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大城》有感:理想城市

时间:2019-05-15 16:0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大国大城》有感:理想城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大国大城》有感:理想城市》。

第一篇:读《大国大城》有感:理想城市

理想城市

——读《大国大城》有感

陆铭的《大国大城》是城市建设版的《理性乐观派》。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的理想国;没有罪恶只有欢乐的天堂是基督徒的理想地;多数人口集中于大城市并公平的享受教育、医疗等公共利益就是作者的理想城。

网上有种说法:读书的作用之一就是在看到美景不只会说“我操,好美呀!”,还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么读陆铭的《大国大城》就是在骂政府时不只会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还可以说:①户籍制度严重的遏制了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红利。②用行政干预经济发展只会让中西部每个县拥有一个产业园空壳。③建筑用地指标不可跨区域配置只会让经济发达地区地价愈高,欠发达地区土地荒废。④省份之间的市场分割完全是制度造成的问题。⑤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是过快,而是严重滞后。⑥城市的人口规划总是严重滞后,人口规模是城市的生命力。⑦现行公共政策设计缺少公正性。最后还可以高屋建瓴的总结到“制订政策习惯性的考量局部利益而忽视全社会的公众利益是得不偿失的”。

书中作者指出了他自己认为的城市发展的理想状态,并用大量的数据、事实证明此状态是可以实现的。虽然书中的经济学理论我只是一知半解,虽然作者自己也知道“既有利益”很难触动,甚至作者自己就是“既有利益”的享用者,可这并不影响我喜欢这本书,因为无论何时何地,乐观总给人无限希望。作者相信“每一点努力都能够改变一些···最终有一天,歧视的言论和行为会被认为是可耻的。”

连岳说“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舒服阶段”(不然他也不会推荐这本书)。城市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教育医疗、干净卫生的环境着实让我们舒服并舍不得离开。所以虽然农村地厚情浓,可每次返乡时的限时供水、垃圾堆砌、蚊虫叮咬,以及买菜、取钱、上厕所的诸多不便总能让我们连夜逃离。所以家乡只能出现在梦里,终不会再出现在今后的日子里。

平安小果果写于2017年9月19日

第二篇:《大国大城》读后感1000字

《大国大城》读后感1000字

kevin.c 一隅小屋

这是一本经济学的书,比较厚,阅读量是比较大的。虽然翻开几页,我就犯困了,但是由于书比较厚,所以我一般把书当枕头用了:-).对于一个经济头脑不发达,甚至对经济统计中的数字毫无感觉的人来说,我也能大概能明白这本书表达的浅层意思。也就是书名一样,一个国家是如果产生大城市,以及大城市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发展路径。借鉴了不同的国际上的发达国家案例,作者提供了一个比较靠谱的方向。

首先,我们对于大城市无疑的非常看好以及向往的。但是大城市就跟人们想象中的一样也有诸多问题。比如:交通拥挤、高昂的房价、污染的空气、收入差距……,等等大城市会存在的问题。虽然大城市的这些问题是真是存在,但是在一些民生的调查的真是数据上,确实反映了这样的情况。

1:大城市的幸福感往往是比小城市好得多,大城市的基础配套设备(医院、生活超市、公共交通等)相对比价完善,公民的生存基本需求可以得到最快速的响应以及满足,这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要求。

2:大城市也是能够缩小小城市的人均收入的主要来源,大城市的从业人员收入是普遍高于小城市的从业人员收入,从而把小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会整体提高。

3:大城市的包容性更加好,大城市欢迎高知识的人才,同事也会接受相对教育水平低一些的人。发展科技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知识分子。但是城市的基础工作确实需要大量的人,比如建筑、清洁、维护维修、绿化等,高知识分子一般是很少从事这一块,政府部门如果需要增加这一类的高知识分子,所付出的薪酬会相应的提高。

但是大城市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素造就了它的地位?作者从几个方面分析了。

1:地理位置。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到,能够成为世界级大城市的,它所在的地理位置占了重要的成分。例如:香港,三面临海,北接大陆,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的港口、金融国际大都市。在改革开放初期,交通方式没有这么发达时期,海运凭借着运量大、成本小占据着运输的领导地位。二战期间,香港也是高度的殖民地,外国的先进管理理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中国内地目前有那个城市有这个发展势头的呢?

