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两难及解决对策-班主任工作心得
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两难及解决对策
如今的中学班主任难做,难在哪里呢?
答案自然有很多,我想说其中两点。
一是遭遇了教育方式的挑战。孩子们经过了父母的教育和小学老师的教育,经历了很多老师的不同教育方式,很多道理都已经被父母或老师说过很多遍了,可以说孩子以前经历的老师都对后面的老师构成挑战。有人说,做父亲的对孩子讲到道理在9岁前就讲完了,以后就剩下重复。而教育里很可怕的是完全意义上重复。再好的道理,重复去讲也就没有了味道。我们和学生在一起三年,昨天的自己也就成了明天的自己的挑战,你不可能把简单的道理重复三年,这就逼着老师们必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系统,把道理说的吸引人,说的入人耳,入人心。
二是遭遇了教育视野的挑战。网络时代学生有了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如果教育的步伐跟不上学生的步伐,教师的视野更不上学生的视野,势必拉大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脱离了时代。而拥有了足够广阔的教育视野,自然也能获得非常丰富的教育素材。常言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早已经不是给一碗水或一桶水的时候了,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自己找水的本事,引导他发现自己的大海。这当然就要求我们自己不能守着自己的一桶水,要求我们必须面对当下的时代不断更新自己,拓展自己。
围绕上述两点点困境,我有这样一些做法和大家交流。
1针对教育方式的挑战:
怎么才能把道理说的吸引人,说的入人耳,入人心呢,我觉得首要的应该是理解和尊重,其次是要有丰富的教育方式进而教育素材。我从这三个方面听说说我的理解——
(1)口头的教育方式,但是力求避免生硬的说教。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成长。在这里我用我记下的两个小故事做例子。
小A故事两则
小A是我非常喜欢一个孩子,这一年里,开班不久我就发现,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孩子,有强烈的集体意识,热情,开朗;同时又有着比班里孩子更多一点儿的孩子气,容易着急、冲动,容易被感动,感动之后会狠狠地立下的誓言,可是又容易受干扰,一旦玩心起来,又不太会控制自己。在班里成绩排在后面,在学习上有一点儿自卑感。故事就从这样一个孩子开始。
“换座**”
高一上半年,新当选的班委同学第一次给全班同学换座位,我没有参与意见,由班委同学全权处理。他们的措施还是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即按照个头高低把同学们分成教室前后两部分,前几排同学抽签,后几排同学抽签,抽到哪个位置就在那个位置。统一安排之后,如想和谁调换,可直接与其商量,都同意并且不影响后面同学视线的情况下可以调换。一经固定便不再随意调动。
这是小A恰好抽到了最后一排的一个位置,他不喜欢这个位置,于是就想和前面的同学调换,可是刚刚安顿下来的同学都还沉浸在换座位的兴奋中,没有人想和他换,于是小A不高兴了,大声摔门离开了教室,大家自然从他的行为中看出了他的情绪。在小A离开教室之后,班委的同学设法为他往前调整一下。
(这些事我是在班委同学调整完位置之后才知道,我觉得小A的做法有问题,再加上小A是我们学校老师的孩子可能导致的问题就会更严重。)
等小A回到教室,发现自己的位置已经往前调了几排了,脸上已经出现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我看在眼里,因为我知道他不是那种完全自私不懂事的孩子。等大家都安安稳稳地上课之后,我把他叫到教室外的走廊里和他进行了谈话。
一开始,他自己就已经意识到自己摔门的做法不对了,低着头,不说话。
这时我说:“小A啊,你看,其实人的每一种做法都是人自己做出的一个选择,而一件事情往往存在着不同的选择,从这些不同的选择里就可以让人了解到这个人的境界和气度。就比如今天换座这个事,就有很多种选择。
选择一:你可以当着班里同学的的面儿发表反对意见,抗议,甚至阻挠正常上课;
选择二:你可以像你的做法一样摔门而出,以示不满,然后回来,气鼓鼓地坐在这个令自己生气的位置上;
选择三:你可以在稍等一等,在和同学或老师商量,设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挑一个自己满意的位置;
选择四:你可以对自己说,这个位置也挺好,别人能接受我也可以,再说,我坐着这里,别人就不用坐在最后一排,这也是为班委的同学和老师减轻工作负担;
选择五,假如我幸运地没有抽到最后一排,而抽到了自己最想去的也是大家最想去的一个位置,如果有最后一排的同学想跟我换,我也大方地和他换了。
这五种选择都会相应地赢得大家的评价,你觉得,哪一种做法最有境界最有气度,哪一种做法最没有风度没有修养?你愿意做哪一种境界的人?”
