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

时间:2019-05-15 15:5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

第一篇: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

三字经》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百家讲坛三字经讲的是什么呢?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日仁义,礼智信

演讲人:钱文忠

讲师简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季羡林先生关门弟子,中国仅有的几位专业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学者之一。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伊朗学、藏学。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译作《唐代密宗》、《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

内容简介: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三字经》作为传统的启蒙教育,在讲完了对自然界的认知以后,就开始告诉你怎样为人处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和规范的基本内容,源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那么在《三字经》中,仁义礼智信的排列顺序能否打乱,又为什么要把仁排在最前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七集。

全文:

在人间,尤其在我们传统的中国,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以五开始的,对应于五行,那就是仁义礼智信,所以《三字经》接下来是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仁义礼智信,分开来讲,比如讲仁讲义讲礼讲智讲信,在诸子百家里头,早就已经有了,这五个概念分别来讲。但是将它们综合起来,成为仁义礼智信这样的一个系统,进行了这样的排列,我接着要讲,这个排列是有道理的,这是汉代儒家学者的工作。当时叫五性,就是五种性质,五种最重要的性。汉代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叫《白虎通》,根据《白虎通》经典的解释,仁-仁爱,义-得体,礼-合乎规范,智-明辨是非,信-专一守信。后来大家认为,仁义礼智信这五样东西应该是经久不变的,应该是超越一切时空的限制的,它是永恒的,所以把它叫五常。

也许大家会讲,五常吗,五样最重要的东西嘛,我可以讲仁义礼智信,我也可以讲信智礼义仁,我也可以讲义信智仁礼,我可以把这个先后的次序我可以打乱了讲。因为,反正是五常,五样东西嘛。大错特错,我们忽略了《三字经》这三个字不容紊,绝不允许紊乱,这是非常重的语气。

按照儒家的解释,仁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仁者爱人,我想一种爱的情怀,是一切伟大人格的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在中国,仁,这个字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好人过去叫仁人,讲仁义的人。好的政治叫仁政,好的声誉叫仁声,大家知道佛陀,都知道释迦牟尼,一个印度人,大家知道佛陀还有一个名字吗?在早期叫能仁。早期的中国人看见从印度传来的佛教,Buda,他不知道怎么翻,佛陀是音译,那么佛陀传达出来什么呢?早期的中国人也把他和仁挂钩,叫能仁。再说的俗一点,大家嗑个瓜子,嗑出来的还是个瓜子仁,吃的干果里边是果仁,你怎么不吃瓜子皮啊,怎么不吃外面裹的壳啊,你要吃那里面的仁啊?因为里边是好的,是最好的东西,是可以吃的,是有营养的。所以仁在中国古代是一切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仁义礼,后面接着的是智和信,这个顺序为什么不容紊乱?这里边就有传统中国思想的一种精义在。按照儒家思想,智慧和守信是好东西,但是必须以仁义礼为前提,如果没有仁义礼为前提,智和信可以是很可怕的。很简单,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仁义道德,也不守礼仪,不遵守社会次序,说咱们哥俩儿商量今天晚上偷一个东西,这个大楼有一个柜子,我比较傻,我抡着斧头我说把它劈开,咱哥们儿给它拿走。你很聪明,你说不用不用,咱们去做钥匙,悄悄打开,轻松地拿走。你说哪种更坏?你聪明了反而坏了,有智慧反而做更大的坏事,更能够掩盖做坏事的痕迹啊。如果在这方面再讲信那就太可怕了,今天晚上咱们说好,咱们偷一个东西,咱们一定去,绝不反悔,这社会就乱了。所以古人的心思是很细密的,诸位,仁义礼智信,这个顺序绝对不允许紊乱。智和信必须以仁义礼为前提,才可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文忠寄语:智和信必须以仁义为前提,才可以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不然的话,有智慧的坏人,守所谓信用的坏人,那比一般笨乎乎的坏人,说话不算数的坏人,恐怕更可怕。

解说: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道德品质,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保证,尤其是在为人处世上,人们更是看重信字。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那么在历史上,又流传着哪些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呢?

