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读后感: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
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
——《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读后感
日也
用了两周时间,把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这本书仔细地读了一遍,受益颇深。这本书由一批领军人才税务稽查班的学员集体创作,案例都是改编于每个人的一些工作实践,凝聚了一个团队所有人的思想和智慧。读过之后,让我内心很受启发,这本书从税法稽查实践的角度让我理解了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去规范税务风险——了解每一个业务环节的涉税问题,用税法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下面就通过书中的两个小案例谈谈我的一些学习感悟吧!
书中的案例10:通过真实的合理怀疑——某海上运输有限公司偷税案。
这个案例主要的违反税法行为是:隐匿账簿少列收入和适用税目错误少交税金。书中描述的税务人员从细节出发采用外围检查寻找突破点,搜集到了该公司的违法铁证,并且在最后对该税务问题法理评述中,对该公司从事“海上运输”观光业务应适用何种营业税税目的理由及相关规定做了详细分析,对税款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的偷税行为是否可定性为偷税做了详细的法理分析并寻找相关征管实践支持,还指出了由于总局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而存在的基层执法风险。税务人员的职业敏感及办案能力让我折服,由此也联想到自己曾经实务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在营改增之前就经常会为收到的发票到底属于营业税还是增值税征税范围弄不清,记得当时有一个“水质检测费”的发票,对方单位出具的是地税发票,而根据2013年8月营改增的税目我认为应该属于增值税税目,所以就拒绝收取对方发票。因为根据规定如果属于营改增后应该取得增值税发票的而错误取得其他发票,该发票是不能作为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而今年全面营改增后,许多的地方政策指引及解释更让我们感觉不知所措,这就更需要我们财务人员具有更清晰的法理分析能力,遇到问题要多寻求税务机关政策指导,了解营改增后各个税目的内容、税率及相关规定,不仅自己更好地依法纳税,也能够对单位相关业务的成本票据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与判断分析,从源头上规范业务环节,控制税务风险。
书中的另一个案例:信息比对大起底,内查外调锁证据——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偷税案。
该案例通过对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查处,查找出来房地产行业的征管漏洞,并且也暴露出了征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书中不仅总结了查出的经验和暴露的问题,还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业务探讨。由于我现在所在行业也是房地产行业,所以关注的就比较多。该案例中的被检查人在当地有很大影响力,涉税事项比较多,财务人员业务精湛,但却对公司的涉税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可能是许多公司存在的通病,在日常业务发生时,不注意税收筹划,总想着出现问题后可以通过领导和税务机关进行协调,而忽略了事前筹划,从而产生税务风险。但随着全面营改增的实现,金税三期的推进,房地产行业的信息将逐渐被税务机关所掌握,如果企业自身不能够从流程各个环节严格规范涉税事项,可能会在事后增加许多不可弥补的税收成本。房地产行业的税种很多,特别是营改增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很多,对于一些政策不明确的事项,作为财务人员更要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探讨沟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其他的案例我就不再多做描述了,总之看了这本书,我很佩服这些税务人员对业务的敬业认真,不擅于写文章的我没有能详细的向大家描述出本书的精华,只有一些自己小小的心得,了解了这些税务人员的办案经验和技巧,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更加深入地学习税法知识,对自身业务多一些更深的了解与探讨,用税法来约束规范业务,用规范来管理企业,做好业务环节税收筹划,最大限度降低税收成本和规避税务风险!让这本书作为我们财务人员的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不可触碰税法的底线!
另外,这些有着税务稽查实践的税务人对自己的稽查思路与技巧的总结与探讨,也让我想到了我现在的视野知行社的会员们——一个对财务工作有着许多思考的大家庭,管理员也曾经提出过我们可以共同去创作一本属于我们的书,我们也有着知行合一的理念,也都有着对财务实践一些独到的理解与提炼,也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通过和会员的交流与思考得到了知识与思想的提升,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创作的启发与思考。
最后,再次感谢市场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视野知行社的福利!
