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宋史·曹彦约传》阅读答案解析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淳熙八年进士。尝从朱熹讲学,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知澧州,未上,薛叔似宣抚京湖,辟主管机宜文字。汉阳阙守,檄摄军事。时金人大入,彦约以守御功进秩二等,知汉阳。
嘉定元年,诏求言,彦约上封事,迁湖南转运判官。时盗罗世传、李元砺、李新等相继窃发,桂阳、荼陵、安仁三县皆破,环地千里,莽为盗区。彦约至攸督运,人心始定。世传素与元砺有隙,至是密请图元砺以自效,彦约录赏格报之,且告于朝,又予万缗钱犒其师。世传连禽元砺。彦约还长沙,未几,复出督战,余党悉平。
世传既自以为功,迟留以邀重赂,彦约谕以不宜格外邀求。时池州副都统许俊驻兵吉之龙泉,厚赂以结世传,超格许转官资,世传递以元砺解江西。胡矩为右司,欲以世传尽统诸峒而为之帅,悉彻江西、湖南戍兵,彦约固争之,矩不悦,然世传终桀骜不肯出峒。彦约密遣罗九迁为间,诱胡友睦,许以重赏,友睦遂杀世传。江西来争功,不与校。擢侍右郎官,以右正言郑昭先言,寝其命。
久之,以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关外乏食,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通商蠲税,民赖以济。时沔州都统制王大才骄横,制置使董居谊既不得其柄,反曲意奉之。彦约以蜀之边面诸司并列,兵权不一,微有小警,纷然奏议,理财者归怨于兵弱,握兵者归咎于财寡,乃作《病夫议》,献之庙堂,时朝论未以为然。
理宗即住,擢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宝庆元年入对,劝帝讲学,防近习。会下诏求言,彦约上封事,又荐隆州布衣李心传素精史学,乞官以初品,置之史馆,从之。授兵部尚书,力辞不拜。以华文阁学士转通议大夫致仕,赠宣奉大夫。嘉熙初,赐谥文简。
(选自《宋史·曹彦约传》,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彦约以守御功进秩二等 秩:官阶、品级
B.环地千里,莽为盗区 莽:茂密
C.以右正言郑昭先言,寝其命 寝:搁置
D.握兵者归咎于财寡 咎:罪过、过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事,密封的奏章。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
B.正言,职官名,宋初有左右正言,主掌规谏。
C.奏议,“奏”意为“陈奏”,指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失误。
D.致仕,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彦约以军功任汉阳知军。他本是文官,因汉阳缺少守城的军官,朝廷让他代管军事,当时金人大举入侵,他凭守卫汉阳的功劳担任汉阳知军。
B.曹彦约用计谋平定盗贼叛乱。他担任湖南转运判官时,盗贼罗世传、李元砺等相继起事,曹彦约秘密请求罗世传消灭李元砺,最终此地**被平定。
C.曹彦约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他在消灭罗世传这个盗贼时功劳不小,但当时江西官员来争抢消灭罗世传的功劳,曹彦约没有与他们计较。
D.曹彦约后期不愿担任较高官职。理宗即位后,曹彦约被提拔为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时,他极力推辞,不接受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彦约还长沙,未几,复出督战,余党悉平。(5分)
(2)彦约悉发本司所储减价遣粜,通商蠲税,民赖以济。(5分)
参考答案
10.B(莽:广阔的地方)
11.C(“臣子向朝廷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重大失误”错误,“奏议”既指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条列其是非,也指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
12.B(“曹彦约秘密请求罗世传消灭李元砺”错误,是罗世传秘密请求曹彦约帮忙消灭李元砺的势力)
13.(1)曹彦约回到长沙,不久,又出来督战,残余的盗贼都被平定。(“未几”“悉”平”各1分,句意2分)
(2)曹彦约全部拿出本部门储存的粮食减价派人卖出,买卖减免商税,百姓依靠这些来渡过难关。(“粜”“蠲”“济”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考中淳熙八年(1181)进士。曹彦约曾跟随朱熹讲学,历任建平尉、桂阳司录、辰溪县令,他为乐平县知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曹彦约为澧州知州,还没上任,薛叔似为京湖宣抚使,就召用曹彦约为主管宣抚使司机宜文字。汉阳缺守臣,朝廷传檄文让他去主管军事。当时金人大举入侵,曹彦约因守卫汉阳的功劳被提升两级官职,担任汉阳知军。
