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能等美文摘抄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如今大多在读大学、考研、考博。
席间,大家谈笑风生,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畅谈人生。他一句话也插不进去,好不容易熬到同学会散了,他逃跑一样离开了。回到家,他睡不着觉,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贪玩、打架、惹事,别人刻苦读书,他嘲笑人家是书虫,又呆又笨。青葱岁月,弹指一挥间,就那样被自己挥霍掉了。如果重新来一次,他想自己一定会珍惜的,只是人生没有如果,也不可能重新来过。
一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大多学有所成,在一方天地有所建树,或者在某一个领域小有成绩。再看看自己,大学毕业这些年,走马灯似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每一个地方都待不长久。刚开始,老是找客观理由,什么领导不体恤下属、同事难以协作、工作自身局限性大、没有发展空间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一火车都不止。时间如流水,过了很多年,自己还是某家单位里刚跳槽过去的新人。
感叹命运的不公吗?感叹人生的无常吗?其实都不是。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大多是一家人一起来的,妻子温柔体贴,孩子天真快乐,一家人幸福美满。唯有他,形单影只,既无妻也无子。不是他没有机会幸福,而是他一次一次地把机会错过了。这个不够漂亮,那位不够温柔:这个学历不高,那个工作环境不好。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德才兼备的完人吗?凭什么要求别人完美?好不容易结了婚,又无法容忍对方的小缺点、小毛病,最终还是离婚了,他成了孤家寡人,一个地道的幸福旁观者。
一个五十岁的壮年人,参加同学聚会,当年一起读书的同学,大都身体硬朗,腰板挺直。50岁,本来就不算很老的年纪。可是看看他,居然有些惨不忍睹:腰也弯了,背也驼了,而且华发早生,亚健康像一个看不见的杀手潜伏在身体里。究其原因,是他的先天条件比别人差吗?当然不是。一年到头,忙于应酬。生活没有规律,饮酒过量,吸烟无数。别人健身的时候他懒散,别人睡觉的时候他熬夜,极度透支和挥霍健康,他的身体能不比别人差吗?
俗话说,什么季节开什么花儿。人也一样,什2年龄做什么事儿。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不停奋斗和努力,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不能等,比如,孝敬父母不能等、享受天伦不能等,一等从此万事成蹉跎,等到身后的门都关上了,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第二篇:等一个人美文摘抄
咖啡有脂肪,女生喝了会胖。我笑嘻嘻的对她说,红枣茶喝了比较好,美容补血。她瞪了我一眼说,我不喝茶。你知道为什么咖啡会苦吗?是因为它在等一个人,等一个人能够读懂它的苦涩。所以,我建议你不要放伴侣。——节选《等一个人》
“如果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很敏感,有一点声音就会醒的话,那说明他还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当他倒地就睡、颠沛流离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喧嚣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可以睡着。”
我把这段话录下来,是阿姐的声音。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我没有听懂,但我却冲动地点了录音键。我把头靠在后座上,机舱里居然有一股草莓的香气,我皱皱眉头,瞧见了旁边女人张开的领口。
她的样子不大,却穿着一件低胸连衣裙,Did少女系列的。手上是一只精致的伯爵腕表Piaget,瑞士的,蓝宝石水晶平面。她的腿上是一本杂志,是有关于Design的。
我对她“嗨”了一声,她朝我点点头,接着用嘴巴小声说:“小帅哥!”