我在下面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看一看古人是怎么看重这个信字的。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一个成语“情同朱张”,那么这是个什么故事呢?东汉的时候,河南南阳有两个人,一个姓朱,叫朱晖,一个姓张,叫张堪。张堪很早就知道朱晖很讲信义,很讲信用,但是两个人原来并不认识。后来两个人有机会到太学里边作为同学了,两个人才熟悉起来,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嘛,老乡嘛,但是也并不是来往很密的,更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混在一起,扎堆打牌,打麻将,没这事。同学了一段时间,两个人学业有成,要分手各回家的时候,张堪突然对朱晖讲,讲什么呢?说我身体不好,今天呢我们俩同学的缘分到了,我们俩要分头回家了,我有一事相托。朱晖也摸不着头脑,就看着张堪,说你要托我什么呢?张堪就讲,假如有一天我因病不在了,请你务必照顾我的妻儿,当时两个人身体都很好,这个朱晖也没当回事,也没有做出什么承诺。但是分手以后,果然,张堪英年早逝,留下了妻子和孩子,生活非常的艰难。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原来也未必很密切的朱晖的耳朵里,朱晖就不断地给张堪的妻子和孩子以资助,去关心他们。年复一年,这就弄得朱晖的儿子不理解,朱晖自己也有儿子啊,就问爸爸,说父亲,您过去和张堪没什么交往啊,并没有什么深交啊,您怎么对他的家人如此关心呢?朱晖的回答是:是的,我的确跟张堪不是相交很深的,不是来往很密的,但是张堪在生前曾经将他的妻儿托付给我,他为什么托付给我而不托付给别人呢?因为他信得过我,我怎么能够辜负这份信任,我当时没说什么,实际上,我在心里已经承诺了,所以我要守信,履行我对张堪的诺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吧,诸位,对吧,更让人感动的还在后头,因为朱晖在家乡是一个非常扶危济困啊,非常有公益心的一个人物,南阳太守早就仰慕朱晖的为人。那么在古代怎么来褒扬你,怎么来奖励你呢?往往是一个办法,让你的儿子也出来当官,征辟你的儿子,征辟朱晖的儿子,给你一个当官的机会。到了这个当口,大家知道朱晖怎么做的吗?朱晖就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您的好意,但是我的儿子,古人说犬子,我的儿子呢,才具有限得很,才华、本事都不太够,他在家里待着还不错,如果您要让他当官的话,我看恐怕不合适。我向您推荐一个人推荐我的故友张堪的儿子,他学习勤奋,非常守礼仪,是个可造之才,我愿意把我故友的儿子推荐给您,让他有一个去当官为民众服务的机会。后来张堪的儿子果然没有辜负朱晖对他的信任,非常廉洁奉公,非常勤奋踏实,为民众做了好多好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典故的来历:情同朱张。我想这个故事和很多其他的故事一样,足以说明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是多么看重一个信字。这里头并没有合同,并没有文书,甚至没有一句公开说出口的承诺,但是朱晖这么去做了,我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反思的。

讲完了五常,那么大家知道,《三字经》接下来一定是讲六。

【童声】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解说:在中国民间,人们常常会说,五谷杂粮,五谷丰登,那为什么在《三字经》中会讲六谷呢?对此,钱文忠教授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这里面就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说,这个六谷没错的,五谷也对的,为什么呢?稻子不算。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很古的时候,北方没有稻子,所以《三字经》讲六谷,而更古的人讲五谷,北方,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呢,是稻子算的,但是黍和稷只不过是同一个品种,是什么品种呢?就是我们讲的黄米,现在大概没什么人吃了,咱们现在都吃白米,但是也许老人还知道,有一种黄米。这黄米里面分两种,比较黏性的叫黍,比较筋性的叫稷。那么这两种并起来算一种,也叫五谷。我想这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些日常的知识。

《三字经》既然讲完了六,理所当然就得讲七。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七情,喜,喜悦;怒,愤恨;哀,忧伤;惧,恐惧;爱,爱恋;恶,厌恶;欲,最后一个,欲望。只要你是个人,是个正常的人,你都会有这七种情感。但是,儒家认为,虽然这七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但你却不能由着它来,你要对它有所节制,用理智去制约。人的情感终究需要用理智加以制约,这就是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一方面,肯定人的正常的情感,需要发散,需要宣泄,需要表达,但是有个限度,到礼仪,要符合礼仪。我想儒家学说的这部分内容对于现代社会的人特别有参考价值,而在现代社会,我想人啊,特别需要控制的是一种对物质的贪欲。

