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没有班主任的经历是一种缺憾-班主任工作日志
教师,没有班主任的经历是一种缺憾
今天下午,我们有幸邀请到南通中学原副校长、特级教师、南通市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中学生体协副主席、秘书长、全国优秀班主任金质奖章获得者、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副团长姚侃先生给我们的班主任和青年教师作了一场德育工作专题报告。
姚校长报告的题目是《我当班主任》,他的报告深入浅出,有理论,有实践,可操作性很强。他结合自己的班主任经验、德育管理实践,告诫我们的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做老师,就要当班主任。他说:教师,没有班主任的经历是一种缺憾。
他的报告,我认为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一、当班主任,要扮演好四种角色。第一,教师,做给以学生知识、能力的导师;第二,父母,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第三,朋友,做学生生活中可信赖的挚友;第四,医生,做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护理者。
二、当班主任,要树立好四个形象。第一,崇高的师德形象,教育的核心就是爱生、敬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第二,渊博的智能形象,教师要有两个功底,一要有专业知识功底,二要有宽阔的知识面,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第三,高雅的美感形象,衣着打扮、言行举止要符合教师的身份,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要以有利于教育、有利于学生为原则;第四,健全的身心形象,老是要有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积极向上的心理,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要悦纳人生,悦纳自己,悦纳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悦纳学生。
三、当班主任,要依靠好四种力量。第一,真理的方向性和渗透力,真理,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人格的示范性和激励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记住,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师无小节,时时做模范;第三,感情的真挚性和感化力,教师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的微笑要像阳光一样公平地洒向每一位学生,温暖每一位学生的心田;第四,方法的机智性和协调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都有各自的性格特征,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都有各自的理想追求,教育学生,处理学生事务,方法要灵活多变,要有机智性,要有协调学生的能力。
四、当班主任,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要一往情深地热爱学生;第二,要深入地熟悉和研究学生;第三,要用崇高的思想武装学生;第四,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第五,要用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学生。
作为二中的教师,作为二中的班主任,我们往往缺少一种成就感。是的,我们的学生来源不可与南通中学等学校相提并论,我们不可能有大批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班主任工作日志)但我们完全可以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做到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成功。因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和绩效观。
作为教师,就要做班主任,没有班主任的经历,一定是一种遗憾。不做班主任,你就体会不到教育的乐趣,你就感悟不到教育的真谛,你就不可能真正体悟到教育的崇高和伟大。当然,做班主任,你要付出很多辛劳,付出很多心血,但也只有在这种付出中,你才能享受你的教育人生,你的生命才显得充实而丰富。也只有你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把班主任工作作为一种艺术,你的教育才能成为事业,你的教育才能变得科学,你的教育才能充满艺术。
第二篇:教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遗憾
教师不当班主任是一种遗憾
孙伯镇刘庄小学
辛显才
我经常读魏书生的一本书《班主任工作漫谈》,其中有一句话对我感触颇深,他说:“我是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觉得,做教师不当班主任,会失去很多增长能力的机会,结果吃了大亏。”虽然班主任的工作琐碎繁杂,但是却能在琐碎繁杂中体现到班主任的充实和乐趣。班主任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它能换来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给班主任带来无穷的快乐,也促使班主任工作能力的提高。班主任工作压力大,正是因为有这个压力才具有挑战性。
这些年,由于我走上学校后勤管理的岗位,不当班主任已经多年了,但是我仍然怀念当班主任的日日夜夜,因为我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亲切交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随着班主任的卸任,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已经没有了,我只记得当班主任期间的学生,却不记得才毕业的学生了;同样当年的学生还记得我这个班主任,刚刚毕业的学生反而对我印象模糊了。我中学时期的班主任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还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班主任的生活习惯、教学风格仍记忆犹新,但是其他授课老师则慢慢淡出我的脑海。我看过很多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大多是对班主任老师品德的赞赏,却很少谈起老师的学术水平。
