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要让愤怒伤了自己人生哲理
有这么一个故事里:某公司的老板视察工地时,看到一个工人没干活,却坐在地上看漫画书。老板最讨厌工人偷懒了,于是非常生气的问:“你一个月赚多少钱?”那工人轻松的说:“三千块!”老板立即叫工地的主管给工人三千块钱,然后大声对那人叫嚷道:“拿了钱给我滚!”
怒气平息后,老板问工地主管:“那个工人那么懒,是谁介绍来的?”主管说:“老板,他不是本公司的人,是其他公司来送材料的。”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我们似乎可以想象老板该是如何的尴尬和后悔。当然不一定是为了那三千块钱,因为作为一个老板,最让他后悔的,应该是在部下心里留下了一个行事冲动,办事马虎的不好的印象。
著名作家萧伯纳有一句名言:以愤怒开始的事情,往往以后悔告终!我们往往在所谓的“一气之下”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不已的冲动行为,而这样的行为不仅容易对别人造成伤害,而且同样伤害自己的身心,伤害自己的形象。要知道,愤怒和生气对于问题的解决或矛盾的缓解不仅起不到任何的积极的作用,反而显示出生气者的气量短小,能力缺乏,要知道,暴跳如雷往往是无知的表现。所以有人说,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一种愚蠢的行为。
当怒气将要爆发的时候,请坐下来,做一做深呼吸,强制自己冷静下来考虑一下:生气值得吗?生气有用吗?
第二篇:不要让自己心累美文[推荐]
常听有人抱怨:“哎,活得真累!”一个人最大的劳累莫过于心累。心累,凡事看不开,就会导致机体内各器官调节作用的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会缠身。
两个一起跑步的人,跟在后面跑的总会显得累些。社会在发展,如果跟不上节奏就会觉得累。想干的事情很多,做过的梦也很多,可是什么也没有做成,于是觉得累。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又不堪重负,看不到希望和光芒,于是感叹心累了。
心累到底是什么?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一个人为更多的个人自由选择而付出的沉重代价。不到长城非好汉,对社会地位的渴望;对金钱的渴望;对虚伪自尊的坚持;对享乐的无尽欲望等等,都会造成自身的不愉快,于是就有了生活很累的感觉。
心累之人要学会适应,要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不要独自面对黑暗发呆。不必过分在意别人的掌声和称赞,不要把别人的行为结果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不断地扩大自己心理的空间,方能体验生活本身的意义与快乐。
心累之人要学会释放,把囚禁在心牢中的自己解救出来。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别人,心情就会顺利舒畅。开放豁达的心态可换得一颗年轻、快乐、充满活力的心。忘却不幸,藐视挫折,是人生的升华。
心累之人要学会调节,要认识自己,不要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别给自己定太高的期望值和标准。翻跟斗要给自己找一个能软着落的地方,爬云梯要给自己找下得来的台阶,实事求是地开发自己的潜能,量身定制地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
心累之人要学会微笑,出门一笑,海阔天空。要肯定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喜欢自己,追求完美的同时,容纳自己的不足与毛病。一个人只有欣赏自己,才能对自己有信心。不妨学学郑板桥的糊涂,也不妨模仿阿Q的自嘲,勇敢地面对今天,更好地笑对明天。
手酸了,可将手里的东西放下;心累了,请把心里的事放下。说到底,再累也不要让心累。轻装上阵,人生会更美好,身体会更健康。
第三篇:不要让别人偷走自己的梦
亲爱的同学们:
从来,我就不是什么典型的好学生。我不懂为什么要读书,也弄不懂足足背了三天仍然背不出来的英国内阁制度,干我何事。
迄今我还记得,在我上高三时,我的数学老师拿了一份历年高考的数学考卷给我们做测验,满分是120分,我辛苦做完后,只得了10分。高三上个学期举行的模拟考,在全县1000多名考生中,我的成绩排在992名。
因为考虑到升学率问题,班主任后来郑重地找我谈了一次话,她建议我干脆放弃高考趁早到社会上去学一门手艺,说这样对我的前途会比较实在点。
当时,我自己也都想干脆放弃算了,因为念到高三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地不愉快,我在精神上被推到了一个绝望的位置,这种恐惧是毁灭性的,它使我顽固地坚信像我这样的水平是不能去参加高考的。
状况的转变始于那个失意的寒假。当时我的打算是高三下学期辍学,出来先做木工学徒,再开个木工厂。当我回学校拿我的成绩单时,赫然发现班主任所写下的评语,心中涌上阵阵怒气,当场烧毁。
当时的我找不到念书的动机,或许早已麻木不仁,但我想着爸妈看了,一定会很悲伤,因为上面写着“该生素质太差”,像一把剑刺入体内,在某个角落发作而隐隐生痛,于是我发“恨”图强,下定决心考大学。
我每天很用功地念到半夜三四点,当时就感觉好像哪根筋不对劲,我就不信考不过。结果两个月下来,猛然发现,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也突然发现数学竟然也有很多乐趣,很多解不开的题一旦解开了就很有成就感,第三次和第四次两次模拟考下来,我已经考到了400多名,忽然我觉得自己好像并没有那么笨,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有这种“聪明的感觉”。
从那时起,我才慢慢开始对做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似乎从书海中寻回了我的灵魂。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年前的夏天,我考上大学之后,暑假回家高中同学聚会,班主任在离开时深感惭愧地说:“×××,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年轻时可以算是个偷梦者。那些年我偷盗了许多孩子的梦想。多亏你有足够的勇气抓住了自己的梦。”
每天,在学校都有不计其数的孩子被训练成一个在梦想面前深感穷途末路的无助者,至少是暂时的。心理学家德维克和雷布其以10岁的孩子为对象做了一个试验:孩子们从试验老师那里得到了一条无法解答出来的数学题,当他们因为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而变得完全失去希望时,他们就会得到另一份较之前一份更为容易解答的习题。
可是,情况很奇怪,他们解答这些习题的成绩要比其他一开始就做容易解答习题的孩子要差。只有当这些被弄得束手无策的孩子有了另外一位试验老师后,他们才能正常地完成容易解答的习题。这样看来,学生所谓的“蠢笨”是否也和老师有关呢?