小A红着脸,低着头,表情上已经没有了开始换座时的不满,完全是一种歉疚。他小声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我的做法太小孩子气了。”
我接着说:“你的做法不是最坏的,这说明你的为人并不坏,可是不是最好的呢?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是自己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叫人钦佩的、自己心里也亮堂的人呢?要知道,在你刚才只考虑到自己是否满意的时候,班里有人还在考虑你的感受,已经把座位给你调过了。在这件事情上你给大家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呢?如果还可以重新选择,你又会如何选择?”
小A说:“我是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接着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从这件事中学到些道理。只是这样换座位的事情不会总是有,但是能够体现气度和境界的选择随时都会有,希望你在这个大家调给你位置上好好想想这个教训。
小A答应了,便回教室学习了。
我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小A能明白这件事的得失也就好了。后来我才听同学说,小A为自己的做法在教室里向大家公开道歉了,承认了自己的做法太自我,以后会好好表现,赢得大家的认可。
原来,改过之后的小A做出了比我预期的更好的选择。
“老师,我快气死了”
中午到班,班里的同学都已经准备上课了。小A气鼓鼓地在走廊里找到我,几乎声泪俱下地说:“老师,我气得快不行了,快气死了。我按您跟我说的一直努力克制,可是快克制不住了,要是以前我一定已经要打人了。”
当时我也吓一跳,看着还努力克制的样子,嘴唇都成了憋成紫色的了,眼泪边说边流,是什么事情把一向挺开朗的小A气成这样的呢?
询问之下才知道,没有什么大事。原来他总觉得XX同学言辞上总是针对他,总是瞧不起他,快让他受不了了。
我问他,你确定他是恶意针对你还是只是善意的玩笑,你有问过他为什么吗?
小A说,我也不知道他是善意还是恶意,也不知道我哪里不对,反正我觉得他的话是恶意的。我努力按老师说的,人要大度要克制,我努力克制,可实在克制不住了。
听他说的情况,再加上我对XX同学的了解,我觉得这里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一定是他们沟通上出了问题。
于是我对他说,小A你别生气,你能这么克制说明一比以前做得好的多了,这是非常非常大的进步,只是光靠克制还不够。你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叫甲,他以为自己对人表示友好的最好方式是摸一摸对方的头,另一个人是乙,他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别人摸他的头,结果甲乙两人生活在一个集体,有一天,甲摸了乙的头表示友好,乙有点接受不了,但是碍于同学关系没有说什么。结果第二天甲还按头一天的方式对乙表示友好,乙又一次努力克制自己,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终于在第十次,乙受不了了,和甲打了起来。老师一问,他们两个都无限委屈,乙说,我已经忍了甲很久了,实在实在受不了了。甲说我是善意的,而且以前他也没说这样不行啊。老师也为他们这点“摸头“的小事哭笑不得。
你说,他们的问题出在哪里啊,要是你是甲或乙,你应该怎么做啊。
小A说,如果我是乙,我会告诉甲,我不喜欢那样,叫他别那样了。
我说,是啊,这样的“说”就是沟通,包容不能不明不白地包容,沟通同样重要。以最好的做法是在一开始就告诉甲,我知道你的善意的,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方式,请原谅,我们用别的方式表示友好吧。次一点的是在几次之后告诉他自己不喜欢这样的方式,最此次的故事中的结果。他们的问题出在了沟通上。你们的问题是不是也出现在沟通上呢?