现在很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认为班主任累,嫌班主任苦,不承担班主任责任。殊不知,我们失去了绝好的成长机遇,丧失了增长能力的机会,不当班主任确是一种遗憾。
第三篇:李镇西: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班主任工作日志
李镇西: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
我越来越觉得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比如,面对一个由于家庭教育或以前所受教育的缺陷,也由于他自身多年养成的恶习,还由于他本身存在的学习接受能力方面的缺陷(我实在不愿意说出“智力缺陷”这样的词,但不好意思,终于还是忍不住在括号里说出来了),这个孩子不但表现很差,而且成绩糟糕。如果凭着“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或“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良知,我们当然会对他倾注爱和智慧,让他有进步,至少“学会做人”;但是“上面”的升学压力,可能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孩子而“面向多数”。如果我们执意要给这个孩子以真诚的关爱,哪怕并没有耽误对大多数学生的正常教育,周围也会有人会觉得我们不可思议:“有什么用啊!白费劲!”是的,教育的复杂性就在于,并非面对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的,有时候辛辛苦苦好几年,却颗粒无收――说“颗粒无收”是指“应试成绩”而言,事实上,我们会这样安慰自己:尽管他的成绩不好,但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已经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他的心田,在将来的岁月里,这些种子会开花结果的。
然而,很多时候这种自我安慰会被更多的惴惴不安压倒。当这个孩子离开我们流向社会,或者勉强升学之后,我们心中会有无比的惦记更有无限的忧虑:在社会,他的将来会怎样?在新的学校,他会遇到善待他的老师吗?而这种惦记和忧虑同样会让周围的人不可理解:“人都走了,关你什么事儿啊?”是的,现在教育体制,就是引导老师们“只要目的,不择手段”,“只管眼前,不管将来”,因为“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成了所有学生的人格标签,也成了所有教师的全部光荣,或者耻辱!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坚守你的教育良知吗?
很多时候,刚踏上讲台并且依然还燃烧着教育理想主义激情的年轻人,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抉择面前,犹豫了,彷徨了,退却了。如果他一定要坚守他透明的教育理想和纯洁的教育良知,那么伴随他的很可能是孤独以及来自周围的冷眼,甚至包括校长的指责。
――我所说的“悲壮”就在于此。
读者可能已经隐约感觉到了,上面那个沉重的“比如”,就是我自己的经历。我是在写自己。
熟悉我的读者,已经从我的《爱心与教育》中认识了“万同”,从《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中认识了“陈鑫”,这都是让我和所有老师头疼甚至有时候感觉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毕业离开我的时候,从应试的角度看,无论万同还是陈鑫,并没有取得让我感到稍微满意一点的成绩。实际上,从第一眼见到这样的孩子开始,我基本上就断定,他的升学是无望的。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我曾经对许多老师说过:“明知这个孩子考不上大学,还依然契而不舍地爱他,这才是真爱。因为这份爱超越了任何功利!”
要命的是,很多时候在我的班上,这样的学生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群,乃至全班――我曾经教过一个班,是由年级考试成绩排名最后的六十三名学生组成。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何其艰难!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品尝了坚守的孤独,所以,在1995年7月下旬,我得知我班学生取得了辉煌的高考成绩后,却怀着悲壮的心情写下这样的文字――
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这话在中国似乎从来就未真正做到过。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们的升学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这使许多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虽然胸怀教育科学与教育民主的顽强信念,却不得不在“升学教育”的铁索桥上冒着“学生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白搭”的舆论“弹雨”,艰难而又执着地前行!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教育评价:假如某位班主任的工作富有特色(比如班级管理尽可能交给学生,平时尽可能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等等),尽管在当时就可以判断出这些做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周围舆论仍然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几年后的高考:“工作倒是蛮有新意的,可万一高考滑坡怎么办?”“哼!就会搞一些花花哨哨的东西,到时候高考可有好戏看了!”……几年后,假若学生高考成绩不错,人们会齐声喝彩:“你看,人家的班级管理那么放手,而且又搞了那么多的班级教育活动,高考成绩仍然这么好,他确实有两下子!”相反,若高考成绩不理想或低于人们的期望值,同样的人也许会说:“班级管理那么松散,还搞了那么多与高考无关的活动,高考当然会砸锅——我早就料到了!”
