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庄子钓于濮水的阅读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
①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②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③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中。”
④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问题】
13.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翻译,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我想先生会认为国家的事务是劳累的。
B.我希望将国家的事务积累给先生啊!
C.我想将国家的事务劳累你啊。
D.希望将国家的事劳累先生啊!
14.庄子将神龟的两种存在方式作了比较,从而拒绝了楚王。这两种存在方式是“【 】”和“【 】”(4分)
15.第②段庄子的话应该这样理解:在浅层次上,他委婉地拒绝了楚王对他的邀请;在深层次上,他表明了自己【 】(2分)
【参考答案】
13.C
14.藏之庙堂之上
曳尾于途中
15.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第二篇:庄子钓于濮水教案
《庄子钓于濮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古代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学风格。
2、在诵读文句的基础上,说说概括出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文句,说说概括出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寓意。
2、难点:在疏通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简介庄子其人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希望请您去楚国从政!”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大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殿堂上。这只(神)龟,(他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呢?”
两位大夫说:“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土中爬行。” 学生猜庄子到底去做官了吗?为什么?
三、出示《庄子钓于濮水》,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
2、对字词句先自我理解的展示,然后相互质疑,也可以询问老师。
3、扫除字词句障碍:重点字词:濮水pú,笥sì,曳yè,塗(“涂”的繁体字);
四、检查
1、正音
濮 焉 笥 宁 曳 塗
2、重点句式:“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宁„„乎”。
3、朗读寓言,注意停顿。
五、深入文本,品评寓意
1、齐读课文,结合刚才的学习思考:①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②庄子拿神龟打比方的用意是什么?
(1)死了的神龟是权力追逐者终极命运的象征。
(2)龟活着“曳尾于涂中”,则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境界。
(3)表现庄子鄙视富贵利禄,追求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旷达超脱的思想主张。
2、再读课文,读出庄子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思想感情。
六、拓展迁移,感受风格
1、《庄子》的文章想象力极为丰富,通常借助于寓言、故事,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浅显易懂、引人入胜。因此,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下面我们再举一例,看看庄子是如何借助于故事表述其思想的。
2、举例《惠子相梁》,阅读要求:(1)、在朗读材料的基础上,疏通字句。(2)这个小故事讲了什么内容?(3)在内容和写法上,这则故事与课文有何共同之处?
第三篇:庄子心得 于丹
于丹心语
庄子心得 之 坚持与顺应
外化而内不化。
只有内心安静勇敢,在外在上才能处变不惊。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二义也。——【庄子·人间世】
仅凭内心的秉持,而无生存上的迁就,就无法安生立命。
怎样顺应外在?=正确处世---->最难在于说话
怎样才能言语不失
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庄子·人间世】
常情:说的是实实在在最接近事物真实的部分=实事求是。
酋长传位的故事:天下最好吃的东西——舌;天下最难吃的东西——舌。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行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庄子·人间世】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人内心把持的分寸)
内心安定七个阶段:
一、身外
外天下,排空不必要的牵绊,天下外于心则远离世故,远离外在约束的规矩法度
二、外物
三、外生
把生命看轻,人朴朴素素,欢欢喜喜活在当下,安安详详地穿越生命的步步流光
四、彻悟
(只有空净房屋里的阳光才滴尘不见)
腾空内心,心灵有了虚灵之境,通达,透彻。
五、见独
独,唯一。看天下万事为一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看到的不再是事物的一个横断面,而是整个事物的浑然一体,整体的气象。少生闷气。不揪着看白纸上的那一丁点儿黑点,而看有着更大面积、更整体的空白。
六、无古今
道不远人,无边界,无古今。
七、不死不生
追求到了人生的永恒,人生不会因物质生命的陨落而真正寂灭,也不会有这个形体在而过分放纵,而忽略了生命的本真。
第四篇:于丹--庄子心得
于丹《庄子心得》完整版
于丹《庄子》心得之《庄子何其人》第一集 内容简介: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金圣叹批六才子书,第一个就是《南华经》庄子,这样的一个人,嬉笑怒骂,可以说上穷碧落下黄泉,骂尽天下英雄,但是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激烈。我们也知道,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庄子这个人在天地之间,可以说看破了生死,超越了名利,看透了这一切一切。庄子这个人可以说在一个乱世之中,他从天地大道,直到人间名利生死,看破的、穿越的这一切一切了然于心,留到今天《庄子》这本书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那么,在庄子的这部书里面我们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其实在这部书里,真正流传下来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天地自在逍遥游,而这样一番逍遥游里,庄子他看破的东西太多太多。
第五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世纪路学校 张枫丽
读于丹的《庄子》心得,已没有了古文的晦涩难懂,有的只是于丹老师通过通俗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对庄子的感悟,清新自然,在心得中,于丹老师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来,将庄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实践者,将圣贤经典点化为隽永心语,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把庄子对待人生、看待生命的态度诠释得形象生动。
读完心得,感受最深的就是庄子那种大境界、大胸怀,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会看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就只能看见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在现实中,也许我们无法出世脱俗,无法远离这尘世的喧嚣,但在我们的心中,该有庄子这种逍遥游的境界,把我们的眼光放远一点,笑对人生。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现实中,我们往往会在一些小事上纠缠不清,在一些小节上太过在乎,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这只不过是用我们认为正确的标准在衡量,也许我们心中的那把尺根本就是错误的,同样,在教学中,我们评定一名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品学兼优,还是其他的什么呢?然而,往往有许多我们认为的坏学生,在各个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绩,而许多好学生却庸庸碌碌地度过了一生,为什么?这也是我们的境界所决定的,也许我们换个角度,眼光放远一点,我们会发现,所谓的坏学生身上有许多的闪光点。
每天我们按照这社会给我们划定的规则上班下班,整天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为了生计奔波,我们的灵魂不再自由,我们的心中有太多的羁绊。读过于丹老师的心得,心中不觉了然,我们不能苛求物质生活的尽善尽美,但我们的灵魂是自由的,可以追求精神生活的至善至美,以一颗自由之心,去追求那种逍遥游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