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矿质营养》说课教案

时间:2019-05-15 16:3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植物的矿质营养》说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植物的矿质营养》说课教案》。

第一篇:《植物的矿质营养》说课教案

一.教材

1. 教材分析

1)新老教材的差别

①新教材把矿质营养安排在光合作用之后,更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

②注重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介绍必需的矿质元素时不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溶液培养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③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的联系,增加了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养植物的内容,删除了农业生产中不再使用的(NH4)2SO4,NH4NO3化肥等内容。

2)重、难点

①重点

a.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种类

b.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②.难点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本节内容前与根尖的结构、水分代谢、光合作用,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相联系,后与呼吸作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相关联,教学中注重知识之间的渗透。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识教学点

a.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种类(知道)

b.植物对矿质元素利用的特点(识记)

c.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知道)

d.根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理解)

②.能力培养点

培养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判断能力及学科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根对水分和对矿质元素吸收过程的比较,学习用对比分析方法去研究事物本质,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②通过合理施肥及水培法培养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③通过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科学理论、规律必须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才能成立,通过科学实验——“溶液培养法”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教育(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法

由于中考不考及高一不开生物课等客观因素,高二学生的生物基础普遍较差,但由于高考及生物学自身的魅力,学生对生物课还是很感兴趣的,对这节课学生已有水分代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等基础知识,但对初中相关知识缺乏整体了解。在教学中要扬长避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对“根尖的结构”、“呼吸作用”作简单复习,增加同学们的感性认识,利于本节教学。

在教法的选择上既有课件展示过程中的直观教学法,又有探索求真的发现法,还有双边互动的谈话法。

三.学法

1.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应由过去的知识灌输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通过师生互动、交往、对话、激趣设疑、探索疑难、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对教材中的有些内容,鼓励学生阅读,让他们去发现和提炼要点,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点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一些新、异的想法,正确的要充分肯定,错误的要正确引导,不要轻易磨灭学生的创新意识。

3.精心设计的作业既可检验教学效果,又可让同学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好的尝试到成功者的喜悦,差的找出了不足,弥补缺陷,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课外学生通过“无土栽培蒜苗”的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使学习内容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得到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1. 基本思路

重难点采用“设疑导入——引导探究——研讨求真”的发现法教学,其它内容采用学生自学后的谈话法教学,课时按排为1课时

2. 实施途径

由“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引出本节的课题,讲完确定必需元素的实验后,提出问题:

根是如何吸收矿质元素的?

设疑:

水培法培养一株植物,开始时NO3-浓度为0.1M,一天后为0.15M,为什么?

指导谈话:

①矿质元素是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才能被根吸收

②根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那么根吸收水和吸收无机盐是否为同一过程?

想一想:

如果矿质元素是随着水分的吸收而被吸收的,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将会如何变化———不变。

结论:

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相互独立的。

比较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对比中揭示事物本质)

部位

方式

根毛区

渗透

不耗能

矿质元素

根毛区

主动运输

耗能

从理论上证明其正确性。

为什么又是相对独立呢?

a.由于矿质元素是溶入水中,以离子形式被吸收,矿质元素的吸收离不开水。

b.问题:把洋葱表皮细胞放入1MKNO3溶液中,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尔后自动复原,为什么?

思考后得出结论:表皮细胞在失水的同时,矿质离子被吸收,导致溶液浓度降低,小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吸水而发生复原。

明确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的关联性。

故: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练习:将等量的NH4+、K+、Ca2+共同置于5000ml水中,再放入新鲜水稻根,几小时后测定混合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如下表:

项目

NH4+

K+

Ca2+

Po43-

减少

0%

83%

72%

97%

84%

(1)上述四种离子减少的原因

(2)Ca2+比K+减少量明显大的原因

(3)离子大量减少而水却没有减少的原因

设疑:

①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细胞,矿质元素的吸收停止,为何?

②通常情况下,根细胞中K+或其它矿质元素的浓度已高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但是,植物的根仍然吸收这些元素,为什么?

讨论:

矿质元素的吸收需要呼吸作用为其提供能量

低浓度——高浓度

结论:

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展示课件“矿质元素的吸收”(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

验证结论:

矿质元素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到根细胞内部的设疑:

根吸收矿质元素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如何?

