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时间:2019-05-15 16:1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第一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

王志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我的知识的储备,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能够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能够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用心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他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在我们的教学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当然,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些“你自我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对你这门学科个性感兴趣的学生,以至于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我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那么如何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呢?教师一方面要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是学生真正成为”自我的学生”,使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乐园。

另外苏霍姆林斯基也给了我们推荐:“接近那种无动于衷的头脑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来唤醒思考。”教师都要思考,是什么促使某些学生变成了这个样貌。有什么方法才能改变呢?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一个观念,那就是,要使一个人最后有一天发现自我是知识的主宰者,使他体验到一种驾驭和规律性的情绪。用认识来鼓舞起人的精神——这就是说,要使思想跟人的自尊融合起来,这是给我们提出的第二十三条推荐。

0

1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推荐》,()也曾对其中的资料有过涉猎,然而在自我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情绪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一条目中,苏氏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教育教学中很是常见的一个现状,他说: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下不管的学生呢?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学生的基础不一,理解潜力有差异,因此我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一样的学生。“能够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作为教者,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应对这样的现状,如果我们硬是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一样的学生,用自以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式来教育所有学生的话,那只能出现一种结果:一部分学生的自信被摧毁,一部分学生的潜力被扼杀。

苏氏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其实类似的观点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只是我们往往口头上无比的尊崇,而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却一再地践踏罢了。

学生是人,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教者尊重学生不妨从尊重他们的现状做起,为每一位学生确定适合他自我的“临近发展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发挥出他的力量和潜力,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唯如此,方能不误人子弟,方不致成为教育的罪人。

第二篇:《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书笔记

看到本书封面,我就被其所吸引,因为作者显然是一位尚非常年轻的教师。本以为能出书者必已上些年纪,有丰富阅历。而这样一位年轻教师对教育会有怎样的高见呢,带着一丝敬意和更多的好奇,我翻开了此书。

作者苏静,十余年教龄,头衔众多。其特色是独创了魅力诗教。光看这个介绍就可想象这定是一位才华横溢、具有全新教学理念的新生代教师。我想苏老师的教学模式是难以复制的,毕竟不是每个老师都有如此深厚的诗文功底。但此书清晰明了的归纳了诸多方法,在让我为之叹服时,也确实能学习到不少东西。

本书分三部分。

一、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课堂上,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对诗文创作的情境创设,以及作业布置和对课堂违纪行为的处理,苏老师都能运用诗词游刃有余而又极具艺术性的解决处理。其中有两个方法我个人映像较深,觉得可参考应用:一是魅力问答,运用积分打擂台的方法请学生回答问题,一方面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一方面积分擂台制也能避免学生回答错误后的尴尬;另一个方法是对枯燥乏味的背诵作业等安排小组比赛,运用群众的力量提高个别后进生对此类作业的热情和关注度。另外在这一大章中,苏老师的有一处提醒也很受用:要能静心聆听孩子的解释,有时学生因为表达能力等,一时的回答让人莫名,但作为教师要能够静心的完整听取孩子的解释,不过快的下结论武断的评判孩子的回答。

第二部分,管理—让孩子爱上你的智,管理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结合诗词教学,苏老师把这门科学的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章中我想强调两点,是直接给教师的意见。一是建议老师多读书,不只是教育学方面的,其它各类书籍皆可涉及。很多人会说根本没时间读书,其实是中国人把读书看成一件太重大的事。在此次苏老师提出她的读书三法:1博精结合,即有的书需精度,有的书则泛读,即注重读书的深度,也不忽略读书的广度;2巧时结合,即随时随地,利用一切空隙时间来阅读,积累起来不经意就会得到丰厚的收获;3谈思结合,为了更好的记忆,读书后可通过各种方法以便记忆,如与人交流,直面的或书信的,也可以通过写读后感、作读书笔记等方法。这三点建议非常实用,这也正与我校要求老师多读书的思想相一致,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相信更能事半功倍。另外一点很有共鸣,尊重身边平凡之人。苏老师要求她的学生尊重身边每个人,要知道学校每一个校工都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条件,苏老师以身作则,她班里的学生被赞为学校最有礼貌最懂事的孩子。德育教育就这样在生活中随机展开。记得某高校面试也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学校楼道的阿姨姓什么’,也是要求孩子关心尊重生边所有的人,在这个功利冷漠的社会,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需要特别关注和培养的品德,而对此教师就应成为学生最好的榜样。

