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光知味》有感:缘

时间:2019-05-15 16:1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时光知味》有感: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时光知味》有感:缘》。

第一篇:读《时光知味》有感:缘

——读《时光知味》有感

白落梅是如这名字一般清白高洁,落落大方,梅骨竹风,当然,她的文字也如此清淡,不染一丝尘埃,如一杯清茶,幽香常徘徊。她参禅悟道,栖居水墨江南,于我而言,其中令我感悟至深的,不过一个“缘”字。

亲情缘,是前世割舍不下的牵挂,系成的缘。

常有人对母亲说,来世我还做你女儿。几经沧海,几历桑田,我们与父母才得以亲人一场。他们用百倍心力呵护我们,含辛茹苦哺育我们。若我说,来世,我不做您的女儿,我做您的母亲,用来世我对你的爱,回报你今生对我的爱。母亲一生忙碌,生于一个算得上富裕的村庄,小时游山闹水,抓鸟上树无所不能,青春随心度日,因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如今,忙忙碌碌工作,已辛苦半生。父亲小时,家中人口多,自小便上山打柴,喂养家畜,后在工厂找一份工作,便劳碌至今。这一世父母为我们的辛苦便作来世的因,让我们的亲情缘永不散,永不断。

老友缘,穿越似水年华,宛如初见。

我和友,有幸相识在丝柳弯眉的春天,那是一份酝酿在春中的缘。初识,我就感到彼此曾经相识,前世的因好似在眼中闪过。从此,无论是喜,是忧,是恼,是羞……就有一个人分担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算再浓的缘也会有分散的时候。六年之后,我们面临上哪所初中的选择,我们相信,我们会到同一所学校,但因种种外因我们却就此分别。夜深之时,灯光下只剩我孤独的身影。

但缘分使然,我们又再次重逢,我见你时心中激动不已,我有千言万语但终化一句“好久不见”.你轻轻点头,我仿佛看见了我们初识的场景,你坐在我的身后,我回头一看,你恰好拾起头,我微笑点头,你也如此。花落一年,花开一年,却早已物是人非。前世的缘,让我们今生重逢,今世的缘,让我们匆匆擦肩。我的记忆中只剩下你的笑颜如花,不愿让它被时间湮没,丢失在时间的长河。雾散雾出,缘起缘灭,即使我们之间的缘淡到若有若无,我信,我们会远别重逢。

同学缘,萍水相逢,尽是冥冥中地约定。

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很多人,我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形影不离,也许不久后都消失在人海,但记忆却留在心底。在那个蝉知知不休的季节,我们相逢在初中岁月里。初一刚入学时就遭遇军训生活,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我们一起站军姿,一起流汗,一起锤炼青春,一起书写难忘的记忆。初一期末考试,我们班语文成绩名列前茅,这当然少不了老师的辛苦,同时也少不了我们每个人的默默付出。跑操是我们团结的体现,那“咔咔”的整齐的跑步声书写着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团结。如果将这些记忆一幕幕展开,那将会铺成一条无尽头的记忆长河。从我们的初识到现在,早已有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渡过。人海茫茫,我们萍水相逢,情谊点缀这漫漫时间。我信,不论我们未来如何,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时而稳重、时而放纵的二哥,整体思路有点乱的副班长,人贱合一的航哥,多重人格的“二姨”,不可言说的小宋,彪悍的“煞哥”……你们都将是我记忆深处的快乐之最。

有缘成风,有缘成雨,有缘成落叶,有缘成繁花。有缘,终会远别重逢,再次相见!

作者简介:王天姿,承德县第四中学八年级五班班长。品学兼优,历次考试成绩均在年级名列三甲,是一个聪慧、可爱、内外双修的女孩。热爱读书,涉猎广泛,喜欢用笔书写生活,梦想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将来带着爸爸妈妈做环球旅行。

