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绳子那头是什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对阅读故事感兴趣。
2、以绳子为线索,尝试续编故事结尾。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绳子一条、教学PPT
活动过程:
1、出示绳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下,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什么?
教师:你知道绳子可以干什么吗?
2、看图听赏故事
教师出示教学课件,请幼儿边看边猜想。
幻灯片1:有一天妞妞找到一条长绳子“我可以拿着它来玩”,妞妞说,可是绳子好像被什么东西拉住了,“谁拿着我的绳子呢?”(请幼儿猜猜绳子的那头是什么?)
幻灯片2:妞妞顺着绳子边拉边走,哦,原来是一条小船。
幻灯片3妞妞顺着系绳子的木桩继续向前,绳子的那头是谁呢?(请幼儿猜猜绳子的那头是什么?)
幻灯片4:哦,原来是妈妈的晾衣绳,绳子上还飘动着她的花裙子。
幻灯片5:妞妞顺着晾衣绳继续向前走,绳子的那头是谁呢?(请幼儿猜猜绳子的那头是什么?)
幻灯片6:哦,原来是一个旗杆,妞妞拉动绳子,红旗就升起来啦。
幻灯片7:妞妞顺着升旗的绳子继续走,绳子的那头是谁呢?(请幼儿猜猜绳子的那头是什么?)
幻灯片8:哦,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羊,妞妞用绳子将小羊牵到草地上。
3、看视频,听故事,熟悉故事内容。
教师:妞妞的绳子那头都有什么呢?
4、尝试续编故事
(1)、绳子还没有断,妞妞拉着绳子继续向前走,绳子的那头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你来猜一猜,来给故事编一个结尾吧。
(2)播放PPT,绳子的作用。
教师:绳子还可以干什么用?(迁移已有经验为创编做准备)
(3)教师:请你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第二篇:绳子那头是谁教案
活动名称:绳子那头是谁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通过排图尝试推理故事情节。活动重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难点:
排图、推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 活动过程:
一、直接引入(出示第一张ppt)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瞧,它是谁?”(它的名字叫小鬼……)
二、过程环节
1.(出示第二张PPT)小鬼找到了一根长绳子,他想拿来玩的时候绳子的一头被什么东西牵住了。
师:是谁抓住了小鬼的绳子呢,绳子那头是谁?(小朋友们猜想自由回答后出示第三张ppt)观察画面,原来是头牛,那么小鬼会对牛说什么呢?(不要钩住我的绳子,请你把我的绳子摇下来)
(出示第四张PPT)师:可是绳子仍然拉不动,哦,原来是有人把绳子的一头紧紧的拴在旗杆上了,大家猜猜小鬼把绳子解开后绳子拉动了吗?(自由猜想回答)
(出示第五张PPT)师:“是的,绳子还是拉不动。”小鬼说:“怎么回事,没有人拉着我的绳子呀,原来这是一根很长很长的的绳子,那么绳子那头是谁呢?。”
(出示第六张ppt)师:“看,是两个孩子正坐在绳子上晒太阳,大家猜一猜小鬼会对他们说什么呢?”(你们下来,我要我的绳子)“这下绳子可以被拉动了了吧”小鬼自言自语道。“现在又怎么了,不对呀,绳子仍然被牵住,绳子那头是谁。”
(出示第七张PPT)师:原来是有人在绳子那头拴了一只羊。绳子那头是谁?(出示第八张ppt)原来是一只大气球(现在绳子可以被拉动了吗)观察画面(绳子又被拉紧了,当小鬼拉住绳子的时候,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大家猜猜绳子那头是谁呢?幼儿自由猜想)绳子那头系着一口教堂的大钟,是那口大钟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出示第九张ppt)师:观察画面,绳子那头是谁呢?(原来是爸爸的吊床)
(出示第十张ppt)师:观察画面,小鬼拉动绳子了吗?它绑在什么地方了呢?它被什么人拉住了呢?(自由猜想)
(出示第十一张PPT)师:观察画面,绳子的那头是谁呢?(自由猜想)(出示第十二章ppt)原来是哥哥在跟他开玩笑呢!(出示第十二张ppt)师:“观察小鬼的表情,小鬼会对哥哥说什么呢?哥哥又会怎么回答他呢?”(“放开我的绳子”“这根绳子我们可以一起玩,这样更好玩”)小鬼会同意哥哥的提议吗?为什么呢?(如果同意,他们会用绳子玩什么游戏呢?)
