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培养论文10篇

时间:2019-05-15 15:1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培养论文10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培养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培养论文10篇

第一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传授学生知识的领导者,在课堂上起着带领作用。教师倘若过于严肃,小学生就容易对其心生畏惧,害怕与这位教师接触,从而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该科目的兴趣。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关系,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交流,与他们进行有效互动,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以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讲究说话的技巧,注重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以此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将精力集中到语文学习活中;最后,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效率、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教师不能因此而冷落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而应当适当地给予鼓励,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们,给这些学习差等生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于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

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并且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这种新型的教学设备,在课文内容中插入丰富的图像和声音,将学生带入一个动态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的视野和想象力得到有效开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授《黄山》这篇课文时,如果仅靠教师的朗读以及对内容的简单言语讲解,恐怕学生难以凭空想象出黄山真实的美景,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将与《黄山》相关的内容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再配上动态的图像和与之相符的音乐,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他们能够深入地了解课本内容,这既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本知识,又能够让他们对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设疑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原则,巧妙地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散,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快速提升。再次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要注意迎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饥饿性格特征,使他们的探索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通过为学生建立轻松、和谐学习环境的方法,达到集中学习注意力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善于发问,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如何对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灵活使用,通过有趣教学情境的创设,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把内容改编成一个小剧本,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再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这种有趣的活动,快速掌握课文学习内容,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学习要点,再通过人物表演,将狐狸的狡猾形象以及动物们的恐慌情绪,都表演出来,如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既给学生提供了发挥表演才能的机会,又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同时还能够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五、给予学生鼓励

教师的鼓励,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主要动力。要想让学生保持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对优秀生的表扬是非常需要的,这有助于促进他们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此,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尤其是对于那些后进生,应当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帮助后进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也能够通过努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很多教师对落后生抱以不上心的态度,对他们总是另眼相待,或者让他们课后留下来补习,导致后进生心形成不如别人的想法,久而久之,容易让他们对学习活动丧失兴趣或者是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为了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教师就应当针对后进生辅导,实施隐蔽进行策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理,让他们感觉自己不比别人差,在他们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不断提升。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营造良好、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毕连和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黑鱼泡镇中心校

第二篇

一、巧布疑阵,激发兴趣

语文课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的。但是如果不精心准备,不多创新,多改进,同样也会上得枯燥乏味,让人生厌,没有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也会产生兴趣,就语文课来说,学习每篇新课,开始时,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只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布下疑阵,激发其求知欲望,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新课前,教师不先介绍文章内容,只是说,这篇文章有两处写得最好,有三个词用得很精彩,看谁能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由于有问题在等待回答,所以在读课文时非常认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上来,效果很好。

二、小题大做,求全责备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事看来是小,实则不然,所谓教育无小事,只有小题大做,求全责备,才能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学习才能认真,一丝不苟。如,在字词教学中,一般都认为小学四五年级了,不必认真讲解,让学生随便记。教师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不好,有的生字不会写或写别字,词不会解释或望文生义,写作文时错字连篇,用词不当,读课文不流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把识字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反复训练,常抓不懈,要从音、形、义全面理解,该记得必须记,严格要求,亲自把关,结果,学生对所学生字、生词都能准确无误地书写、解释,丰富了词汇,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学海导航,重在创新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导演”,怎样“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吃透,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要深刻,不能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要精益求精,要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导”,而重在“演”。尽管演的水平较高,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发挥出来,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往往事半功倍。教师通过提示、点拨、疏导、解疑等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设性地进行学习。

四、质疑问难,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才能经过讨论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了“质疑问难”,即每学一篇新课,学生在处理好字词,熟读课文之后,根据不同的课文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凡是和课文有关的,只要不理解都可以问,教师逐条记录,然后分别解答。解答时,不一定都是由教师做,每一条先由学生回答,对的肯定答案,不完全的,由学生讨论补充,平时要多读书,否则就不容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对有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或是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是当作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自己下课后再研究,然后在下一节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这样做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教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学后一博,聚沙成塔

