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历史哲学》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16:1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格尔《历史哲学》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格尔《历史哲学》读后感》。

第一篇:黑格尔《历史哲学》读后感

黑格尔《历史哲学》读后感

来自18级古典文献学王姣姣同学今天要跟我们分享一本特别的书——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到达了顶峰,不知道他的这本书给王姣姣同学带来了怎样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黑格尔《历史哲学》

从炎黄五帝至二十一世纪,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从未间歇。在这渊源深远的历史长河中,各时代的文人骚客、帝王将相乃至贩夫走卒流传下来的只字片语或巍峨巨制,或是经历秦火的摧残而湮灭无迹,或走上世世代代人都敬仰膜拜的神坛而千古流传,或是经历时间的考验而成为后人研究不尽的经典┈┈浩瀚如海洋读之不尽,璀璨如明星掇之不完。

说到读书,想必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已经有深刻的体验。繁忙的研究生生活,课程虽少,但每一门课所要求我们需要做的课后工作却是完全不同于本科的,再也不可以随便背背笔记便可以轻松通过考试。这时候我们需要看大量的书目才可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跟上老师的进度。读书,专业书,几乎成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常态。

近期我所读的一本书,是一本哲学类的,名字叫做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这本书在黑格尔的作品里面,在哲学类里面,可以算是一本非常容易读的一本书了,虽然只是相对的。这本书分为绪论和主体两部分。绪论部分几乎是理论,是最容易让人打退堂鼓的部分,但就这部分而言,讲社会制度的部分却极其有趣。他说在开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各种政治与道德的限制被看做是客观安排的,就像自然世界的事物一样,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东西。举例子的话,就像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天下是皇帝一个人的天下,掌握世人生杀大权,虽然我们现在看来是难以接受的,但在相当漫长的一个时期内,都被世人无条件接受,且认为理所当然,再正常不过,相反地,在制度文明的国家,个人便会追求正当的各种法律和制度,懂得维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黑格尔此书的观点多被人批评,但此点还是比较正确的。

奥林匹斯众神

本书的主体是分别讲述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和日耳曼世界的历史。有趣的是,作者认为,东方世界对应的是历史的幼年时期,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在东方世界中,一切的光荣都只属于一个人。希腊世界对应的是青年时代,因为这里渐有个性的形成,罗马世界则被认为是世界历史的壮年时代,因为一切活动既不由君主任意,也不由自己任意,而是大家一起来实现一个普遍的目的。至于日耳曼世界,想必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对应的正是老年时代,但这种老年意味着完满的成熟和力量,是一种满的境界,而不是衰老

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本书中几个有意思的点。比如苦行僧的故事。印度的阶层分化非常严重,分为四个等级,而婆罗门则是处于顶层的阶级。苦行僧为了修到最高阶级,需要怎样做呢?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连续站立十二年,不坐不卧,如果你能成功坚持,好,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将双手紧握,高高举过头顶,连续十二年。如果前面两个阶段都能成功挺过,还有第三阶段,在火上炙烤三时三刻,第四阶段,埋入土中,如果能活着出来,恭喜你,闯关成功。似乎没听说有人成功过。再比如埃及的动物崇拜,讲一个罗马人杀死了一只猫而引起了叛乱,于是罗马人也被埃及人杀死了。他们是宁可饿死也不会与动物争食的,更别说杀掉动物充饥了。

印度苦行僧

当然,这本书的内容绝不仅仅只有以上这些,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课后找来阅读一下。

---------

作者:王姣姣

第二篇: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读后感

《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读后感

首先非常感谢那些翻译本篇文章的译者们,是你们才让我们看到一篇如此有深度的文章,让我们能够了解到那时的马克思。

读过整篇文章后才发现原来只是读了一遍,文中的话语是如此的艰涩,感叹马克思是如何的伟大,如此的文章是如何构思而出的,也不得不说以现在的时代去解读当时的情况会怎么困难。

文中有一句“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我深表同意,试想如果在古代想要获得一场战争的胜利,光靠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是万万不行的,它必须依靠着刀枪身体,堆积而成的。想想现在的情况,我觉得自己的国家就有些类似,任别人(暂且将其称之为人吧)如何采取实际行动而我们依然申明,声讨,只会以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语来安慰自己国家的人民,“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多么可笑!要怪也只能怪制度的腐败人的腐败!不大刀阔斧地变革一下,只会任人鱼肉。

