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

时间:2019-05-12 03:4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

第一篇: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

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

企业自查技巧与原则

每年3月份开始到12月份,税务都会要求对上一年度税负异常的企业展开自查或进行纳税评估,如果企业平时没有注意控制税负或者税负过低,恭喜你,已经被纳入自查范围了!税局开展的企业自查最主要目的是完成税款入库任务。

所以,如果贵企业一不小心税负没有达到行业水平,或者说企业“高瞻远瞩”故意留着一部分税不交,那么糊涂就要“恭喜”贵企业了。拿这些欠税去交差,当然金额不能太小,只要能收上欠税,税务局一般不会再找贵企业的“麻烦”。如果这部分欠税已经在征管部门挂号了,又能引起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的相互博弈,到时候贵企业就是那个得利的“渔翁”。这样说来,似乎是不照章纳税的倒还容易过关,或许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当然,我们并不鼓励企业这种做法。

那么多少金额合适呢?这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据说有些地方稽查局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企业报的自查数一般不得少于该企业上一年度纳税总额的1.5%。1.5%的数字也符合统计学原理。比如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54218亿元,其中稽查局查补入库的税款是513亿元,占0.94%,考虑到2009年稽查任务增加了一倍,把比例提高到1.5%是有道理的。

或者你参照你所属行业的税负率平均数再偏上一点作为你需要补税的指标数。

大多数企业老板一直指示或要求会计税负不能做高,会计在老板压力下,税负做到极低。糊涂财税一个学员,公司年营业额1个亿,老板给财务下的指标,全年纳税不能超过30万,税负能不异常吗?

若不是老板或会计不懂税负原理或者不懂控制税负,企业一般也不会故意留着一块税不交,导致税负过低,税负过低,每年自查一定少不了查你,而一旦要求 你自查了,不补税是很难过关的,最后还是会被补税,还会增加被加收滞纳金的风险。

所以,建议平时还是需要控制税负,造行业水平范围内,这样,一般不会被要求自查。

一旦被税局要求自查,绝大部分企业都要老老实实的自查,自查即是税局给企业自己纠错的机会,如果自查环节不能通过,一旦转入稽查,企业的大麻烦就开始了。

那么怎样才能在自查环节过关而不至于遭到稽查局的重点检查呢?

首先,企业要重视每次税务检查。

衡量自己在当地所处的地位,是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是不是当地行业的领头羊?如果是,企业应该明白自己毫无疑问已成为了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稽查局会把优势力量集中于纳税大户身上,因为从重点税源企业挖税远比从一般中小企业见效要快得多。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即使请了中介帮助协查,仍不能高枕无忧,因此企业切不可轻视。

其次,企业应先把能在会计报表上体现的税款自查一遍。

比如印花税,现在很多省市采用了核定征收的方式,只要看财务报表的购销金额就可以匡算出购销合同印花税的金额。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会导致印花税的产生,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的增加也会导致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纳税义务的发生。还有土地使用税,从2008年开始,很多地方都大幅度提高了单位税额,税务局借助税务机关的征管信息系统,或者直接从财务报表上就可以看出,企业所交的土地使用税是否足额。这些表面上易计算检查的税款一定要报上去,这样可以赢得稽查局的好感,起码能给稽查局留下已经在认真自查的印象。

最后,企业应该认真对照自查提纲的内容进行自查。

自查提纲是税务机关根据以往对相关行业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检查提纲,对每一个纳税人的自查都有指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自查时不能仅限于自查提纲的要求,还应该跳出提纲,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自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稽查风险。

表面上的税款报上去后,如果税务局觉得还不满意,或者尚未达到想要的数字,一般要求企业在回去自查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拒绝然后再去递交自查报告,企业应该多与税务局的同志沟通,认真把握机会再梳理一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疏漏了,以免留下后患。自查期间,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自查。自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全部税种。

其中,四个主要税种的自查提纲如下:

一、增值税

(一)进项税额

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废旧物资发票是否真实合法。5.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6.是否存在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7.是否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8.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10.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二)销项税额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

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汽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

5.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8.是否有应缴纳增值税项目的业务按营业税缴纳。

9.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10.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1.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代购货物、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12.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增值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福利、校办企业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二、营业税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一)营业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 1.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2.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3.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4.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5.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记税。

6.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

(二)关联企业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三)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

(四)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自查各项应税收入是否全部按税法规定缴税,各项成本费用是否按照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税前列支。具体自查项目应至少涵盖以下问题:

(一)收入方面

1.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从境外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未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税计税。3.持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限售股),在解禁之后出售股份取得的收入是否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4.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是否存在未按所得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计税的问题。5.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6.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7.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8.是否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9.是否存在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资产,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10.是否存在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未按地区差补缴企业所得税。

(二)成本费用方面

1.是否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3.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4.内资企业的工资费用是否按计税工资的标准计算扣除;是否存在工效挂钩的工资基数不报税务机关备案确认,提取数大于实发数。

5.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6.是否存在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7.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8.是否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9.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

10.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11.专项基金是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

12.是否存在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13.是否存在扩大计提范围,多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准备金,未进行纳税调整。

14.是否存在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未进行纳税调整。15.企业从关联方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金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

16.是否存在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部分,未作纳税调整。

17.是否存在开办费摊销期限与税法不一致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18.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进行纳税调整。

19.是否存在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无批复文件,或不按批准的比例和数额扣除,或提取后不上交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20.是否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视同经营性租赁,多摊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三)关联交易方面

是否存在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未作纳税调整。

四、个人所得税

自查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是否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重点自查项目如下:

1.为职工建立的年金;

2.为职工购买的各种商业保险;

3.超标准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4.超标准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以报销发票形式向职工支付的各种个人收入;

6.车改补贴、通信补贴。如果所在省制定了免税补贴标准(税前扣除标准)的,在标准限额内的部分可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标准外以发票方式为职工报销费用的,计入当月个人收入征税;未明确税前扣除标准的,应合理确定补贴中因私用形成的个人收入部分,扣缴个人所得税; 7.为职工所有的房产支付的暖气费、物业费;

8.股票期权收入。实行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的,员工在行权时获得的差价收益,是否按工薪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9.以非货币形式发放的个人收入是否扣缴个人所得税

第二篇:工业企业税务稽查应对与风险自查[范文]

工业企业税务稽查应对与风险自查(7)

荐 1625 顾兴全 原创 | 2007-12-11 08:32 | 收藏 | 投票 关键字:风险 税务稽查 工业企业

第二部分进项税额

1.购进固定资产化整为零抵税

日前,江西省安福县国税局稽查人员通过网络,查证一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却化整为零,取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修理配件名义骗取抵扣进项税,偷逃税收1.69万元的案件。

稽查人员在对某铁矿进行检查时,发现该矿在2007年3月购进的矿山机械维修耗材中,有2笔业务,发生时间前后相差2天,且都是向同一矿山机械制造厂购进,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注明配件名称为机壳、大轮、动颚、轴承等,每份发票注明的配件型号都一样,票面价税合计为5.8万元,总计11.6万元。该矿以制造费用———修理费用入账,进行税金抵扣。

稽查人员询问企业会计,会计说企业每年都要对矿山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因设备较贵,配件也贵,这些配件是在检修过程中所耗用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按会计制度作修理费用列支,进行进项税金抵扣。稽查人员来到车间实地查看,但都已安装在设备上,难以发现问题。

怎么办?带着疑问,稽查人员想到了互联网。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厂家名称、配件型号,通过互联网查询,发现该供货厂家是一家专业矿山设备制造公司,主要生产矿山用破碎机,只进行整机销售,一般不单独销售配件。再通过型号查询,该型号为一颚式破碎机,销售单价为每台5.8万元,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配件价税合计金额基本一致。至此,稽查人员初步判定,该矿存在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进行偷税的现象。稽查人员将网上相关信息、图片进行下载,并请该矿负责人进行解释。在事实面前,该负责人不得不承认,企业新上一条生产线,购进了2台破碎机,为了少缴增值税和缓缴所得税,要求供货方将该机器化整为零,开成配件发票,这样不仅可多抵扣进项,还可直接进入当年成本。最后,税务机关按照税法,依法对其作出了补税1.69万元,罚款1.69万元处理。

2.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计算抵扣进项税,有无扩大抵扣范围,如:邮寄费、运杂费、定额票据、地税部门代开发票、进口海运费等不得抵扣。有无虚开的运输费用?