每个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都有所收获,但学生不善于积累,当时明白了,以后会忘掉,复习时又容易疏忽。针对这个问题,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完一课,凡是认为是新的,原来不理解的,很容易忘掉的知识都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随时复习,这样学一课记一些,每一课都有收获。这种做法,不但对积累知识有一定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就一定会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绩。

作者:郎旭辉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白杨沟镇中心学校

第三篇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相联系,创设出学生熟悉、富有趣味性与生活性的教学情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内在行为,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前提

应试教育和程式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受到束缚,精神压抑,这样会导致课堂呆板。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需求,多关心和爱护学生。和谐、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的前提。师生关系越融洽,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就会越高。

3结合语文课程本身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文大部分是图文并茂的,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叙述和描写,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把学生带入到一种全新的情境中,真正让学生自己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在这些思考与感悟中,不断体验。在这种快乐的体验中,学生能够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很好地理解,这能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学习知识。要充分研究课文内容,结合课程特点,积极探讨与挖掘课程本身的知识因素和快乐因素,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闸大量的阅读训练与练习。童话故事、散文小说、经典名著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想象和体验书中的人物、情节。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4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通常都会有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按照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结合课程本身的实际内容,做好课前的研究与准备工作,组织好教学活动,争取做到难易适度,深浅得当。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吸收学习内容,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还必须对所教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方案来开展教学工作。还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精彩、更加实用、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教学内容不仅要反映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还要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与内容。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5图示教学,启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用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示,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触所学课文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理解程度及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图示,采用再现全文思路逐步出图示、突出课文重点出图示、突破难点出图示、揭示寓意出图示、显示意境出图示、揭示关系出图示、再现情景出图示、展现过程出图示等方法,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写作规则与写作方法。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起到了很好课堂教学效果。

6拓宽渠道,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6.1借助古今中外故事,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能结合讲解课文多讲一些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古今中外的名人轶事,对学生学习行为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讲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故事、红军长征的故事等等。

6.2开展各种竞赛,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表现自己。学生做事情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表扬,心里会有一种成功感,这种成功感便会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必须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全班同学都可以表现自己。例如,经常开展一些书法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和各种游戏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学生各有所长,在众多活动中,总会有一项表现突出,老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就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

6.3及时反馈,评价学习的成果,学生对自己学习成绩有迫切了解的心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试卷要及时批改,分发,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成果,这样可促使学生感到满足,产生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学习的进步。

7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始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文字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与改善,这也对学生今后长期的发展与提高奠定了基础。不断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让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语文。

作者:杨真强 单位:建始县业州镇猫儿坪小学

第四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简析

(一)情境创设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模式。

(二)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适当的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实践活动,通过讨论、交流、欣赏、参观访问、操作、调查研究等活动及游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情感。

(三)质疑求异教学模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质疑求异教学模式中,就是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疑问,激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开展小学语文课堂多模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感环境,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多给学生鼓励,理解他们、公平地对待他们,少批评、否定他们,引导学生在愉快宽松的情境中学习。例如:《狐狸和乌鸦》教学片断:学习了课文最后一段,教师打出幻灯片:乌鸦寂寞地站在一棵树上。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只乌鸦的神态,想一想:看着狐狸叼起肉进洞,它心中会想些什么?一男生站起来说:“乌鸦心想:嘿!我长这么大,从没有听谁夸我羽毛漂亮,嗓子好,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么,我再找去。(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做了肯定的评价,因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在他们遇到某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己见。在评价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评价内容的对与错的判断,然后再做有效的分析。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了课文,又有了自信心,会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保持了学习兴趣。

2.形象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丰富的感情、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创设形象思维情境,让学生发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好语文的情绪,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情境体验,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一种模拟典型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热烈参与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例如:语文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当中,创设“接听电话”的情境环节,模拟接听电话,并向其他人转述电话内容。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参与情绪高涨,达到了口语交际的学习目的。

(二)组织活动,认真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创新教育的语文课堂中,把语文知识紧紧的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教师应根据语文活动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并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体验。例如:《乡下孩子》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通过学生历时两周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乡下孩子的生活环境,并写出调查报告,最后做总结汇报。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例如,把音乐和美术带入语文课堂:音乐和美术都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能调动人的情绪反应。如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古画名诗,悠扬的乐曲声牵引我们的思想走入画境,感受画中的韵律,诗文的优美,激发更强烈的感情。又如,将优秀文学作品(故事、诗歌、散文等)中优美的语言与画结合,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带着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再联想,由此培养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这不仅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可见,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再根据不同的问题来分析,找出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之一。多模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展示平台,通过多模式的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方面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合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王欢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