重新展示课件,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呼吸作用为根吸收矿质元素提供“CO2和ATP”

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中耕松土可提高土壤肥力

练习:

1、种庄稼要松土,下列不能成立的理由是:

A、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B、促进矿质养料在植物体内运输

C、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D、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水分、空气进入土壤,有利于植物生长

2、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分别来自:

A、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 B、渗透作用和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渗透作用和呼吸作用。

关于合理施肥的学习,先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特点,来促进作用的生长?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点评

①需肥规律:a.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举例)

b.同一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求量不同(展示课件中的插图)

②合理施肥:

a.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地施肥使植物体茁壮生长,且获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b.疏松土壤,促进有O2呼吸,从而促进根对必需矿质元素的吸收。

练习:用人工配制的植物培养液培植黄瓜,若过一段时间,营养液中缺少镁,颜色首先由绿变黄的是:

A、茎尖 B、新生叶 C、植株中部叶片 D、植株下部叶片

课外活动——无土栽培蒜苗

提供:

培养液:蒸馏水,自来水,土壤浸出液

基质:沙粒,石粒,砖碴,无基质

容器:用过的一次性塑料杯

材料:新鲜蒜瓣

设计实验,探索无土栽培蒜苗的合适条件。

五、板书设计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概念

2.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吸收状态

2.吸收过程

3.根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三)矿质元素的利用

1.可被再度利用的元素:N、P、K、Mg

2.不被再度利用的元素:Ca、Fe

(四)合理施肥

1.根据作物需肥规律施肥

2.适时、适量进行施肥

六、结束语

未来的课堂教学是创新的、互动的、师生是共同发展的。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找出不足与缺憾,提升自己的生物教学水平、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将是我一贯的追求。为此,我愿在师生对话的“平台”上,向生物界同仁学习,并为之努力奋斗!

第二篇:高一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案

高一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案

【】“高一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案”以下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教学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B:识记)。2.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B:识记)。3.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B:识记)。教学重点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2.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教学难点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教学用具 小麦等植物体内主要元素含量表的投影片、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K、对P需要量的投影片、试管、玉米幼苗、营养液、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 1课时。板 书教学过程第五节 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一)必需的矿质元素 1.大量元素:N、P、K、S.Ca、Mg。2.微量元素:Fe、Mn、B、Zn、Cu、Mo、CI。

(二)非必需的矿质元素

(三)溶液培养法

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吸收的形式—离子

(二)吸收的部位—根尖

(三)吸收的过程—主动运输

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一)能再度利用 1.呈离子状态,如 K。2.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如N、P Mg

(二)不能再度利用,形成难溶解的稳定的化合物,如Ca、Fe。

四、合理施肥 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引言: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小麦等植物体内的主要元素的含量。(教师活动:用投影仪把小麦等植物体内主要元素含量表投到大屏幕上。)? 提问:在植物体内哪些元素含量最多?(回答:C、H、O三种元素。)? 提问:这三种元素是怎么进入植物体内的呢?(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获得C和O,从根的吸水中获得H和O。)? 讲述:植物体内的其它元素是怎么进入植物体内的呢?它们主要是由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那么,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我们就叫它为矿质元素。植物是怎样吸收、运输和利用这些矿质元素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五节内容:植物的矿质营养。? 讲述: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土壤中矿质元素有许多种,这些元素是否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呢?我们来看课外小组的同学做的一组实验。[同学活动:课外小组同学展示并讲解他们用溶液培养法培养玉米幼苗的过程和结果。一号试管是用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生长正常);二号试管是用缺少氮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叶脉呈淡棕色);三号试管是用缺少氮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在幼苗出现不正常生长后,又补充了氮元素后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又恢复了正常生长);四号试管是用缺少铝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正常生长)。](教师活动:用实物投影仪把同学们实验的结果依次投到大屏幕上。)讲述:从同学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氮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因为缺少了氮,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补充了氮。植物的生长发育就能恢复正常状态。铝元素则不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策,因为缺少了铝,植物仍能正常生长发育。我们把课外小组同学采用的实验方法叫溶液培养法,即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目前,科学家们已确定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K、S、Ca、Mg属于大量大素;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

