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再谈社会主义的本质

时间:2019-05-15 16:13: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再谈社会主义的本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再谈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再谈社会主义的本质

再谈社会主义的本质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雨水 稻读公社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已经170年。《宣言》是第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又蕴藏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它是世界上吸引读者最多的著作之一。列宁说:“它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当然,它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的理论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二代的领导者都对《宣言》有过特殊的感情和理解。1936年,毛泽东对埃德加·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动摇过。”这里所说的三本书,首先就是《宣言》。解放后,毛泽东又说自己每年都要把《宣言》读几遍。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也说《宣言》是他的“入门老师”.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坚持和创造性发展,续写着21世纪的《共产党宣言》。

然而,怎样解读《宣言》,怎样把握《宣言》的精神命脉,对于革命家和思想家来说,却有不同的侧面和重点,并且在社会实践效果上发生重大的差别,密切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从《共产党宣言》7篇序言就可以看到,在4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也有了很大改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国也正处于实现伟大梦想的关键期,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我们更不能指望他们为今天的事情提供标准答案。

法国思想家阿尔都赛曾以《资本论》为例提出一种阅读“文本”的方法。他试图区别“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第一文本”指文字上某些表层的联系与结构;“第二文本”则是指蕴含在话语间的某些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和结构。他认为,透过“第一文本”,揭示“第二文本”,才能真正做到对原文的创造性的理解。阿尔都赛的这种主张,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这就是说,阅读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要义,确实需要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条件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后,首先就要建立公有制,发展生产力。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名称,在他们一生的许多著述中,都是作为相同或近似的含义使用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甚至把共产主义看作“最近将来”的阶段,而把社会主义称为“下一段历史发展的”阶段,在1848年2月发表《宣言》时,由于当时资产阶级的运动和思潮多以“社会主义”相标榜,而只有共产主义才是工人阶级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便只把自己所主张的理论和运动称作共产主义。正如恩格斯在1888年的英文版序言中所说:“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1]即使在涉及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虽然认为从资本主义至共产主义社会之间,需要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建立需要一个较低的第一阶段,但也没有把这个过渡时期或第一阶段称作社会主义。这可能与他们当时预计无产阶级革命将首先在西欧、北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获得胜利有关。然而,到20世纪初,倒是经济、文化之较落后的某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更加成熟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更加突出,无产阶级革命已不可能在各先进国家同时胜利,而可能在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胜利。这样,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卢森堡、特别是列宁,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明确地把第一阶段单独称为社会主义,以区别于更高阶段的共产主义。对此,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事实上并不是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者按照马克思所理解的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基础之上的。相反,而是在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突显的情况下,在一些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首先发生了,其典型代表就是俄国和中国。其实,马克思并非对此没有遇见,马克思曾经有一个特殊的比喻——“卡夫丁峡谷”——专指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马克思对此没有做深入的研究。

社会主义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使得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不仅使马克思揭示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2]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而且还产生了许多马克思所未曾预料的新的矛盾和问题。但是,由于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对这个差距没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的现实本质缺乏科学的研究,从而导致了实践中的诸多失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3]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和研究经济落后条件下,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发展规律,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同现代生产的社会本性相一致的社会制度。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就是这种社会制度具有了“社会的”性质,即是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它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占有为基础。社会主义一般本质的主要体现,就是这种社会制度能够为现代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给生产的“社会性以充分发展的自由”.[4]这同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5]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制度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认为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取决于现代生产的社会本性,而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又表现为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在他们的观点中,发展生产力是包含在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中的,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内在规定。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预见到现实社会主义产生的特殊性,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占有方式社会化的顺序、途径与他们设想的不一致性,因而不可能预料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同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这些矛盾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形式、本质的体现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在他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中,并不包含关于现实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有制可以同任何生产力水平相结合,同生产社会性发展的任何阶段相联系。如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原始公有制、古代农业公社、家庭制生产等等。但是,根据公有制的不同物质基础,可以区分为古代和现代两种类型的公有制。这两种类型的公有制,在根本性质上是一致的,都是社会化的所有制形式,但由于各自相联系的物质基础不同,这两种公有制的发展水平也迥然不同。古代类型的公有制以手工工具为基础,个人的不独立为前提,带有被自然决定的性质。马克思曾谈到,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直接结合有两种形式:亚洲村社和各种类型的小家庭农业,但“这两种形式都是幼稚的形式,都同样不适合于把劳动发展为社会劳动,不适合于提高社会劳动的生产力。”[6]现代类型的公有制究竟应该建立在什么样的生产力基础上,或者说,同现代公有制相适合的物质资料形式是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解决。马克思认为,机器体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合的物质资料形式,但它并不是仅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样可以建立在机器体系之上。但马克思没有明确,机器体系究竟是否也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适合的物质资料形式。由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马克思虽然预见到生产资料将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革,但他无法预见将会发生何种变革,在机器体系之后将会是何种物质资料形式,以及这种资料形式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及其本质产生何种影响。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分析,机器体系也并非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适合的物质资料形式,社会主义也还没有创造出自己适合的物质生产方式。因为在机器体系条件下,人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从技术上看,仍然表现为机器统治人,劳动的物质的统一从属于机器,人并没有成为生产资料的支配者和控制者。在机器体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生产方式,也还是由机器的性质所决定的技术上的必要,而不是劳动者的自由结合。也许,只有到了智能工具时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才能找到自己适合的物质资料形式,在智能工具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化生产方式,才是同社会主义本性相适应的物质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分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规律性现象:一定的生产关系是随着一定的劳动方式的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的,这种生产方式的本质,()也只有随着其适合的劳动方式的建立才能充分完整地体现出来。