5、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有无作为低值易耗品处理的?

审核“低值易耗品”,看有无达到固定资产标准。

6、有无将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的?(可以先将工程物资作原材料入库,迟缴税)

3.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抵扣进项税的

4.进货退出或折让不冲减当其进项税额

(1)是否保存“证明单”(2)是否冲减了进项税

(3)冲减金额是否正确(4)冲减时间是否延期

5.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未转出进项税或少转出的

8.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税的

善意和恶意

法规:关于纳税人善意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87号

购货方与销售方存在真实的交易,销售方使用的是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专用发票,专用发票注明的销售方名称、印章、货物数量、金额及税额等全部内容与实际相符,且没有证据表明购货方知道销售方提供的专用发票是以非法手段获得的,对购货方不以偷税或者骗取出口退税论处。但应按有关规定不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不予出口退税;购货方已经抵扣的进项税款或者取得的出口退税,应依法追缴。

购货方能够重新从销售方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的,或者取得手工开出的合法、有效专用发票且取得了销售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已经或者正在依法对销售方虚开专用发票行为进行查处证明的,购货方所在地税务机关应依法准予抵扣进项税款或者出口退税。

广东省十八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偷税案

2004年10月,根据群众举报,广东省国家税务局立案查处了广东省十八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虚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和偷税案。

经查,该公司主要生产生命一号口服液等产品。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该公司为自己虚开农副产品收购发票15279份,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2536.5万元;不按规定开具农副产品收购发票5422份,申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746.4万元;以不符合规定的和为自己虚开的农副产品收购发票入账,虚列、多报成本和费用,共计偷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5135万元。

目前,广东省十八宝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上述违法行为,共应补税款8417.9万元,滞纳金1715万元,罚款1268万元,合计为1.14亿元。税务机关已将税款、滞纳金、罚款全部追缴入库,并以涉嫌偷税罪移送公安机关。

9、外购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或者免税项目,有无转出进项税?

办公耗材能否抵扣?(能够抵扣)

10、发生非常损失,有无转出进项税额?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1)什么是非常损失?

非常损失-非正常损失-超过定额(合理)损耗的金额。

一般地,偷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因保管不善,造成的存货的霉灿、变质、失效等,均属于非常损失。存货减值不属于非常损失。

会计差错(如少转成本),不能视同存货损失?

问题:

1、企业购进货物因市场价格下跌,销售价格低于进货成本,是否须作进项税额转出?该损失是否属于非正常损失?另:固定资产处置,何时为正常损失,何时为非正常损失?

2、企业购进货物因故不需要支付部分款项,是否涉及进项税额转出?

关于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减值发生的流动资产损失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2]1103号

对于企业由于资产评估减值而发生流动资产损失,如果流动资产未丢失或损坏,只是由于市场发生变化,价格降低,价值量减少,则不属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3、定额内损耗是否进项税转出?

(3)计算方法:

A原材料非常损失:

转出=成本*税率

B农产品原材料非常损失:

转出=成本/(1-13%)*13%

C废旧物资原材料非常损失:

转出=成本/(1-10%)*10%

D在产品、产成品非常损失

转出=成本*物耗率*综合抵扣率

物耗率=(产成品成本-折旧-工资)/产成品成本

17%7%6%

11、返利资金有无转出进项税额?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规定:

1、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不属于平销返利,不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应按营业税的适用税目税率征收营业税。

2、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

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各种收入,一律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应冲减进项税金的计算公式调整为:

当期应冲减进项税金=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企业可能会冲减销售成本、红字冲减费用、债务重组

注意两点:一返利是含税的,计算转出要换算;

二、关联之间内部往来如水电费、电话费等不作为返利资金;

三、超市从供应方取得的“商品陈列费”不属于返利资金(国税函[2000]550号)。

取得返利不一定都纳税,有一种情况例外,如国税函[2001]247号:

与总机构实行统一核算的分支机构从总机构取得的日常工资、电话费、租金资金,不应视为因购买货物而取得的返利收入,不应做冲减进项税额处理。

14、小规模纳税人转一般纳税人,有无计算期初存货进项税?(不得计算期初存货进项税)

国税函[1995]288号

15、一般纳税人资格取消,未抵扣的进项税有无抵减以后应纳税额的?(未抵扣的进项税不得抵减)应转至存货成本。

此外,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不含房产),售价低于原价免征增值税,高于原价按4%并减征50%。

15、有没有滞留进香票没有抵扣的问题

滞留发票不抵扣说明有隐瞒收入的嫌疑,按照正常情况,企业取得发票后必然要抵扣的,不过有的企业由于隐瞒了部分收入没有入帐,这样进香票越来越多,导致未低扣进项税额越来越大,容易被税务机关盯上,成为稽查重点,所以的有的就不低扣,偷逃企业所得税。

案例:

一起由增值税进项抵扣滞留票挖出的偷税案

一、案件来源

2007年3月30日,浦口区国税局稽查局接到本局征管科发来的内部工作移送单,反映辖管户南京某科技公司滞留深圳市某通讯技术公司2006年3-4月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6份,金额404,957.26元,税额68,842.742元;滞留南京某通讯科技公司2006年1-4月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5份,金额3,328,327.34元,税额565,815.06元。上述发票均未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金,涉嫌隐瞒增值税。

二、企业基本概况

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黄XX,注册资产51万元人民币,成立于2005年7月,主营:通讯器材、手机销售,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005年8-12月申报销售收入959,753元,应纳税所得额-5,654.58元。已交增值税1,027.24元,增值说税负率为0.1%。

2006申报销售收入8,256,690.66元,应纳税所得额-9,968.83元。已交增值税5,880.47元。期末留抵37,687.53元。增值说税负率为0.07%。

三、存在的违法事实

为查清滞留票涉及的货物情况,检查人员到销售单位进行协查取证。该纳税人为其特约经销商。南京某通讯科技公司销售小灵通产品经过以下流程:

1、客户以传真方式向公司发出订单,以电汇或现金方式将货款存至公司帐户;

2、业务经理安排生产,财务核实款项到帐后通知仓库和承运部门发货;

3、承运部门发货至指定地点,开具货物收据方式并由客户签字或盖章确认发货品种及数量。

4、财务根据发货情况确认销售收入开具发票。

南京某通讯科技公司于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发给该公司小灵通产品1191.16万元(含税),共开具211份货物收据(或货物交运单),收件人一栏均由该公司员工唐X、顾X等人签字盖章确认收货,该公司少入帐小灵通产品714.62万元(1191.16-476.54)。此时企业法人代表解释为是别人冒用其名义购货,自己并不知情,更不知道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在什么地方。

为进一步查清情况,检查人员就上述货物的资金流向进行外围调查,查明黄XX用个人信用卡帐户汇往南京某通讯科技公司购货。帐外自行销售以及他人挂靠其公司购销货物,资金往来均通过多张个人信用卡帐户。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法人代表最终交待:为了加大整体购货资金,提高货物折扣,降低进货成本,联合同业朋友共同购货。为了少交税又达到收支帐面平衡,将朋友购货的所有增值税发票及自己购货的部分增值税发票未进帐处理。同时也未将该部分收入申报。

四、税务行政处理决定及依据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一条、第十九条规定,应补交增值税121.49万元。

2、因企业购货发票已丢失,无法确定上述帐外收入的销售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第(四)项规定:纳税人成本资料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第(四)项规定:纳税人有上述行为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应补交企业所得税7.39万元。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该纳税人上述行为属偷税,处以所偷税款0.5倍罚款62.56万元。

4、移送司法机关进一步处理。

现在零申报多长时间就取消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资格?