第三部分,沟通—让孩子爱上你的真。这也是我比较关注的部分,学习了心理学我非常注重沟通。教师和学生这样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对我是一种挑战,我在各方学习,同时结合实践,希望建立对学生和自己的成长都最有利的人际模式。

最后我想说,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年轻教师分享的充满智慧的教学经验。我想在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唯有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我会为此不断钻研与实践!

第三篇:《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及苏静老师是在2008年学校的暑假读书会上,只记得当时曹校长刚刚学习回来,给我们介绍了这位年轻、诗意的苏老师。早就想细品一下,但直到前段时间才从图书室借道这本书。《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注重作者教学方法的分享,它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年的亲身经历。作者试图把《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

一、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深邃”两个字。她说“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她说“不要害怕学生听不动,她会从听懂百分之一起,慢慢听懂百分之二百”,她说“让课堂深而不涩,遂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我们有时也会小心翼翼或理直气壮的谈论着一个设计“超纲、超线”,会很认真的推敲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许总将磨得很细精粮送给学生,忽略了她牙齿和消化系统的成长,以至于她器官功能退化而且营养不良。前段时间刚读过得《朗读手册》中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听的理解力远远超出读的理解力。仔细想来,我们的课堂不能“深邃”,首先是没有链接的意识,不相信学生,也从没有想过去做这些。其次,自己没有养成深邃的习惯,用苏静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习惯于多元思维触类旁通。第三,就是各种知识的储备量欠缺。苏静老师不但是个“读万卷书”的书生,更是个喜欢“行万里路”的侠客。她的知识的广博和鲜活,是我们不能比拟的,在她的“定期旅行适时分 享”一文中可见一斑。也许,我们现在很难有驾驭深邃课堂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储备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从深邃的意识开始,慢慢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能力,我们责无旁贷。

二、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

教书育人,育人在先,我认为老师都应学会管理学生。爱学生,是要讲究科学和方法的,要爱动其心,并不是越严厉越好,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俗话说:“难得糊涂”。有时候,面对学生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老师不必耿耿于怀,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对付”软硬不吃的顽劣孩子,必要时,不妨来点冷幽默——寥寥数语,直中要害。让他置身于不伤自尊但脸红尴尬的境地,为自己的行为反省,毛病自然不治而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要活,要用上你的智,学生也会爱上你的!

三、沟通——让学生爱上你的真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真诚地善待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源泉。这就需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坦率才能赢得学 生的信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坦率地承认,往往比所谓的“掩饰技巧”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心。真——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学生对老师行为的判断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要把孩子的沉默应对当作无条件的认同,那是掩耳盗铃式的一厢情愿。惟有真诚坦率,才能让学生爱上你,才会与你进行思想上乃至心灵上的沟通。

总之,只有“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进而才会“乐其道”。做一个学生欢迎、喜爱、尊敬的老师,惟有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进步,进步,再进步!或许我不是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更坚定自己会慢慢变成一个理解宽容学生的老师,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一个有童心的老师。

第四篇: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读后感

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有感

最近读了诗教名师--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讲师苏静写的《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书中回答了:做老师的凭什么让学生对你亲近有加?凭什么让学生信你所传之“道”?怎样才能收服每一个或善感、或叛逆,或懵懂莽撞、或桀骜不驯的学生的心?怎样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佩服、信服、折服、心服口服?苏静创造了教育奇迹,将一名小学名师、大学教师和教育专家融为了一体。她将一群原本对诗一无所知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个出口成诗的“神童”!教学成果令人瞩目!

