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草行业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论
摘 要: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是烟草行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结合烟草行业自身的特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烟草行业应按照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采取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利润分配方式。
关键词:烟草 母子公司 投资收益 利润分配
国办发[20__]57号指出,中国烟草总公司依法对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根据这一规定,烟草系统正在进行产权的划拨工作,各省级烟草公司、工业公司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各直属公司将净资产汇总后报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将净资产汇总后报财政部审批。再根据财政部批复,将批复后的净资产作为投资按原渠道逐级下投,构建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母子公司之间的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涉及到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员工等各方的利益。利润分配制度、政策以及具体分配方案的制定及变化直接决定着有关各方能够从企业获取多少利益,将对现有的利益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利润分配方案如何确定、确定过程中如何结合烟草行业自身的特点、在分配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结合烟草行业自身的特点,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母子公司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概念
企业集团可以以各种纽带相连,如资本(产权)纽带、技术纽带、产品纽带、契约纽带等。当多个公司通过产权纽带组成企业集团时,人们可以根据产权关系及其法人主体地位的不同,将公司划分为母公司、子公司与关联公司三种类型。所谓母公司是指通过掌握其他公司的股份,从而实际上能控制该公司营业活动的公司;子公司则是股权由母公司所控制的公司,关联公司则是指公司能够拥有其股份或能够对其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为公司所控制的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为组织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拥有投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的财产投入公司后,出资者仍拥有企业的最终所有权,但这种权利受到限制,在公司企业中,出资者的所有权表现为股权,出资者可以以股东的身份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选择经营管理者、重大决策以及转让股权的权利。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在公司制下,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三权分立。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利机关,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方针,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行使监督权。股东依据其出资比例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并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由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概念可见,母公司作为出资者以资本为纽带依法享有对子公司的资产收益权,通过资产收益权的行使实现资源在整个集团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在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这种资产收益权如何行使,则取决于企业的利润分配。
二、烟草行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特点
以上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母子公司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烟草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后,必然会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1.股权高度集中与经营管理权相对分散
改革后的省级烟草公司、工业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其产权全部划给中国烟草总公司,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实行全额控股;处于底层的卷烟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其产权全部划给省级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省级工业公司对其实行全额控股。因此,从各个层面上来看,整个母子公司体系是一个股权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
虽然股权高度集中,但整个烟草行业的管理尤其是日常的经营管理却表现为一种相对较高的分权管理体制。各子公司拥有较高的经营自主权,能够根据它们自身的需要独立做出投融资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实行两级或三级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
根据文件规定,改革以后的烟草行业实行两级或三级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整个体系划为三级,处在最顶层的是总公司;中间层的是各省级烟草公司、工业公司(以下简称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事业单位,它们直接受总公司的领导;另外将处在中间层以下的所有公司统称为底层公司,它包括各省级公司司下属的卷烟生产企业、地级烟草公司(也是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及其他子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母公司,以出资者的身份对省级公司、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和事业单位行使所有权和收益权(事业单位由于非经营性质不存在收益权问题)。各省级公司和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一方面,作为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子公司,拥有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对中国烟草总公司负责;另一方面,它又作为底层公司的母公司,以出资者的身份行使对其的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底层公司,作为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的子公司,拥有所占有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并对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负责。改革后的整个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架构如下图所示,图中实箭头表示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的控制关系,虚箭头表示下级公司对上级公司的责任关系。
3.各子公司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
烟草行业与其它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一个显著的不同是,改革后烟草行业尽管是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各子公司都同时隶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但它们之间却存在多方面的竞争关系,而且这种竞争关系在它们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一方面是生产经营的竞争,竞争的是产品,一方面是对总公司资源的竞争,竞争的是政策。这种竞争关系必然使得母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变得更复杂。
4.利益关系处理要兼顾多方利益
产权改革的变动将会对各方的利益造成触动,这些利益包括国家的利益、地方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以及职工的利益。利润分配是最敏感
最容易起纠纷的问题,任何一个方面出差错都会妨碍整个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转,因此改革后这些关系的处理必然会变得更加复杂,而利润分配由于直接涉及到这些利益关系就变得更为重要。
三、母子公司体制下投资收益的确认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投资收益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所产生的资本收益,它来自企业所持有股权投资的增值;一是被投资单位所获得的利润。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本不能够进行自由的转让,因此,母子公司体系建立以后,母公司投资收益不包括股权投资增值,其主要来源是下属子公司的利润。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有两种:成本法和权益法。当公司不能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投资的核算应当采用成本法,当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被投资单位或能对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时,投资收益的核算就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在成本法下,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公布利润分配方案时,投资单位才能根据持股比例计算所能分得的股利,并将其确认为投资收益;而在权益法下,母公司根据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及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并据此增加账面投资金额。当收到子公司分配的利润时母公司不再确认投资收益,而是冲减账面投资金额。
改组后的烟草行业是一个层层控制的母子公司体系,因此,其投资收益的核算应当采用权益法,即根据下属公司实现的利润及投资比例确认公司的投资收益,增加账面投资金额。当收到下属公司分配的利润时则直接冲减账面投资金额。权益法的核算方式使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化能够反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而投资收益科目则反映了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有利于烟草企业的管理。