第五篇

一、生活处处有语文,联系实际灵活教学

语文是一个极具生活化特点的科目,之所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是因为语文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素材,是增添感悟的源泉。首先说识字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建筑物以及公共设施上,随处可见汉字标语,学生不经意间就学习了汉字,加深了对汉字的印象。其次对于写作训练,很多感悟感受都来自于日常生活,比如,学生在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之后,可以将自己的亲身感受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出最具真情实感、最打动人的作文。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总之一句话就是语文完全是来源于生活的,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生活化的特点,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语文生活化的特点,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及设置,让学生从生活入手,把握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这样联系实际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优化学习效果。

二、合理设置课堂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兴趣需要一些活动的刺激和激发,游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充分利用游戏趣味性这一特点,合理设置课堂游戏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课堂游戏的设置,应该把握好度,将娱乐性与教学性充分结合,不能过分重视游戏的形式而忽视教学价值,也不能为了突出教学性而忽略了趣味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多种有趣的识字游戏。例如“,找伙伴”的拼字搭配游戏,学生分别拿着标有汉字偏旁和主要部分的卡片,通过找伙伴的形式组合起来,合成不同的汉字,最后看哪位同学拼出的汉字做多,评选出“汉字小达人”。通过游戏的带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在玩耍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寓教于乐玩乐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三、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主要采取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并将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和排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小组协作精神。在小学语文课堂采取合作探究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课文的学习是语文课的常规教学内容,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文学习中,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阅读,并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言论交流凝结出最佳答案,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构建积极互动语文课堂。不仅课文学习可以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写作学习采用这种模式同样可以收获显著的成效,学生将写作心得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提升学生整体写作水平。汉语博大精深,写好中国字、学好语文课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尤为重要。语文是一个感性的科目,需要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主动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说学好语文课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学好语文课,教师教好语文课,应该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广泛实践,做诸多有益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

作者:杨利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四树小学

第六篇

一、合理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于一体,动静交错、视听交融、声情并茂的教学优势,将它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可将枯燥死板的课文内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在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时,我就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课文中所描述的日月潭美景以图文并茂、视听交融的方式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如清晨的日月潭飘着薄薄的雾,中午的日月潭美景清晰,雨中的日月潭好似披上轻纱……如此,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中,且为之美景所陶醉了。这样,我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刺激了学生的兴奋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将游戏引入教学过程中,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生好玩、好动,对于学习方面的活动,可能不会太感兴趣,但是一提到游戏,他们就精神百倍,浑身上下散发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活力。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可将游戏这一令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以兴致勃勃的心态投入其中。比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如一年级下册识字

(五),我们就可在总结阶段,将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和记忆的字,如,园、因、街、乌、喝、渴、瓶、渐、司、假、到、再、像、象等写在一个大转盘上(转盘在课前进行准备),课堂上,四人为一组,然后两组进行对战,对战方法为:一组转动转盘,另一组在最短时间内说出转盘上的字,用时最少且出错最少的为胜利的一组。这一游戏一经提出,课堂气氛立即变得积极活跃起来,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变得爱学语文、喜欢学语文,并由此促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作者:郭燕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叙师附小

第七篇

一、多鼓励,多关怀

鼓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需要鼓励,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鼓励。小学生受年龄限制,可能有些调皮,有时候做错一些事情,老师就大发责骂,这是十分错误的,为人师表,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温和教育,用好的态度来教育学生。另外,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往往不满意,对学生态度冷淡,这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产生自卑心理。老师对学生应该多加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信心,学起来也才有兴趣。在课下,老师也要与学生多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的近期状况,给他们一些建议,这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从而以更好的态度学习这门学科。