文忠寄语:人特别需要控制的是一种对物质的贪欲。

就有的时候你看见财物了,看见物质的好处,你不要随便伸手,你先要问你该不该拿,合乎不合乎礼仪,合乎不合乎仁义礼智信。

解说: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否则无论是喜还是悲都有可能造成情感的失控。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范进20岁的时候就开始应考,20岁的时候他就去考试了,连续考了30多年,名落孙山,一直考不起,比较倒霉。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因为他把全部心思放在科举考试上,没有空去照料生计,所以家里已经很破落了。他娶了一个太太,是一个屠夫的女儿,卖肉的一个女儿。终于到51岁那年,又去应试,这下好,总算考取了一个秀才。秀才不容易的,诸位,比如秀才娘子,也就是范进的太太,这个屠夫的女儿从此就可以传红裙子了,可以穿红的绣花鞋了,不是秀才你再有钱,你敢穿一个试试,古代是很有规矩的。其实范进接着第二年再去考,考举人的时候,他自己没抱太大的希望。他岳父也讲,我看你考了个秀才就不错了吧,回来招几个学生教教,也谋几个银子,你这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你还想考举人,考中举人就叫老爷了。举人跟秀才不一样,举人是文曲星下凡啊,举人就不是人啊,是天上的星星啊。大家要知道,在传统中国社会,你很难见到一个进士的,在家里,为什么?进士都出去当官去了,进士一定要出去当官,而在传统中国是有严格的回避制度的,你河北人不能在河北当官的,你必须跑到也许湖南去的,江苏人不能在江苏当官的,到安徽当官。所以在老家看不到进士的,哪里有进士,进士都在外头当官。老家最厉害的老爷就是举人啊,举人老爷,那很厉害的。哪知道,范进这好运一来没个头,举人也考取了。这一下怎么样?他接到了喜报以后,描写是两手一拍,笑了一声,我中了。他中了,他接到报,然后往后一摔,晕过去了。范进就晕了,那旁边的人一看,这是举人老爷晕了,赶紧给他水喝,把他给弄醒。弄醒了以后,范进又跑起来,一面拍手一面大笑,哈哈哈哈,中了中了,好了好了,我中了,笑着往外飞跑。这一跑,一跤摔在池塘里,摔在池塘里以后,范进还站起来,从池塘里站起来,两手沾满了黄泥还在那儿拍,说啊,我中了。他没中了,他疯了。他中举是中了,可是他也疯了。这个故事是很凄凉的一个故事,范进在长期失败,得不到成功以后,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成功,他的情感没有办法控制,他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控制不了自己的喜。他的喜再也不能接受理智的制约,所以疯了。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批判传统科举制度的残酷无情。但是换个角度看一看,难道不也可以说明人的情感,应该接受理智的制约吗?制约的标准是如何,“止乎礼”,只要你符合礼仪都可以。这个例子说白了,很容易理解。诸位在家里爱穿什么穿什么,你愿意在家里穿得很凉快也可以,只要没人见到。但是你如果一旦进入社会,说你要去上学,去要上班,你也这么穿?肯定不行,你得合乎礼仪。一个合乎礼仪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平稳,才会井井有条。

文忠寄语:一个合乎礼仪的社会才会和谐平稳,井井有条。

《三字经》讲完七以后又得讲八,八音。当然这里的八音绝对不是咱们熟悉的八音盒的八音,那个八音盒是西洋的玩意,不是中国传统的。哪八音呢?

解说:礼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古人更是把音乐作为贵族弟子的必修课。那么古人为什么如此看重音乐教育,《三字经》接下来所讲述的八音究竟是指什么?常言道,朋友好找,知音难求,千百年来,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称为知音,这里面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典故呢?

【童声】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上面讲的八音,实际上是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作乐器的材质进行分类。匏是指用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就是用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现在还有人吹这个埙呢;革是指用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上面蒙一层皮革;木是用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有一种叫敔,这大家很少听道,但是大家知道现在在华山一带,有一种老腔,这个老腔在演唱的时候突然会跑出来一个人扛着乐器,什么乐器呢?一条板凳,一块木头,在那儿敲,这也就是,在老腔里面保留着中国古代用木器做打击乐的痕迹。那么石就是玉制的,比如磬;丝就是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琴、瑟;竹子就不用说了,笛子都是。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分类法并不一定科学,但是呢传统中国就是这么分。这么分有它的道理,这是属于专业的音乐范畴的问题,我们不在这儿讨论。我只问大家一件事情,我们平时经常说哎呀,这个人吹牛皮,对吧,吹牛嘛,那牛当然不能吹,你肯定是吹牛皮,我倒请问大家,吹牛皮到底什么意思?大家一般认为吹牛皮是说大话,那牛皮能吹大吗?诸位,那么厚一牛皮,你怎么给它吹大吗?它多大就多大,你干吗不吹一个更有弹性的东西,为什么叫吹牛皮啊?实际上吹牛皮的本意不是这个,跟八音相关。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垒的,牛皮是敲的,牛皮是鼓嘛,鼓你是吹鼓啊?!所以吹牛皮的意思是不搭调,你讲那事跟这个没关系,是否夸大倒在其次,当然我们现在都忘了,所以老说吹牛皮。传统中国认为音乐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位,能够使人相互理解沟通,成为朋友。最好的朋友叫什么?知音。

解说:常言道朋友好找,知音难求。千百年来,为什么人们总喜欢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称为知音,这里面又蕴含着什么样的典故呢?

