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中的歇后语大全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国中的歇后语大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三国中的歇后语篇一
一、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二、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三、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四、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五、刘备编草鞋--内行
六、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七、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八、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九、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十、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十一、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十二、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十三、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十四、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十五、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十六、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十七、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十八、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十九、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二十、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二十一、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二十二、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二十三、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二十四、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二十五、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二十六、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二十七、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二十八、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二十九、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三
十、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三
十一、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三
十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
三
十三、诸葛亮的-神妙莫测
三
十四、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三
十五、诸葛亮要丑--不知
三
十六、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三
十七、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三
十八、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三
十九、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四
十、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四
十一、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四
十二、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四
十三、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四
十四、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四
十五、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四
十六、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三国中的歇后语篇二
1、诸葛亮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不是真心)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没办法)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办法多)
2、曹操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3、刘备
刘备编草鞋——内行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4、周瑜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5、张飞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战关公(关羽)——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张飞扔鸡毛——有劲使不出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第二篇:三国中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三国歇后语
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卖草鞋→有货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著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隔著门缝看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当木匠→大刀阔斧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卖豆腐→货软人硬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云长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出阵→不服老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吃鸡肋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曹操做事→乾乾净净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击鼓骂曹→现开销〔当场指责〕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蒋干盗书→只知欢喜,忘了中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蒋干访周瑜→自找麻烦
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厢情愿〕
许褚战马超→赤膊上阵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著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第三篇:三国中的成语,歇后语,诗词
1、曹操
曹操转胎——疑心重
曹操杀人——乱来一气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走对了路子)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吃鸡肋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诸葛亮——心思不一样 编辑本段
2、张飞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卖刺猬——人强货扎手
张飞卖豆腐——货不硬人硬
张飞战马超——不相上下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烧火——猛灶
张飞讨债——气势汹汹
张飞的胡子——满脸
对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砣)——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关羽)——忘了旧情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生非(吴氏生飞)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张飞绣花(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编辑本段
3、黄忠
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黄忠出阵——不服老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编辑本段
4、刘备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卖草鞋——有货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刘备得孔明——如鱼得水
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刘备请诸葛亮——三顾茅庐 编辑本段
5、关羽