元素。讲述:植物是怎样吸收这些矿质元素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问:矿质元素都存在于哪里?(回答:土壤里。)讲述:对,矿质元素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你知道硝酸钾中的N和K是怎么被根吸收的吗?(回答: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K+和NO3-,K+和NO3-分别以K+和NO3-的形式被报尖吸收。)植物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那么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会不会就是同一个过程呢?如果是同一个过程,大家想一想,吸水量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应该是什么关系?(回答:成正比的关系。)可是科学实验证明:植物根的吸水量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量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关系,例如:科学家用菜豆做实验,发现菜豆的吸水量增加约一倍时,K+、Ca2+、NO3-和PO33-等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量同原来各自的吸收量相比,只增加0.1~0.7倍;又如,有不少实验甚至得出这样的结果:植物的吸水量少时,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量反而增多。可见,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透过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细胞进入内部的过程,不仅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协助,而且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那么,这种运输方式属于哪一种呢?(回答:主动运输。)如果用化学药品抑制根的呼吸作用,根细胞内ATP的形成就会受阻,直接影响主动运输过程。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就会中断。由此可见,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了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讲述: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是怎样运输和利用的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问题,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随着水分最终进入根尖内的导管,并且进一步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有些元素(如K)进入植物体以后,仍然呈离子状态,因此容易转移,可以随时被运送到新生的或急需的部位去,能够被植物体再度利用,所似K在老叶中的含量会大大减少。有些矿质元素(如外N、P、Mg)进入植物体以后,形成不够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解以后,释放出来的矿质元素又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被植物体再度利用,所以N、P、Mg在老叶中的含量也会大大减少。例如,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当叶绿素被破坏分解掉以后,Mg就可以转移到叶内新的部位,被再度利用合成叶绿素。有些矿质元素(如:Ca、Fe)进入植物体以后,形成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如草酸钙),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也就是说Fe和Ca只能利用一次,所以在衰老的组织器官中Fe和Ca的含量会大大增加。讲述: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农作物,它们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必需的矿质元素,那么,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相同的吗?(回答:不同。)提问: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N、P等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相同的吗?.(回答:不同。)提问: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N、P等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相同的吗?(回答:不同。)讲述:好,让我们来观察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K,对P的需要量。(教师活动:用投影仪把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K的需要量和对P的需要量投到大屏幕上。)讲述:大家看,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K的需要量,对P的需要量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这一特点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呢?请同学们讨论。(同学讨论。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得出结论:1.要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获得少肥高效的结果。2.疏松土壤,促进有氧呼吸的能量释放,以促进根系对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吸收。)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想一想“土”是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没有“土”植物能生长吗? 回答:土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没有土,可以用溶液培养法培养植物。)这就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小字内容后进行讨论。(同学讨论结果:1.能用人工的方法直接调节和控制根系的生活环境,从而使植物体能够良好地生长发育,达到高产。2.节约水肥,产品清洁卫生,有利于实现农作物栽培的工厂化和自动化。3.不受耕地的限制,可以在沙滩地、盐碱地、海岛以及楼顶、阳台等不适宜栽种农作物的地方栽培,极大地扩大了农作物的栽培范围和面积。)。讲述:大面积开展无土栽培是非常有前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摆脱耕地少的困境,但是无土栽培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和较高的技术。目前,我国的无土栽培主要用于温室大棚中蔬菜和花卉的栽种,其它栽培还有待于开发。

第三篇:《植物细胞》说课教案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细胞》,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小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这节课来自于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及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对该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这对以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现在课改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了解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情感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相互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结构。

2、难点: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玻片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练习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但同时还要注意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对制作不成功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观察其他制作较好的同学的结果或用多媒体展示制作较好的临时装片,让大家共同观看,和自己的做一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复习提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3﹚、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4﹚、小组评价。﹙5﹚、小结。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验探究,小组学习。

2、教学手段:本节课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并采用复习、展示导入、教师演示与辅导为辅的教学手段。

四、课时分配: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说出显微镜的构造?