知音的故事牵涉到两个主人公,一个叫俞伯牙,一个叫钟子期。俞伯牙是

春秋时代楚国的顶级的音乐家,从小聪明,酷爱音乐,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他为了使自己的琴技能够更上一层楼,这个俞伯牙经常带着琴到河边没有人的地方去演奏,苦练琴艺。那么有一天,已经成为一代大师的俞伯牙,他依然很勤奋,就在一个下雨天坐上了船,沿着江慢慢漂游,一边欣赏淅沥淅沥的雨声,一边情不自禁,拿出琴演奏起来。演奏演奏的时候,过程当中,俞伯牙突然发现,自己的一根琴弦弹了一下,这很奇怪,他已经是大师级的人物了,这种小小的杂音,怎么琴弦会动,他马上就知道,有事。他就觉得有人在偷听他弹琴,俞伯牙抬头一看,发现岸边树林旁边蹲着一个打柴的人,这个人当然就是钟子期。俞伯牙把船靠岸,请钟子期上船,说您那么喜欢听我的音乐,钟子期说是是是,那让我为您演奏一曲。演奏完一曲以后,俞伯牙问钟子期,你什么感觉,您听到了什么?钟子期说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俞伯牙大惊,他弹的正是《高山》,他没有事先告诉他,我的曲子名叫什么,俞伯牙觉得太奇怪了,那我再为您弹一曲,您再听听看。又弹了一曲,钟子期的回答是多么浩荡的流水啊,这俞伯牙服了,他弹的曲子正是《流水》。那俞伯牙觉得,你那么理解我的音乐,就称为知音,你了解我的音乐,这也就是一个成语“高山流水”的典故,就从这儿来的。两个人相约,俞伯牙说我要出去旅游,古人都要旅游我们讲过的,等我回来以后,我到您府上拜访,我再为您演奏。等伯牙旅游回来的时候,钟子期去世了,他们两个没有能够再碰到。俞伯牙按约到钟子期家拜见的时候,看见的是钟子期的坟。俞伯牙带着琴,在钟子期的坟前,再演奏了一曲,非常的凄凉、哀婉,演奏完了以后,伯牙把自己最珍贵的琴在钟子期的坟前摔烂了,从今往后,俞伯牙再也没有弹过琴,这就是“伯牙摔琴”的故事。可见在传统中国把音乐看得有多么的神圣,赋予音乐多么崇高的一种价值。当然同时,如果像我这样的人听俞伯牙弹琴,他弹高山,我肯定说,哎呀,一土堆啊,他弹流水,我说哎呀,一水沟啊,那就是什么,那就叫对牛弹琴。我就成牛了,那就是风险很大,听音乐的风险是很大的在古代。

《三字经》讲完这个以后,接下来就讲了单数最大的一个数:九。

解说:在中国古代,九这个数字被认为是最具神秘色彩的数字,古人以九为大数,汉语中关于九的词汇也很多,比如九五之尊,九霄云外,九牛二虎等等。而在封建社会还有一个词与九有关,那就是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就要株连九族。那么这里的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些人呢?

【童声】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九族。九族的亲戚关系和中国古代的礼制和法制关系密切,为什么?一人犯罪的话,最重的刑罚是诛九族。灭九族已经够残酷了吧,可是大家知道秦始皇还经常灭人家的三族。李斯被腰斩,李斯就是被灭了三族的。什么叫三族呢?三族是指父系的九族,母系的九族,妻家的九族,所以是几千口人杀的,这是非常残酷的。而到了明朝以后,杀九族还不过瘾,才有了十族。十族什么呢?加上老师一族。师生关系,这也是一族。所以在明朝,招学生的风险很大很大,如果一个学生被灭门,明天你老师也被揪出去砍头。当然学生拜老师的风险也很大,如果你拜一个老师不巧被杀,哪怕你毕业了,我也给你揪回来杀了。这都是中国传统当中很残酷的一面,今天当然早就没有了,这非常残酷,这种传统就不值得继承,这还了得!那么讲完这九族以后,接下来的问题是亲属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从小应该学习哪些亲属相处的礼仪?这个请大家听下一讲。

第二篇:百家讲坛之解读《三字经》观后感

以前我都是不看百家讲坛的,时间太晚了。因为历史老师让我们去看,我就在网上挑了一期《三字经》解读去看看,这个我还是挺感兴趣的。也因为看了这期的百家讲坛,我才真正认识了《三字经》。

《三字经》和《百家姓》《千字文》共称三百千。而三字经用经这就体现了三字经的重要性。寥寥1720个字的《三字经》概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和道家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一代代君王粉墨登场、历史人物或血洒疆场,爱国情怀感动一代代炎黄子孙;或助纣为虐,遗臭万年!

其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玉不琢不成器,出于《礼记》的《学记》。字面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它是成不了器的,也就是它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它只是一块玉石。人不学不知义,人如果不学习的话,是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适的,什么是不合适的。钱教授讲到君子拿玉,美玉来体现,来展现,或者来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所以古人经常用琢玉来比喻自己完善自己的修养,他使自己的修养越来越完善,就像雕琢这个玉一样,所以《三字经》用玉不琢不成器来做比喻。因此我明白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所以《诗经》里面也有话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三字经》所倡导的是,学习是一个过程,它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这样一个过程。

通过对钱教授解读《三字经》的学习,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我去切、磋、琢、磨,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人必须经历过勤苦才会有快乐,才会有成功遇到困难我也应该有不怕苦的精神,并把遇到的困难当做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打磨的过程。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初一:徐佳熠

第三篇:百家讲坛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读经典之〈明经读史 感悟人生〉》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我读经典之〈我读先秦诸子〉》

于 丹: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我读经典之〈在成长中感悟〉》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项羽》、《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我读经典之〈强势由人〉》、《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千古中医人物之华佗》、《王立群读〈史记〉之文景之治》(录制中)、《王立群读〈史记〉之刘邦》(录制中)

纪连海:《正说和珅》、《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正说刘墉》、《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我读经典之〈独特的启蒙〉》、《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我的老师季羡林》(即将播出)、《解读《弟子规》》

