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一盏的灯》读书感悟(模版)

时间:2019-05-15 16:1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盏一盏的灯》读书感悟(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盏一盏的灯》读书感悟(模版)》。

第一篇:《一盏一盏的灯》读书感悟(模版)

《一盏一盏的灯》读书感悟

小学数学老师:次旦卓玛

我上大学的时候,经常会开玩笑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当然,我本身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又有一句话说:“当自己的能力撑不起自己野心的时候,就应该要好好读书了。”我自己并没有太大的野心,但是总感觉自己太“简单”,为此,我也疯狂地弥补当年所欠下的知识。

最近迷上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他将老师比喻成“灯”,“灯光亮一些,学生就走的远一些,灯光暗淡,学生就会徘徊。”所以,老师是学生的成长道路的引路人和指导者。书里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案例,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智慧和思考,洗涤着我们的心灵,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张小兵老师写的 《不一样的“ 阿慢” 》,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 这些有爱心、耐心的老师,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孩子的心灵,成为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孩子前进的道路。

我也回想起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有几个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余光依然时时影响着我,舅舅--我的小学教师、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我的高中第二位英语老师和第二位班主任、我大学的一位老师,想想他们之所以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绝不是他们严厉,甚至批评或者“教训”,而是他们对我的爱、宽容,给我的温暖,虽然我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是他们的殷切希望一直感染着我。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应该给予孩子爱和温暖,呵护他们的心灵,在他们的成长中用真诚和真心浇灌心灵的花朵。让自己也能成为一盏灯,也能引领学生走好每一段路程。

书中有几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人在接受基础教育的12 年里,会有几十位老师教过他。他会记住其中的多少人呢?有多少人能像灯一样在他的生命中长久地闪烁呢?他会记住的是魅力的爱与微笑——那些在他跌倒时轻轻扶他站起来的,那些在他迷惘时给他指过路的,那些在他攀登时托了他一下的,那些在他绝望无助时投来信任的目光的…… 那些富有智慧的人,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正直善良的人,像一盏一盏的灯亮在他面前,留存在他童年世界最早的画面中,成为他青春歌谣中难忘的意象。”也引发了我极深的思考。

我们一直都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我们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学生才能充满正能量。

第二篇:读书感悟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尤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一部著作。这部书是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的故事,然后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

书中的恩里科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里,他天性纯良,观察敏锐,是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

例如在《我们的老师》、《爸爸的老师》、《我弟弟的女老师》这几篇日记中描绘的师生之间的爱是那样的亲切、自然。在《我们的老师》一文里,作者用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语言描写了老师在回应学生的问候时的神态、关心孩子时手的动作、批评孩子时的语调等,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慈祥的、感性的、亲切中不失威严的好老师形象。《弟弟的女老师》一文,女老师怎样教换牙的孩子学拼音,怎样处理孩子们带到教室来的东西,怎样应付上课时突发的事件,怎样克制自己情绪,怎样在发火后后悔等等。

我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语言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外国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爱的教育》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作品,鼓舞孩子能接受挑战,用爱心创造美好的世界,所以值得大家一看。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当了班主任,总有一种累的感觉。班级纪律,要维护;班级清洁,要督促;学生做操,要到场;学生纠纷,要调解„„总之,事必躬亲,忙得不可开交。虽然班级工作从表面上看似乎是“风平浪静”,也是“井然有序”,但这是用累作为交换的,能否有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把这项许多人都感到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得效果更好一些呢?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给了我强有力的回答。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吸引着我把它读完。

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是那样的神圣而高贵,班主任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来越高大,痴痴地觉得自己不能愧对“班主任”这三个神圣的字眼。

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是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回顾自己不成熟的管理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调皮学生,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魏书生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称之为科学管理班集体。魏书生当两个班的班主任,又有一半多的时间外出讲学、参加会议,而他的班级却井然有序,各方面都非常出色。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书中第三章科学管理班集体、第四章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第七章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等,给了我育人的启迪,帮我打开这因循守旧的大脑,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魏书生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 治班。在他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语文教学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其精心、周到、严密的程度令人惊叹。从常务班长的职责,到课代表的职责,从备品的承包责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体负责人,无一不显出他管理方法的与众不同。他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看了让人瞠目结舌。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在监督检查系统的保证下,说了算,订了干,一不做,二不休,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也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也让我想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实,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魏书生那深厚的文化素养,让人仰视,让人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做,学着他去做。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这几日一直在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这本书的封页上有这样几句话“做最好的老师 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是一种激情的行动 是教师一辈子的追求 需要用一辈子去演绎”。这几句话蕴含着一位优秀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追求与感悟,给我以启迪与激励。