在权益法下母公司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按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和投资所持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因此母公司的利润就等于母公司自身的经营利润与按比例享有的下属公司的利润之和。对于中国烟草总公司而言,由于本身不进行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其利润就等于按比例享有的下属公司的利润减去母公司所发生的费用之后的剩余部分。
四、母子公司体制下的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主体和分配依据
所谓利润分配的主体,是指利润分配活动应当在什么层面上进行,应当包括哪些范围。烟草行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建立以后,母公司以其在子公司持有的资产所有权对子公司实行控制,并根据所有权取得投资收益。因此,母子公司体系下的利润分配就包括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各级公司。具体到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由上而下,整个利润分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总公司层面的利润分配;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层面的利润分配,卷烟生产企业和地市烟草公司等底层公司的利润分配。
1.总公司层面的利润分配。总公司层面利润分配的直接对象是国家的政府,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国务院的主导下进行,分配的依据是整个公司的利润。但是,由于利润分配需要现金的付出,总公司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可以从下属子公司分得的利润金额,母公司实际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以这个金额为限,超出这个限额母公司的利润分配将由于缺少现金而无法进行。
2.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层面的分配。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层面利润分配的直接对象是总公司,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司制度在公司董事会的主导下进行,分配的依据是该级别公司的利润。同总公司一样,该级别公司在制定本级利润分配方案时,也要充分考虑可以从下属公司分得的利润金额,其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以能够从下属公司分得的这个金额与公司自身生产经营所实现的现金利润之和为限。
3.底层公司的利润分配。底层公司利润分配的直接对象是其上级母公司,应根据国家法规、公司制度在公司董事会的主导下确定分配方案,并由省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报总公司备案。分配的依据是该公司实现的税后利润。
(二)利润分配的一般原则
1.发展优先原则。企业的分配必须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烟草行业也不例外。从长期来看,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各方面利益才能最终得到满足。为此,在进行分配时,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如积累的比例太大,有关利益各方得不到实惠,积极性受到伤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消费比例过大,积累能力削弱,不利于企业自我发展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样,有关当事人虽在近期得到实惠,但实际上将损害他们的长远利益。
2.制度约束原则。制度约束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的法律,如《公司法》、《税法》等,它们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二层次是政府的各种规定,如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制度等,它们也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三层次是内部的各种制度或规定,如企业的奖励办法等。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必须要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
3.注重效率原则。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必须重视效率,视效率为生命。效率的关键是极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潜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分配中体现注重效率的原则,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的体现。
(三)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从我国现阶段来看,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要在国家、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法人和企业职工之间进行分配。利润分配的程序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实现上述分配过程的步骤。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分配程序为:企业利润总额按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纳税后利润,按如下顺序进行分配:
(1)列支被没收的财物损失, 违反税法规定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3)提取法定公积金。
(4)提取公益金。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四)利润分配决策制定过程
1.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分配。这种分配方案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开始,根据整个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确定总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然后参考总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各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各自根据自身的可供分配利润确定它们的分配方案,底层公司参考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的分配方案确定其利润分配方案。根据确定的分配方案,再自下而上,底层公司向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分配利润、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向总公司分配利润,总公司再向国家分配利润。这种分配方案强调了对利润的控制,确保上级公司分配的利润大于从下属公司分得的利润之和,有利于防止出现上层无利可分(或无现金可分)或重复分配的局面发生,也有利于通过利润分配的手段实现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国家对整个行业的管理。但是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自上而下确定分配方案,可能导致对下属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周,容易做出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决策并有可能造成下面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实施这种方案时,不能将利润分配看作一项任务,在分配方案的确定过程中,要充分征求下属公司的意见、尽量考虑下属公司的情况。
2.自下而上的分配方案。这种方案,从最底层公司开始,首先根据他们的可分配利润,确定各自的利润分配方案;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再根据从它们分得的利润以及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自身的利润,确定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的分配方案,最后总公司根据总公司的可分配利润以及可以从下面公司分得的利润,确定总公司的分配方案。这种方案充分发挥了下属公司的积极性,也充分考虑了下属公司发展对留存收益的需求,有利于下属公司的发展。但是它也可能成为下面企业截留利润、尽量减少利润分配的一种手段,使得上级公司的分配受制于下级公司,有可能造成无利可分的局面。在上级公司无利可分的情况下,可能要求下属公司重新调整利润分配方案,进而出现再次分配。而且,由于局部利益和地区利益的驱动,整个分配过程可能并不符合烟草行业的产业布局、也可能违背行业管理的要求。
3.上下级公司独立确定分配方案。这种方案是由上级公司和下级公司独立制定分配方案,无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当然,这种独立只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实际上由于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的通过还是需得上级公司的同意。这种方案比较充分地考虑了上下级公司各自的利益,避免了考虑不周和下级抵触情绪问题,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分配方案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分配方案制定时间各自独立,容易导致上下公司协调不够,给各级公司的现金管理带来压力,而且有可能造成各方的矛盾,因此,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分配方案。
(五)可供分配利润与利润分配比率的确定
利润分配的直接依据是企业的可供分配的利润,而母公司能够分得多少利润就决定于利润分配比率的高低。因此,可供分配利润的多少与利润分配比率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母公司能够分得利润的多少。
1.可供分配利润的确定
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可以用于进行利润分配的利润,它在数量上等于上一年的未分配利润与本年利润之和。由于利润分配是以可供分配利润为基础,那么减少可供分配利润将会减少利润分配的金额。正因为如此,子公司就可能通过隐瞒利润而减少可供分配利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母公司应当加强对下属公司的财务控制,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委派财务总监以及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另外,也要加强其它相关制度建设,如实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使高管人员所能获得的收入与企业利润挂钩。
2.利润分配比率的确定
(1)固定比率分配。固定比率分配是母公司规定一个固定的利润分配比率,然后根据这个固定比率从子公司分配利润。通常这个比率可能在企业经营年度开始之前与企业及利益各方以协议的形式达成,然后到期末直接根据确定的比率进行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事先确定比例,会计年度终了之后分配方案的确定较为容易,而且有利于母子公司做好财务规划。缺点是未与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挂钩,没有反映各方面绩效的差异。