第三篇:黑格尔哲学语录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下面小编整理了黑格尔语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上帝惊叹细节。

2、世界上真正的悲剧不是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冲突,而是两种正确之间的冲突。

3、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4、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5、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6、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

7、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8、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联。婚姻是具有法定好处的伦理性的爱。

9、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美,既不是为他本身,也不是有它本身为着要显现美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只是为其他对象而美,这就是说,为我们的眼睛得到满足。

10、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11、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坚信理性,信任自我,并坚信自我。

12、悲观的头脑,乐观的意志。

13、存在即合理。

14、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相信理性,信任自己,并相信自己。

15、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16、理论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

17、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18、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

19、熟知并非真知。

20、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21、民务必体会到宪法是自我的权利,能够落实到实处。否则,宪法就只是徒有其表,不具有任何好处和价值。

22、与所爱的人长期相处的秘诀是:放下改变对象的念头。

23、太阳下方没有新事物。

24、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25、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6、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本身必须是真的。

27、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

28、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资料的灵魂。

29、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30、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1、在一个深刻的灵魂里,即便是痛苦,也不失其之美。

32、民族不是为了国家而存在的,民族是由国家创造的。

33、爱情确实有一种高尚的品质,因为它不只停留在性欲上,而且显出一种本身丰富的高尚优秀的心灵,要求以生动活泼,勇敢和牺牲的精神和另一个人达到统一。

3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35、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36、无穷的好心情,不是取笑,不是嘲讽,不是讥诮。只是从无穷的好心情的高度你才能观察到你脚下人类的永久的愚蠢,从而发笑。

3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38、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39、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40、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41、世上任何卓越的成就都缺不了热情。

42、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产生在善恶之间,而是出于自与两难之间,是两种合理性的碰撞。

43、一个罪犯的犯罪思想比天堂里的奇迹还要伟大!

44、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45、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

46、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会没有出头之日。

47、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

48、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49、假如不能说每个丈夫觉得他的妻子美,至少可以说每个未婚夫都觉得他的未婚妻美,而且世上只有她美。

50、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善的冲突。

第四篇:《历史哲学》读后感

《历史哲学》读后感

关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一书,由于各种原因,我只阅读了黑格尔所著的绪论部分和正文部分的中国篇。

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在《精神现象学》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萌芽,在《历史哲学》中则构成了明确的体系。柯林伍德认为《历史哲学》是一部具有深刻独创性和革命性的著作,在书中历史学第一次充分成熟地走上哲学思想的舞台。

在历史的研究方法上,黑格尔提倡一种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历史哲学的功能就是要从具体的历史经验中去探索理性的行为。黑格尔在绪论中将观察历史的方法分为三种:

一、原始的历史。这就是像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写的历史。他认为,这样的历史只是把史学家所熟悉的行动、事件和情况,改变成一种观念的作品,只是将生动的描述留给后人。

二、反省的历史。这种历史能超越现时代的限制,是作者用自己的精神来从事这种整理工作,是一种历史重构,是普遍的内在的东西和事变的唯一的联系。当人们阅读它时会有一种“现在”的意兴在他的心头,会给人以道德的教训,成为达到哲学的世界历史的过渡。

三、哲学的历史。由于哲学观察历史的唯一思想就是理性,历史哲学只不过是对历史的思想的考察。哲学所关心的只是理念在世界历史的明镜中照射出来的光辉。因此世界历史是一种合理性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个人的一切热情、个性、兴趣、和才能都只是绝对精神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工具和手段。伟大人物也不例外,他们的伟大只是因为他们体现了绝对精神的意志,成为绝对精神的代理人。就连国家也不过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实现的形态。在国家中自由获得了客观性,表现为法律。总之,历史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在其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的外化。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朝着他的终极的目标不断地实现。历史哲学的作用就是要在一个特殊的经验中追踪理性的轨迹。世界历史展现了精神的自由意识的以及那种自由随之而实现的发展过程。所谓批判的历史并不是真正的历史,而是一种历史的历史。