第二篇:税务稽查风险预警案例
稽查风险预警案例
税务稽查工作如何作好预警工作同日常管理、纳税评估、发票专项整治、税收专项检查等工作紧密结合;如何开展打击虚假发票“买方市场”整治工作;如何做到“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税必查票”,我们科现将工作中对发票检查的一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于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 134号)明确规定:购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与其进行实际交易的销售方不符的;购货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销货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外的地区的;其他有证据表明购货方明知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系销售方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即134号文件第一条规定的“收票方利用他人虚开的专用发票,向税务机关申报抵扣税款进行偷税”的情况,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无论购货方(受票方)与销售方是否进行了实际交易,增值税专用发票所注明的数量、金额与实际交易是否相符,购货方向税务机关申请抵扣进项税款或者出口退税的,对其均应按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处理。
辨别纳税人究竟是善意还是恶意取得虚开发票,关键是要在调查取证中突破就账查账的传统做法,通过认真分析“票、货、款”运行 1 的全过程,准确分清纳税人的善意和恶意行为。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从细节入手抓住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发现疑点。
案例,西安某商贸企业主要从事矿粉的销售业务,在对该商贸企业 “商品销售收入”明细账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商贸企业2009年3月向“青海公司”销售矿粉合计366.52金属吨,与该商贸企业“库存商品”明细账核对后发现,该批货物是从“秦皇岛公司”购进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组通过对企业的行业经营特点了解到,该商贸企业在购进和销售矿粉必须要有取样化验单,根据化验结果换算出金属含量,再依据金属含量确定单价,但从该商贸企业“营业费用”中没有发现该时间段“秦皇岛公司”方向的化验单据,只有西藏方向的货物取样化验单据。据此,我们检查组认为,该商贸企业取得“秦皇岛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疑点较大,有必要从该商贸企业的客户“青海公司”和供货方“秦皇岛公司”两个方向进行调查。检查组带着疑点到青海和秦皇岛进行了异地调查,重点对西安商贸企业与“青海公司”、“秦皇岛公司”的发票开具、资金结算、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内查外调,发现以下疑点:
一是业务发生时间逻辑关系错误,西安商贸企业与“秦皇岛公司”签订合同的时间和品质结算单日期滞后于实际发货时间,不符合常规;
二是西安商贸企业销售给“青海公司”的矿粉产地及交货地点均为西藏拉萨; 而西安商贸企业从“秦皇岛公司”购进的矿粉产地是韩国,货物实际产地不符;
三是从“秦皇岛公司”账务未发现上述货物的运费结算单据。四是“秦皇岛公司”货物在公司杂货港务分公司存放,且与在西藏拉萨地区没有业务往来,说明从拉萨火车站发往“青海公司”的矿粉不是“秦皇岛公司”的货物。
通过多方调查及企业有关人员供述,确认西安商贸企业接受“秦皇岛公司”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属于从第三方取得的,根据税法有关规定,依法追缴增值税31万元,并处相应的罚款。
在本案中,对于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检查我们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了解企业行业经营特点,通过对行业的经营特点寻找突破口。
二、对企业财务凭证、购销合同、货物运输方式、仓库验收记录、货物存放保管、发出领用等单证核实,询问相关证人,认真比对合同、发货记录及银行往来寻找疑点。
三、对运费的检查,由于该企业经营的矿粉是销售给外省的企业,合同注明是铁路运输,由对方承担运费,检查组到铁路部门核查运输记录寻找破绽。
四、对资金流的检查,通过检查看企业账册上的原始资料如银行结算支票内容和发票内容是否一致,核查资金进出情况发现异常。
五、从企业购进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物和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关内容是否一致上进行检查。
六、从企业是否有货物交易行为上进行检查。为防止受票方做假账、做伪证逃避税务机关检查,检查人员进一步向开票方或供货方调查取证,了解其发货品种、数量是否与发票上的内容相符,以佐证受票方货物交易的真实性。
二、对利用普通发票进行违法活动的检查