(2)不固定比率分配。不固定比率分配是指母公司对于下属子公司并不确定统一的利润分配比率,而是在会计年度终了之后,召开董事会,根据企业本年度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与企业及其他利益方协商确定分配的比率。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缺点在于谈判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烟草行业各子公司之间以竞争关系为主,不固定分配比率容易造成各子公司在分配政策上的竞争,争取留取更多收益在企业,这有点类似于国际贸易中的最惠国待遇,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母公司逐渐做出让步。
(六)影响母子公司利润分配的因素
1.资本保全限制。为了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国家法律对企业的利润分配施加了一些硬性限制, 这些限制主要体现为超额累积利润限制和资本保全限制。超额累积利润限制一般适应于股份公司,烟草行业主要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因此其主要的限制就是资本保全限制。资本保全限制要求企业所发放的股利或投资分红不得来源于原投资额。也就是说企业只能以其实现的利润进行利润分配,而不能超分配。
2.公司自身因素的限制。在制定利润分配决策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公司自身的因素,这此因素包括:
(1)筹资成本。将税后收益用于再投资, 有利于降低筹资的外显成本, 因此很多企业在考虑投资分红时都将税后利润作为筹资的第一选择渠道, 特别是在负债资金较多、资本结构不健全的时候。
(2)资产的流动性。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 会减少公司现金的持有量, 从而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因此,当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时,不可过多地支付现金股利。
(3)资产结构。企业进行利润分配,必须要考虑自身的资产结构,利润分配不应当超出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4)投资机会。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因而往往少发放股利, 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 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 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股利。
五、对当前烟草行业利润分配的几点建议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近下发的《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卷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重点骨干品牌,促进重点骨干企业由大变强,不断提升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文件中所说的“改革、重组、联合、发展”等任务,都涉及到资源的重新配置,利润分配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更应当体现这些要求,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笔者对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的烟草行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上采取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分配方式
在“十一五”期间,调整、重组、联合仍然是烟草行业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总公司拥有较强的在全局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权利。另外,由于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刚刚建立,各项管理还不够规范,有待完善,这时,母公司有必要对子公司保持较高程度的控制,尤其是在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上。因此,目前烟草行业应当采取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分配方式,这将使得总公司能够更好地考虑行业发展、调整的要求,保证调整目标的实现,也不至于造成利润分配的混乱。在调整完成和各项制度完善之后,在利润分配上就可以逐渐转向自下而上的分配方案,更多地考虑下属子公司的实际需求。
(二)利润分配政策应当向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
《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推进品牌整合,在“百牌号”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牌号,精简规格,为全国重点骨干品牌扩张腾出发展空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保证全国重点骨干品牌的成长”。因此,利润分配政策应当体现这些发展的要求,适度向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可以考虑实行分等级的固定比率分配,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确定相对较低的分配比率,也可以考虑实行超额累减或超率累减的利润分配政策,超额累减的分配政策是指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利润,对超进部分实行更低的利润分配比率;超率累减的分配政策是指对于利润率超过一定比率的利润,对超过部分实行更低的利润分配比率。
(三)可以考虑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
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各级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道德风险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使他们的目标与母公司目标保持一致,可以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乃至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
第二篇:关于烟草行业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
xx中烟工业公司法改部
摘 要:投资收益和利润分配是烟草行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结合烟草行业自身的特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烟草行业应按照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采取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利润分配方式。
关键词:烟草 母子公司 投资收益 利润分配
国办发[2005]57号指出,中国烟草总公司依法对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根据这一规定,烟草系统正在进行产权的划拨工作,各省级烟草公司、工业公司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各直属公司将净资产汇总后报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将净资产汇总后报财政部审批。再根据财政部批复,将批复后的净资产作为投资按原渠道逐级下投,构建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母子公司之间的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涉及到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员工等各方的利益。利润分配制度、政策以及具体分配方案的制定及变化直接决定着有关各方能够从企业获取多少利益,将对现有的利益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利润分配方案如何确定、确定过程中如何结合烟草行业自身的特点、在分配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出发,结合烟草行业自身的特点,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母子公司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概念
企业集团可以以各种纽带相连,如资本(产权)纽带、技术纽带、产品纽带、契约纽带等。当多个公司通过产权纽带组成企业集团时,人们可以根据产权关系及其法人主体地位的不同,将公司划分为母公司、子公司与关联公司三种类型。所谓母公司是指通过掌握其他公司的股份,从而实际上能控制该公司营业活动的公司;子公司则是股权由母公司所控制的公司,关联公司则是指公司能够拥有其股份或能够对其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为公司所控制的公司。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为组织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拥有投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并对出资者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的财产投入公司后,出资者仍拥有企业的最终所有权,但这种权利受到限制,在公司企业中,出资者的所有权表现为股权,出资者可以以股东的身份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选择经营管理者、重大决策以及转让股权的权利。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在公司制下,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三权分立。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利机关,董事会负责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与方针,监事会对董事会、经理层行使监督权。股东依据其出资比例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并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由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概念可见,母公司作为出资者以资本为纽带依法享有对子公司的资产收益权,通过资产收益权的行使实现资源在整个集团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而在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这种资产收益权如何行使,则取决于企业的利润分配。
二、烟草行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特点
以上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母子公司管理体系的基本特征,烟草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革后,必然会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
1.股权高度集中与经营管理权相对分散