零(负)申报的形成既有正常原因也有非正常原因。正常原因主要有:

1)新成立并经批准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后,由于业务开展不及时或产品生产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生产期,造成零申报。

2)企业已领取注销审批表,而有关资料尚未上报或稽查未结束又不能注销,造成零申报,个别企业虽稽查结束,但由于查补税款不能及时补缴入库,造成本月零申报。

3)企业申报当期无收入,原因多是企业处于停业半停业状况或停产改制、合并中而造成零申报。

4)部分企业因市场原因,业务萎缩,本期无销售而又存在观望态度,不愿办理注销,等待今后出现转机,只好每月申报做零申报处理。

5)部分免税企业申报为零。6)管理性机构形成零申报。

7)部分新办一般纳税人开业后,其实现的增值小于其存货,一定时期出现为负申报。

8)企业进货因货不对路或价格竞争激烈,受市场影响销量低,毛利率低,造成积压,出现负申报现象。

非正常原因主要有:

1)部分纳税人存在短期经营行为,帐表不符,造成异常申报。

2)未按规定时限做销售,漏报收入造成异常申报,形成偷税。

3)采取以物易物和现金交易不作销售,有意隐匿应税收入,减少销项税金。

4)销售作预收帐款等挂帐处理,而不计提税金,造成异常申报,形成偷税。

5)抵扣税金界限不清,擅自扩大抵扣范围,将属“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项目所取得的抵扣发票记入进项税进行抵扣。

6)将自制产品用于集体福利、捐赠,对外投资未作销售处理,形成低税负申报。

7)新开业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中,一些企业预计经营规模与其实际状况相差较大,致使纳税申报不实。

8)有意调节进项税额,即月底帐载需缴税时,突击进货,增加进项税额形成留抵,甚至个别企业存在未付款抵扣的现象,致使长期负申报。

目前,尚没有文件对零(负)申报多长时间就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做出明确规定,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中规定:连续三个月未申报或连续6个月纳税申报异常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对长时间零(负)申报的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各地税务机关掌握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的是,对长时间零(负)申报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将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2011年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形势分析

1、我国税法的改革方向与稽查的总体形势 2、2010年税务稽查工作结果的回顾 3、2011年税务稽查工作目标、任务及稽查重点领域

4、税务机关主要思路及常用稽查方法

第二部分:房地产企业税务稽查主要环节常见问题纠正与风险规避

一、涉税资料稽查问题认定及重点注意环节

二、房地产企业资产类项目稽查要点及重点注意环节

1、货币资金与资产检查内容与环节

2、应收账款检查内容与环节

3、未完工产品检查内容与环节

4、待摊费用检查内容与环节

5、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检查内容

6、投资项目检查内容与环节

7、固定资产项目检查内容与环节

三、企业负债类项目稽查要点及重点注意环节

1、应付帐款检查内容与环节

2、预提费用检查内容与环节

3、应交税金检查内容与环节

4、长期负债类检查内容与环节

四、房地产企业利润稽查要点及注意重点环节

(一)主营业务收入与其它相关收入检查内容与环节

1、预收账款检查内容与环节

2、包工不包料工程检查内容与环节

3、视同销售检查内容与环节

4、转移定价检查内容与环节

(二)主营业务成本检查内容与环节

(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检查内容与环节

(四)主营业务利润检查内容与环节

(五)费用检查内容与环节

1、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预提费用的检查

2、公共配套设施尚未建造或尚未完工的检查

3、向政府上交但尚未上交的报批报建费用检查

4、土地款、土地契税、土地平整款、围墙款,属前期工程费用、监理公司监理费

5、工程款、付水务集团自来水报装费、安装材料款等方面内容的检查

6、企职工与取得应纳税收入有关的办公通讯费用的检查

7、企业支付职工误餐补助个人所得税的处理

8、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检查

(六)营业外收支检查内容与环节

(七)利润总额检查内容与环节

第三篇:如何应对税务自查

如何应对税务自查

税务自查,是指企业的主管税务局(或稽查局)通知企业进行自己检查,而后回报税务机关的一种检查方式,根据企业的自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补税处理。税务自查是督导纳税人自查自纠税收违法行为的有效方式,通过组织纳税人自查,督促、引导纳税人自查纠正已经发生的税收违法行为,依法给予“改过”机会,可以让纳税人感觉到税务机关对其基本权利的尊重,鼓励纳税人认真开展自查并积极缴纳税款。企业自查阶段发现了涉税问题,企业根据税务机关审核的补税表去征税大厅将税收缴款书打印,将补税金额及相应税款滞纳金缴纳即可,通常不涉及罚款。故税务自查要弱于税务检查,更弱与税务稽查。

税务机关将在企业上报自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分析,对自查不彻底、效果不明显的企业展开抽查和重点检查。

本文对国税机关组织的税务自查工作进行介绍并就企业如何应对税务自查进行相应提示。

第一阶段,企业的主管国税机关会依据一定的条件(税负率、毛利率、近两年未被检查等)对辖区企业进行筛选,选取部分企业作为此次自查工作的企业,电话通知或者以函件的形式,通知企业开展此次税务自查工作。

第二阶段,即企业的自查阶段,企业财务或税务人员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对照自查提纲(后附国税自查工作的“通用自查提纲”)认真分析研究,掌握自查的重点,对如何开展税务自查工作有一个总体规划思路。企业只有自身先严查,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不被税务机关复查。在自查工作中发现员工的报销不合规行为,如假发票等问题,必须做好耐心的解释;对自查阶段发现的其他涉税问题,也应及时向领导说明情况,灵活处理在自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承担与自身工作不相应的责任,发现的涉税问题经报告领导批示后,最终均应在自查报告中体现。

当企业将企业近两年的进行重新自查后,企业将撰写自查报告并提交主管税务机关。自查报告并无固定格式,但自查报告的好坏也能反映企业自查工作的重视程度,故一份质量好的自查报告能给税务机关以主动配合、态度积极的印象。一般而言,自查报告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基本情况介绍,概述即可;第二部分为企业就开展自查进行简介,自查中是否发现涉税问题;如果有问题第三部分为此次自查工作的重点内容,即通过税务自查发现哪些问题并进行介绍,写明原因,以及涉及应补缴税款等情况,列示1.2 3等(在此注意,一般企业所得税要具体到年份,增值税要具体到月份,税款滞纳金不需列示)。若企业经过自查确无涉税问题,可以提交自查无问题的报告。

第三阶段为企业提交自查报告及补缴税款计算表的阶段。部分税务机关会根据自查工作安排,会指派税务自查辅导员对企业进行辅导,并对企业提交的自查报告及补缴税款表进行审核。税务机关是“征收 管理 稽查”三分离的管理体制,故企业若需补缴税款须根据税务机关审核确认过的自查报告及补缴税款表去主管税务局征税大厅进行补税及滞纳金即可。

附件:国税自查提纲

自查提纲(通用版)

自查期间,企业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对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自查。自查工作应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全部税种。其中,四个主要税种的自查提纲如下:

一、增值税

(一)进项税额

1.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用于抵扣进项的运费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购进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或销售免纳增值税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向经销农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收购农产品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废旧物资发票是否真实合法。

5.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完税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6.是否存在购进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

7.是否存在购进材料、电、汽等货物用于在建工程、集体福利等非应税项目等未按规定转出进项税额的情况。

8.发生退货或取得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9.用于非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非正常损失的货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10.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帐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二)销项税额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交易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将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

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扣或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是否存在购进的材料、水、电、汽等货物用于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的情况: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投资、分配及无偿赠送等未按视同销售的规定计税。

5.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6.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7.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8.是否有应缴纳增值税项目的业务按营业税缴纳。

9.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10.兼营的非应税劳务的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增值税的规定一并缴纳增值税。

