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到中年的杂文随笔
朋友一句不经意的“人到中年”,感慨颇多,喉中卡刺,不吐不快。总以为人到中年是父辈的事,可是岁月推人,自己已到中年。多少次还沉浸于自己还是父母的小幺,呼来唤去,多少次还沉浸于美好的童年幻想。总觉得日子很长,年龄还小,总觉得人到中年是他人的事与己无关。慢慢地发现,看着长大的孩童已长大成人,周围人对自己的称谓也少了姐姐妹妹,而多数成了阿姨的同款或更长。在过去,国人很乐意去给别人当长辈,好像占了很大便宜。可现在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口中的自己年轻些,如姐姐,妹妹或更小。好像我们都害怕变老,在称谓中寻求一种“口是心非”的慰藉。
人到中年,已是不争的事实,人到中年,人生活得最累,也最炫丽。在家,你是父母的大树,遮风挡雨,你是儿女的坚强后盾,供粮补给,财政支出还外带引领教育。在单位,你是工作中的中流砥柱,缺你,好像真玩不转。所以你忙得团转,奔于家与单位中,协调着它们之间的平衡点,力争在撕扯的节奏中变得舒服点。你不能有病,你不可彷徨,你只可坚强,杠起重任,忍着累,忍着痛,阳光地,超人地使出洪荒之力,行走于天地间……
人到中年,玩伴越来越少,联系人增多了,朋友圈增加了,可有时真想找一个人说话,却找了半天儿,最终还是说给了自己听。那些曾经两小无猜,促膝长谈的好伙伴,也因岁月与奔忙,找不到了本真的话题。说了,从何谈起,又不知说多少能弥补尘封的空白,可真想说时,又岂有更多时间可供消费。于是作罢,带着美好的记忆,继续回归现实。所以,人到中年,有时是空虚的,彷徨的,但因有责任,又是充实的。
人到中年,经历了人生的喜怒哀乐,体会了刻骨铭心的痛,至亲的离去,撕心裂肺的痛后,知道了自己的天塌了,自己成了天,树倒了,自己成了树。夜深了,疗一疗伤,天明了,又一切正常。有言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便是归途。”父母在,要善待,父母去,要节哀。
人到中年,不容易,看开随缘,且行且惜!
第二篇:人到中年有感.
中年有感
生命像一条河,左岸是我们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们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飞速流淌的是我们年年岁岁淡淡经历的欢悦与感伤。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花很鲜,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微笑很醇,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忧愁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
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心中突然有种无言的痛,那种难言的的疼是被青春抛弃的无奈,是被岁月洗尽铅华的不舍,在若有若失,若即若离的相似岁月里,不经意间,年轮已悄悄地为你的脸上涂上了淡淡的岁月印迹,增添了流年的风霜。
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时诗,看着镜中的容颜,留恋着内心的太多不舍,蓦然回首,人已中年,心中盈满了太多的温柔思恋,暖暖的在相似的日月之间共度了人世沧桑,看尽繁华红尘,我们总是认为时间会等我们,容许我们从头再来,弥补人生缺憾,岂不知时光一去不再复返,曾经我们无论倾注了多少真心和热情的日子,最终也只是那么闪亮的一瞬,在生命中留下的只是一缕缕的馨香,数年之间的生活变迁,是平淡的生活,是太一般的小事,却堆积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激活感动着真真实实我们的生命与心灵。
当我们已认不出那些似曾相识得岁月,就好像难以说出那一阵微风曾经轻吻过我们的脸庞,有些事是时间和空间都无法修复的,有些风景其实质适合远看,有时,虚幻的也许更美,人生就是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
人到中年,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无奈,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随遇而安,诸事顺其自然,学会感恩,无憾我心的做人,做事,不再奢望浮华之梦,不再渴望美酒,咖啡的浪漫,不再……
当用心触摸真实生活的平淡之时,你就会真实的感觉到只有脚踏实地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学会轻轻细细地触摸生之意义,闲闲地写下几段文字给自己或朋友,生活的阅历与历练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态,在下午茶的氤氲里,风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的一种美。
第三篇:《人到中年》读后感
《人到中年》