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年的亲身经历。作者试图把这本书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本书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每个细节都像一粒珍珠,由“诗意”情牵一线,构成诗意教育的淳美境界。

看到那充满质问语气的书名时,我以为又是作者故弄玄虚一番的自夸自大,没想到扫视目录的那一刻,我完全被吸引了!通过第一小节的阅读,我被这位年轻的语文教师的才智所折服了。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眼前的这位“魅力教师”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她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学底蕴的才女;她是一位心思敏捷、充满童趣的孩子王;她更是一位机智创新、充满智慧的教育之作者,她用自己独有的才华、智慧、真诚造就了她独特“魅力”,深受学生的爱戴。

无疑,本文作者苏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已经是十分成功了,书中那真切的课堂实录和典型案例无不反映她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灵活的教学思维,给予了我诸多启发。

苏静的语文课上,总会把一个看似平淡的主题,被她旁征博引,内容涉及到中学甚至大学。在普通老师的眼里,这样教似乎又悖于当今所倡导的“简简单单学语文”的理念,而苏静则认为,要打造一个深邃的课堂。抚育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和人生境界。不要担心孩子们听不懂,不知不觉中一切都会明了。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表达本人的见解。

对比自己这方面的教学方法,感觉自己有如井底之蛙,又犹如缠脚的小老太太——只会一板一眼地遵循教参标准讲解课文,回答问题;展开主题讨论,思路也非常有限。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自己的文学底子薄,对文章的理解不深刻,不会触类旁通,旁征博引,自己想表达但“肚子里没货”;二是因为自己平时就缺乏深入思考的习惯,不善于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不会对问题进行多元的解读。

比如苏静老师的“旁征博引”法教学《春》,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引用钱钟书的春天“下贱”,让同学们大吃一惊,进而认识到:在钱钟书的眼里,春天有“高贵”和“下贱”之分;接着用千古的爱情故事引出《钗头凤》,让孩子们体味到了“悲情的春天”;之后又引用德国诗人“灵感的春天”和马克吐温的“幽默春天”,让孩子们大快朵颐呀!

我看着看着,不由得连连心中赞叹:有才,有才呀!看来,语文教师至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如果是一个“文学家”那就能让“语文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了!

《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注重作者教学方法的分享,它涵盖了课堂、管理与沟通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和方法,既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又有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有效训练。这些教育案例和方法的呈现没有孰轻孰重,书中涉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案例,都是作者从师八年的亲身经历。作者试图把《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做成一线老师的实用手册,随意翻开每一页,都能直入主题,寻找到自己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单纯在分享一个人的心情故事。“诗意”是贯穿全书的灵魂,因为怀着一颗诗心,所以面对相同的教育细节,作者所呈现的是匠心独运的理解和独树一帜的方法。

一、课堂——让学生爱上你的才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深邃”两个字。她说“深邃会成为一种习惯”,她说“不要害怕学生听不动,她会从听懂百分之一起,慢慢听懂百分之二百”,她说“让课堂深而不涩,遂而不古,老师应该首先提升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驾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深邃课堂”。我们有时也会小心翼翼或理直气壮的谈论着一个设计“超纲、超线”,会很认真的推敲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许总将磨得很细精粮送给学生,忽略了她牙齿和消化系统的成长,以至于她器官功能退化而且营养不良。前段时间刚读过得《朗读手册》中也告诉我们:学生的听的理解力远远超出读的理解力。仔细想来,我们的课堂不能“深邃”,首先是没有链接的意识,不相信学生,也从没有想过去做这些。其次,自己没有养成深邃的习惯,用苏静老师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习惯于多元思维触类旁通。第三,就是各种知识的储备量欠缺。苏静老师不但是个“读万卷书”的书生,更是个喜欢“行万里路”的侠客。她的知识的广博和鲜活,是我们不能比拟的,在她的“定期旅行适时分