于是,在当代中国,几乎任何一位“优秀教师”“优秀事迹”的辉煌大厦,都必须以其班级大大高于所在年级、所在地区平均水平的“升学率”作为支撑的主要栋梁,否则,他的一切教育思考、探索与创新都等于零!
不能简单说这种社会评价舆论完全不合理。因为在中国这个人口压力极大的国度,升学是人们今后就业竞争乃至生存竞争的最关键也最重要的途径;而且,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班主任工作)但是,这毕竟不是唯一的目标!特别是在“升学教育”压倒一切时,不但“做人第一”、“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等教育要义成了点缀的口号,而取得较高升学率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学生个性精神的丧失!没有个性的教育必然培养出没有个性的学生——缺乏心灵自由,丧失主体人格,不会独立思考,毫无创造精神!长此下去,我们的民族是很难真正屹立于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的。
所幸的是,从那时到现在,我的教育理想(我不敢说我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但说“教育理想”我肯定是问心无愧的)和教育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同。我的周围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志同道合者,我的身后有了越来越多年轻的“追随者”――所谓“追随者”是他们的说法,我并不认可。我从来认为,大家是因共同的教育理想而集结,互相取暖,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谈不上谁“追随”谁。总之,在这个几乎开口就要问“多少钱”的社会,我居然还能够找到“尺码相同的人”(朱永新语),很是欣慰。
最近几年,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我结识不少年轻老师,他们有理想,有激情,有良知,有童心(这一点对教育者特别特别重要)。我们一起探索难题,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分享幸福。他们自称“与李镇西同行”,我勉强接受了这个说法。因为第一,我年长,经验比他们多一些,教训也自然要多一些;跟我“同行”,可能会少走一些弯路;第二,更重要的是,不管我承认与否,由于种种原因,“李镇西”在这里已经不是指我这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代表了不灭的理想和不老的青春。因此,所谓“与李镇西同行”就是与理想同行,与青春同行。第三,“同行”表明的是一种平等关系,在这里没有上下之分,没有卑尊之别,也没有所谓“著名专家”和“普通教师”的界限,我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教育者。
当然,这里的“同行者”更包括和我朝夕相处的同事,即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们。我在这个学校做校长,但我始终以教师的同行者自勉。我不敢说学校百分之百的老师都和我是精神上的同行者,但绝大多数老师,是我和风雨同舟的。特别是在年轻的老师们中,有不少人自觉地“向我看齐”。我呢,作为年长者,也尽我所能地帮助年轻人成长。引导年轻人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实面前,恪守自己的信念;面对充满诱惑的社会,坚守自己的良知。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素质教育是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空中楼阁?“新教育实验”怎样才能成为真教育?如何真正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变成今天的教育行为?当我们个人纯真遭遇社会污浊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面对权势,我们如何保持教育的气节?面对弱者,我们如果表达教育关怀?如何让教育过程充满本来就应该有的温馨的人情味?当我们个人无法改变体制的时候,我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少受一些伤害,多一些童年的欢乐与浪漫,而不要成为“应试教育”助纣为虐的帮凶?当教育充满虚伪和虚假的时候,我们如何给学生一双清澈而睿智的眼睛和一颗纯真而坚韧的童心?……