上海。

上海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跟香港类型相似,三面也是海,同时也是重要的港口、金融中心。上海目前的GDP是全国第二,上海的各项基础设施能够支撑起发展成国际大都市的硬性要求。

2:自由的市场机制。改革开放之前,是计划经济,国家的主导权在指导着整个生产。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把整个国家的搞活了,各类的产业相继发展,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凭借天然的优势起来了。技术不断的革新,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优胜劣汰。

3:人口的自由流动。我们之前的旧观念总是这样认为。如果大量的人口进城,会造成城市的拥挤,以及人口带来的一系列的各类问题。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偏远的地区为什么整体的收入水平会底下,一个是因为贫困地区只有从事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活动。地少人多,但是由于一部分的人流向了大城市,流出的人口收入增加了,留在地方的人们能够分享到的耕地数量也多了,其实是一个共赢的场面。就算留在贫困地区的人口呈现老年化,但是如果耕地有经济效益。也会有人进行投资或者进行现代化的农业,也会增加收入。大城市也不会无限制的流入人口,一旦城市的生活水平消费能力比经济收入高了,会自动的淘汰了一些人。

大城市之所以成为大城市肯定有其不可替代性的一面,在这里能够更加的接触到不一样世界。但是有人问了,为什么人们会向往这种高物价、高房价、高眼里的地方呢?

有人会,况且这个是享受城市各项福利所需要付出的。

第三篇:《大国大城》读后感1500字

《大国大城》读后感1500字

原创: TOD小生

城市规划、资源分配、人口流动、社会发展…这些看似大而专业的词语,似乎与追求短期效益,着眼于当下销售任务、签约回款、策划推广的地产营销人而言,有点高深与缥缈。

由于是有吴老板推荐、集团上下专项培训过的书籍,抱着些许的好奇、疑问与纠结,决定静下心来“啃”这一本书。

不看则以,一看便欲罢不能。书中所涉及到的观点及评论,填补了我在规划与城市发展领域的认知不足与空白,有效的缝合了一些早前形成的零碎观点,逐步形成一套“点、线、面、体”的综合认知。

以下分享几个本书中尤为深刻的记忆点:

1、大城市病不能靠抑制人口数量解决。

中国需要大城市,且越大越好,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对人口数量增长的估计不足导致的大城市病突出,并不是因为人口太多了。控制人口数量是典型的需求端抑制,而不是供给侧改革。

一线城市严控人口,但每次制定城市规划目标后,用不了几年时间便被打破,但配套服务全部是按规划指标配给,造成公共服务严重不足。

解决城市病,需要通过增加公共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的供给。而不是抑制人口数量。

2、城市越大,对人口的成长越有利。

大城市具有“人力资本外部性”

人力资本外部性: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不仅能使自己的收入有所提高,而且在他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还能相互学习和影响,促进知识的传播和生产。

城市越大,人才不断被引入,在市场自由的流动下,配合服务于这些人才的工种会同步增加,一线城市管理者希望以业控人,希望引进大量高端人才,同时对相应的服务业者用各种方式限制,导致了大学毕业生竞争惨烈。而保姆、月嫂工资高涨,且供不应求。

