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经典语录23要
1.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左传)
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5.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
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
7.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
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12.贪天之功,据为己有。(左传)
13.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4.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15.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16.行千里者半九十。
1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8.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
19.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20.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21.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2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23.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
第二篇:《少年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
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六(1)班的,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少年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珍贵的历史文化与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这是十分宝贵的。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古有“香九龄,能温席。”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温暖着我们,让我们深深地懂得孝是功成名就后的丰厚回报;孝是父母重病卧床时的细心照管;孝是心灵里盛开的鲜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为永恒、持久地散发着清香。
而今,又有多少为人子女者把“孝”字抛之脑后。父母把我们视作心中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坏了。可我们当中有些人却不懂得感恩,反而一点都不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厌烦父母的唠叨,与父母顶嘴;把父母当成自己的金库,随时支取„„这种种事情时常发生,令人心酸不已!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少年,难道还不如乌鸦与羔羊吗?
同学们,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辛劳的母亲捶捶背,为奔波的父亲端上一杯茶„„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耀眼的光辉!
第三篇: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日本东京首次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谈话
净空老法师主讲
讲于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二零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尊敬的中国驻日大使馆程大使夫人汪参赞,日本国前总理大臣福田康夫夫人福田女士,中国驻日大使馆领导,日本国各界领导,尊敬的彦会长,各位嘉宾,各位大德,大家好。很高兴看到大家在此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传统文化的论题。今天是东京首次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第一天,应主办单位的邀请,净空在此谨向大家报告,个人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不吝批评指教。
一、中华传统文化属于全人类。现在国际间似乎形成了一股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潮。这个月中旬,剑桥大学耶稣学院的院长和牛津大学的副校长,分别到香港来访问,所谈的是如何在大学里推展中国传统文化(汉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西方人也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推广。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是属于全人类共享的,不限于一个国一个族群所独有。
二、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是离苦得乐。看到这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引用《论语》的第一句话回答他,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学习了之后,不断地落实做到,内心就会很喜悦。这就是习,就是要将所学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做出来,不断地去实践,这个悦是从内心当中涌现出来的喜悦快乐,也就是佛法里所说的法喜充满。所以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为了一生得到幸福美满快乐,法喜充满,离苦得乐。正如方东美教授告诉我的,学习圣学是为了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学习传统文化快乐!如果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还要学它,那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孔子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学习得很快乐,忘记吃饭,忘记忧愁,忘记自己的年龄,你看他多么的快乐。