第二篇:时光知味抒情散文

喜欢“时光”两个字,有一点浪漫,一点清欢。它和云淡风轻的五月相得益彰,和着花开花落、花飞花谢的妖娆,仿佛欲晚的春,梨花满地,即使深闭门也是美得惊天动地。

喜欢小禅文字中常用的两个词,“薄凉”与“惊天动地”。带着小资的情结,思想的极度放纵。仿佛这暮春与初夏的好时光,美好的那么放纵。又像这时节的红樱桃,溜光中带着晶莹剔透的光泽,小贩们旁若无人地将一大堆红果果堆放在菜场入口的晨光里,也不放肆地吆喝,只是川流不息的人群经过时,卖樱桃的青涩少年略带害羞的小声问上一句:“尝一尝吧,酸酸甜甜的,特好吃额!”有时候最能打动人心的推销,并不是卖力地比试声音的高低,而是最真的诚心。刚上市三十多元一斤的樱桃,有哪个资深的商家能毫无顾忌大方地说出这句:“尝一尝吧。”也不知是谁开了头,少年跟前不知不觉聚了一大群人,一个胖胖的中年妇女,粗着嗓门儿吆喝:“大家伙儿,我尝了,口味儿特正,买点儿给孩子尝尝鲜吧,酸酸甜甜的,好吃!”于是,这个一斤那个八两,硬生生地把个价格颇?贵的冷门儿生意给做活了。

我从他们旁边经过,心里有温暖的热流涌起,也许只有不经世事的少年才会如此做事,心无城府,似一块儿璞玉,往往却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这样的日常每天都要过的,或浓或淡的烟火气,一把嫩菠菜,是眉眼深处的盈盈秋波;几个西红柿,滚动着红肥绿瘦的喜悦,你争我抢着萝卜、白菜、紫茄子、绿豆芽,就连谁家大妈脸红脖子粗因为几毛钱与小贩的争吵声,都变得生动起来。

俗事红尘,最俗不过吃喝拉撒,然而大俗也即大雅。雅俗存来都是交相辉映,文人雅士也要吃饭,睡觉,神话故事中沾了仙气儿的仙女,也得摘吃蟠桃,于是有了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再不济也要吃些野果子裹腹吧。

喜欢三毛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先不谈书的内容,最吸引我眼球的是文章的题目滚滚红尘,红尘中有动人的日常,有你侬我侬的甜蜜爱情,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还有无可奈何的生离生别。

苏轼有词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绢”。能在最深的红尘里,将日子过成一首婉约的抒情诗,真的不容易,将俗事变雅,在人生这一冰与火的锤炼中,优雅的即可琴棋书画诗酒花,又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一种能力。

记得多年前一本儿《读者》杂志有这样一篇小文章,大至是写一家境富裕的女子,嫁了一穷人家,继而家中又连生变故,房屋失火,丈夫离世,她还在火场中跛了足,生活一下子翻天覆地。她带着伢伢学语的小孩儿在街角卖水果,人人都对她指手划脚,说她是个不祥之物。但女子永远默默无语,也不反驳,一件碎花儿旗袍,虽然有些旧了,但总是干干凈净,头发梳的整整齐齐偶尔插一朵路边的野花儿,嘴角永远含着一点淡淡的笑容。久而久之,她成了这街角一道亮丽的风景,让人爽心,让人悦目。周围的人们不在排斥她,渐渐地,大家都喜欢到她的水果摊儿买水果,生意红火了起来。

时光知味,最是薄情,亦最深情。

清晨在鸟儿唧唧喳喳清脆悦耳的欢叫声中醒来,床头的钟表指针依旧不紧不慢的向前匀速运动。如果你心中从容淡定,她就是一段云淡风轻的妙曼时光;如果你内心焦躁难安,她就会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用小刀支离着你的心脏,也许血肉模糊,也许隐痛连连。好时光如飞而逝,赖光阴举步维艰。

有时想想,生活的好坏,其实和物质关连不大,世人大多熙熙攘攘为名为利,然而内心的痛苦频繁支生,相反,欲望少了,心思单纯了,幸福就会不期而至。

仿佛卖樱桃的小男生,他心中并不期许什么,没有公利心,反而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仿佛杂志中的女子,只是单纯的做一份简单的事,糊口过活,不生事,不生气,不沉溺过往的伤痛,用朴素的心过随遇而安的日子。时光存不厚此薄彼,它伸出橄榄枝,抛下红绣球,预备给那些看似没做什么,却时时刻刻都在心存慈悲中奋斗的人们,真善美的天空,如同暮春,初夏中,抬头望望,落红满地不伤悲,蔷薇成景,紫桐花渐次开放,又是一段好光阴。

第三篇:读《半生缘》有感

读《半生缘》有感

读《半生缘》--有感

我是在书摊上邂逅了《半生缘》--张爱玲著名的一部小说,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买下后,就迫不及待如痴如醉地看了起来。