二、创设情景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语言就需要来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创设一些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针对小学语文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扮演书中的各种角色,朗读各人物的句子,中间还可以穿插一些动作情节,这会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加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变得有滋有味。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游戏,但要有秩序和把握时间,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三、引入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谓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人类在多感官刺激下对事物的印象较深刻。而多媒体技术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为一体,会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语文中的一些优美景色、历史情节、人物传记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图像、视频展现出来,从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欲,对语文学习的好感倍增。培养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与总结,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教师的使命,改进教学方法,让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够更好地学习。

作者:秦芬 单位:四川省平昌县元山小学

第八篇

一、在多样的课堂教学

学生在小学阶段期间,因其年龄较小,思考问题的方式没有形成或者固化,比较容易引导他们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多方面看问题的思考方式。通过对画面的勾勒,吸引小学生相关的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一阶段,情景教学法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吸引很多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喜欢学习语文,达到我们的初始目的。老师们通过语言、图片等对相关的片段进行勾画,让学生们的眼前出现了所描绘的画面,吸引了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产生了疑惑。老师们很自然的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思考的方式,自己找寻答案,并且在班集体中相互交流,在充满乐趣的情景教学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也达到了老师们提高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小学生的快乐是十分简单的,在这一年龄段简单的事情都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尤其是听别人讲述故事等事情。老师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常常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降低了课堂的严肃性,让学生跟随着自己脚步,自然而然的了解了相关语文知识,减少了对学习的不耐。老师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经常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态,使得语文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降。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鼓励,让学生的学习兴致一直保持高涨的状态。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老师们也会心情愉快的进行教学。长此以往的采取这些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养成自学的习惯,达到好学、乐学的学习境界。

二、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思维还是十分敏捷、发散的,我们要利用他们这一优势,因时制宜的设定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增加其对事物的认知。在这一教学方式中,学生对老师们所描述的事物或者过程有了真切的认知,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生活中的形象,让学生在简单中学习,不会因为学习的枯燥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兴致的学习兴趣下,老师们再经过一系列的引导,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

三、对知识发出质疑

质疑是学生产生思考的前提。思考是起因也是结果,因为产生了疑问所以才进行思考或者因为思考对已有的结果产生了质疑。在老师们的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的质疑。通过质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进过反复的循环过程,最后想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这一方法。在这种不断提问不断解答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学习技巧,增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因为思考而产生质疑,再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一循环中,对相关内容更加的了解,从而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

四、使用诙谐语气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诙谐的语气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老师与学生成为朋友。在教学中,使用诙谐的语气,将传统的课堂氛围打破,压抑性降低,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十分轻松,学习时就更加的有兴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都是老师站在领导的位置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比较严肃,学习效率比较低,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高,难以达到好学、乐学的学习水平。这种和谐的教学课堂中,对学习的兴致也得到了提高,老师们也喜欢在这种情景下教学。不知不觉间知识也学到了,还觉得十分轻松,所以学生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得到了提高。从很多的资料来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要对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习的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冯云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教育办公室

第九篇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日,多媒体的应用已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大优势。故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小学生在具有声音、图像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兴趣。

二、合理利用音乐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均可以被人们谱成乐曲吟唱,故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音乐进行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广泛性,让学生产生共鸣,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不但可以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文学的魅力,同时还可以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促使其浮躁的心安静下来,静心学习。由此,教师合理科学地利用音乐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诱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三、建立学习小组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最关键的还是要学生自己发挥主体能动性的学习地位。对此,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讨论,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科学的小组学习,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四、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游戏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进行科学的语文教学,需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的天性进行教学。在小学阶段,孩子具有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利用游戏教学法,如此既符合了小学生的天性,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利用游戏教学法可以充分诱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以上就是笔者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所有探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进行有效地教学。

作者:甘华荣 单位:河北省南宫市明华学区邱村中心小学

第十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因素

低年级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喜欢这位老师,学习成绩相对较好,进步也快。而不喜欢这位老师时,成绩总出现后退的情况。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有助于学生亲近老师,与老师沟通,有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们语文学习的主要手段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灵活好动,乐于表现自己。对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比较配合,更能提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现有的条件下主要有如下几种比较有效教学方法:

1、用表演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表演的根本,是对角色塑造的完美化以及性格意义上的刻画。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表演要更注重学生们对故事的叙述性,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例如:小学教材里面的《完璧归赵》和《将相和》,完全可以让学生们讲两个故事合二为一组成一个舞台剧在课堂上表演,给学生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除了对文章本身内容能够深刻理解外,主人公蔺相如的勇敢机智、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廉颇的勇于改过、知错就改、以国家利益为重等特点更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的心智。通过这种形式更能让学生们理解的深刻。

2、用辩论的形式才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愤”、“悱”之际,即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我们引发辩论,往往是最佳时机。例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辩论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该不该输?”这就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论题。无论学生站在哪个角度上谈这个问题,他都要谈到赤壁之战的过程,都要谈到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原因,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辩论的过程中,老师要给与适当的引导,虽然辩论的内容是老师提出的各种论题,但是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更能对所辩论内容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小学教育中有很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把教学内容来传授给学生们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这种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所用的语言和讲述方式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一定为学生们所完全接受,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的效果往往要打一个折扣。如果让学生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把学习的内容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反而增加了故事的娱乐性,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成语是中华文化独特的瑰宝,可以让学生们任意选取一个成语,将成语按照自己的语言总结成一个故事在课上讲给同学们听,但一定要求学生们在讲故事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同学们辩论和总结。除了提高学生们的成语沉淀,学习成语中各种古人的智慧以外,更主要是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出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4、通过各种竞赛和比赛的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举行类似查字典比赛、课文背诵计时赛、书写比赛等灵活多变的小竞赛形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查字典为例:如果只是简单的将查字典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们,因其比较呆板和单一,学生们容易感觉单调和无聊,如果让一个学生在讲台上任意写出一个字,让剩下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查字典比赛,先在字典中找到的先举手,并给与适当的小奖励。我想要比老师单纯的教查字典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们。该背诵的课文,可以选取一小段,让学生们进行背诵竞速赛。背诵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吐字不清、前后句不搭等各种小状况,都有可能引起学生们的哄堂大笑,肯定会轻松教学气氛,深化教学效果。在比赛的同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培养了起来。上述几种方法,只是抛砖引玉,总结起来就是寓教于乐。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教师在课堂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方法,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该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除了要教给学生们基本的课本知识,更要给学生们一个学习语文的“永动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和激发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将学生们引入学习的康庄大道。

作者:王秀丽 单位:唐山市郑庄子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论文

新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据初步了解,小学生中学习语文无兴趣的占2/3多,且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学习语文的兴趣越低。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从情感入手,激发和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课论新奇比不上自然科学课,论逻辑思维的乐趣比不上数学课,而语文课最大优势是情感,抓住它才能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语文之树是成长在情感的沃土上的,情感来自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文学作品正是以情感来打动人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优美的童话故事、寓言、小说、儿歌等等,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不过现行的小学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太少,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近出版王尚文、曹文轩、方卫平等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所选的文章基本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既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包含雅拙的童真童趣和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语言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言语世界的奥妙,产生阅读的乐趣。

其次,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跟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以及跟教师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和善于运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的感情,引起共鸣。

用感情打动学生的感情,培养学习语文兴趣地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语文课内,情感是被当作工具加以利用的,而不是自然地表达出来的。当语文教师被迫热情奔放,被迫给学生提供美好的感受时,这样的课堂教学实在让人深感不安。

这种虚假的情感带给学生的恶劣影响不能低估。学生往往说或写一些没有经过体验的话,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培养学习兴趣,反而上人感到厌烦。

二、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自信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因素。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学习语文的自信不足,特别是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认为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害怕,兴趣索然。要改变这种情况,树立写作的自信,培养写作兴趣,教师要给学生的作文多加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自信来自于成功的体验,如果教师每次都能找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并加以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进步在提高,有收获,学生就不会怕作文了,也不会感到作文难了,并且对作文越发想写了,也会越写越好。作文如此,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都是如此。

三、认识语文知识的有用性,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听说读写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文实践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使学生认识、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使语文学习成为其成长的需要,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成为成长的兴趣。