11.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代购货物、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12.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增值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军队、军工系统的增值税纳税人,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福利、校办企业其免税的企业、货物和劳务范围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二、营业税

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一)营业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

1.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2.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

3.收入长期挂帐不转收入。

4.向客户收取的价外收费未依法纳税。

5.以劳务、资产抵债未并入收入记税。

6.不按《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

(二)关联企业间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申报纳税时不做调整。

(三)按税法规定负有营业税扣缴义务而未依法履行扣缴税款。

(四)兼营不同税率的业务时,高税率业务适用低税率。

三、企业所得税

自查各项应税收入是否全部按税法规定缴税,各项成本费用是否按照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税前列支。具体自查项目应至少涵盖以下问题:

(一)收入方面

1.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2.企业从境外被投资企业取得的所得是否未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税计税。

3.持有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份(限售股),在解禁之后出售股份取得的收入是否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是否存在未按所得税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计税的问题。

5.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

6.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收入或权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7.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

8.是否存在各种减免流转税及各项补贴、收到政府奖励,未按规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9.是否存在接受捐赠的货币及非货币资产,未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10.是否存在企业分回的投资收益,未按地区差补缴企业所得税。

(二)成本费用方面

1.是否存在利用虚***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

2.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列支成本费用。

3.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未进行纳税调整。

4.内资企业的工资费用是否按计税工资的标准计算扣除;是否存在工效挂钩的工资基数不报税务机关备案确认,提取数大于实发数。

5.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6.是否存在计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职工住房公积金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是否存在计提的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年金等超过计税标准,未进行纳税调整。

7.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调节利润。

8.是否存在超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提折旧时固定资产残值率低于税法规定的残值率或电子类设备折旧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未进行纳税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与税收规定有差异的部分,是否进行了纳税调整。

9.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和广告费。

10.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技术开发费用的列支范围,享受税收优惠。

11.专项基金是否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

12.是否存在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进行税前扣除。

13.是否存在扩大计提范围,多计提不符合规定的准备金,未进行纳税调整。

14.是否存在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未进行纳税调整。

15.企业从关联方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金50%的,超过部分的利息支出是否在税前扣除。

16.是否存在已作损失处理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收回的,未作纳税调整;是否存在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有补偿的部分,未作纳税调整。

17.是否存在开办费摊销期限与税法不一致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18.是否存在不符合条件或超过标准的公益救济性捐赠,未进行纳税调整。

19.是否存在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无批复文件,或不按批准的比例和数额扣除,或提取后不上交的,未进行纳税调整。

20.是否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视同经营性租赁,多摊费用,未作纳税调整。

(三)关联交易方面

是否存在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未作纳税调整。

四、个人所得税

自查企业以各种形式向职工发放的工薪收入是否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重点自查项目如下:

1.为职工建立的年金;

2.为职工购买的各种商业保险;

3.超标准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4.超标准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以报销发票形式向职工支付的各种个人收入;

6.车改补贴、通信补贴。如果所在省制定了免税补贴标准(税前扣除标准)的,在标准限额内的部分可免予征收个人所得税,在标准外以发票方式为职工报销费用的,计入当月个人收入征税;未明确税前扣除标准的,应合理确定补贴中因私用形成的个人收入部分,扣缴个人所得税;

7.为职工所有的房产支付的暖气费、物业费;

8.股票期权收入。实行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的,员工在行权时获得的差价收益,是否按工薪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9.以非货币形式发放的个人收入是否扣缴个人所得税。

第四篇:《应对税务稽查企业自查技巧与原则》

《应对税务稽查企业自查技巧与原则》

潘卫铭

甘卓霞

(潘卫铭,地方税务局官员。)

透过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税务稽查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的双角度的综合分析,相信正经受税收自查压力的企业能够从中学习借鉴到相关技巧。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下达了1000亿元的稽查任务,各地稽查局已展开了对重点行业的税务检查。

受累于世界经济形势快速下滑,以及2009年国家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陆续出台并实施了大规模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的影响,我国上半年税收总收入完成29530.07亿元,同比下降了6%,减收1895.68亿元,形势之严峻是多年未有过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一改多年以来不下收入任务的习惯,给全国税务稽查系统下达了1000亿元的任务,而去年全国查补入库的税款只有500亿元。时间紧任务重,光依靠查账完成稽查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各地稽查局的工作重点都转移到了安排企业进行自查上来。从今年4月份起,总局稽查局首先要求中央企业进行自查,最近一段时间,各地方国税局、地税局的稽查局开始安排地方的纳税大户进行自查。一场税务稽查风暴紧随着台风“莫拉克”迅猛刮来。要想安然度过“台风期”,企业须应对得法。

企业自查技巧与原则:

如前所述,稽查局这次开展的企业自查最主要目的是完成税款入库任务。所以,如果贵企业一不小心有欠税了,或者说企业“高瞻远瞩”故意留着一部分税不交,那么笔者就要“恭喜”贵企业了。拿这些欠税去交差,当然金额不能太小,只要能收上欠税,稽查局一般不会再找贵企业的“麻烦”。如果这部分欠税已经在征管部门挂号了,又能引起征管部门和稽查部门的相互博弈,到时候贵企业就是那个得利的“渔翁”。这样说来,似乎是不照章纳税的倒还容易过关,或许有时候确实是这样。当然,我们并不鼓励企业这种做法。

那么多少金额合适呢?这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据说有些地方稽查局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企业报的自查数一般不得少于该企业上一纳税总额的1.5%。1.5%的数字也符合统计学原理。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54218亿元,其中稽查局查补入库的税款是513亿元,占0.94%,考虑到今年稽查任务增加了一倍,把比例提高到1.5%是有道理的。

当然,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有幸”欠税,若不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企业一般也不会故意留着一块税不交,因为这样会增加被加收滞纳金的风险。所以,绝大部分企业都要老老实实的自查。那么怎样才能过关而不至于遭到稽查局的重点检查呢?

首先,企业要重视此次税务检查。衡量自己在当地所处的地位,是不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是不是当地行业的领头羊?如果是,企业应该明白自己毫无疑问已成为了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稽查局会把优势力量集中于纳税大户身上,因为从重点税源企业挖税远比从一般中小企业见效要快得多。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即使请了中介帮助协查,仍不能高枕无忧,因此企业切不可轻视。

其次,企业应先把能在会计报表上体现的税款自查一遍。比如印花税,现在很多省市采用了核定征收的方式,只要看财务报表的购销金额就可以匡算出购销合同印花税的金额。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的增加会导致印花税的产生,房地产开发企业预收账款的增加也会导致产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纳税义务的发生。还有土地使用税,2008年,很多地方都大幅度提高了单位税额,稽查局借助税务机关的征管信息系统,或者直接从财务报表上就可以看出,企业所交的土地使用税是否足额。这些表面上易计算检查的税款一定要报上去,这样可以赢得稽查局的好感,起码能给稽查局留下已经在认真自查的印象。

最后,企业应该认真对照自查提纲的内容进行自查。自查提纲是税务机关根据以往对相关行业进行检查时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检查提纲,对每一个纳税人的自查都有指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自查时不能仅限于自查提纲的要求,还应该跳出提纲,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自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规避稽查风险。

表面上的税款报上去后,如果稽查局觉得还不满意,或者尚未达到想要的数字,一般会给企业第二次自查的机会,这是最后的机会,企业应该多与稽查局的同志沟通,认真把握机会再梳理一遍,看看还有什么地方疏漏了,以免留下后患。

重点行业自查要点:

今年税务检查的重点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安装业、大型连锁超市,下面就这三个行业应注意的问题做一些提示。

一、房开企业开发产品自用及销售:

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自用开发产品应否缴纳所得税的问题,按规定,2008年以前的自用开发产品需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2008年1月1日以后自用的开发产品不需要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这一点是不少房开企业容易忽视的问题。