书的开头就是写世钧,曼桢与许家少爷叔惠见微妙的友谊关系。后来曼桢那为养家而堕落红尘的姐姐曼璐与奸商结婚后,因为曼璐不能生育,夫妻关系不合,而鸿才又眷恋妻妹曼桢,于是阴险自私的姐姐曼璐就假装害了重病,让妹妹来看护,而让鸿才将其占有,以将丈夫拴住。

后来曼璐真的得重病不愈而死,曼桢为了儿子,不得已屈嫁鸿才。可怜世钧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苦苦等待,最后在家人的压力下与自己不喜欢的翠芝结婚,但也破坏了叔惠与翠芝间那份之间隐藏了很久的感情。当等到十四年后的相遇,那份凄楚,悲凉,尤如秋日的落叶。但年的一切,也都一去不复返。读过后,我的新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共有三个另人悲痛的遗憾。一:父亡,而破坏了豫瑾与曼璐见纯真的爱。

二:因为身世差异,而使叔惠与翠芝有缘无份。

三:因姐夫与姐姐的陷害,与母亲的怕事,终使世钧与曼桢两个相爱的人分隔两地,有情人不能眷属。

我好恨,恨顾老太太的息事宁人,胆小怕事,恨鸿才的阴险与姐姐曼璐的自私。我也恨封建社会不把女人当人的风气,恨封建社会终人一生的吃人的礼数。

与封建社会相比,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我是个女孩子,我庆幸自己没出生在那个吃人礼数的社会。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党与国家所给予我们现有的一切,珍惜好每一天,好好学习,为建设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读《半生缘》有感

读《半生缘》有感搞不情楚,看完全书后我到底是什么感觉,只是心痛得要命,可我还是开心的,相信曼桢最后一定会和慕瑾在一起的,还好是

慕瑾,不是祝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搞不懂命运,是不是如果是注定了的事,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如果,注定曼桢不能和世钧在一起,那为什么要让他们相遇,要让他们爱的那么深,如果,曼桢注定是和慕瑾在一起的,那么为什么慕瑾从小爱恋的是曼璐,而不是曼桢,如果他们从小是一对,那么曼桢就不会爱上世钧。不过,一切都没有那么绝对吧!曼桢说过,就算她先遇到慕瑾,后遇到世钧,她还是会爱上世钧。世钧爱的只有曼桢,我相信,曼桢也相信,同样,曼桢最爱的人也只是世钧,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这就是命运弄人么?

~~~~~~~~~~~~~~~~~~~~~~~~~~~~~~~~~~~~

~~~~~~~~~~~~~~~~~~~~~~~~~~~~~~~~~~~~是那个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悲剧,曼璐的心灵是扭曲的,她,也许是书中最可怜的了吧!真的觉得她很伟大,为了家人,她毁掉了自己的幸福,原本,她可以幸福的当张太太,院长夫人,和深爱的慕瑾在一起,可为了家人,她出卖了自己的身体,甚至于灵魂。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她,她的心灵开始扭曲,她甚至于开始恨曼桢,或者说是嫉妒她,慕瑾是她心里面唯一的一块净土了,可连这块净土都被毁了,而毁掉它的人就是自己的妹

妹。所以,她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了,她的一辈子都为了家人,现在,她要拿妹妹的幸福来换取自己的幸福。无法相信,她是经历过怎样的折磨才会有这样恶毒的想法;无法想象,曼桢是过着怎样生不如死的生活,她的绝望,她的歇斯底里,她的啜泣,她的疯狂,她的崩溃,她的愤怒,她的冷漠,难道这些还是无法打动周围的那些人吗?人

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啊,如果连一点悲悯之心都没有,那他们还

是人吗?曼桢是新时代女性,所以,她坚强,她不会去死,尽管她是那么的想死,可坚强如她,她的生命力还是被腐蚀了。监禁的生活,监禁的又何止是她的人身自由,她的爱,她的热情,对生活的希冀也一并被监禁了,一年的时光,却足以让曼桢的生命变得黯淡无光,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的痕迹。那个孩子,曼桢应该恨那个孩子的,那个孩子是她最最痛苦的记忆啊,那是祝鸿才的孩子,是祝鸿才强暴她的证据,是她姐姐曼璐和祝鸿才的阴谋,是她人生毁掉的起点。可她不能,孩子是无辜的,那个孩子是她在监禁生活中唯一一直陪在她身边的人啊,毕