关云战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关云长不杀张文远——念起旧情
关云长守嫂嫂——情义为重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帝庙求子——拜错了神
关公吃酒——看不出来
关公保刘备——赤胆忠心
关公开刀铺——货真价实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走麦城——最后一招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卖肉——没人敢要
关羽放曹操——念旧情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关羽说三国——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败走麦城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羽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关公脖子里长肉瘤——脸红脖子粗 编辑本段
6、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有借无还、有把握)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不是真心)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办法多)
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著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孔明斩马谡——明正军纪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皱眉头(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焚香弹琴——计上心来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编辑本段
7、周瑜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编辑本段
8、鲁肃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编辑本段
9、其他人物 董卓、貂蝉、吕布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阿斗、蜀国战将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阿斗的江山——白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单刀赴会——声势压人
过五关斩六将——所向无敌
击鼓骂曹——现开销(当场指责)
赵云大战长坂坡 ———大显神威 蒋干、徐庶、许褚、马超、庞统
蒋干盗书——只知欢喜,忘了中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蒋干访周瑜——自找麻烦
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草船借箭、东吴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满载而归)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司马懿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三)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俗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4、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
(1)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6)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7)杜宣的《江陵怀古之二》:“春风吹遍古荆州,西蜀雄关壮两眸。三国英雄茅屋里,纶巾羽扇说千秋。”
第四篇:三国中的酒文化
酒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组成部分,早在夏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会酿酒。汉末三国,酒在社会生活中已渐为普遍。
禁酒与好酒并存
古时生产力不高,而酿酒又意味着粮食的消耗,因此官方并不鼓励酿酒。传说商末因为出了“酒池肉林”的纣王,酒更是被口诛笔伐,这虽很可能是成者王败者寇的诬蔑,但入周以后禁酒就成了政府行为。到了东汉末年,各地战乱频繁,大量人口逃散死亡,生产力更不能保证,粮用不足一直困扰着各路英豪,禁酒也就成了维持政权和节约军队开支的权宜之计。
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前,就有人开始禁酒,先有汉中的张鲁,后有徐州的吕布,等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后,禁酒被他搬上了法令。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北方袁绍父子及其余部不久,面对黄巾之乱后中原地区残蔽的社会经济,他颁布了禁酒令。《后汉书?孔融传》载:“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显然,尽管当时曹操已经采取屯田等方式以增加生产,但连年征战的曹军恐怕还是饿着肚子的,只有靠禁酒来保证粮草的供应。
曹操很清楚酿酒不仅耗费粮食,而且如果饮酒成风也必然贻误军机,因此他并不怎么好酒。不过由于曹操的文人形象与艺术渲染的需要,《三国演义》比如第十六回“曹孟德兵败清水”,吃了败仗的曹操有一日“酒醉”,想到城中嫖妓,左右心腹使之与张绣的婶婶邹氏私通,于是曹操每日与邹氏饮酒作乐,好不快活。事情败露后,引起张绣的不满,曹操为此损兵折将。
曹操不一定好酒,却挡不住他周围的人对酒的偏好,其子曹植就是一位。史称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仁被关羽困于樊城,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准备派遣他去援救曹仁,结果曹植“醉不能受命”。和我们宁愿相信曹操好酒一样,人们也同情曹植后来的境遇。曹丕即位后,将曹植打压得很惨,其中固然有曹丕“相煎太急”的政治手腕,但也不乏曹植喝酒误事、不堪重用的自毁前程。
酒风与酒器
三国有不少酒风剽悍之人,张飞就是最典型的。《三国演义》第二回就是他“醉酒鞭督邮”,开了整部小说的“酒气”。张飞醉酒之后,总是要闹出些事来,如醉酒打了吕布岳父曹豹,失了徐州不说,还把刘备的老婆孩子给搞丢了。后来,为给二哥关羽报仇,心急却无处使劲的张飞醉酒打了范疆、张达,最后遭到报复,命丧黄泉。
三国人酒量、酒风如何,曹丕在《典论·酒诲》里给出了答案。他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做成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
据《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一书,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八两,“中雅”能盛两斤四两,“季雅”刚好盛两斤。
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三国演义》开篇就是“一壶浊酒喜相逢”,蒸馏酒直到罗贯中所在的明代才出现,因此“浊酒”是符合汉魏时代状况的。所谓“浊酒”,就是没有过滤的、酒水混合着酒渣的酒,因此显得浑浊。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三国的影视剧中,但凡出现清冽的酒水,都是穿帮的。
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共包括酿酒原料→蒸熟→冷却→加入经捣碎、浸曲、过滤的曲汁→入大口缸发酵→提取酒醪→继续发酵→入小口酒瓶等10道工序。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魏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也有8例制曲法,40余例酿酒法。酿酒技术路线与汉代大致相同。《齐民要术》里还载有曹操酿酒的故事。有一年,他发现家乡亳州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遂将此方献给汉献帝。按现代发酵工程的角度,它被归为“补料发酵法”,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也是后来我国黄酒酿造的最主要的加料方法。
这个方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即使经过二次发酵,成品酒一般不会超过10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而刘表一口气把三大杯干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跟张飞强劝不能喝酒的曹豹一样,刘表自己狂喝,也请客人狂喝,谁不喝,他就强劝。曹丕在《典论·酒诲》里还这么写道:“(刘表)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你喝醉了,我就把你扎醒,让你接着再喝。相比张飞,刘表的酒风也相当剽悍。
曹操本人并不怎么喜欢喝酒,执政以后还一度禁酒来着,但他劝起酒来却很猛。《三国志.魏书》第十八卷有云:“太祖征荆州,至宛,张绣迎降。太祖甚悦,延绣及其将帅,置酒高会。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在后面紧跟着,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用斧子向谁敬礼。那意思很明显:敢不喝?劈死你!
孙权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三国志.吴志.张昭传》记载:“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使人以水洒重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当时的场景想必是这样的:孙权在高台上大宴文武,要求大伙一醉方休,某宾客不喝,孙权就让人往他身上泼水,下命令道:“快点儿喝,今儿个必须喝到迷迷糊糊掉下去为止!”这已经不是一“醉”方休了,是一“摔”方休。
关于孙权劝酒之猛,还有一例可作左证。《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记载:“权既为吴王,欢宴之末,自起行酒,翻伏地阳醉不持,权去,翻起坐,权于是大怒,手剑欲击之。”孙权劝酒,臣子虞翻装醉,被孙权发现了,孙权大怒,竟然要砍死他!