改革后的省级烟草公司、工业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其产权全部划给中国烟草总公司,总公司对下属子公司实行全额控股;处于底层的卷烟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其产权全部划给省级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省级工业公司对其实行全额控股。因此,从各个层面上来看,整个母子公司体系是一个股权高度集中的管理体系。
虽然股权高度集中,但整个烟草行业的管理尤其是日常的经营管理却表现为一种相对较高的分权管理体制。各子公司拥有较高的经营自主权,能够根据它们自身的需要独立做出投融资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实行两级或三级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
根据文件规定,改革以后的烟草行业实行两级或三级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整个体系划为三级,处在最顶层的是总公司;中间层的是各省级烟草公司、工业公司(以下简称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事业单位,它们直接受总公司的领导;另外将处在中间层以下的所有公司统称为底层公司,它包括各省级公司司下属的卷烟生产企业、地级烟草公司(也是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及其他子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母公司,以出资者的身份对省级公司、国
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和事业单位行使所有权和收益权(事业单位由于非经营性质不存在收益权问题)。各省级公司和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一方面,作为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子公司,拥有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对中国烟草总公司负责;另一方面,它又作为底层公司的母公司,以出资者的身份行使对其的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底层公司,作为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
公司)直属公司的子公司,拥有所占有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并对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负责。改革后的整个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架构如下图所示,图中实箭头表示上级公司对下级公司的控制关系,虚箭头表示下级公司对上级公司的责任关系。
3.各子公司之间主要是竞争关系
烟草行业与其它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一个显著的不同是,改革后烟草行业尽管是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各子公司都同时隶属于中国烟草总公司,但它们之间却存在多方面的竞争关系,而且这种竞争关系在它们的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一方面是生产经营的竞争,竞争的是产品,一方面是对总公司资源的竞争,竞争的是政策。这种竞争关系必然使得母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变得更复杂。
4.利益关系处理要兼顾多方利益
产权改革的变动将会对各方的利益造成触动,这些利益包括国家的利益、地方的利益、企业的利益、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以及职工的利益。利润分配是最敏感最容易起纠纷的问题,任何一个方面出差错都会妨碍整个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有效运转,因此改革后这些关系的处理必然会变得更加复杂,而利润分配由于直接涉及到这些利益关系就变得更为重要。
三、母子公司体制下投资收益的确认及其对利润的影响
企业投资收益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所产生的资本收益,它来自企业所持有股权投资的增值;一是被投资单位所获得的利润。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资本不能够进行自由的转让,因此,母子公司体系建立以后,母公司投资收益不包括股权投资增值,其主要来源是下属子公司的利润。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有两种:成本法和权益法。当公司不能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时,投资的核算应当采用成本法,当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被投资单位或能对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时,投资收益的核算就应当按照权益法进行。在成本法下,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公布利润分配方案时,投资单位才能根据持股比例计算所能分得的股利,并将其确认为投资收益;而在权益法下,母公司根据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利润及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收益,并据此增加账面投资金额。当收到子公司分配的利润时母公司不再确认投资收益,而是冲减账面投资金额。
改组后的烟草行业是一个层层控制的母子公司体系,因此,其投资收益的核算应当采用权益法,即根据下属公司实现的利润及投资比例确认公司的投资收益,增加账面投资金额。当收到下属公司分配的利润时则直接冲减账面投资金额。权益法的核算方式使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化能够反映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而投资收益科目则反映了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有利于烟草企业的管理。
在权益法下母公司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按被投资单位的利润和投资所持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因此母公司的利润就等于母公司自身的经营利润与按比例享有的下属公司的利润之和。对于中国烟草总公司而言,由于本身不进行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其利润就等于按比例享有的下属公司的利润减去母公司所发生的费用之后的剩余部分。
四、母子公司体制下的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主体和分配依据
所谓利润分配的主体,是指利润分配活动应当在什么层面上进行,应当包括哪些范围。烟草行业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建立以后,母公司以其在子公司持有的资产所有权对子公司实行控制,并根据所有权取得投资收益。因此,母子公司体系下的利润分配就包括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各级公司。具体到整个企业的组织架构,由上而下,整个利润分配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总公司层面的利润分配;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层面的利润分配,卷烟生产企业和地市烟草公司等底层公司的利润分配。
1.总公司层面的利润分配。总公司层面利润分配的直接对象是国家政府,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在国务院的主导下进行,分配的依据是整个公司的利润。但是,由于利润分配需要现金的付出,总公司在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应当充分考虑可以从下属子公司分得的利润金额,母公司实际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以这个金额为限,超出这个限额母公司的利润分配将由于缺少现金而无法进行。
2.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层面的分配。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层面利润分配的直接对象是总公司,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公司制度在公司董事会的主导下进行,分配的依据是该级别公司的利润。同总公司一样,该级别公司在制定本级利润分配方案时,也要充分考虑可以从下属公司分得的利润金额,其进行利润分配时应当以能够从下属公司分得的这个金额与公司自身生产经营所实现的现金利润之和为限。
3.底层公司的利润分配。底层公司利润分配的直接对象是其上级母公司,应根据国家法规、公司制度在公司董事会的主导下确定分配方案,并由省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报总公司备案。分配的依据是该公司实现的税后利润。
(二)利润分配的一般原则
1.发展优先原则。企业的分配必须利于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烟草行业也不例外。从长期来看,只有企业不断发展,各方面利益才能最终得到满足。为此,在进行分配时,必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如积累的比例太大,有关利益各方得不到实惠,积极性受到伤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消费比例过大,积累能力削弱,不利于企业自我发展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这样,有关当事人虽在近期得到实惠,但实际上将损害他们的长远利益。
2.制度约束原则。制度约束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的法律,如《公司法》、《税法》等,它们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二层次是政府的各种规定,如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制度等,它们也对企业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第三层次是内部的各种制度或规定,如企业的奖励办法等。企业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必须要遵守这些法律和规章制度。
3.注重效率原则。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必须重视效率,视效率为生命。效率的关键是极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潜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在分配中体现注重效率的原则,并在企业分配中得到合理的体现。
(三)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从我国现阶段来看,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要在国家、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法人和企业职工之间进行分配。利润分配的程序就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实现上述分配过程的步骤。根据我国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供分配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分配程序为:企业利润总额按国家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纳税后利润,按如下顺序进行分配:
(1)列支被没收的财物损失, 违反税法规定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
(2)弥补以前的亏损。
(3)提取法定公积金。
(4)提取公益金。
(5)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四)利润分配决策制定过程