嘉定元年(1208),皇上下诏征求意见和建议,曹彦约上封事,升为湖南转运判官。这时盗贼罗世传、李元砺、李新等相继起事,桂阳、茶陵、安仁三县都被攻破,周围一千里的地区,大致是盗贼的地盘。曹彦约到攸这个地方来督促漕运的事,人心才安定。罗世传一向和李元砺有矛盾,这时罗世传就秘密请求去消灭李元砺来报效国家,曹彦约就列出赏赐的规格告诉罗世传,并且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又给罗世传钱一万缗用来犒赏他的军队。罗世传就俘获了李元砺。曹彦约回到长沙,不久,又出来督战,盗贼的余部都被平定。
罗世传自己认为自己有功,就把李元砺扣留在自己手中以便得到重赏。曹彦约对他说不应该在赏赐的规格以外又有其他要求。这时池州副都统许俊在吉州的龙泉驻扎,用很多东西贿赂罗世传,以便与他交结,答应超越赏赐的规格给他转当官的资历,罗世传就把李元砺押送到江西。胡榘担任右司的官职,想让罗世传担任各地峒丁的统帅,把江西、湖南驻守的军队全部撤掉,曹彦约坚决不同意这种做法,胡榘不高兴,然而罗世传始终是凶暴乖戾,不肯走出自己的根据地。曹彦约秘密派罗九迁为间谍,引诱胡友睦,答应给他重赏,胡友睦就杀了罗世传。江西来争夺功劳,曹彦约不同他们计较。曹彦约被提拔为侍右郎官,因右正言郑昭先上书不同意提拔曹彦约,所以朝廷没下达这个任命。
过了一段时间,曹彦约被任命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兼利州知州。关外缺粮食,曹彦约把利州路转运司储存的粮食全部拿出来减价卖,他还劝说人们互相帮助,免除劳役,对来做买卖的人免去商税,老百姓依靠这些才渡过难关。当时沔州都统制王大才骄横,制置使董居谊既不能行使他手中的权力,反而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奉承他。曹彦约因为蜀地边境各机构并列,掌握军队的权力不统一,稍有小警报,各机构就纷纷上奏议论,管理财物的人把怨恨归于兵弱,掌握军队的人把过错归于财物少的情况,就写成了《病夫议》,把它进献给朝廷。当时朝中的议论对曹彦约的话不以为然。
理宗即位后,曹彦约被提升为兵部侍郎兼国史院同修撰。宝庆元年(1225)曹彦约入朝奏对,劝皇上讲究学术,防备那些受到亲幸的人。恰好皇上下诏征求意见,曹彦约上封事,曹彦约又推荐隆州的普通百姓、一向精通史学的李心传,请求授予李心传一个小官职,把他安排在史馆,朝廷同意。
不久,曹彦约兼任侍读。很快升为礼部侍郎。他被加官为宝谟阁直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读。曹彦约被授予兵部尚书的官职,他极力推辞不接受。以华文阁学士的身份转为通议大夫退休,他被赠为宣奉大夫。嘉熙初年,皇上赐给他“文简”的谥号。
第二篇:《宋史聂昌传》阅读答案解析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因蔡攸荐,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时三省大吏阶官视卿监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极论之。诏自今至朝请大夫止。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
钦宗立,吴敏用事,以昌猛厉径行为可助己,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道拜兵部侍郎,进户部尚书,领开封府。昌遇事奋然不顾,敢诛杀。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
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下,经日不退,遇内侍辄杀之,府尹王时雍麾之不去。帝顾昌俾出谕旨,即相率听命。王时雍欲置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
昌再尹京,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人不奠居。昌悉弹治正法,而纵博弈不之问,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昌旧名山,至是,帝谓其有周昌抗节之义,乃命之曰“昌”。
会金人再议和,割两河,须大臣 报聘。诏耿南仲及昌往,昌言:“两河之人忠议勇劲,万一不从,必为所执,死不瞑目矣。傥和议不遂,臣当分遣官属,促勤王之师入卫。”许之。行次永安,与金将黏罕遇,其从者称閤门舍人,止昌彻伞,令用榜子赞名引见,昌不可,争辨移时,卒以客礼见。昌往河东,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抉其目而脔之,年四十九。建炎四年,始赠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忠愍。(选自《宋史聂昌传》,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B.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C.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D.恶少年怙乱/昼为盗/入官民家/攘金帛且去/辄自缚党中/三两辈声言擒盗/持仗部走委巷/乃释缚/分所掠而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宋代在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开始设教授,自此之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显谟阁直学士”,宋官名,用以加文学之士,备顾问,与论议,以示尊崇;是一种实衔,更是一种荣誉称号。