例如:学生阅读林格伦的《淘气包艾米尔》掌握了其中的写作策略,即写最有趣的事。于是也摹仿“艾米尔”的风格,逮住身边小哥们儿最有趣的故事进行写作,写出了身边活生生的人。这就是阅读的用处,学生体会到这种用处,就越发多读多写了,语文素质也就提高了。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自信树立、有得有用,都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的作用,才使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成为学生的心灵活动和生命活动,学生正是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中成长,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第三篇:激发中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论文

【摘 要】在教育改革春风的吹拂下,那种严肃、古板的“学究式”课堂早就为人们所唾弃,而“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法已得到人们的共识。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式下的语文教学呢?那就是他必须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达到“以乐促教”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 兴趣 激发

一、新颖有趣的开讲,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寻知识、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力。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语),因而在开讲时,总是力图用各种手段来调动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生求知得能、探奇觅胜的强烈愿望,采用灵活多变、寓教于乐的新颖形式,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在讲读《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时,是这样开讲的:

师:现在,我让大家猜个谜语,看谁猜得最快。谜面是“千年老屋”,打一作家名。

生:(踊跃发言)老舍。

这个开讲用谜语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导到熟悉课文作者,进而到理解课文上来了。

二、运用新异刺激,唤起好奇注意

中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从表面看来似乎与课文内容没有多大关系又是紧扣课文内容的刺激。

1.运用新异刺激,唤起好奇

一般来说,刺激的新颖性、醒目性、变化性、奇特性等,容易唤起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消除单调感、枯燥感、疲劳感与厌倦情绪。这就如长期吃一种菜,尽管它是山珍海味,我们也会觉得烦腻而无味。学生听课也像品味菜谱一样,老是听一种教学模式,也味同嚼蜡,哪来的兴趣可言!

2.做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实验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形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3.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学生更喜欢自己“吃饭”。在讲读《斜塔上的实验》这篇课文,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伽利略做的两个实验。所以,我就先布置学生回去准备实验,第二天在课堂上演示,还要求学生变换文中所介绍的条件,再做一个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对此更是“乐此不疲”,每人都准备充分。很多同学都踊跃上台表演,其他同学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课堂上好像有许多小“科学家”在搞创造。一个个动作小心谨慎,惟恐失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此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还深深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创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使用有趣的材料或变换各种教学手段

我喜欢赵本山、黄宏的小品和冯巩、牛群的相声,他们的表演总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轻松的笑声和愉悦的享受。当时,我就想能否将他们的表演才能引入课堂呢?然而教学中的“趣”又不同于相声、小品演员的“趣”,教学中不能哗众取宠,教学中的“趣”应体现教师的睿智、才华和能力。课堂中的“教”与“学”是互动的,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的精彩表演,还要起好“导”的作用。

课堂中的趣味性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幽默的语言是其基本素养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能适时地借助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增强感染力,启迪思维,使学生精神振奋,在谈笑和谐之间轻松愉快地掌握应有的知识。

有时为了使课文内容上下衔接,或为了更确切、更形象地阐述某一重点问题,或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用与语文相关的内容作为引语,以达到让学生更好地揣摩语言的目的。

让语文课掌充满和谐的情韵,还需要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于漪老师关于语文教学的实践和理论,以及她的教学成就,在国内外都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她对语文教学贡献是有口皆碑的。然而,迄今为止,她没有提出过具体的教学模式,这并不是反对教学有模式,而是说教学模式要在现代科学思想的指导。在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提倡多样化,而不要把一种模式绝对化,教学模式多样灵活,才能给学生带来多品味的“菜谱”。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产生,才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1.录像播放,激发兴趣,加深印象

科学测试表明:单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单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记忆效果可达65%。语文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运用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音画同步同时刺激学生,学生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受到了当时场面的真切悲壮,惊心动魄,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在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的英雄形象。

2.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分析综合借助课件把重点段落的分析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整个分析过程一目了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总体把握,获得完整印象。

3.就教学内容组织学生游戏或模拟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呢?我认为,要把语文课“讲话”,做到快乐教学,首先就要求语文的组织者——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和表演能力。他应该根据课堂的需要,随时扮演一个游戏的组织者,乐趣的传播者,或者活动的表演者。只有这样,新世纪的语文课堂才可以摆脱单调、乏味的现象,以崭新的姿态走向活跃、开放、丰富多彩。好奇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如果能投其所好,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做游戏或模拟,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教贵有法,教无定法。“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们的教室是生机勃勃的,而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吕叔湘语)所以,只有灵活地运用激发艺术,才能更有效地为提高语文课掌教学效率服务。