2、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萌萌学会使用显微镜后,想看下真实的细胞是什么样。她就把一片白菜叶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却看不见白菜叶的细胞。萌萌为什么没有观察到细胞?你能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多媒体演示《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1、准备:

擦: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过多,水会溢出;过少易产生气泡﹚。

制片:

撕: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叶内表皮,不要将叶肉一起带下。

展:将撕下的表皮放在水滴中,用解剖针展平,避免重叠。

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先将下侧边缘接触水滴,倾斜45度,然后缓缓盖下。

染色:

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在对侧吸引,使碘液均匀扩散到盖玻片下。

﹙四﹚、学生动手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老师在一旁观察和辅导,一旦发现错误,不要批评学生,应及时的给予纠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引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识别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和各部分的结构,初步归纳出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

﹙六﹚、多媒体演示完整的植物细胞结构图,正确标注出植物细胞各结构名称。让学生和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的结构做一对比,认清植物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在此基础上让各小组讲述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和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

3、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部位。

4、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5、细胞质:内有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

六、技能训练:

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绘图要领:真实;大小、位置、点线结构;名称标注齐全。

七、小组评价:

从小组合作参与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成功率、纪律四方面来评价。

八、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了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进一步加深对临时装片制作步骤的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自信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使得学生对微小的细胞结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九、板书设计:

植物细胞

﹙一﹚、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准备;

2、制片;

3、染色。

﹙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总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叶绿体;

4、细胞核;

5、细胞质。

﹙三﹚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十、作业布置:

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要求标注功能。

第四篇:植物的营养生殖教案

知识目标

①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现象;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重点)②例举常见的营养繁殖现象;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 ③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难点)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 ②根据无性生殖的一些知识,关注它的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难点突破:

组织培养是本节课难点,首先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明确无论营养繁殖、组织培养,本质上都是由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从而攻破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花生、马铃薯、月季的茎、嫁接的仙人球等实物,小刀、装沙土的烧杯。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分钟)

1、展示实物:花生、马铃薯

2、提出问题:

①同学们喜欢吃花生吗?你知道花生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这种繁殖后代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是有性生殖?

②马铃薯又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提示:在马铃薯种植的季节你知道家里是怎样种植马铃薯的?)(展示课件图片)

3、(展示课件图片:马铃薯番茄)你见过下面结马铃薯,上面结番茄的植物吗? 你想知道这是用了什么方法使马铃薯和番茄长在了同一株植物上吗? 揭示课题并板书:

第七节 植物的无性生殖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学生能说出规范、准确的答案,必要时给予纠正。

学生观看后,产生疑问:这是怎么种出来的?

通过复习引出不同于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无性繁殖,为后面学习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作下铺垫,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通过“奇闻怪事—马铃薯番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中来,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4分钟)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3—34页,观察4.1-

35、4.1-

36、4.1-37图片,思考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

2、反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谁来说一说这些植物的新个体是怎样产生的?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例?

3、这些植物新个体的产生与花生新个体产生一样吗?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多媒体展示)归纳总结:什么是营养繁殖?

什么是无性生殖?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分别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的。

例:马铃薯用块茎,藕、姜用根状茎,大丽菊用根„„

这些植物的繁殖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后代,而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结合。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及教师适时点拨总结出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概念。

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后,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教师通过点评引导,总结出无性生殖的特点,进而将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完成无性生殖概念的学习。

自主 学习主动 探究

(2分钟)<过渡 :> 营养繁殖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用植物的茎进行扦插、嫁接和压条等方法来培育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经济作物。这些方法与用种子植物繁殖后代相比有什么优势? ㈠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34--35页,小组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标出重要概念和重点词语。(课件展示问题)

问题:什么是扦插?嫁接?压条?哪些植物可以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的方法繁殖后代? 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插图和生活经验,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并总结。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及探究的欲望。

组织 交流 点拨 构建

(18分钟)

小组展示:现在各小组将你们的小组学习的结果与大家交流吧。

1、动动手:根据桌上实物完成月季的扦插。

2、什么是扦插?(课件展示图片)

点拨:①说一说你在在扦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②能否用一句谚语总结扦插?

③哪些植物的繁殖可以用扦插的方法?

<过渡:>对于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我们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3、什么是压条? 点拨:

①为什么要把树皮剥去半圈?

②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为什么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 ③哪些植物可用压条的方式繁殖后代?

<过渡:>(展示课件:最牛的菊花图片)观察图片最牛的菊花,用什么方法使这株大立菊开出513个品种的花?