D.“谥”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
B.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因被王黼看重,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后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C.李纲被罢免后,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府尹王时雍没能力赶走人群。
D.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于是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最后被士兵杀死,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敏度不为用,始惮之,引唐恪、徐处仁共政,独遗昌。(5分)
(2)或谓令所禁,昌曰:“姑从所嗜,以懈其谋,是正所以禁其为非尔。”(5分)
【答案】
4.B 根据有关的标记就可以断出来,“恶少年、官民家、金帛”这几个名词不是作主语就是作宾语,根据前后语境,“昼为盗”应该放一起,排除A、C;“且”句首一个标志词,前面段,所以选B。
5.C 结合语境“自散地授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可知,显谟阁直学士是“一种虚衔”的意思,而非“实衔”,故选C项。
6.B “因被王黼看重”错,不是“看重”,而是“中伤”。
7.(1)吴敏料想聂昌不为自己所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2)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姑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
参考译文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分不正,极力争论。诏令从今以后立于都司之上者到朝请大夫为止。以直龙图阁身份任湖南转运使,回到京师任太府卿、户部侍郎,改任开封尹,又重任户部侍郎。聂昌本来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随从蔡京,被王黼中伤,罢去前职任德安知府。又因为与同乡人发争诉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在衡州。
钦宗即位后,吴敏执政,认为聂昌行事猛厉有助于自己,在他闲居时任命他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在上任途中任命他为兵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兼任知开封府。聂昌遇 事奋然不顾,敢于诛杀。吴敏料想聂昌不为自己所用,开始忌惮他,荐引唐恪、徐处仁等人共同执政,只不用聂昌。
李纲被罢免,太学生陈东及士大夫、庶民百姓十几万人,在皇宫外面跪伏着,整日不退,遇到内侍就杀死,府尹王时雍赶不走人群。皇帝让聂昌出宫去宣谕旨意,人们相继听命。王时雍打算把陈东等人关进牢狱,聂昌 极力坚持不同意,才停止此议。
聂昌再次出任京尹,有些坏少年作乱,白天做强盗,进入官吏百姓家抢金帛,离开时,把两三个自己同党绑起来,声称捉贼,手持兵器穿街过巷,于是解绑,把掠来的财物分光离去。人民不得安居乐业。聂昌把他们全部正法,却放纵赌博不问,有人认为这是官府应禁止的,聂昌说:“且随他们的爱好.来减弱他们谋乱.这正是用来禁止他们为非作歹的办法啊。”聂昌原名 叫作“聂山”,到这时,皇帝认为他有周昌抗节之义,于是命名他为“昌”。
遇到金人再次议和,割让两河,必须由大臣出使报聘。诏令让耿南仲及聂昌前往,聂昌说:“两河民众忠义勇劲,万一不服从,一定被他们捉拿不放,我是死不瞑目啊。如果和议不成,我就分遣属官,督促勤王之师入京护卫。”皇帝同意了。走到永安时,与金将粘罕相遇,他的随从自称閤门舍人,阻止聂昌相见,命令用牍子赞名相见,聂昌不同意,争辩多时,最终以客礼相见。聂昌前往河东,到了绛城,绛城人闭城拒其入内。聂昌手持诏令到了城下,用绳索攀登上城。绛州兵马钤辖赵子清指挥士兵杀害聂昌,并挖出他的眼睛切成碎块,终年四十九岁。建炎四年(1130),才追赠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忠愍。
第三篇:《宋史·彭龟年传》阅读答案解析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枃同荐,除太学博士。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以论带御器械吴端,徙太府少卿,龟年上疏乞复其位,贻书宰相云:“祖宗尝改易差除以伸台谏之气,不闻改易台谏以伸幸臣之私。”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
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不报。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谓:“进退大臣,更易言官,皆初政最关大体者。大臣或不能知,而侂胄知之,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上览奏甚骇,曰:“侂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谓如此。”批下中书,予侂胄祠,已乃复入。
