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应多一点宽容之心-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应多一点宽容之心
美国作家库辛在《你不必完美》一文中这样写道:“我们当然应该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无法要求完美的。我们面对的情况如此复杂,以致无人始终都不出错。也许正是失去,才使我们完整。它告诉我们人出错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而作为小学生更是如此。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老师,却经常扮演着完美主义者的角色。我们特别是班主任总是如此要求我们的学生:你必须在学习上成绩优良,至少也必须是认认真真的,而且一点也不能违反学校和班级的纪律。即使是体育、音乐、美术、劳技、信息等学科也应该优秀。也就是说你必须是一个全方位都令人满意的学生。
事实上这样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现今多数学生是家里的”独苗苗“,集百般宠爱于一身,从小就养成娇气惯纵,犯了错也常常被家长所容忍。到了学校他们一些原来的坏习惯也仍旧存在。于是乎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总是这不满意那不称心,更有甚者跟学生形成心理上的对抗,这就使班主任工作开展得非常艰难。我想这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少了一点宽容之心。
那么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改变错误呢?首先作为班主任你得了解你的学生,我是一直要求自己做到多理解和宽容自己的学生。俗话说得好”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当我发现学生犯错时,我会主动联想到自己的学生时代的生活,我有没有这样做过?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我在读书时期,绝对不能算是好学生,至少以现在的老师们的标准来衡量是如此。上课说话,做小动作,跟同学发生矛盾,甚至与老师产生争执等。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我和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代沟,但是试着去接近他们你就能理解那些学生的一些做法。
作为小学生,他处于对社会认识的萌芽阶段,而这种认识经常是单方面的,片面和偏激的。他们不希望自己受约束,最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不理解。觉得上课说说话,做做小动作没什么关系。有时把讲粗话当作是一种乐趣,这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我们的老师不能理解,但事实如此。这是他们圈子里的事,觉得你老师不应干涉。
另外还受课堂教学形式的局限,我们目前教育中的听课主要还停留在老师讲、同学听这一形式上。这一形式相对比较被动,一些同学时间一长就感到乏味。许多同学的情感日趋丰富,内心世界五彩缤纷。有的同学”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想着游戏机、球场;有的同学按捺不住,打开书包,翻出各种漫画小说。你说学生犯错能全怪他们吗?还有的就是学生的犯错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你不能寄希望通过一次的说服教育就解决问题。
基于这种理解,使我觉得棍棒教育的效果远远不如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对学生的批评就要有分寸,绝不能一棍子打死。教育的语言要有”弹性“,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又不会激起学生的对抗情绪,这中间其实是一个”度“的问题,班主任工作经验积累的最主要方面应该在此。一个班主任是否成功,是否受学生的欢迎,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度“起了决定作用。
在对学生的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这个”度“字,让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循循善诱,与其进行心与心的交换,让他们感觉到你是在真心的帮助认识和改进缺点。我把学生的错误分成两类:一类是程度严重的。一般我会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分析是非,严肃教育。另一类是小过错。我是采用到教室中去,利用课余时间,跟同学们聊天、沟通的过程中进行,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批评。你不用担心学生感觉不到,其实他们很聪明。
作为班主任,最自豪的莫过于学生能不折不扣的听你的话,能否与你成为知心朋友。那么就应该做到宽严结合,才能树立威信。威信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现象,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而学生怕老师却是一种权力影响,过了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而对你敬而远之。爱是教育的前提,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必须有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与关心,而且是真心诚意的。因此我觉得一个班主任成功与否,也取决于你对学生爱的程度。
总之,我是用宽容的心态,真诚的关心与诚挚的爱来换取对我的信任。老师们只要你多一点宽容相信能使你的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
第二篇:常怀一颗宽容之心(班主任成长故事)
常怀一颗宽容之心
-----班主任成长故事
我曾听过这样一段话:一位合格的老师就像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要时刻想到你的工作是无可取代的。教师要活在“人世间”,只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所以我告诉自己,想成为这样的一盏灯就必须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于是,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便一直这样努力着。
记得我初登讲台的那一年接手六年级班主任工作,当时班上有位谭某某,是一位很调皮的学生,于是我决定想办法去改变他,经常找他谈心,经过大半学期的努力他已有所改变。但后来因为他有份参与违纪行为,爬进教师办公室往老师杯里撒尿,我就对他大发雷霆,无法原谅他的行为,并在班上对他进行公开批评,还让家长赔偿。由于过分的严厉,使他产生逆反心理与我对抗。上课不听讲,甚至在课堂上把课本撕掉,想引起我的关注,但我无视他的存在。后来导致他厌学,家长怨声载道。而当时我还不懂得多少教育方法,面对这些调皮生我感到束手无策,采取冷处理的态度,所以班级管理工作也不理想。经过这件事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吸取教训。并请教老教师,他们常说:老师遇事不要耿耿于怀,要尽量带着一颗宽容之心从事教育工作。