大城市就业市场高度专业化,特殊专业的人只能在大城市才能找到工作。

“高房价”和“城市病”是消费者为获得大城市的生活所支付的代价,人们为了支付大城市更高的房价,牺牲了某些维度上的生活质量。

中心区的高房价就是人们为工作和生活便利性支付的成本,住在城市核心区,可以最大化的享受城市带来的配套。

3、城市路网越密、越窄越有利。

在大城市内部,中心城区因为四通八达,一定是生活最丰富的地段,()大量的生产型服务业为了和四面八方的人做生意,一定要抢占市中心位置,排挤中心城区的居住功能。

为什么城市核心区的住宅用地非常少,使得很多居民楼被改成了商业使用,而郊区以及中小城市,很多商业和写字楼被改成了“商改住”,这是城市需求决定的,在自由市场下,有更多人抢占城市中心位置,挤占了居住功能。

城市规划中,窄马路更有利于生活,可以形成更多的人气入口,可以更好的聚拢人气,使得居民生活半径更小,当城市堵车时可以更快的进行分流。

高路网,马路多而窄的方式反而可以引导服务业多样性,生活的便利性和出行需求的减。

4、限制人口数量会造成大城市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污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治理成本低于发展成本,便会倾向于治理,当城市持续向高密度发展,更密的路网,更少的车辆使用,城市会重新回到生态宜居。国际上很多城市都经历了这一过程。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逆城市化,人们会到郊区去购买别墅居住。当知识,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高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对于居住在市中心去享受和人交流便捷的需求更加强烈,又会出现返城市潮。

人口结构是动态变化的,人口的老龄化,平均寿命增加,都需要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现有的控制人口政策,年轻人口补充不足,老年人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养老金是记账系统,年轻人现在工作交的养老保险被支付给现在的老年人,不足的部分由财政补贴,在控制人口的政策下,未来的老龄化更为严重,未来的年轻人减少,支付养老金的人减少,巨大的财政补贴让政府会考虑别转移支付方式,如延迟退休等等。

本书的专业性知识输出远不如此,以上几点仅为读者本人的阅读收获。

第四篇:读大国崛起有感

篇一:读大国崛起有感

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书店,在那里我又偶然地看到了一本书—《大国崛起》。我一见到这本书就欣喜若狂,我终于找到了一本符合我胃口的书,从此以后我以惊人的速度读完了一本又一本。

下面我与大家分享这本书吧。

这本书讲了当代强国的过去的种种变故与发展,以其强大的CCTV 摄制组诠释了一个大国的辉煌历史。比如我看的系列丛书之一《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150年前,日本被迫开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这也是日本的一大转折点。这时,日本所学习了几千年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输给了英国,于是日本便开始学习欧洲列强,先后派出几百人去了法国、英国等国家。西方的工业、教育程度另他们震惊,于是他们回国后大兴教育,发展工业,后来重视军事,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在明治维新百年之际,日本的经济总产值仅次于美国、苏联,现在,它已是世界第二大强国!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岛国如此强大?我想是他们喜欢学习,他们懂得如何让国家发达。当清朝中国还在花巨资买舰船时,日本人已在学习如何造舰船。

是什么让日本人如此好学?我想是因为他们的国民有高素质,求知欲望强。

是什么让日本人有高素质?我想是因为他们政府重视教育,要知道,当时日本国民教育普及率达59%!对一个国家来说,着非常困难。

我想正是因为日本人好学习、求知欲和重教育成就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强国

要想让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须从自我做起,认真学习,让中国成就大国之梦!

篇二:读大国崛起有感

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邓小平同志有一句振耳发聩的的警世缄言:“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不争一日之短长,不扛旗,不打头阵,不引火烧身,不将西方的矛盾集中在自己身上,而是一心一意搞好现代化建设。”对于一些民族主义者或者热血青年而言,是无法深刻领会这句话的内涵和良苦用心。近期,我认真阅读了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大国崛起》,从15世纪以来9个世界性大国的兴亡中,切身感悟到了这句话的玄机之处。

一、伊比利亚半岛的启示

创造历史有时非常平凡,一个在今天来说如此不起眼的胡椒、生姜等香料,却曾经是开拓世界历史的导火索,并引发了15世纪欧洲的殖民扩张,而这场扩张的序幕首先却是从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小国拉开。