至于当时的酒器,之前就有学者指出过,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用爵喝酒是错的。爵虽在商周时期并用于礼器和酒器,但两汉以后,它只出现在祭祀之中。回头看新版《三国》也有这个硬伤,关羽温酒斩华雄一段就有用爵喝酒的特写。不过有意思的是,当关羽被杀,一直惜之为英雄的曹操专门给他办了场很盛大的丧事,剧中曹操用爵盛酒祭奠关羽,算是误打误撞。但考虑当时的工艺,三国时的爵应该是漆器而非青铜,道具应用并未尽善尽美。
那么三国人到底用什么器皿喝酒?大概除了张飞这样的莽汉,稍微文雅点的人一般用觞。离三国不远的东晋,当年的会稽内史王羲之邀集友朋在兰亭搞过一次“曲水流觞”的聚会,少不了喝酒。酒令是觞在小溪中流淌,如果它在某人面前打转或停下,就叫这人赋诗,作不出诗就罚酒,一次罚三觥。这说明那个时期觞和觥分别是主要的饮酒器和盛酒器。而觞较爵扁平、敞口,也符合酒器作为“祀戎二礼”的庄重到进入普通社会生活的轻松这一发展趋势。
英雄与美酒
“三国”是谱写英雄的,而三国英雄们与酒的故事,也是流光溢彩,为后世讴歌。
《三国演义》第五回“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此回的高潮无疑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当然这个情节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只算是《三国演义》作者的精心安排,罗贯中想让读者对第一次走进大场面的关羽保持深刻印象。
当十八路诸侯在阵前连折大将,袁绍、曹操无可奈何时,关羽应声而出,“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之后,关公的这一英雄形象,在《三国演义》后面章节中反复出现,甚至千百年后也难以磨灭。新版《三国》中,这一段戏也是开篇以来的浓墨重彩。无名马弓手关羽提着华雄的项上人头得胜归营,曹操惊诧之余不忘战前诺言,亲手接过一爵酒给关羽庆功。剧中曹操有意探视一下爵的温度,其手一伸一缩,凸显了《三国演义》所记“其酒尚温”这个情节,映衬出关羽的绝世武艺。
其实关羽斩华雄和喝不喝酒无关,更和酒温不温没有干系,除了作者有意为之的伏笔外,这里面也有中国传统酒文化的写照。东晋的左思在《魏都赋》中写过:“冻醴流澌,温酎跃波。”温酎,就是指温热的酒。古人历来喜饮温酒,考古发现中就有许多此类文物,不但有温酒炉出土,而且还有铜温酒樽现世,由此可见,两汉魏晋时期饮用温酒也是一种时尚。
先前讲曹操因喝酒出过糗,当然他也有喝了酒意气风发的时候。就在颁布禁酒令的那一年七月,曹操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描写,一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宴中,曹操感怀自己的半生戎马和不世功业即将告成,赋诗一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首《短歌行》成了曹操不朽的名篇,事实上,《短歌行》虽确系曹操所作,但“横槊赋诗”不见《三国志》记载,作为赤壁之战的战前动员,它属于小说家的发挥。八百多年后,另一个真正好酒的文人苏东坡,在他的《前赤壁赋》中写到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曹操这般诗酒文人形象,在后世愈加巩固。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曾说,三国宛如一段小春秋,其中的君臣信义、朋友情怀,在政治和社会的大动荡中,仍未失去本身的光辉。可以说,这样的英雄故事在中国以前的历史中不曾发生,在中国后来的历史中也不曾再有。曹刘的“煮酒论英雄”就是这一精神和气质的终极反映。
《三国演义》里英雄无数,但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江山;刘备的寄人篱下,一味谦恭,隐忍不发,这些铺垫出了三国故事的后续发展。复原小说中的情景,曹刘问答之际,“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这不仅是变天的前奏,也是三国英雄们风起云涌的序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酒花淘尽英雄。
第五篇:三国中的成语典故
【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大全】东汉末年,三国争霸,从此展开了一段历史长剧,战争风云,变化多端,叱咤风云人物,智慧勇猛事迹为人们留下了无数经典成语。那么,关于三国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
1、【妄自菲薄】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2、【智取陈仓】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
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三国详细介绍
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3、【巢毁卵破】在东汉末年孔子的后代孔融。他自幼聪明知书达理,明礼数。至今还流传着“孔融让梨”的故事。可是这么一个贤人不幸被曹操手下杀害,被灭了全家。那时,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准备南征刘备。孔融提出不同的主张,却遭到曹操的拒绝。孔融不服气,背后讲了愤愤不平的话。曹操知道后,便下令处死孔融全家。
当时孔融的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正在家里下棋。突然面临此大祸。横眉冷对上前护住爹爹,孔融请求曹操官兵放过两个小儿,自己愿承受一切惩罚。儿子却高声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宁死而不屈”。这句话的意思是,鸟巢倒了翻在地下,怎么还有完好的鸟蛋呢?!