很高兴的是,我身边不少年轻的同行者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坚守。我校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以前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很糟糕,无论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都让我头疼。我多次找他谈心,他承认“我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我严肃地批评他,更诚恳地帮助他。我说:“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经得起诱惑!你必须变,首先是改变心态,这样你才能够获得职业幸福。只有你变了,你的学生才会变!”我引导他进行专业阅读,为他出谋划策,还专门到他班上去和孩子们谈心……在我的引领和指导下,本学期最近几个月,他的进步突飞猛进。但他依然不满足,继续反思自己的不足。今天,就在刚才一个小时以前,在我写这篇序言的中途,他敲开了我的办公室大门,给我郑重地交上一份“请战书”,希望学校给他压担子。他这样写道:“曾经,我因为我的班级入学成绩太差而埋怨过,也因为我的班级学生太不听话而经常发牢骚,也曾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对待过班级,也曾经敷衍过领导,对学生不负责。今年三月份的时候,李校长找我谈话,认真的给我做思想工作。我深深的感到我错了。我真的希望学校可以给我一个机会,我曾经经常教育学生:‘人可以被别人打,也可以被人骂,但是就是不能让别人看不起!‘我觉得我现在说太多都不可以换来别人对我的信任,我不怪别人,我也不找任何客观原因,所有这一却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只想依然通过我的努力来挽回这一切。我想用行动证明我的决心,也想用行动证明我的实力。”
我对他说:“你的变化,让我有一种成功感。作为校长,最大的成功,就是教师获得成长,并最终获得成功!我相信你,但你要有思想准备,未来还有许多困难等着你,但只要你坚守着自己的良知,你一定会成功的!”
教育,这个特殊的职业,让我们不得不放弃许多必须放弃的,而坚守一些必须坚守的。这套丛书,展示的正是我和我的同行者们坚守的姿势。我不敢说我自己能够坚守多久,但我会坚守到我能够坚守的最后一刻。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两年前,自己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写下的几句话――
按某些世俗的观点,我至今书生气十足,不能算一个“成熟”的教育者。但有一点我很自豪,那就是我至今还真诚地怀揣着我心中的教育理想,而且“居然”还想一点一滴把这理想付诸现实。有人说我的理想不过是“梦想”,但我要说,对于教育者来说,有梦想和没梦想是不一样的,精神状态不一样,行动方式也不一样。我当然知道,我的理想(梦想)也许只能有百分之一成为现实,即使如此,我也愿意倾尽全力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力图通过我的探索,给人们一个真实的展示:一个真诚的教育理想主义者,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究竟能够走多远?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其实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
我愿意用这几句话作为这篇序言的结束,并与我所有的同行者共勉:让我们坚守到永远。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日志
班主任工作日志
龙凤中学初中部袁西粉
做一位有亲和力的老师
参加教学工作已经有些年头了,我一向被同学们称为“严师”,因为我张脸不笑的时候看上去很凶,平时又不太喜欢跟学生开玩笑;课堂上,只要哪位学生一“出格”,绝对逃不过我这双“火眼金睛”;下课后,学生也得遵循我的“六不准”要求或安静地休息、或小心地活动。因此,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都是循规蹈矩的。于是,我经常满足于自己“师道尊严”的虚伪中,幸福于学生“循规蹈矩”的面纱下。
今年暑假,我反复阅读了《教师博览》第八期肖川撰写的《打造教育的亲和力》一文,这才发现,我所谓的“师道尊严”式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扼杀了他们鲜活的个性。课堂上,学生话不多,经常保持沉默;课后,个别胆大的学生跟我聊聊天,很少有学生围着我转(倒是围了一群埋头订正作业的学生)。尤其是在我身边,大多数学生战战兢兢的,正常的话也不敢多说一句。每一届都有学生家长向我反应:他们想让孩子询问老师的电话号码,可他们基本上都摇头拒绝,原因是相同的:“我不敢问!要问你自己去问吧!”我听了,心头总不是滋味,因为在我身上缺少教师应有的亲和力,怪不得学生都对我敬而远之。
作为有亲和力的老师,应该尊重、理解学生,不伤害学生自尊心,把学生放在心上,真诚地认可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应该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应该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泰戈尔曾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坦白承认,我有时对“不争气”的学生恨铁不成钢,忍不住大发雷霆,说话的口气冷若冰霜,有时很难听,这肯定伤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我这般“暴风骤雨”教育下,他们能炼成钢吗?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让孩子的学习每时每刻都充满快乐,就像鸟儿在无垠的天空中展翅飞翔,就像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无拘奔跑,就像鱼儿在浩瀚的海洋里自由游弋,就像鲜花在土壤温暖的怀抱中尽情开放!
