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的力量》读后感小学生350字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爱的力量》。
这篇文章写了民工余小柱在工地上施工的时候,被六楼飞驰而下的3米长的钢筋刺穿胸膛,当时,鲜红的血液哗啦啦地流了一地,不省人事。后来,公安消防大队想用液压剪来完成任务,但是考虑到伤口紧紧挨着余小柱的心脏,钢筋一旦错位就回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之后,他们又想采用等离子切割机,但是被医生们否决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此时的余小柱已经失血过多而出现了休克,死亡在一步一步地向他逼近。
最后,大家决定用最原始的机器来切割,成千上万的人们都屏住呼吸,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无数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瞬间……万幸的是老天保佑----成功了!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手术后,记者问他:“您觉得是什么让您从危险中挺过来的?”“我有个9个月大的女儿,我不能让她没有了爸爸!”
好一句“我不能让她没有了爸爸!”最简单的愿望,最朴素的情感,却成了能战胜死神的最强大的力量。因为,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个年轻父亲的爱,更是诞生奇迹的力量!
亲情也是一种爱,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把濒临死亡的余小柱拉回了生!
第二篇:范爱农读后感0字300字
范爱农读后感200字300字
范爱农读后感200字
在鲁迅先生接下来的描述中,我才真正地了解到了一个真实的范爱农先生,他的外表虽然十分冷淡,但是在他的外表下充满了他当时对整个黑暗社会的焦虑、担忧和痛恶,他对社会上的那些肮脏、龌龊的反动势力投以“白眼”……他借酒消愁,对社会进行冷嘲热讽,最后溺水身亡。读完全篇文章,才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对范爱农先生的无比钦佩之心、无比怀念之情。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范爱农先生和徐锡麟先生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先辈。他们同情广大劳动人民,胸怀着一颗不与反动势力妥协,并坚决与之抗争到底的决心。
鲁迅先生独特的写作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在《范爱农》一文中,先从表面言行去描写范先生的如何可恶、如何可恨,再渐渐地引领着读者走近、深入范先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范爱农这个人无论在那个时期(日本留学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民国建立)都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在日本留学时,徐锡麟被杀后,范爱农那冷漠的表现在鲁迅笔下完全冷冻住了,无论是什么读者,我想都会和鲁迅一样讨厌这个人,讨厌这个离奇而可恶的人。而在辛亥革命时期,他的形象竟是来了个600°大翻转成了个“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的人。之前的误会消除了,人们对这个角色的“警戒”也消除了,而鲁迅也和范爱农成了亲友:谈革命、揭露军阀、为绍兴的光复而喜为做学兼工作而戒酒、范爱农也会时时为鲁迅担心!读者们刚对这个角色起了好感,可鲁迅的笔锋又一转——似乎将范爱农世界的天和地换了个个儿!革命失败后,范爱农和之前
那个令人生厌的留日学生没什么区别了。可毕竟朋友一场,在得知范爱农溺死后,鲁迅心感悲凉,凉如夜半寒水凄惨而离奇地去了!鲁迅觉着社会对范爱农的死造成很大的影响,于是,鲁迅开始反思与批判,用笔杆子与黑暗战斗!