一种生产关系的本质,主要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关系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生产资料作为资本统治活劳动。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个本质要充分体现出来,资本要完成对劳动的全面的统治,即这种统治不仅表现为一种社会真实,而且成为工艺上的真实,却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自己典型的、成熟的表现形态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过程。这个过程进一步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资本主义关系完全适合的形态只是与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7]

马克思通过分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以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从形式上的从属到事实上的从属的转化为标志。马克思在劳动方式的变革同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相互联系中,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过程。[8]

既然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特殊规定性成为真实,经历了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从属到事实上的从属的发展过程。那末,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的特殊规定性要成为真实,是否也有一个类似的从形式上的关系到事实上的关系的发展过程呢?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的特殊规定性?马克思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从他的大量论述来看,这个特殊的规定性主要有两点,(1)生产资料由社会全体成员占有;(2)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由于马克思设想的这种公有制,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公有制的特殊规定性在公有制建立之时就成为真实,不存在一个形式上的关系的阶段。但是,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特殊规定性的实现,或者说无法使它成为工艺上的真实。例如,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实现统一的公有制形式,而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成分同时并存。过去我们凭主观意志在全国实行的单一公有制形式,只带来了贫穷的社会主义。从公有制内部来看,由于生产远没有实现全面的社会化,因此劳动的统一从属于行政的力量,社会成员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必须通过国家这个中介来实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也并没有真正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因此,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只能是一种社会的真实,而没有完全成为生产上的或工艺上的真实。

所有这些情况表明,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一旦建立起来就永远不变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也不存在固定不变的先验本质。从根本上来说,社会主义具有经济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从现代生产过程中生长发展起来的。它的本质既由现代生产的社会本性所决定,也必须具体体现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离开生产力来谈社会主义的本质,必定会把社会主义本质抽象化、凝固化。这也是过去关于社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观念失足的地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明确地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内在规定,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重新回到了科学的轨道上。

社会主义公有制关系从形式上的关系到事实上的关系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不断展现的过程,即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也具有量和质两个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其根本性质来说,是姓“公”不姓“私”,这一点是稳定的、不变的,改变了就不是公有制了,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质的规定性。但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有一个量的规定性,即公有制的社会化(公有化)程度问题。这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一个在生产社会性的推动下,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公有制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公有制质的体现或发展,使社会主义公有制质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或等级性。社会主义公有制质的阶段性,就是形成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内在根据。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发展的不同阶段,又会形成不同的媒介实现形式,这些媒介实现形式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又会同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出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现象,这又需要我们去改革公有制媒介功能的实现形式,以解放生产力。因此,不断改革公有制媒介功能的实现形式,解放生产力,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不断展现和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特有的发展机制。这是社会主义特殊的本质,是马克思当时所没有预见到的。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36-237页。

[2]关于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的论述,请参看江德兴教授的《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1993年12月,东南大学出版社。

[3]《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7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43页。

[5]《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23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446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第18页。

[8]关于这方面的内容,限于篇幅,不详细阐述,我是根据江德兴教授的现代发展理论而作出的结论。参看《马克思的现代发展理论》,江德兴,1993年12月,东南大学出版社。