金正昆:《身边的礼仪》、《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 《武则天》、《太平公主》(出书时改名《乱世红颜》)、《长恨歌》

乔 良: 《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 《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我读经典之〈庄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即将播出)、《唐宋八大家之曾巩》(录制中)、《唐宋八大家之三苏父子》》(即将录制)、《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即将录制)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读经典之〈君子与小人〉》

隋丽娟:《慈禧》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韩非子>〉》、《千古中医人物之扁鹊》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读经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马 骏: 《二战人物》、《我读经典之〈有用与无用〉》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八十回后真故事)

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走近鲁迅》、《我读经典之〈<论语>的魅力〉》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的故事》、《我读经典之〈无形中的指引〉》

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

方尔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智”》、《汉代国策风云》

李 蕾: 《红旗渠的故事》

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杂项篇)

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录制中)

段怀清:《中国四大爱情传奇》(白蛇传奇、梁祝传奇、孟姜女传奇、牛郎织女传奇)

周岭: 《周岭解密曹雪芹》、《奏折的秘密》(录制中)

曾仕强:《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即将播出)

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金(即将播出)、西夏(即将播出))

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

江英:《回首开国大典》、《重庆谈判》(即将播出)

郦波:《大明名臣 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 抗倭英雄—戚继光》(正在播出)、《大明名臣 救时宰相—于谦》(即将播出)、《大明名臣 清官—海瑞》(即将播出)、《曾国藩家书》(录制中)

莫砺锋:《诗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荣:《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伶界大王谭鑫培》、《梅兰芳》

吕立新:《水墨齐白石》

董平:《名相管仲》《王阳明》(即将播出)

商传:《永乐大帝》

于涛:《走进曹操》

吴桐祯:《成语趣谈》

梅铮铮:《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码关公》

王树增:《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大决战》(即将播出)

周思源:《周思源评说红楼梦》、《正说三国人物》、《正确看待康乾盛世》、《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吴建民:《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吴建民盘点2004国际形势》、《吴建民盘点2004中国外交》

第四篇:百家讲坛

1.不停息的旋律

2.智慧的痛苦

3.传承的神韵

4.当茶遇到咖啡

5.地球成长史(上、中、下)

6.昆虫系列

7.风雅百代存

8.撼天之旅

9.华夏春秋志

10.建筑不是房子

11.冷眼看热点

12.女人说话(上、下)

13.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系列

14.品读水浒

15.人的生与活

16.生命的奥秘

17.时代的加速器——数字

18、探寻宇宙

19.文明的发动机

20.文学的个性

21.物理的挑战

22.相识数学

23.与健康手拉手

24.智慧的痛苦

25.清十二帝疑案

26.论争象牙塔

27.面对缪斯女神

28.企业的方向盘——管理

29.社会的源动力——经济

30.新解《红楼梦》

31.语言的方程

32.身边的礼仪

33.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34.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35.《钱钟书》系列

36.地域文化的形成37.红楼六家谈

38.老舍的文学地图

39.《海洋生灵》系列

40.李云龙

41.鲁迅

42、老子与百姓生活

43.说聊斋

44.张恨水系列

45.吕不韦

46.二战人物

47.红楼梦里的配角

48.中国电影百年

49.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正说和珅、正说刘墉、正说纪晓岚、正说多尔衮、正说鳌拜、正说吴三桂、大太监李连英)

50.文明的驻足地

51、经典中的爱情

52、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53、明亡清兴六十年

54、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

55、易中天品三国

56、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

57、于丹《论语》心得

58、于丹《庄子》心得

59、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

60、贞观之治

61、我读经典

62、玄奘西游记

63、我心中的陈嘉庚

64、新解三十六计

65、武则天

66、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家具、玉器、瓷器、漆器、杂项)

67、诗歌唐朝

68、唐高宗真相

69、西厢记

70、唐伯虎

71、苏轼

72、于丹《论语》感悟

73、李清照

74、红旗渠的故事

75、范蠡

76、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77、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78、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

79、汉代风云人物

80、解读《三字经》

81、传奇太后

82、张爱玲

83、心灵鸡汤

84、王国维

85、玄武门之变

86、教育系列

87、方尔加讲孔子

88、杨子荣

89、汉代国策风云

90、焦裕禄

91、郑和下西洋600年祭

92、传奇紫砂壶

93、千古中医故事

94、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

95、蜀地探秘

96、历史人物的悲剧

97、李斯

98、班墨传奇

99、鲍鹏山新说水浒(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宋江)

100、两宋风云

101、金戈铁马辛弃疾

102、梅兰芳

103、诗歌唐朝

104、周岭揭秘曹雪芹

105、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106、抗日名将杨靖宇

107、苦命皇帝咸丰

108、大明嘉靖往事

109、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晁错、袁盎、窦婴、韩信、刘邦、王立群:项羽、吕后)