范爱农在看戏的归途中,微醉着,在水里淹死了。自杀?失足?其实鲁迅这里探索的并不是范农那天夜里的死因——这并不重要,范爱农不是拿破仑,他的死因不会有人感兴趣。
鲁迅通过大段文字来描写革命后的现实,这才是范爱农悲剧的根源吧。一个思想上觉醒的知识分子,而且穷,到最后只能“寄食”为生,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与生存的冲突,他死了,对自己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他生错了时代。
几十年过去了,中国外在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草房换成了高楼,小车代替了步行。但风烛之中的老年人,就算披上华丽服装,也还是快要入土的死
相。中国必须再次进行一次根本性变化,才会真正醒过来。没有百年以上的斗争,中国人的思想真正觉醒,民主真正的实现,这些都还将是一个梦。
现在,穷人还是不要读书好些。醉着,昏着,疯着,感受到的只是肉体上的一些痛。一读书,就会多一层痛。
如果科学发达,有一种让人忘记知识的药,我就是倾家荡产,也买来吃下去。(也许,酒精就是其中一种?有人骂道,妈的,我要用酒淹死烦恼,可是烦恼学会了游泳。
《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又朴素的语言,记叙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
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十分到位,朴素却又不失精练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对死难者的同学们的一种同情,一种责任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
鲁迅在安徽巡抚思铭被刺杀后的同乡会中,发现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对鲁迅的意见大抵是反对。一问才知道: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鲁迅就愤怒起来了,觉得他太不勇敢,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也害怕,于是坚持要发电。于是两人便成了冤家,致使鲁迅厌恶范爱农甚过满人。
直到革命前一年,两人才在绍兴相见,成了好朋友。一同喝酒时鲁迅又翻出那段往事,范爱农与鲁迅处处作对,原来是鲁迅再税关的一次摇头,使范爱农以为鲁迅瞧不起他。
这告诉我们,要与他人多交流、沟通,阐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避免很多
误会。如果鲁迅在同乡会上问一问范爱农,或许两人早就成为朋友了。
我们要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宽广,对他人的错误行为加以体谅,毕竟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出差错。但原则上的问题不能让步。鲁迅和范爱农都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所以,我们还要学会换位思考。
同时,我们对事物也不要太敏感,范爱农把鲁迅的一次摇头当作轻视,实在不应该。
总而言之,只要有宽广的心胸,就会避免很多误会。
第三篇:爱的力量-读后感
爱的力量
------读《里昂的婚礼》有感
爱的力量是无比大的,从心灵内部迸发出来,激励我们发挥出无穷的热情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总能催生我们乐观的斗志和顽强的毅力----没有爱,生命的天空就没有色彩
------题记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杀气腾腾的里昂城中,血淋淋的断头台,被炸成废墟的房子,人头涌涌的罗讷河。整个城里充斥着杀戮、血腥以及人性的丑恶。战争能抑制内体,却不能抑制强烈而炽热的爱的力量。
在《里昂的婚礼》一书中,保王党派罗伯特为争取里昂城的自由而被关进了人满为患的监狱中,这里的犯人面无表情地坐在那里,并对后来进来的犯人发出冷森森的敌意,他们的心境如死水槁木般,不抱一丝希望和幻想,他们知道第二天清晨,死神的镰刀便会砍来,他们的生命将比这冷屋里发出蓝色幽光的蜡烛结束得更早。罗伯特的未婚妻鼓起勇气去找人大代表和“里昂刽子手”富歇,却被虚假地告知罗伯特已死。可关于爱情的幻梦已占据她的整个心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既然罗伯特死了,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为了爱情,她大骂富歇和他的手下(目的是为了进监狱),果然,她进了监狱。她竟然发现了罗伯特,她的心似一个活物要跳了出来,这一对情侣激动地谈论着,拥抱着,这真挚缠绵的柔情,感染了所有人,唤醒了他们人性深处的希望和热情。并一起为这对情侣举行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并决定把较小的里屋供他们居住。所有的犯人对这个婚礼心存感激,他们对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可还能给别人分担一点点幸福,一种特别庄严的感情笼罩着大家的心头上,陪伴他们度过了整个夜晚„