4、什么是嫁接?(课件展示图片)

枝接 芽接

点拨:明确嫁接概念后教师以问题串形式点拨。

①把一种植物体的枝条或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芽或枝我们叫什么?另一个植物体叫什么?

②把芽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把枝接 在另一个植物体上的嫁接叫什么? ③要想使他们成活应该怎么办?

④哪些植物可以用嫁接的方法来繁殖后代? 考考你:(展示嫁接的仙人掌实物)(1)指出图中的“接穗”和“砧木”。

(2)随着 “接穗”的不断生长,其颜色会逐渐变成“砧木”的颜色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挑战自我:把果实大、味甜但抗病力弱的水蜜桃的枝条嫁接到果实小、味酸但抗 病力强的毛桃树上,水蜜桃的枝条上将来会结出什么样的桃子?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学习,说一说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的方法来繁殖后代与有性生殖相比有什么优点?

请你出主意:小明家的桃树林产量较低,品质欠佳,想尽快引进肥城蜜桃。小明想请你帮他分析一下用哪种方法既经济实惠,又收益快? a.种子繁殖 b.全部换栽

学生利用所给出的器材练习月季的扦插。学生思考、总结并回答。

斜插(与地面成45°)插入土壤中部分要削成斜面、带有芽、温度适宜 “无心插柳柳成荫”

杨、柳、葡萄、月季、蔷薇 „„

学生思考回答。有利于促进根的形成

母体可以为枝条提供营养物质,有利于成活。石榴、藏报春、夹竹桃、桂花等。看图,图上的菊花使之惊奇。学生回答。

嫁接:是直接把一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学生通过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接在另一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条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的方式枝接和芽接。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苹果、梨、桃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点拨总结出:嫁接好处是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且繁殖的速度快 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结出果实大、味甜的水密桃。

学生分析总结:

繁殖速度快,产生的新个体能保持母体的原有特性。

学生分析解释原因,得出最佳方案。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利用 “无心插柳柳成荫” 民间谚语巧妙点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因为扦插不易成活的植物可以用压条的方法繁殖.调整教材顺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适时点拨把问题细化,突破重点。

扦插、嫁接、压条这些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有利学生的认知

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作简要总结。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迁移能力提升(8分钟)

<过渡:>以上都是比较简单传统的无性繁殖方式。人 们还利用无性繁殖的原理,研究出了组织培养技术。播 放组织培养视频 提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组织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应在什么样条件下进行? 植物的哪些组织可以进行组织培养?

3、为什么可以进行组织培养?

点拨:出示图片:回忆克隆羊多利的培养过程。

指出生物体上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含有全部的遗传信息,在离体条件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产生完整的生物体。

4、组织培养的优点?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并思考,然后回答问题。

组织培养的操作和原理,是本节的难点,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点拨突破本节难点。

课堂小结(2分钟)通过同学们积极的探究,大家来反思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学习了有关无性生殖的知识,领悟了 两类生殖方式的本质区别,明白了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达标检测(3分钟)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1、不需要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生殖方式是。

2、一棵苹果树上能结出“国光”“红富士”不同品种的苹果,采用的技术是

3、利用植物体上的活细胞,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成试管苗,再移植到土壤中培养成完整的植物体,这种技术叫。b类:

现有两种梨:一种是杜梨,它的果实小,味道涩,但根系抗病力强;一种是鸭梨,它的果实大,味道甜,但根系抗病力弱。如何才能获得根系抗病力强、结出的果实既大又甜的植株呢?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培养方案。课下作业:

选一种植物进行嫁接实践操作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并及时互纠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既能让程度好的学生吃得饱,又能让程度稍差的学生有所提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选一种植物进行嫁接实践操作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课堂教学设计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三原则:

一、求实

主 要体现在扎实严谨,联系实际。首先,在导入时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马铃薯)引出不同于种子植物(花生)繁殖后代的无性繁殖,此设计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同时也为后面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作下铺垫;其次,在课堂设计中,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三,在抓好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后,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如及时对“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加以比较和区别,在得出无性生殖的优点后,通过“挑战自我”、“请你出主意”等设计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

采用了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调整了教材顺序,先向学生介绍了扦插,其次是压条,最后是嫁接,这样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求新

