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悯农新篇大班诗歌
酣日不知疲倦地炙烤
云朵蜂拥到天的边远
金黄的稻田一片死气
小鱼儿在干涸的渠沟
挣扎 挣扎
农人的汗水滴落而下
青黄的眼睛流出落寞
金蝉儿在高大的白杨
知了 知了
一年 又 一年
泥巴土地里的耕耘
炽白烈日下的挥毫
一天 又 一天
清晨里的雨露未晞
寒毒未散
惹得了一腿的红肿
朦云下的霞光已沉
蚊虫已袭
蜇得了一身的瘙痒
是岁月的痕迹爬满
蜡黄的脸
钻出了一道道沟壑
是痛苦的催磨侵扰
粗糙的手
掀起了一堆堆蚈丘
粗茶飘不出半点幽香
淡饭嚼不到丁点甜味
南窗的破纸
夜里在泠风的演奏下
弹出最凄凉的一曲
屋顶的青瓦
夏天在厉雨的催打下
上演最悲怆的一幕
他们用比死亡更苦涩的味道
种下了
金碧辉煌下的满汉全席
香气萦绕下的万巷小吃
包装彩绘下的华贵红酒
最重要的是
你吃下了每口饭
而忘了他们的淡饭
他们也想品尝自己的果实
可是他们只能获得
仅有那么丁丁
第二篇:大班语言:悯农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ppt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2、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古诗新唱《悯农》
幼儿和老师一起跟随音乐学唱古诗。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幼儿在与环境、老师、同伴的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此活动时我对教材内容全面、透彻的分析,从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难点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较好的发挥作品的功能。
第三篇:大班语言活动_悯农
大班语言活动——《悯农》
一、说教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诗,本诗文体短小精炼,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鲜明,感情真挚淳朴。诗中写了劳作的辛苦,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诗中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当空下仍然在辛苦劳作,这两句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作的辛苦,而这两句的形象具体的描写,为后两句的劝诫做了铺垫,避免了古板的说教。
通过对孩子日常生活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幼儿是听过这首诗的,但理解其真正含义的却很少。所以针对幼儿不懂珍惜粮食的实际情况,这首诗可以作为教育幼儿爱惜粮食的好教材。它不仅告诉幼儿要明白爱惜粮食的道理,更要有爱惜粮食的行为。
1.活动目标
古诗《悯农》属于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的特点,本诗中有一些较难的发音(如卷舌音chu、混淆音ri)以及古诗中所蕴含的寓意。特制订以下几条目标:
(1)能够流利的读出古诗并正确发音。
(2)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的情感语调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3)感受诗中的农民的艰辛,形成爱惜粮食的意识,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
2.活动重点: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诗中蕴含的情感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由于古诗的语言比较精炼,导致幼儿难以理解,所以为了突破此次活动的重点,我要通过观看古诗画面,从而把握古诗的情感。
3.活动难点:知道农民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针对现在孩子劳动意识不强,缺乏劳动经验的特点。本次活动难点确定为知道农民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要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动作创编以及组织活动进行突破。4.活动准备
(1)ppt课件《悯农》、悯农的伴奏音乐、小朋友吃饭掉米粒的图片。(2)课前调查幼儿对《悯农》这首古诗的了解。(包括听过这首诗吗?如何学习的?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提问法:是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幼儿已经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手段。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在幼儿观看图片时,我采取的提问是引导式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引导幼儿去发现。
2.多种感官参与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导幼儿理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有感情地读出诗歌。鼓励幼儿创编动作,体验诗歌的含义,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为主,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参与。
学法
1.交流讨论法:讨论包括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新《纲要》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此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说一说,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同时通过讨论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
2.观察法:向幼儿出示实物、图片等他们可以感知的材料,是儿童通过观察,获得相应的社会知识、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在本次互动中我出示有关《锄禾》的图片,让幼儿直接去观察图片,从而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三、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幼儿观看ppt课件里的画面,教师提出问题:“画面里的老爷爷在干什么?他为什么站在田里啊?他又在想什么呢?”。(教师最后进行总结: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挂在空中,一丝风都没有,就这样一个很热的中午,一位老爷爷站在田里,手里拿着锄头正在除草,他满头大汗,像下雨一样。)教师问幼儿:“你们看老爷爷这么辛苦,你们现在在想什么?想做什么?”(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幼儿已经会朗诵这首诗歌,所以不用朗诵多遍,直接给幼儿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幼儿理解图片的含义、古诗的主题,初步感受劳动的艰辛。)
2.集体讨论,说出体会
播放准备好的浪费粮食的图片,说出图片上的小朋友哪儿做的不对,我们应该怎样做。幼儿再讨论自己平时日常有哪些浪费的现象。从而体会粮食的来自不易,养成爱惜粮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3.朗读古诗,体会寓意
当幼儿还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时,教师鼓励幼儿上台朗诵古诗,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的表情,语气,发音。教师要尤其注意卷舌的发音(锄chu)及日(ri)的发音。由其他幼儿当“小评委”,选出几位“最佳小诗人”。然后有几位“最佳小诗人”带领幼儿朗读古诗。(选择小诗人的标准是:朗读有表情,发音标准)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有需要的儿童要进行个别指导。
(因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不能过多的去阅读,所以我采取选举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通过生生互动,让不会的儿童也学会,同时在选举中也做出相应的语音要求,可以更好的教会儿童。)
4.配合动作,体会意境
教师引导幼儿逐句阅读,启发幼儿进行动作、表情创编。如在“锄禾”的地方可以做出除草的劳动状态,在“汗滴”的地方做出擦汗的动作,“盘中餐”的时候做出吃饭的样子。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古诗的意境。
(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现诗歌内内容,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
5.集体表演,享受快乐
教师播放《悯农》伴奏音乐,幼儿集体有动作、有表情的表演。体会表演快乐。(不强调机械记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会古诗。)
(最后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
四、活动延伸
1.组织一次烹饪活动(区域活动),让幼儿自己做饭,自己品尝,体验劳动的辛苦,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悯农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悯农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活动方法: 直观教学法、提问讲解法、游戏法。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第五篇:悯农教案
《悯农》教学设计之二
一年级二班
杨柯鑫
教学目标: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
(二)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小组合作)
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
过渡:古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富有想象的人能从中读出各种画面,那么,透过这首诗中屈指可数的20个字,你又读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四、对比感悟
1、对比读。
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五、小结: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六、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2、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忙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悲愤、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