头悬梁锥刺骨的美谈……
“创业艰难百战多”。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四化,这是创业,创建这个千秋大业,同战争年代相比,过去那种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危险减少了,但是就其艰苦性来说并没有两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的政治方向。”我们党正是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又坚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才能排除万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可以说中国革命的历史,就是一部闪烁着艰苦奋斗灿烂光芒的历史,在艰苦奋斗创大业,历尽艰险为革命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俭朴的生活是锤炼人的意志的炉火,是磨砺人的节操的砥石,它促人自强,助人成熟。提倡生活俭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培养一代人才,也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常言到:“多难兴邦”其实人才也是多难而兴的,因为克服困难,历战逆境,才能培养人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蔑视困难,战胜困难的大智大勇,这样象烈火中的钢铁,锤击下的燧石,风、霜中的红梅,历经一翻磨练,才能放出光彩。我校提出了“三苦”精神,要求老师和同学们在工作、学习中发扬“苦教、苦学、苦干”精神。尤其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苦学”精神更为重要,我们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并不富裕。在生活上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一味追求享受,更不能攀比、追求时髦,而应把精力投入到紧张地学习中去,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报答社会。
事实证明,一个真正有志气的人,有作为的人,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锻炼出来。否则,一味贪图安逸,沉溺于享乐,不肯进取,那就只能沿着庸庸碌碌,玩物丧志,自暴自弃的斜坡滑下去。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发扬生活俭朴的优良传统,早日实现我们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第四篇:我家节俭小故事
我家节俭小故事
金坛市薛埠中心小学 四(4)班 周紫藤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今天奶奶又似和尚念经似的数落我妈妈,怎么回事?原来我妈妈又浪费家里太阳能里的水了。
这几天天气突然转冷,妈妈怕冷,每天晚上都要用热水洗脸,用就用呗,可是她都用太阳能里的水,太阳能里的水刚放出的水是冷的,于是我妈妈就一直放,直到放到热水为止。之前放的冷水就哗哗地流掉了。妈妈对这一情况视而不见,可奶奶却看不下去,总是在旁嘟囔个不停,为此,妈妈还与奶奶闹了个不愉快。怎么办呢?我可不愿意妈妈与奶奶不和。咦!我何不把放到热水之前的冷水用桶接下来,另有他用。
说干就干,这不,今天晚上妈妈又在浪费水了。我连忙拿了个小桶放到水龙头下面,妈妈看了,疑惑地问我“干吗啊?旁边去!别妨碍我接热水!”我理也不理她,继续接水,直到放到热水为止。我笑眯眯地对妈妈说:“你说我接下来的冷水可以干嘛啊?”妈妈恍然大悟:“啊,可以洗菜!可以冲抽水马桶!可以洗衣服!可以„„”我白了她一眼,嗔怪道:“你才知道啊。这样也省得奶奶唠叨。”妈妈高兴地对我说:“我女儿真棒!我们以后就这样做,一举两得。” 从此,我的家里又充满了笑声。你说我的主意好不好?
第五篇:罗荣桓节俭的故事
罗荣桓节俭的故事
杨
哲
罗荣桓元帅25岁之前,出身乡绅家庭的罗荣桓,希望通过考试,实现自己当工程师的理想。然而,黑暗现实使他放弃了当工程师的愿望,最终投笔从戎。28年后,戴眼镜的罗政委凭着赫赫战功和独特的政工才干,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
罗荣桓性格内向,爱读书,喜书法,生活朴素严谨。新中国成立初期,罗荣桓担任了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当时,一家住在北京南池子18号,这所房子原是解放前一个小官僚的住所。面积不大,罗荣桓一家人,外加秘书、司机、警卫员等,显得十分拥挤。
1952年,邓小平调北京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后,组织上在北京东交民巷盖了4栋房子,分给邓小平一栋。1953年底邓小平去看望罗荣桓,见到他一大家人,加上收养的一些烈士子女,人口多,住房挤。便向罗荣桓建议:“中央给我分了一处住房,我让给你去住。”罗荣桓不同意,邓小平就“下令”让他限期搬进去。1954年春,罗荣桓举家搬到了东交民巷新8号,一直住到他逝世。
生活中,罗荣桓给孩子讲得最多的话是“不能忘本’’。并要求子女:“你们决不能做满清的八旗子弟,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整天就知道提笼架鸟,专横跋扈。”
有一年冬天,罗荣桓夫人林月琴给儿子罗东进买了顶棉布帽子,罗东进嫌样子不好看不愿戴,闹着要买一顶皮的。罗荣桓知道后,把 罗东进狠狠批评了一顿:“小小年纪就讲究这讲究那,这还了得!”他告诉林月琴以后对孩子的生活不要过多操心,在政治思想上要多关心一点,他说:“教育孩子是件麻烦的事情,急躁不行,夸奖太多了也不好。不过有一条就是,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不好的苗头就指出来,要他们改正,不让它发展下去。”
罗东进上小学时,子弟学校离家很远,每星期回家一次,都是机关用大轿车集体接送。有一个星期六,学校放学晚了,家里人派车去接了一次。罗荣桓发现后把全家叫到一起,严肃地说:“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你们平时已经享受了不少你们不应当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那样会害了你们自己。”他又吩咐工作人员:“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嘛!”
罗荣桓不赞成领导干部警卫森严,和群众隔绝的做法。一次从汉口乘船到南京,罗荣桓上船后发现所在的一层舱只有他和几个随行人员。罗荣桓了解到,为了安全,警卫部门向售票处打招呼,同层的票不许卖出。他批评道:“你们搞警卫工作的恨不得把我锁进保险柜里。接近群众有什么不可以?”
还有一次,罗荣桓乘飞机去外地,刚走出舱门就见黑压压一群人来迎接,他很不高兴地对当地几位负责人说:“以后,你们再来这么多人,我就不下飞机,原机飞回去。”之后,罗荣桓要求相关部门,在他出外视察时要轻车简从,不准前呼后拥、迎来送往。
罗荣桓从不搞特殊。不管到了哪个地方,他都要嘱咐自己身边 的工作人员,不要到什么“特供点”之类的地方去买东西。他说:“越在国家困难的时候,越要注意和群众同甘共苦。”平时,罗荣桓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唯一的差别是他饭桌上多一小碟他从小爱吃的炒苦瓜。他开玩笑说:“苦瓜是个好东西,先苦后甜,吃了可以明目清神,不会迷失方向。”每当开饭的时候,罗荣桓总要到工作人员饭桌跟前转一转,看看大家跟他吃的是不是一样。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罗荣桓负过枪伤,从1942年起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由于根据地医疗条件太差,罗荣桓强撑病体,常常坐在担架上坚持工作。他对夫人林月琴说:“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隼,打败日寇。到那时,死也瞑目了。”1946年夏,他因病情加重被党组织送到莫斯科治疗,医生切除了他的左肾,并建议他休养三年。罗荣桓心系东北解放战争,谢绝了医生的建议,刀口刚愈合便回到东北战场。罗荣桓说:“有一份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
由于罗荣桓长期坚持抱病工作,病情再次恶化。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危弥留之际,深情地对林月琴说:“这些年,你为我作了很大的牺牲,也是一个无名英雄。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