“覆巢无完卵”,也成“巢毁卵破”,就是说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
4、【顾曲周郎】东汉末年,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出身士族,少与孙策友善,后归孙策,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两年后周瑜病死,终年35岁。
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精于音乐,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据载: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即使多喝了几杯酒,有几分醉意了,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每当发现了错误,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示意他演奏错了。因此,当时有句歌谣说:曲有误,周郎顾。
5、【一身是胆】东汉末年,刘备和曹操在汉水一带交战。刘备的老将黄忠前去曹营劫粮,被曹军团团围住。黄忠左冲右突,没能突出重围。
刘备的大将赵云带了几名骑兵赶来营救。赵云杀进重围,救出黄忠。赵云回到营地,埋伏了大批弓箭手,然后大开营门。自己单枪匹马,站在营门外。追过来的曹军见了,不敢前进一步。只见赵云枪一挥,营里的箭好似飞蝗般射向曹军。赵云和黄忠乘势追杀,获得大胜。
第二天,刘备来到前线视察。他夸奖赵云“一身是胆”,意思是胆量极大。
6、【三顾茅庐】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7、【桃园结义】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
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
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8、【草船借箭】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9、【七擒七纵】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10、【六出祁山】祁山,东起盐官,西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里,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相争的古战场。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蜀将张尉往迎,安置于昭化之白水,而陇南为蜀所有,武都、阴平2郡仍存,属益州。所以,三国时,魏蜀各有一武都郡,魏之武都郡在关中小槐里,蜀之武都郡治下辨。另外,又于今礼县东北置祁山县,亦属武都郡。
三国时期,蜀诸葛亮为夺取关中,进图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对魏军进攻作战。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诸葛亮统军10万,进驻汉中,图谋攻魏。
次年春,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今甘肃东南部西汉水北岸地区)。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归属蜀。魏明帝震恐,亲赴长安(今西安)督战。当蜀军在街亭与魏军交战时,前锋马谡擅自改变部署,弃城守山,被张合乘势困败,失去要地。诸葛亮因初战受挫,失去前进的依托,乃退兵汉中,斩马谡,整治蜀军。
同年十二月,诸葛亮统军数万再度攻魏,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境),攻城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还师。诸葛亮为孤立祁山魏军,并开辟军资来源,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夺回武都、阴平二郡。后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抚羌人。建兴九年春,诸葛亮率军四出祁山。魏大将军司马懿督军迎击。
诸葛亮于上邽(今甘肃天水)击败魏军,抢收小麦,充实军粮后撤回祁山。魏将急躁,率军尾随追击。待魏军逼近时,诸葛亮五出祁山,歼敌3000人,司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当诸葛亮率部乘胜追击魏军时,中都护李严假传撤军圣旨,只得退军,于木门(今甘肃天水南)设伏张合后,还师汉中。经过3年休养生息,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春六出祁山,率军10万,与魏军20万对峙与渭水南。
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却率部渡过渭水,背水筑垒拒守。诸葛亮识破司马懿以逸待劳的阴谋,进驻五丈原。这样,魏、蜀两军相持4个多月。八月,诸葛亮病故在军中,最后蜀军还师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长达7年之久,虽苦心筹谋,但最终因国力不济等原因,以致师劳而功微。
11、【舌战群儒】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
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
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
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12、【单刀赴会】周瑜死后,刘备为了和吴国重新联合起来,答应孙权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荆州交给吴国。
这时刘备已经很强大了,他的军队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刘备在西川建立了蜀国,派关羽和他儿子关平驻守在荆州。
孙权听说刘备占领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国向刘备要荆州。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计谋,写了一封信交给吴国的大使,让他到荆州去找关羽。
吴国的大使拿着信来到荆州,却被关羽拒绝了。关羽说:“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赶回了吴国。
孙权大怒:“刘备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鲁肃出了一个主意:请关羽到吴国来吃饭,趁机把他抓起来,逼迫关羽交出荆州,不然的话就杀死他。
关羽接到邀请信后,笑着说:“我才不怕他们,我一个人去,看他们敢把我怎么样?”