110、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

111、京剧大师程砚秋

112、康熙大帝

113、白蛇传奇

131、《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132、永乐大帝

133、南唐后主李煜

134、走近曹操

135、解码关公

136、解读《弟子规》

137、竹林七贤

138、东汉开国

139、末代皇帝溥仪

140、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

141、成语趣谈

142、太平公主

143、回顾开国大典

114、白居易

115、解读中医

116、红楼梦

117、清朝陵寝之谜

118、道光与鸦片战争

119、战国说客双雄

120、孟子的智慧

121、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12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未

144、塞北三朝(辽)

145、传奇王阳明

146、三言二拍

147、侠骨柔情陆放翁

148、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

149、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

150、大风歌

151、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部)

152、名人酒故事

153、大隋风云(上部)

154、中华孝道

播出(三苏父子)

123、长恨歌

124、破解幸福密码

125、孔子是怎样炼成的126、易经的奥秘

127、水墨齐白石

128、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奇

129、胡雪岩的启示

130、名相管仲

155、信仰的力量

156、春秋五霸

157、彭林说礼

158、万历兴亡录

159、囚徒天子光绪

160、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部)

161、大话西游

162、千年一笔谈

163、千秋是非话寇准

164、大故宫【第一部】

165、从司马到司马

讲座集录

阎崇年:《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我读经典之〈明经读史 感悟人生〉》、《大故宫(第一部)》

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汉代风云人物》、《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我读经典之〈我读先秦诸子〉》、《大年初一说经典》

于 丹:《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我读经典之〈在成长中感悟〉》

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秦始皇)、《汉代风云人物》(项羽、吕后)、《大风歌》、《我读经典之〈强势由人〉》、《千古中医故事之华佗》、《宋史》(正在录制)

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和珅、刘墉、纪晓岚、多尔衮、鳌拜、吴三桂、大太监李莲英)、《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千古中医故事〉之孙思邈》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解读〈三字经〉》、《我读经典之〈独特的启蒙〉》、《千古中医故事之李时珍》、《班墨传奇》、《解读〈弟子规〉》

金正昆:《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张望朝:《杨子荣》、《抗日名将杨靖宇》

蒙 曼:《武则天》、《太平公主》、《长恨歌》、《大隋风云》(上部)-隋文帝、(下部)-隋炀帝(正在录制)

乔 良:《新解三十六计》

康 震:《唐诗的故事》(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我读经典之〈庄子的人生境界〉》、《唐宋八大家》 曾巩、欧阳修、王安石、韩愈、柳宗元、三苏父子(正在录制)

孟宪实:《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唐高宗真相》、《我读经典之〈君子与小人〉》

隋丽娟:《慈禧》、《我读经典之<兼爱与非攻>》

孙立群:《吕不韦》、《李斯》、《范蠡》、《我读经典之〈解析<韩非子>〉》、《千古中医故事之扁鹊》、《从司马到司马》(正在播出)

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我读经典之〈毛佩琦七解<中庸>〉》、《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马 骏:《二战风云人物》、《我读经典之〈有用与无用〉》《拿破仑》(正在录制)

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秦可卿、贾元春、妙玉、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八十回后真故事)

郝万山:《千古中医故事之张仲景》、《郝万山说养生》(正在录制)

王启涛:《蜀地探秘之<李冰与都江堰>》、《忧乐范仲淹》(即将播出)

刘扬体:《经典中的爱情》

姜安:《战国说客双雄(张仪、苏秦)》

李炜光:《正说包公》

高日晖:《范进中举》

赵世民:《探秘中国汉字》

徐放鸣:《另类英雄李云龙》、《我读经典之〈浩然之气与人格之美>〉》

王晓秋:《大变动中的中国之甲午风云》

王新陆:《解读中医》

康 尔:《传奇紫砂壶》

周文顺:《焦裕禄》

赵英健:《清朝陵寝之谜》(慈禧、康熙、道光、嘉庆)

陈毅明:《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李昌集:《《西厢记》中的爱情》、《从悲到喜说西厢》

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鲁迅》、《我读经典之 <论语>的魅力》、《从<说笑>看钱钟书的幽默》

孙丹林:《楹联的故事》、《唐伯虎》、《陆游的故事》、《我读经典之〈无形中的指引〉》

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

马瑞芳:《马瑞芳说聊斋》、《我读经典之〈感悟孔孟〉》

方尔加:《孔子眼中的“仁义礼孝”》、《汉代国策风云》

周思源:《红楼梦中的小人物》、《正说三国人物》、《周思源也说秦可卿》、《文明太后》

李 蕾:《红旗渠的故事》

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玉器篇、漆器篇、杂项篇)

喻大华:《道光与鸦片战争》、《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苦命皇帝咸丰》、《末代皇帝溥仪》、《囚徒天子光绪》

葛剑雄:《我读经典之〈荀子的启示〉》、《葛剑雄谈地域文化》

周岭:《周岭解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节日》(端午节、春节)、《奏折的秘密》

曾仕强:《我读经典之〈易经与人生〉》、《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

鲍鹏山:《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武松、李逵、鲁智深、宋江)、《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春秋》(正在录制)

