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村庄的印章》有感
读《村庄的印章》有感
高鹏娟
承蒙徐老师抬爱赠《村庄的印章》一册,十分感激!
捧书在手,便捧起了一份沉甸甸的乡愁,如一缕清风徐徐拂来……
徐老师其人,质朴、不善言辞,貌似粗犷,却用最丰富的情感和不凡的文笔勾勒出细细的乡愁。翻开《印章》,墨香伴着泥土气息沁入心脾,一副副古老乡村画卷瞬间铺展开来,自然、空灵且纯净。徐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紧紧系住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份乡愁。
《印章》在徐老师笔下是怀旧的。春夏秋冬生活在《老屋》里的祖祖辈辈,喝着水窖的雨水,住着椽檩被烟熏的油黑发亮的老屋,听着雨水落下天井的滴答声,简单、踏实、满足。在清贫的岁月里,豆腐房的清香浸润着贫苦的日子,石碾子盘转着岁月的年轮,那是一辈又一辈人的《老屋春秋》,那里盛满了过往流年的亲情和期盼,也盛满了一生一世剪不断的情结。虽然时光流逝,但老屋的那份情依旧暖……
《印章》在徐老师笔下是活泼的。无论是童年打猴时的顽皮还是爬树摸知了的禅趣;无论是夏日里在涝池里打水仗,还是和同伴们一起吃烤红薯的快乐;无论是冬日里挤在饲养室的温暖,还是背着家长偷着粎烟的不羁。无不将童年生活勾勒的调皮,淘气,活灵活现,引人回味和向往。如今,这些遥远的记忆,已让岁月涂抹的濛濛胧胧,但那些印记,却深深地镌刻在心灵的最深处,也是徐老师一生《最难忘的童年记忆》。
《印章》在徐老师笔下是柔软的。恩严父敦敦教诲。父亲的背影就是最深沉的父爱。回忆父亲的倔强特别像他的那头老牛,但对待老牛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父亲的夏收》描写了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及丰收后父亲的那份惬意,动作细节跃然纸上,真真切切。最后父亲拉着他心爱的架子车在半痴半狂中走完了他的76个岁月,在儿子的呼唤声中还是闭上了那双浑浊的眼睛……
念慈母临行密密。三年晖泽寸草心。最踏实的还是坐在母亲的火炕上,陪母亲说话,不嫌弃母亲的怪脾气,和艰苦岁月里母亲的抠门和细发。为母则刚,捉襟见肘的生活条件沉淀了母亲的无奈,她用最简单的、没有丝毫装饰的爱,也用她特有的方式爱着孩子们,每当往事变成回忆,他却能感受到那是母亲最原始、最善良的爱。
《印章》在徐老师笔下是悲痛的。《断肠3.29》,《弟弟与棋》,《四弟》,《弟弟,你那里下雪了吗?》,《盼一场雪,等你归来》用大篇幅描写了血浓于水的兄弟亲情。至亲至痛,字字滴泪,句句含血。一次次痛断肝肠的呼唤,让人潸然泪下。怕下雪天冷了四弟,又在盼一场雪等着四弟归来的矛盾心理,足以体现了失去亲人的莫大悲痛。因为在他们朴素的情感世界里,自己的亲人就是在雪花飘落的时候离开的,从此,他们的思念自然的和冬天连在一起,冬落雪,亲思亲……
那年那月,杏儿黄,麦飘香;那人那事,姨妈傻,梁爷亲;那山那水,芦苇荡,涝池宽。感情丰沛,情景交融。
《印章》质朴、自然。亲切而熟悉的乡情乡韵,写尽人生的悲喜和艰苦年代的内心挣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面朝黄土,背向青天,用勤劳耕耘人生,追求人生。
《村庄的印章》是心的归宿,是父亲母亲最深切的呼唤,是人生的起点,是生命的根脉。也是一壶用岁月酿成的陈年老酒,醇厚悠长。无论多远、多久,盖着这颗鲜红印章的村庄时刻对着游子说:《归》……
作者简介
高鹏娟,临渭区作协会员。受父辈之熏陶渲染,喜欢在文字的阡陌中徜徉,文笔细腻,感情丰厚。参与编辑出版了《黄河》、《渭河》、《洛河》水文化系列丛书,有若干诗歌、散文,先后发表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第二篇: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感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感
鲁沙尔镇 大源学校 五年级一班 何生燕 指导教师:谢发月
读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深受教育,它使我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什么时候,每家每户有了锋利的斧头,想做什么家具,马上就上山去砍柴、天长地久、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就这样,山上的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家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的柴烟消失在了天空中。家家户户靠着山上的树过着不错的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咆哮的洪水淹没了整个小村庄…… 我非常讨厌,生活在小村庄里的人,它们不知道保护环境,经常上山砍伐,破坏植被、草地、水土流失,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导致最后永远消失……
读了这个故事,对照自己,我也感到无比惭愧,因为我们每天一下课,就去草地上玩耍,践踏、摘花草,使它们 受尽了无穷无尽的折磨,我早该想到,世界上的万物生林都是有生命的,不爱护大自然,就等于不爱护自己的生命加园,这样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掉自己生活的乐园。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家,保护了大自然,就是爱护了家,因为我们的行动,让青山格外葱茏,让绿水格外清澈……
评语:文章语句通顺,结尾精彩,写出了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美丽的小村庄最后被咆哮的洪水淹没了。自己由此产生了感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文章内容真实,感情流露自然,很棒,加油!