第二天,关羽乘船来到吴国。鲁肃早已经布置好了军队,只要关羽不答应,马上就把他抓起来。
在酒席上,鲁肃笑嘻嘻的提出归还荆州的事,关羽就说:“我今天是来喝酒的,国家的大事我们不谈”但鲁肃还是一个劲儿地提起荆州。
过了一会儿,关羽站起来拉住鲁肃说:“我有点醉了,荆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说完就拉着鲁肃向江边走去。
吴国的士兵怕误伤到鲁肃,不敢对关羽下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关羽拉着鲁肃走出去。关羽一直把鲁肃拉到江边才放开手。等吴国军队来追赶时,关羽的船已经开出很远了。
13、【得陇望蜀】东汉初年,有两个反对光武帝的地方势力,一个是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一个是称霸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陇西的隗嚣,将隗嚣围困在西域,把公孙述的援兵也包围了起来。光武帝见一时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诏书给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诏书一看,上面写着:如果攻占了陇地两城,便可率军攻打蜀地的公孙述。人总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样,已经得到陇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陇:在今甘肃东部,陕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现在一般用这个成语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有贬义。
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司马懿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刘晔曰:“司马仲达之言是也。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远涉劳苦,且宜存恤。”
还记得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翻的是连环画版的演义。看到这一节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学到一个新成语,但同时总觉得用在这个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那时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脸,一个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会不复望蜀,不贪心呢?
我起初给曹操找的解释是他怕陷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益州。几乎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马懿和刘晔已经替我解释了。
三国演义中人物简介
那么就是因为战线太长,因为襄樊和合肥战场的压力了。但这也是不成立的。襄阳曹仁,合肥张辽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而且当时这两线的战事并不是那么吃紧。再说有满宠李典等人的协助和“贼来乃发。”的木夹的指点,即便是逍遥津这样的会战,坚守到救兵到来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这里的老不是指年龄,不是老骥伏枥那个老,而是一种在于内心的沧桑,厌倦和疲惫。连年的征战特别是赤壁战后破马超灭张鲁这几年这几仗,那颗曾经不已的壮心里的烈火渐渐熄灭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经老了,没有了如日中天的气势与激情,论英雄的豪情,观沧海的壮志,赋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遥津战后,错过了平西川最好机会的曹操同众官议曰:“此时可收西川否?”刘晔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备,不可击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渊,张颌守汉中。
14、【兵贵神速】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侣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
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今属河北)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15、【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有位将领,名叫吕蒙。他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位吕蒙不愧为英勇的战将,然而,自小未曾读书,所以,文墨没有,行事粗鲁,又全不懂礼仪文饰。大家都呢称他为“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应该多读点书,学点历史和文化知识,这样才好。”
吕蒙一听,马上说:“我一天军务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读书?以前,我不读书,不是照样带兵打仗吗?”
孙权笑着回答:“要说忙,你不会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来,就抽空读了《史记》、《汉书》和各种兵书。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带兵打仗经常都忘不了读书,越老越喜欢看书。东汉的开国之君刘秀,时常手不离书,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说读书与不读书,那可大不一样。书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聪明;书中的历史经验教训,可给人启示警惕。我治国理政,许多都是从书中受到教育启发的。”听了孙权的这一番话,吕蒙才知读书的重要,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文士,来指导他读书。
开始读书时,吕蒙倒没什么特别感受。渐渐地,吕蒙读出味来,眼界不断开阔,思路日益活泛,才发觉自己以前的许多愚昧无知。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周瑜去世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大都督。这位鲁肃是吴国一位名士,学问渊博,读书破万卷。他与吕蒙都在周瑜手下做过事,常戏谑吕蒙,“吴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鲁肃到吕蒙的驻军去巡视。空闲时,吕蒙主动与他谈起学问来,鲁肃大感意外。开初,吕蒙是以请教者的身份与鲁肃交谈;不一会,吕蒙提了几个问题,鲁肃都答不上来;后来,鲁肃只有听吕蒙一个人讲的份了。听完吕蒙高谈阔论,引经据典,鲁肃十分惊叹地说:“想不到你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学富五车了!本人敬服万分!”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深受孙权的器重。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终于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