当务之急是搞清楚,他是不是开玩笑,还是真的对你有意见。如果是开玩笑,你就不用这样生气了,同时你告诉他你的感受,探讨你们共同接受的方式;如果是真的对你有意见,你也要大度地问问是针对什么,如果人家说的有道理,要及时改正,如果只是误会,要及时解释。你现在有这样几个可以选择——
一个是我去帮你问问,一个是你自己写个小纸条去问问,再一个就是你把同学找出来自己问问。你选哪一个。
小A想了想说,我还是写个小纸条吧。
我笑了说,你能自己写小纸条就比让我帮你问好得多,因为你选择了自己来处理自己的事情,这就是对自己的突破。但是既然是你选择了挑战自己,为什么不直接问问呢,这样或许更好,这恰恰是你最需要的沟通能力啊。
之后我又教了教他如何和XX同学交流的方法,他才平静地上课去了。
后来我找小A悄悄地问,怎么样了。小A还没说话先笑了,说没事了,他没有恶意,我们已经沟通好了。
这样的交流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有很多。能够真正为学生考虑,并却把成长的选择的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主动成长的快乐,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
需要提醒的是一旦有了好的处理经验,要尽量记下来,这都是财富。同时建议大家了解一下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学习心理咨询师的说话方式。
(2)变瞬间消失的方式为永恒的教育方式。
也就是把说的变成写的。无论是作业的评语还是偶尔给不同的学生写写信或者小纸条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方式并不新鲜,关键是坚持。坚持也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写得好,写的让学生认可。这或许是很多老师发愁的地方,比如有的老师也许会说,我写的不如说得好,或者是太忙没时间。
我想说的是,这写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的。你自己能写当然好,如果你平时读到的好文字抄给学生也可以。
我们有的老师会把好文章读给班里的学生,或是贴在班里,其实也可以给某个学生。我平时比较爱读书,如果遇到好的文字,短一点的,我就抄下来,长一点的我会复印下来。有时贴在班里,有时写明某某同学,我读到一篇好文章,推荐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启发。这样单对单的方式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但对多,其实好文章给了一个人,也会有很多人传看。我们班几乎每个同学都收到过我写的信或是我推荐的文章,而且不止一次,不仅学生反应好,家长的反映也很好。
当然这要求老师多看点书,要求老师多看书,这样的要求我觉得不过分。
(3)变单一的教育方式为多样的教育方式。
除了口头的和文字的这样的传统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用音乐的、影视的、多媒体的、班会的、课外活动的等等众多方式。面对已经接近成年的学生,直接的说教往往不如简洁的启发效果更好。而这“简介的启发”通过什么媒介来进行或者通过什么形式来进行,考验的就是一个班主任的经验和智慧。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很多的教育素材值得挖掘。一首励志的歌词,一部激动人心的电影,一次集体参与的课外活动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用。老师也要学会有针对性地从中升华其教育意义。注重教育方式的系统性、艺术性、情感性和丰富性,才能把道理多的忠言不逆耳。
2针对教育视野的挑战
当网络摆在我们面前,学生和我们一起面对,学生和我们一样面对众多的信息来源,学生懂得多不仅不是坏事情,恰恰是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有的老师担心自己知道的不如学生多,那就显得有点小家子气了。我曾将写过一篇文章《孩子,让你的胸怀比视野更宽广》——
连续几天的课前演讲让我很感动,有贾凡为大家解读他对当下成功的理解,有原1016宿舍的几个大男孩儿给大家讲述“幸福的七种颜色”,有刘英伟为大家将50年代到80年代的“大逃港”的历史,有李煊为大家解读“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还有用精美的幻灯片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的,还有为大家介绍钱币收藏知识的,有的甚至为大家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几乎每一个同学选定的话题都叫你眼前一亮,而我们也在这一次次眼前一亮中拓展着视野,同时也在这视野的拓展中拓展着胸怀。
我坚信,胸怀是否开阔取决于你的眼界是否开阔。只有有了宽广的视野才会有宽广的胸怀。学生不仅仅能够坐得住,不仅仅要有有眼中只有课桌只有书本的定力,又应该有足够的视野来开阔自己的胸怀。
我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的校园里,不能封闭的是我们的视野。
每周的收看《新闻周刊》是一扇窗,博览八方,看白岩松精彩评点天下事,也在心里激发起思考时代的火花。英语和语文课前的演讲是一扇窗,看同学们各显其能,虽不及名家纵论时事的专业,可一次次惊喜中却别有一番滋味。每一次的阅读是一扇窗,从李清照到史铁生,从大家作品到名家言论,每一次潜下心来的悦读都是一次提升。班会课上看经典的电影、看名人访谈都是了解时代、了解时代精英的窗口,收获的不仅仅是见识长,更是修养,是胸怀。
教学生做人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如何认识这个时代,又在这个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人生理想。仅仅教考试教书本上的知识显然是不够的,甚至是有害的。
春天,鲜花烂漫,校园里盛开着无数的鲜花,学生应该有欣赏一朵花的雅兴,应该有歌颂一朵花的诗情。在如花一样的年岁,要懂得在忙碌中欣赏身边的美,而不是因为忙碌而忽视甚至麻木。视野里有美好,胸怀中才能神清气爽。反过来,胸怀神清气爽,经得起春花烂漫的吸引,又赏得了春花烂漫的美,才配拥有春天。
当下的世界,全球变暖,多国部队轰炸利比亚,日本地震核泄漏;国内抢盐潮、高房价、狠反腐等等,都需要了解,都需要你有思考,不人云亦云。
时下的社会流行批判,不流行赞美。似乎所有赞美都值得怀疑,而似乎所有批判都比赞美来得深刻和犀利,好像只有批判才是思考,而赞美就是盲从。这样的潮流也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学生,有的学生以愤青姿态批判一切怀疑一切,怀疑和批判本没什么不好,可是如果所有批判与怀疑也都是来自别人的观点,没有自己的调查和思考,那一样是舆论的奴隶。
如何在有了足够宽广的视野之后有足够的思考,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教给学生一个赤裸裸的世界,还要教给学生发现其中的真善美的能力,让他们能以道德的、法治的、美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不怕想错、说错。也只有在这样的视野扩展中才谈得上胸怀的扩展,这样的胸怀的扩展才是实实在在的。
而一旦孩子们在这样的成长中有了足够的宽广的可以容纳真善美、可以辨别假恶丑的胸怀,那这胸怀就会超越视野,变得比孩子的视野更宽广。
所以面对广泛的信息渠道,我们和学生一样。我们担心学生比我们了解得多,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不如学生,可能是因为在学习这一点上我们比学生懒。再者说,我们也可以调动学生,利用他们的知识和见闻来教育学生,让他们演讲或是组织班会。都是很好的方式。
如今的班主任,要和学生一样充满求知欲,不尽求知,还要求的有品位上档次,做学生的引领者,应立足讲台,放眼世界,在最大范围内探求教育资源,小到一篇文章,一点感想,大到国家形式,民族精神。
从四川地震,奥林匹克,经济危机中,让学生看到世界的和谐与动荡;
从俞敏洪,马云,柳传志,张瑞敏身上,让学生看到时代精英的坚守与成功;
从周恩来,温家宝,奥巴马的故事中,让学生看到政坛英雄的责任与奋斗;
青年演讲家邹越的励志演讲,浙大教授郑强的独特思考,哈弗剑桥的网络公开课,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辟疆域;
陶行知,李镇西,吴非,王君,王开东等教坛前辈也给我们很多的参考,他们的成长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专业化艺术化的路。