葡萄牙和西班牙成功的经验相似,都是通过发现通向东方和美洲航道,开始积累财富。16世纪的葡萄牙人口只有150万,既无资源,生产力也不发达;却凭借海上殖民之先机,瓜分世界,盛极一时。相对于这种不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他们的衰落更值得深思。

1、财富只有在不断增值中才会具有生命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极盛时期什么都创造了,唯独没有创造和增加财富。财富只有于消费,不用于生产,结果财富不仅不能发展自己,相反还阻碍自己的进步。

2、国家精神消失之时便是梦想幻灭之日。当大量财富突然从世界各地涌来,葡萄牙人没有投资生产,而是全部投入到消费中,农业衰落、奢侈盛行。整个民族曾经那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探险精神消失殆尽,国民缺乏追求、思想颓废相当严重,国家停止了前进。于是当欧洲其他国家崛起时,仅仅依赖于香料贸易的财富之源被阻断,衰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篇三:读大国崛起有感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那个处在中欧的强大国家——德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着我。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国崛起》一书,能让我在字里行间探寻有关德国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个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姗姗来迟者。”这段话真切地表明了19世纪德国的现状——四分五裂。伟大的德意志诗人席勒就发出过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由于各列强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维持一种“欧洲均势”。在反法战争胜利之后,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废墟之上站起来的是松散的“德意志邦联”,分裂为38个小邦国,主要的两个是普鲁士与奥地利。分裂的德国仍看不到最终统一的希望。

还好,一位巨人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经济学家李斯特坚定的站了出来,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关税同盟”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开始。他还竭力推动建设了德意志铁路系统,让德国在1872年,铁路总里程达到22426公里,超过了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但这位忠贞的爱国者,却饱受那些诸侯的压力与逼迫,不得不放弃职业,清贫一生。但李斯特对德意志的统一与未来发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德国在20世纪成为了一战与二战的发源地,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二战后德国总理在纪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国民众对过去历史的忏悔。来到21世纪,德国在取得冷战后的统一以后,更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先是与法国和解,驱散了弥漫在两国之间的仇恨阴霾。又倡导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欧盟。它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怀着对德国深深的喜爱,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第五篇:读大国崛起有感

读《大国崛起》有感

税务083班杨昌德2023508251

历史是一杯香浓的茶,必须用激荡沸腾的水才能品出其中的淡雅和悠长,必须经历法国大革命般的轰轰烈烈才能塑造出今日法兰西民族的热情和浪漫,历史是一盏幽幽的明灯,在白日里它隐匿于耀眼的日光中,但当黑幕降临时,它去坚韧的散发出暖人的光芒来照亮我们的脚步。在大三这一年,我在学业的空隙中又一次品读了历史,又一次回顾了《大国崛起》这部系列丛书,无事时,我会捧起他们,来领略西班牙的短暂辉煌,荷兰的金融智慧,英国的议会斗争,法国的民主热情,日本的赶超侵略等等,五百年的历史弹指间就灰飞烟灭,但留下的精神,留下的影响却深深改变我们的世界,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它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却会长存于后人心中,长存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散发光芒。这也是我读《大国崛起》这本书的原因所在。

喜欢一句话:历史便如黄河九曲,虽辗转颠簸,但终将汇入大海,五百年间,这些称之为大国的九个国家,都是经历了一系列磨炼才步入世界大国的行列。大国崛起者,可谓蔚为壮观,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往往夹杂着很多不为我们所知历程,大国因何而兴起,因何而又衰落,在偶然间有存在着必然,大国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们人类社会在技术和制度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那一大国成功崛起则是以偶然的事件。其具备成为当时大国所具备的条件,可以说大国是历史的产物,经过历史的洗礼,大国间的兴衰更迭更是让我们浮想联翩,为什么葡萄牙,西班牙会崛起,为什么在经历了几