我朝她腼腆一笑,并且拌了个鬼脸。
她兴奋的朝我靠过来,这时候机舱上方传来一个甜美的声音:“欢迎乘坐东方航空公司航班MU4055,飞机即将飞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预计时间为1小时40分钟。”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阿姐坐在前排,她并没有注意到我和这个女孩子的亲近。我看到阿姐柔顺的发梢以及周围空姐修长的腿。
我认为日子会一直安静和充实的过着——我的无限崇高留学生的美誉,噩耗却一步步地逼近了——父亲在一次赴美国的任务中死了。老妈在电话里咆哮:“陈明,你给我快点滚回家来!见你爸最后一面!”于是,我把在英国的事情解决了,跟阿姐上了飞机。
相较于阿姐来说,我对父亲是次要的,他更多的是关心阿姐。他把一笔钱给了阿姐,并且遏制了我的用度。而等待我的是漫长无止境的学业。理所应当的,我开始学会逃学、去英国最繁华最热闹的酒吧、去泡各种各样的洋女人。有的时候,我会去看中国最最有名的CCTV,看上面和我一样黑眼睛的人,然后想起工作的阿姐以及她黑色的长发。
那年我十九岁。
十九岁的我感觉自己什么都有,却又清楚的明白自己什么没得到。
那个时候阿姐会时常哭,最多的话就是:陈明,你要争气。
陈明,你要争气。
她叫Kimy。开口就是并不连贯的英语。我给她留了电话,上海的号码。
9月11号。我戴上了一朵“孝”,和阿姐。是白色的。葬礼是异常的热闹,甚至说是隆重。
人山人海。
过了几天,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那个声音说:“我找陈明,有点事情。”
上海一家普通的咖啡厅,音响里放着一首歌,我记得歌名叫做《咖啡在等一个人》,周慧敏的。她坐在那里,我朝她看过去,她对我笑笑。这次她没有带那块名贵的表。
她说,我想找你借些钱。说的很没底气。
哦,那你要多少。我说。
她朝我伸出一根手指,就一千。
外面的太阳很大,接近刺眼。
鼻子里是咖啡的味道,我抿嘴喝了一口,我说,你穿那件Did款的连衣裙很好看。
嘿,谢谢。她说。
我还知道她姓陈,中国人。我冲她狡黠地眨眨眼睛。
那几天的我时常会做一个梦。梦见一间屋子,载着温暖的屋子。玻璃瓶里,无声的水汽和光亮。像是微光和不断跳动的小分子,一点点的挪动,积聚在瓶底。慢慢地天亮了,混合着日光,水汽翻滚着,不停地涌动。瓶塞、瓶盖和瓶身。桌上有一本杂志,杂志上画着一个美女,很大的眼睛,很大的梨涡和很大的笑容。她叫陈敏,著名服装设计师,代表作品是Did系列。Did款少女系是当下卖的最火的,以粉红色的低胸连衣裙为主打款,在胸口有一圈的蕾丝。
阿姐问我,你知道Did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回答她,did,做的过去式,展望未来的意思。她看着我不说话,接着她拿起桌上的一支笔,你知道怎么区分真假2B铅笔么。我摇摇头,她说,真的别人一看就不会假,假的不管再真都不是真的。
我拿起笔,仔细地看了看,摇摇头,对不起,我用惯了钢笔。
明亮的房间里,只有我们的呼吸声。
爸妈很爱你。不管再怎么吵闹,都爱你。
她说完,眼泪像珍珠一样的掉。
我突然记起那个女孩子,有很明媚笑容的女孩子,于是我双手颤抖地拨通了她的电话。一次,没有接。第二次,电话那头有强的背景音,轰轰来过的车辆,她说她的朋友生病了,她在路上。我问,在哪里。她说,在闸北。挂了电话我就出门了。
太阳很大,我把车子开到了人民医院,Kimy在门诊等我,很急切的表情。她着急的对我说,上次没来得及跟你说,我朋友生病了所以才问你借的钱。
我皱皱眉头,什么朋友?
普通的男性朋友。声音小的根本听不见。
哦,我淡淡的回一声。什么病?