第四篇: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 《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浅谈教学艺术与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而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兴趣,学习才会变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的正确诱导。那么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这就必须讲究教学艺术。而教学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仅从教学语言、教学情感和教学气氛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阅读既要通过对课文的语言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每节课都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言、结语、讲述、点拨、小结等都力争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巧设悬念,设计了这样的导言:“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学生一听精神大振,跃跃欲试。我马上接着说:“什么地方呢?”说完板书:桂林。“哦!”学生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没去过的学生产生疑问:桂林在哪里呀?那里是怎样的景象呢?而去过的学生则大谈桂林风景之美。这时,我顺势引上一语:“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她的美丽吸引了广大的中

外游客。谁知道桂林什么最吸引人?”去过桂林的学生马上回答:“桂林山水!”我接着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接着把课题板书完整:桂林山水。这样的导言,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更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从使学生在愉快而热烈的情绪中投入学习。当然,设计导言因文而异,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以中心命题的课文,适宜“开门见山,直接释题”;那些节选的文章,则需要“交代出处,简介作者”;成语故事、童话、寓言一类的课文,可以在导言中“揭示中心,说明道理”„„总之,导言应当鲜明而富有启发性,简洁而富有艺术性,既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可引导学生定向思维。

一篇课文,导言固然重要,斟酌结语也不容忽视。结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可以结合板书设计,有的可照应导言设计,有的应扣准文题设计,有的应抓住中心设计,有的应根据写作特点或训练要求设计,从而达到“课尽趣尚浓”的效果。还是《桂林山水》一课,我结合板书设计了这样的结语:“同学们,游览结束,桂林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马上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又奇又秀又险,那里的水又静又清又绿,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人们

荡舟漓江简直就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一来,课虽然结束了,但意犹未尽,给学生留下了继续学习的艺术空间。

二、巧妙引导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教课入“情”,学生读书才能入“境”。讲课总要带着一股激情,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我先用带感情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情景:一个又阴又冷的大年夜,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卖火柴。再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是怎样卖火柴的,让学生体会,在那贫富悬殊的社会里,穷苦的小女孩受尽了欺凌和痛苦;接着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去想象大年夜街头的情景,体会富人们是如何欢度佳节的,再让学生把穷富两方对照,联系起来体会,唤起全班学生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闪亮明旺的大火炉,冒着香气的烤鹅,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的圣诞树,并且启发学生与可怜的小女孩的悲惨处境对比,然后把课文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就使学生进入作者创造,老师再创造的情景中,更进一步激起他们对小女孩的无限同情。进而再一步要求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动用想象的艺术来抨击那个人压迫人的不合理的社会,以表达作者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的。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断地随着老师的引导,在十分活跃的状态下得到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也同老师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很好地领会了文章的中心。

三、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想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首先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才敢于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划分段落时,课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是将全文分为两段,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分;一种是划分为四段,他们是依据话别对象的变化来分:先写跟大娘告别,接着写跟小金花告别,再写跟大嫂告别,最后写跟所有亲人告别。课堂上双方据理力争,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理由上,后者都占了优势。经过认真分析,我当即表态,两种说法都对,因为各有道理。学生们各自带着胜利的喜悦,学得有滋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注意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

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第五篇:关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

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高低,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腔热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艺术上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有效探索,全方位、多角度、更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笔者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中,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现归纳为以下五点,希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对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方面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主体上,教师要有张扬个性,激情教学的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①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个性的张扬。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对他人产生着影响,在语文教学上,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个性的张扬,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个性的张扬包括静态的个性张扬和动态的个性张扬。静态的个性张扬是指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在教师身上内在体现的外化。动态的个性张扬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学生都是十分关注自己的老师,每一个学生在潜意识里对老师都有一种期待,因此,教师无论是静态个性张扬还是动态的个性张扬,都对学生的视觉和思维产生强烈的震撼,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欲望。

那么,如何促使语文教师个性得到张扬呢?