1.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分配。这种分配方案由中国烟草总公司开始,根据整个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确定总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然后参考总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各省级公司和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各自根据自身的可供分配利润确定它们的分配方案,底层公司参考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的分配方案确定其利润分配方案。根据确定的分配方案,再自下而上,底层公司向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分配利润、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向总公司分配利润,总公司再向国家分配利润。这种分配方案强调了对利润的控制,确保上级公司分配的利润大于从下属公司分得的利润之和,有利于防止出现上层无利可分(或无现金可分)或重复分配的局面发生,也有利于通过利润分配的手段实现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国家对整个行业的管理。但是这种方案的缺点在于,自上而下确定分配方案,可能导致对下属公司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周,容易做出影响企业正常发展的决策并有可能造成下面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实施这种方案时,不能将利润分配看作一项任务,在分配方案的确定过程中,要充分征求下属公司的意见、尽量考虑下属公司的情况。
2.自下而上的分配方案。这种方案,从最底层公司开始,首先根据他们的可分配利润,确定各自的利润分配方案;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再根据从它们分得的利润以及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自身的利润,确定省级公司或国家局(总公司)直属公司的分配方案,最后总公司根据总公司的可分配利润以及可以从下面公司分得的利润,确定总公司的分配方案。这种方案充分发挥了下属公司的积极性,也充分考虑了下属公司发展对留存收益的需求,有利于下属公司的发展。但是它也可能成为下面企业截留利润、尽量减少利润分配的一种手段,使得上级公司的分配受制于下级公司,有可能造成无利可分的局面。在上级公司无利可分的情况下,可能要求下属公司重新调整利润分配方案,进而出现再次分配。而且,由于局部利益和地区利益的驱动,整个分配过程可能并不符合烟草行业的产业布局、也可能违背行业管理的要求。
3.上下级公司独立确定分配方案。这种方案是由上级公司和下级公司独立制定分配方案,无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当然,这种独立只是一种相对的独立,实际上由于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的通过还是需得上级公司的同意。这种方案比较充分地考虑了上下级公司各自的利益,避免了考虑不周和下级抵触情绪问题,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分配方案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分配方案制定时间各自独立,容易导致上下公司协调不够,给各级公司的现金管理带来压力,而且有可能造成各方的矛盾,因此,笔者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分配方案。
(五)可供分配利润与利润分配比率的确定
利润分配的直接依据是企业的可供分配的利润,而母公司能够分得多少利润就决定于利润分配比率的高低。因此,可供分配利润的多少与利润分配比率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母公司能够分得利润的多少。
1.可供分配利润的确定
企业的可供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可以用于进行利润分配的利润,它在数量上等于上一年的未分配利润与本年利润之和。由于利润分配是以可供分配利润为基础,那么减少可供分配利润将会减少利润分配的金额。正因为如此,子公司就可能通过隐瞒利润而减少可供分配利润。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母公司应当加强对下属公司的财务控制,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委派财务总监以及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另外,也要加强其它相关制度建设,如实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使高管人员所能获得的收入与企业利润挂钩。
2.利润分配比率的确定
(1)固定比率分配。固定比率分配是母公司规定一个固定的利润分配比率,然后根据这个固定比率从子公司分配利润。通常这个比率可能在企业经营开始之前与企业及利益各方以协议的形式达成,然后到期末直接根据确定的比率进行分配。这样做的好处是由于事先确定比例,会计终了之后分配方案的确定较为容易,而且有利于母子公司做好财务规划。缺点是未与各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挂钩,没有反映各方面绩效的差异。
(2)不固定比率分配。不固定比率分配是指母公司对于下属子公司并不确定统一的利润分配比率,而是在会计终了之后,召开董事会,根据企业本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与企业及其他利益方协商确定分配的比率。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缺点在于谈判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烟草行业各子公司之间以竞争关系为主,不固定分配比率容易造成各子公司在分配政策上的竞争,争取留取更多收益在企业,这有点类似于国际贸易中的最惠国待遇,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母公司逐渐做出让步。
(六)影响母子公司利润分配的因素
1.资本保全限制。为了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国家法律对企业的利润分配施加了一些硬性限制, 这些限制主要体现为超额累积利润限制和资本保全限制。超额累积利润限制一般适应于股份公司,烟草行业主要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因此其主要的限制就是资本保全限制。资本保全限制要求企业所发放的股利或投资分红不得来源于原投资额。也就是说企业只能以其实现的利润进行利润分配,而不能超分配。
2.公司自身因素的限制。在制定利润分配决策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公司自身的因素,这此因素包括:
(1)筹资成本。将税后收益用于再投资, 有利于降低筹资的外显成本, 因此很多企业在考虑投资分红时都将税后利润作为筹资的第一选择渠道, 特别是在负债资金较多、资本结构不健全的时候。
(2)资产的流动性。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 会减少公司现金的持有量, 从而使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因此,当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差时,不可过多地支付现金股利。
(3)资产结构。企业进行利润分配,必须要考虑自身的资产结构,利润分配不应当超出企业的现金支付能力。
(4)投资机会。有着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因而往往少发放股利, 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 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的闲置, 于是倾向于支付较高的股利。
五、对当前烟草行业利润分配的几点建议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近下发的《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卷烟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重点骨干品牌,促进重点骨干企业由大变强,不断提升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文件中所说的“改革、重组、联合、发展”等任务,都涉及到资源的重新配置,利润分配作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更应当体现这些要求,以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笔者对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后的烟草行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上采取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分配方式
在“十一五”期间,调整、重组、联合仍然是烟草行业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总公司拥有较强的在全局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权利。另外,由于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刚刚建立,各项管理还不够规范,有待完善,这时,母公司有必要对子公司保持较高程度的控制,尤其是在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上。因此,目前烟草行业应当采取先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分配方式,这将使得总公司能够更好地考虑行业发展、调整的要求,保证调整目标的实现,也不至于造成利润分配的混乱。在调整完成和各项制度完善之后,在利润分配上就可以逐渐转向自下而上的分配方案,更多地考虑下属子公司的实际需求。
(二)利润分配政策应当向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
《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继续推进品牌整合,在“百牌号”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牌号,精简规格,为全国重点骨干品牌扩张腾出发展空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保证全国重点骨干品牌的成长”。因此,利润分配政策应当体现这些发展的要求,适度向重点企业、重点品牌倾斜。可以考虑实行分等级的固定比率分配,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确定相对较低的分配比率,也可以考虑实行超额累减或超率累减的利润分配政策,超额累减的分配政策是指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利润,对超进部分实行更低的利润分配比率;超率累减的分配政策是指对于利润率超过一定比率的利润,对超过部分实行更低的利润分配比率。
(三)可以考虑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参与剩余收益的分配
为了充分调动企业各级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道德风险和提高生产经营效率,使他们的目标与母公司目标保持一致,可以试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乃至企业员工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
第三篇:烟草行业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后有关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烟草行业是国家垄断的特殊行业,资产关系没有理顺、出资人缺位、责权不统一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行业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国家局党组作出并实施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烟草现代产权制度和企业制度的战略决策,是维护国家利益,增强企业整体竞争