(出示第十三张ppt)兄弟俩一起玩起了跳绳,小鬼和哥哥把绳子拴在了树上玩起了荡秋千的游戏,天快黑了,摇啊摇啊,直到星星的出现……
三、现在小朋友们为这个故事取个名字吧!
出示最后一张ppt《绳子那头是谁》,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绳子那头是谁的游戏吧!
第三篇:《绳子》读后感
《绳子》 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莫泊桑的另一篇短篇小说《绳子》。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故事。很明显,和第一次读相比,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这篇小说是莫泊桑众多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它讲了一个名叫奥什科纳老爹的老头和一段绳子的故事。
一天,奥什纳科老爹在上集市时在地上看到一段绳子。作为诺曼底人,他十分节俭,认为凡是有用的东西就应该捡起来。正当他把绳子放进口袋时,他的仇家看到了这一幕。碰巧乌尔布雷格先生在集市丢了黑皮夹,奥什纳科老爹便被他的仇人指认为在集市捡到。老爹发誓说自己捡的是绳子,镇长把他打发走了。但这件事也在镇里传开。老爹每天逢人便讲一遍绳子的故事,但是,非但没人打抱不平,反倒受到人们的嘲笑,没人相信。后来,奥什科纳老爹又被认为是捡到并送回钱夹的人的同伙。无论老爹如何宣讲故事,搬出何种证据,都没人相信他。最后,他日渐憔悴,临终前还犹在不停地念叨:“一根绳子···它在那儿···镇长先生”。
初读时年龄还小,只是十分同情文中的老爹,分明是“窦娥冤”的外国文学版!现在再读,感触远不止此。
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更多,对于谣言也有了更深切地感受。所以我在读这个故事时非常感同身受——既有对老爹的同情,也有对那些人云也云、不辨是非的人们的无知做法的愤怒与无奈。
我从未有过被人孤立和排挤的体验。但我知道这一定是很可怕的。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交流,需要信任和真诚的鼓励。但是小说中的奥什科纳老爹含冤却无处寻得理解他的人,最终是悲剧收场。这是对人性阴暗面的最强的讽刺。人们总是不同情弱者,总是以幸灾乐祸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事。从来都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别人需要帮助时都瞬间变成冷血,却从不换位思考——如果自己遭受了同样的排挤,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人云也云,没有自己的现予判断,颠倒黑白······这是现在人们的通病,流言的漫天飞就因了人们的判断力的丧失,这是很可怕的。奥什纳科老爹被冤枉可以是一件小事,但本质放大,可就不仅仅是一个孤单老头含冤而死的结果了。近年来,地震频发,导致流言四起,而人心惶惶,一旦范围扩大起来,后果将是不可预计的。就仅往好的方面想,如果“还有30秒就地震了快跑啊!”,那次日的报纸头条便将题为“xxx市发生一起严重踩踏事故,xxx丧生”。多么可怕啊!可见,没有冷静的头脑对自己道听途说的事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又与思想上的奴仆有何区别?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不单是抨击一面。反观奥什纳科老爹,真是又可怜又可气。最近流行一句话“解释就是掩饰,掩饰就是事实”。虽然有些绝对,但又不无道理。终结流言,有时在办法全无时,可以沉默是金。虽然也非万全之策,但向每个人解释无疑是不自信和心虚的表现,更加深了人们的猜忌和不信任。倒不如义正辞严地告诉众人:“请拿事实说话!”,更让人信服。而既然自己没做亏心事,更要走得直,走得自信,不要在意诽谤与讥讽,更没有必要给自己压力,最后心力交瘁而亡。
一直很喜欢漠波桑的小说,篇幅短小却有着那样强有力的抨击,那样深的挖掘,同时也让我审视我自己。诚然,我有时也会如自己所不齿的那样,会从众,会幸灾乐祸。都说,读书时为了汲取养料滋养自我。那么,我如上所作做的,便是这样的过程。
第四篇:绳子的魅力(教学反思)
绳子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建瓯市第二小学 冯淑珍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是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既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它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并在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健康发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课程,所以在活动中,我非常重视主题活动设计、指导,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采访、实验、设计、制作、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整理汇总。这堂课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认真反思本堂课优点有以下几点:
1.选材生活化
《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材料来源于生活,有效地利用了废旧资源——绳子。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教师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准备,但孩子们兴趣盎 然,同时体验了合作的乐趣。
2.环境宽松化
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尝试,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合作意识。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宽松、自主的探索、实践氛围。孩子们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