正所谓经一事长一智,因这种心态的改变,在2010我再次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班内宿生赖某某晚自修后外出未回宿舍,我在网吧把他找到并想强行带出网吧,但他依然不肯走,我立刻火冒三丈,把他训斥了一顿希望能把他骂醒,却事与愿违。这时我立刻冷静下来,用温和的语气询问他为什么要上网吧,他就低声告诉我中午时偷了父亲50元,被父亲痛打了一顿,嘴角都打出了血,于是他怀恨在心。拿着父母给的10元伙食费上网吧,气气他们,而且10元钱已拿不回。我就在自己口袋中掏出10元给他回校交伙食费。第二天针对这件事我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他在班会课中认识到父母养育自己和赚钱的艰辛。这时我注意到他已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于是问他:“你有什么话想对父母说?”他立刻站起来说自己要和父母道歉,我就拿出手机让他跟父母说。他父母也感动得哭了,同学们也哭了并给他送上热烈的掌声,从此他在学习上和纪律上都有很大进步。从这,我深深的体会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要比惩罚更强烈。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学会了宽容,因为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能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更能给学生反省和改过的机会。班主作的工作千头万绪,有喜悦,有烦恼,有收获,也有教训,充满酸甜苦辣。如今正因为经历过才让我感悟良多,才让我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第三篇:班主任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负责,承担多项任务,既有教育管理学生的任务,又有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班主任应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班主任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精深的专业知识
班主任一般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有较好的基础,确有真才实学,真正做到全面、系统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些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在全面系统地研究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时,要做到三个字:1“实”。即在专业知识上要有扎实的内功,在治学态度上要有实实在在的笃实精神。2“深”。“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有一桶水。”对教材及相关知识,不仅要广泛涉猎,而且要深入研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深入”,才能把握科学知识的内在体系和必然规律,才能将深奥抽象的知识通俗形象地教给学生,将驾驭知识的技能教给学生。3“活”。只有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才能成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二、广博的各科知识
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班主任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广博的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具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新事物快,班主任若能在专业以外的其他方面给他们以指导、影响或鼓励、支持,就更能沟通彼此之间的心灵,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重,同时将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全面发展的班主任,就很难培养出大批全面发展的学生。
总之,班主任要做到“专博相济”,建立起既精又深,既宽又厚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在现代教育中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班主任工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能否掌握教育理论和技巧,将决定着班主任整个工作的成败。马卡连柯曾深有体会地告诉我们,“我非常尊重教育理论,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
在众多的教育学理论分支学科中,班主任最起码要比较熟练地掌握普通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更要懂得“怎样教”。教育学就是从理论和方法上告诉我们“怎样教”的问题。(班主任)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较系统地了解教育目的、原则,教育教学的过程、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指导我们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内容、学生实际,选择切实而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班主任要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就必须掌握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与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以便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减少教育中的失误。
四、实践知识
这是机智丰富的个体存在:教师的实践知识更具体地说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班主任的工作,既是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又是一个组织和管理的过程。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组织好班集体,要驾驭和调节班级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等,这是一种管理的艺术,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积极实践,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所以,班主任掌握一点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知识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是个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过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
总之,班主任要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科学”型、“智慧”性转变,逐步走向专业化,一定要广泛阅读和吸收,海纳百川,掌握多种知识理论,不断从中汲取养料,并把它用于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中。
第四篇:班主任应十六知晓-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应十六知晓
1、学生的姓名含义:
2、学生的生活习惯:
3、学生的个性特点:
4、学生的行为方式:
5、学生的思维方法:
6、学生的爱好兴趣:
7、学生的困难疑惑:
8、学生的情感渴盼:
9、学生的心路历程:
10、学生的知音伙伴
11、学生的成长规律
12、学生的家庭情况:
13、学生的上学路径:
14、学生的居家环境:
15、学生的家长思想:
16、学生的家长愿望:
第五篇: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工作心得
班主任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最基本而又最具体、最繁杂的基础性工作。班主任是一名教师和一名管理者,既肩负着传授知识的重任又担负着班级管理的责任和师生、生生间的协调组织任务,学校、家庭联系之责以及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烦琐的事务、管理的责任、教学的任务、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工作、科任教师的协调、班级的荣誉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使班主任不能承受之重而形成巨大的压力。
面对班主任工作的种种压力,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怎样才能当好一个班主任,班主任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呢?