袁腾飞:《两宋风云》、《塞北三朝》(辽、金、西夏)

赵晓岚:《李煜》、《金戈铁马辛弃疾》

江英:《回首开国大典》

郦波:《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抗倭英雄戚继光、清官海瑞、“救时宰相”于谦)、《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

方志远:《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

魏新:《东汉开国》

赵玉平:《麻辣说三国》(向诸葛亮借智慧、跟司马懿学管理、《曹操》<正在录制>)

莫砺锋:《杜甫的文化意义》、《诗歌唐朝》、《蜀地探秘之杜甫草堂》、《白居易》

傅佩荣:《孟子的智慧》

翁思再:《梅兰芳》、《伶界大王谭鑫培》

吕立新:《水墨齐白石》、《写实徐悲鸿》

董平:《名相管仲》、《传奇王阳明》

商传:《永乐大帝》《朱元璋》(正在录制)

于涛:《走近曹操》

吴桐祯:《成语趣谈》

梅铮铮:《蜀地探秘之武侯祠》、《解码关公》

王树增:《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王树增解读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刘强:《竹林七贤》

朱翔非:《中华孝道》

张大千:《名人酒故事》

罗大中:《大国医》(王孟英、钱乙、李东垣、缪希雍、朱丹溪)

杨雨:《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性德》(即将播出)

韩田鹿:《三言二拍》、《大话西游》

梅毅:《梅毅话英雄》(鲜为人知的杨家将、隋唐英雄志)

李清泉:《英雄项羽》

李晓:《商贾传奇》

厉华:《信仰的力量》

李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正在录制)

彭林:《彭林说礼》

钱斌:《千年一笔谈》

赵冬梅:《千秋是非话寇准》

张召忠:《张召忠说航母》(正在录制)

第五篇: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光盘目录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1日 15: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NTV

首播

重播

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销售

销售电话:010——68507900或68507902 每片光盘15元

节目名称 规格 主讲人

永乐大帝(上)8片装 商传

永乐大帝(下)7片装 商传

军旅作家王树增讲长征 5片装 王树增

蜀地探秘 5片装 王启涛、梅铮铮、孙华、张擎、莫砺锋

身边的礼仪 3片装 金正昆

我读经典 8片装 易中天等

千古中医故事 8片装 王立群等

解读中医 3片装 王新陆

清十二帝疑案(上)5片装 阎崇年

清十二帝疑案(下)6片装 阎崇年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 5片装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一部)7片装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二部)6片装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三部)5片装 阎崇年

明亡清兴六十年(第四部)6片装 阎崇年

康熙大帝(上)7片装 阎崇年

康熙大帝(下)7片装 阎崇年

汉代风云人物 6片装 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之魏武挥鞭 6片装 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之孙刘联盟 6片装 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之三足鼎立 6片装 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之重归一统 6片装 易中天

易中天品三国之历史回眸 5片装 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第二部)6片装 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三部、第四部)6片装 易中天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五部、第六部)6片装 易中天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第一部)6片装 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第二部)6片装 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第三部)6片装 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第一部)6片装 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第二部)6片装 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第三部)6片装 王立群

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第四部)6片装 王立群

吕后 6片装 王立群

项羽 5片装 王立群

风雨张居正(上)6片装 郦波

风雨张居正(下)6片装 郦波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9片装 鲍鹏山

新说《水浒》之林冲 8片装 鲍鹏山

新说《水浒》之武松 鲍鹏山

新说《水浒》之李逵、鲁智深 11片装 鲍鹏山

战国说客双雄 5片装 姜安

胡雪岩的启示 8片装 曾仕强

易经的奥秘 8片装 曾仕强

孟子的智慧 傅佩荣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 5片装 马未都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上)7片装 马未都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下)5片装 马未都

马未都说玉器收藏 4片装 马未都

马未都说杂项收藏 6片装 马未都

新解三十六计(第一部)6片装 乔良

新解三十六计(第二部)6片装 乔良

长恨歌(上)12片装 蒙曼

长恨歌(下)8片装 蒙曼

武则天(第一部)皇后之路 8片装 蒙曼

武则天(第二部)一代女皇 8片装 蒙曼

太平公主 9片装 蒙曼

金戈铁马辛弃疾 4片装 赵晓岚

李煜 5片装 赵晓岚

中国四大爱情传奇 6片装 段怀清

弟子规(上)5片装 钱文忠

弟子规(下)5片装 钱文忠

班墨传奇 2片装 钱文忠

玄奘西游记(第一部)6片装 钱文忠

玄奘西游记(第二部)6片装 钱文忠

玄奘西游记(第三部)6片装 钱文忠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上部)11片套装 钱文忠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下部)11片套装 钱文忠

慈禧(上)7片装 隋丽娟

慈禧(下)6片装 隋丽娟

慈禧陵寝之谜 1片装 赵英健

康熙陵寝之谜 2片装 赵英健

道光陵寝之谜 1片装 赵英健

嘉庆陵寝之谜 1片装 赵英健

《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 8片装 刘心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秦可卿身世之谜 6片装 刘心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元春与妙玉 5片装 刘心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林黛玉与薛宝钗 5片装 刘心武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之贾宝玉与史湘云 6片装 刘心武