孔子的弟子颜回生活的很清苦,一箪食,一瓢饮,箪是竹子编制一个篓,吃饭的时候没有饭碗,用箪装饭吃,喝水的时候没有茶杯,用葫芦瓢喝水,贫困到这样的程度,居陋巷,住在贫民区,人不堪其忧,换上别人受不了,对一般人来讲,这种物质生活太苦了,必然忧愁。而颜回呢,把这个事情忘掉了,回也不改其乐,他一天到晚快乐得不得了,世间人不能体会颜回乐在哪里。他过得是真乐,他的精神生活丰足圆满,真的是得到人生的最高享受。反观我们现代人,物质生活很丰厚,但是你是真的快乐吗?我看现代人是富而不乐,贵而不安。有财富,但是心里不快乐;有地位,没有安全感。虽然得到了富贵,但是一生都不快乐,这个人就很可怜。这是佛法里所讲的可怜悯者,古人讲不如贫而乐,比不上物质生活贫穷而精神生活快乐的人,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学习传统文化,能够让你既富贵又安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满足,让你得到身心安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能够使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学习传统文化能得到这么好的功效,当然应该学习。
三、圣贤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前些时期,有个从事教育事业的北京朋友来找我,告诉我,他本来以为学生会读书,学习成绩好,就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后来这样的学生却出事了。才让他警觉到原先对教育的观念是错误的。做人的教育比做事的教育更重要,道德教育应该摆在第一,这是他的觉悟。可惜现代的教育是注重做事的教育,疏忽做人的教育。现在人心坏了,社会乱了。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出了问题,疏忽了伦理道德,因果圣贤的教育。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是要补足这四种普世教育。这四种教育能够端正世道人心,化解冲突,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是社会安定和谐,世界繁荣和平。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带给现代人的殊胜利益。古来童蒙教科书《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把本性本善明显地表示出来了,教育就是要肯定人性本善,教育终极的目标就是要回归本善。圆满本善的人就是圣人,所以这就是圣贤教育。要相信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一切的不善是习性,是染污,本性绝对没有染污,本性是觉正定。教育的成就就是要把不善的人转变成善的人,你的教育就成功了。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乃至最高级的是转凡成圣。这是教育成功了。决定不可以说这个人不善,这个人没有善根。我们把他开除掉,那你的教育就完全失败了。要肯定,世间绝对没有恶人。恶人是怎么回事?是没有收到好的教育,他被外界环境教坏了,要懂得这个道理。他的本性是善的。所以我们看到监狱里面的服刑人员,接触到传统文化教育之后,良心发现,幡然悔改,变成了好人,监狱变成了学校,这就是很好的证明。苦是从迷惑造业而来的,所以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一定要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就是要教学,要教他,要指点他,要提醒他,要诱导他,使他真正觉悟,觉悟了才能离苦得乐。这个本性本善的核心,古人也找到了,把它放在五伦里头最重要的一个位置。五伦头一句父子有亲,亲就是亲爱,这个亲爱就是本体的核心,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是从这个核心发扬光大,所以这个传统是爱的传统,教育是爱的教育,社会是爱的社会,所以几千年来长治久安,都是循著性德,没有违背性德。如果违背性德,动荡就来了。因此从这个爱演变成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就是传统文化最高的指导纲领。圣贤把道德落实到人事上来,这在中国讲的最完备。五伦是道,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自然的规律,是道。能够顺着这个道,随顺这个自然的规律,那是德。所以,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些都是道。中国古圣先贤,中国古书里讲得好,以道治国,以德化民。就是治国绝对不能违背自然的原理原则。教化众生一定要顺其自然,这叫道德。这个国家能够在几千年当中长治久安,没有在这个地球上消失,有它的原因在。为什么?因为它守道德,它懂得道德。所谓顺道者昌,逆德者亡,遵循道德就会昌盛。如果逆道而行,倒行逆施,迟早会败亡。所以遵循伦常道德是快乐的根本,违背伦常道德是痛苦的根本。这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必须认识清楚的。
四、道德讲堂是挽救世道人心的良方。中国广东潮州兴办的道德讲堂做了三年,今年是第四年,非常成功。道德讲堂一期只有七天,七天当中让学员们把心静下来,密集学习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育。成效卓著,七天的时间,能把恶人变成善人,把贪官变成清官,把不孝的儿女变成孝顺的儿女,把暴戾变成和谐,成功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效果真是不可思议。道德讲堂能达到这么好的成效,主要原因是重视因果教育,让学员们真正了解因果通三世,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行为都有果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懂得伦理道德的人不好意思做坏事,会受到良心的责备。但是在高名厚利的诱惑之下,他还可能会昧着良心去做坏事。而懂得因果报应的人,绝对不敢做坏事,因为他明白因小果大的道理。今天做了一点儿坏事,将来长久时间受苦,实在划不来啊。所以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教育,是很有道理的。明了因果法则的人就能看的很清楚,知道心术不正,造作恶业是很苦的事情。端正心念积功累德是很快乐的事情。他自然愿意改邪归正,不愿意继续沉沦下去。所以《安士全书》的作者周安士先生有两句名言,他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这两句话讲绝了!这个大治就是太平盛世,也就是这个地区的人们幸福美满。只要人人信因果就能做得到。
