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质分类》的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如有位老师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
事先,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上课时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物质并按其组成进行分类。学生对“保险丝到底是不是金属单质?”、“洗衣粉到底是不是碱?”等发生了争论,课堂气氛顿时沸腾,学生情绪高涨,愉快而迅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化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化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第二篇: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肖玉娟
物质的分类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酸、碱、盐、氧化物等,学生在辨析这些概念时,判断某物质属于哪一类时经常犯错,易混淆。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生活化的引入
分类的方法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之广,如超市、商场商品摆放;图书馆的图书、网页的信息呈现、实验室的药品摆放等,过渡到分类也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在化学复习课上得学习热情。
2、建构物质分类的概念图
在众多的化学概念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构建概念图
让学生感受这些概念间存在的包涵、并列等关系。知道如此分类的依据,同时能够同学互评纠错。介绍不同形式的概念图,理解了正确关系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课后画出个性化的概念图。
3、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和概念的文字表述多重表征。
通过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的示意图,文字、图像等信息多角度的辨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含氧化合物与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之间的分别属于哪一种逻辑关系(并列、包涵还是交叉关系)
4、分类方法的拓展
物质分类的方法不只是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去分、还可以是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多角度、多标准。设计了对常见的十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硫、甲烷、氨气)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构建物质分类概念图时错误率较高。由于时间的关系,构建概念图是在课前准备学生完成的,学生没有事先复习,对原有的概念理解部分遗忘,导致画图困难。还有原有的知识框架是直接给出的,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真正的理解。
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和发挥不够;课前对知识的疏理过于简单,导致后面学生做题有一定困难。时间的安排方面,还不是很合理,有前松后紧之感,提出问题时,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急于求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思考,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反思
物质的分类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比较多,如: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酸、碱、盐、氧化物等,学生在辨析这些概念时,判断某物质属于哪一类时经常犯错,易混淆。针对这种现象,我着重从以下几点进行了设计。
1、生活化的引入
分类的方法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之广,如超市、商场商品摆放;图书馆的图书、网页的信息呈现、实验室的药品摆放等,过渡到分类也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在化学复习课上得学习热情。
2、建构物质分类的概念图
在众多的化学概念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通过构建概念图
让学生感受这些概念间存在的包涵、并列等关系。知道如此分类的依据,同时能够同学互评纠错。介绍不同形式的概念图,理解了正确关系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课后画出个性化的概念图。
3、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和概念的文字表述多重表征。
通过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的示意图,文字、图像等信息多角度的辨析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这几个概念。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含氧化合物与酸、碱、盐、氧化物、有机物之间的分别属于哪一种逻辑关系(并列、包涵还是交叉关系)
4、分类方法的拓展
物质分类的方法不只是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去分、还可以是物质的性质、用途等多角度、多标准。设计了对常见的十种气体(氧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二氧化硫、甲烷、氨气)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学生反应来看,知识性的要求不存在困难,思维活跃,概念的理解相对清晰。问题在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构建物质分类概念图时错误率较高。由于时间的关系,构建概念图是在课前准备学生完成的,学生没有事先复习,对原有的概念理解部分遗忘,导致画图困难。
还有原有的知识框架是直接给出的,学生被动的接受,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下次教学中有待改进之处,例题可以更加优化。
第四篇:《组成物质的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小编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五篇: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及反思
初中化学《物质的鉴别》教学设计及反思
为了迎接每年的中考化学实验技能考查,笔者在紧张的化学复习中,想方设法设计出几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既演练了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又复习了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可谓一举多得。《物质的鉴别》实验课就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笔者立足沪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自行设计的校本课程。
一、设计思路
《物质的鉴别》一直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多个基本概念,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酸、碱、盐的特征反应,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方便学生复习零散的化学知识,笔者将有关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整合为知识条块,使其薄有纲、厚有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及时发现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鼓励学生主动上台展示学案,共享学习成果、贡献学习困惑。在实验过程中,笔者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关注全体、重视指导,倡导民主、鼓励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化学素养,笔者引导学生以化学原理为核心、以实验操作为手段去探究物质的组成和变化。为了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解题技巧,笔者安排学生适当演练实验习题,而且在解题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为了体现化学知识的实
用性和趣味性,笔者还注重联系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特征反应。另外,制作的ppt课件、编写的学案简捷实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了课堂信息量和复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知识现状和笔者的教学经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够根据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设计鉴别典型酸、碱、盐的实验方案。