当上了一名教师,只要有点事业心的,恐怕都会暗暗思忖着自己要“做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每位教师不断成长的内在驱动力。不过对于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恐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之,亲切感油然而生;思之,危机感顿然而发——“爱,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内容”,“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这是对我的鞭策和警醒,我虽不敢妄言做最好的老师,但向合格的老师迈进,向最好的老师看齐应是该有之意。

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做这个最好,其实是更好,每一个人都达不到,看你离最好的远近。你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也是过一天,轻轻松松高高兴兴也是过一天。和李老师一样,因为爱心是教师的基本条件。把爱心撒向可爱的孩子,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和孩子们一起玩;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谈心,仔子细细地批改每一本作业,开开心心地组织每一次活动。李老师还谈到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鸣......教师如何保持教育的激情呢?李镇西老师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坚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以童心对待孩子,就能得到孩子们的信赖。用爱心呵护孩子的童心,就能得到孩子的喜爱。一个平庸教师和一个优秀教师的区别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平庸教师的童心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泯灭,而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是直到最后一次站在课堂上,他依然怀着一颗纯洁的童心,爱孩子的童心。

其次还要阅读,只有阅读才能使教师的视野开阔,心灵永远不会生锈,教师一定要把阅读当作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用阅读荡涤自己的心胸。

再次还要坚持写作,用朴素的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如果每天都能写一点,一年两年下来,我们就拥有一笔可观的教育财富。记录每天的教育故事,就是采矿,时间一长,经过提炼,这些矿藏都会变成黄金!一个优秀教师和一个平庸教师还有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如果我们不及时记录,很多教育财富就从我们的指缝中白白流失了,多么可惜啊!所以我们要开通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日更新,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困惑,记录自己攻克教育难题的喜悦,不断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

“不让自己的心生锈”,我记住了李镇西老师这句话,我必须多读多写,但愿教学中的困惑能促使我不断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假期里有幸读了李镇西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师》,读后颇有感受。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而想下自己,有时候为了学生的问题而大声地训斥他们,难道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吗?

李老师对爱的执着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着,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李镇西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今天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第三篇: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王珊珊

曾经读过一篇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作品《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新教师的我来说,在深深地感动之余,感受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地责任。短文写的是一位母亲在阳台上挥手和上小学的儿子告别,望着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母亲怅然若失,母亲想到自己交给马路一个孩子,希望匆匆的行人别碰到自己的孩子;自己交给学校一个孩子,多年以后,学校将会还她一个怎样的孩子?自己交给社会一个孩子,这世界又将会还她一个什么样的青年?母亲发出一连串的问题:世界啊,我向你交出一个可爱的小孩,而你们将会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啊?

读完文章,我深深为母亲这种对社会、学校的巨大期望所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包括学校的、家庭的和社会的)。而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又该如何去承担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呢?文章中,母亲内心里对教育的期待不断撞击着我的心灵,“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孩子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是几十分之一或者几百分之一,缺一个少一个看不出什么,可是对于他们的父母,请问这是多少分之一啊?那是他们全部的爱与希望呀,我们真的放弃得起吗?所以如何做好一名语文教师成了我目前的必修课。

宋代哲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最近研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从中深受其益。于永正老师,可谓是小语界的一颗常青树,作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老师如何看待语文教学呢?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从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关于作文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其中于老的关于“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相关的分析,我受益匪浅。同时,我反思着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我到底为学生留下了什么?是帮助他们学习语文?还是他们在帮我完成我的教学业绩?读过此文我醒悟了。不错,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写好字是小学生的重要标志。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是可以记一辈子的。回想着自己的确是这样。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仅仅靠书本上的知识,语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于老师的观点是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语言,能力,情感,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不可替代的。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阅读文章时圈点批注的方法;记叙描写的方法,简单的文章结构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等。从现在开始,我得好好思考今后该如何完成这些目标。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阅读的兴趣,识字的兴趣,写好字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积累词语的能力,培养他们能说会道的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识字的习惯,写字的习惯,阅读的好习惯。结合于老师的观点,以及给出的建议,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要不断反思这个问题: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在反思中不断进取,不断成熟。当看到本书中第二辑关于“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这个题目时,我心中不禁自嘲了下:这么直白地肯定语文的简单,一定不包括我这种菜鸟级的教师。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我继续读这本书„„说实话,教书快一年了,我不能也没有能力保证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上得精彩而高效,甚至常常为自己的诸多付出与投入换来并非等价的回报而感到苦闷,回想起那些不快,至今还能在心里泛起阵阵涟漪。但读完这本书,我确实受益匪浅,可以说,豁然开朗。