在黑格尔看来历史是精神在时间里的发展,是理性支配着世界,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上帝便是这种理性、这种善的具体形式,世界历史不过是上帝计划的实施。理性是人们用来领会上帝这项神圣计划的手段。而且历史是一个从不自由到自由的发展过程。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而这种进展是我们必须在它的必然性中加以认识的。他强调历史的重大变迁不能看作是偶然的机会,而是必然的。发展的原则是一个内在决定了的必然的过程。黑格尔把历史看作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他不同意把人类历史上的更替比喻为不死鸟从余烬中再生出的循环论的观点。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是历史的基础。黑格尔的一切哲学领域都渗透着一种浓厚的历史感,甚至可以说,全部黑格尔的哲学本质上都是历史哲学。在黑格尔那里真正的历史是思想发展的历史,只有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才是真正的历史。这样,生动的历史被抽象化和逻辑化,成为概念和范畴的辩证发展。虽然黑格尔并不否认经验历史存在的价值,但经验历史只是精神历史的验证。柯林伍德认为,历史哲学对于黑格尔来说并不是历史的反思,而是把历史本身上升为一种更高的势力,也就是说历史不仅仅是作为事实而加以肯定,并且还由于领会那些事实何以是那样发生的原因而加以了解。

按黑格尔的观点,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是绝对精神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外化。世界史就是民族史,是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历史动力的展开代表着自由意识的进步,历史的辩证过程寓于国家的对历史中,每一个国家表现着一个民族精神和世界精神自己的集体意识,每一个民族精神代表着世界精神的发展中的某一个历史时期,而各民族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代表着历史中的辩证法。

不仅国家和民族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就是个别人物也是如此。他把个人分为再生产的个人和世界历史个人,宣扬英雄史观。历史人物的作用就是在于在历史的决定时刻作为世界精神的代理人而出现,这些人物会将国家提高到一个发展和完善的新水平。这些人物的价值在于他们对自由理念的发展做出创造性的反应。黑格尔认为历史动力来自人的热情和人的意志。没有热情,世界上的一切重要事情和事业都是不会成功的,而所谓的热情就是人从利己的企图而产生的人类活动。黑格尔看到了恶的作用,在历史朝着理性的方向前进时,饿成了历史的杠杆。理性是在利用热情作为实现他的工具的目的的工具。

发展、运动的辩证法思想贯穿于黑格尔的历史观。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最为宝贵的就是他的辩证法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说: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解释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正是依靠这种辩证法的思想,他克服了康德在使用“理性”和“知性”时所造成的矛盾。他所应用的是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他把事物看作是许多环节相联系的整体,每个环节都与构成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特性的其他特点相互联系。

黑格尔虽然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辨证的,但是黑格尔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的,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组成部分。对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哲学有许多人提出批判。比如柯林伍德认为,黑格尔的刻板的历史发展模式不过是“为一种僵硬的和明智的保守主义政策提供一种伪哲学的辩解。”

黑格尔依据自由意识的发展程度将世界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东方世界代表的“历史的少年时代”、希腊代表的“青年时代”、罗马代表的“壮年时代”和日耳曼代表的“老年时代”。在少年时代,“精神”汩没于“自然”之中,只有一个人的自由,即个人被看作是无足轻重的,围绕着一个中心——君主。在青年时代,精神进展到了它的自由意识,一部分人是自由的。在壮年时代,精神的自由是普遍的,个人“已经混合在人的抽象观念里”。在老年时代,是精神的老年时代,是完满的力量与成熟,精神回到统一,是“现实精神的帝国”,精神的自由提高到纯粹的普遍性,提高到了精神本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一切人都绝对自由了。整个世界在这种连续性的发展中,展现出精神自我认识,从不自由到自由,再到绝对自由的过程。

以上是对《历史哲学》绪论部分的总结,由于这部分理论性很强,我对之很难理解,又看了两本关于西方史学理论的书籍,才得出这样认识。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对于中国的某些精神、文化发展做出了解释,比如:经书礼乐、法律刑罚、道德观念、文化传承、天子至尊、科学发展等多方面。黑格尔在这些论述中,有很多精辟的见解,符合事实,也能承认中国历史之源远流长。但是有许多也仅仅是根据一些故事和他的想当然而得出的结论。

我一直认为,如果是一个没有经受过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外国人所写的中国历史必定不伦不类。事实上在阅读了部分《历史哲学》后,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在这部书中,黑格尔对于中国认识实在称不上深刻,甚至一些认识根本是

