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格教育-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工作中的人格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人文关怀”的重头戏。实施人格教育,首先,以“师爱”尽心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人格目标。其次,针对新时期的特点,把人格教育与社会现实即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最后,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主体精神,班主任工作更是这“人文关怀”的重头戏。如何培养学生既获得丰厚的知识,又使学生明确人生目的、意义等健康个性、完善的人格?这就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作为人文教育的班主任工作,在于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更在于引领学生理性地认识社会与生活。因此,班主任在整个学生生活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真正做到“敦品励学,厚德载物”。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精神,没有现代技术,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名字人格精神,不打自垮。”这段话极精当地阐述了一个人的人格素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对国家、民族至关重要。作为班主任,应如何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铸造学生的灵魂,是首要任务。因此,用人格精神点亮学生的心灵,是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实施人格教育呢?
一、以“师爱”尽心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人格目标
人格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爱与理解,以往的德育偏向以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向学生正面灌输,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消极方法,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人格教育则侧重于以爱心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必须把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放在首位,坚持启发诱导,让学生明理、觉悟和警醒,因此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
在日常班团活动中,可以倡导学生从古圣先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中汲取营养与力量,这都是我们正面进行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班主任可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以点带面,深入阐述”的方法,使学生铭记于心,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目标,从而受用终身。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高尚情操;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从古人在道德情操、明辨事理、待人接物、对待功名利禄方面,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对于节操、志向、求学、事业;对于廉洁奉公关心国家大事,孝敬父母方面取得的成就受到启发。班主任用爱心引领学生与大师们进行心灵对话、精神的交流,重视熏陶感染、重视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内在需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尘垢得以荡涤,灵魂得以升华。
二、针对新时期的特点,把人格教育与社会现实即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事物、新思维不断涌入校园,这一切必然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班主任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将人格教育与生活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社会生活是由相互联系的人构成的,一个人不可能与他人“绝缘”,因此,人格教育就要教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处、共生、共谋发展。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共生能力强,而一个人格低下的人,共生能力弱。人格素质教育应从学生的共生做起。人格是共生的基础,共生是人格的体现。
因此,班主任应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他人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利用班团活动进行演讲会、读书会、维护班级校园环境行动、讨论会等活动;从影视评论到时事点评,从献爱心到保护环境、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积累与体验的同时,学会畅所欲言、共同合作、开阔视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的亲和力和参与意识。
三、班主任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善待自我方可为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处处为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必须在师爱之中融于“严”:严肃,严格要求。教之有法,张弛有度,真可谓一门高超的管理艺术。对于个别学生的不良表现班主任应学会“爱心期待”,运用鼓励性评价,既不捧杀也不扼杀学生的人格尊严,或许在不经意间,就潜滋暗长起来。
总之,我们本着重视人的培养,关注人的塑造这一观念出发,重视感悟熏陶,重视情感体验,通过情景设置,把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美的境界之中,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格。
第二篇:感悟班主任工作中的幸福-班主任工作心得
感悟班主任工作中的幸福
“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为你付出的再多我也值得。”每当听到任静和付笛声的这首《你是幸福的我是快乐的》歌时,我的心中便洋溢着幸福。
和朋友同事聊天经常谈论要追寻幸福,可是幸福又是什么?它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判断是否幸福,要看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与标准了。我相信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幸福的说法。
幸福是一种感觉,更是一个方向,人生真正的幸福就是创造幸福的过程。人的确应该为追求而活着,没有了追求,生命的意义便不复存在。因此,即使你并没有成功,最后得到的并不一定是完美和永恒幸福,但那种心灵与生活万物产生的感应和共鸣,却是一种生命和过程的美丽,是一种内心对生活的感觉和领悟。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时时刻刻都围绕着你,拥抱着你,一直都在你的身旁守护着你,只是很多很多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你未曾发现它,所以才会觉得自己不够幸福或是不幸。