-THE END-

第二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在来到党校前,我从来没读过《共产党宣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有些惭愧。第一天晚上,老师要求我们自习《共产党宣言》,我第一次翻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中《共产党宣言》的篇幅看起来薄薄的没多少,但读起来却着实不容易,一开始是几篇不同语言版本的序言,然后是满眼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虽然努力看了,还是有些不知所云。

第二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共产党宣言》,让我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以下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

1、要理解《共产党宣言》,必须要理解马克思所处的历史背景。《共产党宣言》1848年在伦敦问世,正值英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润,残酷剥削工人,工人处境极其悲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

说实话,对处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这种激烈的社会冲突很难想象。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英剧《南方与北方》,故事背景正是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北方小城,工厂主们总是坐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对付想要加薪的工人们;而另一方面,工人们也聚集到了一起,他们的生活已经很悲惨了,但工厂主们还是想方设法压低工钱,让他们忍无可忍,希望通过罢工让工厂主们答应他们的诉求。然而工厂主们毫不妥协,甚至引进了工资更便宜的爱尔兰人来取代他们,于是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警察冲进了罢工人群中进行武力镇压。

理解了这样的历史背景后,便可以理解《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我理解了为什么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因为当时的人们生活实在是太过悲惨,孩子因为吃不饱或者病了没钱医治而夭折,大人因为在棉纺厂里工作,肺里吸入了太多棉絮不治而死,工人们都无法生存了,还怎么生产呢?正如马克思说的,“资产阶级不能统治下去了,因为它甚至不能保证自己的奴隶维持奴隶的生活,因为它不得不让自己的奴隶落到不能养活它反而要它来养活的地步”。

2、在第二章中关于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的关系上,马克思说,“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一开始读到这句话,我觉得很拗口,而且不太能理解什么叫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后来老师解释说,作为共产党人,除了人民利益,我们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我觉得社会上有人对我们共产党员有情绪,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党员没有做到“除了人民利益,我们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总是说“为人民服务”,但有些党员却把自己的利益凌驾到了人民的头上,让我们的党失了民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认识到反腐的时代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紧紧扭住反腐倡廉这个“牛鼻子”,率领全党“打虎拍蝇”、正风反腐。我认为这实在是非常必要。一旦失去了民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我们必须牢牢记住: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永远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作为一部1848年诞生的历史经典,《共产党宣言》中说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放到21世纪的现在,我们也容易找到共鸣。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他说这种全球化不仅仅是物质方面,也体现在精神方面,“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一部台湾电影,叫《赛德克·巴莱》,讲述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日本政府控制了中央山脉,强制要求生活在山林中“愚昧落后”的原住民赛德克族“文明化”,接受日本式的教育,强迫他们砍伐树林,掠夺他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于是,在1930年爆发了雾社事件,赛德克族趁着神社活动,冲进会场杀死134名日本人。最后,日本人调动大批军队进行反击,赛德克族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杀。

这是一部惨烈的电影,展现了一种文明如何激烈反抗另外一种文明的侵略。虽然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非常幸福,战争已经离我们十分遥远,然而很多时候,较量仍在持续,比如“一带一路”倡议被西方误读为中国要搞新殖民,一说到“中国崛起”总觉得中国要搞事情,这些都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消除误解、求得共识。

我感到,作为宣传系统一员的我们责任重大,一方面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底线,客观地传达我们党和政府的声音,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增强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变化中永远立于潮头,也让我们党和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这篇马克思以及恩格斯共同编著的《共产党宣言》最初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而撰写的纲领,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一直指导者全世界工人阶段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并深刻地启迪、教育和鼓舞着全世界一切为人类进步事业而斗争的人们。由其对中国共产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思想理论知道,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理论性指导,不仅影响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而且影响了真个中华民族近百年的社会历史走向。

我们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我们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种经济制度、累进税制度、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思想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都是对以《共产党宣言》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初读这本书时,感觉分为两大部分,即对资本主义造成的恶果的批判以及对共产主义所带来的改变的宣扬。句句讽刺意味十足,对资本主义造成的社会阶级等级分明,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普遍现象做出了批判,分析了很多社会混乱风险处处存在的现状原因都来自于资本主义,并且解释了共产主义从哪些方面解决这种现象。