长期以来,我们税务检查的侧重点一直停留在企业的报表帐务、成本管理、货物流转以及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检查等方面,对普通发票的检查只停留在对其发生的业务往来方面进行检查,但随着我们税务稽查的深入和强化,利用普通发票逃避缴纳税款的问题日渐突显起来。众所周知,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都是企业生产经营商品购销等经营活动中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依据,而且是计税、征税的重要凭据。因此,我们在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普通发票的检查,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我们发现普通发票的违法类型和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转借、转让、代开发票
在对某大型军工企业“管理费用”科目中,报销的普通发票进行抽查,通过税收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发票发售流向,发现有12份发票的 发票联上加盖的发票专用章名称与领票单位不一致,属于第三方发票,累计金额:238,613.00元;另外两户商业企业取得第三方发票累计金额:443149.40元。
二是涂改发票的问题
如:某医药企业2005年12月购进购买办公家具25590.00元,取得普通发票1份,2007两任会计交接工作时发现发票压在原会计处未做账务处理,直到2007年10月入账,因开票和入账时间间隔较长故将日期涂改,经我检查组从开票方核实,开票日期为2005年12月29日,发票联与存根联内容相符,业务真实。
三是发票填写项目不全
在对某钢材企业“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2007根据公路运输发票运费金额计提进项税额:10,626.78元;2008计提进项税额:3,203.51元,合计:13,830.29元,进一步检查发现所附运费发票没有按照税法相关文件要求注明货物的起运地和到达地点,计提的进项税额不允许列支,不能作进项税额转出。
四是跨行业开具、国地税发票
如有的汽修厂应开具国税机关管理的修理修配发票而开具商零发票,有的打印复印社应开具地税监制的服务业发票而开具商零发票等。
三、针对发票违法,我们在检查中采用的方法
1、思想重视 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当前发票管理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视发票检查工作,多次组织检查组长探讨发票方面易于出现的问题;并邀请兄弟单位的同志来科里辅导、培训,提高大家发票检查的业务技能。
2、认真实施
检查组对调出的发票进行摸底调查,经过筛选整理后,利用CTAIS系统中发票流向查询功能进行核查,通过核查梳理出案件线索,确定检查重点,以保证发票检查的有效性。
(1)审查发票的有效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票版式和发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问题;审查发票的笔迹。看购货方名称、日期、品名、数量、单价、大小写金额的字迹、笔体、笔画的精细、压痕是否一致。有无用药剂退色、用橡皮擦、小刀刮等涂改痕迹;审查发票的填写字迹是否位移;审查发票的填写内容、货物名称是否为用票单位的经营范围。
(2)看发票纸质,一般假发票纸质粗糙、发白,易被折,抖动时声响大;看印刷,看其印制是否清晰,油印是否均匀,有无错漏,通常假发票字体的颜色淡且虚。
3、及时总结
对查处的案件尽量做到速办速结,并认真总结检查情况。对发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填制征管建议。对已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在科里相互交流推广。
发票违法,既有纳税人的主观原因,也有监督管理不力的客观原 因。从税务机关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普通发票开具管理重视不够。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轻普通发票的管理检查。
2、对纳税人购领发票长期闲置、超量领用、私带外出、转借代开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纳税人领购普通发票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让纳税人加盖购票单位发票专用章,为普通发票外借埋下了隐患。
3、普通发票管理监控手段落后。面对大量的普通发票违法违章行为,受票企业目前无法通过网络查询真伪,只能处于鞭长莫及的被动局面。
4、对普通发票违法处罚力度较小。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普通发票违法案件,归根求源,是处罚力度不够,不能真正触到纳税人的痛处,使普通发票陷入“想管管不了,能管管不好”的尴尬局面。
四、征管建议
1、加大依法合理使用普通发票的宣传力度,使用票单位增加对发票基本知识的了解,如普通发票的使用范围,填开要求,真伪鉴定等。
2、加强日常稽核检查,从严查处发票违法行为。税务人员应加强对原始凭证真伪的检查工作,对假发票买卖双方均严惩不贷,让经营者和使用者都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发票,从源头上堵塞利用发票进行偷漏税的行为。
3、加大行业的监控力度。一是加强对水泥、建材生产企业和个体商业零售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发票控管,避免手工开票中利用 发票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提加大社会监督力度,积极鼓励全社会举报发票违法违规行为,构建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税务机关做好发票管理工作的机制。