竟,那也是自己的孩子啊!曼璐,她应该会后悔吧,自己一心栽培的妹妹竟是被自己毁了,她是爱她的,尽管她对曼桢做出了这样的事,可我还是觉得她是爱她的,她只是一时鬼迷心窍,做出了无法原谅的事,最终,她还是没能挽回鸿才的心,她为什么不懂

呢?一个男人的心不在了,是无法用另一个女人来永远抓紧的。不知道,她是否真的爱鸿才,应该不是吧,她只是想要一个依靠,或许,她宁愿鸿才没有钱,他们一直过着简单的生活,开开心心的过,可是,她无法选择,她什么也改变不了,她甚至还来不及向曼桢忏悔,就带着她的罪恶一同去

了„„ „„„„„„„„„„„„„„„

„„„„„„„„„„„„„„„„„„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曼璐,是那个时代拆散了曼桢和世钧,当那么多年后,他们再相见时,我简直要停止了呼吸,是啊,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是时间让曼桢不再那么恨,也不再那么痛,可她的那句话确实让我有触目惊心的感觉,“世钧,我们回不到过去了,对吧!”时光似箭,十多年了,他们各自的孩子都那么大了,他们的爱情早就只能是在他们的记忆里了。他们虽然没有结婚,但他们都没有背叛爱情,他们的爱,对彼此的牵挂从来都不曾停止过,可我还是觉得世钧是对不起曼桢的,他为什么一直都不愿相信曼桢是一心一意的对他呢?就是因为他对曼桢不够信

任,对他们的爱不够信任,不够坚守,才会

让逃出魔掌后的曼桢动摇,嫁给了鸿才。-------------------------

-------------------------我真的不能理解,明明书惠是爱着翠芝的,可为什么他非得要逃避自己的心,别人的看法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翠芝那么爱他,一定会愿意为他放弃一切的,只要他告诉她,他爱她!可他没有,他亲手把她交到别人手里。世钧是因为听到曼桢结婚的消息一气之下

和翠芝结婚的,翠芝也并不爱世钧,他们结婚的当天,翠芝就哭着说,“世钧,现在后悔来不及了是吧,我们都错了,我不爱你,你也并不爱我,我们怎么能结婚呢?”世钧

茫然,是啊,他爱的人,只有曼桢啊„„„„人活着,不能够只顺着自己的感觉,牵绊着人的,是责任。当世钧听完曼桢的遭遇后,是真的很想带她走,和她永远在一起,可他不能,他有孩子,有妻子,曼桢也很冷静,她知道,今生今世,他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了„„„„„„„„„„既然给不了曼桢幸福,那世钧期盼的就只能是别人能给曼桢幸福,希望那个人是慕

瑾„„„„„„„„„„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幸福,曼桢和慕瑾,世

钧和翠芝,书惠和他的妻子,虽然他们只有半世的缘分,但他们不会分开,他们一直都

会在一起的,这样的结局,还不会太遗憾。但还是会为世钧和曼桢惋惜,他们是最适合的,他们在一起一定会很幸福的,可惜,唉,不过还好,慕瑾那么爱曼桢,至少慕瑾可以和最爱的人在一起,曼桢也很喜欢很信任慕瑾啊,他们会幸福的,希望他们都很幸

福„„„„„„„„„„

第五篇:读汪曾祺《人间滋味》有感:食文知味

食文知味

——读汪曾祺《人间滋味》有感

学生:五十岚

【师评】:这篇读书报告写得有滋有味,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真好!爱吃,不是狼吞虎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进肚里等于没吃。爱吃,是吃得用心,吃得幸福快乐。这个总结很精彩。爱吃,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人活着,就要活得有滋有味、兴高采烈的。

这本书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每篇文章篇幅都不长,都是作者谈吃讲吃的。可读起来觉得前半部分写吃的印象更为深刻,读起来更有味。正文部分从《五味》到《面茶》,更像是纯粹的讲吃,只有几笔穿插着叙事、抒情,品“味”之后更添深意。中间部分从《吃喝门道贵在讲究》开始就更加讲究了,看标题便可知道,《吃食和文学》《宋朝人的吃喝》《吃的自由——序》,中间这部分对比前面读起来,吃就不是主要部分了,有的叙事谈吃,有的结合文学谈吃,有的结合历史谈吃,有直接说理的也有隐喻的,尤其《吃食和文学》一文把吃提高了“一层”的同时,作者更像在谈人生感悟。