力的必然要求,是实行资产统一管理、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是烟草行业改革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一、理顺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一)、理顺产权关系,有利于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条件,只有产权归属清晰,才能有效形成一个明确的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企业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实现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行使出资人权利,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是建立符合烟草特点的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烟草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理顺产权关系,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长期以来,由于国有企业产权虚置,国家对企业的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企业的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行使了一些本应资产所有者的权利,造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和权利不统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烟草行业理顺产权关系的管理体制改革,是对行业传统管理的挑战,是为了有效解决制约烟草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产权关系、管理职能、管理体制等与行业改革和发展及不相适应的问题。随着产权关系的理顺,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为目标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资产法人化,使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从而使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共同追求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目标,使各类产权的主体的财产得以维护和保障。
(三)、理顺产权关系,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烟草行业成立以来,一直实行“四级管理、三级核算”的分级管理体制,虽然实质上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但由于省公司、分公司之间是行政管理关系,没有形成明确的投资关系,会计核算无法按权益法核算,会计报表也无法按照合并会计报表方法进行编制,只能按成本法核算和汇总会计报表方式编制会计报表,一些财务数据只能简单加总造成重复计算,不能真实反映行业整体经营状况。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在总公司、省公司、市公司之间构造两级管理、三级核算的母子公司体制,形成明确的投资关系,母公司随时反映子公司的经营动态,依据子公司的经营状况调整母公司会计报表。使会计报表能够按照规范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进行编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二、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省级公司财务管理职能转变问题。
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后,省局公司的由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为主向行政隶属关系与资产隶属关系双重管理转变。省级公司、工业公司代表总公司出资,抓好资产经营,强化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审计监管,对总公司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地市分公司和卷烟工业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抓好生产经营的财务管理和同级审计监督,对上级公司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省级公司退出“两烟”经营后,由过去的经营和管理转变为重点抓管理上,财务审计工作的职能同时将发生较大转变,要更加重视规范运作、防止风险、实时监督,进一步抓好对下属企业的财务审计内部监管将成为今后财务审计工作的首要职责。
(二)省级公司经费来源问题。
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后,省级公司不再从事经营,今后的工作主要落在监管上,管理职能主要是内部管理。如何解决省级公司经费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适当提取管理费方式来解决省级公司的经费开支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政策规定,凡具有法人资格和综合管理职能,且对下属全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提供管理服务,又无固定经营收入来源的总公司可以从成员企业中提取管理费。二是通过收取投资收益方式来解决省级公司的经费开支问题。地市分公司为省级公司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省级公司可依法行使投资收益权。利益分配要科学、要合理、要协调,既要保证省级公司经费开支,又要充分保护好市级公司的积极性,还要按照国家有关投资收益规定办理。
(三)会计核算方式转变问题
理顺资产管理体制后,形成三级母子体制关系,会计核算方式的转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将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会计报表编制方法由汇总会计报表转变为合并会计报表。这就要求各项会计基础工作更加稳健、扎实,要统一核算口径、统一会计制度、统一核算软件,规范会计核算。成本法核算转
变为权益法核算,使母子公司联系更加紧密,子公司的损失和利润实时反映为母公司的损失和利润。按照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原则,将企业内部投资和权益、债权和债务、收入和成本等重复计算因素进行抵消,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三、重点加强省级公司内部管理的几个方面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开展有效内部监管。
省级
公司退出经营后,工作的重点落在监管上。内部管理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完善、适用和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要抓好日常管理监督制度的落实,针对管理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认真制定加强管理的各项制度措施。一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规范预算管理运行全过程,使预算管理充分发挥管理作用。二是完善资金监管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单位内部资金审批程序,加强日常检查落实。三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实物资产管理,通过严格履行国有资产的管理程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完善有效制衡的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和同级审计制度,审计部门参与企业重大生产经营活动。
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建立审计长效机制。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作用,加强同级监督管理。同级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履行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的主要手段。加强同级监管,就要在工作中正确发挥同级审计的作用。应健全审计机构、充实人员、提高素质,认真履行职责,抓住同级审计的契机,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水平。要通过开展同级审计,总结经验,把同级审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使同级监管意识和自觉接受同级监管的意识在行业内逐步树立起来。同级审计不是一项临时性、突击性任务,而是内部审计的长期的、主要的工作。企业各项重大生产经营活动,内审部门要提前介入、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同级财务部门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完善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建议。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水平。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一是要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加强费用控制的自觉性。克服粗放经营观念,树立集约经营的思想。二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费用控制水平。制定标准成本控制定额,通过细化预算,严格考核成本费用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的全过程控制能力,切实将成本费用降下来。审计部门要把成本费用审计作为财务收支审计、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从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考核、提高预算管理科学性的角度提出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见。针对本单位成本费用存在的问题,加强成本费用专项审计调查。不仅把成本费用开支规范程度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更要提出降低成本费用的合理建议,提高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水平。
第四篇:换届后党委班子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研究
换届后县委领导班子
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研究