个世纪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会成为新型的大国,而二战后的苏联和美国会上位,成为无与为敌的超级大国,而为什么大国间呈交替领导的地位,大国为什么在占据比较有事的情况下被新型的大国所超越,大国崛起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人类的进步还是后退,下一个大国会是那个国家?我们对这些都心存疑问,都激励我们去思考大国兴衰背后的辛酸。

曾几何时,我们中国在几千年的文明积累后,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一直是世界的头号强国,不论是在生产技术还是在制度创新上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从秦汉时期,经历了隋唐时代的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到后来的明清,我们都是世界的老大,这也是我们自居以天朝大国的原因,我们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人口占世界的几分之一,创造了世界大部分的工农业产值,我们没理由不去兴奋,不去夜郎自大。然而在清朝的中后期,我们落伍了,被欧美国家先后追上,并超越,到后来的远远甩在后面。我们为什么会衰败,为什么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在输的那么惨烈,我们不再是东方的雄狮,而成为列强宰割的羔羊。我们的这一倒下,到现在才勉强的站了起来,并且拄着拐杖走路,现在我们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会成为下一个大国吗,我们希望而不是期盼。

大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国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因为它具备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或者说是先决条件,我将他们基本归结为: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当然在大国的崛起过程中还有很多重要的条件,但我认为以上两条是最为关键的。

首先是制度的创新。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类社会基本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之相对应就是社会制度,当然原始社会除外,在奴隶社会,虽然出现的国家,但由于生产力低下,不具备出现大国的条件,而在封建社会,我国作为封建社会的最早确立的国家,并且发育最为成熟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问世以来,我国具备了制度上的领先,在辅之以其他优势的条件,我们自然是世界上的大国,并且占据这个位子几个世纪,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不单单是我国,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其崛起的过程中也是靠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推动实现的。在西欧各国还处于中世界的割据战乱的过程中,传统的的东西方贸易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的前提下,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先开启新航路的大门,伴随新航路的开辟,美洲新大陆被发现和一个个殖民地的建立,通过对商路贸易的垄断和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走在大国舞台的前面,并长达两个多世纪。

之后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在爆发尼德兰革命,荷兰基本上可以说是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大门,其建立民主开放的制度,确立私有资产不可侵犯的惯例,其最早确立股票融资制度,并建立股票交易所,实现了盈利与风险共存的股份制企业,创造了东印度公司的辉煌。荷兰在世界的对外贸易中逐渐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世界的头号贸易强国,而荷兰则凭借其商业地位成为下一个大国。

英国作为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在经历资产阶级革命后,与1688

年实现了光荣革命,因此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确立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其宪法中明确规设定国王的权利和义务,私有产权圣神不可侵犯。从此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暂新的制度出现在世界面前,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具备摈弃封建主度对生产力的抑制的不利方面,并促进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在英国的发展过程中,它逐渐确立自己各方面的制度创新,英国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过程中,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作为鼓励创新的法律保障;亚当斯密发布深远影响后世的《国富论》,它提倡自由竞争的经济模式,鼓励社会分工;中央银行的创立与公司制度的建立对英国的崛起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自由竞争的经济模式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二战后,美国正式确立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权,成为两极中的一极。这与其在1929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过程中,时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成功创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型模式分不开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摈弃了自由增长经济模式的弊端,使美国走出危机,并逐渐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确立世界霸主的地位,至今仍是世界头号强国。

说到制度创新就不能不提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列宁和斯大林先后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位列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和战后重建无疑都起着重大作用,并最终将苏联推上两极中的一极。

其次是技术进步,其主要体现在三次技术革命上。英国由瓦特发明的改良型蒸汽机开启工业革命的先河,它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跨越,它使我们的生产活动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人畜力与自然动力,使用人造动力,工业革命以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以前人类史上所有时间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英国也正是凭借其率先实行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与荷兰的对决中取得胜利,并在与法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工业革命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业。