当我们回忆起自己的求学时代时,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老师教授的课,我们总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在这门课上并非我们不够聪明。
不要让人偷走你的梦,即使是在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感到穷途末路之时。看准目标,不管发生了什么。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不要让世界改变了自己美文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人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
“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的,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收集归拢手推车的原因。”
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儿子陷入了沉默,短暂的沉默之后,母亲插言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别太苛求儿子了,我们回家吧。”
当父亲正要放弃自己的要求时,他看到,一对年迈的老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将它们送还到了原来的地方。
目睹这一情景,父亲再次对儿子说道:“儿子,这世界上共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随处一扔了事;另一种人则会将它送还回去。我希望你做送还回去的那种人。现在,你把手推车送回去吧。”
显而易见地,这个故事并不是在探讨送不送手推车的问题,它探讨的是在一个简单行为背后的价值认知问题。
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
一种人总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有益的事;
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第一种人无疑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这种人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都会坚定的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这并非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会改变世界,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第五篇: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小时候,我不喜欢看那些描绘人间病态的小说,可是长大后才发现生活中的垃圾怪谈,正在把小时候没做的功课一一补起。最近的感慨越发增多,源于遇到的事情太杂太令人难以置信!忽感庆幸,做个正常的自己,乃是天下第一大幸福!看到那些牵手相拥,漫步街边享受二人世界的善男信女们,我会暗自祝福送上·····至少他们是正常的一对!
回想起昨夜,一宿没睡好,以为自今早起,就会带着有色眼镜窥视着芸芸众生的简单行为,还好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眼下至少阳光挥洒到的地方,依然充满鲜活和健康的气息!我喜欢,喜欢这种无邪的自然,暖暖照我心!也更喜欢充满阳光的自己!
“春天的花,再美也不该属于夏天”!瞧!虽然寒冷的冬天,依然有万物重生的奇景!只可惜普通人、至少自己,欣赏不来这种打破自然规律的奇观。我就喜欢在严寒里手捧皑皑白雪,喜欢在夏日把藕白色的皮肤晒成小麦色~~也许、也许有一天夏天的豁达会允许春、秋、冬日的花朵多停留片刻,可即使开的再娇艳,也不如原属于夏日的花绽放的美丽、自然、亲和。
不知是自己不再有柠檬般的年轻活力,还是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已不能渗透每颗赋有朝气的心,当那些被大家当笑话一样侃侃而谈的奇闻,有一天真的如大雨狂风般席卷了你的生活,你才发现所谓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其实就是这么轻易的潜伏在你周围,改变你对平凡事物一成不变的观念。那些颠覆常规的人?是怎样一种强大的动力,趋势你改变祖先传承下来的人生定律?漫漫人生路,要勇敢面对的不止是攻破不了的艰难险阻,还有与道德伦理背道而驰的孱弱群体。不管他们以什么理由、什么方式,自娱自乐的生存下去,我坚信,大多数人们会以一个不变的自己回应世间万变的!
我喜欢内心健康、勇敢、强大,但还会善良与温暖的我自己。虽然现实让我硬生生的去接受那些我不希望渐渐会变成习惯的习惯,但我相信终有一天,依然沉溺在晦暗世界的另类们,会为狂欢后留下的孤单,泣不成声、后悔莫及!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你属于哪里,请回到哪里。怒力变成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
可现连婚姻法都在暗示我们:女人要自强,挑战父系社会!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