一、乐观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教师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现实工作中和生活中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时会陷入烦恼、苦闷、忧虑之中,如果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这很容易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教师应该面对困难,有一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貌。始终以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教育工作、面对学生、面对人生。
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改变了态度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奋发向上的斗志,结果就会变化,即:改变态度,培育心情。讲一个中国的经典案例,古时候有甲、乙两个秀才去赶考,路上遇到了一口棺材。甲说,真倒霉,碰上了棺材,这次考试死定了;乙说,棺材,升官发财,看来我的运气来了,这次一定能考上。当他们答题的时候,两人的努力程度就不一样,结果乙考上了。回家以后他们都跟自己的夫人说,哪口棺材可真灵啊。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
二、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
我们教师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不是天生与之俱来的,它来自社会实践在克服工作中、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形成的。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师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开朗平静的心态,积极稳定的情绪,烦不躁、忙不乱、胜不狂、败不馁,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必要的前提。
三、合理宣泄放松、情绪控制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身“方面如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等等。
另外,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常识,要有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运用心理学知识不断地进行自我解放,及时调节不适心态,减轻身心压力。所谓心理保健意识,就是要懂得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都只能通过自己的调整才能起作用;就是要懂得善待自己,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识,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既不因他人的评价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没有必要为取悦他人而违心行事。所谓心理保健技巧,就是当遇到心理困扰和挫折时,能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善于通过宣泄、激励、补偿、转移、升华、暗示等方式或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或化压力为动力以促进本职工作。
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那势必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导致心理异常。那么教师只有在日常生活中放弃权威身份,平等、友善、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他人。不把自己的准则强加于他人,要求他人,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教师、家长、学生的自尊和个性,这样才能获得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集思广益与学生、与师友、与他人和舟共济积极愉快地投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去。
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在学校学习的十几年就学会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知识技能尚不可能,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就成为必然之举。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所以,积极的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六、加强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
人的身体健康与人的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生理,健康的体魄,它是正常生活工作的基础。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良好的生理健康习惯,应注意以下三点:注意脑力的劳逸调节;加强脑的营养;加强身体锻炼。不过,教师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量的问题,不要适得其反,因疲劳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七、善于管理时间,注意工作顺序
”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情“,有秩序的生活会使你每天头脑清醒,心情舒畅。每天下班前整理好办公桌,定期清理抽屉中的文件和物品都是必要的。光是看见桌上堆满了教案、参考书和需要批改的作业就足以让你产生混乱、紧张和忧虑的情绪。当压力来临时可以暂停工作,也可以转移目标做运动,这样能减少角色冲突的频率和生活的疲劳程度。
八、营建幸福和谐家庭,协调工作与生活角色的关系
在工作之外,教师还有着父母、子女、妻子或丈夫等多种家庭角色,而又没有一个严格的时间划分能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分开。因此,教师需要确保工作和生活能相互促进。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心理压力。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则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由此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九、寻求新的工作体验,从其它地方寻求满足感
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做一份其他领域的工作。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也可从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感。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教室以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等,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如果我们把教师比喻是树,心理健康是阳光,那么在此,愿我们每位老师都能拥有阳光灿烂的心态,让教育之花更鲜艳!让教育之果更丰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