结合县委换届,我县对县委领导班子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了县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并根据中央、省、市委有关规定,对县委常委会的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印发了《县委常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关于需要县委常委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常委会议服务工作规范》、《落实“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行为规范》、《县委书记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县委常委会学习制度》、《常委会委员廉洁从政准则》、《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的规定》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议事和决策程序,全面加强和改善了党的领导。如何建立完善班子工作运行新机制,达到提高运行效率、扩大党内民主的目的,已成为当前县委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我县对换届后县委领导班子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
一、换届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一)基本状况。换届后的县委常委会共有11人。常委分工情况:书记1名,副书记3名,其中1名兼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协助书记抓全面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1名兼任纪委书记(负责党风廉政建设、政法稳定、精神文明、新闻宣传、统一战线、民族宗教、优化经济和旅游环境、城镇建设工作。负责与人大的协调工作),1名专职副书记(负责组织、干部和老干部工作、农业农村、扶贫开发、文化教育、国防建设、开放、社区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负责与县政协的协调工作)。
常委7名,其中1名兼任组织部长(主抓组织、干部、老干部工作),1名兼任常务副县长(协助县长抓政府全面工作,主持政府日常工作),1名兼任宣传部长(主抓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1名兼任政法委书记(主抓政法工作,协助分管副书记抓信访稳定工作),1名兼任县人武部政委(主抓国防教育、兵役、人民武装和军民共建、双拥工作),1名兼任县委办公室主任(主抓县委机关日常工作,协助分管副书记抓信访稳定工作),1名兼任农工委书记(主抓农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协助分管副书记抓农村稳定工作)。县委常委均有从事企业、农业、政法、党务以及文化、教育和乡镇基层等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具体业务和领导、管理工作的经验,班子专业配套、优势互补,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副书记、县委常委、政府副职都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胸怀全局,密切协作,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
(二)面临的新情况:
1、履行职责上:一是过去常委工作一般有副书记分管,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如果常委工作独立性不强,大事小事都向书记汇报,同时常委之间也需要书记协调,容易牵扯书记过多精力。二是过去对涉及面广的工作由副书记协调,受习惯性思维影响,现在常委特别是新进班子的常委对一些涉及县委、政府其他负责人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协调不容易到位,可能产生推诿现象。三是要解决常委分工负责既要有“责”也要有“权”的问题,防止责、权不对等。
2、规范决策上:一是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后,什么事情由常委个人决定,什么事情必须提交常委会集体决策,应该有一个明确具体的规定,既要防止超越权限,又要防止敷衍塞责。二是常委间分工相对独立,客观上造成对其他常委分管的工作缺乏了解,如果再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制,可能导致常委会的议事决策作用难以得到很好发挥;三是书记办公会如何在形式上改变,更好地发挥在议事方面酝酿讨论、统一思想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四是实行常委负责制,对班子成员素质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二、换届后县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实践
换届以来,我县针对换届出现的新情况,从实际出发,在完善县委工作机制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班子内部分工情况:按照“授权充分、各负其责”的原则,首先结合每位常委的能力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工作量大致均衡,责、权、利相互统一。同时根据所担任的具体职务,各有侧重。其次,结合每位常委的分工,落实好岗位目标责任制。按照任务指标化、责任明确化、完成时限化和质量具体化的要求,把各项工作目标分解到每一个班子成员,在负责自身分管工作的同时,都建立了乡镇、村、企业以及社区联系点,对联系点的党建、计划生育、招商引资、文明创建等中心工作都负有领导责任,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以个体目标责任的落实来保证县委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使常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胸怀全局,密切协作,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
再次,进一步落实党政交叉任职。县委换届后,已实现了1名县委常委与县政府副职的交叉任职。
二是决策议事、协调方面。我县县委书记办公会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由县委书记主持,也可由县委书记委托副书记主持。酝酿需要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要问题;对涉及全县党建、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意见;酝酿人事任免等事项,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及时研究,做出决定,并通报县委常委;必要时提交县委常委会审定;对县委常委会决定的重要事项的组织实施进行协调;负责处理一些可以不经县委常委会审议,但又不宜由县委书记、副书记个人决定的问题。书记办公会议商议问题时,应当经过充分讨论,如对议题产生不同意见,一般应当缓议,经进一步交换意见后再进行研究。会议确定的事项,由县委办公室负责督促落实。
县委常委会议一般两周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必要时可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县委常委会议和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的具体时间由县委书记确定。县委常委会议由县委书记召集并主持。县委书记因故不能参加会议时,可委托县委副书记召集并主持。县委常委会议的议题由分管副书记征求分管常委意见后提出,经县委办公室综合协调,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把关审阅后,由县委书记确定。县委常委会议召开的时间、议题一般应提前两天通知出席和列席人员,会议有关材料应同时送达出席人员。有特殊原因或不宜提前送达的,可在会场分发。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问题,事先要进行充分酝酿和沟通,形成初步意见。凡提交县委常委会讨论的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论证。对涉及多个部门的议题,主汇报单位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提交常委会讨论。特别是有关人事、机构、编制、经费方面的议题,提交单位须先同有关职能部门会商,形成初步协调意见并报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初审。对有关重大决策要听取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各乡镇党委、县直部门党组、党委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及社会各界群众意见。讨论决定干部问题,会前一般要与有关县领导沟通。对干部的任免和奖惩,一般应先提交书记办公会进行酝酿。对涉及县科级干部党政纪处分的议题,须按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经县纪委常委会讨论提出建议后,再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任用、推荐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在县委全委会会议期间,由常委会提名,县委全委会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县委全委会闭会期间,由县委常委会研究提名,以书面形式征求全委会成员意见,根据多数委员意见,由县委常委会作出决定。近年来,我县公推团县委书记,采取了常委会票决制的办法;选拔任用东文山乡党委书记、其中口乡乡长、石亭镇人大主席,采取全委会民主推荐的形式,进一步扩大了选用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增强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效果很好。
县委常委会议须有半数以上常委到会方能举行,研究决定干
部任免事项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委到会。常委因故不能参加会议,要提前向县委书记请假,可用书面形式表达意见。县委常委会充分发扬民主,做到畅所欲言。在对所议事项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由主持人集中大家的意见,提出决策建议,进行表决。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赞成票超过应到常委人数的半数为通过。末到会委员的书面意见不能计入票数。
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应认真考虑,如发生较大分歧,难以形成统一意见,除紧急情况外,应暂缓作出决定。对县委常委会集体作出的决定,常委必须坚决执行,如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向上级组织报告,但不得公开发表同集体决定相反的意见,不得在行动上违背集体决定。常委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时因故缺席,由县委书记、副书记或委托有关人员事先征求意见,会后通报情况。对应由县委常委会决定的事项,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召开常委会时,县委书记可商有关常委临机处置,事后应及时向常委会报告。县委书记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尤其要认真考虑和听取不同意见,善于集中正确意见,进行科学民主决策。
县委各常委对涉及分管工作的议题,要坚持从大局出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介绍有关情况,积极、客观、公正地发表意见,切实履行职责。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也要认真思考,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监督方面:完善了民主生活会、党内情况通报、重大事项报告、谈话诫勉等制度,强化党内监督。定期向县人大、县政协和群众团体通报工作和征求意见,重视办理人大、政协的议案、提案和反映的社情民意。对县委决定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和经济活动,要求县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对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每月通报进展情况,跟踪督查。