作者告诉我们的可不止食物味道何如,还喜欢告诉我们怎么吃。

首先,就要吃得“杂”.作者虽然是高邮人,却知晓各种地方的名菜名小吃,深知个个地区的风味风俗。《五味》讲“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中国人对这五味是再熟悉不过了。就这五味还各有各的门道。

先谈首当其冲的酸。酸可不是醋的专利,萝卜白菜笋干也可以拿来酸,山西人还把树叶子、榆钱儿拿来酸,连饭都可以拿来酸——延庆山里夏天的美味:把饭捂酸,凉水一冲,都无需下饭菜,冲着这酸劲就无比开胃,三碗不在话下。作者还回忆起与贾平凹先生在南宁吃面的趣事,平凹先生进门便喊“老友面”,这老友面便是酸笋肉丝汆汤下面。

甜味仅次其后。说起吃甜,南方人好像更有优势,四川的沙芋、广东的糖水等等,还有苏南一带的,仿佛无甜不欢,无锡的肉包子馅里都会放糖,作者觉得没法吃,但有人就好这一口,甜得令人回味。肉配糖的不止肉包,排骨、卤肉都是浓油赤酱的甜滋滋的,这种特有的苏锡菜风味仿佛就代表着苏南人,代表着这边小资又甜蜜的生活,这里人温柔又机灵的性格。

苦味好像便没有前两位那么受欢迎,印象里以苦著名的菜也就苦瓜。作者这还提到一个名为“折耳根”的苦菜,说是剧团里的一个贵州女演员偏好这一口,不仅苦还腥味浓重,又名为“鱼腥草”.辣味那提起来就响当当的。以辣为名的川菜可是名列四大菜系之一,而且川菜的特点还辣且麻,麻辣烫、麻辣豆腐、钵钵鸡……这些代表名菜提起来就令人口水直流。

能吃辣也算一个本领。作者就讲他吃辣的本事是怎么练出来的,说是在昆明,直接把青辣椒蘸盐下酒在火上烤着吃。还听闻川北有种辣椒都不能吃,把它放在汤里涮涮便辣得不行了。

咸味仿佛每道菜都缺不了,但是吃咸的程度倒是各个地区不同,浙东人吃得咸,作者说他一个台州同学吃包子都要掰开倒酱油。

还有一味——“臭”.中国人对臭的特殊情节很深,臭豆腐、臭干、臭冬瓜、臭豇豆……还有种臭卤。臭味与食物的奇妙结合都可以成为美食,而且中国人特珍爱这种美食。

北京人有个说法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其实每味都不受地域的局限性。像爱吃甜的苏南人不少也对川渝菜的香麻辣难以抵挡,口味咸厚的东北人也可以把广东人的糖水吃得津津有味。就像作者谈北京人,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口味多而杂不是不会吃,而是懂得欣赏接纳其他口味。就像我是苏南人,家里烧的都是传统的苏锡菜风,从小到大口味都很清淡,菜都是携汤带水的,平时的“硬菜”也都是浓油赤酱,甜口居多的。

以前倒不觉得什么,来了北方以后,就显得以前口味多么清淡,一开始照北方做菜的方式是吃不惯的,大蒜大葱大把的放,咸辣鲜明才好吃,重口才下饭。后来越吃越觉得好吃,回来再吃家乡菜就平淡了许多。

还有川菜,以前欣赏不了,觉得只是辣,现在觉得能辣得好吃真的是不容易。以前总以为苏式点心做得精致美观,比北方那些五大三粗的面食卖相是好得多,味道应该也好得多,但后来经常吃北方面食,就会爱上这里面的滋味。尤其是陕西的油泼面、铺盖面,和我家乡的一种银丝面(细如银丝的面条)简直是天差地别,两个一对比起来,我还是觉得那种宽宽的十分有味的面吃起来爽,那种幸福的感觉是不能轻易描述出来的,尤其在了解了其背后的文化以后,我很佩服陕西人民对美食的造诣,在物资那么匮乏的年代能用简单的面粉就能做出那么美味又幸福的味道来,这是苏南菜里没有的。