Kimy看着我,白血病。
那天我回到家,收到了一条短信,上面是这么写的:手和腿的配合,就是最好的组合。我爱Did。署名是Kimy。我一愣,这句话阿姐曾经说过,并且在伦敦设计大赛上。如果不是导演或是摄影组的话,是很难记住这句话的。于是,我打开网页,搜索这个有关Kimy的姑娘。结果在各大的Design网站上看到了她,很多的帖子回复,但就是没有一件作品。
很奇特的姑娘。
又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是在建行。她去汇钱。Kimy很小心的走进去,几分钟后我的手机响了,是条短信,她说她把钱转给我了。很快,又是一条短信,说明一千块钱到账了。我始终没有上去跟她说话。
9月10日,我给陈明发了条短信,我说我要准备回老家了。他还是没有回复。我把手机合上。
我喜欢衣服,也喜欢设计,更喜欢咖啡。不过我没有上过大学,也不是设计系的本科生。我手腕受过伤,骨头一动就会痛,手拿不了笔。但是有一次,我上网的时候看到一个女孩子的帖子,她说她才到英国,对伦敦的设计风格不是太了解。我加了她,她叫Abby。之后的时间,我会跟她说一些idea。
陆陆续续地,Abby传一些设计图给我。2B铅笔勾画的线条,简单工整。看着它,就像看到了挂在窗台的小花骨朵。四年后,一股Did风风靡了伦敦。伦敦的橱窗里、街巷里,到处都是Abby的作品。
她火了。毋庸置疑。
半年后,我在回上海的飞机上遇到了她的弟弟。亲生弟弟。他叫陈明。
他是个看上去很简单的男孩子,卷卷的头发,高挺的鼻子。Abby时常说起他。当然我也看到了她。她并不认识我。
她也不需要认识我。确实。
田哥生病了,白血病的晚期,是小时候的玩伴。他时常说,我和他是青梅竹马。我笑笑,没有说话。
那段时间,我在四处筹钱,当然我没有忘了那个“小开”,我伸手问他借了一千块。
再次来到咖啡店,点了周慧敏的《咖啡在等一个人》。这次是我和田哥。
卡布奇诺,田哥点的,意大利咖啡。
嫂子她还好吧?我试探性地问。
她带着孩子跑了。
我不再说话,外面是嘈杂的喧嚣,是一闪而过的晃眼。
美丽的闸北和帅气的陈明。以及我和Abby。
那天晚上,上海电视台、头条新闻曝光了Abby所有作品的抄袭。有关于Did的,有关于姑娘们美丽的神话,有关于青春美丽的记忆,署名是一个叫做Mr。陈的网友,上海人、英国留学生。
鼠标“啪”地摔在地板上。
我什么也不知道。请原谅我的耳鸣。
“如果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很敏感,有一点声音就会醒的话,那说明他还有可以骄傲的资本。当他倒地就睡、颠沛流离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喧嚣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可以睡着。”
我打开酷狗音乐,阿姐的声音出现了。手机在床上滴滴答答的响。我没有理她。
我记起很多个清晨、很多个傍晚、很多个被回忆起的晚上。我站在拐角,看着她认真画画的场景。就像是徜徉在夏天的一缕清风。淡香怡人。可我却不知道,在这背后另一个女孩子努力的样子。草莓味的香气、粉色的蕾丝,微卷的头发。你知道么,Kimy其实我一直记得你。
很多很多年后的一个下午,我坐在咖啡店,点了一首《咖啡在等一个人》。是个小姑娘驻唱的。她很恭敬地朝我鞠了一躬,很生涩的上海话:“先生,你好。”
我记起那个多年前穿着Did裙的女孩子,明媚的像是一道风,她伸出一根手指,对我说:“陈明,我想问你借一千块钱。”
我说好。
咖啡在等一个人,苦涩慢慢蒸馏出圆润香醇。雨的温润爱的诚恳,像年轮晕开一杯甘醇。时光在等一个人,将青涩烘焙变回甘的熟成。
派克钢笔。
《等一个人》。和我。
我仔仔细细地写上一个日期:20xx.xx.xx。作者是,kimy。
午后,明媚的日光和空气。
第三篇:差距不能不注意美文摘抄
30年前,有人叮嘱我:“替朋友办事,事成,要告诉朋友此事办来轻松容易,以减轻朋友心理上的负担。”
30年后,有人叮嘱我:“替朋友办事,事成,要告诉朋友此事颇费周折,得来不易,以加强朋友的印象。”
那天,朋友托我买东西,我唯恐买贵了,对不起朋友,就暗中“贴补”了十分之一的价款。朋友问:“这是从哪一家买来的?”我只好支吾其词。朋友指着我的鼻子说:“你找到了价钱便宜的商店,竟不肯透露地址,真不够朋友。”
一个留美学生,晚间去探访他的教授,双方谈得很融洽。最后,这个学生站起来说:“时间不早了,老师和师母要休息了,我该走了。”谁知教授太太听了很不高兴,她说:“你想走就走好了,为什么把责任推在我们身上?”学生愕然,不知错在哪里。
其实,这现象也可以看做农业社会培养出来的观念与工业社会培养出来的观念有其差距。传统训练我们处处要委屈自己,体贴别人,但是现代人渐渐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了。
差距,不能不注意啊!