我愿是激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在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面对一阵阵狂风,我勇敢地作战,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巢鸣叫。我愿意是废墟,在俊俏的山崖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是我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轻轻的长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头,亲密地攀援而上。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伤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着风雨的打击,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的缓缓闪现。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第一次读这首诗大概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时并没有多喜欢,觉得只是一首爱情是罢了,不俗不雅,但是读了谌容的小说《人到中年》,我却觉得,我一定要先把这首诗抄写在文章的开头。读到小说结尾 “二十“ 部分时,傅佳杰半跪在文婷窗前,含泪念诗的情景,我竟泪如雨下,从来没觉得诗这么美,或者是有一个人会为你念几十年的诗,在最浪漫的,最美丽的,或最痛苦,最需要鼓励的时候,会是这样的动人了。
关于爱情与婚姻,于我这个年纪该是满脑子美丽愿景的,但总觉得于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婚姻与年代亦步亦趋的越来越不靠谱了。婚姻是什么,连我们的父母都常说“婚姻,爱情,不过如此吧”却是,当热恋过后,生活沉淀下的依旧是柴米油盐,谌容笔下的爱情,婚姻亦不过如此。但谌容以一个中年人的口吻,重重地点醒了我,“不过如此”的背后,还有一个叫做亲情的东西,还有一个叫做家的东西。而家,是个甜蜜的负担!属于我们的时代是个浮躁的时代,闪婚,丁克,甚至不婚都变得理所当然,年轻人都说“看开了,看淡了,谁离开谁不能活呢”曾经我也这样想,但又总觉得这话很凄凉,其实不过是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得太自我,不敢负担那份责任罢了。时代变了,爱情不再是“清晨,我在你的窗前念一首情诗”了,然而时代变了,“有一个人会为你念一辈子的情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会是永远不变的最浪漫的事。
这篇小说的时代感觉,让我浮想起姥姥年轻时候的生活。姥姥也在医院工作,是护士长,老姥爷是电业局的工程师。也是上了班还时不时的要继续学习。小时候就会时常听到姥姥讲起家里,医院里的事儿。在我看来,女人若做了医生,便必定会是个女强人,这大概是因为医生特有的责任感。姥姥在谈及这些的时候,还时常觉得歉疚,因为太忙而疏忽了对儿女的照顾。或是讲起因为经济条件,一家人是怎样的节衣缩食过日子。姥姥说:“那时候人都可傻了,女同志干起活来丝毫不要比男同志差。其实都是那些钱,也不知为了什么,工作起来就没命似的„„”姥姥姥爷都是很要强的人,他们口中的生活总是苦的,累的,但我总觉得有说不出的快乐幸福在里边。姥姥讲的这种生活似乎正是文婷的生活,或者说文婷的“人到中年”也会是那一代人的“人到中年”吧。
沉淀一段时间,这篇小说我准备再读第三遍。于我的专业,我觉得从写作技巧上还会有很多可以收获的东西。因为两遍读下来,我都几乎是大气不敢喘的状态,也许是面对病人的眼睛,不敢呼吸,生怕出错,也许是面对生死,生死离别,不敢呼吸,生怕一松懈,人就真的去了。总之,我觉得谌容这这篇小说是写进人得身体里的,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第四篇:晚安杂文随笔
武汉久违的连夜雨 让我回归于幼年时的习惯
随手翻起一本搁置很久的书 慢慢翻看
脱离电子产物的时光 原来也过的飞快
我愿意与自己对话 以各种方式
看过去的划线与注解 “嘲笑”当时自己的心境
当时的感受开始慢慢浸透此刻的灵魂
突然想起在很久以前的多个夜晚
下雨时钟爱起身拉开窗帘 看透彻夜空的闪电
听雨声敲击在屋檐的滴答声 以静默 陪伴
书籍就像一面镜子 它一直在那 投射出不同时期的自己 传达的价值观不@知不觉在变 当时觉得晦涩难懂的文字 在阅历不断加深时慢慢显化真意 又或者是当下的真意 热爱每一个时期的自己
当感觉快要迷失方向的时候就要开始快点与自己对话了习惯在晚睡的夜里提醒我 不要丢失童真 即使看的透彻也要继续往前走 每一个人都在往前 马不停蹄 像大家都渴望找到灵魂伴侣一样 即使不知道它是否存在 也仍然积极寻找 这可以看作一种勃勃的生命力量 有所追求的好事 脱下外表光鲜的皮 是否还能够认清二十多岁的自己的内心呢?被越来越多的事物所束缚 每天又有太多人来动摇自己的世界观 要怎么使它健全且不动摇 很难但需要坚持做到。
越来越少的软件可以单纯的书写,或许不久要回归带着墨香的笔记本了把,打下这段文字时窗外有撕裂的哭声与雨声相承,听不出来男女,不知道什么情况,持续了好久打断思路,准备去冲一杯速溶咖啡就睡了。
第五篇:一条路杂文随笔
公司“退城进园”搬迁到了离市区几十公里以外的新园区,虽然大家对搬迁工作早就有了准备,但正式确定了搬迁日期,又适逢年关,各项事务冗杂,不免显得紧张忙碌。
市区到新园区有班车往返,单程大约一个小时。
每天早上,闹铃要较之前提前一个钟点,才不致贻误班车,谁愿意将暖被里的酣梦截短一个钟头呢?除非他是个傻子!