让孩子学会处理他们的矛盾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当大人还在气呼呼地余怒未熄时,两个刚刚还在争吵发生矛盾的孩子早已嘻嘻哈哈地又玩在了一处。在聚集着许多中学生的校园里每天都要上演很多类似的事„„
虎头虎脑的阿明含着眼泪一脸委屈地跑到我面前,扯着平时就沙哑的嗓子向我哭诉起来:“老师,阿力欺负我!他把我的铅笔盒扔在地上!”还没等阿明告完状,阿力也气急败坏地冲过来,红着眼睛嚷嚷道:“老师,他先欺负我,他先拿胳膊捅我,还„„”两人在我面前又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看着他们脸红脖子粗的样子,我决定先让两个人平静下来。我站起身分别用手抚摸着两个正激动万分的脑袋,幽默地说:“哟,你们快变成了两只无眼鸡了。”两人一听想笑又一时笑不出来,但却停止了争吵只气呼呼地对视着对方,仿佛与对方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这样吧,你们先冷静一会儿。”我示意两人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让两人先回想刚才发生的事情。看着他们,我想今天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我们总习惯于当学生中的“法官”,来“判决”谁对谁错,可其实学生们由于年龄的特点,发生些小矛盾是家常便饭,没必要把每一件小事都放大了来处理,去威严地宣判谁对谁错,小孩毕竟是小孩吗,能有多少是本质上的问题呢!可能有时老师因为没有亲眼目睹还难免会发生评判上的差错呢,而对于生来说被冤枉可绝不是一件小事了。对了,何不让他们学会自己来解决自己的矛盾呢?
看到两个人情绪趋于平静,我把他们叫到身边,故作事态严重夸张地说:“嗯!看来你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喽?”看到我的表情两人不由得笑着连忙摇头。“那老师刚才听了你们的叙述,觉得今天你们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大事,可能你们没有学会好好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至于发生了不愉快,我想你们之间既然没深仇大恨,你们也长大了,应该学会自己来解决自己的矛盾,这样吧,你们到走廊里去心平气和地处理一下,好吗?如果不行,那再找我吧。”
过了片刻,阿力和阿明一起来到我面前,他们不好意思地表示矛盾已经解决了,不需要我再帮忙。这时,我笑着说:“这就对了,以后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不要激动吗!来,大家还是好朋友,握手言和吧!”他们红着脸握起了小手。
苦尽甘来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盛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劲头十足,让我惊喜万分。
你看看,就说这一个星期以来吧,他没有一次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每次作业质量都比较好。今天我讲了两张卷子,每次提问的时候他的手都举的高高的,说话的声音响亮有力,答案准确无误,夸奖了他几次之后,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太意外了。
回想起他这个学期初刚刚转来那会,上课的时候在下面摆弄东西,东张西望,叫他回答问题就像要上刑似的,字没有几个能写对的,做题的时候什么都写不全,只要一测试,成绩准是个位数字。每次看见他我都一肚子的火,还要告诉自己“忍耐,要有耐心!”这半个多学期对他的教育,可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完成作业方面:每天我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作业,发现有两次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立刻与家长沟通,每天亲自叮嘱一番,今天这个没完成,那个地方有进步,应该在哪个地方再加强辅导等等。
为了让他上课的时候能够响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可真是没少费劲,当然,我们班的孩子每个人都是这样“熬”过来的。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只要你站起来了,就必须站直,手放在腿的两侧,说话的时候目视前方,声音必须响亮足以让班级的每个同学都听到,对错暂且不论,必须吐字清晰。要求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正完全做到,可是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毫不放松的训练。不过还好,现在来看,这个新转来的孩子已经在努力得朝着我的要求做了。总算没有让我们这些老师白费工夫。