那究竟何为幸福呢?每个人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地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有人说,幸福是灼人的,当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因为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踏遍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翻越陡峭山崖的气魄,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然而在我看来,幸福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喝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穿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喜欢一个陌生人,或者,对着镜子微微一笑……这些都是幸福,虽然这些也许都是些片刻的感觉,但却不能否认,它是属于我的快乐,是属于我生活中淡定的幸福。然而幸福不就是一种感觉吗?简单而又美好的感觉!我,一名在校学工作了近20年的班主任,认为“幸福就是和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
那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呢?我现在来粗浅地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有梦才有幸福
一位名人说:“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
对一位班主任来说,有没有梦想,能不能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一位优秀班主任不在于她做了多少年班主任,而在于她用心做了多少年班主任。
有爱就有幸福
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块基石,但爱也是一种艺术,一门学问。刚上任的班主任,可能想着要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但可能很快就发现,自己在学生面前是亲密有余而威严不足的,班级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于是,收起了笑脸,拿起了教鞭,堆起一脸的严肃,想重树自己的权威形象,无奈刻意营造的严厉也只是拉开了自己和学生的距离。
于是,部分班主任开始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孩子,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与他们同喜同悲,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亲近和爱,他们也开始“亲其师信其道”,于是班主任的工作异乎寻常地顺利。
让我们工作着、幸福着、快乐着……
第三篇: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感受-班主任工作心得
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感受
从事了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让我尝到了苦与累,但更多的却是幸福与满足。
下面就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一话题,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一、付出真爱感化心灵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样说。的确,“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最关键、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疼爱,你才会平静地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不会认为他(学生)给你找麻烦;只因拥有对学生那份关爱,才不会认为班主任工作繁杂苦累,反而觉得有意思、有意义;只因拥有对学生的那份真挚的爱,你才会想方设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生的今天负责,为学生的今后谋化。
这些学生刚一入学时,我就发现我班的一位女孩,别的同学不一样:她不和其他同学讨论题;也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每天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一点儿都没有十二三岁孩子该有的活泼;上学、放学也总是独来独往。如果你要表扬谁,你也总会听到她的不屑一顾的声音。和她谈过几次,总是我在说,得不到她的回应,收效甚微,就是她开口说话了,也就是说:“反正我就是学不会,我就这样”.看着她玩世不恭的样子我很是心惊,小小年纪的她为何如此偏激,而缺少了本该属于她的天真和快乐。经过了解,我发现其实她的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但又因为敏感的自尊心和强烈的自卑心理,使她采取了比较极端的方式。为了改变她的这种心态,我除了经常不露痕迹地和她谈话之外,还在生活上关心她,一有成绩取得,我就在班级里及时表扬她,树立她的自信心,还背地里动员学生主动去接近她,和她一起做作业、做游戏,使她逐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段时间,终于看到了她的变化,变得开朗了一些,和我也亲近了一些。
爱学生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一千种一万种,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我们真的很难走进孩子的心灵。我希望我的班主任工作能做到“无痕迹教育”,因为我认为越是让学生感觉不到我们是在教育他,我们教育的效果往往越好。
二、营造氛围熏陶心灵
古语有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亦与之化矣;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现在我们常说:班风正,学风浓。的确如此,要打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和谐的氛围是提供正常教学秩序的良好保证,和谐的氛围具有较大的传递性,和谐的氛围能感染人的身心健康和熏陶人的心灵。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而要想营造出这样的氛围首先要为班级树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这个目标就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所以我根据班级和年级的特点,为学生们确立远期、中期、近期的目标,这样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同时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学生们在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其次,一个和谐的班级氛围,还必须培养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组成班集体的核心,有了这个核心,才能带动全班同学去努力实现集体目标。这个核心,就是班主任领导下的班委会。从接手这些学生开始,我就有意识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挑选一些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学习认真,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学生来担任班干部。同时我还学习魏书生老师在管理班级时的做法,就是班内实行“分级管理制”.一级管理:七名班委,负责全班各大项工作的监督总结。二级管理: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及时辅助任课教师的工作。三级管理:大组长和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卫生。四级管理:职责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的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只有在一个积极向上、学习努力、团结和睦的班集体中,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矮小,瘦弱,而与众多同类一起生长时,则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英国着名“卡迪文实验室”在上个世纪80年间共出现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共生效应”.我希望我的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和谐的班级氛围中“共生”.三、开展活动塑造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语言已经穷尽的地方,音乐才开始它起作用的领域。那些无法用言语告诉人们的东西,可以用音乐的旋律来诉说”.一个班集体:有书声、有笑声、有歌声,那才是生动活泼的班集体。因此,各种班级活动是对年轻的心灵起作用的不可替代的手段。每一次班集体活动,就是学生向班集体奋斗目标的一次迈进。每搞好一次班集体活动,就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的一次契机。尤其是那些在表面上看来取得成绩并不好的活动更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好的塑造。