音乐的、影视的多种方式的德育表达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我们班,因为寄宿,因为我是一个超级影迷,我经常给学生推荐好电影,比如《勇敢的心》《美丽人生》《肖申克的救赎》等等,我们也可以下载名人传记和名人访谈来访给学生,比如邓亚萍俞敏洪访谈等,深受学生欢迎。我还特别喜欢使用音乐,不仅励志,也熏陶孩子的情怀。比如我们的班歌。我曾经让学生每个人推荐自己感觉最好的励志歌曲,并且召开班会来欣赏。我也把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歌曲推荐给全体学生或是某个学生。
我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所有教育方式的着眼点,必须是时代与人生的高度,教育不能娱乐化,不能消遣。对所有现成材料的运用必须要有针对性和深加工,不能生搬硬套。
只要你足够用心,你就能发现足够多的教育素材,让你的教育方式丰富多彩。
第二篇:中学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工作反思
中学班主任工作心得
多年来,我始终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我用一种高度的责任心在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我渴望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渴望着他们将来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此,我不断摸索着这门艺术的方法,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班级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为人师表,成为学生心中楷模。
班主任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呢?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就是说教师如果要“传道、授业、解惑”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品德,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深钻教材,精心备课,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大舞台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试想当学生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听得如醉如痴,充分领略班主任的课堂教学艺术时,他们难道不会在心中深深地喜欢和佩服自己的班主任吗?其次,班主任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当班主任弯腰捡起丢落在地上的纸屑时;当班主任轻轻地把丢落在课桌上的饭粒扫起送进食堂时;当班主任细心地把教室玻璃装好时;当班主任时刻注意礼貌用语、尊重他人时;当班主任言出必行、恪守诚信时……这一切都会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远远大于那种课堂上的苍白说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班主任应该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
二、强化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风。
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风,因此班主任在新接受一个班时就应该致力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我的做法具体有以下几点:
1、开学之初,树立榜样。经常采用各种方式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抵制歪风邪气的形成,对违纪违规次数较多的同学采用谈心、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2、制定班规,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一般来说是从学习纪律、清洁卫生、体育锻炼、值日生、班干部、大课间、奖励等几个方面,制定奖罚措施。特别指出的是班规的制定宜采用民主方式,并且在班规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讲原则、讲民主,要一视同仁。
3、培养干部队伍,在学习、纪律、卫生、体育锻炼、大课间等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监督。
三、用爱心关心学生成长,用细心发现存在问题。
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门必须凝聚着爱心的艺术。因为“没有尊重和认识就没有爱”,“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爱心如春雨,它能洗涤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而带来的心灵尘埃;爱心如微风,它能抚慰学生因为疾病而带来的肉体上的疼痛;爱心如阳光,它能温暖学生因为失败而觉得寒冷的心灵。因此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必须用爱心关心学生的成长,即关心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关心学生的心情感受等。爱心的表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次窗前的促膝谈心,可以是一次又一次的家访,可以是作业上满怀鼓励与祝福的评语,也可以是学生生日时一个大大的红苹果或热情的拥抱,更可以是一次次严格的要求。(班主任工作)当然班主任在满怀爱心地投入工作时,还一定要非常细心。只有细心,班主任才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且妥当地加以解决。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的脸红红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那种红色,询问之下才发现他因为不满爸妈的批评而偷偷从家里拿了一瓶酒给喝了。还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的裤脚边连续两天都是湿的,并且带有泥巴和草叶,调查之后我发现这个学生竟然翻围墙出去上网,裤脚边是回校时在草地上绊湿的。可以说细心能使班主任具有一双慧眼,就是这双慧眼能防患于未然,能有效的堵塞住学生心灵上的极小的蚁穴。
四、注重绩优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
绩优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成绩好,深得老师的喜爱与同学的羡慕。但成绩好并不能代表一切,他们也许会因为骄傲而迷失理想,也许会因为一次失败而跌入自卑的深渊,他们也许会因为一味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班主任,对待绩优生就应该要:
1、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学生把理想当成奋斗的目标,用目标激励行动,用自信鼓舞斗志,用勤奋争取进步,用坚持不懈追求成功。
2、教育学生做一个坚强的人,首先要教会学生不要骄傲,不要产生自负心理,即“胜不骄”,其次要教会学生坦然面对一次的失败,并且可以结合班会课开展“面对失败”的活动,教育学生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3、注意绩优生的全面发展。“绩优生”中有一些同学是单向发展的,即只是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而其它方面则存在缺陷和不足,如:有的打扫卫生靠边站;有的在同学之中惟我独尊;有的对班集体比较冷漠;有的对待批评百般抵赖;有的劳动观点差;有的身体素质不好;有的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绩优生的全面发展。