总体来说《宣言》中心思想包含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说社会的经济形态对社会的政治、文化、法律有决定性的影响。《宣言》中这一观点分析资产阶级的形成发展的特点。由于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发火说呢过变化,是的原始资本迅速积累。“资产阶级在它不叨叨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进而产生了政治的集中,产生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府,随之产生资产阶级特有的文化,法律。但是最后也正是因为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才爆发了革命。

上层建筑要想不被日益发展的经济基础所淘汰,就必须相应的改变。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限制市场的不当行为,引导市场健康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加快升级;完善社会分配制度,加强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还富于民,劳动者只有有了生产资料,社会才会公平。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完善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都参与到政治中来;完善法制,规范市场,打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顽疾,使社会健康运转。

第二,人类社会的历史至今为止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以前是劳动人民反抗封建阶级,然后是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

那么,就我国而言,建国之后,推翻了三座大山,社会主义大改造之后,消灭了资产阶级,是不是就没有阶级斗争了?当然不是。所以说,表面上剥削和压迫被消灭了,可是社会长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剥削和压迫,只要有剥削压迫,就存在阶级斗争。如果说当时社会一穷二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正盛,社会还是相对公平。而如今,改革开放了,私有制的建立,如前面说说,一小部分人在国家政策的默许下聚集了社会大部分生产资料,大部分人没有生产资料,就出现了“富二代”“炫富”“仇富”这样的现象和心态,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宣言》中的无产者与资产者的对立,不得不成人,目前,这种状况确实存在,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无产阶级要彻底摆脱压迫就要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首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中国的敌对,不管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还是处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对中国的崛起加以限制,和平演变中国,分裂中国都是他们长久以来的政策,尤其是社会主义阵营老大苏联解体后,中国便自然首当其冲。这是我们要时刻加以警惕的地方。

其次,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后逐步实践市场经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虽然出现了我前面提到的种种社会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目前就不是社会主义了,首先从政党来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我认为在长时期内是不可动摇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来看公有制经济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有非常大的能力,这是社会主义体质的独特标志。

所以综合这两方面,我觉得现阶段中国的任务的确是发展好经济,弥补近百年来与西方的差距,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又不能放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警惕,防止其对我西化。

对于文中的几句话我还是特别有自己想说的看法:

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马克思的观点真是强大而有力,这句话非常犀利,表明了共产党当今阶段只能用暴力去推翻,去改变现在的社会制度,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下,鼓舞各路共产主义爱好者用自己的鲜血去推翻强大的统治,挣脱资产阶级这个锁链,赢得未来的世界。当然,在如今看来,事实早已分明,资本主义并没有完全被推翻,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是很好的发展,但是在像中国这种社会主义国家,当初这样的理论帮助我们推翻了殖民者的统治,这是现在中国发展的前提,无论共产主义的好坏,我们都在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共产主义为本但有更多的发展。

二、“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

在当时资产阶级全线占优的时候,想发展共产主义是非常艰难的,面对资产阶级我们并不是完全作为对手,可以借用其力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句话表明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信心。其实这句话在现在也可以多方面理解的,敌人或者对手不一定带来的全部是威胁,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力量,使得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细细品味,对商业竞争尤为重要。

总体来说,马恩的《共产党宣言》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我国也应该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合世界现状的有竞争力的国家。

第四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本一直以为《共产党宣言》这一本书是枯燥无味的,其内容无非就是一直在歌颂共产主义,贬低资本主义。但是读完《共产主义宣言》这一本书之后,我对这一本书的看法就完全地改变了。它并非是枯燥无味的,其实它包含着种种美。它虽然歌颂共产主义,贬低资本主义,但是它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分析的。更令我吃惊的是,它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其内容却很详细,意义深远。

《共产党宣言》并非枯燥无味,其实你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它的美丽之处。文笔之美,逻辑之美,语言之美,特别是它的文笔之美更值得一提。本文以“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就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开头。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语言来鲜明的突出共产主义已经成为欧洲一切的势力公认的势力,深深的吸引了人的注意和兴趣。接着又在第三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侧面地反映了共产主义的科学和全面。特别是那一句“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榜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这一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了封建的社会主义的不足之处。这诗歌般的语言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感受到共产主义的好,还能的得到享受的感觉。文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美语句和警句,就如资产阶级“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这些有没的句子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共产党宣言》虽然歌颂社会主义,贬低资本主义,但是它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分析,它在指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认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同时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资产阶级对于近代社会有促动作用,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日益商业化和国际化,它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虽有积极作用,但是它的消极作用远远比积极作用要大。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机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是通过榨取剩余价值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马克思讲,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是必然会走向灭亡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在《共产党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无产阶级的强大和成为社会的力量的必然性,因为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利益,它始终是为了广大人们的利益而奋斗,它是一个无私的党派。社会主义无疑是伟大的思想灯塔,它引领了走得更远更好。