错误的(或者可以这样看——在这样一部以精神发展史为内容的作品中,可以不认真对待史实?)。

我实不知,他究竟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得出“在黄河和长江上,都有亿万的人民居住在竹筏上面”这一认识的。当然有可能是译者在翻译中的失误,毕竟我所看的不是原著;但也有可能是黑格尔本身的夸大,借以证明“中国本部呈现人口过剩的现象”,但是在历史作品中,这样的夸大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对于科举制的叙述当中,他所引证的居然是在中国本土被看作是一本三流的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关于《玉娇梨》我也曾简略读过,只觉其题材、内容、文笔均无突出之处。而该书之所以能在当时欧洲产生影响,是因为有法文译本。而在当时没有流传至欧洲的能显现中国博大文化的上流之作却完全被忽略了。在对于宗教问题上,黑格尔也因为不理解中国的文化而产生了很大的误解,竟然提出“天子是一国的元首,也是宗教的教主”,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皇帝对于中国人是某种精神的象征与偶像,但我认为皇帝绝不是政教合一的首脑。在对于语言与文字方面,黑格尔的想法尤其可以称为错误,他在根本不了解中国语言与文字的情况下,简单地将之与西方语言及文字进行比较,并且认为中国的语言和文字是不合理的。在其他科学方面,虽然正确指出中国的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没有长远的发展和具有局限性。但是在这里他仍然有许多错误,比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火药的“发明权”问题,更比如他在提到的天文学时,更令我感到惊诧,难道他不知道中国在夏朝已有历法?难道他不知道《太初历》?难道他不知道《授时历》?这部伟大的历法与现在的公历精确程度相当,却要早问世300年。如果他知道,为何忽略这部历法?如果他不知,为何这样草率就认为中国没有大天文家?难道郭守敬不能称为大天文家?这难道是一位学者应有的态度? 这样的问题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这一篇的最后,黑格尔最终给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人民族性的显著特色就是属于“精神”上的一切——在实际上和理论上,绝对没有束缚的伦常、道德、情绪、内在的“宗教”、“科学”和真正的“艺术”——一概都离他们很远。究竟是因为这样的内容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是为了这样的结论而采用这些内容?难道他仅仅是想证明中国在古代的愚昧落后?于是我重回目录,看到黑格尔对他的祖国和他的民族——日耳曼,给予了无上的评价与赞美——日耳曼精神是现代世界的精神„„日耳曼民族注定是基督教原则的担负者„„

也许,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掺杂太多的个人情感,但面对此书,尤其是中国篇,我无法不加入个人情感。在我的精神没有到达老年时代,没有完全成熟时,此书不再读。

【参考书目】

1.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

128页。

2.章士嵘著,《西方历史理论的进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广智等,《西方史学史(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五篇:《历史哲学》读后感

黑格尔《历史哲学》读书笔记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课堂讲义经编订整理后出版的。此书不仅富于思辨的获利,也适当注意于经验的事物和现象的事物,同时由于年轻人是对历史先为熟悉,黑格尔便从听者已知道的资料中表明出“观念”的动作,这也是我选取《历史哲学》来读的原因之一。本书包含着一个思想体系,即使细微之处也符合逻辑。本书著者无意自己去创造历史,而只是一个凡人从事探讨那已经创造出来的历史,那孕育理性而且富于“观念”的历史。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认为人类在某种意义上乃是束缚于他自己的信仰、理性,或者说某种本质的存在。这种自相矛盾的状况背认为是一切生存界内表现的一种对峙的状态,那就是“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之间的对峙,而构成宇宙生命的那些自然和智慧的过程便是要取消这种对峙,而使之归合为一种绝对的生存。而这部讲义的主题便是人类从原始的束缚状态到“合理的自由”状态所经过的诸多连续的阶段行相。

在绪论中,黑格尔将观察历史的方法分为三种,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和哲学的历史。并对于哲学的历史予以具体阐述。探讨了:精神本性上抽象的特质,精神用什么方法或者手段来实现它的“观念”,最后考察了,‘精神’在有限存在中全部实现的形态——国家。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的发展归为“精神”本质的发展,把“自由的观念”当做是精神的本性和历史的最终目的,将观念和热情作为交织成世界历史的经纬线。“观念一方面是事物的充满,另一方面又是自由的、任性的、抽象的东西”。观念是普遍存在的,她在精神的内部,通过活动这个中心过渡到“客观性”的领域。