第三篇: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感
一个奇怪的梦
——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感
德兴新营小学四(1)潘静
今天我学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映像。课文讲的是早先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林木茂盛,是一个人间仙境。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住在那儿的人们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要建房,谁家要打家具,谁家要柴烧,就拎起斧头上山砍。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地扩大,最后在一个夜晚整个村庄都被洪水给淹没了„„
当我读到这里时,我的心里沉重极了,我眼前好像看到整个森林都在哭泣,森林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味。树木们一个个愁眉苦脸,并且在树木国王的号召下召开了紧急会议,国王大声地宣布:“公民们,现在我们的处境十分危险,人类每天都在无节制地砍伐我们,我们公民的数量的日日减少,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国王的话刚刚说完,会场里议论纷纷,德高望重的老银杏树无奈地叹着气说道:“是呀,我们每天都在为人类做我们所能做的,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为人类保护挡风沙,可是人类呢,却从不为我们着想,我们银杏树现在所剩无几了,可人类还是不放过我们,就在昨天还将我的孙子给砍了„„呜„„呜„„”说着说着,老银杏树竟然痛哭了起来。
“就是就是,人类实在太过分了,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们要采取行动,否则的话,人类还会继续伤害我们的„„”急性子的桦树听了银杏树的话涨红着脸叫道。
“对,对,国王,快想法子采取行动吧,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了,我们要主动出击„„”众多树木一齐叫道。
“那好吧,既然人类都不管我们的死活,我们也别再为人类服务了,咱们不要释放氧气了,别为人类挡风沙了,也不要再为人类保持水土了,全体公民听令,从今天起咱们树木王国的全体成员全体罢工。”听了大家的话,国王无奈地作出了决定。
大街上,人群中,狂风呼啸,风沙,尘土,朝人们扑来,整个街道上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人们在狂风的袭击下无法站立,难闻的气味让人们几乎要窒息„„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会这样?”人群中有人叫道。“这是你们人类自找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全体罢工的结果,是你们人类自己种下的苦果,是你们无节制砍伐的代价。”空气中一声巨响,那是是森林国王在向人类发出最后的警报。
“是这样,原来是我们人类的错,是我们太过分了,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只是一味的向森林索取却从不知道去回报森林,我们太不应该了„„”
听到人类的忏悔,森林王国的公民们露出了笑脸,是的,只要人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再犯错,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
“哈哈„„”一声巨响惊醒了我,原来是一场梦呀!
第四篇: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有感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原来长满了茂密的树木,人们为了盖房子,把一棵棵树砍下来,树木没了,一天,忽然下起了大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
我们都共同拥有一个家,这个家就是地球。为了让这个家更美丽,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当春天到来时,我们不能再去摘柳树条,践踏草坪,更不能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当我们看见地上有脏东西的时候,要主动捡起来,看到别人在做对大自然有害的事,我们应该劝说他。
让我们共同来保护这个大自然!这样,天空才会变的更蓝,小草才会变的更绿,河水才会变的更清,小鸟才会叫的更欢。
第五篇:读马明月《大河边的小村庄》有感专题
我 的 南 疆
——读马明月《大河边的小村庄》有感
水分江南
叶尔羌,不仅是个古老的地名,也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在新疆,走到一些类似于“阿尔曼”民族品牌的超市,随处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民族土特产用它来做商标。对于我这样一个来自南方,对纯新疆元素的文化了解不多的人来说,叶尔羌三个字和文学作品《冰山上的来客》一样,它代表着新疆厚重的历史和神奇广袤的南疆大地。