龟年上疏求去,诏侂胄与内祠,龟年与郡,以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龟年丐祠,庆元二年,以吕棐言落职;已而追三官,勒停。嘉泰元年,复元官。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以待制宝谟阁致仕,卒。
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晚既投闲,悠然自得,几微不见于颜面。自伪学有禁,士大夫鲜不变者,龟年于关、洛书益加涵泳,扁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训蒙》,盖始终特立者也。
侂胄诛,林大中、楼钥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章颖等请易名,赐谥忠肃。上谓颖等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得谥。使人人如此,必能纳君于无过之地。”未几,加赠龙图阁学士,而擢用其子钦。
(节选自《宋史·彭龟年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宗尝改易差除以伸台谏之气
易:改换
B.不闻改易台谏以伸幸臣之私
伸:增强,扩大
C.信而不疑
信:信任,相信
D.起知赣州,以疾辞
辞:告别
D(辞:辞去官职,离职。)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B.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C.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D.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
B(根据人名与事件,排除AC,根据“会”“今”应置句首,排除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中侍御史刘光祖因为奏论带御器械吴端,被改任太府少卿,彭龟年趁机上疏乞求恢复自己的职位,后又改任司农寺丞,升为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
B.彭龟年向皇帝进谏,说更换言官的危害,其他大臣或许不知道,但是韩侂胄知道,而且他假托皇上的声势,窃取权力作威作福,不把他贬去必定成为后患。
C.彭龟年有爱君忧国的真诚,有见识,有敢于直言的气魄,这是人们敬佩他的理由。晚年他已经清闲下来,悠然自得地生活,几乎不为世人所知。
D.彭龟年过世后,皇帝对臣下说他忠心耿耿,值得嘉奖,应该得到谥号。如果人人如此,则君主就会处在没有过错的地方了。不久又加赠他,并又提拔了他的儿子。
A(彭龟年上疏是要求恢复刘光祖的官职,而不是自己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5分)
译文:
(2)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5分)
译文:
(1)当(他)长大后,得到程氏的《易》一书并认真阅读它,以致废寝忘食,(彭龟年时常)跟从朱熹、张栻解答疑难问题,他的学问大大提高。(及:等到,1分;寝食:废寝忘食,1分;质疑:解答疑难,1分;益:更加,1分;句意1分)
(2)等到(彭龟年从金)回朝后,见韩侂胄主持政事,权势比宰相还大,于是(彭龟年)分条列举他奸邪的事例。
(迨,等到,1分;用事:主持政事,1分;条:分条,1分;重于宰相,介词结构后置,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彭龟年字子寿,临江军清江人。他七岁时父亲去世了,彭龟年很孝顺地侍奉母亲。彭龟年生性聪明、卓异,读书能解释清楚其中主要的意思。当他长大后,得到程氏的《易》一书并认真阅读它,以致废寝忘食,(彭龟年时常)跟从朱熹、张栻解答疑难问题,他的学问大大提高。彭龟年考中乾道五年(1169)的进士,被授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县丞之职。郑侨、张枃一起向朝廷推荐他,彭龟年拜为太学博士。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因为奏论带御器械吴端,被改任太府少卿,彭龟年上疏乞求恢复他的职位,并写信给宰相说:“祖宗时曾改换官员的差遣及任职以增强台谏官的勇气,没有听说调换台谏官以维护宠臣私利的。”彭龟年兼任魏王府教授,升为国子监丞。由于侍御史林大中的推荐,彭龟年被任命为御史台主簿。又改任司农寺丞,升为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
当初,朱熹与彭龟年约定共同论斥韩侂胄的奸邪,正巧彭龟年接待来使,朱熹一人因为上疏论斥韩侂胄被罢黜,彭龟年听说此事后,附会朱熹的奏书说:“当初我约好与朱熹一同反映此事。今天朱熹已经被罢,我也应该一同被贬。”皇上没有接受。等到(彭龟年从金)回朝后,见韩侂胄主持政事,权势比宰相还大,于是彭龟年分条列举他奸邪的事例,说:“进退大臣,更换言官,都是初期执政最关大体的事。有的事大臣们不可能知道,而韩侂胄知道,他假托皇上的声势,窃取权力作威作福,不把他贬去必定成为后患。”皇上看到彭龟年的奏章很惊骇,说:“韩侂胄是我的心腑,我对他信而不疑,不想他如此行事。”皇上批示下达到中书,让韩侂胄到一祠观任职,很久以后才又重新回到朝廷。