4、实现发票管理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技术进行监管,完善“金税工程”建设,使企业能够从网上查询普通发票流向,将发票使用管理置于网络技术的严密监控之下。
5、大力推行税控收款机。消费者在餐饮、商场等消费场所付款后,无论是否索取发票,税控都会自动打印出发票,便于税务部门进行有效监控。
第三篇:税务稽查案例
库尔勒市大华纺织机械股份公司于2003年1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纺织机械设备制造销售,该企业采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17%,购货都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XX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于2009年6月25日对该公司2008年企业所得税核算、申报、缴纳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该公司2008有关资料如下:
1、该公司2008年发生职工工资支出1800万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1200万元,销售人员工资280万元,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120万元。
2、2008年管理费用1200万元,其中列支公司职工教育经费36万元,列支购货运输费用274万元,列支业务招待费200万元。
3、2008年底有关账户余额:原材料200万元,生产成本:500万元,库存商品:750万元,投资性房地产:0万元。
4、2008年营业收入18000万元,营业成本12000万元。
5、2008年8月份在建工程项目领用生产用原材料200万元(该种材料计价中已含运输费用),该项目2008年9月投产。
6、该公司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2008年12月产成品明细账如下:
库存商品单位:台、万元
7、财务费用中列支流动资金借款手续费100万元,发行股票费用200万元,支付职工股利25万元。
8、2008年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明细账中余额有10万元,经查是2008年5月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产生。
9、2008年销售费用中列支销售机构业务招待费60万元,列支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5万元。
10、2008年12月21日,大华公司采取分期收款方式(5年)销售10台设备,约定每月21日收款5万元,该产品同期市场价格25万元/台(不含税价格),生产成本20万元/台,增值税税款在销售时一次性收取,本期已收款5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直线法摊销。
假定上述问题都未作纳税调整,除上述资料的有关问题外,该企业不存在其它问题。税法规定该公司2008年9月投产的项目净残值率为0,采用直线法折旧,折旧年限10年。为简化计算,对于查补的需进行分配的费用,只进行一次分配,不考虑其第一次分配后的进一步影响。做调整分录时不考虑结转利润及利润分配和补交所得税的调账分录。
要求:
(1)扼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税收的影响;
(2)汇总计算应补企业所得税额;
(3)作出有关调账分录。
答案及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1、资料6中多结转营业成本,审增应纳税所得额50×20-750=250万元。
多转成本250是这样计算的:采用先进先出法,期初结存产品的单位成本是1200÷80=15万元,12月12日销售产品70台,成本应该是70×15=1050万元。而该企业转了1260万元。故12月12日多转1260-1050=210万元,12月21日销售210台,成本应该是10×15+50×18+150×20=4050万元,多转4090-4050=40万元,共多转销售成本:210+40=2502、资料2中职工教育经费未按职工提供服务的对象进行分配,根据生产工人和在建工程人员工资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应计入生产成本和在建工程,不应计入管理费用。多计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36/1800*(1200+120)=26.4万元。
3、资料2中购货运输费用未计入原材料成本,不应当计入管理费用,多计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74/(200+500+1000+12000)*(200+500+1000)=34万元。需要说明的是库存商品企业结存金额750万元,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所计算的发出商品的成本多计250万元,所以实际库存商品的结存金额应该是750+250=1000万元。
4、资料2和资料9中业务招待费超标列支,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00+60)-18000*0.005 =170万元。
5、资料5中领用生产用原材料未作进项税额转出,影响固定资产计价,少提折旧,审减应纳税所得额200*17%/10*3/12=0.85万元。