②学会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实验废液处理等基本操作。③初步体验科学家通过实验手段研究物质的方法。④培养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①编印本节课使用的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练习)。②准备有关的实验用品,摆放在实验台上。③调试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制作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 图1 [引言]酒驾猛于虎,那么如何检查司机酒驾呢?人们想到了重铬酸钾的特征反应:橙色的重铬酸钾遇到酒精会变为绿色的硫酸铬。据此,研究人员制出了吹气式酒精检测仪对司机进行酒精含量检测
(适时投影图1)。
超市理货员如何及时发现食品包装破损?利用氧化亚铁(feo)的特征反应:黑色的feo在空气中会很快被氧化成红色的fe2o3。在日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超市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少量的黑色feo,一旦密封包装破损feo立刻变为红色fe2o3,理货员能及时发现,从而避免消费纠纷。
可见,化学上的特征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利用物质的特征和特征反应(析出沉淀、放出气体、溶液变色等),来鉴别一些常见的酸、碱、盐。[板书课题]物质的鉴别
[过渡]下面,我们先来复习有关物质鉴别的知识和技能。
(二)复习铺垫
[讲述]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好的学案,主动展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
(1)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展示]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1题(常见酸碱盐的重要特征): ■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记不清溶液、沉淀的颜色,写错化学式、离子符号等)(2)常见离子的检验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2题(常见离子的检验)。检验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oh-用_________或________等;检验co32-用________和_________。
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使用酚酞试液检验h+、不知道活泼金属也能检验h+、不知道铜盐溶液也能检验oh-等)。(3)胶头滴管的使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3题(胶头滴管的使用):
一般用_____指和_____指夹住滴管的颈部,用_____指和____指轻捏胶头;滴液时,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稍上方,然后轻捏胶头使液体______滴入容器内,一定不能将滴管末端_______。师生共同评价答题情况,并交流、探讨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演示]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学生实验]练习胶头滴管的使用(胶头滴管吸水后滴加到试管里);教师巡视、纠错。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胶头滴管和试管来做2个鉴别物质的实验。
(三)鉴别实验
首先要确定学生设计的鉴别方案是否可行。(1)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4题(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实验桌上给你提供了石灰水、稀盐酸、bacl2溶液、酚酞试液4种鉴别试剂,请你从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3个鉴别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选择其中的一个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评价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选用酚酞试液进行鉴别)。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在氢氧化钠干扰下检验co32-是否存在;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差异,可以选用石灰水、稀盐酸、钡盐(或钙盐)溶液等作为鉴别试剂,但不能选用酚酞试液进行实验。
(2)不另加试剂鉴别几种溶液
学生上台展示学案上的第5题(不另加试剂鉴别4种溶液)。实验桌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请你不另加试剂把它们区分开来(实验方案填入下表);方案经师生共同确认可行后,才动手实验。■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交流、探讨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利用蓝色氢氧化铜沉淀作为第ⅲ步的鉴别试剂、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等)。
[学生实验]按照确认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参与、指导、评价。
[小结]解答无试剂鉴别实验题时,首先找出显示特殊颜色的待鉴溶液,然后利用该溶液作为下一步的鉴别试剂,这就使问题转变成了相对简单的有试剂鉴别题;对于待鉴溶液中没有特殊颜色的无试剂
鉴别题,一般采用溶液两两混合法,只有每种溶液产生的现象各不相同,才能完成鉴别任务。
[过渡]下面演练几道实验习题,以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学习效果。
(四)巩固练习
习题(题目逐一投影出来;主要以个别提问、交流讨论、适时点拨等方式进行;尤其注重分析“这个答案是如何思考得来的”,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①仅用石蕊试液就可以鉴别出盐酸、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这4种溶液,则第2个被鉴别出来的物质是()。a.盐酸 b.氢氧化钙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②有4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na2so4 ③hcl 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③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oh、nacl、bacl2这3种无色溶液鉴别出来,它是()。
a.cuso4溶液
b.na2so4溶液 c.酚酞试液 d.fe(no3)3溶液
④为了确定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溶液的酸碱性,黎明同学提出以下实验方案,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取样,滴加na2co3溶液 b.取样,加入锌粒
c.取样,通入co2气体 d.取样,滴加naoh溶液
(五)结课板书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在小结的过程中,适时板书如下: ■
(这个板书总结了实验原理、归纳了知识要点,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也体现了化学之美)
(六)整理桌面
要求学生洗涤仪器、整理桌面,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既主动展示、乐于思考,又勤于动手;教师主导作用恰当,既预设科学、适时参与,又生成不断;活跃的气氛充满课堂,师生的互动贯穿全程,因此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当然,这节课也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实验设计能力亟待加强。笔者认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并做好演示实验,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分组实验中,要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他们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从而逐步提高实验技能。教师要及时督促、检查学生完成化学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从而巩固课堂学习效果,要鼓励学生寻找一些实验替代品(如一次性注射器、饮料瓶、西药包装板、洁厕灵、碱粉、食醋、果导片、花草汁液等),积极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既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又不断体验学习成功。教师组织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中考时少丢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磨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