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

时间:2019-05-15 15: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

第一篇: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

范仲淹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诗人,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原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时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仲淹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守,谕之曰:“今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于是诸寺工作并兴。又新仓廒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劾奏杭州不恤荒政,游宴兴作,伤财劳民。公乃条奏:“所以如此,正欲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使工技佣力之人,皆得仰食于公私,不致转徙沟壑耳。”是岁唯杭饥而不害。

〔评〕《周礼》荒政十二①,或兴工作,以聚失业之人。但他人不能举行,而文正行之耳。凡出游者,必其力足以游者也。游者一人,而赖游以活者不知几十人矣。万历时吾苏大荒,当事者以岁俭禁游船。富家儿率治馔僧舍为乐,而游船数百人皆失业流徙,不通时务者类如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宋朝皇祐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范仲淹于是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的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饥岁荒年工钱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兴土木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无不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招募工人兴建官家谷仓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掌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竟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寺院大兴土木,既劳民又伤财,所以上奏弹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说:“臣所以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官府大兴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余钱可花的百姓,嘉惠贫苦无依的穷民,使得靠出卖劳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赖官府与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背井离乡,饿死荒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

评译

《周礼》记载,连续十二年的饥荒,主政者应尽量提供百姓工作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凡是可以外出宴游者,一定是具有宴游的财力,一人外出宴游,而靠此人宴游花费的金钱生活的,不知道有几十人。明朝万历年间,苏州一带闹饥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游船,于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饮,而靠划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业而背井离乡,主政者的愚昧,不识时务,大都如此。

注释

①《周礼》荒政十二:《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散利,二薄征,三缓刑,四弛力,五舍禁,六去几,七省礼,八杀哀,九蕃乐,十多婚,十一索鬼神,十二除盗贼。”即《周礼》中记载的十二条应对荒年的政策。

第二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小编为你整理了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平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四、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

以:(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嗟夫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空:.(1)(天空)浊浪排空

2)(消散)长烟一空

通:(1)(顺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峡

和:(1)(和乐)政通人和

(2)(和煦)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五、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六、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七、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八、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第三篇: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翻译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就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用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第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中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整篇文章表现了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与此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他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年幼的时候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第四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小编为你整理了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译文:

范仲淹二岁时死了亲爱的父亲,母亲贫穷无依无靠,又嫁给常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动得流了泪,离开母亲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里睡觉几乎都没有解开衣服,有时夜晚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太阳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精通了六部经典著作的要意,情绪愤慨激昂地树立起了治理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常常自己吟诵说:“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

三、注释:

1、孤: 幼年失去亲爱的父亲,现指孤儿失去双亲。

2、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适,出嫁。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世家:家世。

4、既:等……之后。

5、去:离开。

6、之:到,往。

7、南都:指应天府,及河南商丘。这里的南都学舍为当时著名学舍。

8、尝:曾经。

9、就寝:上床睡觉。

10、日昃(zè):太阳偏西。昃:日偏西。

11、或:有时。

12、昏怠:昏沉困倦。

13、辄(zhé):往往。通常翻译为:就

14、沃面:洗脸 沃:用水淋洗,这里指“洗”。

15、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16、旨:要义。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为;用

20、诵:吟诵。

21、长山:古地名

22、饘(zhān):稠的粥

第五篇: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

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

【原文】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歳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

【译文】宋朝仁宗在政期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正在浙西当职,他下令散发米粮以赈济灾民。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吴州的百姓喜欢赛舟,并且信仰佛教。于是范促淹鼓励这儿的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季至夏季,当地的百姓几乎每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舟。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方丈住持,对他们说:“闹饥荒的年份也是工钱最是低的时候,正是寺院大兴土木建院修造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开始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翻新了朝廷的谷仓及官府衙役的宿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

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此举是不体恤荒年朝廷的财政困难,竟然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和寺院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所以上奏朝廷,奏请治范仲淹的罪。范仲淹上奏说:“我之所以要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和官府大兴土木,用意是借有钱的百姓,来救济贫苦无依的穷民,使他们靠出卖劳力来过生活,能够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于背井离乡,饿死荒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读书忌“二物”

[原文] 子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①。暗疏②之,亦不甚失③。然负④自放⑤,喜从饮酒滑稽⑥者游。旬朔⑦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⑧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⑨数年来,颇发愤惩艾10,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11不如曩时12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13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14吾业15者,常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 ①诵:记诵。②暗疏:默写。③失:差错。④负:依仗。⑤放:放任自流。⑥滑稽:巧言善辩。⑦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⑧强记:记忆力很强。⑨比:近。⑩惩艾:惩戒。11殆:大概,几平。12曩时:以往,从前。13寻绎:反复推求。14败:损害。12业:学业。

譯文:少年的时候读书,看一遍便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出现差错,于是便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愿意和喝酒闹玩的人在一起游乐。一个月之中,看书的日子没有几天,这样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经常不去学习也就荒废了。

近几年来,用发愤地态度来告诫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不如十一二岁以前,每看见一件事,一定反复推求才得到最终结果,合上书之后便迷茫混乱,经常是不再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虽然很勤劳地读书,也在经常忘记中把学问荒废了。

哎呀!使我的学业败废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啊!