不光是中华美食,好吃的我们都该去接纳欣赏。作者在《马铃薯》一篇里有这样一段描述:“中国的农民不知有没有一天也吃上罗宋汤和沙拉。也许即使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也不吃罗宋汤和沙拉,宁可在大烩菜里多加几块肥羊肉。不过也说不定。中国人过去是不喝啤酒的,现在北京郊区的农民喝啤酒已经习惯了。我希望中国农民也会爱吃罗宋汤和沙拉。因为罗宋汤和沙拉是很好吃的。”只要是好吃的幸福的味道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尝的。这些味道背后的环境、历史、人文风情,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接纳的。

作者结尾还说:“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其实我觉得倒不是中国人口味杂,口味杂的是作者本人。作者是苏北人,对淮扬菜应该是颇有了解,又是湖南人的弟子,诸多散文里对湘菜是赞不绝口。看他的一些散文里,他对北京也颇有了解,好像现居在北京,对北京人的口味都了如指掌,对北京的名小吃也有不少描写。而且对各地的菜系都有不少心得,这不仅归功于作者走南闯北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作者用心的去品尝任何一道人间美食。

所以,我觉得吃还得吃得用心。

举个例子,像《豆腐》一章里就把一块豆腐的做法介绍得纷繁多样。光拌豆腐,北方就有“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的做法,甚者还有青蒜、韭菜花拌的,南方人不敢这样侉吃的,家里常做的就是皮蛋拌豆腐。而烧豆腐就又有不同了,扬州的“文思和尚豆腐”、昆明的“小炒豆腐”、北京的“老豆腐”,湖南的“菌油豆腐”,还有虎皮豆腐、砂锅豆腐等南北做法分明却家喻户晓的家常做法,作者不仅各个滋味都形容尽致,更把做法都一一详细说明,基本每篇文章里谈到的菜都把做法附上。

读完这些美食后不光只知其色香味,知道其中门道更加觉得中华饮食的博大精深之处。再来谈豆腐,豆腐的做法可是层出不穷,除了豆腐脑、豆花这些做法简单变化下就能有另外一番风味的美食以外,还有茶干、干丝、臭豆腐、豆腐乳、豆腐皮、百页各种花式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干丝。扬州有一道名叫煮干丝的菜品,是淮扬菜的名菜,是上得了宴席的。这菜极讲究刀工,然而我印象里这道菜并不出彩,是拿鸡汤煮各种“丝”,除了干丝还有火腿丝、银鱼丝、口蘑丝等等,各种鲜味混合在一起煮着吃,往往是一碗黄淀淀的浓汤,尝起来说不上鲜却比较油腻,倒把干丝原本的清爽给盖住了,作者跟我一样对干丝做法所见略同:“我很留恋拌干丝,因为味道清爽。”做法如下:“入开水略煮,捞出后装高足浅碗,浇麻油酱醋。青蒜切寸段,略焯,五香花生米搓去皮,同拌,尤妙。”简单几句烂熟于心的做法却令人垂涎了。

除了豆腐,作者还熟知萝卜、韭菜花、菌类这些简单廉价的食材的各种做法,写得十分细致,什么地区长什么品种,什么品种用什么做法,味道是怎样的各有千秋。可见作者吃菜是多么的用心,不光会吃,还要了解食材,了解食材特性后还要会做,这才是吃得用心。

有一段作者写蔬菜的文字印象十分深刻:

“吴其濬是个很值得叫人佩服的读书人。他是嘉庆进士,自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南等省巡抚。但他并没有只是做官,他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吴其濬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第一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

读到这里。我几乎也要像吴其濬一样疾呼了,因为我终于知道作者描述的那种吃到嘴是滑的菜叫冬苋菜了!我只记得四五年前我在西湖边上的一家饭店里喝过一碗汤,里面有种绿叶子及其滑嫩,从来没吃到过这般的菜,以后也再没吃到过,可惜当时没留心问下名字,不然早就知道这叫冬苋菜,幸好今天看了作者这篇文仿佛重新拾起了我与冬苋菜的缘分。后来又一想还要感谢吴其濬,若没有他用心考察,恐怕也就没有葵了,也就没有冬苋菜了。

整本书,好像是生僻字大全,有许多食物追根溯源的名字,古时候的名称,不禁佩服中国人这“吃”里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可见“吃”绝对不是只吃这么简单,用心起来里面要下功夫的可地方多着呢。