房地产商无正当理由,以明显偏低的价格将商品房销售给本公司股东及相关联企业及个人,不仅要按市场价补交营业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还要负责代扣代缴股东所享受到的折扣的个人所得税。

二、建筑安装企业的营业税计税时点: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12月下发的财税【2006】177号文件《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书面合同,如合同明确规定付款(包括提供原材料、动力和其它物资,不含预收工程价款)日期的,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合同未明确付款(同上)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款项凭据的当天。”但据笔者所知,目前大部分建筑安装企业仍然是以开具发票的时点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或是以收到预付款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此文件的执行时间是从2007年1月1日起,企业应该结合这次自查,调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三、大型连锁超市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划分:

作为企业,面临的最尴尬问题也许就是国税、地税同时就一项业务拥有征税权,企业两边都不敢得罪,而且万一交错了地方,还会增加纳税成本。

超市的业务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超市收取供应商的返利和促销费、上架费、进场费、运输费等各种费用的划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企业向货物供应方收取的部分费用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的规定,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不属于平销返利,不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应按营业税的适用税目税率征收营业税。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即返利),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因此超市应对照该文件的规定正确核算和划分增值税与营业税,对于税务机关的不合理要求可以据理力争。

易被忽略问题提示 :

一、价外费用的纳税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其中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它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凡价外费用,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应并入营业额计算应纳税额。在会计实务中,收取的价外费用一般是计入往来账或是直接冲减期间费用。例如,建筑安装企业收到提前竣工奖一般是放在“营业外收入”中,而企业只就主营业务收入申报营业税。但关于价外费用的问题也有例外,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代政府部门收取的费用,如果不将此费用计入房价中,且另外开具收据收取费用的,可以不计入营业额中缴纳营业税。

二、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是否免税。

旧法的规定是财政补贴要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文规定可以免税的才能享受免税的待遇。新法改变了这一做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文件的三项规定,企业较容易满足该文件所提出的条件,从而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三、工资薪金税前扣除新旧政策的差异。

旧的所得税条例对工资薪金的税前扣除实行工效挂钩和计税工资两种办法。新法的规定则宽泛得多,强调“合理性”的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该文还规定: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也就是说,“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所核算的内容并不是可以全部在税前扣除的,企业可以利用这点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的规定,“合理性”是这样判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对于其它类型的企业,掌握以下的原则: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2010年3月6日整理,整理人:吴杨。

第五篇:企业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毕 业 论 文

题目: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学 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 业 届别 指导教师 职称

二○一二 年 五 月

摘 要

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推销产品、占领份额,企业间赊销等交易方式日趋活跃。单一依赖于银行信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往来的需要,采用票据进行支付和资金清算的业务日益增多。本文以票据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对应收票据的风险和防范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指出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来自:第一,政策方面;第二,经济市场方面;第三,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和信用管理方面等。其次,本文归纳了应收票据风险的种类:第一,真伪风险;第二,操作失误风险;第三,管理不善风险;第四,汇兑损失风险等。最后,本文针对应收票据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一,核对票据真伪;第二,完善内部控制;第三,加强票据管理;第四,减少汇兑损失等。本文通过对应收票据相关问题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应收票据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应收票据 风险防范 应对措施

I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sell products and occupy shares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transactions including credit behaviors between enterprises become increasingly active.It is not enough to meet the needs of business dealings only by bank credit.More and more corporations use bills to make payments and liquidation of funds.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y and literature home and abroad, following the rules of “asking the question-analyzing the question-solving the question”, discussing the risk and prevention of notes receivable deeply.First,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causes of notes receivable risk: 1.Policy;2.economic market;3.The companies' own internal controlling and credit management.Second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es of notes receivable risk: 1.The risk of authenticity;2.The risk of operational errors;3.The risk of poor management;4.The risk of exchange losses.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risk of notes receivable: 1.Check the notes' authenticity;2.Improv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ling;3.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bills;4.Reduce the exchange losses.This article proposed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risk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otes receivable through studying the related questions in depth.【Key words】Notes Receivable;Risk Prevention;Responses

II

目录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1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3 应收票据风险产生原因

1.1 法律政策方面..............................................................................................................3 1.2 经济市场方面..............................................................................................................4 1.3 企业应收票据核算方面............................................................................................4 1.4 企业内部控制方面.....................................................................................................5 1.5 企业信用管理方面.....................................................................................................5 应收票据风险种类

2.1 企业现金流出的风险.................................................................................................5 2.2 票据真伪的风险..........................................................................................................6 2.3 应收票据核算操作错误风险...................................................................................6 2.4 票据保管与管理不善风险........................................................................................6 2.5 票据背书转让的风险.................................................................................................7 2.6 信用管理风险..............................................................................................................7 2.7 汇兑损失风险..............................................................................................................7 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3.1 贯彻落实制度办法.....................................................................................................8 3.2 监控票据的收取..........................................................................................................9 3.3 核对票据的真伪..........................................................................................................9 3.4 把握票据核算要点...................................................................................................10 3.5 加强票据的保管与管理..........................................................................................10 3.6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11 3.7 严格审查票据背书转让的办理程序...................................................................12 3.8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12 3.9 重视与银行的合作...................................................................................................13 3.10 减少汇兑损失风险.................................................................................................13 4 结语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III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0 前言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现有的法律背景下,为了进一步体现公司的财务价值,便于公司获取权益融资利益与债务融资利益,增强公司增长的资金支持,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应收票据随之产生。具体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进步,当前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增长。企业使用票据,购方不必支付现款就可得到货物,其支付的承兑手续费较低,而且与直接申请贷款相比,其融资条件和成本更低,融资期限掌握更灵活。一般来说,应收票据视为企业流动资产,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现金流入增多,资产流动性提高,反映的企业偿债能力增强,这在需要定期公开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报表中反映的尤为明显。对销货企业来说,大部分市场属于买方,供过于求,为销售更多的商品,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销货方接受买方的票据,形成企业的应收票据。根据《201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执行报告”)指出,2011年票据承兑业务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下半年增幅趋缓。本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 1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8%;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为 6.7 万亿元,同比增长18.7%。承兑余额从年初的 5.6万亿元快速增长至8月末的历史最高值 7.0万亿元,之后同比增幅趋缓,年末承兑余额比年初增加超过 1万亿元,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较大。在票据融资方面,《执行报告》指出票据市场利率总体处于高位运行。2011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 25.0万亿元,同比下降3.8%;期末贴现余额为 1.5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金融机构加强对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的控制,年初票据融资余额小幅下降,第二季度逐步回升,下半年余额稳定在 1.5万亿元左右。年末票据融资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 2.8%,比年初下降 0.3 个百分点。票据市场利率在10月份达到最高点后有所回调。由此可见,票据在企业往来结算中日益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国的相关管理制度正在走向完善,《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对商业汇票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不断地对有关应收票据的各项管理办法进行补充和修订。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运行机制的不断深化与创新。各个业务公司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推销产品、占领份额,企业间赊销等交易方式日趋活跃,单一依赖于银行信用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往来的需要,企业之间的结算关系正在逐步向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具有较强支付能力和融资能力的票据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商品交易的重要结算工具。但由于企业对不法商人的防范认识不足,在保证安全承兑收款等方面考虑较少。加之,许多业务人员对有关票据流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我国企业间票据支付还存在诸多问题。《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票据的法规对商业汇票做出了相关规定,仍然有很多地方存在空白与不足,甚至出现相互背离的现象。加上票据本身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并且涉及到贴现、转贴现、再贴现、背书转让以及到期承兑等众多环节,稍不注意,极有可能产生风险。应收票据的风险防范与管理问题日益重要,因此,有必要从应收票据出发,全面系统分析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票据产生于 17 世纪初期,是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票据在经济活动中频繁应用。在发达国家的货币市场中,融资性票据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票据交易风险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