彭龟年上疏请求去职,皇上诏令韩侂胄任宫内祠观官,彭龟年任地方官,以焕章阁待制身份任江陵府知府、湖北安抚使。彭龟年请求一祠观职务,庆元二年(1196),由于吕棐的指控,彭龟年被革职;以后他三次被除名,被勒令停职。嘉泰元年(1201),彭龟年恢复原职。被起用为赣州知州,以有病为由辞去,拜官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1206),以待制宝谟阁之职退休,不久彭龟年死去。
彭龟年的学识很纯正,议论简明正直,对善恶是非,辨析很严格,他爱君忧国的真诚,先见之明的见识,敢言的气魄,都是人们所难以做到的。晚年他已经清闲下来,悠然自得地生活,几乎不为世人所知。自从对伪学有禁令后,士大夫很少有不改变做学问的方向的,彭龟年对关中张载、洛阳程氏之书更加沉湎,把居处的匾额题为“止堂”,著《止堂训蒙》,始终如一,坚持自己的立场。
韩侂胄被杀后,林大中、楼钥都向皇上报告彭龟年的忠心,宁宗诏令赠他为宝谟阁直学士。章颖等请求换个名称,皇上赐给彭龟年谥号“忠肃”。皇上对章颖等人说:“彭龟年忠心耿耿可嘉,应该得到谥号。如果人人如此,一定能使君主处于无过错的境地。”不久,皇上加赠彭龟年龙图阁学士,又提拔了他的儿子彭钦。
第四篇:《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解析
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日:“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③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日:“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日:“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日:“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日:“吾府之积若干?”日:“八千缗。”蒙叱日:“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日:“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帝日:“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日:“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
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T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T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蒙晓之日:“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
(2)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5分)
参考答案
4.B(原文标点: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5.D(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
6.B(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7.(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第各1分,句意2分)
(2)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得分点:比岁、期、密谕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来得及上任就去世,卒年六十八岁。
第五篇:《宋史·陈规传》阅读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康末,金人入侵,杀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徒祝进、王在去为盗,犯随、郢、复等州。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还。会祝进攻德安府,守弃城遁,父老请规摄守事。规遣射士张立率兵讨进,却之。既而在复与进合,以炮石鹅车攻城东,规连战败之,二人惧,引众去。
建炎元年,除直龙图阁、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以步骑数万薄城,阳称受诏招,规登城视其营垒,曰:“此诈也。”亟为备。夜半,孝义兵围城,遂大败之。与群盗杨进相持十八日,进技穷,以百人自卫,抵濠上求和。规出城与交臂语,进感之,折箭为誓而去。董平引众窥城,遣其党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犒,规斩进,授居正兵为前锋,大破之。
金人归河南地,改知顺昌府,葺城壁,招流亡,立保伍。会刘锜领兵赴京留守过郡境,规出迎,坐未定,传金人已入京城,即告锜城中有粟数万斛,勉同为死守计。相与登城区画,分命诸将守四门,且明斥候,募土人乡导间谍。布设粗毕,金游骑已薄城矣。既至,金龙虎大王者提重兵踵至,规躬擐甲胄,与锜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之,稍引退,复以步兵邀击,溺于河者甚众。规曰:“敌志屡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潜兵斫营,使彼昼夜不得休,可养吾锐也。”锜然之,果劫中其寨,歼其兵甚众。