哪家公司会录用傻子呢?
清早从家里出门到班车站点,有两条路线选择,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以脚力来计,大致相同。
更愿意走东面,迎着晨曦。
天还没有大亮,沿街的门面大多没有开张,早点铺已开始营业。虽是一条小街,吃食却颇为丰盛,当地特色的道和顺的大包子、老东门糁汤、谢家馅饼;外埠的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南京灌汤包亦是顾客盈盈。我习惯自己在家里做早点,所以从未进去过哪一家买过什么,但那热气腾腾的香味与店家一大早热气腾腾的勤勉总是让我感到亲近与踏实。
大悲庵颇有些历史,那灰墙朱门锁着我无尽的好奇,却从未踏进去看过。逢初一、十五,庵门早开,一清瘦尼姑在阶下清扫,看上去年龄不大,薄唇抿着并无表情,一位年长的尼姑整理着安放在庵门外的香火摊,香烛火纸一应俱全供香客选购,回转身又将一侧的一副一米多高的金属支架往前挪了挪,近前看时,上面红纸黄字“外香莫入”赫赫醒目。安放妥当,那老尼便满意的坐在摊位后面,像守护她的信仰一样守护着她的生意。
会通桥下的河水早已冰消雪融,翠碧的绿波映出岸边萌动的春柳。每天和榆叶梅打着招呼,花苞却紧敛一如美人不说话,才仅仅隔了一个周末呢,再去看时,枝头繁花已烂漫到难管难收。
河边的小公园简静安适,虽有不少早起晨练的人,却并不喧闹,连那太极音乐都极轻缓柔和。不知何处来的一泓泉水,由假山处汩汩流着,激荡出碎玉般的声响。三足亭对着有两丛绿竹,在这轻寒料峭的春晨,那扑人眉宇的浓翠赶走了因早起而滞缠的一点儿困意,生命原是如此清朗,于无声处,那苍郁似暗含了动人心魄的力量,使懦者立弱者强的的力量
惊蛰过了,白昼渐长。倘若不加班而又没有塞车,回家总不致太晚。
小街比早上要热闹的多。日杂店里灯火通明,那些杯盘碗盏在灯光的映照下像重新刷了一层釉色,光洁照人;竹编的笸筐紧致细密,又轻巧又扎实;胖墩墩的钢筋锅,似乎在盘算,揽一怀暄软的大白馒头该是多么可喜……陶瓷的砂锅、香椿木的擀面杖、石雕的蒜臼子......都是过日子所需,价钱也都不贵,却自有俗世的清洁朴实。
花鸟鱼虫市场就要准备打烊了。店家招呼着最后一批顾客,马上就收摊了,价钱好商量,四条锦鲤个头可真是不小呢,收50块钱再送一包鱼食儿,着实够划算,买卖双方都喜笑和气约定下次再来;隔壁关在大铁笼子里的哈士奇可不知为了什么不满意,蹙着眉仰着脖子高声叫嚷;猫儿要柔顺的多,间或优雅地坐直了身子,不屑的四下望望,又蜷缩了身子,不声不响;花店的门虚掩着,营业已移到了室内,玻璃窗里的绿叶红花热情的招邀,我闻到了晚香玉的味道……
这世上有没有完全相仿的两条路呢?我不知道,但一生中走过的每一条路都给我好奇,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新鲜激起我的探索,在这普通的街,我只是尚葆有热情来爱这当下的一切。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条路呢,或长或短或曲或直,一马平川要过跌宕坎坷也要过,一路风霜磨砺了耿耿之心,不妥协、不怯惧,顺天应时是对岁月的步步礼让。
每天,都含着笑意,在因缘的变化中顺应、无憾、欢欣,相信在每条路上,都能遇到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