另外说明个人行为除了出自预先的“热情”、私欲本身或者其他因素外,还在不自觉地符合着,推动着另一深入层面的发展。这种推动本身并未被意识到。继而过渡到“世界历史个人”的目的中间包含着普遍的原则。举凯撒为例,起初他出于取得罗马帝国的独裁权(一个属消极性质的目的),同时他的行为又是罗马历史以及世界历史上一种必要的使命,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胜利,同时也是一种不自觉完成世界历史使命的本能。他们出于自身目的而行动,但他们的行动却是根源于潜伏的内在的“精神”。历史这个向前进展的精神从不自觉的内在性由伟大人物带到自觉。英雄(伟大人物)即“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自由”是黑格尔历史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第34页说明“人类自身具有理性,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量,称作自由”。并提出两个因素:一,自由的观念是绝对的、最后的目的。

二、实现自由的手段,就是知识和意志的主观方面。国家是道德的全体和自由的现实,同时也是这两个因素客观的统一。历史各个过程所应当达到的目标——就是客观的意志和主观的意志在国家内的结合。说明世界历史的进程,世界历史原则发展的阶程,那个原则的内容就是“自由”的意识。第一个阶段就是“精神”淹没于自然之中。第二个阶段就是他进展到了他的自由意识。第三个阶段是从这个仍然是特殊的自由的形式提高到了纯粹的普遍性,提高到了精神性本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接着说明了历史的地理基础。把特殊方面的地理上的差别看做思想本质上的差别,“这种特殊的差别有如下三种:

1、干燥的高迪。

2、平原刘御——是巨川、大江所流过的地方。

3、和海相连的海岸流域。这三种地理上的因素是主要的,我们在地球各部都可以看到这三种差别。第一种是实体的高起的领域,闭关自守,不易达到。第二种是文明的中心,而且还没有开发的独立性。第三种表现和维持世界的联系。”“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东方国家是历史的幼年时期,没有进展成为主观的自由。希腊人的世界为历史的“青年时代”,这里逐渐有了个性的形成。第三是罗马国家也就历史的壮年时期。以反省为根据。这是个主观性的帝国。然后是日耳曼世界的出现,也就是老年时代。精神的老年时代是完满的成熟的力量。这时期他自己又重新回到完满的统一。

接下来便是以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的顺序展开具体论述世界历史的进程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在黑格尔那里,世界历史不过是“自由的概念”的发展。景象万千、事态纷纭的世界历史,是“精神”的发展和实践的过程。同时也说明了哲学超越社会表象,从事深刻观察,认识“观念”在实现他自己时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即自由意识的发展过程。

在我看来,由于黑格尔对于中国历史的认识仅仅到上世纪初,主要把中国归列为封闭性的、原始性的过度。而对于中国对当时英国最初访问**的拒斥直接持以否定的态度。而对于西方世界的过多肯定。与历史环境意识形态有一定关联。但是黑格尔的思想之系统性以及思辨性十分强大。对于世界历史系统性的反思归纳以及深入探讨对于我们探究历史的真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载黑格尔《历史哲学》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格尔《历史哲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后感[五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读后感 以我对哲学的理解,哲学应该属于这样一类人——内心强大但是疯疯癫癫,绝大部分都神经质。为什么呢,记得在哪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说出......

    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总结

    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总结 Lenin´s Summary of His Investigation of Hegel´s Philosophy ——列宁“伯尔尼笔记”解读* ---- Reading Lenin´s “Bern Notes” 张一兵 Zha......

    哲学的历史读后感5篇

    [英]马丁·奥利弗:《哲学的历史》,王宏印译,希望出版社2003年10月 。它用过分简略的篇幅——每两页为一节叙述一个哲学家或某一哲学流派等,其中还会有大约一半的篇幅被图片占去......

    黑格尔政治哲学性质及其当代意蕴

    黑格尔政治哲学性质及其当代意蕴王作印[内容提要]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性质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是国家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反国家主义。实质上,黑格尔政治哲学......

    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

    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 结33 杨培元201301022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反映马克思思想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读了这篇文章,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也通过......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读后感河海大学汪宇 研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河海大学 汪宇2013研一 1. 通读,分别标注出看不懂和看懂了并且觉得很很深刻的部分。 (比如说,) 2. 尝试着去寻找整体的脉络:按照“宗教批判--哲学......

    历史哲学书目

    历史哲学读本1、 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 (英)沃尔什著,何兆武、张文杰翻译:《历史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新中国书局......

    哲学读后感

    哲学读后感 哲学读后感1 读一篇文章、一本书,或看一部影视片,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感想。亲,你有把这些感想写下的习惯吗?瞧,有些同学还真有!今天,妈妈在我的小黑板上抄了一首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