当英国固守工业革命成果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落伍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开启了电气时代,很多现在我们生产生活所用的器具都源于这次技术革命,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和美国霸主地位的奠定都源于此。

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技术等核心的。而美国和苏联则在战后凭借其政治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在核能,人造卫星,高科技电子技术等方面占得先机,造就了美苏两极格局。

所以说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它迫使制度进行创新,并推动技术大进步,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以说大国推行的强国之路造就了今天世界的总体格局,它影响了我们原有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客观的说大国是人类发展的使然,大国的兴衰则是带给我们无尽思考,吸取经验教训的先行者,大国带给我们的是模仿与跟随,实现自我。

然而,众所周知,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资本积

累,这些资料的积累都是建立在对弱小国家的掠夺基础上的,拿日本的崛起来说,甲午惨败,二万万两白银流入了大和民族工业起步的原始积累,日俄战争又无故从中国拿走了三千两白银,并在占领东北后,三个月大肆砍伐大兴安岭树木资源350万吨,煤炭资源230万吨,这么多资源,源源流入日本工业崛起的雄厚基础中,可见,一个帝国的崛起,是建立在压榨和掠夺弱小国家的基础上的。英国殖民帝国的灿烂辉煌不也是建立在超越其本土面积数十倍的殖民地掠夺之上的,美国的崛起更是有西进运动中印第安的鲜血铸成的,等等,大国的崛起,资本的积累,市场的拓展,都离不开对他国资源的需要。所以,大国崛起辉煌的背后,也是有其血腥一面的。

作为正在起步,并且终将崛起的中国,何时崛起,如何崛起,崛起后如何维系,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正可以为我国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和经验。我们崛起是否也会走前者的前路,是否也需要一定市场开拓,如何能以不欺压其他国家来自己崛起,都是我们所需要思考的。《大国崛起》这套系列丛书,告诉我了五百历史的辉煌,告诉我了大国崛起的风风雨雨,从兴起到衰落,从高潮到危机,以史为鉴,让我们从那五百年的兴衰过往中,来探索适合我国崛起的最佳方式。

下载读《大国大城》有感:理想城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大国大城》有感:理想城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大国崛起有感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那个处在中欧的强大国家——德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着我。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国崛起》一书,能让我在字里行间探寻有关德国的前......

    读大国崛起有感

    读大国崛起有感读大国崛起有感 篇1缘于对《大国崛起》这本书的钟爱,不仅因为历史性强、可读性强,而且是教育性更强,特别是对我国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方面......

    读《大国崛起》有感

    读《大国崛起》有感 我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衰落了?为什么经济、军事、政治、文化领先千年之久的中华会被欧洲后来居上?为什么庞大的帝国体系会被欧洲一触即溃......

    读大国崛起有感

    读大国崛起有感 篇一:读大国崛起有感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书店,在那里我又偶然地看到了一本书—《大国崛起》。我一见到这本书就欣喜若狂,我终于找到了一本符合我胃口的书,从此以......

    《大国大城》读后感[范文大全]

    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城市的认识。一、关于城市发展的规律一样东西,用的人越多越有价值,比如安卓系统、 windos操作系统,城市也是一样的道理,越大、人越多,越有价值。而小城市的......

    读《中国:大国崛起》有感

    读《中国:大国崛起》有感 ——从经济视角看“而立之年”的中国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3......

    读《大国崛起》有感(范文)

    读《大国崛起》有感 《大国崛起》一本厚厚的以解读15世纪以来9个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性文献书籍,它的可观性、可读性、可塑性非常的强,它详细记载了全球15个国家是如何成为世界......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

    读《大国的兴衰》有感 利用这个国庆假期,第一次看完了《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在这里也要感谢老师,让我汲取了这样一片广阔的知识营养。从第一眼看见这个书名,我就联想到了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