我觉得吃最重要也是最深层的是要吃出“快乐”.作者平实易懂的文字里,更能读出苦中作乐的滋味。《故乡的食物》里作者介绍了很多家乡的美食,咸鸭蛋、荠菜馄饨、枸杞头等等,作者却对炒米和焦屑这两种都算不上美食的食品却有一段很长的描写。“炒米和焦屑和我家乡的贫穷和长期的**是有关系的。”如作者所说在那样**和贫穷的日子里才会常常吃到这样的食物,也只有这样的环境中才会真正明白到食物滋味里的幸福。

像这种苦中作乐的感觉,常常出现在作者的文字里。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作者被分配到高寒地带的马铃薯研究站,不管是政治环境还是身边环境都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作者不仅完成了马铃薯图谱的任务还发现了一种“麻土豆。”它的花是香的,当时大家说从未发现这种土豆。最有趣的还是在作者就开始画块。“画完一个薯块,我就把它放牛粪火里烤烤,然后吃掉。全国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种马铃薯的人,大概不多!”作者自述是这般吃薯块的,好自娱自乐、安然自得!最后离开的时候还要带些薯块回去,可不是爱这些美食,真正懂得美食的人,可以把任何一种平淡无奇的食物吃出珍馐美味来。

在现在和平安逸的年代,作者往往也“苦中作乐”.记得他对北京的臭豆腐乳还耿耿于怀:“不知道为什么,北京的老豆腐现在见不着了,过去卖老豆腐的摊子是很多的……北京人说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过去是小贩沿街叫卖的:”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现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装,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块,得很长时间才能吃完,而且卖得很贵,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这种包装能改进,一器装五块足矣。“

这算不上苦中作乐,应该是叫忆苦思甜。人间有味是这也是那一辈人经历过多少苦难,才能在今天面对如何山珍海味都能有这般感悟,现在人吃与其说吃,倒不如说是满个口腹之欲,哪能像汪老一样,吃得”杂“、吃得”用心“、吃得”幸福快乐".整本书读下来从未感觉到乏味,汪老真实而又趣味的文字,仿佛在跟你唠家常。许多生僻字、古籍摘录在汪老的独到解读下也显得生动起来。能把吃写得如此趣味多元,文气和烟火气并存,最关键把吃的真谛传达给每一位读者。

下载读《时光知味》有感:缘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时光知味》有感: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初吻之缘》有感

    读《初吻之缘》一书有感 ——消防支队特勤队干警读书心得交流材料 大家好,我叫刘阳,来自消防支队特勤队,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叫《初吻之缘》。每每忆起书里的字里行间,时间......

    读《时光闹钟》有感

    读有感 最近,我读一本书叫的书. 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小孩自己上公园去玩,他坐在椅子上,想再过几天就是他的生日了,他等不急了现在就要过生日.突然,有一个老人出在他的身边,老人......

    读《时光机》有感

    庆幸没有时光机----读《时光机》有感张彧瑶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希望爸妈不要离婚?希望自己可以好好学习?希望可以多陪陪过世的爷爷或者奶奶?每一个人的过往都......

    知味心得体会

    知味心得体会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烹饪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从小的来看,拥有精湛的厨艺会滋养我们的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滋润更舒服。作为一个男生,精湛的厨艺没准会在......

    读《半生缘》有感[精选五篇]

    读《半生缘》有感(一)王威半生缘了多少恨,倾城之恋相见欢。它是一部爱情悲剧,爱得缠绵悱恻,悲的怆然泪下。第一次接触张爱玲的小说,似懂非懂揣测着书里书外,之所以张爱玲大多写出如......

    读《你好,旧时光》有感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学初三(11)班 丁诗铭有一种时光,叫作青春:有一种方式,叫作回忆:有一种态度,叫作珍惜;更有一种褪变,叫作成长。当岁月剥落层层凝重的壳,彼时的少年已然蜕茧为蝶,站......

    读《你好,旧时光》有感

    青春能有几回搏——读《你好,旧时光》有感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学初三(11)班 丁诗铭有一种时光,叫作青春:有一种方式,叫作回忆:有一种态度,叫作珍惜;更有一种褪变,叫作成长。当岁月剥......

    读《巧克力味的暑假》有感

    读《巧克力味的暑假》有感暑假的世界是美丽的,是甜美的。大家知道暑假巧克力味的吗?这次我读了阳光姐姐伍美珍的《巧克力味的暑假》,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毕业考好过关,但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