(一)推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

书中说到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教学语文的成功经验,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竟然写出了“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学生”的好成绩。冯其庸先生、教育专家高林生他们的文学造诣都得益于多读。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于永正老师说的“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有书必读,就像牛一样,是草就吃。”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通读他的这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我读出了两个字——积累,即让我们的孩子在各种各样的书中获得积累。

(二)教师自身具备解读教材能力。

我很认可窦桂梅老师提到的“教师需要文本细读”的说法。如果语文老师对文本不细细触摸,对文字不慢慢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就会丧失殆尽。这就是文本细读的作用。教师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用全新的眼光去审视文本,挖掘新的意义。当然,因为教师的阅读经验、审美理想的限制,再加上教师阅读的特定情境的差异,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必然是有差异的。

(三)牵引兴趣。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现在语文课教学的说法越繁多,花样越翻新,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却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其实,那些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或思考,能感知的内容和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退而不讲;而对于那些学生困惑、难于理解的地方,教师进行适当梳理、补充,去除多余的讲解,去除多余的提问,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语文课上,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掌握解决“知与不知”这一对矛盾的方法,使之能举一反三,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由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由“学会”走入“会学”的必然王国。

(四)创新教学手段。

当大家提到韩兴娥老师,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她著名的“课内海量阅读”。的确,她的海量阅读还引发了“语文能否从教材中突围”的大讨论。然而,我看了这本书,对韩兴娥老师的观点最大的感触是她对于班级学生学习效率上做的创新方法。如果她的海量阅读没有高效的教学方法,想必要达到人人都能取得优异成绩是很难的,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低年级的星级评价标准,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往墙上贴星。这样,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实在慢的,挪动几下脚步也会受到鼓励。

精彩的课堂总是能够让人回味无穷,为了使课堂精彩纷呈,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绞尽脑汁。于永正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重视朗读,把朗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他在“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一辑中归纳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他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他还引用了叶圣陶先生“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来说明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必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扫除生字障碍,为下一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和铺平道路,需要朗读。学习一篇课文,要弄清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需要读。学习一篇课文,如果只读

一、两遍,就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只有通过多读,逐段逐层地反复读,才能学好课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读。如果撇开读,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气氛不活跃,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文大都出于名家之手,内容较好,写作技巧也比较巧妙,并且类型多样,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如果让学生把它读熟,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写作时,就有样可看,摸着石头过河,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在朗读上。于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解答了这个问题。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自己的学生负责,因为学生的背后是一位母亲未知而又充满信心的期待!

第四篇:读书感悟

《今天怎样当教师》读书有感

侯桥小学

强桂英

暑假,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书中一节节、一章章如同拂面的春风清新而又和煦,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不仅给予我理论的指导,更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书中说: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教师也是普通人,整天把“爱”挂在嘴边,到底爱孩子的覆面有多大,爱到什么程度?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 那教师对学生的爱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又该如何来理解呢?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是呀!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词,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爱”的理解。

第五篇:读书感悟

我和阳光撞了个满怀 一

在那个年纪,每个假期前老师都会报一些名著书目。凡是如我这样严肃的小孩,都会一丝不苟地买来拜读。正月间父母带着走亲访友,也不忘捎上一本。在哥哥和表兄们挤在屏幕前焦灼地闯关时,我就寻一个光线好的角落翻两页。可是耐心不长。刚刚和阿廖沙来到祖父家,听高尔基描绘了唯利是图的祖父,见过自私贪婪的舅舅们,我就没法再翻页了。我已经对这个混乱黑暗的家庭厌烦不已,不想再了解他们的情况了。直到假期结束,脑海中的阿廖沙还停留在对意外死去的小茨冈的震惊中。小茨冈是我唯一喜欢的角色,他的死让我觉得兴致大减,于是很久都没再碰《童年》。

读《童年》纯粹是对完成作业的使命感。除却使命感,读书的另一种驱动力就是虚荣心了。读书人嘛,就应该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引经据典,所以要尽可能读很多书。不管有没有用,喜不喜欢,比别人多读一本就是有面子。

伙伴们聊起“敲钟人”,我没有听过,觉得落下了,就去寻《巴黎圣母院》读。读之前,一直觉得“敲钟人”是个很有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总把他塞进自己的作文里。读完后,我再也没把他写进作文里。曾经努力尝试让自己喜欢加西莫多,但还是失败了。我看到了,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但却无法像雨果先生那样浪漫而深情地赞美。那我是不是个粗浅的人呢?我是不是领悟不够呢?答案应该是,是的。年复一年,以这样懈怠的态度读书,我错过多少深刻和感动?世界为我热情地打开一扇窗,我却只慵懒地瞄到一幅画。