大部分学生对利用“扦插”技术进行营养繁殖比较熟悉,且操作起来 比较简单,因此在本节课增添了“月季的扦插”的实验,该设计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推理探索、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建议:学生对一个细胞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始终难以置信,只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组织培养的知识,再结合七年级所学“细胞核的功能”及“克隆羊培育过程”,帮助学生领会组织培养技术 的原理,但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组织培养,感觉比较深奥,建议组织学生参观组织培养实验室,课余利用网络收集有关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五篇: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

尉氏三中南校区

陈利平

我今天说的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鸦片战争。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结果。详细说来,主要分下面几个环节: 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分期及社会性质。2.掌握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形势及清朝的统治危机,在此基础上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3.了解鸦片走私和禁烟运动。4.掌握鸦片战争的简要过程。

5.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教育目标

1.通过对鸦片危害的讲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通过对鸦片战争的结果及失败原因的分析,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从而教育学生: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3.通过对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外来侵略,不畏牺牲的光辉事迹,激发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高尚情操和斗争精神。能力培养

1.通过学习和理解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鸦片战争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导入:通过对古代中国的辉煌与近代中国的衰败的对比,激发学生探索近代史的兴趣。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分期,让学生从宏观上对近代史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投影显示罂粟花图片,对“鸦片”的来源作一形象的描述:罂粟花美丽而妖娆,但它的果实——鸦片并不像它的外表看起来那么美丽,而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可使人体力日衰,精力消耗,一直萎靡,以致丧失生命,可以说这是一种集美丽与邪恶于一身的东西。难道就是这种东西,在19世纪40年代引发了东西方两个半球的碰撞?鸦片战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就需要了解一下它爆发的背景。

投影显示:欧洲与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对比。最后总结:19世纪中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高歌猛进的发展时期;而清政府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外交上都充分显示出他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它宛如一只高贵而华美的瓷器,实已不堪一击,就在这时英国用鸦片这一武器敲碎了这一高贵而华美的瓷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高贵不在,华美不在,开始的只有屈辱。

投影显示: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指出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引用这段材料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英国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如果每个中国人的衬衣下摆长一寸,英国的工厂就得忙上数十年,所以它对攻下中国这个堡垒具有狂热的激情,从而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投影显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中国军民的抗战结果。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用强力把自己排斥与世界之外,却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死去。所以,社会制度的腐败比经济技术落后更具有决定意义,也就是说“人”是关键。鸦片战争的领导权控制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者手中,失败的命运是注定了的。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

小结:“落后就要挨打”,其实中国社会早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是当时的中国人没有认识到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

布置作业: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板书

第一节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世界 资本主义

完成工业革命

坚船利炮

对外扩张 中国

封建主义

自然经济

大刀长矛

闭关锁国

二、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正当贸易——出超——鸦片走私——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1839年6月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1.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的侵略政策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2. 经过:1840年6月——1841年1月——1842年8月 3. 失败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

下载《植物的矿质营养》说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植物的矿质营养》说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说课教案

    (一) 教学内容 1. 本课是Unit 2 heroes Lesson 1 Modern Heroes 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分别介绍了National hero, History makers,Sports stars 和 Superhero。这几篇文章的主题......

    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一章一节 说课教案 课 题:《化学基本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说课教师:何军英 单位:河南省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尉氏三中的何军英,今......

    说课教案

    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和智能化加工 3.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第三节,教材选用教育科技出版......

    说课教案

    水粉静物写生说课教案 顾贇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水粉静物写生 。下面我说一说我是如何设计这一门课的。 我把这门课分为:1、教材的分析2、......

    说课教案

    高一障碍跑说课搞 一、知道思想 以“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本”为知道思想。努力发展学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思维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观念,提高终身体育概念的深入养成,为将来踏入社会......

    说课教案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同化作用的主要方面,是整个生物界最基本的有机物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经了科学家们二百多年的探索,渗透着科学......

    说课教案

    《手里拿着红色的手机》说课稿 姓名:翟萌萌专业:对外汉语学号:201140328113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成功之路••顺利篇》第二册中第16课中的第......

    说课教案

    外国语学院09级英本9班马慧娟090402316 Lesson Plan Unit 4 We Love AnimalsBackground information: Date:6th,September,2012 Students: 40 students, grade 3 Lesson d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