第二天一早,犯人们都得送到刑场去,当人们把这对情侣叫醒之时,新娘先是一惊,后又冲着丈夫会心地一笑:“我准备好了”。
大家无比惊愕地目送这支奇怪的队伍走向刑场,领头的两个人,一个青年军官,头戴着狱友给她编的花环的姑娘洋溢着无比喜悦的情绪,即使是最迟钝的人也会充满敬畏之情,感觉这儿也藏着一个崇高的秘密,每个囚犯都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与希望紧紧地盯着这对夫妇。他们一再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坚信一定能遇到一个奇迹,能使他们从九死一生的绝境中获救。人生常有奇妙的事发生,奇迹却并不多见。一梭梭子弹朝着他们打来,接着士兵把流血不止的尸体扔进罗讷河,只有那顶花冠在波浪上漫无目的地,非常异样地在滚滚向前的波浪上面漂浮了一阵,最后这顶花冠也终于消失了,至于这个从死神嘴边夺得的,令人纪念的婚姻记忆就这样被人忘却„
刚读完此书,我不禁佩服女孩为了爱情,为了梦想而不惜生命的勇气。可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如何容得下爱情,战争使人们妻离子散,情侣生死诀别。固然,爱的力量十分强大,竟能感化整个监狱的人。可爱情却并没感化富歇那样的统治者,他们只把爱情当儿戏,眼中只看到权利、金钱、欲望。
爱情是人世间最美好而又神秘的情感,它的力量充斥在每个人心中,但比起人类的贪欲来,爱情的力量是黯然失色的。
第四篇:读后感爱的力量
爱 的 力 量
——《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汤原农场学校周茂洪
自我读了《最好的老师》这篇文章后,使我思绪缕万千,心潮逐浪高。汤普逊夫人教书育人的严谨态度,对待学生的真诚爱心感动着我,她的人格美丽感染着我。
汤普逊夫人有着一颗火热的、博大的爱心,正是这颗爱心改变了泰迪的一生,正是这颗爱心,让教师的名字更高洁,让教师的职业在阳光下更神圣。
汤普逊夫人开始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她的身上也有不足。如她对学生撒谎,口是心非,说是对学生一视同仁,实则凭个人喜好、凭貌相待人。“汤普逊夫人就很不喜欢坐在第一排的那个名叫泰迪的小男孩。”她觉得泰迪很乖张身穿脏兮兮的衣服,不洗澡,学习也很不好,每当她的目光落在泰迪身上,就会不由自主地皱眉头。是什么使平凡的汤普逊夫人变得非凡,是爱。爱能让种子发芽,大地回春;爱能生命延续,历史轮回。爱的力量远胜于火山喷发,她能让人改变命运,她能主宰地球。
教师施以学生爱心犹如雪中送炭,犹如给沙漠中干渴的人以雨露甘霖。施以学生爱心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汤普逊夫人凭着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学生慈母般的爱,用发丝一样的细心去敏锐地观察、了解学生。她从泰迪档案的评语中感到了震惊,震惊的是她的爱心偏失,震惊的是泰迪曾经是个优秀的孩子,是母亲的去世使他心灵受到创伤,加之父亲对他毫不在意,缺失爱心,才性格变得孤 1
僻、内向,行为变得乖张,不爱学习,课堂上睡大觉。
是的,联系自己教学生涯所经历的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不少就是因为缺少关爱,才使他们感到人世间的冷漠,感到自己人生的孤独无助,于是性情变得薄情寡义,行为变得愤世嫉俗,玩世不恭。有些后进生的孩子,虽然父母双全,但由于背上了“后进生”不光彩的名字,总是受到父母的训斥、怒骂,得不到关爱。在学校也总是得到老师的冷眼和批评,同学的讽刺和挖苦。这样使他们自己觉得低人一等,在人生观上产生自卑心理,失去正直做人的信心,进而自暴自弃。因为深感别人对自己的轻视,他们会认为违反纪律是“勇敢”,向老师反映情况是“出卖朋友”。他们在处理同学关系时,重感情,讲义气。在日常道德行为上,言行不一。诸如这些类型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自身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不可推脱的关系。正如苏霍母林斯基所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
汤普逊夫人意识到问题所在而感到羞愧。说明她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为自己不能一视同仁,不能尽心进责关爱每一个学生而羞愧。联系自我,遇到类似的学生和事也不少,我反思了吗?感到羞愧了吗?没有。对比之下,真是相形见绌,使我无地自容。汤普逊夫抓住圣诞节孩子们给老师送礼品的契机,一改往日对泰迪的态度,十分喜爱泰迪送的礼品,当着众多学生惊叹道:“多美的手镯呀!”并把手镯戴在手上,香水撒在手腕上。这个举动给了泰迪莫大赏识与关爱,使泰迪有了妈妈的感觉,重新获得了母爱,进而鼓起了战胜人生征途中一切困难、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在泰迪的心目中,汤普逊夫人是老师,但更是妈妈。泰迪的这种态度也给了汤普逊夫人极大的感染和鼓舞,因此汤普逊夫人把用不同方式关爱、鼓励、诱导孩子当作了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到此,使我大彻大悟,这不正是更深层次的“教学相长”吗?由于汤普逊夫人对泰迪的关爱,使泰迪的人生发生了质的转变。在这中对孩子质的转变工作中,汤普逊夫人的人格魅力也得到了升华。同时,我还深刻领会到:有了爱学生的老师,才会有更多爱老师的学生。师生之间有了真诚的爱,才会有亲密无间亲情,有了这种亲情,学生就回信服老师。正是古人云“亲者信其道也。”