在活动中,给那些取得了好名次的同学颁发荣誉奖;给那些虽然没有取得却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的同学颁发敬业精神奖;给那些默默服务的同学颁发精神文明奖……用以激励同学们。
利用好班会等常规的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常态。开学后不久,我发现这班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太好,甚至影响了课堂教学,我前思后想,牺牲了自己的一堂教学课,那堂课开始时,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四个大字:“我长大了?”并且用了大大的问号。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已经上初中了,但是你真的长大了吗?你对长大的定义是什么?你认为你长大了所做的能让你自豪的事情是什么?课堂陷入了片刻的宁静,一会儿学生们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看看学生们谈得很热烈,我就让一些学生们站起来谈谈感受,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自己对长大了的理解,并把它写在黑板上。不一会儿黑板上写下了这样的话:长大了意味着自己生活能够自理;长大了意味着能够帮家长做家务……随着讨论的深入,黑板上渐渐地多了这样的话:长大了意味着责任;长大了意味付出;长大了意味着学会关心和理解他人;长大了意味着要学会承担、学会感恩。黑板已经写满了,再看我的学生们,他们的眼睛亮了,身板也挺直了。我知道那是想要长大,或是长大了的骄傲和自豪。最后我用板擦擦去了那个问号,同时重重地画上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我相信,这是一次很成功的教育。通过这堂课,学生们的状态已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各科老师说他们上课极积举手发言的多了,劳动也更主动了,更可喜的是作业完成的质量提高了许多。虽然我知道这一届学生的路还很长,这期间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都不会害怕了。
记得那次我领班级男同学进行室外劳动,干的活儿可以说是又脏又累,根本不适合女同学干。等到劳动结束回到班级,调皮的男孩子们认为自己出去干活了,自以为很得意,跟我邀功,问我,老师给我们什么奖励呀。我说有,请全体女生起立齐声说:谢谢男同学!你们辛苦了!女同学说完后,男孩子们调皮的异口同声的喊:不辛苦!我说:你们说的不对,应该说:为同学服务!一阵笑声过后,男孩子们在劳累之余似乎懂得了什么是做男孩子责任。
事后我觉得教育真是微妙。我们大人不也常常是这样吗——我们往往不在意工作有多苦有多累,我们往往很在意别人对我们所做事情价值的认可。孩子们又怎么能例外呢?
四、思想疏导灌溉心灵
我们都知道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疏导远比堵截更重要。一次我到区里开会,一天都不在学校。临走之前,我再三叮嘱我的学生,一定要好好表现。回来后,科任老师跟我反映说自习课的纪律不好。可以说我是满肚子的火。怎么办?大发雷霆还是一个个算帐?我想都不妥,他们只所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打闹,一方面是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更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一种责任感,他们没能真正的把班级当成自己的班级,只认为班级是老师的、是班干部的,那么在缺少约束力的情况下,打闹也就再所难免了。怎样能从内心上真正的触动他们呢?几天后,我把我的数学作业布置以《班主任不在家的日子》为题目让学生写作。同学们刚开始都很惊讶。后来我利用班会课随机抽取了几份,念了起来。刚开始念的时候,班里还不时的发出哄笑,他们感觉情景再现很有意思。可是听着听着,他们就不再笑了,因为他们听出了写作人的谴责和批评,那些捣蛋鬼也都低下了头,他们还不时的偷看好像若无其事的我。我知道时机成熟了,于是谈起了我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最后我给予他们的惩罚措施是每人当一周的值周班长,负责班级的纪律,同时要写一篇周记,记录一周来工作的感受。通过这件事,相信他们懂得了管理纪律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责任感、也明白了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由此,我不禁想,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或者惩罚训斥、指责是远远不够,更不要说触及皮肉了。只有触动他的内心,使他们真正明白道理,才能收到效果。
其实,做班主任不能说没有烦恼。曾经看过一篇文题叫做“橡子和南瓜”的寓言。内容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草地上散步,他走着走着经过一片南瓜田,他看到了金色的大南瓜。在一个角落里,这个人看到了一棵巨大的橡树。他坐在巨大的橡树下休息,看到了橡树上结的小橡子,然后,他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小藤蔓上结着大南瓜,而巨大的橡树上却结着小橡子呢?然后,他心想:“这是上帝创作的失误!他应该让巨大的橡树上结大南瓜,而让小藤蔓上结小橡子,这才公平合理呢。”这个人想着想着,就在橡树下睡着了。橡树上的小橡子掉下了两颗,掉在这个人的头上,他被惊醒了,看到掉下来的橡子。然后,他笑着说:“也许上帝是正确的,掉下来的是小橡子而不是大南瓜。”人不能太贪心,什么事也不可能尽善尽美,班主任的工作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才。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人。但就是这一看似简单的目标,发自内心的讲,也不是都能实现的。因为我们的工作还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比如家长的素质,比如社会的大环境等等等等。我们每一位班主任何尝不想迫切的得到南瓜,但我们能使大多数孩子们成长、成人不也是一种幸运吗?我想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有时就如同我们上课一样,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最后,我想就我近期的班主任工作谈一点感悟:我始终相信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都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一定要寻找适合的和合适的。这样我们既不会迷失自己,也会形成自己的特点。
还是说一则寓言吧: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欣然同意。这样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来到海边。大鳖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青蛙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就是这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们努力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使自己的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我想这才是我们不断学习的目的。
我愿意用我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去扎根于班主任岗位这片土壤,我愿意用我的心血我的汗水去浇灌学生心灵的花朵。生命是可贵的,奉献是高尚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能这样的境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做不到,但我们可以默默实践,辛勤耕耘。在平凡中用爱和真情去感化学生的心灵,去熏陶学生的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去灌溉他们的心灵。在默默奉献中实现做老师的意义,在辛勤劳作中实现做班主任的价值!