在知识的学习方面,那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只要他向我发问了,我一定先表扬他一番,夸奖他知道用心学习了,然后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上课的时候也时刻注意他的动向,发现他有疑惑的眼神一定要重新讲一遍。
……还有许多,细微之处实在无法回忆清楚了。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了。高兴。
班主任工作日志
龙凤中学初中部李玉红
多给孩子们一次机会
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几个朋友游玩时,一只小虫钻进了一个人的耳朵里,这个人想尽一切办法,用钥匙口的小耳针伸进耳朵挖,但又怕将小虫“逼”上绝路,反而更往里钻;往耳朵里灌水,希望淹死小虫后,它的尸体飘出来,却又找不到干净的水。正一筹莫展时,一位老人告诉他们,将车灯打开,让灯光照进那个人的耳朵,小虫果然很快顺着雪亮的光爬了出来。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心想:置虫子于死地,不如给虫子机会。如果真用“小耳针”挖,用水灌,人遭点秧倒也罢了,倘若出了意外,耳朵留个残疾,不是更得不偿失吗?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常常告诉自己:身为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们机会。但在生活中,可能就是缺少了一点耐心,而常常忽略了孩子们高举的小手。理想的课堂应时时刻刻涌动着学生生命的活力,思维的热情。课堂,是多元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多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绽放别样的光彩!
家长会前
每次家长会前,总要绞尽脑汁地思考,该和家长们聊些什么话题,该怎么样在家长面前评价他们的孩子,该怎么样帮助某些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态度,该以怎样的方式和家长平等愉快的交流,期望家长会后班级孩子表现或多或少有所改观等等。我想家长们,也总是希望家长会不要冗长,不要老生常谈,说些不讲也知道的事情;希望家长会精彩有亮点,能让他们有豁然开朗、学到很多的感觉;希望家长会有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总而言之,开家长会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虽然这次只是家长学校培训会,但作为班主任,总得准备准备和家长们的交流。同时还得考虑家长们已经聆听了讲座,也许已经归心似箭,也得为他们想想,白天劳累了一天,晚上还得休息呀!所以正处于左思量、右考虑,反复考虑、酝酿的阶段。
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
最近一段时间,体育课的内容是打篮球。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天天都盼着上体育课。许多孩子的进步很大,从不会到很熟练。但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孩子们原先热情没有了,取而代之是疲惫和懒散。原来,体育老师要求他们必须一分钟投多少个,开始对他们进行强化训练。训练中,总是发现孩子们缺少吃苦的精神,你看,一分钟的投蓝,前半分钟还好,做得很起劲,后半分钟就不行了,大部分孩子在那里磨时间,稀稀拉拉的,和之前绝然不同。再想想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凭着家庭的优越条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遇难题就说我不会做,不愿付出劳动,甚至有些家长还认为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累了孩子,这是很不应该的。现在班级里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缺少吃苦精神,只是喜欢说话,而且喜欢自己说话,不太懂得听别人发言。这可能也是独生子女问题造成的。因为,在家里“以我为中心”,家长喜欢听孩子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大人说话似听非听,可以做也可以不做,没有任何家务要孩子做看来,培养孩子们的吃苦精神应该放在首位了,试想一个怕苦怕累的人怎么能面对以后复杂纷繁的社会呢?