后进生转化,一直是一个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一部分后进生,有时上课不认真,或者不完成作业,或者喜好打架,或者喜欢上网打电游等等,他们的这些表现无疑会影响整个班,同时也对他们的成长不利,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我的做法通常是这样的:
1、对后进生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如走访他们的家庭,联系他原来的老师或同学,与后进生本人谈心等,通过这些方式,深入了解后进生种种不良表现的原因。
2、在对后进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如对那些特别重视感情的则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他们慈母般的关心,用一颗真心来争取他们的转变;对于那些特别没有自制力的同学则和他们约法三章,并且时时刻刻加以监督;对于那些个性较强又容易冲动的同学则采用谈心和严厉批评相结合的方式等。
3、后进生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带着一颗耐心,千万不可浮躁冲动,也不能因为一时的没有效果就悲观失望,甚至于对后进生从此放任自流,置之不理。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这门艺术需要我们的真心付出,需要我们的无私奉献。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心得
做师生之间的桥梁,促进班级全面发展
——我的班主任工作心得
工作十年来,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在班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每年都兢兢业业的带领全班同学在不断的进步。下面我就几年来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给大家预以汇报,以供大家交流指正。
一、建立一支团结、扎实肯奉献的班干部队伍。
开学初,我都对学生进行一个星期左右的观察,发现其中的佼佼者,选择优秀者担任班委,给他们一段时间实践,如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否则会给班级管理带来不良影响。也可让学生毛遂自荐, 让更多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创建了更加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明确了班级努力和前进的方向,营造一个温馨而又充满朝气的学习环境。还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总结工作中的得失,促进班级工作的发展。努力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改进工作方法,在适当的范围内放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他们一定要搞好团结,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有些同学对担任班委有顾虑,认为那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我就开导他们,学习是锻炼,生活是锻炼,管理也是锻炼,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只要能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99年毕业的一位学生,那时他是我担任三年级的班长,后来谈到此事,他认为当班委的经历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受益匪浅。在自习、周日例会、课余辅导时间,班委都能恰如其分的发挥作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老师绝对不能放任不管,要及时过问班级的情况,班委不能处理的,老师要帮助班委处理,树立班委的威信。总之我觉得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强有力的帮手。
二、协调任课老师之间、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不但要管理好学生,而且要协调好任课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任课老师之间要经常交流班级出现的情况,交流上课体会,交流“学优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变化等,交流“学困生”的转化经验,共同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非常重要,班主任应做好师生之间的桥梁。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建议要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改进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同时要树立老师的权威,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这么多的老师上课,不管你教的水平如何,学生心中肯定有个等级,甚至会出现对某一个老师的逆反心理。如今年我班学生对数学老师有意见,通过调查学生才知道,原来是数学老师经常占用学生的自由时间,而且经常拖堂。我首先告诉学生:我班的数学成绩是最好的,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好的,可以向老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但不能有逆反心理。课后我又同数学老师交换意见,肯定她的积极性和良苦用心,但也要考虑下节课的时间、内容,要全面提高班级的质量,“一支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适用于任课老师,也适用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及时了解并协调师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正确面对自己的认识缺陷,一个班级只有全面提高才是优秀的。作为一个班主任心中要有大局意识,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任的某一学科,要兼顾到所有学科。如果有空课的话,就让薄弱学科上,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起到总体的“培优补差”作用,不能自己独占。我认为这里面班主任起着关键作用。
三、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
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天资聪慧,有的勤学苦干,当然也有的确在学习上有困难的。这样,能学好的让他尽量学,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不好的也不能撒手不管,本学期我班学生王天顺就是一个对学习实在有很大障碍的学生,从入学到现在,他一次完整的作业也没有交过。学习让每个老师都很头疼,在这种他对学习很厌倦、甚至有逃学念头的情况下,我让他管理班级的卫生工具的摆放,转移他的精力,并多次寻找机会表扬他工作不错,他越干越有劲,后来我又让他管理门窗的开关,他也愉快的接受并努力的干好。有一次我亲自看到他放学后又回去检查门窗有没有关严实。整个一学期我班从来没有忘了关门窗的现象。由此可见,差生有差生的长处,好学生还不一定作得到。所以在班中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八仙过海、各尽其能。