首先,教师要自己努力,自我完善,增强自我修养意识,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教师要主动地自我教育,健全良好个性;要努力地完善自己,积极展示良好个性;要注意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个性影响力。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和尊重教师个性,给语文教师创造健康、和谐、宽松的环境。

再次,积极开展语文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有条件的话还要对语文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使语文教师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便于有目的地调节心态,扬长抑短。

二、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有融入情感,赏识学生的素质

梁启超说过:“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磁便引多大份量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融入情感,赏识学生,实施情感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情感和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三、教学形式上,教师要有实现互动教学,活跃课堂的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碰撞出思维火花,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互动教学的实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互动方式。实现师生互动,首先,教师的备课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而目前教师的备课大多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当然,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是需要的,但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而且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分析问题是一个人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再次,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生生互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多于师生交流,更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发展。生生互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互动。好胜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把竞赛穿插于教学之中,对学生来说,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享受。在比赛中,同学之间或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同学相互激励,从而在竞争与激励中得到共同提高和进步。有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起不同见解的争论。(3)组织生生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动。依据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这是一种即时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中,常会有来自同伴赞赏的声音,他们

会指出哪个同学发言最积极,谁提出的办法最妙等,为争取能在小组中有所发现或表现,这个欲望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生本互动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生本互动体现在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中,其中的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学生和文本达到真正的互动,就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课本剧表演是生本互动最突出的代表。课本剧的表演提供了学生揣摩角色心理机会,通过表演,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四、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有充分展示语文独特魅力的素质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②走进语文,可以把你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哲人,与现代第一流的学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人们对语文的魅力已经描绘得惟妙惟肖,语文的独特魅力无与伦比。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充分领略语文内在的特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对语文产生持续的不懈追求。语文既然有这么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审美”:(1)可以通过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教材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让学生感受作家创作时或编写者撰写教材时进入的那个情境。这样,教材所表现的、所阐述的、所涉及的相关情境,就通过图画中的色彩、线条、形象,音乐的节奏、韵律,表演中的角色、情节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2)善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学生心中的琴弦,往往是美的语言拨动的。在教学中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往往是再现了语文描写的情境。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

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从而展示了语文的魅力。

五、教学艺术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快乐教学的素质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创设情境可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如教柳永的《雨霖铃》时,可先通过语言描述,接着,用《雨霖铃》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萧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着课文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地获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包含创设观察情境和创设想象情境两个方面。(1)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看一看”,多“闻一闻”,多“摸一摸”,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观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积累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快乐地学习。例如:

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后,我问学生:“课文里描绘的春景美不美?在你的心目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于是学生们踊跃发言了。“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烈烈的诗情。”“刚刚抖落冷酷的冰雪,刚刚穿越逼人的寒风,春天的微笑还很矜持。”“春天似乎突然给久久郁闷在冬天里的人们一个明朗的心情,并给肃祥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景。”……更有一位同学细致地描绘了“春雨图”——“几许轻微的水滴声,清晰、动听,仿佛一首有着轻快旋律的歌曲,又像一位满腹心事的少女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说得多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了,把积蓄在心中的感想说出来了,把学习发言的积极性、生动性调动起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即被激发出来了。

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教师的素质到位,能从以上几个方面落实个人的技能与教学技巧,而且能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在生活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这个老师的带领下,自觉主动地走上学习语文的康庄大道。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培养论文10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培养论文10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技术论文: 再谈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长沙市宁乡县白马桥滨江学校袁正连 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早巳毋庸置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关于兴......

    小学语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是一种比较广泛的社会性动机,它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使它激发......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得 摘要: 按照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

    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论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间10分钟里,校园里总是热闹、沸腾的,铃声一响,就像赶鸭子般学生纷纷跑回教室。这时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有没做完的事情,整个......

    幼儿钢琴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论文

    摘要:在学习钢琴之初,幼儿会被优美的琴声吸引,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因此,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但是幼儿单纯兴趣不够稳定,极易发生转移,如果进行大量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幼儿就容易产......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不可想当然 中学历史教学 2009.1 历史教学应尽可能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证据, 将凭证据说话贯穿于叙述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品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