H.Kent Baker,James M.Meyer(1979)认为贴现率对于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具有显著影响。他们结合金融基础理论,运用VAR方法研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利率风险,分析了贴现率和短期利率的关系。Mark Gertler 和 Cara S.Lown(2000)从融资理论出发,比较了企业内外源融资的成本和收益。

在国内,由于品种单

一、规模较小,以及违规操作等,我国至今未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扩大,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学者们也开始纷纷致力于票据的研究和探索。我国著名票据专家秦池江从经济循环、企业的流动性需求、票据融资的担保、真实票据理论的局限性、票据融资的信用基础和票据市场的经济地位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发展票据融资、建立健全票据市场的经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济功能和运行机制1。严文兵等人认为通过放开融资性票据,有助于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2。

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票据的研究不是很多,而有关应收票据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拟从应收票据出发,研究应收票据种类,分析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应收票据是企业持有的、尚未到期兑现的商业票据。

0.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遵循的是先提出问题,在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应收票据的风险和防范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应收票据风险防范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从法规政策、经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接着,全面深入剖析了我国应收票据的风险种类;最后,针对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和种类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应收票据风险产生原因

风险来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和债务、债权关系的不确定性,以及应收票据本身的回收时间和回收数额的不确定,必然导致应收票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3。在我国,影响应收票据兑现的因素很多,引起应收票据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律政策方面

我国票据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已经制约了商业汇票的正常发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会计准则》等法规虽对商业汇票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对于某些重要的问题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对企业的承兑保证金来源、比例、保证金存款的性质以及对相关违规问题的处罚等。加之作为其实施细则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尚未出台, 企业在应收票据管理和结算 12秦池江,2002:《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金融研究》,第01期。

严文兵、阙方平、夏洪涛,2002:《论开放融资性票据业务及其监管制度安排》,《经济评论》,第05期。3房卫红,2009:《企业应收票据的风险规避》,《现代商业》, 第09期。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中常常无所适从。由于在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空白,使业务人员操作不规范。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涉及商业汇票的法律法规也相对较少。法规本身的疏漏加大了现实票据业务操作的难度, 为事后监管留下了难题。也因此引起了有关应收票据的许多纠纷。另外,宏观金融监管政策体系不健全。经济政策支持的行业总能吸引大量资金流入,由此产生票据的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此外,关于涉外票据管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票据法》属于国内法,当我国的《票据法》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发生冲突时,根据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我们需要先遵循国际法。我国企业在管理涉外票据时,需要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公约等,利用国际法和国内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1.2 经济市场方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利用票据进行融资和投资业务越来越普遍。相对于其他支付方式,票据更具有灵活性和便利性。而且与直接申请贷款相比,票据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申请商业汇票贴现的融资条件和成本更低,因此,票据在企业往来中被广泛应用,使得应收票据在大多数企业中存在,而由于企业投资融资带来的应收票据不能兑现的风险不可避免。部分企业盲目发展,利用票据贴现业务获得融资,但是由于宏观市场经济的变化和不稳定性,使得企业投入的项目资金链断裂,损失惨重。此外,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企业由于参与国际结算所面临的汇兑损益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1.3 企业应收票据核算方面

有的企业规模较小,业务量不大,不设置应收票据账户,在票据取得或背书转让时,手续不完备,无法清楚票据的来龙去脉,使得应收票据的核算缺乏详细资料,造成票据核算混乱。或者,企业虽然设置了应收票据账户,但是但不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使应收票据的种类、签收日期、票面金额、承兑人、利率含糊不清,造成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企业取得的应收票据不入账,或推迟入账,私自出借、挪用给企业管理者或其他企业用作非法抵押。这些行为都不利于应收票据的承兑(付款)。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1.4 企业内部控制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不严密,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防范与控制制度。首先,企业对应收票据的检查、监督只是流于形式。在内部审计的方面,没有对应收票据数据的正确性、内容的真实性、业务的合法性、主要账务处理的合规性,以及会计报表列示的恰当性进行清晰地确定,因而造成了潜在的应收票据风险隐患。企业相关的业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票据操作中主观武断,识假辨假能力差,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再次,企业普遍只重视销售而忽略对应收票据的规范管理,没有对购买方的信用、资质进行详细的调查,贸然与一些资产状况、经营前景、支付能力不详的企业合作,这就极大的增加了应收票据的承兑风险。另外,企业有关应收票据的保管和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和信息传递不畅等也是产生应收票据风险的原因之一。

1.5 企业信用管理方面

我国主要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管理,企业很少进行信用管理,社会信用意识十分薄弱。据有关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情况的调查显示,在我国的企业中,只有极少的企业有独立的信用核算部门,大多数企业不重视自身的信用,恶意拖欠账款,结果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信用危机。在信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应收票据的回收也就出现了问题。应收票据风险种类

2.1 企业现金流出的风险

应收票据占用企业流动资金,增加了资金流出的概率。应收票据大都来自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逾期不能收回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能收回,周转资金不足。赊销虽然能使企业销售更多的产品,获得较多的利润,但是这些利润并未真正使企业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支付更多的企业所得税等,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2.2 票据真伪的风险

汇票业务的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假冒、变造、克隆票据等不法行为。商业汇票是带有一定格式的印刷票据,有的企业试图伪造新版汇票,篡改印刷票据。若企业缺乏专业技术,无法识别票据的真伪,增加了企业票据资金风险,很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出票银行在票据内容上注明“真伪自辨”,这无疑又增加了企业甄别真假票据的难度与风险。

2.3 应收票据核算操作错误风险

有的企业混淆应收票据的核算内容和使用范围,一般来说,应收票据只包括商业汇票,即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有的企业将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不属于应收票据的经济业务列作应收票据处理,有的甚至将应收账款业务列作应收票据,或者将应收票据列为应收账款,或者将应收票据贴息套现后的资金流入用于冲减应收账款,导致往来账户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企业为了达到偷税的目的,刻意不对企业发生了应收票据业务核算或者不进行如实核算,虚减收入。按照现行制度,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是不能计提坏账准备,但有的单位为了虚增减值准备,将应收票据的余额也作为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从而达到虚减利润,偷逃税金的目的。这些不当的操作行为都有可能引发应收票据风险。

2.4 票据保管与管理不善风险

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在防范方法上缺乏合理的、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内控措施不够完善,发现制度缺陷时,过分强调客观原因,没有从风险隐患的高度去认识间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这就为应收票据发生风险开了方便之门。票据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相比其他流动资产,更加不易被人察觉。如企业长期不对应收票据进行盘点,在监管不严及信息不透明情况下,可能会给保管票据者提供了出借、挪用承兑汇票的机会和空间,如保管承兑汇票的人将承兑汇票出借、挪用或者抵押给他人进行套利。当企业发现的时候,有的票据已经不能收回票据,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5] 6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2.5 票据背书转让的风险1

背书转让,是指当持票人为了转让票据权利,而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就是在进行背书转让。在现今的票据业务中,由于相关业务人员不了解处理流程,或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随意进行操作,造成日常流通转让中存在大量有瑕疵的票据, 这些票据的瑕疵常常导致承兑人不按时付款或作为拒绝承兑的理由, 诸如背书人、被背书人填写不规范,背书所盖印章不符合规定,使用印泥明显不一致,背书不清晰不连续,这些都是经常隐匿的一些潜在隐患。一张票据经过多次背书转让,可能存在由于背书中的不连续或瑕疵被拒绝承兑的风险。企业为了收回欠款,要行使对前手甚至出票人的追索权,无疑增加了收款难度。另一方面,银行为防范票据风险,对稍有瑕疵的票据,以各种理由拒付票款,甚至未出具拒付理由就将票据退还企业,使得企业无法实现票据承兑,持票人为了收回欠款,不得不选择司法诉讼,使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2.6 信用管理风险