四、多与家长沟通,共同教育学生。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与家庭、社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哪一个环节脱落都不是成功的教育。刚参加工作时,我也不大主动和家长接触,怕家长忙,没时间。甚至怕家长不愿意老师找他们,因为大部分人认为,家长到校并不是光彩的事。但后来和家长谈话时得知,他们也有类似的想法,想和老师谈谈孩子,又怕老师不愿意,于是后来我就主动给家长打电话或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这么一做,还真发现并及时解决了不少问题,比如我班高朋艺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和哥哥因车祸去世,她妈妈精神压力大,有时她无人照顾,了解这一个情况后,为了解决她妈妈的后顾之忧,让孩子也有一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我及时向学校反映他的情况,并给她申请了“两免一补”并多次给她精神上的鼓励,让她从精神困境中走出来。再如我班中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我通过观察发现她有时非常苦恼,多次询问,她都不愿意说明原因,我找到她的家长才知道她的父母在协商离婚。处于对孩子成长的考虑,我劝她的妈妈、爸爸要慎重。劝了又劝,把不该管的事也管了。的确,她的父母也认真考虑了对孩子的影响,让她在一个比较和睦的环境中通过了期末考试并取得了入学以来的最好成绩。假期中,她的妈妈多次和我通电话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说孩子各方面都有可喜的进步。总之,教育是三位一体的作用,只有和家长多联系、多沟通,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以上是我几年来的一点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心得体会,当然有不全面和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使班级工作做的更好。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工作心得
—— 关于问题学生转化
用爱心育人,是我们班主任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如今,随着独生子的增加,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有个性,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这便出现了一群所谓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是指有学习障碍、有不良行为或心理不健康等特点,并需要帮助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是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每个班集体当中都有这样的学生,因而转化问题学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学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缺失,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春雨润物细无声,我们要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问题学生,要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转化、用细心激励,心中有问题学生,但眼中千万不要有问题学生,不少问题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品德、行为、心理问题。
首先,要有的放矢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只有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善于了解“问题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习惯,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在大胆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程资源和课外资源,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关注点,体现人文关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很多教师对品德问题学生的主要印象是“坏”,笔者认为,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是难免的。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少犯错误,这是为人的准则。” 对待“问题学生”,我们更要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切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他们在短时间内就能改掉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养成的坏习惯。学生犯了错误或存在其他不良倾向,只是一方面的问题,不要给学生下死结论。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同时要拥有宽容的态度,淡泊的心态,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也能行,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唯有宽容,耐心等待,他们身上的“问题”才能逐步改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特别是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呵护。
其次,人们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主要印象是“怪”,问题学生中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造成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家庭贫困、教育方法不当等。
孩子的行为动机往往是纯真的,也许是在好奇心、表现欲的驱使下导致的行为过失,一些家长普遍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心理品质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多缺失:从小过于溺爱,事事顺着孩子心意,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导致孩子缺乏沟通交往能力,内向自卑,缺乏抗挫折能力。
家长、教师,应避免用成年人的眼光、心理、思维方式等教育孩子,有时,不妨蹲下来与孩子沟通交流,做知心朋友,探究孩子的心理需求。教师或家长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更多地加以渗透性的教育,多旁敲侧击,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
再次,实行赏识教育。要赏识一个人,必须接受一个人,对学生也是如此,但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比较“不喜欢”,并常常横加指责,从而使他们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让学校、老师都头疼的学生。
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赏识不等于骄纵,无原则的赏识就是骄纵,是教育中的大忌。
因而在对待问题学生,不能只考虑“关注”他们的成绩,更要考虑、“关注”他们的行为品质,考虑、“关注”他们的心理。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
最后,无论对待怎样的学生,都应鼓励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扩大阅读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好的名著,从中汲取精华,使自身得以完善。试想,行为品质好了,心理健康了,人会做了,其他的,就水到渠成了。