第四篇:母亲的等美文摘抄
“我被人利用了”,仿佛利用了你的这个人很不够朋友,令你委屈。不过,“利用”也有好坏之分,若是被好人利用倒并非坏事。
人,都在互相利用。人如果不懂“利用”,人类文明将无从起源与发展,原始人利用了石器、铜器、铁器才演化到今天。“利用”成为贬义词,一提及“被利用”就觉得对方很功利,这可能与有些人被坏人利用去干坏事,心有余悸有关。其实,利用你的人,如果不是要你去做犯罪违法的勾当,他多是讲道德的。
有三對Q友聊得正酣,一对是某中年富商与某美女谈股票;一对是某大学男生教某外籍少妇学汉语;一对是某大学女生向某男公务员了解社会生活。他们都不排除在互相利用:富商期望从美女获得择偶的希望,美女想学点生财之道赚点银子;外籍妇女对东方文化怀有新鲜感想学汉语,男生想出国发展有个中介担保;女大学生在毕业之前想预热一下,了解走上社会的实况,男公务员对女大学生心怀爱慕。他们在利用对方之后未必就会过河拆桥、上屋抽梯。在利用的背后往往是可持续的再利用,实现某种双赢,如若第一次的利用也没有,后续的感情与合作就无从谈起。
利用,仅一方被一方利用实属少见,更多见于互相利用。这就显得公平,你利用我,我也利用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谁也不吃亏。“利用”一词,还容易使人们想到利用什么工具,或者利用什么废料,仿佛某人成了某人的工具或废料,这其实是理解上的歧义。为什么不能把利用理解为“珍惜”、“莫错良机”?利用人比起利用东西、工具总是来得先进。比如你很有钱,与其自己购物跑菜场,不如雇个人给你跑腿打杂来得轻松、高效。
世界无处不利用,围棋手利用了夹角的两条边比利用四侧的一条边围空效率要高,利用四侧一条边围空要比落子当中围空速度要快,故有“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棋语,说明利用对象越多做起事来越容易。凡事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以外的人与物,成功的可能性则越大。说到识才惜才爱才,也可归结为“人才利用”。一家公司老总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越高,公司创收也就越高,所发放的红利薪酬也因而水涨船高,被利用的那些人将会受益匪浅,结果是双赢。
第五篇:是不能还是不为美文摘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明明是马上可以做到的易如反掌之事,有些人却不能身体力行;有些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举手之劳,有些人就是不愿付出代价。
这使我想起了孟子的一席话。在《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齐宣王提出了“保民而王”的主张,并且对齐宣王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保民而王”,即“爱护老百姓,可以称王天下”之意。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对齐宣王来说,不是像挟太山、跨北海那样的不可及之事,而是像“折取草木之枝”,或是为老年人屈臂行礼一样的容易。齐宣王按照孟子的施政主张,付诸实施,果然使齐国日益强盛起来了。
孟子的一席话,对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精神文明活动来说,还是有所启发的。
三月份,在全国开展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从颈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到两鬓斑白的退休工人;从普通的城市居民,到党政军的各级负责同志;人人都在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个个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可是也确有那么少数一些人,至今无动于衷,我行我素。不信吗?请看:
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过路人,把刚削好的苹果皮,随手一扔,昂然而去,明明废纸箱就在他的眼皮下面,可是他却似全然看不见一般。
当你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耳朵里常常会传进“他妈的”、“去你的吧”等等的污言秽语。
当你走在楼房的下面,高居者会突乎其来地倒下一盆污水来,泼在你的身上,群众讽之为“踞高淋下”。凡此种种,还可以举出一些。并不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类的难事,可是有些人就是不改故辙,一错再错。
据报载:在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中,有些地方开展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活动,收效甚大。他们的共同体会是:要改正这些不文明现象,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人人都可努力做到的,关键是要有恒心,有毅力”。关键在于“为”还是“不为”。
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民有益的一些事情,有人不愿去做的现象还是很多的,如果我们的这些同志能够读一读孟子的这一席话,悟其道理,汲其精华,或许会有所裨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