《爱莲说》比较阅读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余以为妙绝()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2.D(2分)3.B(2分)4.(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5.读文赏荷:(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

翻译: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

丈夫之冠也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翻译: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三、点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7.(4分)①交错相通 ② 通“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18.(4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 咬死了.(2分)19.(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各1分)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 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

作品注释 ⑪本节选自《檀弓》下。

⑫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的确,确实。

(5)舅: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i):同“志”,记住。

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编辑本段作品读解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 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好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1] 文学常识 题画,即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活抒发作者的感情,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在画上的诗就叫作题画诗。

郑板桥《题画》原文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

原文《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 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夕春(chōng):夕阳

翻译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时的几个月。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

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够和凡夫俗子

去说呢!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西湖杂记 ——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右溪记》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3)两岸,悉皆(4)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5〕。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10)!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1〕,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12)。刻铭石上,彰示来者(13)。

【注释】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5]欹嵌(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7]洄(huí):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8]垂阴:投下阴影。相荫:彼此遮蔽荫护。[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11]都邑:都会城镇。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16]俾(bì):以便,准备。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18]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20]命:命名。[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2]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1〕,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2)。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4),垂下荫影相互遮蔽(5)。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6);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7),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8)。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9),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10)!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11),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12)。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13)。

《右溪记》理解本文的主题

问:右溪“无人赏爱”,作者为什么要“怅然”?

(参考答案:作者对右溪景物无人赏爱“为之怅然”,一是因为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二是因为由此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比较阅读:《右溪记》和《小石潭记》

(一)景物对比: 水:清 水:清澈

《右溪记》 石:怪 《小石潭记》 石:参差

境:幽 境:过清

(二)心情对比: 无人赏爱 寂寥无人

《右溪记》 徘徊溪上 《小石潭记》 凄神寒骨

为之怅然 悄怆幽邃

结论:景相同,情相似。景美、景奇、情深。

(三)作者对比: 元结:怅然→修葺(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柳宗元:观鱼乐、赏美景→忧伤(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表现了改革的艰难)

十、反复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十一、拓展练习:观察自己的学校,写一篇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补充资料:

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文言词语

抵、不可名状、怅然、芜秽、俾、裨、彰、铭、悉、荫、则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南流数十步 南:向南。名词作状语。(2)合营溪: 合:汇合。

(3)置州已来: “已”同“以”,通假字。

三、省略句:

(1)合营溪:省略了“于”字,即“合(于)营溪”。翻译:在营溪汇合。

(2)徘徊溪上:省略了“于”字,即“徘徊(于)溪上”。翻译:在溪上徘徊。

《李生论善学者》阅读训练

------------------作者:-

【原文】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①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③,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④。”

【注释】

①盍:hé,何不。

②迨:dài,等到。

③敏:聪明。

④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 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 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音: 义: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⑤学而不思则罔 音: 义:

2.请补出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的下句:

学而不思则罔。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翻译。

李 生 说 之 曰 孔 子 云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所 成 何 谓 之 善 学 也?

4.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5.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参考答案】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yùn,恼怒;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流逝⑤wǎng,迷惑而无所得2.思而不学则殆。3.标点: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翻译: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4.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5.略。

《明史-宋濂传》)原文

(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yi]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a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召问郡臣臧[zang]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明史-宋濂传》)

注释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zhèn):皇帝自称。③ 尝:曾经 ④密:秘密,这里作动词

⑤具:全,都 ⑥惟:只

⑦方:正 8既:不久

译文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不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这文段写宋濂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指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下载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范仲淹赈灾兴利原文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原文及翻译(小编推荐)

    《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苏幕遮·碧云天》原文......

    《元史·林兴祖传》原文带翻译

    原文: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正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鸷,因伪造致富,乃......

    《江上渔者》范仲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推荐5篇]

    《江上渔者》范仲淹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

    溪兴原文赏析及翻译范文大全

    溪兴原文赏析及翻译溪兴原文赏析及翻译1原文:溪兴唐代: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译文: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垂钓时突然......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范文合集

    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7篇)春兴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兴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译文: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大全五篇]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合集)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

    汇利兴迎新年会

    汇利兴迎新年会 各位亲爱的汇利兴队友们大家当下好! 龙岁才舒千里目,蛇年更上一层楼!很高兴第一次在培训室举办年会,这次年会简约而不简单,特别是时间仓促提前,仅用4天时间我们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