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既至,疾作。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语毕而卒,年七十。赠右正议大夫。有《攻守方略》传于世。
(摘自《宋史·陈规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B.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C.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D.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人”,也叫“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曾于靖康年间攻入开封,灭掉北宋王朝。
B.“明法科”,明法科是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查关于政令的知识。
C.“州”“府”,行政区划的名称。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
D.“斛”,是古代容积单位,唐朝之前,斛为民间对石的俗称,宋朝开始,改为一斛为五斗,即一石为两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规以保护国家为己任,靖康末,金兵入侵,当时陈规为县令,却带兵勤王,后来在返回途中率众守德安,击败金兵。
B.陈规讲究策略,杨进攻打德安,与陈规相持,后受到陈规感动离去,李居正、黄进进城求粮,陈规杀一人,用一人,打败董平。
C.陈规未雨绸缪,金人归还河南地,陈规知顺昌府提前修葺城墙,找回流亡的百姓,建立保伍制度。
D.陈规身先士卒,在守顺昌时亲自登城区画,后又亲自披挂上阵,使金兵退却,又率兵截击,使金兵伤亡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诈也。”亟为备。夜半,孝义兵围城,遂大败之。(5分)
(2)敌志屡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潜兵斫营,使彼昼夜不得休,可养吾锐也。(5分)
试题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B
11.B(明法科主要考查关于法令的知识)
12.A(A 对应的原文为“会祝进攻德安府”,所以击退的是“祝进、王在”,不是金兵。)
13.(1)“这是欺骗我。”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军队围城,于是被陈规击败。(判断句,“亟”“遂”每点 1 分,根据上下文,遂字翻译成“最终”不给分。大意2分)
(2)敌人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屡、斫、锐” 每处 1 分,句意 2分)。
译文: 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考中明法科。靖康末年,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作贼,侵犯随、郢、复等州。陈规任安陆县令,率勤王兵奔赴汴京救援,到蔡州,因道路阻隔而返回。恰逢祝进进攻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暂摄守城事。陈规派遣射士张立率兵征讨祝进,将他击退。不久王在又与祝进会合,用炮石鹅车进攻城东门,陈规连续将他们击败,两人 害怕,率众逃走。
建炎元年(1127),陈规任直龙图阁、知德安府。李孝义、张世率步骑兵数万人逼近城池,诈称受诏接受招安,陈规登上城墙观察他们的营垒说:“这是欺骗我。”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军队围城,于是被陈规击败。同群盗杨进相持十八天,杨进无计可施,用一百人自卫,抵达城濠求和。陈规出城同他 握手而谈,杨进深受感动,折箭立誓而去。董平率众窥视城池,派其党羽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粮,陈规斩杀黄进,以李居正兵为前锋,大破董平。
金朝归还河南地区,陈规改知顺昌府,修缮城墙,招集流亡,建立保伍制度。恰逢刘锜率兵赴东京留 守任经过顺昌境内,陈规出迎,坐没安定,传说金军已进入东京,即告诉刘锜城中有粮数万斛,勉励一同做死守顺昌的打算。两人一同登城布置,分别命众将守卫四门,并明确侦察,召募当地人为向导间谍。布置大体完毕,金军游骑已逼近顺昌。接着,金龙虎大王又率重兵跟着来到,陈规身穿甲胄,同刘锜一起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击金军,金军稍稍后退,又用步兵邀击,金军落于河中溺死的很多。陈规说 “:敌人 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刘锜派兵出击,果然劫中敌营,歼灭敌兵甚多。
调任庐州兼淮西安抚使,到任后,生病。有旨令修缮郡城,陈规抱病在床,官吏抱着文书进入卧室,陈规吃力地支撑起身体说:“军事上的事,由机宜负责;郡城中的事,由通判负责。”说完去世,时年七十岁。赠右正议大夫。著有《攻守方略》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