6、资料7中发行股票费用未计入资本公积,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
7、资料7中支付职工股利未计入利润分配,审增应纳税所得额25万元。
8、资料8中处置投资性房地产时,其对应的资本公积未转入损益,审增应纳税所得额10万元。
9、资料9中计提的产品保修费用不能税前扣除,审增应纳税所得额5万元。
10、资料10中,分期收款销售未按规定进行调整,审减应纳税所得额(25-20)*10-(5*5*12-20*10)/5*12-(5*5*12-25*10)/5*12=47.5万元。
分析:分期付款会计作帐
借:长期应收款5*5*12=300+
51贷:未实现融资收益 50
主营业务收入 2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51
同时结转成本200,形成利润50
税法按合同确认收入5,同时结转成本200/5*12=3.33,税法利润为1.667
会计在本期收款5万元时,按直线法摊销“未实现融资收益”50/5*12=0.833作帐: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0.833
3贷:财务费用0.8333
这样会计应调整0.8333
所以税会差异:50-0.8333(会计利润)-1.667(税法利润)=47.5
二、应补企业所得税:
(250+26.4+34+170+200+25+10+5-0.85-47.5)*25%=672.05*25%=168.01万元。
三、账务调整:
1、对第1项,借:库存商品 25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50万元
2、对第2项,借:生产成本 24万元在建工程 2.4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6.4万元
3、对第3项,借:原材料 4万元生产成本 10万元库存商品 2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34万元
4、对第4 项不需账务处理。
5、对第5 项,借:固定资产 34万元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4万元 借:以前损益调整 0.85万元贷:累计折旧 0.85万元
6、对第6 项,借:资本公积 20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00万元
7、对第7项,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5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25万元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万元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25万元
8、对第8项,借:资本公积 10万元贷:以前损益调整 10万元
9、对第9项不需账务处理。
10、对第10项不需账务处理。
第四篇: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课程介绍:
税务稽查是国家税收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可避免地接受稽查的“洗礼”。而稽查中出现的税务风险点,往往就是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对的“疑难杂症”。如果企业不能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准确的税务理解,在稽查的税企博弈中就可能要承担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责任,甚至受到税务行政处罚,不但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沉重的资金负担,更可能造成企业的信誉受损。
铂略财务培训《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在线课程,以生产企业经营中典型的涉税疑难问题为切入点,运用典型案例对涉税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使税务管理者对经营中的涉税风险有较强的防控能力,避免企业在税务稽查中处于不利地位。流程:
生产企业典型税务稽查案例 案例一:利息支出税收风险防控
HX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互感器、高低压电器开关生产、销售业务,注册资本200万元。税务稽查机关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单位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较大且繁杂,经过对财务费用科目及相关科目的梳理,发现:(1)支付给某小额贷款公司利息100万元,取得小额贷款公司开具的利息发票,此笔贷款的一半无偿转借给其关联公司;
(2)支付A银行利息400万元、利息相关咨询费100万元,取得银行利息单据400万元和银行开具的服务业发票100万元,此部分借款专门用于建造生产线;(3)支付B银行利息50万元,取得银行开具的名头为该单位法人代表的银行利息单据;
(4)向其自然人股东借款500万元,按照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50万元,取得自然人股东开具的利息收条作为原始凭证。
请问:
(1)小额贷款公司是否属于金融机构?支付其利息是否有税务风险?(2)将取得的贷款无偿转借给其关联公司有何涉税风险?
(3)支付A银行的咨询费属于什么性质?专门用于建造生产线的利息如何进行处理?