第四篇: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心得——
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学校:全州县永岁乡双桥中心小学
姓名:蒋荣
【内容摘要】:要想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首先得严格要求自己,争取让自己多学习,多积累,让自己真真正正地在实践中逐步赢得学生的信任.敬仰和爱戴。从而成长成为一名知识渊博.能力出众,多才多艺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老师。
【关键词】:距离适度,观念创新,作风民主,行为果断。
这是我们六年级三班早操比赛之后,学生写下的最想对我说的话:“在漆黑的夜里,您是闪闪发亮的北极星;在迷茫的人生旅途中,您是指引我方向的明灯;您一遍一遍的重复着《静夜思》,却不知疲倦。您凭借自己的满腔热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无声的奇迹,那流逝的无悔的青春,见证着一次又一次无悔的付出。当生命的花儿枯萎凋谢时,您却静静地看着,看着那花瓣随风飘落,反留下满园芬芳。”看着短短的语句,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作为年轻教师,在中途接到这个班后,我一开始就在考虑:对学生的管理到底是宽好还是严好?到底怎样的教育方式是最佳的?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是最合适的?怎样的“距离”才是“恰到好处”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学习与总结,我至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在学生中有威信。我认为,威信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活动的最宝贵的“魅力”,对于班级的管理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有威望的班主任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由尊重至拥护,因而值得信赖,因为有了信赖,所以班级的工作便更好开展。那么,如何在班级中树立自己崇高的威信呢?
1、距离适度
刚开始接班主任工作,我是一心扑在班里,事无巨细,但一段时间过去后,我就发现,不仅我累,学生给累。这样做,起初我是觉得心安,可后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不到培养,且之后的事情更加的依赖,长此以往下去,我只能成为保姆,不能成为引导者。所以我当机立断,开展了一系列以“我是一班的主人”为主题的班会,调动了同学们发挥自己所长,共同参与管班的热情。此后的“两操检查”、卫生检查、纪律检查、甚至班长以下职务的任命,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氛围,使学生的自制能力得到锻炼、提高。通过这样的一个看似小小的观念上的变化,我是真真正正的尝到了甜头。
份耐心与细心,才会与学生沟通无“障碍”。同时,班主任的工作“游走”与师长与朋友之间,适时适当地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引导他们成长的更快更好。
2、观念创新
做为年轻的班主任,我时刻保持自己有一颗敏锐的心以及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我努力地让自己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及时向学生传递种种先进信息,充分发挥作为年轻人的优势,以自己的热情使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激发学生汲取新知识的欲望。实践中,合理把握各类集体活动与学生喜爱的生活、学习方式的契合点,使他们有足够的参与热情。比如组织各种别开生面、独辟蹊径的主题班会,并不断地推陈出新,给传统的德育活动赋予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班主任哪一个学生不喜欢?谁会说他光有自信没有威信?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议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若是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不注入一股“清流”,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年轻人仅有的优势也就限于泥淖之中,不能展现出应有的光彩来。
3、作风民主
班级的事物中,大到班干部的任命,小到谁来负责换水,我都充分地发挥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同学们在同一个班级当中,都明白“我是一班的主人”这一道理。同时,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我随时随地都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沟,来通师生感情,避免一些矛盾和冲突,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多为学生创造能大胆发挥的时机和空间,善于听取“民众”的呼声,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真正做到“民主”,这使得班主任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然,我除了认为班级中应该发扬民主之外,还应严格日常规范管理,因为“民主不等于宽松”,所以,开学 确立威信的,更是不能很完全地体现班主任工作的精髓的,但我仍然将这些作为我以后工作应该继续铭记于心的内容,是因为,他们确实在这一个多月里,陪伴我与我的学生一起完善、成长。从最初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写下了这些不太成熟的文字心得,同时,在努力的过程中,我和我的一班学生得到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语文风采大赛”的三等奖,及“队列队形及广播操比赛”的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班主任工作心得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长大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小学班主任面对6、7岁--