教育的本质是——受教育者,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爱的教育离不开严格与宽容,离不开耐心与说理,离不开期望与赏识。允许学生出错,教育者不但拥有幸福的教育体验,而且问题学生也会不再成为问题了。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心
主得
任与
工作 体会
梁海迪
卧佛寺小学特岗教师考试后,我被分到了一所乡里的小学。早已听说了农村的教学质量不是很好,但是,我心想,就算再不好,以现在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学生的学习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可事实告诉我,农村孩子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不是一句“学习不好”就能够完全讲明白的。将近一个多月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尤其给我了很多很多的思考与反思。
首先,这里的孩子存在很多的不足,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现在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都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他们认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家庭的熏陶,同时,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要以一个陪读者的形象出现,孩子学什么,首先家长必须要会什么,在家长不会的情况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为孩子做出表率。然而,这里的父母是几乎做不到这一点的。那些守在孩子身边的父母,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本来就有限,农忙时节,他们会因为忙着在地里干活而忽略孩子的学习;冬天闲下来的时候,大家常常以打牌来消磨时光,孩子放学回家如何能在一片洗牌声中安心学习?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他们几乎一年四季都在外边打工挣钱,自己的孩子就只好托付给父母代为看管了,这就是我们国家现在普遍流传的一个词——“留守儿童”。作为隔代的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本来就觉得孩子小小年纪离了父母很是可怜,哪里还有心情去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严加管理他们!综上所诉,这里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对孩子的所有教育都落在了学校以及学校老师的肩上。没参加工作时,我就一直在关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的“2012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栏目,对于节目中那些老师的敬业精神,我在敬佩的同时也会有些许怀疑,他们难道真的那样辛苦,那些孩子在上学路上难道真的就有那么多困难吗?来到这里之后,身在其中的我就完全体会到了他们的那份辛苦。农村的教师资源十分缺乏,更可怜的是,教师的老龄化特别严重,那些老老师纵有满腹的经验,但在时代面前,他们好多的想法和做法过时了,无奈之下,着急之余,他们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呢?唯有一声叹息来告慰自己了。了解了这些,我深深地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我担四年级的班主任,同时,教他们语文和数学,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所有的空余时间我都和他们在一起。因为这个缘故,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了如指掌,其中很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班一共三十二个学生,每天交作业率却只有60%,剩下的就是永远也交不了的。我后来想了想,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对于那些学困生,他们本来在理解新知识方面就有困难,作业方面再多加苛刻,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容易被打消了。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一个一个地辅导,只要一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学生们觉察到了我的转变也开始乐意配合我,作业不管对与错,最起码可以做的整齐些了,这样,我批改起作业来也容易些。这是课本上的作业。对于课余练习册,我给我们班分了八个小组,每组四个人,由两名小组长负责批改其他三个人的语文和数学作业,我作为老师会定期把他们的作业收上来检查并批改。现在的学生没有晨读的时间,但我发现我们班有好多学生的表达能力几乎为零,别看他们课下的时候一个比一个能说,可是真到了让他们发言的时候,却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出来。针对这一弊病,我让他们抽空晨读,而且是全班齐读,记住是“全班齐读”啊,可不能让他们自由阅读,因为,小孩子只有在集体中才会找到位置,找着力量。而且,每当有优秀的作文出现,我就会让那个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他写的作文,就这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可以自由说话的机会来锻炼他们,最终,让他们可以在正式的场合也能够畅所欲言!俗话说,学困生要从点滴抓起,在写字方面,我们班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字写得很潦草的问题。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一开始,我让那些字写的很难看的学生每天写十个字,随便写的,可到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开始应付差事了,效果越来越不好了。于是,每天的练字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如果讲新课了,就写课后的生字;如果没讲新课,就让他们挑一些学过的、自己认为不会的生字来写,这样实施下去,学生们对练字的重视程度无形中就加强了,练字、学字,一举两得。还有就是,这里的孩子散漫惯了,我们班一多半的人学习积极性很差,他们不知道学习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也许习惯了家里的生活,他们也像自己的家人一样吃饭、劳动、休息,就是没有意识去主动学习!十一假期过后,我进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收作业、检查作业,让我很气愤的事情发生了,有十五个人完全没做,那些题可都是我讲过的啊!八天的长假,抽出两天就可以把作业写完,可是他们完全忽略了自己是个学生,自己的工作是学习!于是,我“训”了他们一节课,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当有难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接下来,由小组长把各自的组员领回去,让他们每个人明白:小组是一个整体,组长有义务督促组员学习;组员应该积极配合组长,不会就问,尽快完成自己的作业。正好那天下午有一节体育课,借题发挥,我拉着他们到操场上跑圈,每两圈淘汰一些人。可喜的是,六圈下来,我们班有好多学生坚持住了,那些中途下来的学生还有主动跟上去跑的。就这次事件,我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可以坚持多久,自己的毅力到底有多强,让他们学会“坚持就是胜利”;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一个集体,学习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过程、一个相互激励的过程,学习应该不断提问!