我不是一个有灵性的读者,无法看破玄机妙语。但却在懵懵懂懂的闲逛中,与阳光撞了个满怀,实属幸运。

中学时,双休日奔去新华书店已经成了惯例。那日心满意足地看了《爱丽丝梦游仙境》,临走时掏了掏口袋,觉得一定要买本书。磨蹭磨蹭选中了《九三年》。我选中它时,第一次知道雨果有这么一本书。只是因为它价格便宜,页数又多,装订最合口味才买下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次俗气无厘头的选择,让我遇见了冷硬刚毅的朗德纳克侯爵,一个迷人到不行的反派老头。在台灯照亮的狭小被窝里,我历经了一场枪林弹雨,和一场熊熊烈火。听见了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穿越时空的撕喊,看见了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在火光中的蜕变,两声枪鸣,夜尽天明。本是悲伤至极的场景,合上书却有不可言喻的激动和喜悦。往后好几次,想要述说分享。可说出来,总又不是一个滋味儿。言语苍白,羞愧难当。

第一次,从阅读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愉快和洗礼。从这扇窗中窥见另一个世界。只是凑巧,碰见了一个我喜爱的人物。又一个凑巧,碰见了我可以领悟的深情。再一个凑巧,我泪流满面地开始思索,试图表达。凑巧吗?又好像不是。我的确少了些灵气,无法敏锐的捕捉作者的情绪。往日读的那些书,虽没有给予我大彻大悟的畅快,却也没少让我见识。每一次伴随主人公的长游,都让我多看了这个世界几眼,从抵触,到惊奇,到欣喜。再愚钝的人,在一次次受到刺激后,也会有所反应吧。而我,就这样在悠闲的摸索中,和阳光撞了个满怀。一种让人上瘾的感觉,驱动我,引导我,去寻找,去思索。以期遇见下一次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如果我说,我的整个青春年少都在拜读正正经经的文学作品,那我一定是在扯谎。原来的确是排斥网络小说的,视它们为不入流的东西。但时光悄悄改变了我。

高中时有一个室友,典型中二女汉子,一咧嘴就亮出两颗虎牙的那种妹子。有一回周末,听见她在被窝里哭,凄凄切切,好不心碎。第二日,关心关心。结果她神采飞扬地和我讲昨夜她看的那本小说有多么多么感人。我哭笑不得,听她叽叽咕咕讲了半个多钟头。于是,在种种类似的感染下,开始看小说,开始改变想法。一种东西的存在,盛行,必然有它的理由。无论是严肃的名著,还是随性的小说,都有其不可替代性。如果通过阅读,能有所触动,能感到充实,那就是阳光明媚的相遇。高雅?粗浅?谁能定义,但当涉猎尔。我仍然会为碰到一本契合灵魂的书而欣喜若狂。我也会在百无聊赖时寻几本满是牛鬼蛇神侠肝义胆的异想天开。约莫也是有了喜好的风格。碰见了诸如《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类的哲理童话便会爱不释手。喜欢看见懵懵懂懂的少年,在纷繁复杂的世界找寻自我。喜欢感受成长那痛楚夹杂着欣喜,迷茫里掺和着希望的纠纠结结。满满阳光的味道,我想拥抱得更紧一些。不再是完成任务的严肃,不再是炫耀学识的浮浅,而是,简简单单,纯纯粹粹的喜爱。

过年回家给表妹捎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十四岁时,看见室友的姐姐送了她一本做生日礼物,当时羡慕得不得了。所以我也要送表妹一本。希望她也能如我这般幸运,在某个明媚日子,和阳光撞一个满怀。

下载《一盏一盏的灯》读书感悟(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盏一盏的灯》读书感悟(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感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

    读书感悟(★)

    读书有感 读书是什么? 读书像是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如果你忘了放白糖, 这读书已经没有品尝的机会了,又苦又涩,没有甜甜的感觉。----题记 读书有许多口味,读书是有趣的,味道吗?你来......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1 古之立大事者,不为是超事之才,益有藏书百万。书籍是人类的不老药,营养品,其功效能使人在有书相随的日子里感到快乐。人在书香中长大,在书香中成长。儿时,翻开......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定兴县第三实验小学 刘丽华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

    读书感悟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感触颇深。它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教育经典丛书。......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赵红霞 作为一名青年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一直深深困扰着我.每当看到学生习作不尽人意时,心中总会感慨一番:自己文化底蕴差,学生视野窄,教学方法不当等等,无论怎样为自......

    读书感悟

    读书感悟 最近读林清玄的《心美,一切皆美》,感触颇多,读着林清玄空灵的文字,从娓娓道来的故事中感受其中的哲理,真的是“心美,吹拂过的风都美”。 比如《掌中宝玉》这个小故事,讲的......

    读书感悟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尤其需要合理地对待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