应收票据对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企业通过开展赊销业务,一方面增加了销售量,拓宽了市场占有份额,但是,我国目前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不够完善, 票据评级尚待确立,对企业履约缺乏约束力,容易出现出票人因支付能力出现问题, 票据到期不能及时兑付或虽未出现问题但不愿兑付而导致的信用风险。商业信用不及银行信用,有的票据当事人信用观念差,不认真履行票据付款义务, 对货款能拖则拖,任意拒付、退票形成纠纷无处不在。加之,目前大量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承兑申请人不履行付款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 促使各家银行均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承兑对象、承兑金额。使得企业应收票据的承兑越来越复杂和困难,无法回收货款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2.7 汇兑损失风险

有些企业的大部分商品用于出口,在国际贸易中,汇率风险是不可控制的风险。企业在收到外国客户开具的票据,或者办理托收等,在收取货款时,1陈跃雪,2003:《票据背书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03期。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汇兑风险。自1994年1月1日起,我国人民币汇率实现并轨,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行浮动汇率制。从企业收到票据,至到期日承兑,或在未到期之前进行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由于人民币汇率每天都在变化,票据的汇率可能与当时签约时的汇率相差甚远。因此,对应于一个以出口为主的企业来说,应收票据的汇兑风险是不可忽视的。应收票据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

3.1 贯彻落实制度办法

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应不断完善有关应收票据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切实维护票据的流通秩序和信誉。对有关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 要督促商业银行采取相关的制裁,如暂停其使用某种结算票据,或者降低其信用等级。情节严重的,要在有关媒体上曝光,以督促其增强信用观念。这项惩罚举措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影响极其严重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针对目前一些企业不讲信用,存在杂乱的债务链现象。督促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切实负起责任,维护社会信用秩序。要使市场机制下的竞争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优胜劣汰。只有那些守信用, 能履行信用关系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而不能履行信用、资不抵债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加强现场检查, 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的定期通报制度和处罚制度,加大对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能够促进企业按照制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国家应统一准则,以便对应收票据业务进行规范管理。保护合法票据持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票据业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交易纠纷的仲裁,维护正常的交易运作秩序。在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票据纠纷, 法律部门裁决的顺序是宪法一法律一条例一规章制度,避免因准则不统一导致执法结果不尽相同。

我国应加大力度宣传普及《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会计准则》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提高票据经办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增强风险防范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涉及票据的业务越来越多,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也越来越复杂,我国有关应收票据

[9] 8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的制度办法也在不断地做出调整和修正,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它具备专业性和技术性,人们对它不能只是一知半解,国家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应该开展强制性的培训,做好继续教育,使票据当事人能够与时俱进,学习金融票据案例,掌握最新的信息,强化风险意识,时刻提高警惕,做好票据的收取、保管和承兑工作。

此外,国家相关部门应严厉打击伪造、克隆、变造票据的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3.2 监控票据的收取

票据是否能够实现到期承兑,或者在未到期之前进行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与承兑人的信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应尽量选择银行承兑汇票,而不是商业承兑汇票。因为,经过承兑后,银行承兑汇票的主债务人是银行,依赖银行的信用,企业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越小。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在收取商业承兑汇票前,应该对客户企业的偿债能力、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调查,避免与那些偿债能力低、信用状况差和恶意拖欠账款的企业合作。收取商业承兑汇票,则尽量要求客户出具见票即付的商业承兑汇票。对于客户出具的期限较长的商业承兑汇票,需要有银行出具的保贴函,以确保企业能向出具保贴函的银行进行贴现。应收票据实际上并未真正的成为企业的资金,在未到期之前,它是企业未实现的利益。大量应收票据的存在,会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如果应收票据迟迟不能收回,就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失灵,导致生产停滞。一旦应收票据成为坏账、死账,就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企业应严格控制收取票据的数量,在客户的选择上做到“量少质优”。为促进企业能够到期足额收到客户的货款,企业在收取票据时,应注明关于保证金,担保、抵押等事项。

3.3 核对票据的真伪

票据的真实性建立在真实的贸易背景上,必须以合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汇票的最长付款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且最大金额不得超过1,00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企业依法对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行鉴定。票据要平整洁净,字迹印章清晰可见,票面无折痕、油污等,票据无缺角、撕痕或其他损坏。审核出票人是否具有出票资格,票据的各记载要素是否完整,各种签章是否齐全,严格审查票据填写是否规范,如票据的行名、行号、汇票专用章等是否正确,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签发日期和支付日期的填写是否符合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有关知识培训,提高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检验票据真伪的具体方法有:

一、查看票据是否由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印刷厂统一印制,有防伪水印图形;

二、观看其纸张颜色、印章颜色和形状是否有异,观看汇票的纹印是否清晰,观看号码、金额部位是否有涂改迹象;

三、是摸汇票的纸张是否手感轻薄,号码区域是否有毛糙感觉,是否有明显凹凸感。

四、根据书写习惯,从字体的笔锋、笔顺、线条长短和倾斜度等判断是否是当事人真实书写。同时,为了防范伪造、变造票据、盗开票据或印章等形成的风险,企业对票面真伪进行检查后,应该委托银行鉴证和查询。

3.4 把握票据核算要点

应收票据可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做好应收票据总账和明细账。当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时,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借记“应收票据”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企业取得应收票据时,无论是商业承兑汇票还是银行承兑汇票,也无论是否带息,一般应按其面值入账。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期末按应收票据面值和确定的票面利率计提利息.并相应地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商业汇票到期时,企业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

3.5 加强票据的保管与管理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票据进行保管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保管制度和管理制度,落实票据业务管理办法和具体操作规程。企业按规定及时对收到的票据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设置应收票据登记簿,应收票据登记簿应逐笔记录应收票据的种类、号数和出票日期、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和利率,贴现日期、贴现率和贴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现净额,以及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簿内逐笔注销。严禁将应收票据置于账外。票据管理人员应不定期对票据进行盘点,跟踪好应收票据的动态。对将要到期的票据及时提示支付,如果客户资金紧张暂时不能承兑, 则要求客户出具应收票据据延期报告, 注明延期的票据种类、金额以及支付的办法,若发现票据遗失,应及时通知付款人挂失止付。建立票据信息反馈制度,根据资金的时间价值、赔偿能力等,实行谁经手、谁负责、谁回笼的原则,将收款的期限与责任落实到人,并以考核挂钩奖惩兑现手段,定期反映各单位收取情况,充分调动收款人员的积极性,及时回笼资金。同时,对于已转让或者贴现的票据要按规定整理归档,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贴现申请人资料不完整或失效、无效情况。贴现办理后3个工作日内,要将贴现资料整理、装订、归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工作。已转让或者贴现的票据要在备查账户中登记说明,以便日后进行追踪管理。企业还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聘请相关技能人员对应收票据进行分析利用,开展投资和融资活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3.6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关于资金活动和销售业务对应收票据作了相关规定。应收票据作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准货币资金的性质,而票据承兑人的信用不同可能存在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故此,应收票据应重点关注的风险是内部控制不到位,可能导致被挪用、侵占或者欺诈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需要企业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既要保证公司的正常高效运作,又要使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合作与监督,对于不能相容的职务,如会计与出纳,会计与审计,支票保管与印章保管等,要遵循分离控制的原则,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第二,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针对应收票据,开展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计划体系管理。通过风险评估,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培育风险文化,营造良好的审计氛围。第三,做好信息沟通工作。财务部门需要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中整合出有用的信息,从中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财务部门可以定期向管理层报告企业应收票据收取情况。第思,加强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行监督检查,评价有关应收票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应收票据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监督应收票据的管理情况,若发现有人私自挪用,或出借给他人等情况,应马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有关应收票据的会计核算、资金清算等重要环节实行有效的检查监督,严禁有章不循、违规操作。

3.7 严格审查票据背书转让的办理程序

把好票据流通中的背书关,对于接受转让的票据,企业要重点审查票据的记载事项是否齐全规范,票据上有无挖补、涂改等现象, 印章是否齐全清晰,印泥是否一致。企业一定要在被背书人栏内填写被背书人的单位名称,防止承兑汇票被倒买倒卖。背书必须是连续的,且不能有瑕疵,如果是在背书过程中产生的瑕疵,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在通常情况下,票据背书中使用的印章主要有单位行政公章或财务公章,法定代表人印章或授权人印章,若背书人为个人的要加盖个人名章,凡违反规定的,即为无效背书。