周岭解密曹雪芹 5片装 周岭

红楼六家谈 6片装 胡德平、周思源、刘心武、蔡义江、吕启祥、梁归智

红楼梦里的配角 3片装 周思源

红楼梦里的配角(Ⅱ)2片装 周思源

周思源也说秦可卿 2片装 周思源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正说和珅 2片装 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正说和珅(Ⅱ)2片装 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纪晓岚 5片装 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多尔衮 9片装 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鳌拜 3片装 纪连海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吴三桂 3片装 纪连海

于丹《论语》心得 4片装 于丹

于丹《庄子》心得 5片装 于丹

于丹《论语》感悟 4片装 于丹

破解幸福密码 4片装 毕淑敏

苦命皇帝咸丰 5片装 喻大华

道光与鸦片战争 7片装 喻大华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 5片装 喻大华

两宋风云(上部)7片装 袁腾飞

两宋风云(下部)8片装 袁腾飞

回首开国大典 3片装 江英

水墨齐白石 3片装 吕立新

白居易 3片装 莫砺锋

诗歌唐朝 5片装 莫砺锋

老子 2片装 姚淦铭

老子(Ⅱ)2片装 姚淦铭

老子(Ⅲ)2片装 姚淦铭

汉代国策风云 2片装 方尔加

孔子 2片装 方尔加

周汝昌眼中的四大名著 2片装 周汝昌

玄武门之变 4片装 孟宪实

贞观之治 6片装 孟宪实

唐高宗真相 5片装 孟宪实

吕不韦 3片装 孙立群

李斯 3片装 孙立群

范蠡 3片装 孙立群

明十七帝疑案之朱元璋 2片装 毛佩琦

明十七帝疑案第一部 8片装 毛佩琦

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 3片装 毛佩琦

梅兰芳 3片装 翁思再

京剧大师程砚秋 1片装 胡金兆

中国电影百年 5片装 张颐武、戴锦华、尹鸿

爱的四重奏 2片装 周国平

二战人物 9片装 马骏

红旗渠的故事 2片装 李蕾

杨子荣 2片装 张望朝

抗日名将杨靖宇 2片装 张望朝

我心目中的陈嘉庚 1片装 易中天、陈毅明

智商与情商 2片装 曾国平

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 3片装 李晓东

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7片装 孔庆东

鲁迅 3片装 孔庆东

经典中的爱情 1片装 刘扬体

地域文化 2片装 葛剑雄

楹联的故事 1片装 孙丹林

唐伯虎 2片装 孙丹林

陆游 2片装 孙丹林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柳宗元 6片装 康震

诗圣杜甫 3片装 康震

苏轼 5片装 康震

诗仙李白 5片装 康震

李清照 5片装 康震

英雄史诗 1片装 赵林

探秘中国汉字 1片装 赵世民

亮剑中的英雄——李云龙 1片装 徐放鸣

身边的经济学 1片装 韩秀云

说聊斋(Ⅰ)7片装 马瑞芳

说聊斋(Ⅱ)5片装 马瑞芳

莺莺传 2片装 李昌集

西厢记 1片装 李昌集

晋商成败之谜 1片装 粱小民

焦裕禄 1片 周文顺

紫砂壶传奇 2片装 康尔

下载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百家讲坛三字经全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家讲坛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 正说三国人物明亡清兴六十年 清十二帝疑案康熙大帝 慈禧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 正说和珅 正说刘墉 正说纪晓岚正......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两宋风云观后感 不得不说,历史是无情的,它给予每个朝代的不仅仅是荣华富贵,骄奢淫逸,还有无尽的痛苦,心机。更重要的是,它不肯把那大好河山献给任何一个王朝,它不肯让......

    百家讲坛2

    备战高考 英语篇 (下) 张铁城全文: 好,咱们看下面这句话,十个单词。这不是我的发明创造,是好多好多年前了,long long ago,1977年当时是一个英国的老师到中国讲学,那特小姐,举个例句给......

    百家讲坛目录

    《范蠡》、《方尔加讲孔子》、《老子与百姓生活》、《战国说客双雄之苏秦张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吕不韦》、《李斯》、《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易中天汉代......

    百家讲坛背景音乐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的背景音乐:永远的长安;思念与对视 《纳兰心事有谁知》的背景音乐: 迷情仙境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的背景音乐 Calling Wisdom 《苏轼》系列里的背景音......

    百家讲坛背景音乐

    百家讲坛背景音乐(配乐)全集集锦(有些曲子真的很好听) (2011-11-04 20:27:14) 转载▼ 标签: 配乐集锦 杂谈 百家讲坛背景音乐(配乐)全集集锦,下载可以到百度的MP3中去搜索 曲目: 1.C......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1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仕强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

    百家讲坛观后感

    第一集 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西游记》既是一部魔幻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因 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西游记”, 需要在向理想高峰攀登的过程中不断成 长。虽然历经“九九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