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6:2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第一篇: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我们简称“品社”,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品社”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义不容辞的。那么,在《品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情感渗透,言传身教

德育教育的过程是塑造少年儿童心灵和人格的过程。言传身教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在德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少年儿童正确的行为时,还得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道德教育进入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师先要按时参加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语言行为美,教师要做到不打骂学生,不讽刺挖苦后进生。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求他们讲究卫生,不乱扔瓜果壳皮纸屑,不乱花零用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教育他们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闻目睹,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接受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思想渗透,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就是利用现有的教科书联系实际,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爱国情操,强化道德观念。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品社教科书的第三单元《来自社会的关爱》,讲的是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学校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他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答案:门卫黄大爷一天要锁好几次门,医务室的于大夫半夜为生病的学生打针等等。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为校争光。这样,品德与社会也自然的渗透了思想感情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行为渗透,规范动作

紧扣教材,联系实践,规范学生行为。如:在上《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个小游戏,并提醒学生,游戏要有规则,否则无法进行。从而导出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规则。如:学校公共场所图书室看书,电影院看电影,交通行路等。教育学生从小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讲究公共道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各项规则可以保证我们的键康、安全,从而进行愉快地学习。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从言传身教,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第二篇:小学品社论文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赵官镇中心小学曹爱丽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我们简称“品社”,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品社”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义不容辞的。那么,在《品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情感渗透,言传身教

德育教育的过程是塑造少年儿童心灵和人格的过程。言传身教作为道德教育的两种教育方式,在德育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传授道德知识,引导少年儿童正确的行为时,还得讲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道德教育进入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例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教师先要按时参加升旗仪式。要求学生语言行为美,教师要做到不打骂学生,不讽刺挖苦后进生。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要求他们讲究卫生,不乱扔瓜果壳皮纸屑,不乱花零用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教育他们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耳闻目睹,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接受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二、思想渗透,就地取材

就地取材就是利用现有的教科书联系实际,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爱国情操,强化道德观念。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品社教科书的第三单元《来自社会的关爱》,讲的是学校里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在我们学校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他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学生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答案:门卫黄大爷一天要锁好几次门,医务室的于大夫半夜为生病的学生打针等等。作为一名小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为校争光。这样,品德与社会也自然的渗透了思想感情的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行为渗透,规范动作

紧扣教材,联系实践,规范学生行为。如:在上《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我先设计了个小游戏,并提醒学生,游戏要有规则,否则无法进行。从而导出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规则。如:学校公共场所图书室看书,电影院看电影,交通行路等。教育学生从小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讲究公共道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懂得各项规则可以保证我们的键康、安全,从而进行愉快地学习。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第三篇: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总结

本学期我们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重点做了下面几点工作。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三化”建设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计划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可见,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紧扣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结合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在接受单纯的思想教育,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已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德育教育生拉硬套的附着在单一的知识传授上,德育教育在学科中自然而然渗透的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把握住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教学《全家福》一课时,通过搜集日常生活中父母长辈养育自己的典型事例,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使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三、寻求学生精神需求与德育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增强其针对性

德育教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还应选准它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学生耐挫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吃苦,自理能力差,父母教育方式不当,道德观念、集体观念、节俭思想意识淡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认准学生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症下药,对其进行相应的德育渗透。对当今学生耐挫能力差这一精神需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遇到困难时应该做到不退缩,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后的乐趣,从而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适应能力。以此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是教师最佳的选择。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组织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有较强的阶段性。人的品德发展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在整个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德育内容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必须按照儿童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教师还应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确定不同德育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从而体现其内容组织的科学化。

五、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若能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有机的渗透德育工作,学生定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接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成为建设未来祖国的栋梁之材!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根据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德育渗透内容,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观念,树立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转变观念,力求树立先进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师观。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种种教学方式。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备课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本学期我力争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多渠道地搜集资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加强德育方面的渗透。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

四、善于从教材出发,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一个学期以来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与时俱时,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年级品社德育渗透计划

一、在品社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思品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思品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

初步了解思品学的研究方法、思品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思品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以便使学生对思品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思品的浓厚兴趣。

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思品知识,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二、目标及措施

(一)、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二)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思想品德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2.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3.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思想品德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4.身教重于言教,树立良好教师形象,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吸取力量,领悟做人的道理。

5.充分利用好思品教材。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辨证唯物主义等教育的良好平台。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思品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6.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有实事求是、尊从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认识交流与合作,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第四篇:品生品社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品生品社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改革倡导全面的质量观,衡量学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不只是教学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而课程目标是有机统一的,任何割裂课程目标诸要素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因此,我国要培养“四有”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和劳动者,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德育载体的品生品社学科的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二、具体措施: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学生喜欢的学科,通常就是他们学得好的学科。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内容的新异性、悬疑性、差异性、不确定性,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心,在教学中,适当保留一些有趣的部分,让学生独立发现,以体现新发现的喜悦,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教学中还注意渗透如何成功地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付生活中的挫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通过渗透教育一步步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课外活动,发挥品生品社课的导航作用 1.加强行为指导,帮助学生落实道德实践 2.教学与学校工作相结合,加强德育实效

结合学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重点,在品生品社课上对学生适时地进行教育,加强德育实效;开展小学生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教育,理想教育等。也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咨询”,促其心理健康发展,指导学生自治、自律、自理,培养其主人翁的意识和参与意识等;开展题为“让家长,老师开心的笑”的演讲比赛,促进尊师爱生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组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等。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形式,力求“生动活泼,喜闻乐见”

1.抓住各种传统节日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每年的雷锋活动月,精神文明宣传月,开展“学雷锋,学做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养成一个好习惯;学做人,发扬一个好传统,学做事。”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尊敬师长、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进取教育;利用“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等。

2.为扩大课堂教学容量,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为加强德育实效性,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 如:举行一些活动课,通过自由辩论、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树立良好的品德。

4.通过红歌,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学生道德升华 品生品社课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的学科,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但是,可以用音像资料和歌曲,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播放,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提高了德育实效。

总之,一个人拥有了真实的、健康的、美好的情感,有健康的心理,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品生品社课的老师担负着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重任,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实践中,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美术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定州的宝塔、北京的长城、家乡的水果、我家一角、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等等,都是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入队》、《我们爱劳动》、《植树》、《给母校画一张画》等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爱国旗、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热爱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抓住美术教育的情感调节功能,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四、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下载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品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德育(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无可非议,但多数老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活动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陈庄教师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数学课程的知识往往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价值,即以显性的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着诸如探索的方法和策略、正确的......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孟家中心小学 朱红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

    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总结 图强一小赵敏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课堂讲授中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呼兰区铁路小学校 陈 丽 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的渗透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启蒙性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程,更是能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课程。现阶......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搞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