一首“爱的奉献”让人们传承咏唱,经久不衰。是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春天。”正是因为有了爱,才有了汶川地震中为孩子、为学生生命而勇于献身的伟大母亲和教师。现如今,他们虽然如那滚滚长江东逝水远离我们而去,但他们的爱心永存,他们的精神永在。我们都还清晰地记得,他们临终前留给孩子们的话那就是——“请记住,我爱你!”他们的光辉形象永恒地定格在“我要爱”——“5•12”这一难忘的历史时刻。正是内心充满对学生爱,才有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的教育家,才有了现如今教育界的“南李北魏”楷模。
当然,施以学生爱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关爱到每一个孩子更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育人本领。好比那母鸡孵化,尽量丰满自己的羽翼,伸展自己的羽翼,并且要经
常的把羽翼边缘得不到温暖的鸡蛋翻转到中间。要像汤普逊夫人那样,把爱施给最需要的孩子。施以学生爱心,要心底无私,要抹去自己心中的阴云,使自身爱的光热阳光普照般辐射温暖到每个孩子的心坎。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内心必须对孩子充满爱,要用爱的眼光赏识学生,用爱的耳朵聆听学生,用爱的双手呵护、抚摩学生,用爱的心灵感触学生„„借用陶行知的话,那就是向我们的孩子“烧心香”。这样做,我们才会不辱使命,才会像汤普逊夫人那样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你的事业必会如日中天。
2011年12月12日
第五篇:《爱的力量》读后感
以前,我读过这样一句话:爱是可以拯救一切的力量。那时我对这句话似懂非懂,读了《爱的力量》这篇文章后,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爱的力量》这篇文章虽然只有短短三十行,但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姑娘因为车祸而被送进了医院,在她昏迷的时候嘴里一直不停地呼喊着妈妈。一位护士了解到她的爸爸妈妈已经离婚,无法取得联系时,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妈妈”的责任。她轻轻地握着女孩的手,贴着女孩苍白的脸柔柔地说:“女儿,妈妈在。”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看似平凡的举动,却拯救了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当许多人把赞赏的目光投向那位护士时,她却说:“我曾经读过一句话:母爱是最伟大的力量。”
是的,的确如此。爱是力量的源泉,她可以把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给人重生的动力。一位平凡的护士,在遇到素不相识的小孩,面对小孩生命垂危时毅然充当其母亲,给孩子呵护、爱的呼唤。这是多么无私,多么伟大,多么感人的爱!
当我读到这么一段:护士皱了皱眉头,默默坐了下来,握住女孩冰冷的手,柔声地说:“女儿乖,妈妈在,妈妈在。”时,我不禁潸然泪下,护士用母爱唤醒了女孩对生活的希望,活下去的勇气。
其实,这样伟大而无私的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无时无刻不发生令人感动的事。
记得一次妈妈生病了,外婆忙里忙外地照顾妈妈,陪妈妈聊天,做各种好吃的给妈妈补充营养,让妈妈快点好起来。在外婆眼里,妈妈始终是她的心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母爱的象征。这是母亲对儿女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
回想妈妈对我自己的爱又何尝不是呢?当我学习疲倦时,是妈妈给我递来一杯热奶;当我灰心丧气时,是妈妈语重心长、不厌其烦地开导我;当我开心不已时,是妈妈分享我的快乐……
所以,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一想到“母爱”,我的心里就会涌出一股股暖流。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更应该学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