看来,这段时间晨会课的重点得向孩子讲述“不服输”的重要性,只有不服输,才能正视自己的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寻找出路,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努力把学习搞好。生活条件的优越,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千万不要忘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吃苦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坚强意志作基础,做事就不会有韧性和勇气。
苦尽甘来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盛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学习劲头十足,让我惊喜万分。
你看看,就说这一个星期以来吧,他没有一次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每次作业质量都比较好。今天我讲了两张卷子,每次提问的时候他的手都举的高高的,说话的声音响亮有力,答案准确无误,夸奖了他几次之后,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太意外了。
回想起他这个学期初刚刚转来那会,上课的时候在下面摆弄东西,东张西望,叫他回答问题就像要上刑似的,字没有几个能写对的,做题的时候什么都写不全,只要一测试,成绩准是个位数字。每次看见他我都一肚子的火,还要告诉自己“忍耐,要有耐心!”这半个多学期对他的教育,可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完成作业方面:每天我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作业,发现有两次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就立刻与家长沟通,每天亲自叮嘱一番,今天这个没完成,那个地方有进步,应该在哪个地方再加强辅导等等。
为了让他上课的时候能够响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可真是没少费劲,当然,我们班的孩子每个人都是这样“熬”过来的。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只要你站起来了,就必须站直,手放在腿的两侧,说话的时候目视前方,声音必须响亮足以让班级的每个同学都听到,对错暂且不论,必须吐字清晰。要求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真正完全做到,可是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毫不放松的训练。不过还好,现在来看,这个新转来的孩子已经在努力得朝着我的要求做了。总算没有让我们这些老师白费工夫。
在知识的学习方面,那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只要他向我发问了,我一定先表扬他一番,夸奖他知道用心学习了,然后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上课的时候也时刻注意他的动向,发现他有疑惑的眼神一定要重新讲一遍。
……还有许多,细微之处实在无法回忆清楚了。如今,终于苦尽甘来了。高兴。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日志
班主任工作日志
担任三年级班主任工作,真是感慨颇多。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优等生,让人欣慰,后进生,让人头痛。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做到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培养孩子的努力意识和吃苦精神。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感明显加大,老师的授课量也比一二年级大,三年级知识几乎涉及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而且题型也很活。在这个转折时期,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
在此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当然,表扬和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尽量用精神上的,少用物质上的,尽量不要用钱去奖励。
在人际交往上,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这时期,学生和老师和家长之间很可能出现矛盾和代沟。所以成人需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多些交流,多些倾听,少些指责和压迫,我们要正确认识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做到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培养孩子的努力意识和吃苦精神。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感明显加大,老师的授课量也比一二年级大,三年级知识几乎涉及了整个小学阶段的,而且题型也很活。在这个转折时期,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崇德向善,始终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道德准则。“成人”比“成才”更重
要。
到这个学期,我班有两个孩子,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告他们的状,不是打架就是骂人,暴力倾向很严重。我比较了解他们。一个是挺可怜的孩子,叫谢翔,离异家庭的男孩子,10岁的男孩对于家庭的变故会有很大的不适应。有时候我很伤感,我对他那么好,他还是管不住自己,挑战老师的忍耐度,真是只白眼狼。真想放弃,随他去。可是不行,那多可怜的一个孩子,老师放弃,更没有随会在意他,旁人更是懒得理他,越不可爱的孩子越需要被爱。还有个孩子,杜一承,家庭教育中主张暴力,对孩子影响大。偶尔还逃学。这都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难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成就感。我们总拿自己的成绩和别人比,总是对孩子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要把孩子教育好,欣赏孩子鼓励孩子才是最好的方法。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不要去比,比来比去没有了志气。老天给每个孩子一个宝盒,只有你自己的钥匙才能打开它。宝盒就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一个特别喜欢数学的孩子可能不喜欢音乐,一个喜欢音乐的孩子可能不喜欢美术„„孩子是不同的,找到孩子最棒的地方,就找到了他存在的价值。发现他最强的地方,然后引导他沿着这个地方走去„„
成人比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