11、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思维方法,巧妙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六年级,大部分学生从开学伊始可以看出进入了忙碌,考级、上课外班。总体上全班的学习状态保持良好。
全班正以向上的劲头向前努力时,我班转入的新学生董渡夫着实让人操心。初次接触感觉孩子善于交流,头脑灵活,而且语文基础较好。但后来一系列毛病就显现出来了: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说谎现象,自我约束能力差。有逆反心理,爱与老师对付。提到这样的问题后,我们三位主科教师及时商议,应马上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孩子的在校情况。
与家长接触后方知孩子属单亲家庭,从小一直在寄宿学校就读,当我们向孩子好好反馈在校表现时,家长都很惊讶,也许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的要求并未向我们主科三位老师想象的那么样向积极方面发展,甚至越管孩子的逆反心理越突显,连家长对老师工作情况也有了质疑的迹象,面对此景我改变了工作策略,在家长与孩子面前多把孩子的优点展现出来评价,再对其不足提出希望,工作方式的改变好像消除了家长与孩子的“外来户”的戒备,反而易于接受了老师提出的希望,达到较好效果。总结起来,方法很普遍,但因“对症下药”而得到好的效果,这使我对“多一把尺子”的理念,又一次进行了领悟。
二、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要建立一个文明的班集体,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班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所有班级成员共同进步。因此选拔班级干部我班采取公开竞选。竞选标准:有组织能力,心地善良、胸怀开阔,作风正派,思维敏捷。培养方式:严格要求,明确分工,放手使用。例如:让班干部独立召开会议,总结班内日常评比活动,讨论对班级有益的合理化建议。班干部自己办好图书角阅览工作。每月一期的板报内容有班干部提议、讨论。(班主任工作心得)每次的班队会节目,都由班干部分组带领学生们编排完成的。为实践“尊人者,人尊之”这一健康的舆论,班干部们组织学生利用晨会时间学《小学生守则》,读《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又开展了“学习好习惯,养成好习惯”的行为论坛活动,学生们纷纷用文明行动落实这次活动。他们以身作则,为各项活动能健康顺利地开展献计献策,充分发挥着班委的模范作用。优化的班集管理,凝聚了班级力量。现在这批小干部参评议“政”、敢抓落实,真正成为了班集体建设的主力军。
四、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首先我有这样一个认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语文的学习不单单是语文教科书所提供的那一片有限的时空,而必须有事实的生活为依托。因此,在扎实课内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尝试了课外作业的创新,力求使语文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成为激发学生成长的生长点,成为学生发展的阶梯。我班学生在他们上一年级开始做起的语文课外作业——《语文能力测试题》。其内容包括讲成语故事、成语积累、成语接龙、诗文诵读、写句练习、小实验等,因当时学生们年龄小,所以我们两周搞一次练习,并请家长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讲故事,为孩子的作业的答题情况给予等级评价。几期练习之后,作业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式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样《语文能力测试题》一直坚持到现在,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为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学生的假期生活,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我把作业安排在寒、暑假完成。后期作业力求形式新颖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为更好地使用好《语文实践》教材,我将实践书中除实践活动内容外,分版块编写出“语文实践知识汇总”题,所有题都是以填空形式出现,学生在自学中读文章、找答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答题能力。教师从中只做重点讲解、学法点拨。
当将它拿给教研员张老师审阅时还心存一丝顾虑,在完成课内知识的前提下又附加课外作业能算是在减负吗?但在与张老师的交流中,她的一席话使我打消了这一念头,在此我想把我对“减负增效”新的感悟所得与老师们共享——我们对“减负增效”开展研究和实验,就是想找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路子,但这“轻负担”是相对的,“轻负担”不等于无负担。学生要掌握学习技能,不可能没有课业负担。我们要减去重的课业负担是减去那些重复的对技能形成并无帮助的作业。
实践证明,面对课外作业,学生不仅没有倦怠情绪,反而学习兴趣越发浓厚,他们已不再愿束缚在“你出题我来做”的陈旧学习方式中,“我出题大家做”,“我找资料大家读”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学生中有悄然生起。于是学生自办诸如名为“语文报”、“学习报”之类的报纸应运而生。我想学生从中受益不仅是知识的吸收,更培养和提高了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编辑信息的能力,增强了互相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