享”一文中可见一斑。也许,我们现在很难有驾驭深邃课堂的能力,但是我们在储备力量的同时也可以从深邃的意识开始,慢慢培养学生这样一种能力,我们责无旁贷。

二、管理——让学生爱上你的智

教书育人,育人在先,我认为老师都应学会管理学生。爱学生,是要讲究科学和方法的,要爱动其心,并不是越严厉越好,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俗话说:“难得糊涂”。有时候,面对学生的失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老师不必耿耿于怀,不妨适当“装傻”,给孩子一个自我修复的广阔空间。“对付”软硬不吃的顽劣孩子,必要时,不妨来点冷幽默——寥寥数语,直中要害。让他置身于不伤自尊但脸红尴尬的境地,为自己的行为反省,毛病自然不治而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也要活,要用上你的智,学生也会爱上你的!

三、沟通——让学生爱上你的真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要真诚地善待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无穷的源泉。这就需要沟通,只有沟通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诚坦率才能赢得学

生的信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坦率地承认,往往比所谓的“掩饰技巧”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心。真——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学生对老师行为的判断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要把孩子的沉默应对当作无条件的认同,那是掩耳盗铃式的一厢情愿。惟有真诚坦率,才能让学生爱上你,才会与你进行思想上乃至心灵上的沟通。

总之,只有“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进而才会“乐其道”。做一个学生欢迎、喜爱、尊敬的老师,惟有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进步,进步,再进步!或许我不是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更坚定自己会慢慢变成一个理解宽容学生的老师,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一个有童心的老师。

一本好书如同一位知心、忠诚的朋友,时刻的激励着自己,鞭策着自己,提升着自己。工作之余,品读一本好书是一种最美好、最温馨的休息方式。与其说这是一本畅销书,不如说这是一本充满着智慧结晶的教学反思记录本,是我们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最具有模仿性的实用宝典。

第五篇:读《给教师的建议》-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

《给教师的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读后感

吕鑫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信息技术学科,在学生眼里,它是一门副课,在小学阶段无考试任务,学生觉得学不学无所谓,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在校园里,我发现,在许多老师的身边,总有围绕着许多的学生,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我们老师要热爱自己的专业,用渊博的知识来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甚至二十倍。” 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备好课和做好阅读。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才能用准确、轻松、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考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二、把学生当成朋友。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我们应该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打篮球,踢毽子、玩耍等,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我们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们,进而喜欢我们的课。

三、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最可怕的是他对学习的冷淡态度。学生对待学习无动于衷,没有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事情,老师就很难把酷爱知识的火花从自己心里移植到学生的心里。唤醒的方法就是用思考唤醒思考,寻找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体验到一种驾驭真理和规律性的心情。换句话说,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信息技术课中,总有一些学生捣乱,不认真上课。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慢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所谓的“差生”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我们应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努力去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我们都应去赞扬、鼓励他,试着让他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结果会收到很好的成效。我们要记住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话:“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像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远。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下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让学生爱上你的学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认真品读了魏校长推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阿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

    怎样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怎样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 我认为,在课上,全体学生能有所得,他们就会对你的课有认同感,全体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风气,就会喜欢你的课。像我们这样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如何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就要做到:一、首先让学生先喜欢你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样才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有感2008年暑假读后感

    谈《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有感 看到那充满质问语气的书名时,我以为又是作者故弄玄虚一番的自夸自大,没想到扫视目录的那一刻,我完全被吸引了!通过第一小节的阅读,我被这位年轻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姜兆艳 说实话,我本以为《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书籍,而且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几天,我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著作——《给教师的建议》。虽然我读的还不多,但这位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书籍------人类的朋友,人类进步的阶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更是给我们教师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