《共产党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产主义的“幽灵”在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化作喷薄而出的红日,蒸蒸日上,它的真理之火在中华大地始终高高擎起,指引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它使中国摆脱了落后的面貌,使中国走得更长更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宣言》的精华,使中国一代一代的领导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思想和观点,并且把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其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如果没有《共产党宣言》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样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现在繁荣发展得新中国,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更不会有我们未来。《共产党宣言》无疑使一本影响深远的巨作。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共产党宣言》,深刻领会《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原则,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们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总的来说我们要时刻学习《共产党宣言》的主要思想和精神,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

第五篇: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摘要:《共产党宣言》的光辉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百年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鲜的时代和民族元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848 年2 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主张的新世界观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公开出场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16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然而《宣言》的真理价值却愈久而弥坚,以上百种文字、逾千次地出版,使这一文本成为社会主义文献中最具全球性的著作,其传播之广、影响之深,世所罕见。今天,重温《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当代社会的重大启示,科学理解其当代意义,我们不仅需要文本—文献学的解读,更需要结合时代语境的重大变化而与时俱进地重新理解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高地举起科学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一、《共产党宣言》概述 《共产党宣言》(又被译为《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7 年11 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马克思、恩格斯取得一致认识,并研究了宣言的整个内容和结构,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 年2 月,《宣言》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 本问世。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一系列发展阶段,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任何剥削、压迫以及阶级划分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使命。《宣言》公开宣布必须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表述了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宣言》还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必须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地进行巨大的社会改造,进而达到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宣言》批判当时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思潮,对空想社会主义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宣言》阐述作为无产阶级先进队伍的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斗争策略,指出为党的最近目的而奋斗与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终极目的之间的联系。《宣言》最后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并发出国际主义的战斗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这部著作从诞生起 就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恩格斯指出:它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

二、我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

(一)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社会做的理论说明

《宣言》的第一部分,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都排挤到后面去。由此可见,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历史和客观分析当时社会的 基础上,才得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一结论的。

(二)《宣言》有着惊人的预见性

如《宣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正是欧洲移民,使北美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这种农业生产的竞争震撼着欧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这种移民还使美国能够以巨大的力量和规模开发其丰富的工业资源,以至于很快就会摧毁西欧特别是英国迄今为止的工业垄断地位。这两种情况反过来对美国本身也起着革命作用。作为整个政治制度基础的农场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渐被大农场的竞争所征服;同时,在各工业区,人数众多的无产阶级和神话般的资本积聚第一次发展起来了。在16年后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列世界第一,成为经济强国。

还有,对于经济危机的预见,“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在 《宣言》发表后的81年后,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爆发,这次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危机的方法又和马、恩的预见惊人地相似:“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正是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以及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等方法来缓解危机。再有,“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这不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吗?这种趋势不仅超越了地区,也超越了民族,并且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如去年的全球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中所描述的:“全球市场、劳动力和产品都可以被整个世界共享,一切都有可能以最有效率和最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而全球化的动力在《宣言》中也已揭示:“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三、用《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国新世纪的伟大实践

1872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今天,这一论断仍然适用,所以重温《共产党宣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意义十分重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它必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60 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而且要探索人类发展的前景,就需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实质,积极实践《共产党宣言》的思想原则,学会运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积极推进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下载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再谈社会主义的本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共产党宣言》有感:再谈社会主义的本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借上级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机会,我阅读了对共产主义诞生有着标志意义的《共产党宣言》一书。宣言分为四个部分,全面深刻的介绍了资产阶级、无......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主义科学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由(德)马克思 ,(德)恩格斯联合编写,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1998年02月出版,《宣言》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角......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共产党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他阐......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13271017 赵鹏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是全......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一个半多世纪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以其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当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这部......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期末作业 授课学期:2013-2014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业题目: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年级学号: 12041161 学生姓名: 朱 鹏 举 院系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摘 要:本文主要概括阅读《共产党宣言》的感言,概括了自己理解的七篇序言与《宣言》主要讲述的内容,并结合《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述了中国......