(4)支付B银行的利息取得利息单据是法人代表个人名头的能否税前列支?(5)向股东借款利息税前扣除的限制条件是什么?自然人股东开具的利息收条能否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企业是否有义务扣缴相关税款? 案例二:研发支出的涉税风险 SY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偶合器制造业务,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并拥有多项专利权。税务稽查机关在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1)SY公司提供的专门从事研发人员名单中,有两人也同时从事车间生产工作。(2)经董事会审议,研发某新型液力偶合器,发生研发支出20万元,但最终没有研发成功。
(3)委托某工业大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新产品,取得某大学开具的研发费用发票16万元,但没有提供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4)研发支出中含有研发人员发生的差旅费2.6万余元。
(5)与A公司共同研发设备,共发生研发支出18万元,协议规定SY公司承担其中的70%,但全部在SY公司加计扣除。
(6)SY公司所在的区科技局拨付专项研发资金30万元用于研发,SY公司作为不征税收入进行了申报,所有款项均用于研发支出。
(7)SY公司将研发成功的一台样品出售,将销售收入直接冲减了研发支出。请问:
(1)非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工资能否享受加计扣除政策?(2)研发失败是否不能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3)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研发,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条件是什么?受托方是否也可以享受加计扣除?合作进行研发如何加计扣除?可以加计扣除的具体项目有哪些?
(4)政府补助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后能否享受加计扣除?如果将补助作为征税收入又如何?
(5)研发成功的样品销售应如何缴税? 案例三:如何区分和掌握企业所得税不征税收入
K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专用设备制造,税务稽查机关在检查时发现,K公司有从政府取得财政性资金的情况,具体的情况如下:
(1)为了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K公司赴欧洲参加产品展览,取得市商务部门的参展补助35万元,此笔款项商务部门没有具体管理要求。(2)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制,取得科技部拨付的专项经费430万元,此笔款项科技部配套出台了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但K公司没有对该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3)取得市发改委拨付的工业基地发展基金500万元,专门用于新建一条生产线,K公司从该生产线建成后共计提折旧90万元并在税前扣除。(4)取得所在街道拨付的企业发展基金120万元。另外,K公司下设一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全资子公司M公司,2013年8月“营改增”后,因为税负上升而取得当地财政部门发放的“营改增”税负增加的财政补贴。请问:
(1)财政性资金的具体范围如何界定?财政性资金界定为不征税收入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能否税前扣除?免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
费用能否扣除?
(3)从所在街道取得的企业发展基金是否可作为不征税收入?(4)M公司取得的“营改增”补贴是否属于不征税收入? 案例四:职工教育经费中的常见税务检查事项
B公司为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军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等业务,税务局稽查局在对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1)取得某酒店开具的会议费发票,所附说明显示,会议内容为技术人员培训。(2)在职工教育经费中报销了该单位财务总监MBA学费25.8万元。
(3)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奖励该单位会计小朱自学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金额20000元。(4)该单位下属有独立核算并对外经营的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无法人资格),该单位本身也在该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取得培训中心开具的加盖有发票专用章的收款收据,金额共计15.6万元。
请问:
(1)在酒店内以会议的形式进行技术培训,属于会议费还是职工教育经费?应准备哪些相应的证明材料?
(2)财务总监的MBA学费是否可归集为职工教育经费?