三、完善换届后县委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与建议(一)抓好学习培训,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要按照领导带头、健全制度、联系实际、坚持经常的要求,结合深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活动,结合县情和本职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的教育,增强班子成员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民本意识,以及与时代进步潮流相呼应的开放意识,与社会形态变革相协调的善治意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效能意识,努力把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方法,转化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是完善培训机制。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根据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有效解决供需脱节、学用脱节、培训形式单一的问题。在继续抓好基本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目前县级领导干部较缺乏的市场经济、公共管理、法律法规、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时代性。
三是要加强实践锻炼。要根据县级领导干部的不同情况,遵循干部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实施实践锻炼方式。立足本职岗位锻炼才干。要把立足本职工作、履行好岗位职责作为锻炼县级领导干部的主要途径,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定目标,压担子,在工作上放手放权,在管理上严格要求,使他们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实践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立足干部担当重任的需要外派挂职锻炼。坚持定期选派一部分县级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上级机关,特别是到艰苦复杂的地方工作,到矛盾多、困难大、条件差的单位锻炼,使他们在不同工作环境的磨练中提高应变能力和组织领导才能。立足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多岗锻炼。加大县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推进跨部门、跨行业交流、发达县级与欠发达县
级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使他们在不同岗位的锻炼中丰富阅历、积累经验、增强本领,努力建设善于治县理政的高素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保证。
(二)健全议事决策机制,严格确定决策程序。进一步健全提高议事决策水平的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书记办公会的酝酿作用和常委会、全委会的决策作用。当前,要突出提高常委会的决策质量。从县级工作实际来看,第一,要科学界定决策内容和权限。要根据县委承担的职责,合理界定应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确保所有关系到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都纳入集体决策范围。同时,要明确界定决策职责,既要防止超越权限,又要防止敷衍塞责。在决定重大问题时,不仅要关注人、财、物的配置,还要关注建章立制、树立科学发展观等问题。第二,要严格确定决策程序。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进行决策,并根据决策系统化的要求制定规范化的议事决策制度。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第三,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机制、决策方案咨询论证机制、决策方案讨论确定机制、决策纠错改正机制、决策落实督办机制、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等等。
(三)完善县委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要在班子成员中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正常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监督,形成自我监督约束机制。要突出对“—把手”监督,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领导干部应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接受支部和党员群众监督。要发挥党内监督机构的作用。探索建立常委分工公示、推进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制度。
要建立规范的常委会述职制度,完善述职评议制度,完善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党代表评议不称职责令辞职制度。尤其要强化对县级党政正职的监督,对县级党政正职要重点在干部选拔任用、重大问题决策和廉洁从政方面加强监督。督促他们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职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同时还要构建以考核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县市区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
(四)完善县委选人用人机制,选好用准干部。一是逐步推行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由县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制度。二是完善选人用人“最终决定”制度。逐步将下一级地方党委、政府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纳入县委全委会或常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范围。三是建立选人用人情况通报制度。继续推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四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评议制度。各级党委常委会和主要领导干部在述职述廉活动中,应把用人权的行使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评议;也可由党代会代表或全委会成员对选人用人质量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上级党委评价考核下级党委和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五是建立用人失误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包括推荐提名失误责任追究、考察工作失误责任追究、任用决定失误责任追究等制度。
第五篇: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1.公民民主政治权利问题
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不足。
●公民民主权利的实现渠道不畅通。
●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不健全。
2.基层民主建设问题
3.行政体制改革问题
政府决策失误问责制度的缺乏
●政府行政效能不高
●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问题
• ●司法体制机制不健全。
• ●部分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的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在行政执法方面,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执法不文明、作风不端
正的问题仍然出现;滥用司法权、以权谋私的问题仍有发生。
5.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的方向单一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的法制化程度不高
●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存在着机制上的障碍
1.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
●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结构不合理。
2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
●国有企业缺乏规模经济,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国有企业改革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家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严重。
3.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 ●农产品供求总量已经大体平衡。
• ●乡镇企业增长速度趋缓。
• ●农业和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待创新。
4.现代市场的建设问题
• ●现代商品市场建设不健全。
●现代劳动力市场建设有待加强。●现代金融市场有待进一步改革。5.资源、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政治建设的展望
• ●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将二者看作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的步伐。●培育公民社会,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让民间组织更多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政府更加主动积极地与民间组织合作,共同管理社会政治生活,扩大公民自我管理的范围,提高社会自治的程度,是民主治理的方向。
• ●通过三条途径,全面推进增量民主。一是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推动全社会的民主,是推进中
国民主的现实道路。二是逐渐由基层民主向高层民主推进。中国现阶段民主政治的重点和突破口是基层民主,一些重大的民主改革将通过基层的试验,逐步向上推进。三是由更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
• ●持续推动公民的政治参与,形成一种有序的民主。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人民的政治参与,人民的参与过程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政治取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经济建设的展望
• ●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主要依靠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特别是在目
前世界经济形势不很乐观的情况下更应当如此。扩大内需重要的是要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变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状况。●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增强交融安全意识,积极应对世界交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