说过了学习习惯的培养,接下来就谈谈如何有层次地对待学生。新学期开学我们班转来了两名新同学,一开始我只知道一个,可后来发卷子的时候我才发现还有一个。这两名学生一个很优秀,一个却很懒,学习情况也可想而知。因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所以我讲课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在照顾他们,但毕竟还是有好学生的,他们该怎么办?我很伤神。有句话说的好,办法都是被逼出来的。面对接踵而来的问题,我的好多对策都是我的学生给我的。课外习题的出现给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前边已经提到,我分了八个小组。于是,我让班里学习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有十多个),让他们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在给其他同学批改作业的同时,提高自己对难题的理解,因为,只有能讲出来的题才是你自己真正理解了的题。学习方面就先讲这些,下面再说说我的日常班级管理。
班级如同企业一样,也应该有一个班级文化。有了这个班级文化,班级里的成员才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激励,他们才会找到动力奋发向上。于是,我借着学校“美化班级”这一活动提出了我们班的口号:每天进步一点点。同时,我还给他们配了一副情境图——龟兔赛跑。我告诉他们:不论你们之前的基础是怎样,但在今后每个人每天都必须有所进步!有了这个无形的力量作支撑,我想我们班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在与他们每天的接触与交流中,我常常会有他们听不懂我说话的感觉,这让我很苦恼。问有经验的老师,他们告诉我是因为语言环境存在差异的缘故。农村的孩子生活在方言的环境当中,一时很难接受普通话,如果老师再说的快些,那学生就更不明白了。所以后来,我尽量放慢语速,而且,不用他们理解不了的词语。这点很重要!因为有一次我和我们班长说“把我的话落实下去”,我就随口问了句懂得“落实”是什么意思吗?他却面无表情地向我摇头。另外,我还有意识地让他们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说普通话,因为,在作文中,他们很多情况下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而写出一些只有当地人才能听懂的句子,这在我们老师看来却是病句,于是,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就出现了沟通上的障碍。
对于低年级同学来讲,让班主任最为闹心的就是每天不间断的“告状”,不是他把他打了,就是他把他弄哭了,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用一个句子来形容班主任当时的心情最为恰当——“清官难断家务事”。因为孩子都是会闹别扭的,当你批评了一个人,没过五分钟,说不定人家两个人早又和好了。所以,在小孩子闹别扭方面,作为班主任的你,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还是以和为主,批评为辅。有一次,我们班两个很腼腆的学生闹别扭了,当我问到他俩谁先动的手时,谁都振振有词,一时间乱如一锅粥,我又不能不弄清事情的原委再做决定,可是,听完他俩的陈诉之后,我确实是不清楚他们是为了什么弄到两个人都哭了的地步。于是,我也不问了,先是让他们冷静地待了一会儿,后来用一连串的问题来压倒他们,例如“你们俩是否有深仇大恨?”“你是不是特别恨他?”等,他们的表现让我觉得好笑,两个小家伙竟然说不上来,同时还一个劲儿的说“没有”,于是,我让他们握手言和,并且,相互间还给了彼此一个拥抱。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我就把这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解决了。
其实,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带班主任,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最重要的法则就是:在你进行一项活动(不管是教学活动,还是课外活动)之前,都应该把明确的要求告诉他们。因为,低年级的同学就像是一块未开垦的沃土,他们是需要老师一点一滴地去教育与引导的,假如你没有给他充分的说明,那么,事情的结果一定是孩子式的,说的再清楚一些,就是让人觉得幼稚与搞笑的。
每天发生在班主任与孩子身边的事情很多,只要你明白了孩子的心,领悟了其中的真谛,那么,不论你今后会遇到怎样出乎意料的事情,你都会处理的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