本活动的材料——绳子,看似简单,其实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它的颜色、形状、材质都不同。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绳子及一定的辅助材料,既避免了学生操作时的争抢,又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4、心理自信化
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和方式可以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限制,在活动中,我们给予学生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他们可以标新立异,可以超越常规,充分展示独有的才能。所谓“课内出人才,课外出天才。”同学们在活动中要进行搜集、观察、比较、设计、制作、调查、试验等多方面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战胜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无疑又锻炼和培养了意志、毅力和自信心。当然,由于所准备的辅助材料有限及学生动手能力的限制,导致孩子们在翻绳游戏、绳子的魔术及我想要创新的绳子这几个环节方面上得很匆忙。今后在进行此类教学活动时,应尽量给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辅助材料,平时也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操作方面的练习,使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我们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活动生成过程,而不是强调结果,这样学习活动就摆脱了分数和功利性的束缚,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给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见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通过一系列的尝试,我深深地体会到:实践活动无所谓好坏,只要实实在在,学生在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情商得到了培养,就是一种成功,是我们教育引导的成功!要知道与综合课程的亲密接触一定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只有在“做中”才能“会学”!是啊,只有在不停地学习中,才能接近完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信心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之路!这些活动的结果总是双赢的。
第五篇:教案 跟上那头熊
大班语言:跟上那头熊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线索展开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在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兔子跟踪熊的乐趣,懂得做一件事情要勇敢、不怕困难。活动准备:电子白板、课件。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激发兴趣。
1.观察封面:今天夏老师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叫什么? 2.是谁要跟上那头熊?小兔子为什么要跟上那头熊?
二、观察画面,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讲述故事第一段。你觉得小兔会捉到熊吗?如果要逮到熊,需要准备些什么物品呢?
2、引导幼儿观察《最佳猎熊指导手册》:书上有哪些猎熊的物品?哪一件最合适?
3、讲述故事第二段。
4、观察画面上的脚印,引导幼儿将动物与脚印进行匹配。
这么多脚印,哪个才是熊的脚印呢?你们来猜猜看,这些都是谁的脚印?
5、出示脚印与熊的脚步声,模仿跟踪熊的动作:让我们跟着脚印去跟踪熊,怎样才能不让熊发现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6、出示树上熊的爪痕:接着兔子又发现了什么线索?抓痕很深,这说明什么?
7、出示熊肚子饿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 如果熊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该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8、讲述故事第三段。接下来可能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9、观看妈妈与小熊的对话。引导幼儿讨论:
你觉得故事的结尾会怎么样?请你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看。
三、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经验。
1、你喜欢这只小兔子吗?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兔子?
2、在跟踪熊的过程中,小兔子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它没有放弃,总是能动脑筋想办法、勇敢地去面对。那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做的?
3、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