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或“委托收款”字样的、已经被拒绝承兑、付款或者超过付款提示期限的绝对不得收取。严格把握凭证审查关,切实提高企业票据背书风险的防范能力。

3.8 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

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不能承兑, 则转变为应收账款,使应收账款的账龄大大延长, 对企业来说, 会带来不小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对客户作信用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特别是对那些资信不明的新客户以及那些外汇紧张、地区落后、国家局势动荡的客户实行重点关注。根据企业性质、规模、业务量,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档案,采用5C对客户信用进行评级(5C包括:“品行”Character,指客户愿意履行其付款承诺的可能性;“能力” Capacity,指客户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资本实力” Capital,指客户的一般财务状况;“抵押品” Collateral,指客户为了获得商业信用而提供给予企业作为担保的资产;“经营环境” Condition,指一般经济发展趋势或某些地区的特殊政策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针对客户信用度差异制定不同的销售政策和还款政策,企业还需要充分估计客户不能及时付款造成呆账损失的可能性。每月都必须对留存的票据进行归类分析,并根据票据到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期承兑情况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调整。针对那些恶意拖欠货款的客户,采取更加严厉的结算政策,并将之列入黑名单,拒绝与之再次合作。

3.9 重视与银行的合作

只有在充分了解票据的签发人、承兑人和付款人的基础上,企业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企业密切地与银行进行联系,不仅有助于增进企业与银行的合作,也有助于企业自身防范商业汇票的信用与市场风险。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企业在收到票据时应主动到银行进行审查确认,鉴定无误后方能办理相关商品交易。在银行相关人员指导下进行票据背书转让、保证等;其次,结合地区实际,推广使用支付密码器、结算证等现代化支付手段。支付密码与结算证相比,在票据支付环节的增加了硬性控制,所以防范效力更强。目前, 在经济发达地区,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 强力推广使用支付密码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应严格执行已推广使用的结算证制度;最后,企业和银行应定期或者不定期核对往来账务。通过银行对账单和银行余额调节表,发现和查明企业未达账项, 及时使差错得到发现, 以便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或化解风险。同时,企业可以利用人民银行内联网系统,进一步将网络客户端延伸到各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构建全国性的支付票据业务数据库,跟踪每一笔票据支付业务发生情况,为用户及时提供票据验证查询、支付情况查询、挂失信息查询、票据权利公示催告信息查询、不良支付记录等相关信息服务。

[5]3.10 减少汇兑损失风险

在接收涉及外币结算业务的票据时,出口企业要降低由于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有以下几点措施:首先,企业应了解客户所在国家的政局形势、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和汇率变动等情况,若该国正处于政局动荡、周边环境紧张,或经济低迷、萧条等,企业应尽量避免与这些国家涉及有关票据方面的业务,从而减少应收票据无法承兑付款或贴现的风险。其次,企业在与国外客户签订合同时,要缩短票据付款时间,加快结汇速度,或者提高预付款比例,可以提供一定的现金折扣,激励外国购买商尽早付款。再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可以共同协商采取固定的汇率,这样可以避免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但这样也会使企业丧失汇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另外,企业可以与客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户协商采用人民币进行结汇1,这样就完全规避了应收票据汇率变动的风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继续遵循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结语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赊销比例的加大企业有关票据的业务不断扩展,应收票据的风险必将日益增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风险无能为力,风险只是一种可能性,只要我们对这些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严格执行有效合理的控制措施,注意积累防范风险的经验和教训,从引发票据风险的原因出发进行监控,并积极规避票据流转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风险,有效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应收票据在短期内缓解企业现金支付压力的优势,我们完全有可能把应收票据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对应收票据风险规避会日益重要起来。对于国内的企业,必须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应收票据风险规避体系,才能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快速健康。

1王文清、姚永镇,2009《出口企业外汇结算应防范汇兑风险》,《财务与会计》,第08期。

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卜文辉,2004:《如何完善中国票据市场信用制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4期。

[2] 卞春景,2011:《浅论应收票据的内部控制和核算原则》,《科技信息》,第05期。[3] 陈跃雪,2003:《票据背书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03期。

[4] 蔡尉菊、王之强,2001《浅谈企业应收票据的管理》,《中州审计》,第08期。[5] 程琳,2007:《“应收票据”的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研究》,《 会计之友(中旬刊)》,第08期。

[6] 邓盛怡,2004:《 规范发展商业汇票业务加强票据风险防范》,《福建金融》,第12期。

[7] 房卫红,2009:《企业应收票据的风险规避》,《现代商业》,第09期。[8] 和河鱼,2008:《浅谈应收票据的管理》,《山西财税》第09期。[9] 李华设,2002:《浅议票据风险的防范》,《青海金融》,第08期。

[10]李国莉,2008:《融资性票据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第08期。

[11]秦池江,2002:《论票据融资的经济功能与市场地位》,《金融研究》,第Ol期。[12]孙小梅,2009:《企业应收票据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冶金财会》,第05期。[13]王文清、姚永镇,2009《出口企业外汇结算应防范汇兑风险》,《财务与会计》,第08期。

[14]严文兵、阙方平、夏洪涛,2002:《论开放融资性票据业务及其监管制度安排》,《经济评论》,第05期.[15]朱亚、李金泽:《票据结算与托收法律风险防范》中信出版社,P106~108。[16]Charles Mulford, Michael L.Ely, Amit Patel, Mario Martins, 2005, “Customer-Related Notes Receivable and Reclassified Cash Flow Provided by Operating Activitie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7]Jinyu Zhu, Simon S.Gao , 2011,“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Corporate Behavior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Research in Accounting in Emerging Economies, Volume: 11.[18]Rodney L.Crawford, Thomas R.Weirich, 2011, “Fraud guidance for corporate counsel reviewing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reports” Journal of Financial Crime Volume: 18 Issue: 4.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过程中,我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克服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马国芬老师。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马老师对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指导和建议,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在不断修订中的到完善。可以说没有马老师的细心指导和督促,就没有今天的这篇论文。求学历程是艰苦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老师,你们不求回报,无私地把知识灌输给了我,为我打下了专业知识的基础。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素材,并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论文才会顺利完成。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谢谢我的父母,没有父母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

下载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自查如何应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税务行政诉讼风险及其应对

    浅议税务行政诉讼风险及其应对 税务行政诉讼,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审理并作出裁......

    应对税务稽查企业自查技巧与原则(合集5篇)

    应对税务稽查企业自查技巧与原则 潘卫铭 甘卓霞 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下达了1000亿元的稽查任务,各地稽查局已展开了对重点行业的税务检查。透过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税务......

    《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读后感: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

    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读后感日也用了两周时间,把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的《税务稽查案例精选》这本书仔细地读了一遍,受益颇深。这本书由一批领军人才税......

    企业纳税评估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2017企业纳税评估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 【课程背景】2017年的财税领域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总局全面更新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表,在税局风控管税的形势下,41张表格的新申......

    财务类:2017“金三工程”税务稽查应对与风险防范

    2017“金三工程”税务稽查应对与风险防范 主讲:徐志勇 课程背景 国税总稽便函2017年29号文件《2017年税务稽查重点工作安排》的下发,为2017年的全国税务稽查工作定下了一个基......

    国地税合并前企业税务风险如何自查?

    国地税合并前企业税务风险如何自查? 时隔24年,国税和地税又重新合并。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对于每一个税务人来说,这......

    防范企业风险[本站推荐]

    1建立财务评价体系 财务支付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一个以现金支付能力为标准的建筑企业评价体系十分必要。该体系可以包括付现能力分析、变现能力分析、......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111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与防范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生就业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导致用人单位对于用工学历要求不断提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