(3)奖励给小朱的20000元是否属于职工教育经费的范畴?小朱取得的奖励性质所得,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4)取得下属的独立核算的培训中心开具的盖有发票专用章的收款收据,是否能作为税前扣除的凭据? 案例五:视同销售业务纳税调整
L公司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台式电脑、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类商品。
(1)2014年6月,L公司将一批某型号台式电脑直接捐赠给西藏阿里地区某希望小学,数量共50台,此型号产品售价为4200元,成本为3800元,该单位按照成本价格190000元计入营业外支出。
(2)2014年国庆节,将本单位生产的某型号平板电脑奖励给中层以上人员,共奖励30台,此型号产品售价为4000元,成本为3200元,该单位按照成本价96000元计入管理费用。
(3)参加电子科技节,提供10台某型号电脑(与捐赠电脑型号相同)促销,作为抽奖环节的奖品奖励给中奖者,按照成本价格38000元计入销售费用。另外,该单位计划2016年4月采取实物投资的方式注资给某科技公司,共投资200台某型号电脑(与捐赠电脑型号相同)。
请问:
(1)将电脑直接捐赠给希望小学,L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在企业所得税上是否可能会有税务风险?(2)奖励中层以上人员的平板电脑,按照L公司的账务处理,是否会产生涉税问题?(3)在促销中提供10台电脑作为奖品,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如果按照视同销售处理,相应的销项税是否应计入销售费用之中?是否涉及个人所得税的问题?(4)实物投资有哪些相关的政策?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 案例六:母子公司之间派遣人员工资税收争议
R集团是专门从事建材生产的大型集团,E公司是R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一次国地税联合检查时,发现R集团有限公司将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6名管理人员派遣到E公司工作,在工资薪金业务处理上,工资社保由总公司发放缴纳,但费用由子公司承担,母子公司按期结算。
请问:
(1)在上述情况下,6名管理人员的个人所得税在何处缴纳?工资薪金在哪个公司税前扣除,如何税前扣除涉税风险较低?
(2)假设母公司向这6名管理人员支工资,子公司支付奖金,个人所得税如何缴纳?如何进行税前扣除?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events.asp
第五篇:税务稽查案例分析
税务稽查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某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国有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17%,企业所得是适用税率33%;现有职工942人。主营业务是制造销售变压器、风机。
二、基本案情
该单位自以来,采取虚列成本及价外收入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不申报纳税等手段大肆偷逃国家税款。
(一)该单位在至度的成本结转过程中,由于该企业生产的设备安装地点多在外地的偏远地区,企业在成本结转中存在以多暂估材料成本方式虚列成本的偷税行为。本次检查发现,该企业至三年中在多个项目的成本归中,虚列成本15,076,000元(虚列6,087,200元;虚列2,902,600元;虚列6,068,200元)。
该单位8月收取的某集团逾期付款利息350,080.0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未做收入。
(二)办案经过
鉴于该案的工作量巨大,案情复杂,要查清问题需要对被查企业多年的成本核算及应税收入进行全面的检查。国地税稽查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制定了周密的检查计划。4月29日由两局稽查骨干4人组成的检查组进入该单位,首先仔细询问了该企业的有关财务人员,责成他们提供该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和相关的资料。同时检查组的同志深入该企业的生产场地和供销部门对该企业的二级核算情况以及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细致的了解。根据掌握的情况检查组的同志决定从该企业的收入及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查起,采用顺查的方法,把本次检查查深查透,把本案办成铁案。
经过检查组对该企业大量的原始成本资料的检查,发现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安装地点多在偏远的地区,在设备安装和调试期间,许多设备的配件需要由供货厂家直接发往设备的安装地点。该企业的有关财务人对安装地所发生的成本掌握不了,只能按照施工现场传递过来地不准确材料,对部分成本进行暂估。在项目完工后,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按照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和取得的发票进行成本项目的认真核算和还原相关的成本。针对以上情况,检查人对该企业的法人和有关财务人员进行仔细地询问,并要求他们积极配合工作。经过对该企业三年来的进货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认真比对了该企业每个项目中所耗用的材料,发现该企业至三年中在对多个项目的成本归中,虚列成本15,076,000元。
另外,该单位8月收取的某集团逾期付款利息350,080.00元,计入其他应付款未做收入,该项费用属价外费用,本次检查该企业应补提销项税50,866.32元.四、处理处罚结果
综合以上情况,本次检查共计查补企业所得税2,850,777.60元(在调增计税所得额同时考虑企业原来亏损等因素),查补增值税50,866.32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六条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理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该单位本次检查查出的问题定性为偷税,本次检查共查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2,901,643.92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加收滞纳金398,559.42元,并处补缴税款0.5倍的罚款计1,450821.9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