结语:今天大家能够在这里一起学习传统文化,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缘。过去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而且曾经在日本韩国越南,乃至在东南亚地区,产生过非常好的效果,带给当时社会安定和谐。今天我们期盼着传统文化能够弘扬到全世界,起到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的作用。我们起心动念一定要想到全世界人民,希望大家都来学习传统文化,成就地球千年的太平盛世,就从我们现在做起。最后,祝福论坛顺利圆满成功,祝福大家,身心安康,光寿无量。祝福日本,国泰民安,国运昌隆,祝福世界,安定和平,永享大同。谢谢大家。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落实在孝亲尊师。中华传统文化,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是也。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机故。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仪之邦,教学为先。稳定和谐,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长治久安,教学为先。诸佛报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仁义礼智信,五常五戒。
人弃常则妖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是道德最后底线。失则天下大乱。
人性本善,本善即是佛性故。释迦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福慧圆满具足人也。
第四篇:石岩老师语录(石岩)-中华讲师网
石岩老师经典语录
1、中国实友会价值观:分享智慧,传递美好,建构认同,成全梦想。
2、让有实力的人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让追求卓越的人从此不再孤独。
3、让最美好的人,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成全梦想。
4、加盟中国实友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5、以实力结,以性情交,新约旧盟,来往无猜。
6、转变思维模式,建构资源平台,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心灵关系。
7、让最美好的人,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成全梦想。
8、整合资源的前提是发现资源。
9、这是一种发现,发现就是见别人之所不见。
10、放下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发现自己,才能发现世界。
11、什么是真性情,真性情就是利益之外,人性之中。
11、爱,先分担,后分享。
12、生活在生活里,生命在自然中。
13、保持常态于山水得山水之灵气。
14、生命就是不断经历的经历和必须停留的停留。
15、对心灵来说,记忆比计划更重要,艺术比理性更有说服力,爱比理解更有意义。
16、我们什么时候把工作变成创作,把产品变成作品,把活着提升为生活,我们生命将有一个很好的提升。
17、我的语言在按摩你的灵魂。我的语言可以按摩你的灵魂,我的营销策划可以抚摸你的企业。
18、我们生命的每一天,都是走向真善美的每一天,我们希望每一分钟都活出真性情来。我们无法决定我们走向真善美的的速度,但是我们可以确定走向真善美的方向。
19、现今的教育不是在学习成长,而是考古和研究。20、人类的品牌,是与本身的生物波动相结合,找讲师
www.xiexiebang.com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
21、为了汇聚财富,而很少能创造友情。
22、策划不是做道理,是做人心。
23、总结伤痛与收获是良好感觉
石岩老师广告语集锦
1、大不同,求大同。大不同的陷儿,求大同的心(云南大不同食品广告语)
2、美丽也是一种责任。(依琳娜护肤品广告语)
3、在路上,有你,有我,红蜻蜒。(红蜻蜒皮鞋广告语)
4、北京新特产,解馋才是硬道理,过瘾才是好生活。(莱双杨鸭脖广告语)
5、# # 围巾——温暖的缠绕(围巾广告语)
6、挡的住风韵,挡不住风情。
(风琪尔内衣)
7、人人有个家,家家有个门;出入福祥门,幸福全家人(福祥门业)
8、国窖1573,国足2014(泸州老窖)
9、华鸿红木红,红木华鸿木;红木当然红,当然华鸿木.(华鸿红木家具)
找讲师
www.xiexiebang.com
中国最大的培训讲师选聘平台
第五篇:要重视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
要重视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教学
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都陆续开展了“学习实践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学习《弟子规》,不仅提高了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华经典诗文的教学,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要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华经典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是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千年民族的文化瑰宝之
一。它能引导我们的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上好语文课,我经常带领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在轻松的氛围下诵读经典美文,甚至把语文课留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营造出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发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老师也更加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例如,我利用晨读和晚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诵《弟子规》;利用课前与课余时间加强指导朗诵,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领会意境,引起他们学习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用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来补充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设计生动的诵读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还反映了学习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将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就很好地补充了课文内容,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让学生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中华经典诗文与现代文的阅读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为学生写作和言语表达引经据典提供丰富的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