我童年时,跟随父辈们在南疆的一个夹皮沟里生活过几年,那时候小不谙事,骆驼刺、红柳、梭梭柴、白杨树是大山里的绿植,环绕四周的群山、一条通往山外的石子路、低矮的平房是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走出大山,几百公里风沙弥漫、没有水,没有人烟,只有光秃秃的戈壁砂石,这些物像就是南疆的面貌,也是那个年代整个西域新疆的面貌吧。
十六年前,我有幸驱车再次踏上南疆之旅,翻越天山,途径吐鲁番,和静,库尔勒,车子一过吐鲁番,童年的记忆像一条平静的河流,突然被一艘行驶来的客船划开了一道长波,翻滚起朵朵浪花。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四野茫茫的大戈壁,道路两旁伟岸钻天的白杨树,劲骨虬枝的胡杨林,钻塔轰鸣的轮南油田,散落在苍茫天地之间的一个个绿洲,仿佛从天边走来,一一呈现在车窗外。由于各种原因,足迹最远行至库车县城,没有走得更远,遗憾万分。南疆,特别是喀什、和田这样南疆之南的地域,对我来说,像一个戴着面纱的维吾尔族少女,神秘而充满着魅惑。
今天,读了马明月的《大河边的小村庄》,篇幅不是很长,对于我这个顺应“时代潮流”,吃惯了“快餐”的阅读者来说,真是一件快意之事,即享受了阅读的惬意,又触摸到了一些未曾用心解读的新疆本土文化。
马明月用流畅的行文和优美洒脱的文字,将大河—叶尔羌河及其流域浩荡的气势向我铺展开来,让我对这条南疆大地的生命之河有了更新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作者不惜大量的笔墨一次次对周边自然环境和景物进行细腻的描绘,除了让我感受到一派欣欣向荣的田园风光之外,也被他的情绪牵引和感染,我贪婪地饱览那里自然粗旷而不失秀丽温情的美景,仔细搜寻着幼时脑海里残存着的点滴记忆,慢慢走进他脚下的那一方土地。那如今充满活力的广阔天地,令我神思和想往。
接下来,是马明月的拿手好戏,他选择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朴厚的维吾尔族妇女同胞,憨痴的吾斯曼,孤独的巴拉提老汉,不减英武霸气的伊德利斯退伍军人,风烛残年的帕太姆老太,勤劳智慧的阿不都热西提木匠,普京做派的司迪克小老板。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对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不同的场景进行语言、动作,神态等全方位的刻画,使每个人物各有特点,形象鲜明,生动真实。读着读着,一个体态雍容的维吾尔族妇女,穿着色彩缤纷的长裙从文字里走了出来,打着手机,说着“玛酷,玛酷”,作者不失时机地着上一笔他特有的诙谐幽默的语言,笔下的维吾尔族妇女便有了血肉鼻息,自带了真情和厚重感,实为一大靓点;吾斯曼虽然憨痴,但他的神态和目光里透着淳朴和善良,一个馕掰给村里的大黄狗一半,话不多说,一个动作就足以说明;开阔的棉田,几声飞鸟的鸣啾,孤寂的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巴拉提老人自立自强的内心世界;阿不都热西提木匠的那双骨节粗壮的大手,让我触摸到维吾尔族传统艺人的勤劳智慧,他们用一颗坚守和执着的心,经营着平凡的日子,他和小老板司迪克接地气的语言:“好好劳动嘛,抓饭包子啥都有呢”,“我们家一个羊宰了,给我一个脸,家里坐一下,行不行……”寥寥几句,最真实的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朴实、热情、风趣,精明的个性,堪为经典之语,从中我似乎已经闻到了烤羊肉、抓饭、薄皮包子香喷喷的味道。将这些人物串联杂糅在一起,不就是维吾尔这个民族鲜明的性格和味道吗?
不知不觉,我走进了村落大院,又闻到了新鲜的牛羊马粪的味道,听到了印象中村头几声倔驴的嘶吼,浓浓的维吾尔族村庄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我向村庄深处走去,我在寻找都塔尔,热瓦普,艾杰克的琴声,寻找扎着小辫儿,穿着美丽的艾德莱斯裙裳的古丽,在葡萄架下,在百花从中,跳着热情洋溢的麦吉来甫……我忘情地流连在马明月的字里行间,由衷地赞叹他刻画人物的笔下功夫,非浪得虚名,之前就有眼见和耳闻,今日细读了小村庄里的人物,更加佩服作者匠心独具。
如果说叶尔羌河流域的风光景致是自然地理,那么,艾力西湖村庄就是人文风貌,马明月用智慧风趣而且富有营养的文字给我们雕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新疆版画,这是一幅历史的南疆画面,更是一个崭新的南疆画面,其中意味无穷,生机无限,填补了我脑子里大片的戈壁荒漠。
叶尔羌河,你浩浩荡荡从昆仑山脉里走来,一路福泽天地万物,无声无息流进沙漠……,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俗话说,不到喀什不算是新疆人,我要掷地有声地说:“我是新疆人!”,所以,我一定要再次踏上南疆之旅,让我的脚印遍至喀什、和田,叶城……,去感受叶尔羌河的呼吸和脉搏,特别是要到马明月笔下的小村落”艾力西湖”走走,去看看村里有趣的吾斯达,杨缸子,巴郎子,古丽……
作者简介:吴红丽,笔名水粉江南,江苏籍,生长在江南工作在新疆,散文、诗歌散见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